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认知方法】浅谈明清至近代小说中的插图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认知方法】浅谈明清至近代小说中的插图

【浅谈初中历史插图的认知方法】浅谈明清至近代小说中的插图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是中学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虽然,它没有自己的序列,只是按照文字教材的需要编入,但是,历史插图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导作用。

本人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谈谈对历史插图积累起来的一些认识方法,以供参考。

一、特点辨别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一些历史插图,根据课文的要求,重点是在掌握其特点。

比如,“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就属于这一类。

对于这类插图,一要确定与其对比物;二要探明差异;三要找到特点形成的原因或者经过,四要判定其所具有的意义。

现以”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为例予以说明。

①二者区别: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

山顶洞人从前额、鼻子、嘴巴各方面来看,与现代人差别不大;②说明形成过程:因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距今遥远,所以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离今稍近,所以与现代人有着相近的地方;③参看图下的不字内容;④判定意义: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仅从面貌上看,已显示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

二、分析结构根据课文的要求,有一些历史插图,则应通过结构的分析,来弄清其功能或用途。

如:“四羊方尊”、“翻车”、“隋赵州桥”等。

认识这类插图,分析结构是其中心,分析时应说清:①插图可分哪几部分;②各部分有什么关系;③是怎样形成或产生的;④具有什么功能或作用;⑤说明什么问题。

现以“隋赵州桥”为例分析一下:①赵州桥由桥身大拱及两端上方各两个不拱组成;②平时低水量水流从大拱流过,大水亦可从两旁的小拱流过;整个桥型,大小拱相配,显得轻盈匀称;③它们隋炀帝时杰出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并建筑的;④这样建筑,可减轻桥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又可以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⑤赵州桥距今已有1300多年,因而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拓展介绍历史课本的许多文物插图,仅从画面观察是无法达到课文记述要求的,这就需要扩展介绍一些有关知识,增强观察的深刻性、理解性。

明清小说插图的现代阐释——基于语图互文的视角

明清小说插图的现代阐释——基于语图互文的视角
[ 摘要 ]明清小说插图是我国文 学和文化领域 中一种独特 的现 象 ,这些插 图不仅是对 书籍 的装 饰 ,而
且承担起一定的叙事作用 ,具有叙事性 。但这种 图像叙事并 不是简单地 对文字 的模仿 ,而是 抓住最 富有孕 育性的那一顷刻进行 表现。在叙事形态上 ,明清小说插 图的叙述与文字叙述相结合 ,以文解图。
第 l 6卷第 1 期
2 0 1 3年 1 月
集 美大 学学报 ( 哲 学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J i m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
Vo 1 .1 6. No. 1
J a n ., 2 01 3
明 清 小 说 插 图 的 现 代 阐 释
— —
基 于语 图互 文 的视 角
陆 涛 ,张 丽
( 1 .阜 阳师 范学院 文 学院 ,安徽 阜阳 2 3 6 0 3 7;2 .江西社会科 学院 中国叙事 学中心 ,江西 南昌 3 3 0 0 7 7)
究 的单 幅图像 ,这 里暂 且 略 过 不论 , ① 仅 论 述第

种 ,即 以文解 图的方法 。以文字 对 图像 进行 解
释 的方式 在很 多理论 家那 里都 有论 述 ,英 国视 觉
批评家詹姆士 ・ 埃尔金在其 《 图像世界》 一书
中 ,提 出 了 “ 图 解 ” 的 概 念 。埃 尔 金 认 为 ,包
[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插 图 ;以文解 图
[ 中图分类号 ]I 2 0 7 . 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奄编 号]1 0 0 8 。 8 8 9 X( 2 0 1 3 )O 1 . 8 6 . O 7

作为文献的明清小说插图

作为文献的明清小说插图

作为文献的明清小说插图作者:王逊来源:《社会科学》2018年第07期摘要:有关明清刊本小说插图与文本关系的研究是时下热点,创获良多,但亦有值得反思之处。

专注于图像叙事功能的研究立场有待检讨,有关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探讨,要避免流于只关注文—图关系或将一切内容都投射于此的倾向,图像绘制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决非叙事一端。

