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合集下载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

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与存在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污染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滇池作为我国第八大淡水湖,承担着滇池流域众多城市的供水功能,其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对保障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滇池的水环境现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由于滇池流域城市数量众多、工业经济发达,水环境问题持续累积。

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和水质污染是滇池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过度的污染物排放、大量的废水排放以及围湖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都是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为了改善滇池的水环境质量,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滇池周边地区的净化工作。

通过加大对排污口的治理,淘汰过时的工业企业,引导城市农村的污水接入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体回用或排入滇池等方式,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向滇池的排放。

其次,推行土地整治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减少滇池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

此外,加强滇池周边的环境监测工作,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些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滇池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有所减轻,蓝藻水华的发生频率下降,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此外,滇池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恢复。

这些成效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也为下一步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然而,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由于流域内工农业总量庞大,治理任务艰巨。

滇池流域拥有众多城市和农村,工农业废水的污染排放量巨大,治理压力较大。

其次,水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的治理手段主要包括了污水处理、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等,然而这些手段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局限性。

比如,污水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仍面临困难;土地整治过程缓慢,农村面源污染仍然较为严重;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摘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

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

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前言: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

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

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

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

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

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

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研究报告
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淡水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滇池的研究报告表明,滇池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首先,滇池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活动的增加,滇池受到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这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大量藻类生长,导致水体浑浊和异味的出现。

其次,滇池湖泊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过度捕捞、非法捕捞和湖岸开发等活动导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

很多珍稀的湖泊鱼类和水生植物因此受到威胁,湖泊生态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滇池在水量方面也面临困境。

由于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滇池的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源保护,严格限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湖泊中的珍稀鱼类和水生植物。

同时,应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应加强气象监测,科学合理地调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滇池的研究报告揭示了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生态
危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湖泊生态修复,才能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人民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一、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滇西地区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不合理的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滇池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保护滇池的水生态环境,滇池流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和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围绕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展开论述。

二、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1. 生态环境状况长期以来,滇池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表现为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等问题。

水质恶化主要体现为富营养化和污染物排放导致的水体浑浊、藻类过度繁殖等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对滇池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得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湿地退化则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丧失,加剧了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

2. 生态系统风险滇池流域的生态系统面临多种风险,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于河流湖泊的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原因导致的。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指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生态连通建设等因素导致物种数量和种群数量减少的现象。

土壤侵蚀是指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以及不恰当的农业种植方式导致的土壤流失现象,使得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历程1. 环境意识的觉醒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滇池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关政府部门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了环境问题的解决。

2. 监测和评估为了了解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的水质监测和生态评估活动。

通过连续多年的监测和评估,政府对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为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云南水资源概况

云南水资源概况

云南水资源概况本省人均水资源超过100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由于地形缘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

云南省参与的“西电东送”工程大部分的电能都来自环保的水能发电。

云南省降雨充沛,河流众多,年径流量达到200立方千米,三倍于黄河。

不过,云南水资源虽然量很大,但在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5-10月的雨季水资源充足,旱季则显得比较匮乏,尤其是雨季开始前的2-4月是云南水最少的时候,春旱或者初夏干旱是云南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之一。

云南年降水量①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红河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②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地处低纬③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

降水量最多是6~9月份四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

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

昆明水资源概况昆明其实是一座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据测算,目前滇池流域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70多立方,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八分之一。

利用价格杠杆,促使市民增强节水意识,势在必行。

昆明水资源的短缺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原因。

昆明区内没有大江大河过境,仅靠大气环流降水汇集于水库和天然湖泊。

作为昆明城市水源的主要来源,滇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达到60%。

而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和地区用水超过水资源量的20%时,就可能出现水危机。

一方面是水源的短缺,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城市供水需求,短短两年间,昆明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的供水人数已经从2003年6月时的150万人增加到了现在的近200万人。

滇池调研报告

滇池调研报告

引言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建设,又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功用,脆弱的滇池生态环境承受不起这样极大地影响,使水体严重污染,湖泊严重富养化。

