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辜鸿铭的阅读书目
辜鸿铭译《论语》《大学》《中庸》(英汉双语)
目录分析
第1章英译《论 1
语》序
2
第2章学而第一
3
第3章为政第二
4
第4章八佾第三
5
第5章里仁第四
第6章公冶长第五 第7章雍也第六
第8章述而第七 第9章泰伯第八
第10章子罕第 1
九
第11章乡党第 2
十
3 第12章先进第
十一
4 第13章颜渊第
十二
5 第14章子路第
十三
第15章宪问第 1
十四
第16章卫灵公 2
读书笔记
辜鸿铭是近代中国难得的精通中西方文化的儒者。
已经上架的版本,中英对照,为什么没《孟子》?如果主要是意译的话,一定要对古汉语和义理有理解,朱 子那四书章句集注有翻译好的英文版吗?。
我们距离古文太远,距离英文太近用一边读英文一边读古文的方式配合,经典不再遥远太过幸运读到南怀瑾 老师的《原本大学微言》,太过幸运对中华经典文化感兴趣,太过幸运辜鸿铭老师有这么优秀的翻译,I'll try to bring out the moral power of my nature and abide in the highest excellence !。
第26章英译
2
《中庸》序
3
第27章致中和
4
第28章时中
5
第29章民鲜能
第30章知味 第31章行道
第32章大知 第33章守中
1
第34章得一善
第35章中庸难 2
为
3 第36章子路问
强
4
第37章不悔
5
第38章上下察
第39章忠恕 第40章居易
第41章行远必自迩 第42章哀公问政
第43章大孝 第44章无忧者
辜鸿铭琐事阅读答案
辜鸿铭琐事阅读答案《辜鸿铭琐事》张君原文阅读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著名中国通、曾任袁世凯总统顾问的《泰晤士报》驻华记者乔治莫理循虽然终生与辜鸿铭为敌,但这位自负的英国博士却由衷地说:“辜鸿铭的英语词汇罕见地丰富,是一个语言天才。
”辜鸿铭的语言天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英文造诣,孙中山、林语堂皆推为“中国第一”。
其德文水平也达出神入化之境,德国作家帕凯说:“辜鸿铭是我可以用地道的德语与之交谈的第一个中国人。
”辜鸿铭还是个记忆天才。
他在少年时代所学的诗歌,终生不忘。
曾师从辜鸿铭学英语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凌叔华,曾亲耳听过年过花甲的他背诵弥尔顿那首6100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居然一字没错!他尝教记忆之法,谓初步为感动(impression),次步为保留(retention),终为回忆 (recollection)。
当外国人向他请教因何有如此记忆力时,他说,你们外国人用脑记忆(remember by brain),我们中国人用心记忆(remember by heart)。
据沈来秋回忆,1910年,他在青岛大学就读时,奥国籍教授赫善心博士推辜鸿铭为“中国现代哲学家”。
1920年沈来秋到德国,接触过不少社会人士,包括劳动群众,“出乎我意料的是,辜鸿铭的名字流传于人口”。
“这一时期,德国人士认为,可以代表东方文化的有两个人,除了辜鸿铭之外,便是印度的泰戈尔。
泰戈尔只是一个诗人,而辜鸿铭除了是哲学家、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个政论家。
”另一位留学生嗣銮也说起留德六七年刺激最深的两件事: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教授奈尔逊对辜鸿铭极为佩服,当得知辜鸿铭生活困难时,竟还为他筹款;有一位教授郑重其事地宣布,学生中若不懂辜鸿铭,则不准参加有关讨论。
优秀高三作文素材之辜鸿铭
辜鸿铭:“菊残犹有傲霜枝”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同安。
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留学英、法、德诸国,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等9种语言。
曾任张之洞幕僚,清末外务部左丞,辛亥革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学贯中西,推崇儒家文化,反对新文化。
著有《读易堂文集》等,又以西文介绍儒家经籍,将《论语》、《中庸》等经典翻译成英文。
以《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闻名于世。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
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
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
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同情的力量的呢?”“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
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同情力量的秘密所在。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上面的文字,出自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摘要:一、简介辜鸿铭及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二、阐述《中国人的精神》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思考三、分析《中国人的精神》对当代中国人的启示四、评价辜鸿铭的观念在当代的价值五、总结读后感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文:辜鸿铭,一位清末时期的知识分子,他的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在世纪初的一战期间问世,正值欧洲文明陷入危机。
辜鸿铭通过这本书,旨在为陷入困境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在此阐述自己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并探讨其当代价值。
