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PPT课件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9ab6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1.png)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曲,领略一下元曲那醉人的风采。
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
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以《汉宫秋》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 到怎样的作用? 3.第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枯藤老树昏鸦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凄凉、萧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 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 秋景。
文本学习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你 读 出 的 画 面
整体感知
示例2: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 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天 净 沙
·秋Biblioteka 思马 致远
新课导入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 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 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 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 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 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天净沙·秋》课件
![《天净沙·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93c8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42.png)
展示以秋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增强对《天净沙·秋》的理解和欣 赏。
关联文学作品
介绍与《天净沙·秋》相关的其他 文学作品,如诗集、散文等。
五、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明确学习《天净沙·秋》的目标和要求,如理解诗歌内涵、学习古诗表达技巧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讲解《天净沙·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深入掌握。
1 阐述教学收获
总结学生在学习《天净沙·秋》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2 点评学生表现
给予学生学习《天净沙·秋》的表现和创作的评价。
3 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
介绍下一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期待和兴趣。
八、参考资料
• 《古诗十九首》 • 《唐诗三百首》 • 《马致远全集》 • 《学习诗歌的方法》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创作等。六 Nhomakorabea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古诗相关资料
推荐学生阅读与《天净沙·秋》相关的古代诗歌资料,加深理解。
仿写七言古诗一首
要求学生仿写一首七言古诗,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技巧。
秋画赏析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他们根据《天净沙·秋》创作的秋景画作。
七、总结
七言古诗特点
解读七言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结构。
三、诗歌分析
1 诗歌注释
2 诗歌的结构分析
3 诗歌的意境分析
解读《天净沙·秋》中的生 僻词语和表达手法。
分析《天净沙·秋》的诗歌 结构和韵律。
探讨《天净沙·秋》所描绘 的秋景背后蕴含的情感和 意境。
四、赏析
朗诵秀
绘画展示
通过朗诵表演,展示《天净沙·秋》 的美妙语言和抒发的情感。
《天净沙·秋》PPT课件
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秋思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363f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5.png)
表现手法
写景寄情
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出作者对故乡和 亲人的思念之情。
寓情于景
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景物更加生动、形 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情景交融
将情感与景物相互融合,使两者相互映衬, 达到物我本无间,笔下却有情的境界。
修辞手法
01
02
03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 情感具象化,使读者更加 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
语言特点概述
天净沙·秋思的语言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够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色和情感。
语言特点分析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名词和形容词,如“枯”、“老”、“昏”等,这些词语准确地传达了秋天景色 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同时,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反复运用“白描”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
04
促进了文学与音乐的结合
天净沙·秋思被广泛用于各种音乐创作,如 歌曲、配乐等,促进了文学与音乐的结合,
为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的自然的和谐
天净沙·秋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 敬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 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具有启示 作用。
VS
关注人性和情感的表达
散曲的兴起
散曲是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天 净沙·秋思作为散曲的代表作,反映了 元代社会的现实。
个人背景
马致远的生平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散曲家,他的生平经历对天净 沙·秋思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马致远的文学风格
天净沙·秋思的风格体现了马致远清新自然、婉转含蓄的文学 特点。
文学背景
散曲的发展
天净沙·秋思作为散曲的代表作,对散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创作风格
作品熔戏剧、诗词、音乐、清唱与口语为一体。作品《汉宫秋》,开启了历史剧 借写汉朝实写当朝的先例,它以概括性和假定性很强的艺术手法直接进入历史场 景,把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融入对历史的沉思之中。
《天净沙·秋思》优质课件ppt
![《天净沙·秋思》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a45cd00508763231121234.png)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 的文学体裁: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 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
剧曲 “曲”分 类 散曲
小令:只有一支曲子 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 的组曲
诗句回顾: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渡荆门送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次北固山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白日放歌须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河楼》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天净沙
天净沙——词牌名 秋思——题目
秋思
马致远
解
题
小令,又叫“ 叶儿 ”,体制短小, 大多数为只曲,每首各自为韵,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
天净沙 :曲牌名 秋 思 :题 目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 代大都人,著名的杂剧和散曲 作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 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 文场“曲状元”之称。杂剧有 《汉宫秋》、《荐福碑》、 《青衫泪》等十五种,散曲有 辑本《东篱乐府》一卷。因为 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 之祖”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朝著名的杂剧和 散曲作家。他曾热衷于功名,但 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 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 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 的作品之一。
读一读:
提 示 : 注 意 节 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6e22e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8.png)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课件(共14张PPT)
![《天净沙·秋思》课件(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6ab43d3169a4517723a349.png)
诗歌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 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 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 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 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 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 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 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 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 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 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 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 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 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诗歌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 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 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 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 上。
