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2-5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65岁+”5年后将破2亿,应对老龄化最重要窗口期开启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
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进行了上述预测。
报告称,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应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应该尽快推进的重要改革包括,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和完善退休制度,如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2050年老年人口将近5亿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属于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但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龄化发展速度在加快。
国家统计局有分析文章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报告认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典型的特征。
200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比例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27 万人,占比为7%。
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的总人口。
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1.78亿,占总人口比例13.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8亿人,占总人口的8.9%。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 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精准养老:大数据驱动的新型养老模式
表 2 国内外智慧养老实践
案例地 类别 名称
主要内容
特点
案例来源
自杭州市启动智慧养老建设以来,累计安装“呼叫器”或派
发“关爱手机”13 万台,其通过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养老服务 杭州推行的智慧养老具有普惠型的特
杭州市
安全需求
紧急呼 叫器
提供商相连,为老年人提供安防急救、主动关怀、亲情通话 和生活服务等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养老项目惠及 70 岁以上
依然停留在间断性被动照料阶段,即在老年人和家 理念便是养老的“精准化”。因此,大力发展大数据
属主动提出服务需求后才进行服务供给。近年来, 驱动的新型养老模式,破解新时期的养老难题,加
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 快推进养老这项民生工程更好更快发展,是我国养
97
产生和应用,给养老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正在
DOI:10.16149/ki.23-1523.2020.02.004
Vol.17 No.2 Apr., 2020
1 引言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按照联 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周岁及以上人 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时,就意味着进入了老龄 化社会;超过 14%时,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社 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 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于 1999 年进入老 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1]。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截至 2018 年,我国 65 周岁以上人口超过 1.66 亿,占总人口数量的 11.9%,如表 1 所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处 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世界银行在 2018 年 发布的《中国养老报告》中预测,我国将于 2027 年 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人 口老龄化进程要远远快于中低收入国家甚至快于 很多高收入国家。资料显示,美国、法国、瑞典等发
社会正在加速“变老”,银发经济如何发展?
社会正在加速“变老”,银发经济如何发展?作者:邱慧来源:《中国报道》2022年第02期当前,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此背景下,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成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记者注意到,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方面提出要求及相关举措。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意见的出台,对正处在野蛮生长阶段的养老服务业或有引导、规范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
多项数據均表明,当前人口形势不容乐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披露,2020年末,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为45.9%,连续3年上升。
总抚养比中,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较10年前提高了7.8个百分点。
所谓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这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指标之一。
当前,我国每100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近20名老年人。
这意味着,5个年轻人需要负责1位老人的赡养问题。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介绍,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如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数量走低等。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比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韩国、日本,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较快。
老龄化速度加快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陆杰华表示,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推行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尽管从2011开始,国家逐步放开计划生育限制,开始推行“二孩”政策、“三孩”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生育政策的放开效果远不及预期。
”陆杰华认为,2020年出生人口为1200万,若今年出生人口低于1000万,加上老年人口比例和规模的逐步扩大,极有可能提前5~10年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
人口老老龄化的文献综述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
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
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of Ageing)的概念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联合国,1982)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
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辞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 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但是应该看到,这个定义中的两句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第一句话说的是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而后一句话说的是继续老龄化的事情,并且使老龄化的概念衍生出两层含义:一个是指任何一个人口中只要老年人比重提高就是人口老龄化,另一个是指老年型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的继续提高。