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滇池的污染问题已成为昆明揪心的话题和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乃至成为世界性难题。

这个周末,我们组织进行了对滇池水域的简单调研,深刻的体会了滇池的水体污染,同时感大片滇池保护势在必行,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共同爱护我们的滇池。

一、滇池的简介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

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

由构造陷落而成。

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

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

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素称"五百里滇池"。

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滇池作为昆明市的天然水源和重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改善滇池的整体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滇池目前的水质状况、水污染的来源以及现有的治理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滇池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

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2. 水污染的来源:我们发现,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农业活动引起的农药和化肥的非点源污染。

3. 现有的治理措施:目前,针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等。

然而,这些措施还不够完善,治理效果有限。

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滇池的直接排放。

2.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推广有机农业。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4. 建立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滇池的水质状况严重受到污染,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滇池的水质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多目标决策分析

滇池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多目标决策分析
水 质 型 缺 水 矛 盾 日益 加 剧 , 重 阻 碍 了 流 域 内社 会 、 济 的 严 经
产 生 的 净 效 益 最 大 作 为 经 济 目标 E (]缺 水 量 s 作 为 O , ) i s
o rg nl ae rsucs utial u la o s bi e。 hc use ebs bete c seoo i ̄ f ei aw t ore ss nbe ti t ni et lh d w i p r st ai ojc vss ha cnm c , o re a iz i s a s h u h c i u sc l n n i n n l fcc n ujcst m t tecr igcpc yo goa w t sucsadd pn at oi devr met i yadsbet h o h ar n aai f einl a r eo re n eed n aa o ae a e y t r er
C e gGu i i He S i u h n ame , h h a
(u m n n esy f cec n eh ooy K n igY n n6 0 5 ) K n igU i ri ineadT e nlg。 u mn u a 5 0 v to S 1
K yW0 d: a r eore ti t n ss ial dv l metm d l f l-bet edcs n Da ci ai e rs w t sucs iz i ;ut n be ee p n; o e o t ojc v ei o; i h s er u la o a o mu i i i n b n AbtatB sdo edsr t no w tr eore s tsi Da ci ai, y a i m l—bet ed c inmoe src. ae nt ec pi f a sucs t u i h s adn m c ut ojci ei o dl h i o er a n n b n i v s

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讲解

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讲解

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郭有安(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2003年6月摘要: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水资源主要影响因子降水、蒸发及生产、生活用耗水历年变化情况,按不同年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趋势检验,对流域内天然径流量和水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在流域内生产、生活用耗水水量增加情况,揭示了流域水量日益短缺、水质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滇池问题的专家参考。

关键词: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一、流域概况云南是全国湖泊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形态大小不一的众多湖泊分布在六大水系中,位于昆明市南部的滇池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

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的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云南省人口最稠密、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入湖河流水量锐减、水质下降、滇池生态环境恶化,湖中凤眼兰、蓝藻等大量繁殖,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景观及供水等功能下降,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质型缺水地区,引起了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江三湖”之一,其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已制约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流域内水资源演变情势进行分析研究,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保护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及水资源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滇池流域地处金沙江水系一级支流普渡河的上游,范围包括昆明市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区及呈贡、晋宁、嵩明等县市区部份地区,流域面积2920km2,其中滇池水面面积292 km2,其流域水系见图1。

图1 滇池流域河流水系图滇池流域也是云南省人口最稠密、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据2000年统计资料,流域内人口311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5%,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省之首,但滇池流域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 m3,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是制约区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

滇池生态调研报告滇池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和晋宁县境内,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

滇池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拥有多种物种的鱼类、鸟类和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很高。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污染,滇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了解滇池的生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调研。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滇池的水质与以前相比明显下降,出现了大量富营养化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城市化进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排放废水所致。

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

蓝藻生长会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湖水缺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蓝藻产生的毒素也会危害人类健康,使得滇池的水资源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除了水质问题,滇池的湿地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但是在滇池周边,大量湿地被填埋和开发为农田和城市建设用地。

这导致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植物和生物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

