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随笔读书感想
小学生人文地理读后感
小学生人文地理读后感人文地理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意义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近期我读了一本关于人文地理的图书,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认知世界的帮助和启发。
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了解了地理背后蕴藏的人文特色,也明确了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现在,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与体会。
这本图书通过图文结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特点。
每一页都呈现出不同国家的景观和文化,让我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异国风情。
通过观察图中的建筑、风俗和地理环境,我对不同文化的差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中国的部分章节中,书中介绍了中国的长城、北京故宫、西湖等著名景点,这些令人着迷的图像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地球上的人文地理多样性是多么宝贵且值得我们去探索。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理解世界的机会。
比如,在非洲的章节中,我了解到非洲的部分地区有丰富多彩的部落文化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而南美洲则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亚马逊雨林和巴西嘉年华等独特文化活动。
通过了解这些有趣的信息,我对地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此外,人文地理还帮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地球上各地的环境问题,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北极地区的章节中,书中介绍了全球变暖对北极冰川的影响,这让我认识到气候变化对整个地球的影响是如此重大。
我们作为小学生,虽然力量微小,但我们也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学科。
通过阅读相关图书,我深入了解到了地球上各地的文化和环境特点,这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也激发了我对于世界的好奇心。
同时,人文地理也教会了我关注环境保护,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地球的未来负责。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我能继续深入探索人文地理,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地理学课程学习总结探索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学课程学习总结探索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人文地理学课程学习总结:在这门人文地理学课程中,我深入学习了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此课程,我对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认识到了人文地理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于人文地理学课程的总结和学习心得。
首先,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了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传统的地理学仅仅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却忽略了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作用。
而人文地理学则更加强调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通过研究人类的行为、价值观念、语言与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是如何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并且对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的。
其次,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过程让我认识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水资源的丰富会促进人类的定居和农业生产;地理位置的优劣也会影响到交通运输和贸易的发展。
在人文地理学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且研究了如何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资源,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另外,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了全球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文化的影响。
全球化使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越来越相互联系和依赖。
通过对全球化的学习,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全球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所带来的挑战。
例如,全球化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全球气候变化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并且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并且寻找解决全球化带来问题的途径。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并且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读后感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读后感以前我觉得地理学嘛,就是讲讲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哪个地方的人有啥特别习俗之类的。
但这本书一上来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告诉我地理学和哲学还能搞在一起,就像把油和水硬是搅成了一团超级酷炫的混合物。
书里提到的那些哲学思想在地理学里的体现,一开始真的让我有点懵圈。
比如说实证主义在人文地理学里的应用,就像是给地理学戴上了一副超级严谨的科学眼镜。
地理学家们像侦探一样,去寻找各种规律,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试图把人文地理现象解释得清清楚楚。
这让我想到那些研究城市发展的学者,他们统计人口流动、建筑增长的数据,就像在解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只不过这道题的答案是关于城市这个大谜题的。
然后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部分,这可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地理学的世界。
它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让我觉得地理学不再是干巴巴的数字和地图。
就好比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不是只看那里有多少名胜古迹,而是去感受当地的氛围,和当地人聊天,体会那种独特的“地方感”。
这就像是从冰冷的科学殿堂走进了充满烟火气的人间小巷。
再说说结构主义地理学,这部分就像是在玩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
它把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地理空间结构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一幅宏大的画卷。
比如说,一个地区的贫富分布,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还和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在地理空间上的布局有关。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大棋盘上,每个棋子(人或者社区)的位置和命运,是受到整个棋局规则(社会结构)的影响的。
不过读这本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些哲学概念真的像绕口令一样,让我舌头都快打结了。
而且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在一个迷宫里,刚觉得理解了一个观点,结果下一个章节又把我绕晕了。
但是这种晕乎乎的感觉也很奇妙,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虽然过程中会迷失方向,但每一次找到新的线索都会兴奋不已。
