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打印版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二、法律的分类- 公法: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 民法: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

- 商法:涉及商业交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三、法律的层级和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等。

- 法律层级高低按照立法机关的级别划分,如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平等、互惠原则。

-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合法性、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原则。

五、法律责任和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 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定的被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内容的诠释和阐明,可以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界进行。

-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七、法律的变动和发展- 法律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条文或制定新的法律来进行变动和发展。

- 法律的变动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需求和法治原则。

八、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保障了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的打印版,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

法律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

法律知识大全引言:法律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关乎到每一个人的权益和义务,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发展。

本文将全面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帮助读者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制度和个人权益保护等方面内容。

第一部分:法律基本原理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规范。

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2. 法律的形成过程:法律的形成通常包括立法、公布和生效三个阶段。

立法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并通过法律文件;公布是指将法律内容向公众宣布;生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日期开始执行。

3. 法律的层级和优先级:法律按照层级划分,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法规等。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优先级。

第二部分:法律制度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其他法律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2. 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相应刑罚的法律,旨在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刑罚种类。

3. 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

民法保护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4.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等方面内容。

行政法保证政府的合法行使权力,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部分:个人权益保护1. 人权的概念:人权是指每个人由生而具有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

人权是法律保障的基础,也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 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是指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的行为。

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权益,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3. 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权益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工资、工时、休假和社会保险等。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

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基本常识-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法律的定义和分类2、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4、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5、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6、常见的法律纠纷解决途径1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11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112 法律通常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类。

公法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旨在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和保障公共利益;私法主要包括民法、商法等,侧重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私人关系;社会法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平。

12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范围121 法律的效力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时间效力指法律生效和失效的时间;空间效力指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哪些人具有约束力。

122 法律适用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等原则。

在法律冲突时,应按照法定的冲突解决规则确定适用的法律。

13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131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支付违约金等;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如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等;刑事责任则包括主刑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以及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132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

行为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14 法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141 公民依法享有各种法律权利,如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言论自由权等。

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

14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权利的行使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遵循合理、合法、诚信的原则。

15 法律程序的重要性和流程151 法律程序是保障法律公正实施的重要环节,包括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等。

法学基础知识

法学基础知识

一、法学基本理论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 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限制: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 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 定。
一、法学基本理论
5、规章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者在效力层次 上是等同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可能会有效力层次差 异。 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限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权限对应。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规章,限于城乡建 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一、法学基本理论例
例:《价格认证管理办法》 国家计委关于印 发《价格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计价格 [1999]1074号)由原国家计委于1999年8月17 日以文件形式发布。是规章。
一、法学基本理论
6、其他规范性文件 除政府规章以外,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 定的,涉及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 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 约束力的各类行政文件。(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 办法 )

一、法学基本理论
福州市物价局:《听证办法》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而福建 省的《实施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法优于旧法 原则,应该适用新法。 福建省消委会:地方性法规是上位法,规章是下位法。其行为 违反《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 ,涉嫌违法行政,应通过补充法定程序的方式予以纠正。 福建省消委会向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对于这个事件实施法律 监督的报告。次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致函福州市人大 常委会,要求福州市人大常委会根据《监督法》第五条和《福 建省实施〈监督法〉办法》第四条的规定,依法处理。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3、法的分类
法的分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 的标准,将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实体法与程序法 根本法与普通法 一般法与特别法 国内法与国际法 公法与私法
4、法律体系
又称“法的体系”或“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 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 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事实:
法律规则中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 发生、变化、消亡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事件(社会、自然) 事件(社会、自然) 行为(合法、违法;善意、恶意; 行为(合法、违法;善意、恶意; 作为、不作为) 作为、不作为)
事实构成: 事实构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引起一个法律关系的 产生、变更或消灭。 产生、变更或消灭。
二、多选
1、法的基本特征有: A.技术规范而非行为规范 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有的法有普遍约束力 2、法的规范作用包括: A.指引 B.评价 C.预测 D.执行社会事物 3、法的社会作用的具体表现: A.组织和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化大生产 B.推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C.维护社会的正常生产与产品交换秩序 D.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
三、 法的形式
1、法的形式
(法源、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具有法的效力作用和意义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制定法 判例法 习惯法 国际条约和协定 法理
以制定法为主的正式渊源
宪法 法律 层次(效力位阶)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国际条约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省级地方性法规 省级地方性政府规章 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
法的效力层次遵循的原则:宪法至上
原则;等差顺序原则;特别法优先原则;实体法 优先原则;国际法优先原则;新法优先原则。