湿地的破坏也使得滇池的水质更加不稳定,失去了对水体净化的功能。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滇池的渔业资源已经极度减少。

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滇池中的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

正常而言,滇池应该是一个丰富多样的渔业资源,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对渔业资源的无限捕捞和无序管理,滇池的渔业资源几近枯竭。

针对滇池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水质监控和污染治理。

加大对农业和城市排放的监管力度,减少化肥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避免过度富营养化的现象发生。

其次,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保护好滇池周边的湿地,减少填埋和土地违法开发的现象,保护湿地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

限制对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制定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渔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方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生态资源。

滇池水生态状况

滇池水生态状况
2。.控制污染源
滇池沿岸工厂排出的工业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污染滇池的 主要源头之一, 必须采取措施, 将滇池沿岸凡有排污的工厂分 期分批全部搬迁,或者建设污水处理厂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3。.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强化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手段,使广大市民了解滇池 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关心和支持滇池水污染防 治工作,“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保护滇池成为全民 的共识和行动。
今日的滇池:
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破坏, 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 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 和鱼类种群间相互变化,大 量的鱼种灭绝。
蓝藻、青苔、浮萍、水 葫芦……这些常见的着生藻 类和浮叶植物开始交替蹂躏 着滇池。2008年3月下旬以 来,浮萍、水白菜在水中星 星点点地蔓延。
三、究其成因
3.人为因素
C、少数单位和个人只图眼前利益,环保意识淡漠, 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没有建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偷排、 乱排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部分餐饮业不建或简单 设置必要的排污处理设备,油污直排城市排水管网,给城 市排水安全和滇池污染带来危害。
四、污染的治理方案
1.控制城市规模
要充分考虑滇池对昆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调整 产业布局,在滇池流域外发展次级城市和小城镇,实施网络 化城市建设构想,以减轻滇池流域内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自然因素
B、滇池位于昆明城市的下游,盆地最低凹地 带,除降雨补给水源外,其余补给水源均是城市生 活污水经入湖河道注入滇池。
Hale Waihona Puke 2.自然因素C、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 急剧增加,污染物产生量也随之加大,沿湖土地又过度开 发,湖滨生态带基本消失,导致九十年代滇池严重富营养 化,全湖水质劣ⅴ类,水体的使用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滇 池流域又是贫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滇池 本身是一个半封闭的宽浅型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 泊水体进行置换,加剧了滇池水体的恶化。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一、概述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境内,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的汇流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预,滇池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表现为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湖泊本身的生态平衡,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改善滇池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滇池治理就被提上了日程,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治理历程中,经历了从大力治滇到精准治滇的转变,形成了科学、系统、集约、依法的治理新思路。

也通过加强水质污染防治、湖岸湿地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等手段,有效地改善了滇池流域的水生态环境。

在治理成效方面,滇池水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富营养化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湖岸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湿地植被重新生长,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加。

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滇池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未来的治理工作还需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深化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以实现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滇池流域的地理位置与重要性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428至2东经10230至10300之间,流域面积广阔,达到了2920平方公里。

这一区域不仅是长江流域上游金沙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云南省滇中生物多样性构成的关键一环。

滇池流域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由中山山地、河谷、盆地以及滇池高原断陷湖泊和湖滨带共同构成。

地势自北向南逐渐降低,这种特殊的地貌格局赋予了滇池流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滇池流域还是多条河流的汇集地,这些河流最终汇入滇池,形成了流域内复杂而精细的水系网络。

滇池作为流域内的核心水域,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高原明珠”。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的调查报告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郊区,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滇池的地理特征滇池位于云南高原,地势较低,平均海拔约1886米。

湖泊面积约为294平方公里,最深处达到了深约4.4米。

滇池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秀美迷人。

二、滇池的水质状况我们对滇池的水质进行了多次采样和测试。

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质整体上较为清澈,透明度较高。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滇池的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这可能导致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其次,滇池的水体中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这对生物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滇池水质的监测和治理,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三、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滇池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拥有众多珍稀的物种。