但是我国学术界在使用人口老龄化概念时, 采用的是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即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
对于人口老龄化概念的理解问题, 近来我国学术界也有研究, 对这一概念的由来及现今的发展作了有意的探讨。
( 罗淳,2001)学者姜向群,丁志宏认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文件中出现了一定程度老龄化概念泛化、概念模糊化的情况,即把人口老龄化理解成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增长, 或者将比重结构性的问题与规模数量性的问题混在一起来讲, 导致了人口老龄化概念的不清楚和不规范。
认为老年人口的比重问题是人口学的基本问题, 或总体性的问题, 而老年人口的人口规模扩大增长则是一个亚人口问题,是老年学的问题, 两者绝对是两个意思, 不应该混淆的。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社会重大风险仿真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社会重大风险仿真研究作者:张宁刘革张敬文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01期摘要:基于系統动力学模型,构建社会重大风险系统因果关系图和流图,运用综合指数法对社会重大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并对子系统引起的社会重大风险进行仿真预测以监测我国社会重大风险。
结果表明:宏观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治理三个子系统监测预警综合值变化较小,趋势比较平稳,社会重大风险监测预警综合指数整体上呈现出小幅上升的趋势。
因此,为防范化解我国的社会重大风险,政府应通过提升常规风险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精确度,加强社会重大风险的制度化控制,打好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重大风险;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中图分类号:F224.1;N941.3;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4)01-0104-07一、引言“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提出的,他认为风险是指那些已存在、面向未来的种种有危害的不确定因素[1]。
我们正从工业社会转型为风险社会[2],如今各国更加着力于预防和管理风险,但与早期风险的特征表现不同,现代的风险并不能被完全计算或预测[3]。
安东尼·吉登斯在制度主义的基础上对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认为“风险给我们带来了创新的动力,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这样的社会会决定自己的未来,不会任由它走向宗教、传统或自然界的反复无常”[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实现了更好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尤其是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我国社会矛盾和风险挑战愈加错综复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2020中国统计年鉴
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年鉴一、引言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一本全面反映国家及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参考书。
本文对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以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以深入了解。
二、综述2020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
然而,中国通过坚定的领导和科学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GDP总量看,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这表明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加快至6.5%,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人口与就业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年末总人口为14.79亿人,较上年增长0.39%。
同时,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人口比例达到了60.6%。
在就业方面,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2万人,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
同时,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
四、农业与农村中国的农业产量在2020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全年粮食产量为6.42亿吨,比上年增长0.9%。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
农村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持续投入和多项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五、工业与服务业2020年,中国的工业产能稳步提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更加显著,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在2020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
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投资与消费2020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缓,比上年下降3.1%,这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和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影响。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DOI:10.19995/10-1617/F7.2022.13.110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陈康1 徐玮蔚2 葛一宁2(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随之而来的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1]。
为了调整人口年龄结构、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2021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孩政策”。
基于政策的变化,本文对人口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促进居民消费、加强养老体系建设、适当发展老龄产业、打造“人才红利”等建议。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现状分析;老龄化问题;经济影响本文索引:陈康,徐玮蔚,葛一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展经济,2022(13):110-112.中图分类号:F063.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在人口的自然变动和不断发展中,人口年龄结构一直是人口结构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当较小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即社会的少儿系数比较高时,人口数量往往有增加的趋势;反之,当年龄大的人口数量占比较大时,人口结构会随之转为老年型,人口数量往往会逐渐减少,社会养老负担也会逐步增大,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按照1956年联合国的标准,当年龄大于或等于六十五岁的人数占比大于7%时即可确定为人口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查阅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结构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人数比例高达18%。