学法律入门知识点总结

学法律入门知识点总结

学法律入门知识点总结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规范着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学习法律入门知识点,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1.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公布的强制性规范的总称,是由国家授权的权威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性、可追溯性和强制性。

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是社会公共权利和义务的表达和保证,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2.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范行为:法律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行为,保障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保护权益:法律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保障了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3)解决争议:法律是解决社会矛盾和争议的工具,对于违法行为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予以制裁。

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体系1.法治原则法治是一种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治理理念。

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可逾越、法律的确定性和保护权利的原则。

2.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国家对各种法律规范统一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保证各种法律规范之间的一贯性和完整性。

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分支,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三、法律的基本概念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根本制度的总括和反映,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权力运作方式。

2.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权力行使的规范和程序。

3.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包括财产关系、婚姻家庭关系、合同关系等。

4.刑法刑法是调整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和制裁措施,保护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的利益。

5.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规定了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保护了市场秩序和经济利益。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了解法律基础知识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使我们在法律层面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下面是我为您总结的一些法律基础知识:1.法律概念及分类:法律是规范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化的规则。

根据法律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

2.法律文本:法律文本是指体现法律规则的文件,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法律文本对于解释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司法解释,对法律的具体适用具有指导作用。

3.立法:立法是制定法律的过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的。

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审议、通过等步骤,法律的颁布实施需要符合相应的程序要求。

4.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则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违法者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直接效力和间接效力两种形式。

5.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所产生的后果和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三种类型。

6.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指社会对法律纠纷进行审理和解决的机制和程序。

司法制度的核心是独立的司法机关和公正的审判程序。

7.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指在实际情况下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特定事实进行判断和处理。

合理准确地适用法律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础。

8.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司法机关在处理法律事务时需要遵循的法定程序。

合法的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9.法律权益:法律权益是指个人或组织按照法律所享有的权利,基于法律规定的保护和法律责任匹配。

10.法律援助:11.法律救济:法律救济是当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司法途径获得的补偿和修复。

法律救济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12.合同法:合同法是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规则,是民事法律的基础。

13.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导言法律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至关重要。

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是必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重要的法律常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法律。

第一章法律的定义与分类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旨在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二、法律的分类1.公法和私法公法主要调整国家与公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则主要调整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法、商法等。

2.刑法和民法刑法规定了各种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包括盗窃、杀人等;民法则调整了人们在财产、合同、婚姻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如国际贸易、战争等;国内法则是各个国家内部的法律体系,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第二章基本法律原则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所有人平等适用,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

法律的实施应保证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二、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任何行为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

行为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被认为是合法的,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自由原则自由原则要求法律保护个人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组织自由等。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行使自己的自由。

四、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应公正无私,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公正的待遇和裁决。

第三章常见法律问题解析一、合同法常识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它规定了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明确合同的对象、内容、价格等要素,以免引发纠纷。

二、刑法常识刑法规范了社会危害行为,包括盗窃、抢劫、杀人等。

了解刑法规定可帮助人们避免违法行为,并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三、劳动法常识劳动法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劳动报酬等。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雇主和员工维护自身的权益。

结语法律常识的了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制度。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法律基础中需要掌握的必学知识点:
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法律的基本定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司法解释等。

3.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了解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适用性原则等。

4. 法律主体和客体: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和客体,如公民、法人、国家等。

5. 法律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如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合同义务等。

6. 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如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审判程序等。

7. 法律责任和制裁:了解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如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 法律保护和救济:了解法律保护和救济的途径和方式,如诉讼、仲裁、行政救济等。

9. 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了解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和界限,如法律
道德化、道德约束力等。

10. 法律文书和法律解释: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如判决书、决定书、司法解释等。

以上是法律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和应用法律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1. 民法
1.1 合同法
- 合同的成立条件
- 合同的种类和效力
- 合同的履行和解除
1.2 执行法
- 申请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 执行的方式和范围
- 执行中的异议和申诉
2. 刑法
2.1 刑事犯罪
- 犯罪的构成要件
- 刑事责任和处罚
- 辩护和刑事诉讼的程序
2.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
3. 行政法
3.1 行政行为
- 行政行为的产生和效力
- 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方式
- 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和申诉
3.2 行政许可
- 行政许可的依据和条件
- 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效力
- 行政许可的范围和期限
4. 劳动法
4.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
- 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的违约和争议解决
4.2 劳动保护
- 劳动合同法律状态的保障
- 劳动安全和卫生的保护
- 劳动争议的解决和调解
这只是法律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部分都有更详尽的内容。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参考相应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