我们的调查发现,滇池中栖息着大量的鱼类、鸟类和植物。

其中,滇池鱼类资源丰富,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如鲤鱼、鳜鱼等。

滇池还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和繁衍。

此外,湖泊周围的湿地和湖滨植被也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天然栖息地。

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滇池的旅游开发滇池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滇池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游客的涌入给滇池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游客的乱扔垃圾、乱采乱捕等行为对湖泊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其次,滇池周边的旅游设施建设也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避免对湖泊造成过度开发的影响。

我们呼吁旅游业者和游客共同努力,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滇池的社区参与滇池的保护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我们鼓励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我们建议建立滇池保护志愿者队伍,组织居民参与滇池的清理和保护工作。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引言滇池作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滇池面临着水质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保护滇池的水质,本文提出了滇池三区三线规划方案。

三区划分根据滇池的地理特点和环境质量现状,我们将滇池划分为三个区域:水资源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和开发利用区。

水资源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是滇池的核心区,主要保护滇池的水源和水质。

在这个区域内,严禁进行污染性产业和大规模工业开发。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加大水污染治理和监测力度,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此外,还应加强滇池流域的生态建设,保护滇池的上游山林和湿地,增加水源涵养功能。

生态恢复区生态恢复区是滇池的边缘区域,主要用于恢复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

在这个区域内,要积极推动湖滨湿地和湖岸带的恢复工作,加强滇池的岸线管理,恢复和保护湖泊生态系统。

同样,要加强对滇池流域的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滇池的鱼类和水生植物的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开发利用区开发利用区是滇池的周边地区,主要用于发展滇池旅游业和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在这个区域内,要充分发挥滇池的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滇池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重视当地社区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还要推动当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对滇池保护的意识。

三线规划基于滇池的三区划分,我们将滇池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分为三个层次,形成一个全面的保护和利用体系。

第一线:生态红线第一线是指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主要保护滇池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在这条红线内,禁止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同时,要加强生态监测,建立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问题。

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

提供 了丰富 的富 营养化 条件 ,滇池 外海 严重 富营养 化 ,草海 异常 富 营养化 。
7 o O 0 o 6 o 0 0 o l 5 00 00
< 4 00 00
普 渡河 流入金 沙 江 。滇 池 不仅是 工农 业 、城市饮 用 水 源地 ,而且 还具 有调 蓄 、防洪 、旅 游 、航运 、水
1 概 况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3— 6 5 (0 0 增 1 0 7 0 17 9 5 2 1 ) — 0 6— 3
2 1 滇 池水质 现状 . 伴 随生 活污水 、农 业灌溉 回归 水 、工业废 污水
剧 增 ,大 量 污 水 进 入 滇 池 ,导 致 水 质 持 续 恶 化 。
产 养殖 、调节 气候 等 多种 功能 。
囵 1 9 年 95 ■ 2 0 年 00
滇 池流域 位 于 云 贵 高 原 中部 ,地 处 长 江 、红
河 、珠 江 三大 水 系 分水 岭 ,地 理 坐 标 为东 经 12 0。 2 ~1 3 2 2 0 。 0 ,北 纬 2 。 2 2 。 2 。整 个 流 域 为 4 2 一 5 2
新 河 、采 莲 河 、盘 龙 江 、乌 龙 河 、船 房 河 、运 粮
河 、大 清河 中 ,7个 监 测断 面 ,水 环境 功 能 达 到 V 类水 标 准 的有 1 断面 ,达到 Ⅳ类水 标 准 的有 6个 个 断 面 ;7个 断 面 水 质 均 为 劣 V 类 ,主要 污 染 物 为
元 ,约 占全 省 的 13 /。
2 湖 泊水质
收 稿 日期 : 0 9— 4— 0 20 0 3 作 者 简 介 :余 艳 玲 ( 9 3一) 17 ,女 ,云 南 昭 通 人 ,副 教 授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水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保护 研 究 。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滇池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云南省境内最大的湖泊。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滇池面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质恶化、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等。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滇池治理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滇池是滇池流域的主要水源地,对于当地的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至关重要。