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辜鸿铭详细论述了中国人的精神特质,以及与西方人的精神差异。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是解决西方文明问题的关键。
在书中,他对中国人的忠诚、孝顺、仁爱、中庸等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这些美德在当代社会的实用性。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的变革,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现代人,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辜鸿铭的观念启示我们,要坚守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拥抱现代文明,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和谐。
虽然辜鸿铭的某些观点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但在今天,他的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所倡导的忠诚、孝顺、仁爱等美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他强调的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国家自豪感具有积极作用。
总之,阅读《中国人的精神》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对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辜鸿铭的思想激励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本书的读后感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整个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议论文阅读题答案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
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
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到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
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
中国人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
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的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
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
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孩子般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
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
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了很小的进步甚至根本没什么进步。
【2019最新】阅读答案:《一代奇人辜鸿铭》(含答案解析)-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阅读答案:《一代奇人辜鸿铭》(含答案解析)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代奇人辜鸿铭陈彰辜鸿铭,福建厦门人,名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
他以南生于南洋,西学于欧洲,东娶于日本,北官于燕京,故又常以“东西南北之人”自命。
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时,年方21岁。
在英伦完成学业后,又遍游德、法、意、奥各国,先后荣获文、哲、理、工、神学等博士学位,凡十三个之多。
32岁归国后,精研中国学术,穷四书五经之奥并曾涉猎群籍。
因此认为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之冠,首家将许多典籍译成西文,传播国外。
辜鸿铭自幼即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植基深厚,但毫无崇外的观念。
我们看他归国后,竟能就其学于西方者撷英汰芜,取精用宏,以发扬中国之学术,而又终归于儒家一路,躬行实践,迥非当时一般以口耳为学者所可比拟的。
他平日与人谈到“民族精神的异同”之点,曾肯定地认为:“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惟有中国既博大而又精深!”由此可见他对我国故有文化,是何等的推崇!青年时期的辜鸿铭是在西方世界度过的,曾饱受白人世界的冷遇。
这种精神压迫的反作用力,使他尤为赞美中华传统文化,仇视所有崇洋媚外的思想。
鸿铭一代奇才,学贯中西,为世所重。
王亮畴生前尝称赞他说:“鸿铭先生,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早岁游欧美,精研各种文化科目,均能撷英掇华,发其秘奥,著为宏论。
迨归国后,专心讲学,春风化雨,桃李盈门,数十年如一日,更以余闲,从事著述,独具慧眼,尤以用西文翻译我国多种古籍,皆能尽信雅达能事;于中西文化交流之贡献,厥功其传!”足证近代学人对他钦佩之一斑。
辜鸿铭虽是学博中西,足迹遍天下,但他为人怪诞,他不但力主保存我国的旧文化,甚至连辫子、小脚、姨太太等也在他的保存范围之列。
关于辜鸿铭的论文
时代造就了“怪杰”的合理存在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学博中西,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自身的成就以及名人的推崇,让大家对辜鸿铭这个名字已耳熟能详了。