法律常识大全法律常识大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基础的法律常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不违法、不受侵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常识,供大家参考。

一、刑法常识1. 刑法是犯罪行为与刑罚之间的法律规范。

2.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3. 不同犯罪行为有不同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4. 刑罚的执行主体是国家的刑事司法机关,如公安机关、法院等。

二、民法常识1. 民法是涉及到私人之间的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

2. 民法规定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婚姻家庭权等。

3. 民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相关内容。

4. 民法还规定了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

三、劳动法常识1. 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2.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工资、工时、休假等。

3. 劳动法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双方都必须履行。

4. 劳动法还规定了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机构。

四、交通法常识1. 交通法是指导道路交通行为的法律规范。

2. 交通法规定了驾驶证的获取和使用条件。

3. 交通法规定了道路交通规则,包括速度限制、车道规定、禁止酒驾等。

4. 交通法还规定了交通事故的处理和责任认定。

五、知识产权法常识1. 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

2.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3.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方式。

4.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处罚。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常识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商品退换货、投诉受理等程序。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了商家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

七、环境保护法常识1. 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

2.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标准。

3.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程序。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收藏)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重要的法律基本知识

重要的法律基本知识

重要的法律基本知识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套法规体系,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人们权益的保障者。

在现代社会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法律纠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决策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法律基本知识,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事法律基本知识1. 《合同法》合同是民事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约束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基本要素,如合同必须有合法的标的物、相对人、目的等。

此外,《合同法》还规定了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违约等相关规定,对于保护各方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2. 《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因行为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享有的权益的法律规定。

该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定义、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等。

了解《侵权责任法》有助于人们在维护自己权益时能够合理有效地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刑事法律基本知识1. 《刑法》《刑法》是规范社会公共秩序,保护人身权利和财产安全的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等法律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犯罪类别,有助于我们避免违法犯罪,加强法律意识。

2.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目的在于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公正。

该法规定了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概念,包括刑事诉讼的起诉、侦查、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

了解《刑事诉讼法》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刑事法律程序、行使自己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三、行政法律基本知识1. 《行政法》《行政法》是以规范行政管理行为为目的的一门法学科。

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使及其限制、公民与行政机关的关系、行政程序等。

了解《行政法》有助于我们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调整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目的在于保护公民与行政机关的权益,促进行政机关合法行使职权。

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

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

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一、宪法及法律体系1. 宪法的性质和地位2. 宪法的修正和解释3. 法律的性质和种类4.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5. 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二、民法6. 民法的基本原则7. 民法的立法目的和特点8. 自然人的权利和义务9. 法人的产生和终止10. 物权的设立和转让11. 债权的产生和转让12.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和要素13. 合同效力和履行方式14. 违约责任和合同解除15. 侵权责任的主体和标准三、刑法16.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目的17. 刑法的种类和构成要件18.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19. 刑法责任的种类和形式20. 刑法中的减轻和加重情节21. 犯罪辩护的种类和要素22. 死刑的适用和执行2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24. 刑法的适用时效和追诉时效25. 刑法修正案的解释和适用四、行政法26.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性质27. 行政法的对象和内容28. 行政权力的种类和来源29. 行政行为和行政契约的法律效力30.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种类31. 行政裁决和行政强制措施32. 国家行政组织的设置33. 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性质和适用34. 行政监督和行政问责制度35.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五、经济法36. 经济法的性质和内容37. 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38. 公司法和企业法的基本原则39. 公司设立和登记的程序40. 公司资本和股东权益的保护41. 企业并购和破产的法律规定42. 单一经济法和部门经济法的适用43. 合同法在经济法中的应用44. 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45. 市场竞争和反垄断的法律要求六、民事诉讼法46. 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目的47.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48. 民事诉讼的主体和地位49.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50. 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51. 民事诉讼的诉讼期限和形式52. 简易程序和特殊程序的适用53. 赔偿责任的确认和履行方式54. 民事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55. 民事执行的程序和效果七、刑事诉讼法56. 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目的57. 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58. 刑事诉讼的主体和地位59.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60. 侦查和起诉的程序和要素61. 审判和裁判的程序和权力62. 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63. 刑事执行的程序和效果64. 死刑执行的法律规定八、行政诉讼法65. 行政诉讼法的性质和目的66. 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程序67. 行政诉讼的主体和地位68.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69. 行政裁决和行政处罚的诉讼程序70. 行政争议的法定程序和申请条件71. 行政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72. 行政执行的程序和效果九、国际法73. 国际法的性质和来源74. 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和内容75. 国际法的主体和地位76. 国际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77. 国际公约和国际承认的法律效力78. 国际争议解决的方式和程序十、劳动法79. 劳动法的性质和目的80.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81.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82. 劳动报酬的确定和支付方式83. 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调解84. 劳动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十一、知识产权法85. 知识产权的类型和保护范围86. 专利法的保护和维权87. 商标法的保护和维权88. 著作权法的保护和维权89. 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维权十二、税法90. 税法的性质和基本原则91. 税法的适用范围和义务92. 税法的计算和征收方式93. 税法的申报和复议程序94. 税法的违法和漏税处罚十三、环境保护法95. 环境保护法的性质和目的96. 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97. 环境污染的防治和处理98. 环境损害的赔偿和补偿99. 环境监管和责任追究100. 环境保护法修正案的适用以上是法考常考的100个法律知识点,涵盖了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税法、环境保护法等方面的内容。

