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经济学、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重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经济学、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社会经济效应 讨论: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德国新历史学派 古典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1.3 新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 补偿理论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1.3.1 帕累托最优理论与新福利经济学 (1)
与旧福利经济学的区别: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最大福利的内容是经济效率, 而不是收入的均等分配。
所谓经济效率,是指生产资源的使用达到最有效 的状态。当资源得到最适度配置时,经济就是有 效率的,因而才能达到最大社会福利。
1.2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福利经济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理论基 础,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通过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以期 改善社会福利的经济学说。
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庇古于1920年出版 其理论深受亚当· 斯密和霍布森思想的影响。他以边 沁的功利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 以马歇尔的基数效用论和局部均衡论为理论基础, 创立了福利经济学理论。 第一次将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待, 并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对德国新历史学派的评价
在新历史学派的影响下,德国继1883年颁布 《工伤保险法》之后,相继通过几项法令,从而建 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险计划。 新历史学派的国家干预思想及其政策主张催生 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其出发点是调和阶 级矛盾,它对世界社会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政策 的影响远不如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理论和贝弗 里奇报告。
对庇古观点的一点评论
经济福利构成了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社 会保障理论研究的内容则还包括着满足社会成 员有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内容。 庇古关于“最大社会福利”的原则为以后所有 福利经济学家所沿袭。但由于他的某些观点和 理论如收入均等化理论,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 展的需要,被其后经济学家进行修改、补充和 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庇古:国民收入极大化与均等化
庇古把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看作是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并采用两个标准作为检验社 会福利的标志: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二是国民收入 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这两个福利经济学的重 要命题在西方经济学说中具有开创性,即首次将社会 福利问题与国家干预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个 重要的专门领域加以研究。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理论与经济学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经济学所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提 供了丰厚的土壤; 尤其是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更直接推动 着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保障理论中的经济学流派
1 2 3 4
5
德国新 历史学 派
古典 福利 经济 学
凯恩斯 主义
新福 利经 济学
庇古:关于经济福利与社会福利
“福利”指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的综合即 为社会福利。个人福利不仅是指从物质生活得到的快 乐和幸福,也指从精神生活得到的快乐和幸福。 经济福利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 利;而非经济福利是指不能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 的社会福利。 经济福利虽然只是总福利的一个部分,但却具有决定 性的影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状况。
经济福利所以会因收入分配均等化而增大,其依据是 边际效用递减学说。他认为,一个人收入愈多,货币 收入的边际效用愈小;收入愈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 用就愈大。因此,如果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 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而使社会 满足总量增加。 这一论点为资产阶级的“福利国家”理论提供了部 分依据。
关于帕累托无效率
所谓帕累托无效率(Pareto Inefficiency)指的是一个 经济还可能在其他人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 重新配置资源和产品,使得一个或一些人的效用水平 有所提高。 在存在帕累托无效率的情况下,如果进行了资Fra Baidu bibliotek的重 新配置,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 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 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新自 由主 义
1.1 德国新历史学派
也称讲坛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和布伦坦诺 等。在经济自由主义占主流地位的19世纪70年代, 他们反对亚当斯密主张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思想, 提倡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主张法律至高无 上,主张劳资合作。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一是国 家观,国家至上;二是伦理道德观,认为经济问题 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
庇古:经济福利增大与收入分配均等化
庇古论证了经济福利增大的可能性,即经济福利将随 国民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也将由收入分配均等化而 增大。 庇古认为,如果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经 济福利就会增大,而收入转移的途径就是由政府向富 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然后举办社会保障事 业,补贴穷人,即用来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 老金、医疗保险、房屋供给等。这些收入转移将会 增加穷人的实际所得。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国家除政治职能以外,还应该经济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进程 德国面临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 与社会改革 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 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 福利事业的发展。 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 位。
帕累托最优理论与新福利经济学(2)
(意大利)帕累托著:《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帕累托最优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新福 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发展、演 化而来的。 这一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作为一个价值判断已被 广泛运用于经济分析。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也称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它作为评价资源配置的基本标 准,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可能通 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 的情况下,使任何个别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