天净沙· 秋思
根 据 节 奏 朗 读 课 文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品读明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 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 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 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 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 · 秋思
游子思 乡图
马致远
苍凉 恬静 荒凉 思 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写景 烘 托 抒情
第4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
![第4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eb723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e.png)
第4课《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同样的秋天,不同的感受。
看过了曹操的秋天,让我们走进马致远的秋天——《天净沙·秋思》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学习目标1、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描绘的画面。
3、结合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知识卡片元曲.小令“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
元曲继唐诗宋词后兴起, 是元代的新诗体。
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小学课文:《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朗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诵读诗歌,把握字形,读准节奏。
朗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诵读诗歌,把握重音,读出感情。
朗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诵读诗歌,读清层次。
说读活动枯藤:干枯的藤蔓人家:农家。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结合解释,读懂意思说读活动参考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农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品读活动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栖昏鸦,小桥流水傍人家。
古道西风行瘦马,夕阳西下走天涯。
男女比读,体会原诗特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秋思》ppt课件共28张
![《天净沙 秋思》ppt课件共28张](https://img.taocdn.com/s3/m/6b2965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e.png)
重点学习
发挥想象,最后一句描绘了怎 样的画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 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 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 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 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采取 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 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明对比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乡间图景,以此烘托出漂泊天涯的游子对家乡 的思念以及游子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谢谢大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三幅画面,为旅人的上场提供了条件, 有路便有行人,有马更有人。所以, 接下来,作者才把笔触伸向遥无归期 的旅人。“断肠人在天涯”,旅人的哀 愁油然而出。
重点学习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和同学讨论 一下《天净沙·秋思》这首诗的主题。
重点学习
课文主题 《天净沙·秋思》:勾勒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秋景图像,以及与之形成鲜
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
马致远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
马
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
致 远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马致远推崇与喜爱古
琴的同时认为音乐具有陶冶情性、调节心
情、解闷忘优的作用,而且其散曲思想内
容丰富,涉及元散曲中的咏史、叹世、归
隐、闺情、叙事诸题材,并各具成就,拓
天净沙•秋思
七年级上册
元 曲
说起元曲大家,很多人会想起马致远这 个名字。他是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 之一,一生留下很多抒发怀才不遇或羁 旅漂泊情绪的作品。他的经典名句至今 被人所传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精编版课件(共32张PPT)
![《天净沙秋思》精编版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d9bd1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4.png)
• 18.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 答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2010年四川省南充市)
• 7.诗词鉴赏(3分)
• 天净沙 秋思
•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天边,极远的地方,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
[天涯] 方
细细品味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 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意境。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拓展延伸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比较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 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15种。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
![《天净沙·秋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c5493b172ded630b1cb6d6.png)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秋思之祖” 元·周德清
《中原音韵 》 “寥寥数笔, 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
“纯是天籁” 清·王国维
《 人间词话》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天 净 沙
·
秋 思
以诗作画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 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 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 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 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 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 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 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 中来,肝肠寸断。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乐景写哀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李笠翁曲话》
哀景
乐景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哀景
“以乐乐景景写写哀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 增其哀乐。”
《李笠翁曲话》
巧用名词
眼前呈现出一座_小__桥__ ,桥下小溪潺潺的_流__水__, 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___农__家__小_ 屋,那里有 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__古__道__上,饱尝艰 辛的游子骑着一匹_瘦__马_,向远方踽踽(jǔ )而行。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点明 时间,与“昏”呼应。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九种又是在一个什么大的背景之下呢?
夕阳西下 时间愈来愈晚,光线惨淡、昏黄,更使以上景物倍添 迟暮苍凉的氛围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2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e428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0.png)
思考探究
《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 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 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 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
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 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之处在于衰败、 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
品一品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 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 些景物都是扣着什么来写的?