学法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学法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学法学必备知识点总结
一、法律的基本原理
1.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规范,其特征包括普遍性、强制性、明确性和永久性。

2.法律的职能
法律的职能主要有规范性、引导性、保护性和调整性。

3.法律的形成过程
法律的形成过程包括立法、公布、施行和适用。

4.法律的自觉性和自为性
法律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自为性,即法律要依靠自身的规范力量来实现其目的。

5.法律的效力
法律的效力表现为绝对强制力和相对强制力。

二、法律的体系
1.法律的种类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国际法等种类。

2.法律的层级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层级。

3.法律的关系
法律之间存在着上下位关系和一般特殊关系。

4.法律的适用
法律的适用包括适用法律和适用法的规则。

三、法律制度
1.国家的法律制度
国家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的地位、法律的发展、司法的审查等内容。

2.司法制度
司法制度包括审判权、检查权和检察权等内容。

3.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法律制度、监察机关制度等。

法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

掌握法律的基本原理、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是学习法学的必备知识点。

希望本文对学习法学的必备知识点进行了
清晰的总结和介绍,能够帮助有需要的读者更好地了解法学、学习法学。

必知的法律基础知识

必知的法律基础知识

必知的法律基础知识作为公民,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能使我们遵守法律,还能保护我们的权益。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必知的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律的定义和功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律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的实现。

2.保护公民的权益: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和权利不受侵犯。

3.调整社会关系:法律通过规范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维持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二、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法规的总称,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法律文件。

各类法律文件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其他法律的最高依据。

2.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和政府各部门依法制定、发布的行政规章。

4.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解释的具体规定。

5.部门规章是各部门为执行法律、法规制定的行政性规章。

三、法律适用原则在法律实施中,有一些基本的法律适用原则,旨在保障公民的权益和法律的公正性。

1.法无规定,不得扰民: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能干扰公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适用于所有的个人和组织,不论其社会地位或财产状况。

3.法律禁止的就是禁止的:法律对某些行为做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不容违反。

4.法律规定的就是规定的:法律对某些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5.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法律面前,一切行为者都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事。

四、法律责任和违法处罚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

1.刑事责任:涉及犯罪的行为将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包括拘留、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

2.行政责任:涉及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将受到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吊销执照等。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

法律基础知识一览表一、法律的定义与特征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规范性规定,其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保护公民权益。

法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和制约作用。

二、法律的分类1.宪法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行政法律:主要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行政行为以及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3.刑法律:刑法规定了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规范和处理办法,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4.民法律: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婚姻家庭关系等。

5.经济法律:经济法律主要涉及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如公司法、合同法等。

6.劳动法律:劳动法律主要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劳动合同、工资福利等。

三、法律的形成和效力1.法律的形成:法律的形成过程包括立法、公示、实施三个阶段。

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制定法律法规;公示是指法律的内容向社会公开宣布;实施是指法律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开始生效。

2.法律的效力:法律通常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即适用于全体公民和法人。

法律还可以具有限定适用的效力,即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或特定的人群。

四、法律责任和法律文书1.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法律规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赔偿或刑事处罚来实现。

2.法律文书:法律文书是国家机关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例如法律决定书、判决书、合同等。

法律文书记录了法律事实和法律裁决,对相关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五、法律的适用和解释1.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包括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两种形式。