通过滇池治理,可以减少水源污染、降低土壤侵蚀等问题,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

这对维护滇池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以及增加湖区的自然景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水源利用效率:滇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保障当地农业、工业和居民的用水需求至关重要。

滇池治理可以通过提高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控,合理分配和利用水量。

这将有助于确保滇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利效益,增加经济效益。

3. 促进旅游与经济发展:滇池作为云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滇池治理可以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提升水质,增加湖区的自然景观。

这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提升滇池地区的旅游经济。

同时,滇池治理还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等,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4. 保障民众的生活需求:滇池治理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通过净化湖泊的水质,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提供更加清洁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保障居民对水资源的安全需求。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湖岸线的绿化和修复湖区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居住和休闲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滇池治理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旅游与经济发展以及保障民众的生活需求等方面。

通过持续的滇池治理,可以实现湖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提升滇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滇池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

滇池流域气候变化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

摘要:随着滇池流域的气候环境的逐渐改变,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滇池流域的供水、水生态、防洪、水利建设等方面,因此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这样才能维护城市用水的安全,为滇池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滇池流域,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气候环境的变化问题,气候的变化还会引起一连串的变化,涉及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气候的变化的问题也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由于气候的变化,全球水文循环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水循环要素的各个部分都会受到影响,包括蒸发环节,降水环节,径流环节,土壤湿度等,因而在时间与空间上,水资源会进行重新的分配,自然水循环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人类社会中的用水情况,水资源的管理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

滇池流域的气候环境也影响到了水循环的情况,因而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才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滇池流域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供水安全问题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滇池流域的供水情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文的具体演变情况也受到人类环境的影响,在全球性的资源危机加重的条件下,各个国家也建立起了新的资源安全观念,尤其在水资源的安全性上都非常重视,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战略性。

滇池流域地处云南高原的中部地区,属于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

滇池流域是昆明市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相应地城市化的水平非常高,所以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量非常大,也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颇为严重,气候的变化深化了这一问题。

水资源主要依赖自然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滇池流域的气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区,该区域受到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相互影响,在滇池流域内的降水情况不仅仅受到大气环流的作用,同时还会受到复杂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年之内的降雨情况会有所变化。

昆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大部分降雨集中在6—9月,同时降水的不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滇池的水量,水资源紧缺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昆明市的用水量也在持续增长,滇池的水量也在逐渐变少,水资源的安全性不容乐观。

滇池水资源保护措施

滇池水资源保护措施

滇池水资源保护措施
滇池是云南省的一片淡水湖泊,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

为了保护滇池的水资源,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强水污染治理:建设湖泊污染治理设施,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进行治理,同时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2. 禁止湖区内的工业、矿产开采等活动:通过限制湖区开发,减少污染物的输入,保障水质安全。

3. 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等对湖泊的污染。

4.加强湿地保护:滇池周边是大量湖泊湿地,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5. 强化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加强对滇池水资源的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体质量和水量变化情况。

6. 推广节水措施:通过宣传教育,推广节水意识,减少人类对滇池的水资源需求,降低压力。

7. 保护湖岸带:加强湖岸带的管理和保护,防止滨湖建设对湖
泊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保护滇池水资源需要从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加强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滇池补水工程

滇池补水工程

滇池补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牛栏江是金沙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昆明市寻甸县,流域面积13672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境内流域面积114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9.5亿立方米,其中我省境内43.5亿立方米;干流全长440km。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全流域只有16%,下游只有2.5%。

(一)工程任务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滇中调水的近期工程,是近期我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工程之一。

近期重点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并在昆明发生供水危机时,提供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远期主要任务为曲靖市生产、生活供水,其次与金沙江调水工程共同向滇池补水,并作为昆明市的后备水源提供供水安全保障。

(二)主要建设内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主要由德泽水库水源枢纽工程、干河提水泵站工程及输水线路工程组成。