但国人对辜鸿铭的印象大多还是停留在“怪”这个字眼上,这可以从他的一系列的奇闻趣事中得到印证。
辜鸿铭的“极端”与“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1个茶壶配4个茶杯”的理念,他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他还坚持缠足、长袍、马褂、辫子等清代的生活方式。
但在众人都不敢剪辫的晚清时候,辜鸿铭首先剪掉了辫子,在众人在剪掉辫子的时候,他却却留起了辫子。
他的对头胡适说他之前是“立异以为高”,现在是“久假而不归”。
二是,辜鸿铭鄙视西学,更确切地说是对中国文化强烈的自豪感。
据说他在英国街头故意倒拿报纸,用一口地道的伦敦腔嘲笑英文太简单。
但同时,当胡适主张白话文的时候,他坚决反对。
三是,在政治上,辜鸿铭是坚决的保皇派,这也为人所诟病。
他解释说“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虽然他坚持君主立宪,但他反对袁世凯的恢复帝制。
这一系列矛盾交织让辜鸿铭有了“怪才”之称,此外他的特立独行也让他这个不愧于这个称号。
譬如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辜鸿铭的“极端”与“怪”呢?首先,我认为这是跟他小时候所受的思想密切相关的。
依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观点来看,人类一切的行为都可以从小时候找到影子。
读书笔记-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
读书笔记–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读书,对现在的我,是喜忧参半的事情。
喜的是读书时会有一种好像没有荒废时间的安慰感、以及时时被知识触动的满足感,忧的是强迫症式的读书法并没有让我获得读书应该享有的平静,更难过的是脑子真的不灵光了--随读随忘,很心塞,当然还有遇到很想读却读不动的经典的时的那种无奈...于是想起写点读书笔记,也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读过吧。
《中国人的精神》,书的作者和书的主题一样吸引人。
辜鸿铭,印象中是个矛盾的人,自幼留学西洋,通晓多种外语,归国后精研国学,可以说学贯中西,但辛亥后却成了保守的保皇派,五四时期与鼓吹德赛的新文化运动唱对台戏,一生留着辫子,因被退帝溥仪召见过而甚以为荣,而彼时的溥仪都已剪了辫子西装革履了。
其实辫子并不是辜先生保皇的标志,不过是他天生叛逆的性格外挂罢了,保守自在心中,拖着外挂只是一种战斗的宣告,他“好辩、善骂”,后半生都一直是以骂战来战斗的。
之所以说后半生,是因为辜先生留洋回国后便在张之洞门下做了幕僚二十年,协助张总督践行“中体西用”的洋务改革,那时他也是西装革履高帽的洋派模样,他也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研习儒家文化的。
说实话,在了解辜先生之前,感觉他的背景和陈寅恪相似,聪慧绝顶、自幼留洋、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而且他还比陈寅恪多了一堆的博士头衔,怎么就没能成为陈先生那样的学术泰斗呢?后来才知道,他走的完全不是学术的道路,他遵循的是彼时儒家“经世致用”的信条,而且他的国学水平也到不了大师一级(彼时就有学问家瞧他不起),但他确实认为儒家文明不仅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拯救世界的瑰宝,他是儒家文明的卫道士和宣传家。
辜先生是彼时蜚声海外的中国学者,因翻译了《论语》、《中庸》和《大学》成为把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第一人。
《中国人的精神》也是英文写成,后被翻译成德、法、中等文字,尤其在德国备受重视,一度成为大学哲学研究的必读著作。
此书出版于1915年,正值一次世界大战之际。
此书还有一名《春秋大义》,旨在向战乱中的世界宣言只有东方的儒家文明可以拯救世界。
中国精神读后感
中国精神读后感中国精神读后感1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钱穆先生写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完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自信,都应该把“应该”这个词去掉。
很多时候我们不自信,是我们对自己根的文化了解的太少,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我们少不了对物质的追求,但在物质追求中,不能忘了我们的精神文化。
书中说到,中国文化就体现在中国人身上,就像英国文化也体现在英国人身上一样。
从中国人身上就能看到传统的家文化,国文化,中国文化看中如何“做人”;西方文化看中如何“成物”。
因此中国文化更重在“践行人道”;而西方文化则更重在“追寻物理”。
让我想到大学老师说的,希腊哲人在爱琴海边上思考着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哲人则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
可以看出来中国文化更注重的是精神,做人。
这就是中国文化伟大的地方,做人得大家做,所以要无条件的做。
我们今天,还能学做孔子,至少可做一不贤的孔子,复兴中国文化的大道就在此。
书中写道,作者去日本,感受到日本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日本的本民族氛围也很浓,他们能不忘本,日本人很以日本为荣,甚至还带些傲慢,而在中国讲中国,中国人则觉得中国的全要不得。
我们就要学习西方的,我们急于前进,要变,使我们陷在一时常的病态下,我们知变而不知化。
让我想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作战方式都与苏联不同,苏联是从城市开始进攻,而根据我国实情,则是从农村包围城市。
所以在面对文化交流,学习中,我们首先想到的`也应该是根据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加以了解判断与吸收。