读完这本书,我对地理学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它不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像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连接着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
人文地理学问题读后感
人文地理学问题读后感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交互作用。
阅读完相关的人文地理学书籍或文章后,我对人文地理学产生了一
些感想。
首先,人文地理学让我意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
联系。
人类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往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人文地理
学成为了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次,人文地理学还让我对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类文化和社会
形态产生了更深刻的理解。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们往往会形成不同
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而这些差异往往可以通过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得以解释和理解。
另外,人文地理学也让我对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地区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程度加深,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全球化背景下的文
化多样性、社会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等重要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总的来说,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让我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使我对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地理人文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热爱地理的学生,我对地理人文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地理人文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地理人文课程的心得体会。
二、地理人文课程的学习内容1.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气候、地貌、水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发展、变迁以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文化、宗教等方面。
3. 区域地理:以我国及世界各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问题。
4.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和地理教育中的应用。
三、地理人文课程的学习体会1. 增强了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地理人文课程的学习,我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生动有趣地讲解地理知识,使我感受到了地理学科的无限魅力。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升了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地理人文课程的学习使我具备了较强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分析地理问题时,我能够从多个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此外,地理人文课程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拓宽了视野,了解了世界地理人文课程让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发展问题。
通过学习,我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宗教、风俗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我的视野。
4. 增强了环保意识地理人文课程使我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 培养了地理实践能力地理人文课程注重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活动,使我学会了如何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实践能力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地理读后感
人文地理读后感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空间分布及其影响的学科。
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我对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从不同角度分析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关键领域是城市地理。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扮演着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角色。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习惯等。
例如,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的社区和街区,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此外,人文地理学还关注城市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城市的发展符合人们的需求和环境可持续性。
其次,人文地理学也涉及到农业地理。
农业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也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之间互动的重要领域。
通过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种植方式、农产品的分布和贸易。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全球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问题,并在农业政策和实践中提供指导。
除了城市地理和农业地理,人文地理学还关注旅游和文化遗产。
旅游业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也是人们认识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窗口。
人文地理研究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者的行为和影响,以及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人文地理学也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这些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得到适当的保存和传承。
通过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我认识到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都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塑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让我们更加了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地理环境,以及这种互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城市化、气候变化、资源管理等重大挑战。
总结起来,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从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到旅游和文化遗产,都涉及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
通过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为解决当今社会和环境问题提供有益的见解和方案。
人文地理读后感范文
人文地理读后感范文人文地理读后感范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文地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文地理读后感1《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在全息地展示地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十九世纪以前,地理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标志出现在1874年的德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业教师们讲授的高级课在大学设置,自此也开启了地理思想史的近代时期。