在德泽大桥上游4.2km的牛栏江干流上修建坝高142m、总库容4.48亿立方米的德泽水库;在距大坝17.6km的库区建设装机9.2万千瓦、扬程233m的干河提水泵站;建设总长为115.6km的输水线路,由泵站提水送到输水线路渠首,输水线路落点在盘龙江松华坝水库下游2.2km处,利用盘龙江河道输水到滇池。

设计引水流量为2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向滇池补水5.72亿立方米。

按四年建成的总体要求,施工总工期为48个月。

(三)工程建设条件经中咨公司和水利部水规总院咨询评估,工程建设不存在制约因素。

1.水资源条件。

年调水量5.72亿立方米,占牛栏江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2%,占德泽河段的35%左右。

德泽水库建成后,现状多年平均实际下泄生态水量为9.82亿立方米,近期水平年(2020年)为6.94亿立方米,保证了枯季生态水量。

加上拟建的德泽水库下游约7.2km处有较大支流西泽河汇入,下游河道仍有稳定的生态环境水量,调水对下游生态环境影响有限。

牛栏江下游规划功能单一,只有河道内发电用水,对下游生产生活用水基本没有影响。

滇池流域再生水资源现状利用特征及效益分析

滇池流域再生水资源现状利用特征及效益分析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市西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29′~103°01′,北纬 24°29′~ 25°28′,属长 江 流 域 金 沙 江 水 系,地 处 长 江、红
河、珠 江 三 大 水 系 分 水 岭 地 带。流 域 面 积 2920 km2,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形,可分为山地 丘陵、淤积平原和水域三个层次,主要涉及昆明主 城区的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五区以及晋 宁县,共计 55个乡 (镇)、街道办事处 (图 1)。
滇池流域再生水资源现状利用特征及效益分析 李中杰
2 再生水资源现状利用及特征分析 目前,滇池 流 域 采 用 “集 中 与 分 散 相 结 合”
的再生水 利 用 模 式[1]。 集 中 式 再 生 水 处 理 设 施 主 要以市政集中式水质净化厂处理尾水为资源,在研 究区域内实现 “生产 -输 送 -利 用” 的 大 循 环; 分散式再生水处理设施主要以达到一定规模的居民 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产生的污水为资源,在 独立区域内实现 “生产 -就地利用” 的小循环。 21 集中式再生水资源 211 再生水资源产生情况
表 1 集中式再生水处理设施基本情况统计表
处理设施名称
地理位置
设计处理能力 /(万 m3/d)
处理工艺
建成时间
昆明市第一再生水处理厂
第一水质净化厂内北部
04
消毒,加压
201110
昆明市第二再生水处理厂
第二水质净化厂内北部
08
消毒,加压
200901
昆明市第三再生水处理厂
第三水质净化厂回用水泵房旁
环境科学导刊 http: //hjkxdkyiesorgcn 2016,35(3)
CN53-1205/X ISSN1673-96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摘要:主要研究了滇池流域水资源短缺而且污染的情况下的解决方法。

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水污染综合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小范围跨流域调水等方法逐步解决滇池流域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

关键词:滇池流域水资源水污染解决方法滇池流域位于长江、珠江、红河及澜沧江四大流域的分水岭,是云南境内最大的低降雨区,人均水资源量仅700立方米左右可利用水资源数量有限。

加之滇池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十大湖泊之一,导致了滇池中的水不能直接作为生活用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治理滇池的污染,还要从附近的流域调水用来满足昆明市基本生活用水。

近年来滇池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加上2007年通过掌鸠河云龙水库引水工程一期、已开工建设的清水海水资源管理工程等,也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滇池流域内的生活、生产用水紧张局面,仍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开发利用情况滇池流域目前已建大型水库1 座, 中型水库7座, 小( 一) 型水库34 座, 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不具备再兴建大型蓄水工程的条件。

在不考虑供水水质影响的情况下,年供水量8.13亿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供水2.82亿立方米,河道引水工程供水0.19亿立方米,滇池提水4.32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0.69亿立方米,外地域调水0.11亿立方米。