在讲到文化传统中的冲突与调和时,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国文化强大的调和性,想想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有西方文化的帝国主义国家发起的,他们之间的冲突乃是西方文化内部自身的大冲突,西方文化中一面讲“个人自由”,一面讲“集体统治”,这本来不就是一大冲突吗?看看我们中国文化,照中国人的想法,一男一女,配合在一个家庭之内而成为了一夫一妇。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读书报告英三罗子江20140816《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是由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一系列英文论文结集而成,成书于1915年,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该书主要从“儒教”的角度解释了中国人的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从中国的妇女、中国的语言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何为中国人的精神。
在作者看来,所谓的中国人的精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这种内在精神品质,无论是在心灵、性情还是在情操上,都使中国人区别于其他民族,尤其是区别于20年代早期的欧洲人和美国人。
当时欧战正酣,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西方社会的一切社会矛盾暴露无遗。
正如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所指出的:连西方人也开始自己批评起自身的文明来。
这种情势,自然给辜鸿铭带来极大灵感。
因此,他写作此书之用心,就是要用中国的东方文明来“拯救”西方文明。
辜鸿铭先生认为,中国人的精神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人的内心,追求心灵生活,温文尔雅,与人为善,与崇尚理性智慧的相结合,即同情心灵与人类理智的完美结合,就好像是一个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即使身处于一个充满了血腥、罪恶的世界,当别人都在抱怨社会的黑暗时,他仍能能抱着一种孩童般的纯真与善良对待世间的一切,也正是有着这种精神品质的存在,中华文明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经久不衰。
对于中国人,那些真正的中国人为何会具有这种独一无二的精神品质,辜鸿铭先生认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受儒家君子之道、三纲五常等道德观念的影响,从某种意思上讲,这些思想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灵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那为何儒家思想会起到这种作用的呢?在书中,作者从人类为什么需要宗教这一大的方面着手进行解释,他认为,人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史中逐渐成为一种有智慧,能思考的生物,但是,这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多少的欢呼与喜悦,相反,这带给人类的更多的是惊慌与恐惧,即对于大自然的未知与神秘的不安和惶恐。
为了弄清楚自己所处的未知世界的真面目,不少智者纷纷踏上了探索自然的征途,正因如此,也就诞生了后来的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等社会学科,通过这些,他们能够揭开一些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减轻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不安与恐惧,但这也仅仅只是一部分人有实力有能力涉足的领域,普通大众,凡夫俗子都是无能为力的,因而,拥有一整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宗教成了给予人们安全感与永恒感的最佳避难所,而中国之所以没有诞生宗教,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有能够替代宗教的东西,那就是儒家,一种朴素的能为普通大众所理解的大众哲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广大中国民众所信仰的对象,虽然儒家不属于宗教,至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是“儒教”的确是为什么中国不需要宗教的最佳解释。
民国的底气 读后感
《民国的底气》读后感民国的个个学术大家,性格或低调,或张扬,但无一不是没有本事之人,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们前进的呢?我认为是坚持与不羁。
就拿《民国的底气》这本书书中第一个写的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来说吧!辜鸿铭先生出生于南太平洋马来西亚半岛西北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园主把他收为义子,后把他带到先进的欧洲学习,成为了一个精通西方文化的学者,那么是什么驱使他从先进的欧洲回到中国并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呢?我从书中读出,一共有四个人以及一种性格。
辜鸿铭先生的父亲辜紫云先生在辜鸿铭临去英国时,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哪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义父英国人布朗先生并没有以为他是中国人而欺负他,反而淳淳教诲他要学通中西,担负起富国强国的责任,并且对他的教育倾尽心血。
著名作家卡莱尔对他说:“世界已经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
人的行径,社会组织,典章文物,是根本错误的〃〃〃〃〃〃”在新加坡与马建忠与他会晤的时候对他说了中华文明的神妙之处,这一席话对辜鸿铭来说如同醍醐灌顶一般,从此辜鸿铭开始埋头研究中国文化。