重理论提炼、轻文献整理的研究思路也有待转变,从基础文献整理出发,综合考虑插图、插图题字和文本间的复杂关联,方能有全备、深入之理解。

关键词:图像叙事;理论提炼;文献基础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7-0177-08作者简介:王逊,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江苏扬州 225009)版画的发展至明代达到了鼎盛,有论者说,“如果说宋朝是中国和世界印刷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明朝就可称作中国古代版画发展史上的唯一的黄金时代”①。

与此同时,明代也是中国古代通俗文艺发展的黄金时代。

版画与通俗小说的结合本就渊源有自,历史悠久,如今,伴随着版画与通俗文艺双重的高度繁荣,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

众多学者研究指出,明代通俗小说几乎都配有插图,甚至达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那些惟妙惟肖的插图附在文本之中,与小说的故事情节相映成趣,成为了该时期通俗小说的一大特色。

延及清世,也仍有继承与发展。

如此突出的现象自然不能不引起学人的关注,但长期以来都是在艺术领域内予以探讨,多种论著如郑振铎《中国木刻画史略》、王伯敏《中国版画史》、郭味蕖《中国版画史略》、周心慧《中国版画史丛稿》等主要集中于版画的历史发展、风格技法、地域特色等内容,着眼的更多是其艺术欣赏价值。

但插图毕竟不同于单纯的图像,除却观赏、愉悦功能外,也在一定意义上发挥了辅助文字,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直观展示,从而有助理解的作用,鲁迅就指出当书籍的插画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②。

浅谈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及其功能论文

浅谈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及其功能论文

浅谈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及其功能论文浅谈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及其功能论文从明代始,已有颇多文人学者对通俗小说的批评,主要形式有评点和序跋文。

但是,这些通俗小说中的大量插图,却没有引起文人学者的足够重视。

这也许是由于插图的文化身份——它位于雅与俗、艺术与实用的模糊境界上。

这可能造成了明清文人学者对于小说插图的轻视与忽略。

不过,在有些插图本小说的凡例或识语中,却出现了有关插图的批评,涉及到插图的审美价值、效用性和玩赏方式等。

由此可知,在明清时期,小说插图还是引起了文人学者一定程度的注意的。

小说版本卷首的凡例与识语一般用来介绍出版目的和书籍体系,是广告意识比较浓厚的文章,主要出自出版业者之手。

通过这些短短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明清时期书坊版刻插图本小说的目的和当时读书阶层对于插图本的玩赏方式。

插图本小说凡例与识语所反映的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图像对文字的补助作用,另一方面是插图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玩赏功能。

一、插图的导读功能与效用万历十九年金陵仁寿堂周曰校刊本《三国演义》的封面识语说:“俾句读有圈点,难字有音注,地理有释义,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节目有全像。

”可见,插图的地位与圈点、音注、释义等文字补助要素的地位是同等的,书籍中增加插图的目的是为阅读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提供解释。

这就是说,插图具有导读功能。

建安双峰堂余象斗的识语也表明了同样的情况。

万历二十二年建安双峰堂刊本《忠义水浒传评林》识语说:“《水浒》书坊间梓者纷纷,偏像者十余副,全像者只一家。

前像版字中差讹,其板像旧唯三槐堂一幅,省诗去词,不便观诵。

今双峰堂余子,改正增评。

有不便观览者芟之,有漏者删之,内有失韵诗词,欲削之恐观者言其省陋,皆记上层。

前后廿余卷,一画一句,并无差错。

士子买者,可认双峰堂为记。

”这里强调本书与其它书坊插图本的差异:有“全像”的,图像的“上层”还有诗词,“一画一句,并无差错”,让读者便于“观诵”。

论明清小说插图独立性

论明清小说插图独立性

论明清小说插图的“从属性”与“独立性”(2012-12-25 12:40:15)转载▼标签:分类:班门弄斧杂谈按:前些时因参与某项目的缘故,抽空去南图翻书补课,不经意间有了些微心得,于是草就一文。

文成后请杨磊兄指正,举凡文章结构、论述逻辑乃至词句表达多蒙开示,谨致谢意。

中国自古就有“图文不分”、“左图右文”的传统,在漫长的历史中,图与文的结合方式得到了深入发展,诞生了诸如题画诗、诗意画等多种精妙的形式,而小说版画(即插图)与小说文本的结合即是其中颇具特色和意义的形式之一。