在对现有工程除险加固, 增加其蓄水能力的同时, 必须提高水利科技水平, 实行科学管理,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

应加快外流域引水的进程, 对于滇池流域仍有开发价值的一些小型支流可结合小流域治理进行开发,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对滇池流域现有农业灌溉渠应结合土地整改全面规划, 实现干、支、斗、农4 级渠系的续建配套, 加强防渗处理, 力争把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目前的50%提高到65% 左右。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灌渠灌溉制度和灌溉技术, 大力提倡和实施节水灌溉, 加强管理, 利用价格手段促进农业节水, 变粗放型用水为集约型用水。

在对工矿企业进行达标排放改造的同时, 实施工业节水措施,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存在的问题1.人口及机械增长过快调查结果表明, 生活污染是近年来滇池的主要污染来源, 昆明市建成区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但输出污染物量占全流域污染物总量的50% 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和机械数量增长太快。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昆明市建成区人口(171.5 万) 已接近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预测的主要城市人口数( 172.9 万) , 并呈继续上升趋势。

2.滇池沿岸过度开发滇池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旅游等人为活动严重干扰滇池生态环境, 湖滨带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使滇池失去天然屏障, 生态环境极度脆弱, 不能抵御村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肥份磷氮流失造成的流域面源污染。

3.面山水土流失严重面山水土流失是滇池面源的重要来源, 昆明地区降雨集中在5~ 10 月, 暴雨冲刷强度大, 造成大量表土、流沙流失。

虽然近年来面山的绿化工作有较大进展, 但滇池南部的柴河流域仍有大片的荒山,特别是滇池南岸磷矿开采区, 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4.水资源未能优化配置。

滇池流域农业用水占可用水资源量的50% 左右, 但灌区所涉及的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四县(区) 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灌溉渠系结构不完善、标准低、渗漏量大、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灌水技术落后等问题。

此外,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 在工业一水多用, 循环使用, 将污水转换为再生水资源等方面技术落后, 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滇池流域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综合计算值在50%左右, 流域综合水重复利用率低于50% 。

5.滇池污染严重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

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

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

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

解决办法1.控制入湖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含磷洗涤躬对湖泊富营养化污染影电极大,一些国家已制定法规,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从实施效果看,禁磷和限磷措施对控制湖泊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裾统计,昆明市从城市生活污水进人滇池的磷,占滇池磷污染负荷的45%,而含磷洗涤中磷含量又占生活汚水中磷含量的53%,也就是说,含磷洗涤剂中流入滇池的磷含量,占滇池污染负荷的23.8%,由此可见, 含磷洗涤是污染是滇池供污染的一大来源,有人甚至将其称为“江湖杀手"。

因此减少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是防治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措施。

昆明市从 1998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收到较好的效果。

2.发展生态农业控制面教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是防治城市水污染的治本之策。

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取来自许多方面,除磷外,还有氰和各种有机物质,还与温度、光照、动力、水中撖生物等有直接关系。

有专家研究表明,自然水域中存在着水生食物链,即水中的营养物质为水藻提供了生长条件,而浮游动物的捕食控制了水藻的生长,同时又为鱼类提供了食物。

当这一水生态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时,水体就能不受污染,而一旦浮游动物的捕食功能降抵,水藻的生长量超过其被消耗量而失去平衡,就会发生富营养化。

试验证明,影响浮游生物生存的主要杀手是农药、杀虫刑等有机毒物。

在电池周围,有 13.33万公顷农田,居住着200多万城市居民和农民,饲养着上百万头牲畜,农田使用大量的氮肥、磷肥、农药和杀虫剂,人畜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物质,因此除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控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外,必须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才能有效地控籌水体富营养化。