在这以前人们对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是这种“辩证”式的发展,表现得还不明显,由于地理学在此前处于萌芽阶段,已取得的成果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入的对立,加之大学还没有出现,使得这些学者在空间上还无法集聚,讨论还无法经常进行。
但通过洪堡和李特尔的努力,地理学已经为走进大学课堂奠定了知识基础并初步获得成功,特别是为地理学的专门化做好了开启的准备。
他们同在柏林1859年去世后,没有人能够接替他们,再也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掌握关于地球的全部知识了,古典地理学就此终结。
十九世纪,随着德国学术界的革新,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在中世纪的欧洲首先创办,大学的创立意义十分深远,不仅通过教育的方式为普及专门知识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使得关于学科知识的讨论经常发生,而且还通过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把学术成果保存并传承下来。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在这个时候,真正意义的地理学的“辩证”的发展阶段才正式开始。
直到二战以前,是地理学发展的近代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地理学的发展更多地归功于个人的才能,地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基于如下五个问题:(弗雷德·勒克曼)①人类应该选择宇宙间的什么事物来观察并记载?②观察它们的最好办法是什么?③对观察到的事物如何进行概括来解释他们在地球上的某种重要几何布局?④如何来解释这些布局模式或言之成理?⑤怎样来交流这些成就?近代地理学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始发轫。
人文地理随笔读书心得体会
人文地理随笔读书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旅行和读书的时候。
作为一名爱好读书的人,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历史和文化知识,也领略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地理特征。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分享一些我从读书中得到的人文地理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阅读旅行类书籍的体会。
阅读这些书籍,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有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阅读《乡村中国》这本书,作者深入四川农村,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乡土文化,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中国乡村地区的与众不同和那份淳朴的人情味。
其次,我感受到阅读文学作品对人文地理认识的影响。
文学作品是传达民间风情和人文趣味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我感受到了人文地理的变化和文化的不同。
一个好的作家,能够通过作品展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和人物性格,让读者很容易地进入这个地方,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共鸣。
例如,在读完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之后,我不仅深刻地了解到了日本的现代文化和社会关系,也体验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间产生的不同情感。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阅读历史书籍的体会。
古代文明遗留在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址,是学习人文地理不可或缺的资源。
通过了解历史背景和过去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区域文化和历史变迁。
例如,在看完《帝国的异教徒:大马士革的旅程》之后,我对古代叙利亚地区历史文化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理解当地人遭受战争和地震之后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阅读是非常好的学习人文地理的手段。
通过阅读旅游、文学、历史等相关书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增加了对区域文化的感知,还培养了对自我和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我建议每一个对人文地理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相关书籍,探索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环境。
人文地理读书笔记
人文地理读书笔记在我观察世界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人文地理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名为《人文地理学导论》的书,这本书涵盖了人文地理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理解,并且我想与你分享一些我所学到的东西。
首先,我学到了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地理条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影响。
这个领域研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对我来说,这个概念很有意义,因为它突显了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例如,某个地区的气候和地貌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人文地理学也涉及到人类对地理环境做出的改变,以适应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这种人类活动对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城市化的影响。
人类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改变了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这种改变通常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外,人文地理学还关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地理差异会导致社会和经济的差异。
例如,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高于另一个地区,这可能是由于资源分配、政府政策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造成的。
了解这些差异和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
最后,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了人文地理学的跨学科特性。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点,如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和环境科学等。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互相补充,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
因此,人文地理学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也是一个桥梁,连接着许多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通过阅读《人文地理学导论》,我对人文地理学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以及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理环境。
我也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人文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人文地理观后感
人文地理观后感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地球表面进行改造与利用的方式。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理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行为和决策的深刻影响。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想就人文地理的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第一,地理环境与人类行为。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它塑造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轨迹。