自明中叶以后,版画艺术大盛,坊间所出戏曲小说,几乎没有不加插图的,延及清世,也仍有继承与发展。

文本与插图构成了何种关系,文图结合又产生了怎样的特殊效果?王朝闻曾有专文探讨,在他看来,这些小说插图应该具有两性,一是“应有的从属性”,即插图依附于文本,表达的是特定文本中的特定故事,但另一方面,它也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不依靠文字也能从它的形象本身,表现一定的主题”[1](p139)。

这番话颇为见地,但却并非没有可议之处。

从具体的插图发展史来看,一则它存在着一种脱离“从属性”的趋势;另外,所谓的“独立性”[①]是否存在颇值得怀疑,并不像时下理论表述的那般简单与想当然。

一、从属性:应有与相对小说插图的最基本任务是辅助文字,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直观的展示,从而“诱引未读者的购读,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

”[2](p28)因此张玉勤指出“文学插图的艺术独立性是建立在文学作品这个‘原作’基础上的,离开了‘原作’,插图便失去了本体意义,只能是一幅普通的图画作品。

”[3]但是,插图,亦即版画,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与思路,因而它往往会有溢出“从属性”的举动。

从艺术形式上看,插图在发展过程中孕育着日益强烈的美学追求。

首先,如同绘画作品中存在着题款、印章、题跋等文字,在插图构成过程中也使用了一些文字符号,我们在绘画作品中追求“文字在画面构图中,是一种装饰的美,因此,应从画的风格、笔墨色调、色影的呼应来解决字体(形)。

论明清的小说刊本插图

论明清的小说刊本插图

� � � 粜米记 , 新编 包龙图断白 骨精案 , 全 相说唱师官 受妻 与书商招徕顾客和互相竞争的重要手段 � � 刘都赛上元十五 夜看灯传 和 新刊全相 说唱包待制 出身 就明代版画插图的全 貌来看 , 前 期是官刻版 画兴盛 , � � 传 另 有传 奇类两 种 新刊 全相说 唱开宗 义富 贵孝 义 以宗教插图为主流 到明中期 , 其他种类的版画得到进一 � � 传 和 新刊全 相莺哥行孝 义传 和元代 相比 , 这些 刊印 步发展 , 版画的 表现题 材不 断扩大 , 包括 儒家 经史子 集 , � 于北方的小 说图版在形 式上有所变 化 , 除 花关索 出身 篇帙浩繁的类书 , 自然科技与日用通俗读物 万历后为满 � � 传 为 上图下 文 , 沿 用 全 相平 话五种 的 形式风 格外 , 其 足市民文化需求 , 画谱 , 酒牌 , 笺谱 , 山 水游记 , 诗 词文集 , � 他诸本皆为整版图 , 当为年代最早的整版小说版画 小说 , 戏曲剧本的出版 , 进一步造成了 明代缤纷 灿烂的版 � 自 全相三 分事略 开 始的插 图本小 说 , 在版 画插 图 画插图 " 黄金盛况 " " 如果说宋朝是中国和世界印刷史上 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 那 么 , 明朝就可 称作中国古 代版画发 形式特征方面 有两个引人 注目的特点 , 其一是根据 文字 的竖排和图像 的横列方式 可以看出 , 变 文艺术对于 小说 展史上的唯一的黄金时代 " 2 郑振铎先生说 � 插图产生了重要影响 纸质印本书籍出现之前 , 图文配合 明之中 叶及 末年是 中国插 图史 上的黄 金时 代 今所
� � � � � � 1 ( )
� � � 史类三 种 新编 全相 说唱足 本花关 索出 身传 , 新刊 说 亦出于轻薄子一时 好恶之为 如 � 西厢记 碧 云騢 之 � � 唱全相石郎 驸马传 和 新 刊全相唐薛 仁贵跨海征辽 故 类 流传之久 遂以泛滥而莫之捄欤 ! � � � 事 公 案类六 种 新编 说唱包 龙图 工案断 歪乌 盆传 , 这种局面反过来 又加强了对于 出版业的刺 激 , 使之 � � 新刊全相足本 仁宗认母传 , 新刊全相 说唱包龙图 陈州 进一步面向广大的需求 市场 书中 插入版画成 为出版商