生父在祖先牌位前的告诫,义父的淳淳教诲与倾尽心血地教导,卡莱尔对历史的敏锐眼光及强烈的批判精神,马建忠和他的一见如故以及倾心忠言,这些对辜鸿铭后来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光靠外界的力量是不可能成为在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竞争的时代中的大家的,他自身也有着与众不同之处。
辜鸿铭有着先天狂傲不羁的性格,和后天的机智敏捷的辩才与最朴拙的坚持。
在初到英国后先生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与希腊文。
在英国留学时,因为在重大节日时摆祭品,引发出与女房东的辩论;在去柏林的列车上倒读德文报纸的事情,也都显现出辜鸿铭先生与众不同之处。
民国的大家虽性格各异,思想不同,在不同地方任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后天特点那就是对所做之事的坚持。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近日,拜读辜鸿铭先生的大作<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或者春秋大义),感慨颇深。
这部书主要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及由儒家思想塑造出来的中国人的人格和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儒家理论的一个简要概括。
当然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描述也不是全面。
辜鸿铭(1857-1928)生在南洋(马来西亚),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他十三岁即赴欧洲求学,十余年中游学于英法德意诸国,归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曾官至清廷外务部左丞。
他精通英、德、法等近十国文字,尤其擅长英文写作,被孙中山、林语堂推为中国第一。
1915年,辜鸿铭在北京出版了《中国人的精神》(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一书,汉语题名“春秋大义”。
不久即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一时轰动东西洋,在德国甚至掀起了持续十几年的“辜鸿铭热”。
20世纪初叶的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和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批判,有一位谙熟欧洲文明而服膺儒家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再次举起“春秋大义”的旗帜,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英文著述,极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尊严,鼓吹儒家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东、西方文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人就是辜鸿铭。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系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论文结集而成。
面对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和对中国文化的歧视,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
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deep,broad and simple)”,此外还有“灵敏(delicacy)”。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01
首先,深沉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大特点。辜鸿铭先生认为, 深沉源于中国人的内敛和含蓄,这种特质使得中国人善于思
考和反思,对事博大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另一特点。博大意味着中国
人的视野广阔,能够包容万物,既能看到个人的渺小,也能
看到宇宙的伟大。这种博大的胸怀使得中国人能够吸收各种
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 总的来说,《中国人的精 神》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 著作。通过辜鸿铭先生的 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更 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精神 世界和文化传统,从而更 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明 。同时,这本书也为我们 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文 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展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这本书有助于增强我 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它让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自 信地面对其他文化
跨学科的研究价值:除了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意义,《中国人的精神》还具有跨学科的 研究价值。它不仅涉及到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领域,还为我们提供了独特 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 此外,《中国人的精神》 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辜鸿铭先生的文笔优美、 语言精炼,他的文字能够 深入人心,引发读者的共 鸣。他的作品不仅传达了 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展现 了他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 想