直接适用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了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间接适用是指根据法律的一般原则和精神来解决特定问题。

2.法律的解释: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意义的确定和阐释,可以通过宪法解释、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来实现。

基本法律知识点

基本法律知识点

基本法律知识点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遵守法律,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点。

一、合同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他人签订合同,比如租房合同、购买商品合同等。

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都需要遵守合同法的规定。

要注意合同的履行义务,一旦违约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精神劳动中所拥有的合法权益,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特别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等方面,需要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了商品质量保证、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设立等事项。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婚姻法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关系的法律,包括婚姻的订立、解除、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方面的规定。

结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婚姻关系的形成和解除过程中,需要遵守婚姻法的规定。

六、刑法刑法是调整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与相应的刑罚。

犯罪行为通常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伤害,因此了解刑法的规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犯罪,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犯罪行为的辨识能力。

七、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是调整道路交通行为的法律,包括车辆驾驶、交通信号、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遵守交通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是每个驾驶员和行人的基本义务。

八、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生态环境和预防污染的法律,包括环境保护的原则、环境修复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规定。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九、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调整刑事案件审判程序的法律,包括立案、逮捕、审判、判决等方面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安心下载,放心使用法律基础知识汇编宪法一.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法治原则。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此后于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做了全面修改。

1982年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三、国体、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国家政体1.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制度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国家政体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公民的基本权利(简答):(1)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指公民管理国家事务、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3)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获得物质帮助权。

(6)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7)特定人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婚姻、家庭、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保护华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6.公民的基本义务(简答):(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刑法1.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第3条至第5条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刑罚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2.犯罪的定义及特征: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违反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的主体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罚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要负刑事责任。

年龄与承担刑事责任的关系:①我国刑法规定,公民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下。

②已满14周岁的公民,犯以下各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了解)1.犯罪的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而犯意表示不构成罚罪。

2.犯罪未遂:已经着手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为得逞。

《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4.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判定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

完全具备的,是既遂;未能完全具备的,则不是既遂。

5.刑罚的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属于主刑的刑种只能独立适用。

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附加刑的各个刑种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

另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主刑的刑种:(1)管制指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一种刑罚。

《刑法》规定,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3年。

(2)拘役指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罚。

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需要短期关押的犯罪分子。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拘役刑期最高不能超过1年。

(3)有期徒刑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进行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和矫正的一种刑罚。

有期徒刑的刑期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的刑期可以超过15年,但最高不能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指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一种刑罚。

适用于罪行严重,但又没有必要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5)死刑指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刑罚。

它是我国最严厉的一种刑罚。

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

附加刑的刑种:(1)罚金强制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

(2)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一种刑罚。

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3)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一种刑罚。

3.刑罚的具体运用(了解)(1)量刑量刑是刑事审判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指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裁量决定刑罚的活动。

具体说来,就是人民法院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决定对犯罪分子的刑罚。

量刑的一般原则是: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2)累犯累犯指因犯罪受到一定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人。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累犯,分为普通累犯和特殊累犯。

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特殊累犯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

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3)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指一人犯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之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所谓数罪,就是行为人出于数个犯罪故意或过失,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即具备了数组犯罪构成要件。

所谓并罚,就是对一个人的犯的数罪,依照刑法分则的规定,分别确定罪名和刑期,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罪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4)缓刑缓刑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附条件地暂缓执行原判刑罚,当犯罪人满足一定条件后,便不再执行原判刑罚,如果违反了应当遵守的条件,则原判刑仍要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具体运用的一项制度。

(5)减刑减刑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将其原判刑罚予以适当减轻的一种制度。

(6)假释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的刑期以后,如果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7)自首与立功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并接受国家审查和裁判的行为。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情形。

(8)实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

民法1.民法的基本原则(简答)(1)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2)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3)公平、诚实信用原则(4)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5)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3.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酬金;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4.法定继承的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经营单位的主题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2.工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3、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实施,共97条。

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4.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5.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6.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分类标准是公司是否发行股份。

2. 股东不按章程规定足额交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补交外,还应当向已按其足额交纳出资的股东。

3.公司的行为能力与公司的权利能力同时产生、同时终止。

4. 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成立时,因设立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和费用,应当由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5. 公司法人可以享有的权利是继承权。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设立这类公司的正确程序是设立人应先办理公司名称的预先核准登记,然后再报送审批机关批准。

7. 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其组成人员依法应当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

8.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

工伤保险条例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行业差别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职工以下情形中,除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外,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