插图与明清小说的阅读及传播

插图与明清小说的阅读及传播

插图与明清小说的阅读及传播明清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插图本的大量存在,是明清小说中一个特别的现象。

插图的形象性不仅可提高阅读的兴趣,帮助和引导读者理解文本内容,而且插图作为版画,其艺术性不断增强,逐渐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从而又进一步推动了明清小说的传播。

(一)明清小说插图的发展阶段1、嘉靖、隆庆为起步阶段经过明初以来长时期的沉寂,通俗小说开始显出蓬勃的生机,插图本小说的发展亦由此重新起步。

日前可见的嘉靖、隆庆间的插图本小说大致有以下儿种:上图下文、图像十四叶、图嵌文中,彩绘,上图下文、彩绘插图等。

嘉靖、隆庆间所刊小说约t余种,插图本几占一半,其绘图各具特色、别致生动,开万历一代之先。

但总的看来,嘉、隆时插图本小说尚未普及,即便把版本散佚等因素考虑进去,其数量仍极有限。

2、万历至康熙为颠峰时期万历以后,随着小说戏曲等通俗文艺的发达,小说插图达到其颠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版画艺术称为黄金时代,这一繁盛时期一直延续至清初康熙朝明末清初,虽经兵焚鼎革,但小说出版的文化传统及技术传统并未中断,小说插图佳作迭出。

3、乾嘉时期,为低谷时期乾隆一朝虽为清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但其成果用于小说刊印者甚少。

雍正以来文网日密,加之乾嘉考据之学渐为主流文化,文人学者皆以训沽、考据、校勘为能事,以通俗小说为鄙。

到清乾嘉之后,无论是官方目录还是私家目录都严格排斥白话小说,与明人的态度迥然相异,小说插图亦少有名家绘刻。

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感叹:自清初以降,虽"绣像"小说大行,而"全像"、"出像"之制几废,其中竟罕有稍具艺术价值者。

4、道光以后,为复兴时期在广州、上海等南方地区,由于经济的繁荣及文士的提倡,小说插图又有声有色地发展起来。

如道光十二年广东重刊本《镜花缘》,卷首增谢叶梅摹人物图像108页。

作者颇费心思,于每像之后页配上图案式的装饰画,使书中插图顿显活泼。

明清小说插图研究

明清小说插图研究

明清小说插图研究摘要: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小说插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明清小说插图的历史背景、插图风格、插图内容及插图与文本的关系。

文章通过选取《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分析其中的插图特点和所表达的意蕴。

同时,还对明清时期插图的制作工艺、插图对读者的引导作用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揭示出插图对于明清时期小说艺术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明清小说、插图、历史背景、风格、内容、制作工艺、引导作用、文化交流一、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黄金时段,也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说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通过其生动、细致的描写手法,能够表现出人性的多种面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小说插图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小说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明清小说中的插图,探讨插图在明清时期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历史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插图发展的黄金时期,插图形式多种多样。

明朝时期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等都有趣味的插图加持。

到了清朝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印刷技术的发展,小说插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小说插图的多样化也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感受,丰富了阅读体验。

三、插图风格明清小说插图风格在潜移默化中传达了一种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文化、伦理道德和审美风尚。

明清小说插图具有艺术简练、风格纯美的特点,代表作品如《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这些插图既有形式美的追求,也具有语言美的表现,形似所述,形文字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插图内容明清小说插图主要包括人物画、景物画、草书字体、铅印花饰等。

人物画主要描绘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形象,描绘了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性格和行为特征等。