《中国人的精神》重要的意义
文化交流与理解: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交流和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中国 人的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促进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目录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先生于1915年首次出版的一 部重要著作,作为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翻译家和改革 者,辜鸿铭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入剖析了中国 人的精神世界和传统文化,为西方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 而丰富的东方文明
跨文化传播参考书目
《跨文化传播》主要参考书目1.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陈序经:《文化学概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6.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龚文庠:《说服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关世杰:《国际传播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李柄全:《文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2.梁启超:《国性与民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年版。
1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14.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5.潘一禾:《文化与国际关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6.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孙英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0.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郁龙余主编:《中西文化异同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23.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4.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读后感20xx 年“决战现代化”主题读书活动,第一批阅读市干教推荐了50 本书。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本人认真研读了几本与自身相关的书籍。
其中《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书让我印象深刻、获益匪浅。
下面我就主要谈谈在此次主题读书活动中,对于研读了这本书后的心得体会。
青年作家任浩之所著的《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书,正是取传统文化之精华,重申仁爱、谦恭、自强、自省、和谐等观念,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精神家园,也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了支撑我们精神的养料。
读完此书,我的心灵仿佛得到了一次洗礼,也不由得将我引向了思考,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建设精神家园有什么样的意义?怎样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一、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什么精神家园是指心灵获得安慰的地方,精神寄托之所。
精神家园既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也是某个具体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之柱。
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
它所反映的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模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合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在长斯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是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如果是普通干部,那们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的宗旨意识,就是正确的精神归宿;如果是领导,那么,清正廉明的操守,为民的`服务思想,就是正确的精神支撑。