前者描绘了一幅凄凉深秋晚景图; 后者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 情。
赏一赏 1.诗人为什么要写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乐景写哀情, 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
元曲 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
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
体,用于写景、叙事、抒情。包括小令和散套两 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 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 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课文中所选的 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
译 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 文 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Biblioteka 天边,指远离家 乡的地方。
译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文
诗词品读
“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
色彩之妙:“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这几个词,色彩明丽,景色清和,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境。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3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11ca2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1.png)
枯藤/老树/昏鸦,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枯萎的藤。 “断肠”一语,为全篇主旨所在。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已经朝着)西方落下,(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 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
此马句致写 远出了元诗人对戏温曲馨的家庭的首渴句望。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枯萎的藤。黄昏时的乌鸦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 烘托出长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自主学习
解题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 名篇。
自主学习
注释
1、天净沙:曲牌名 2、秋思:曲题 3、枯藤:枯萎的枝蔓。 4、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 傍晚 5、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夕阳/西下,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了旅人凄苦的心境。
8、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6、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公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断肠人/在天涯。 9、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游子,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净沙.秋》PPT课件[1]
![《天净沙.秋》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451aa34e804d2b160b4ec046.png)
思考
• 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围, 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 五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 纷,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思考
• 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的特点? • 景物中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听
读
读一读:
提 示 : 注 意 节 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黄昏时的乌鸦 [人家] 农家,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 渴望;天涯:名词,这里指天边。 [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 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 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涯] 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方
课堂 总结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苍凉 写 景
烘 托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
古道西风瘦马。 荒凉
夕阳西下, 思 乡
对 比 反 衬 断肠
抒
情
断肠人在天涯。
天 净 沙
·
秋 思
感情朗读
枯小古夕断 藤桥道阳肠 老流西西人 树水风下在 昏人瘦 天 鸦家马 涯
找找它们的异同点:
天净沙 · 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古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自学探究
1、你认为本首小令主要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
9
思考
❖ 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词能直 接点名秋意。
❖ 白草红叶黄花
.
2
走进——曲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关汉卿: 郑光祖:
《窦娥冤》《救风尘》
《蝴蝶梦》《望江亭》
《倩女离魂》
白 朴: 《墙头马上》《梧桐雨》
马致远: 《汉宫秋》
.
3
初读: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天净沙 •秋》为“小令”,“天净沙”:曲牌名;“秋”,曲的题目。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 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 生机的乐土
.
14
中心
❖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 、清丽的秋景图。抒发了作者寄情于山水, 在孤寂中享受美景的情致,表达了作者积极 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
15
赏析:
❖ 本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 找不着一个“秋”字。本曲开篇先绘出了一 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 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 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 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本曲仅二十 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刘禹锡 曾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本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 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啊!
.
18
❖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 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 ,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 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 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 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
5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 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本曲的押韵: 韵脚:霞(ia)、鸦(ya)、下(ia)、花(ua);押(ia)韵。
.
6
(三)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大意,并会用自 己的话表达出来。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10
思考
❖ 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描写 了哪些景物。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飞鸿、青山、绿水
.
11
思考
❖ 这些景物描写体现出秋的什么特点?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围, 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五 种颜色,山水草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纷, 鲜艳明丽,开阔明朗,充满活力生机。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
7
太阳渐渐西沉,黯淡的晚霞映照着远处安 静的村庄,一片孤寂,一片冷清。
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天寒归来的乌鸦栖息 在老树上,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这时,一只大雁飞掠而过,晚霞照映中, 它的影子被投射下来。
.
16
❖ 本曲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将十二个意向自然地黏 合到一起,仿佛信手拈来。开首的两个分句“孤村 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渲染出一种宁静、寂寥 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悲凉的心境。“一点飞鸿影下 ”这一幕极富动感,打破了先前画面的沉寂。而后 两个分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则以多种颜 色+名词的组合渲染了一种明朗清丽、色彩绚丽的 画面,以写秋天极其美好的事物与先前的宁静、寂 寥形成对比,更突出了主旨。
.
12
明确
❖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这 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写当 时的社会环境。
❖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日 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游 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
13
理解难点
❖ 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 ❖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己像一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 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 两种。
.
1
走进——曲
元曲:我国古代继唐诗、宋词之后盛行于元代 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剧曲和散曲,其中散曲又 分为“小令”和“套数”。
杂剧
元曲
小令
散曲 套 数
《天净沙 •秋》为“小令”,“天净沙”:曲牌名;“秋”,曲的题目。
.
17
❖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 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 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 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 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 、「落日」、「残霞」、「轻烟」、「老树」、「 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 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 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 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 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 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 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 的结束语。
走进——曲
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 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 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 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 本不限四折。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
4
作者:白朴,元代山西人,长大后生活在山东。 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 家”。
❖ 小资料:
白朴,出身于金国的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元灭金后, 蒙古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残暴掠夺,使他对朝廷充满着厌恶的 情绪,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 利的争逐。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河南宣抚使入中枢的史 天泽推荐白朴为官,被他谢绝。从此白朴抛弃妻子,弃家南 游,寄情于山水之间,更以此表达他永不当官的决心。这首 曲子正是写于1261年,作者这年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