3.控制水土流失每一个期汨鼉有目己的湖滨带,湖滨带系指湖岸线与湖泊最低工作水位之间的地带。

就滇池而言,当湖面正常高水位达1887.4米时,湖面壅水和风浪爬高影响所达到的外包线为湖岸线。

滇池湖岸线与最低工作水位之间有着广阔的湖滨带,大致有1841.5公顷。

湖滨带具有蓄积洪水,调节洪峰,生长水生动植物,净化滇池水质等不可替代的功能。

1989年.昆明市颁布《滇池保护条例》后,按湖岸线树立界桩,修造湖堤,营造环湖林带。

十年过去了,保护湖滨带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保护工作不尽人意。

有的把湖滨带变成农田、鱼塘、村庄、度假村;更有甚者,围湖造田在局部地区仍时有发生;有的湖堤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因此,必须对湖滨带进行积极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对部分湖滨带退田还湖,恢复自然湿地系统;在部分湖滨带种柏有利于净化水质的水生经济作物,如芦苇、茭瓜和莲藕等;营建多种具有净化水体功能的氧化塘和前置库;建设防治面源污染和蓝藻危富的生物措施系统;建设巩固防护堤的环湖公路,对公路以内的湖滨地带从严保护;营造环湖绿色林带。

4.调水工程乌东德是金沙江干流梯级开发的近期工程之一,控制径流面积40.6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70亿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950米,死水位的920米。

乌东德经过云龙水库的调水方案,设想的提水地点初步选择于禄劝县皎西乡境内的皎平渡,提水扬程1340米,拟设三级提水站抽水至发期快村附近,出水池以后由明渠沿山引至大庆村,以长隧洞穿过分水岭到达掌鸠河流域皎西乡的昔康作村,沿河放人双化水库,再通过双化水库汇人云龙水库,从而进入掌鸠河引水工程系统。

因现有云龙水库供水线路的过流能力仅为10立方米/秒,必须另建输水线路,从云龙水库至松华坝水库的输水线路长约120公里。

不经过云龙水库的调水方案提水地点设于距乌东德水库坝址附近右岸的汤得村,提水扬程1260米,由三级提水站抽水至汤德村附近,引水线路沿金沙江右岸绕行经撒马基,穿过普渡河与金沙江间的则黑山梁,沿普渡河左岸逆流绕行,并以倒虹吸跨过普渡河至右岸,经白勒村,跨满蛇河,在西山区沙朗乡桃园村进人西白沙河,线路总长204.6千米,以隧洞为主。

从乌东德水库调水的优点是主体工程建设难度较小,调水实施相对较易,输水距离短,工程量相对较小.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质较差,调水水源为Ⅳ类水(主要是总磷超标),水质不能作为城市供水水源,而云龙水库水质为Ⅰ~Ⅱ类,两个水源混合后再输送到昆明不仅不能解决昆明城市的缺水问题,还会由于大量劣质水的进人而促使滇池流域水环境状况急速恶化,此外,从乌东德水库提水的扬程超过1000米,运行成本太高,调水不进人云龙水库的方案单方水耗电量5.2千瓦时,经过云龙水库方案的单方水耗电量6千瓦时,调水工程十分艰巨。

结论湖泊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滇池富营养化是几十年来流域水资源破坏和超量开采、城镇迅速发展、农村面源污染及工业污染物长期超负荷排放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破坏的结果。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 一般湖泊治理至少需要10~20 年的时间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湖泊水质恶化后得到完全恢复的实例。

因此,正确认识滇池流域水资源短缺与滇池水质污染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理, 研究开发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尽快恢复水资源供需平衡、控制水质恶化, 是滇池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研究及运用成果对云南省洱海、抚仙湖等湖泊的污染防治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刘嫔.滇池污染的综合治理与管理对策研究[J].环境学导刊,2008,27(6):49-52[2]段泽文,龚涛.滇池流域水资源与水污染问题[J].云南环境科学,2002,21(3):24-26[3]曹世惠,陈勤,顾世祥,苏正猛.滇池流域水资源供需态势及调水方案研究[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82[4] 李西平,王鸿武,曾光宇,黄杰,曹志澄. 昆明市滇池流域地表水资源及开发利用[Z]. 1996-06-08[5] 李殿荆. 昆明抗旱启示录:开发滇池流域水资源潜力[N].昆明日报,2011-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