地理要素如土地、水源、气候、地形等都对人类的经济、政治、居住方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多,这是因为海洋资源的丰富以及沿海地形的便利性,人们可以从事捕鱼、海运等活动;而高山地区的人口稀少,主要是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因素限制了人类的居住和发展。
另外,不同的地理环境还会导致不同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例如,农业社会多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地区,而工业社会则多集中在资源丰富的地区。
第二,地理环境对决策与规划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于政府的决策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
政府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例如,在干旱地区,政府需要注重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以确保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在沿海地区,政府需要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并制定相应的渔业政策,以维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理环境的特点不同,决策和规划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第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塑造也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人类的农业、工业、城市化等活动对地球表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导致了土地的开垦和草原的退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工业活动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对大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城市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建设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修复环境。
人文地理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塑造。
人文地理李小建读后感
李小建《人文地理》读后感李小建的《人文地理》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为我们揭示了人文地理的魅力和意义。
首先,这本书的主题非常广泛,涵盖了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化、从历史发展到现代文明的各个方面。
作者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比较,展现了人文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次,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故事,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人文地理的概念和内涵。
同时,书中还有许多精美的图片和地图,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思想非常深刻。
作者通过对人文地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思考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和环境,让我们更加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对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之前,我对人文地理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旅游指南的层次,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人文地理的更深层次。
它不仅是对地理环境的描述,更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和现代生活的探索和解读。
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比较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更加欣赏了不同地域的独特魅力。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指出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这让我意识到,人类和自然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为作者的深厚学识和敏锐洞察力所折服。
他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实例将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同时,书中的精美图片和地图也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文地理的内涵和价值。
人文地理学观后感作文
人文地理学观后感作文最近我接触了人文地理学这门神奇的学科,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以前我觉得地理不就是看看地图,知道哪儿是山哪儿是水嘛。
但学了人文地理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可不仅仅是关于自然景观的,更是关于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种种活动和它们产生的影响。
比如说城市的发展,以前我就觉得城市变大就是人多了,房子多了。
但现在我知道,这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在推动。
为啥有的城市能成为国际大都市,吸引着无数人前往,而有的城市却发展缓慢?这可不是靠运气,而是有着一系列的规划和策略在起作用。
还有人口迁移,以前我觉得人们搬家就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或者住得舒服点。
但现在我明白了,这里面涉及到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政策的影响等等。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政策变动,就能引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再说说文化的传播,以前我觉得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很正常,但没想过它们是怎么相互影响和融合的。
现在我知道了,通过贸易、交流甚至战争,文化能够跨越千山万水,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
学习人文地理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
它让我明白,我们人类的活动和这个地球是如此紧密地相互关联,每一个决策、每一种行为,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改变着这个世界的面貌。
我算是彻底被人文地理学给迷住了,以后我可得多研究研究,说不定还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理专家”呢!。
人文地理学习心得
人文地理学习心得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与地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学习人文地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分享。
一、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意义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涉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地理环境,并通过这种影响来塑造自身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地貌。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城市发展、人口迁移、文化传播等方面,对于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在学习人文地理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核心概念,例如地域性、空间关系、区位理论、文化地理等。
地域性指的是地理现象在特定地区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空间关系强调了人类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区位理论则关注了地理位置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文化地理研究了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学,我认识到人类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地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例如,过度的工业排放污染了空气和水资源,大规模的城市化导致了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也引发了我对于环境保护的思考。