而景物画则描绘自然景色和建筑场所,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

草书字体则更贴近文化内核,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文学和书法水平。

铅印花饰则多用于精装本的插页上,表现出了当时风俗美学的趣味和品味。

明清小说插图艺术特征浅析

明清小说插图艺术特征浅析

… ~
… - H‘
. . n % K£
‘…
童 t

; : 攀 豢 ; ; 辱 ;: 豢
# . }
: ≤ : ÷ 麓 : 囊j


§嚣 ; #* ” ” : * : % f 嚣 £’ ; 嚣 :{ | 嚣 { # 意 i《 § i
收 稿 日期 :0 6—9—1 20 6
我们知道 , 中国明代 晚期 已经 出现了资本主 义萌 芽 , 出现 资本 主义 萌芽 以前 , 品经济 已经 在 商
作者简介 : 姜夏旺( 9 0 , , 18 一) 男 汉族 , 浙江衙州人 .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 向: 视觉传达设 计与理论
术 之 花 。历 史 的 文脉 不 能割 断 , 昨天 是 今 天 的传 统 , 天也 必将 是 明天 的传统 , 以说 , 今 所 借鉴 昨天 , 发 展今 天是 我 们 现 在 面 临 的 问题 , 讨 明清 小 说 探
的插图 , 对于研究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 这也是 我立 本 题 的根本 目的所 在 。
≮一 :
§ft 蒜, . 目 , ……-‘ ¥:{ a } 一 嚣;;… 日^ . ^ ti 雾嚣 未 ^… . … ? 麓 :
* 矗 t : # g l t4 E g 茹 : § t毒
. 稍 ● r . . 聃 , ・ t 々§ ≈ : i t


明清小说插 图的构 图特点
图 一《 女 传 》 列
1 .小说 所带 动 的插 图 以及 插 图 的意 义
明清时代是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的鼎盛 时期 , 在这 一 时期 , 不仅 文学 空前 繁荣 , 同时也 带动 了插

形神兼备论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插图的教育作用

形神兼备论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插图的教育作用

52编辑实务 I EDITORS1PERFORMANCE装帧苑I 形神兼备:论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插图的教育作用张伟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810008,青海西宁摘要结合幼儿教育理念,探究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中手绘插图的设计出版,诠释蒙学出版物中插图对儿童启蒙教育之作用。

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插图多为手绘,风格简单纯朴,蒙学出版物具有强烈的传统艺术与浓厚的文学色彩相结合的特征,较现在蒙书插图电脑绘制合成来看,手绘制作反而更具有“形神兼备”之处,可见其存在 的“耐心”和“爱心”情怀,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蒙学出版物;教育作用;明清;插图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D)蒙学出版物的本质是通过文字、插图等方式培 养儿童的认字、书写和阅读的一般能力,从而使得 儿童掌握一些基本文化常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基本的人类道德伦理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所期 望的人,这是蒙学出版物出现的原旨。

但从客观角 度来看,蒙学出版物通过向儿童传递人类积累的经 典知识,来促成对儿童早期智慧的启迪和酝酿,对 儿童进行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从而达到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作用。

文本将从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 插图的手绘制作特点,进行阐述手绘插图所具有的 “形神兼备”对儿童启蒙教育的积极作用,为新时 代的儿童教育开辛一条新的路径。

1明清时期蒙学出版物我国蒙学出版物历史悠久,且种类繁多。

《史籀篇》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 本,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该书四字一句,押 韵成句,无插图。

秦代经典的出版物有《仓颉 篇》,汉代的《劝学篇》《急就章》等。

唐宋时 期,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明代中期以后,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和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出版业开始兴盛,插图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插图形式多样,插图表现手法 由稚拙无华过渡到精丽繁缛,画面呈现出更具层次 感、立体感、色彩艳丽、浓淡得宜的特点。