在此基础上,开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研究对于社会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概述2.1 相关理论阐释人口年龄结构即年龄构成情况,通常指基于年龄这一属性得出的从零岁到某一具体的年龄之间,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数的比例情况。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研究_实证分析模板
论文摘要:如何启动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确把握居民的消费结构,了解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各项因素,对正确制定消费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选择一些影响消费结构的变量,包括社会保障水平、受教育水平、技术进步、利率、人口结构、城市化水平,并对它们进行量化;接着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现实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消费结构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前言1.1研究背景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但是近来,外部需求下降,过去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达20%的出口部门面临严峻的收缩局面,实体经济运行规模出现萎缩。
从数据来看,中国已随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经济增速放缓。
2008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为9%,低于市场预期的9.7%,主要体现在出口与房地产两架引擎同时放缓。
图12006年1月-2009年6月GDP走势图为了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将着力于扩大内需,而在扩大国内需求的构成中,扩大消费尤其重要。
若想增加消费,保持国民经济稳定、持久的增长,就必须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征、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1.2消费结构概念的界定本文中的消费结构是指以货币表示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与用品、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文教娱乐、杂项开支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关系。
2消费结构影响因素2.1社会保障水平(Thelevelofsocialsecurity,SS)居民消费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不仅减少了即期消费支出,而且会抑制消费结构的升级,致使消费结构中应有的一些消费需求热点无法显现。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促使居民增加非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从而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启动多元消费市场。
本文以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社会保障水平的测算。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得来。
如何应对全球共同面临的人口难题
如何应对全球共同面临的人口难题作者:***来源:《全球化》2022年第02期摘要:本文对全球共同面临的人口难题——高龄少子化进行了研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人口高龄少子化很可能会在全球成为趋势,其中高龄化肯定会成为趋势,少子化则可能存在一些变数。
高龄少子化社会的本质问题是“食之者日众,生之者日寡”,即食之者会日益增多,而创造财富者则会相对日益减少。
解决思路是,一方面,要在现有人口结构条件下,尽可能增加“生”的能力(即產出能力)、减少“食”的水平(即消耗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保证人口可替代的生育条件及生育结果,阻止少子化趋势发展,使生育水平回归到正常状态。
关键词:高龄少子化人口结构劳动生产率人口生育作者简介:郑京平,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20年,人口高龄少子化问题日益成为一道全球共同面临、亟待积极应对的人口难题。
无论是联合国人口统计分析预测的结果,还是联合国大会上的议题,都提示我们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下降,乃至到21世纪末由正转负,已经到了危及人类生存繁衍、更好生活的关键时刻,急需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加以应对。
本文拟就相关问题的概念、现状及趋势、如何应对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高龄少子化是否会成为趋势所谓“化”即一个时期的发展演变方向。
“高龄少子化”由两个部分组成。
高龄化是指特定较高年龄(如65岁或8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一定程度,且不断上升的过程。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是否已经进入了高龄化或老龄化社会,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二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气候、风俗习惯、劳动就业制度等的不同,国家之间人口的平均寿命和就业者的退休年龄差异较大。
例如,由于气候原因,在热带居住的人群,预期寿命一般会低于寒带。
但为了分析研究问题的方便,对老龄化还是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见表1),其中一个人们比较认同的重要指标和界限是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大于7%。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人口性别比、抚养比、人口红利、人口问题一、单选题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到107:100。
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是我国各胎性别比。
读图完成题。
1.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B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C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D 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2.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三性别比>二胎>一胎①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① 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① 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A 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1.C 直接读图判断,A、D正确,而男女性别比与劳动者的就业结构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错误。
2.B 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目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没有改变,三胎现象只在少数贫困地区存在。
①错误;图2显示二胎、三胎的性别比明显高于一胎,反映了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这与妇女的受教育水平较低有关。
①正确。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
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