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习人文地理学让我明白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需要依赖地理环境的资源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人类在具备适宜条件的地理区域建设城市,同时也会根据地理环境的限制选择适合的发展战略。
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社会,人文地理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许多领域。
人文地理学 读后心得
读《人文地理学》有感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也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说。
而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研究正由分离走向相互结合,深入研究人文地理学,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决策起到愈益显著地作用。
认真地读了一遍《人文地理学》这本书,再加上夏老师的讲解,使我对这本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我主要讲讲我对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这一章的认识以及读过之后的感受。
一直以来,我就对世界各地各种不同的语言种类而着迷,更何况,在我们中国,就有着不同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从空间上来看,语言的传播是由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造成的。
总的来说,语言传播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在其他媒体发明以前,人是语言的唯一载体。
而当出现其他媒体以后,人和媒体均成为语言传播的载体。
在前一种扩散中,人员虽然没有发生显著位移,但语言借助其他媒体,如广播、电视等传播到其他地区。
影响人员空间流动以及媒体传播语言信息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传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人口的迁移流动来对语言扩散施加影响的,表现为在自然地理条件良好、通达性强的地理区域语言传播状况好,而在自然条件差、通达性弱的地理区域语言扩散传播状况差。
打一个比方,我们湖南地区虽然属于湘方言的覆盖区域,但在湘方言内部却零碎地分布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方方言,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
从自然因素的角度去考虑,这是由于我们湖南地区属于丘陵地带,崎岖的地形阻碍了语言的传播。
而与之相反,在四川盆地地区地形平坦广阔,利于语言的传播与发展,所以方言的内部差异较小。
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
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一】《人文地理随笔》读书笔记《人文地理随笔》以简明流畅、情趣盎然的笔法,陈述议论地理学中有关空间观察、景观解读、环境感知等一系列现代人文地理的观念,从中品评各类人文行为和历史现象。
《人文地理随笔》读了第一遍之后,脑海里面充满关于地理这门学问,作者唐晓峰的理解是广义的。
再次拿起随笔读第二遍的感受相较于当初,会有一些全。
还是那个地,人已经变得后现代了。
在阅读《地理学与地理学家》过程中,了解到1945年以来英美人文地理学界的关于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的。
关于地理这门学问,作者唐晓峰的理解是广义的。
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硬的知识,还有观念、思想、理论。
吸收不同领域、理念、社群与文化中对于地理现象的不同感觉与认知,展示人类在对待自然、空间、地方、景观等地理现象上,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用途,就社会而言,地理放之其中可以使政治操作、军事部署、文化展现、历史反思;就个人而言,又可以是情感世界、人生体验。
在中国的地理文化中,有小识和大识之分。
所谓“小识”多是中国文人的游记抒情,它是软的,由于文人的见闻而情景交融抒发个人情怀。
“大识”则多指体国经野,天时地利这类政治韬略,它是硬的,多是硬道理。
读人文地理随笔感想【二】:《人文地理随笔》相关在詹姆斯与马丁的《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中,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典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
在古典时期中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地理学,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地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反应那个时代的地理思想。
古典时期的“地”和我们今天的“地”一样吗?任何思想意识形态都是特定时空的产物,换言之,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认识生存环境的过程。
生产力的有限性导致古典时期的地理视野受到约束,尽管有各种直接间接经验还拓宽西方人的地理视野,那时候的“地”恐怕和21世纪的今天是不同的。
从古典时期的世界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典时期的地理划分,世界视野。
人文地理相关书籍读后感
人文地理相关书籍读后感
《人文地理学》读后感
在阅读《人文地理学》这本书后,我对人文地理学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和认识。
通过作者的精心撰写和详细阐述,我逐渐理解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涵盖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还对其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通过本书,我认识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畴非常广泛,涉及人类活动、城市发展、文化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人文地理学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
它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阅读中,我特别受益于本书对城市发展和文化地理的深入探讨。
通过对城市
发展的研究,我了解到城市是人类活动集中体现的地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文化地理则帮助我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塑造因素,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点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我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有着极大的帮助。
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我逐渐认识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价值和重要性。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阅读《人文地理学》,我对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和理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在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方面都相当详细,是一本十分具有价值的人文地理学入门读物。
我相信,在将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这本书会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人文地理学后感
人文地理学后感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学科,探讨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对地球的人文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人文地理学的几点感受和思考。
首先,人文地理学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背景和条件。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塑造出不同的人文特征,产生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形态。
例如,沿海地区的人们往往具有开放、开朗的性格,而内陆地区的人们则更多保持传统、保守的习惯。
这些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其次,人文地理学研究了人类活动如何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改变。
人类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等活动,往往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枯竭、土壤退化等。
这些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也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此外,人文地理学还研究了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