秀隽健美 雅俗共赏——论明代晚期的书籍插图艺术

秀隽健美 雅俗共赏——论明代晚期的书籍插图艺术

选如 《 怡春锦 》、 《 征歌集 》、 《四声猿 》,散曲选如 《 骚 吴 合编 》、 《 新刻京版青阳时调词林一枝 》,乃至尺牍集如 《 一 札三奇 》,里面都有很多精 美的插 图。此外 ,当时的农书、医
书及其他类书籍也大都 附有插 图。 12精 益求精的插图技法。在宋代 ,书籍 和插图的刻工主 .
要有临安、建安和 四川等地 ;同时 ,在金代主要的刻工则都集 I
中在平阳府。在元代 ,除了杭 州、建安二地继续发展下去之外 , 大都 ,I_ 京也成 了刻工的 中心之一。在 明代 ,N: 京、南京、  ̄- PI I : I L 建安、杭州、苏州等地均是 书籍和插图的镌刻中心。 “ 了万 到
在艺术上都要逊色得多。
11 然增 多的书籍插 图。明代 初期的书籍插 图并没有 多 .骤
大 的发展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明代 中晚期 ,特别是 “ 中国木刻 画发展 到明朝万历时代 ( 5 3 6 0年 ),可 以说是登峰造 1 7 —1 2 极 ,光芒万丈。其创作的成 就 ,既甚 高雅 ,又甚通俗。不仅 是 文 士们案头之物 ,且也深入人民大众 之中,为他们所喜爱。数
为 多 而精 。插 图 ,在 宋 、 元 小说 里就 是 所 谓 的 “ 出相 ” ;明 清 以来 ,有 “ 像 ” 、 “ 图 ”之 别 , “ 绣 全 绣像 ”只 画 出书 中 人 物 ,
似 的 。 … … 爱 ‘ ’ 的 心 ,成 了 这 个 时 代 的 大 众 的 风 气 。 ” 美 当 时 不 仅 明 刊 的 杂 剧 传 奇 及 小 说 有 许 多插 图 ,即 明刊 的 戏 曲
主 , 不过 文学 传 记 、故 事 类 图籍 在 这 时 也 已经 开 始 有 插 图 。 因
水平 的提 高,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徽州地 区这些起初半工半农 ,最后以专业 刻书 为业 的特殊

明清小说插图研究综述

明清小说插图研究综述

明清小说插图研究综述摘要学者们对于明清小说插图的研究分为两个时间阶段。

第一个时间阶段是20世纪初到60年代前半期;第二个时间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今。

第一个时间阶段是明清小说插图研究的基础阶段;第二个时间阶段是明清小说插图研究的发展期,此时的研究方向分为三种,分别是传播研究、叙事研究、批评研究。

总体来看,明清小说插图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明清小说;插图;基础阶段;发展期作者简介:齐笑(1994-),女,山东潍坊人,辽宁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20-08-23中图分类号J209.2文献标识码A齐笑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00“如果说宋朝是中国和世界印刷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明朝就可称作中国古代版画发展史上的唯一的黄金时代。

”[1]与此同时,明朝也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高度发展的黄金时代。

版画和小说的双重繁荣,使二者的联系相对于前代更加紧密,小说几乎无书不图,所谓“降至明代,为用愈宏,小说传奇,每作出相。

”[2]这种现象延及清朝仍有继承与发展。

插图与小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

学者们对于明清小说插图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时间阶段。

第一个时间阶段是20世纪初到60年代前半期。

第二个时间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今。

一、明清小说插图研究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学者们对于明清小说插图的研究开始起步,到60年代前半期,明清小说插图研究初具成果。

对于明清小说插图的整理、搜集、编印,鲁迅和郑振铎是最先开始涉猎的学者。

鲁迅和郑振铎先是合作编印了木刻套印彩笺《北平笺谱》,后又翻印了明代胡正言编印的木刻笺纸集《十竹斋笺谱》。

关于两人刊刻两书的原因,所谓“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后有作者,必将别辟途径,力求新生;其临睨夫旧乡,当原俟于暇日也,则此虽短书,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镂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论明代徽派小说插图的文化功能

论明代徽派小说插图的文化功能

Mar. 2019Vol. 37 No. 22019年3月 第37卷第2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论明代徽派小说插图的文化功能洪媾1,周小芬2(1.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61;2.合肥市北城中学,安徽合肥230000)[摘 要]徽派小说插图是中国小说插图重要流派之一,它伴随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而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徽派小说插图以其神奇的艺术创意和精致的刻工技巧,不仅在绘画艺术上独树一帜,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并具有引领阅读兴趣,推 动明代通俗小说的出版和传播等文化功能。

[关键词]徽派小说插图;明代通俗小说;阅读;传播;文化功能[中图分类号]1207.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9)02-0035-04中国图书自古就重视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叶德辉《书林清话》云“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 有图。

”59“,左图右史,或,上图下文'是中国古书 的传统布局,图与文是经纬相错,不可或缺的关系。

”⑵1在《汉书•艺文志•论语》之《孔子徒人图 法》二卷,即配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

书中图像即插图,图文并茂、图文互现,给读者以形象直观的视觉 感受。

明嘉靖以后,社会经济文化发达,为满足市民阶 层的需要,市民小说一以长篇章回小说为载体一发达繁荣,以版画为载体的小说插图普及性较之明前更为突出,呈现“无图不小说”的印刷和版 式特点。