经济学、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社会经济效应 讨论: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德国新历史学派 古典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
1.3 新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 补偿理论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1.3.1 帕累托最优理论与新福利经济学 (1)
与旧福利经济学的区别:
新福利经济学认为,最大福利的内容是经济效率, 而不是收入的均等分配。
所谓经济效率,是指生产资源的使用达到最有效 的状态。当资源得到最适度配置时,经济就是有 效率的,因而才能达到最大社会福利。
1.2 福利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福利经济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理论基 础,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通过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以期 改善社会福利的经济学说。
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
《福利经济学》:庇古于1920年出版 其理论深受亚当· 斯密和霍布森思想的影响。他以边 沁的功利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 以马歇尔的基数效用论和局部均衡论为理论基础, 创立了福利经济学理论。 第一次将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看待, 并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对德国新历史学派的评价
在新历史学派的影响下,德国继1883年颁布 《工伤保险法》之后,相继通过几项法令,从而建 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险计划。 新历史学派的国家干预思想及其政策主张催生 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其出发点是调和阶 级矛盾,它对世界社会保险制度及社会保险政策 的影响远不如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理论和贝弗 里奇报告。
对庇古观点的一点评论
经济福利构成了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社 会保障理论研究的内容则还包括着满足社会成 员有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内容。 庇古关于“最大社会福利”的原则为以后所有 福利经济学家所沿袭。但由于他的某些观点和 理论如收入均等化理论,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 展的需要,被其后经济学家进行修改、补充和 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
庇古:国民收入极大化与均等化
庇古把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看作是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并采用两个标准作为检验社 会福利的标志:一是国民收入的大小,二是国民收入 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这两个福利经济学的重 要命题在西方经济学说中具有开创性,即首次将社会 福利问题与国家干预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作为一个 重要的专门领域加以研究。
经济学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理论与经济学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经济学所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提 供了丰厚的土壤; 尤其是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更直接推动 着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保障理论中的经济学流派
1 2 3 4
5
德国新 历史学 派
古典 福利 经济 学
凯恩斯 主义
新福 利经 济学
庇古:关于经济福利与社会福利
“福利”指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的综合即 为社会福利。个人福利不仅是指从物质生活得到的快 乐和幸福,也指从精神生活得到的快乐和幸福。 经济福利是指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 利;而非经济福利是指不能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 的社会福利。 经济福利虽然只是总福利的一个部分,但却具有决定 性的影响,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状况。
经济福利所以会因收入分配均等化而增大,其依据是 边际效用递减学说。他认为,一个人收入愈多,货币 收入的边际效用愈小;收入愈少,货币收入的边际效 用就愈大。因此,如果将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 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而使社会 满足总量增加。 这一论点为资产阶级的“福利国家”理论提供了部 分依据。
关于帕累托无效率
所谓帕累托无效率(Pareto Inefficiency)指的是一个 经济还可能在其他人效用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 重新配置资源和产品,使得一个或一些人的效用水平 有所提高。 在存在帕累托无效率的情况下,如果进行了资Fra Baidu bibliotek的重 新配置,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 不下降的情况下有所提高,这种重新配置就是帕累托 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新自 由主 义
1.1 德国新历史学派
也称讲坛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和布伦坦诺 等。在经济自由主义占主流地位的19世纪70年代, 他们反对亚当斯密主张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思想, 提倡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主张法律至高无 上,主张劳资合作。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一是国 家观,国家至上;二是伦理道德观,认为经济问题 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
庇古:经济福利增大与收入分配均等化
庇古论证了经济福利增大的可能性,即经济福利将随 国民总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也将由收入分配均等化而 增大。 庇古认为,如果把富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穷人,经 济福利就会增大,而收入转移的途径就是由政府向富 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然后举办社会保障事 业,补贴穷人,即用来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 老金、医疗保险、房屋供给等。这些收入转移将会 增加穷人的实际所得。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国家除政治职能以外,还应该经济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进程 德国面临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 与社会改革 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 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 福利事业的发展。 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重要地 位。
帕累托最优理论与新福利经济学(2)
(意大利)帕累托著:《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帕累托最优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新福 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发展、演 化而来的。 这一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作为一个价值判断已被 广泛运用于经济分析。
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也称帕累托效率 (Pareto Efficiency)。它作为评价资源配置的基本标 准,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可能通 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其他人的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 的情况下,使任何个别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