不同地域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人文地理学,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相互了解和交流,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
最后,人文地理学给予我们对地球的认知和热爱。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学,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保护地球上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维护地球的和平与繁荣。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学科,它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学习人文地理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
《人文主义地理学》读后感1000字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并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把研究重点置于人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和环境的社会构建,强调人性、人情、意义、价值和目的,关注人的终极命运,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
”——这是微信读书App在《人文主义地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的前言,极其简括地概述了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本质要点。
我的疑问是:1、人文主义地理学确实“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但这并非一个足够可以用来类比“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说法。
传统地理学除了自然世界,即上述“客观的地形、地貌等”,也会研究人类社会,如城市、村落等。
足够与人文主义地理学构成类比、对照功能的,应该是一种基于方法论以及足够与“人文主义”相抗横的思想资源构成的地理学研究类型?2、“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反观自然-人类社会的二元对立,以及时常回响于耳畔的“生态”,它们没有人文主义地理学这样,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圆融共在描述得那样恰到好处。
段义孚,当代华裔地理学家,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其人本主义地理学(又译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应原英文表达应为humanistgeography)逐渐在地理学界产生影响。
段义孚将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地理环境的丰富关系进行阐释,核心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他问道:生而为人意味着什么?人何以为人?并从地理学、人地关系角度给予回答。
本书《人文主义地理学》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在此之前,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HumanistGeography,副标题为AnIndividual’sSearchforMeaning,乃本书的英文原著。
读《致谢》部分可知,本书动笔于2010年,此时的段义孚已经80岁,段的笔友约翰·佩里的鼓励他写出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希望“让各地的孩子都能从中受益”。
人文地理读书笔记
人文地理读书笔记《人文地理》这本书是我在假期里读的,它主要探讨了人类文化、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本书让我对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启发了我对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思考。
书中,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关于城市化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书中提到,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人文地理也让我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
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城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话题。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
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
而全球化则加速了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然而,我们也需要关注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如文化同质化、文化侵略等。
因此,我们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也要警惕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文地理学的魅力。
人文地理学不仅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还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研究人类文化、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总之,《人文地理》这本书让我对人文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它也启发了我的思考和探索。
我相信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和价值观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读后感
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读后感一开始呢,我觉得哲学就像天上飘着的那些高深莫测的云朵,看着很遥远,好像跟我们平常的生活没多大关系。
而人文地理学呢,就是研究咱们生活的这片大地,那些山川河流、城市乡村啥的,感觉就是个很实在的学科。
可是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魔法棒,一下子把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东西给搅和到一块儿了。
书里讲到的关于空间的概念特别有意思。
以前我就觉得空间嘛,不就是个装东西的大盒子,我们在这个盒子里生活、活动。
但看了书才知道,空间在哲学和人文地理学的眼里可没那么简单。
空间它像是有生命的,被人类的文化、社会关系什么的不停地塑造着。
比如说,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空间布局,像北京,故宫在中心,周围一圈一圈地往外发展,这可不仅仅是个建筑规划的事儿,这里面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权力关系呢。
这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建筑、每一条街道都是一块小拼图,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拼出了这个城市背后的哲学——权力怎么分布、人们怎么看待等级、传统如何延续等等。
还有关于地方感这个东西。
我特别有感触,咱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或者一个特别的地方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就像我老家的那个小村子,那里有我小时候爬过的树、钓过鱼的小池塘。
这种对地方的感情,书里说这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实际的东西,还跟我们的记忆、家族文化、社区氛围有关。
这就像我们在这个地方种下了一颗情感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每一片树叶都是我们与这个地方的回忆和联系。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就是人类存在的一种体现,我们通过对地方的感受来确认自己是谁,自己的根在哪里。
再说说书中提到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俩东西还能这么紧密地纠缠在一起。
比如说,一个古老的建筑,它站在那儿,它不仅仅占据着一块空间,它还带着历史的时间印记。
就像长城,它蜿蜒在中国的大地上,那每一块砖头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从秦朝开始,多少岁月沉淀在这长长的城墙里,这就是时间在空间上的凝固。
而我们现代人去看长城,又会因为我们现在的文化、价值观,给它赋予新的意义,这又像是空间对时间的一种回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随笔》读书笔记
在阅读完《人文地理随笔》第一遍之后,脑海里面充满感性的人文地理印象,正如作者唐晓峰所说:“这些随笔或是有地理现象引发的想法,或是在想法中找出地理内容”。
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了自己的“出身”,学习过考古与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两个专业,作者深有感触的谈到自己对于学习这两个专业的前后的感受,学时不解不爱,学后兴趣盎然。
