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成长地内涵意义及培养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成长的内涵意义及培养策略

某报上的一则报道,令人震惊!2009年11月14日凌晨,吉林省某大学发生了杀人案件。学生郭某因为同宿舍的赵某晚上睡觉打呼噜影响自己休息,因此与其发生矛盾,竟然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将熟睡中的赵某残忍地刺死。这宗案件令人发指,更令人不可思议!但近些年,人身伤害事件在各级各类学校里已非鲜见,除此之外,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偷盗、故意损坏公物等违规违纪乃至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学生怎么了?笔者认为,学生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症结在于精神成长的严重缺失。从多维角度看,“成人”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即:生理成人、法理成人和精神成人。每个人不但要在生理上、法理上成人,更要在精神上成人。事实也表明,现在年满18岁的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生理上、法理上已成人,但精神上还远远没有成人。因此,学校教育非但丝毫不能忽略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照,更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在精神上快速成人。

一、精神成长的内涵及意义

何谓“精神成长”?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和专家给予相对稳定和准确的定义。笔者认为,从生命成长过程来看,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人的成长。其一是生理层面的身体生长发育,其二是心理层面的精神成长。精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精神成长是人的本质成长。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精神成长是指伴随着人的生命成长过程而表现出来的人的

本质力量的扩充和拓展,体现为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精神成长的内涵应包括自尊自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团结互助、勇敢无畏等,所有的德育目标乃至所有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思想、情感、意志都应当包含在精神成长的范畴之内。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上也强调,“教育最重要的本质使命是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只有关怀精神成长,才有可能发生教育,才不会产生虚伪的教育结果”。精神成长无论是对人的发展,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第一,精神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诉求。人不仅是自然生命的存在,更是精神生命的存在。当一个人生理成人、法理成人后,精神成人更显得重要。正如大文豪托尔斯泰所说:“人类被赋予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因此,每

个人都要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注重精神生命的成长,在学会生存和学会生活中把握生命的意义,在精神成长中自觉提升生命质量,促使自己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第二,精神成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1994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以人的精神成长为主导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人的精神成长一旦缺失,必然导致人的素质缺陷,而人的素质缺陷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史也表明,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而言,人的素质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增加要大得多。因此,每个人都要深刻认识自身素质缺陷,重视精神成长,自觉加强个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为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生精神成长的引领及培养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起主导作用,可通过以下环节推动学生的精神成长。

1.读书:学生精神成长的基础。

读书,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学者推崇备至。宋代大学者、大作家苏轼曾指出:“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教育家、哲学家朱熹也说过:“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

要,必在于读书。”可见,读书是“为学”的根本,更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础。

常言道,“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的高度”。因为,书中有广博的知识、广阔的世界、先哲的智慧和人类的真理,书中更有不朽的精神。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增长智慧,更会使人品格优秀、精神高尚。明代政治家于谦有一句名诗:“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无一点尘。”他告诉我们,书是人性的净化器,荡涤人的心灵,使人大彻大悟。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此,无论从社会进步还是从人的发展和成长来看,都应该提倡读书。学校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努力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常态和习惯。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多读大师之作。经常阅读经典,可以与伟人的心灵对话,感受崇高灵魂,激发进步向上的动力;通过读书“聆听”大师的教诲,汲取前人的智慧,拓展自己的人生视野;通过读书感受浓浓的书香,提升文化品位,滋润精神成长,丰富精彩人生。

2.文化:学生精神成长之源。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和创造中

形成的。文化也是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有优秀文化和不良文化之分。优秀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它总能以特有的感召力,激励和引领人们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的生活和世界。

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多年光辉历史的古老民族,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成长起了无数志士仁人、精神楷模,他们为世人所敬仰,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颂。历史有力地告诉人们,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精神成长,能够培养和造就精神不朽的伟大人物。对于学生而言,优秀文化更是精神成长之源。

当今,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文化;不足的不是技能,而是精神。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么,知识和技能就是树干和绿叶,精神和文化就是大地。没有大地,树干会倒掉,绿叶会腐烂。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用科学文明的现代文化去教育、滋养学生。引导学生从小就要学习和诵读美文、雄文,通过那一篇篇千古文章、一首首优秀诗词,和代代先贤对话,用心灵去触摸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去领略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去体验中华民族的高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