作为乡镇机关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认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要洁身自好,一身正气,带领群众将南丰建设成“实力强劲、品位高雅、民风淳朴”的江南现代化新城镇,提高南丰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二、建设精神家园的意义当今社会,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已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辜鸿铭,中国青年出版社
辜鸿铭(上下卷)【作者】:钟兆云【出版项】:中国青年出版社【本书目录】引子第一章横空出世一、从福建驶往香港的轮船上,古怪的黄毛青年舌战洋佬二、客舱中再起的没有硝烟之战,使神秘的中年人对阅读舌辩之士产生兴趣三、奇特家世,非同寻常的出身四、马建忠在新加坡的三日晤谈,坚定了洋半仙报效祖国的信念五、封疆大吏喜识天下奇器六、洋文案走马上任,愤改洋货订单第二章初入幕府一、街头所见三寸莲鞋,竞引出一部蕴藏于其中的中国历史二、总督大儒亲传中国文化美食三、两位朝廷重臣,心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四、频遭冷遇的小小电报生觅得知己五、必有性情而后有气节第三章天生我材一、总督和洋买办的交易二、人生得意事三、小张之洞心有疑虑,大张之洞恭听海吹四、爱屋及乌五、匪媒不娶六、“洋儒”传教士花之安七、大活人真要让尿憋死八、玉堂花烛,羡煞众多风流名士第四章寻回作为中国人的安全感一、被夫人纵容的怪癖二、纵有洋博士头衔,又如何能得中国式的雅三、把东当成西,必然乱了套四、既惧“汉奸”之名,偏被饱学之士视为不通中学的外人五、把中国文化这块西洋人不肯啃、也啃不动的骨头拾起来,足以教化西洋人第五章经略洋务一、兴之所至,月旦人物二、掀动不烂之舌,逼说德国将军下跪三、风水和迷信,给中国带来的灾祸无以估量四、辜鸿铭协助洋务得心应手之际,张之洞遭妒调任内地第六章随节入鄂一、“六君子”名分既定,辜鸿铭作幕更有宗旨二、辜鸿铭醉酒有因,盛宣怀无意泼冷水三、魔术师般的幕僚第七章楚天风云一、被洋人尊敬和破坏的二、长江教案三、铁嘴律师:传教士在中国都干了些什么?四、《为祖国和人民争辩》:让世界倾听中国第八章旷代风流一、的确是中国人的骄傲二、女人芳菲如诗三、妙辩为纳妾四、特殊规律五、请回钦差六、汉阳铁厂引发欧洲可怕的梦魇:黄祸论第九章嘈嘈切切一、辜鸿铭碰到了对手二、依样画葫芦的裁缝三、不受欢迎的英文教习第十章旁观不袖手一、洋泾浜英语二、刺猬三、工部局门口见着的“康摆渡”原也有骨气四、“边缘人”身在曹营心在汉五、英才咸集,惟游说洋行,非汤生不成六、争论之际,忽然来了李提摩太七、关于钞票和女人的喻说八、状元郎自绝仕途为哪般第十一章甲午之后一、自强之梦二、国家利益三、恨铁不成钢四、总督和幕僚眼中的留学生五、“东方匹茨堡”之败六、计赚盛宣怀第十二章维新风云一、合理和背理的维新二、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三、“维新宰相”进退之间,集一部习气大全四、聪明人沈曾植暗叹张之洞宦术精湛五、天足运动气煞爱莲居士六、面子七、日本首相武昌遭讽八、“皇帝”行骗,洋人聚会,老辜诊病第十三章被污辱和被损害的一、新千年新鲜事:大清国欲行另立新君,自家的事竞遭外国公使严正警告,而疆吏也多有反对二、异曲同工逼出“东南互保”三、谈判桌上显风流四、沪上流浪五、为慈禧辩护六、又一个谭嗣同在武昌身首异处第十四章臣子恨一、李鸿章和庆亲王吃惊不小,区区辜鸿铭竟降服了恶魔般的联军统帅瓦德西二、枪口下救百姓,联军司令部里初会赛金花三、京城邂逅爱米,辜鸿铭愤然有声四、爱国者和卖国者第十五章体面和尊严一、“美杜莎”一般的眼光二、不愧为爱国者,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三、新任巡抚领教嬉皮怪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书目
1.中国人的精神(附赠《中国人的精神》英文版1本) 辜鸿铭、李晨曦上海三联书店
(2010-01)
2.东方智慧:辜鸿铭随笔辜鸿铭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8)
3.辜鸿铭讲论语辜鸿铭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01)
4.辜鸿铭评传孔庆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0-03)
5.辜鸿铭宋书强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8-09)
6.西播《论语》回译:辜鸿铭英译"论语"详释辜鸿铭、王京涛东方出版中心 (2013-01)
7.民国课堂:大先生也挺逗潘剑冰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3-03)
8.国学骑士辜鸿铭陈福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1)
9.奇人辜鸿铭(第2卷) 钟兆云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05)
10.民国范儿:是真名士自风流民国文林现代出版社 (2011-12)
11.曾经风雅:文化名人的背影(修订版) 张昌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9)
12.中国人的性格密码(插图典藏版)(套装上下册) 阿瑟•史密斯、辜鸿铭、桑原骘藏、李
蒙洲新世界出版社 (2012-11)
13.读懂辜鸿铭嵇志梅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4-02)
14.君子之道:辜鸿铭与中德文化交流方厚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4-06)
15.辜鸿铭讲国学辜鸿铭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9-01)
16.中国人的精神(中英对照) 辜鸿铭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3)
17.中国人三书:洞悉中国人性格的三个范本阿瑟·史密斯、桑原隲藏、辜鸿铭北方文艺
出版社 (2006-08)
18.民国狂人录:且把青春赠疏狂燕楚南方出版社 (2012-11)
19.海外华侨:南洋篇巫乐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0-01)
20.民国的底气落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1-09)
21.鸡零狗碎的民国安坤新星出版社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