作者就这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概括,认为历史地理与考古学都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说话,不能无病呻吟,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都是在大地上寻求人类活动的痕迹。
关于地理这门学问,作者唐晓峰的理解是广义的。
地理知识不仅仅是硬的知识,还有观念、思想、理论。
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用途,就社会而言,地理放之其中可以使政治操作、军事部署、文化展现、历史反思;就个人而言,又可以是情感世界、人生体验。
在中国的地理文化中,有小识和大识之分。
所谓“小识”多是中国文人的游记抒情,它是软的,由于文人的见闻而情景交融抒发个人情怀。
“大识”则多指体国经野,天时地利这类政治韬略,它是硬的,多是硬道理。
再次拿起随笔读第二遍的感受相较于当初,会有一些全新的更深刻的感受。
对于其中作者提到的一些地理认识会有思考考证,还有揣测质疑,还有迷惑不解。
作者提到:“地还是那个地,人已经变得后现代了”。
“‘后现代地理学’不是地变出来的,而是人作出来的”。
对于这些定论,我猜想地真的还是那个地吗?人的确不在是当初的人了。
在詹姆斯与马丁的《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中,地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典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
在古典时期中关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地理学,许多古希腊的哲学家地理学家提出了一些反应那个时代的地理思想。
古典时期的“地”和我们今天的“地”一样吗?任何思想意识形态都是特定时空的产物,换言之,我们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人类的进化史也是人类不断认识自我,认识生存环境的过程。
生产力的有限性导致古典时期的地理视野受到约束,尽管有各种直接间接经验还拓宽西方人的地理视野,那时候的“地”恐怕和21世纪的今天是不同的。
从古典时期的世界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典时期的地理划分,世界视野。
21世纪的快速发展的交通通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变成地球村,今天的“地”已经大大与那时的“地”不可同日而语。
地理学的传统从洪堡、李特尔开始,已经奠定了研究人类居住的家园,地理环境与生活在其中的人成为传统的地理研究范式。
人地关系在不断发生改变,地理环境完全是人“作”出来的吗?“后现代地理学”真的完全是人“作”出来的吗?只是一个质疑,也需要认真调查分析。
在阅读《地理学与地理学家》过程中,了解到1945年以来英美人文地理学界的关于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的三种概念:经验科学、人文主义科学、批判科学。
唐晓峰在随笔中一直贯穿着一种深受西方人文地理影响的学术风气,他强调西方人文地理学“人味儿”十足,老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地理学是“地学”,人文地理学正经应该说是“人学”。
作者坦然入门于《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所以在骨子里应该有一种关于人文地理的研究范式。
关于人文主义思潮、后现代思潮,及其阵营中的现象学、观念论、存在主义、心理学等等都是重视人类心智活动与文化现象的思想流派。
王恩涌先生在《值得一读的人文地理学佳作——唐晓峰著的,<人文地理学随笔>》中解释该书将人的思想与物的环境表达出来。
对于其中的某些文章加以论述补充,大力推荐该书设计内容广泛,时间跨度长。
其中介绍到作者唐晓峰的童年在老北京胡同中个人成长环境造就了他对北京、对中国人文地理的情有独钟。
《北京城的光荣与梦想》中写道北京城蕴含着不同时代的人文精神、不同时代的品味与追求,文化景观异常丰富。
《老北京》中提到所谓“老北京”是特指一个有特殊生活传统的社会群体。
它强调一种全面的人文属性,包括:品行、趣味、道德、礼俗、亲朋之道、饮食举止、世家风范甚至保罗毛病、
陋习。
作者信手捏来,就地理事项说事,就身边文化阐发地理思想。
这是一种中国心的体现,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关于“人文主义地理学”这里尤其想要展开论说。
通过阅读叶超的《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鉴镜的段义孚思想》,再结合唐晓峰的“还地理学一份人情”随笔一文。
对于段义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纠结在脑海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段义孚作为华裔社会人文学者,能够在西方社会获得广泛认可的声誉,这与他涉足各个学科领域,从更大的学术视角解读人文地理。
段义孚称自己研究的是“系统的人本主义地理学”,以人为本,还地理学一份人情,就是他的“地学”特征。
这里暂时不对humanistic geography 译为“人文主义地理学”还是“人本主义地理学”做争论。
李旭丹先生认为“人文主义”的范围是大于“人本主义”的,周尚意等与段义孚先生商量后认为应该是前者合适,更加符合段义孚思想主旨以及叙述他的研究主题,作者叶超对此也持认可。
叶超在文中论述了对于段义孚学说是否属于地理学、如何认识和推广人文主义地理学进行回应解释,特别探讨了段义孚思想与学术对于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启示与借鉴。
对于地理学的学科范围不能局限于固定的学科约束,人文地理学应该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需要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借鉴世界观、方法论。
叶超认为“跨界交叉”是二战后人文地理发展特点,不能简单的把段义孚的学说排除在地理学之外,叶超对于学者们拒段义孚于门外的做法,进行批判为其辩驳。
段义孚作为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部分论著都是关于人类与环境、空间与地方、环境与景观的内容。
这些研究内容并非地理学的传统之外。
叶超指出段义孚属于书斋型地理学家的经验方法,段义孚的经验方法包括直接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感觉情感的体验,也包括认知与观念。
实验(experiment)与经验(experience)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方法,例如洪堡就是强调实地考察、实地调研来获得规律,实验有严格的精确的人为设定。
而经验是更广义的、复杂的、模糊的体验。
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经验方法特点是:吸收不同领域、理念、社群与文化中对于地理现象的不同感觉与认知,展示人类在对待自然、空间、地方、景观等地理现象上的复杂经验。
段义孚原来的专业是地貌学,后来由于上文化地理大师索尔的客场,使他对人文地理有了兴趣。
至此之后,他的人文地理研究中,总是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价值观。
段义孚的成名作《恋地情节》,恋地的本质是恋自我,当地方场所被赋予人的情感、价值后,人与地合一,合一合在人性上。
恋地情节(topophilia)其中topo指的是地,philia指的是偏好。
段义孚关注的人类的“爱好”是活生生的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类情感表现,分布在街道上、校园里、琐事中,正如段义孚所说“寻找平凡事物后面的暗中关系,隐含意义,并以新鲜有力的语言揭示出来”。
叶超在推广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思路中指出:摆脱“科学主义”的桎梏,以“人文主义”理念审视地理现象与问题。
对此在读过孙俊等人的《地理学史研究范式——科学地理学史与知识地理学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科学地理学史深受萨顿、库恩的影响,主张一元传统的科学史观,造成自然与人文的分裂。
知识地理学史主张多元传统的科学史观,大大扩展了地理学史研究的视野。
“科学主义”有严格的框架,有实证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文地理的研究扩大。
“人文主义”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通过知识地理学史可以解释地理学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实际意义。
Yi-Fu Tuan已经与人文主义地理学紧紧联系在一起。
关于人文地理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不同流派,最初的人文地理是地里描写、地理解释,后来不满足于仅仅的文学传统,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人文地理带来了新的利器,借助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实证主义的思潮一度兴盛,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空间理论模式。
随后出现了对于实证主义计量方法的批评,这就是人本主义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
就我目前的理解,任何思想流派的出现都是时代的产物,人类应该是越来越进步,思想意识应该是越来越发展,对于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更全面。
所以任何思潮的出现不能绝对性的予以否定,应该认识到其背后的社会大环境。
对于人文地理这门学科的认识还应该在发展中学习理解,
对于人文地理现象的理解还应该更多的从人的角度进行认识,对于某个概、某门学科的了解不会止步,只要地理环境中的人去发现去认识去体验,人类对于它的认识只会更深刻,人类也就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受益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