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3.据图可知我国A.“剩男”现象趋势明显B.女性择偶标准将降低C.1980年后一直波动上升,总体偏高D.2004年后人口出生性别比直线下降4.有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生人口性别比越小越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B.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C.二孩政策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原因D.发达国家不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3.A 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C错;1980年—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増高的趋势;2000年—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A正确;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D错误;由于女性人口低于男性人口女性择偶标准将升高,B错;故选A。
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
63.9
98.4
98.8
45.4
96.7
97.3
3.7
14.1
14.4
33.2
31.9
4753
6120
6272
445
1093
1819
1764
60.81 1.62 5.56
56.50 1.98 6.84
56.48 1.81 6.66
53.9 927.3
83.0 3885.6
137.1 5048.5
145.8 5221.3
0.4
19.1
126.0
128.0
0.0
6.7
112.2
农村贫困发生率(2010年标准) (%)
财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
外债
偿债率
(%)
负债率
(%)
债务率
(%)
能源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
18.25 6.25
12.00
5.3
385 385 2.57 97.5 30.8 30.5
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 (%)
城市市政建设
用水普及率
(%)
燃气普及率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注:计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的 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按2000年可比价计
2018年、2019年按2015年可比价计算 。
10.8
16.8
25.9
16.8
60.3
63.0
60.8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中国⼈⼝年龄结构变化中国⼈⼝年龄结构分析商务统计(论⽂)学校: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指导⽼师:中国⼈⼝年龄结构分析摘要:⼈⼝年龄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龄化对就业问题、产业结构、消费、家庭变化等各⽅⾯影响⽇渐明显。
因此,本⽂运⽤统计⽅法和实际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年龄结构的变动,进⾏了⽐较全⾯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且在此基础上,还指出⼈⼝年龄结构对就业问题、产业结构、消费、家庭变化等有何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年龄结构;⽼龄化;⼈⼝普查;⼈⼝红利⼀、引⾔社会是由“⼈”所组成,社会经济活动是由“⼈”来进⾏,这个“⼈”是由“不同年龄”,或“不同⾏业”,或“不同层次”的⼈群所组成,显然,这些不同⼈群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是各不相同的,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年龄结构数据的特殊意义与作⽤,年龄结构数据质量不仅成为研究⼈⼝状态、⼈⼝过程的必要条件,⽽且是研究⼈⼝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我在这⾥想对⼈⼝年龄结构这个问题进⾏⼀些相关分析。
中国⼈⼝年龄结构变化之猛烈程度是古今中外从没有过的,是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特定条件所造成的独特现象,这种独特现象,近⼆⼗年来已影响了我国社会⽣活,⼜将严重影响整个下世纪中国社会⽣活的⽅⽅⾯⾯,然⽽,我们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分析很少结合我国所特有的独特⼈⼝年龄结构变化来进⾏研究。
⾃建国以来进⾏的六次⼈⼝普查,提供了我国⼈⼝年龄结构变化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为我们分析未来⼈⼝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制定有关对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本⽂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普查数据对中国⼈⼝年龄结构在今后⼏⼗年的变化给出预测,并就这些变化对中国的就业问题的影视作粗略分析,希望这能对读者有所启迪。
⼆、⼈⼝结构的概念⼈⼝年龄结构:指⼀定时点、⼀定地区各年龄组⼈⼝在全体⼈⼝中的⽐重。
⼜称为⼈⼝年龄构成。
通常⽤百分⽐来表⽰。
例如,中国1982年7⽉1⽇零时,以5岁为⼀组统计⼈⼝年龄结构(表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及主要特征
(五)人口年龄结构显著特征:人口老龄化分析
一、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 1.老龄人口增长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中国老龄人口47年中增长了2.36 倍,年均递增2.6%,快于全国总人口年均递增1.6%的水平;同时,老
图3:在职职工人数与离退休职工人数比例
2.老龄化进程的深化将使单纯性消费增加、储蓄率下降
在人口结构不变、人们消费习惯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体收入与消 费、储蓄的比例是一个基本稳定的数值。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一 个国家的消费支出会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特别是老年人口的消费和服 务需求会增加,过去被看作是市场消费主力的中、青年人口消费,将越 来越被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的单纯性消费所取代。根据人口生命周期消 费与储蓄理论,具有经济活动能力的人口如果数量庞大,会形成较高的 储蓄,因为适龄劳动力要为其退休后的消费需求进行储蓄,而如果年老 体弱、失去经济活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庞大,则会动用储蓄,也就是说, 随着中年人口比例逐渐达到顶峰,整体国民储蓄率也相应达到顶峰,随 之储蓄率将会逆转,逐渐呈下降趋势。依照经济学的理论,储蓄等于投 资,储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在中国经济过去2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居 民的高储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来源。因此,由于老龄化的过快到来, 将因老龄人口动用更多的储蓄而降低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从而影响到中 国未来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本投入。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 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 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 生产趋势将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2-12 分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全国与各省级,2002-2018,缺2010)_
22.60 32.09 26.42
24.68 23.84 33.49 24.99 33.23
19.31 24.74 26.83 28.29 32.22
23.39
14.25 14.59 25.57 20.69 17.91
13.39 16.51 12.76
13.12
11.04 14.72 11.30
21.09 21.83 17.08 13.24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2016 全国
北京
66100 46573 51658 32221 38163 82502
79005 48684 56647 91922 40385
7640
25337 68609 29612 39709
全国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1144648
17673 12794 61907 30481 20781
35744 22173 30946
19877 65996 47034 51812 32309 38080 82408
78679 48498 56516
192963
1850 1314 11440 4753 2759
3628 2725 3267
1955 9061 6441 9631 5402 7725 14842
16761 7445
11013
815039
13834 10083 42612 22580 15976
26763 16705 23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