小说插图把版画艺术与文本有机结合,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图像化“的先河。

明代的刻书中心大量涌现,由于地域文化特征和出版理念的差异,形成了徽派插图、金陵插图、建 阳插图三种不同风格的插图派别。

其中徽派插图作 为重要流派之一,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书籍刻印质量居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明代小说插图创作的中心。

“无书不插图、无图不徽刻”成为当时小说出 版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徐康《前尘梦影录》云:“绣像 书籍,以宋篥《列女传》为最精。

明代小说版画插图的启示

明代小说版画插图的启示

明代小说版画插图的启示作者:刘潇湘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6期摘要:小说版画插图在明代空前的繁荣发展,影响之深远,其技术水平比起前代来更精细、更高超、内容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言语。

通过对明代小说版画插图的研究,从中得到一些艺术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明代小说版画插图;艺术;想象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52-01中国版画艺术步入到明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工商业日渐发展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这些都成了带动版画艺术发展的推动器,使得版画在明代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影响之深远。

而在这时期版画插图达到了高峰,其技术水平比起前代来更精细、更高超、内容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言语,它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去学习。

小说版画插图充分表现了绘画与文字之间的“图文互补”关系,其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特征既矛盾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促进了版画插图艺术的繁荣。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附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六个方面不仅是明代小说版画插图表现形式的精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象征,它代表了中国艺术的审美意识,也代表了中国美学的重要内涵。

笔者通过对明代小说版画插图的研究,从中得到一些艺术创作的启示。

一、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又高于生活“如果淡漠了艺术和生命的联系,艺术必会枯竭,必然失魂”。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实质上是艺术规律的体现。

创作成功的作品永远是生动的生活原型、真诚深刻的感受体验、真挚质朴的艺术表现,这些永远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必由之路。

反观明代小说版画插图的辉煌历程,为何深受大众喜爱的最简单的原因,它来源于生活,直面人生。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

首先,作者在生活中需得细于观察、善于体验、勤于思考、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收获物放入自己的意识仓库。

论明清小说插图的“从属性”与“独立性”

论明清小说插图的“从属性”与“独立性”

论明清小说插图的“从属性”与“独立性”
王逊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王朝闻认为明清小说插图具有“应有的从属性”与“相对独立性”两种性质:一方面,插图依附于文本,表达特定文本中的特定故事;另一方面,插图可以在不依靠文字的情况下,从插图形象本身来表现故事情节。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插图存在着一种去“从属性”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图像自身的缺陷,脱离文本表达主题的目标难以实现。

身处文学、历史传统中,脱离文本来理解插图的纯粹行为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而,所谓“独立性”实则是不存在的。

【总页数】5页(P148-152)
【作者】王逊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文学插图:如何在文学与美术学之间搭起一座桥——兼评乔光辉《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 [J], 杨帆
2.浅论插图艺术的从属性 [J], 沈晓丽
3.书籍插图的从属性、独立性和个性 [J], 边璐
4.创构插图研究本土化新范式——评乔光辉《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 [J], 彭智
5.文学插图:如何在文学与美术学之间搭起一座桥——兼评乔光辉《明清小说戏曲插图研究》 [J], 杨帆[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关系

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关系

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关系陆涛【摘要】明清小说插图是我国小说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和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魅力。

其中的文字和图像也就是我们所说语-图关系,是小说插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第一是语象的问题,解决的是明清小说插图中语言向图像转化的问题;第二是言象意的关系,当言无法表意的时候,立象以尽意,解决的是图像存在的必要性问题;第三是图像与语言的地位问题,图像是在明清小说中只是出于补充地位,语言才是表意的主流。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明清小说插图;语-图关系;语象;图像【作者】陆涛【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 236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我们研究的小说插图,主要涉及到的就是语言与图像的关系。

在我们看来,二者存在着互补关系,即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对文学形象的塑造。

如果说语言向图像的转化是小说插图形成的可能性,那么,二者的互补关系则是小说插图形成的必要性。

在我们看来,二者的结合之所以不是可有可无的,就是因为图对文字有补充作用,这就是小说插图的必要性。

自古以来就有“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的说法,这种“语-图”互文的合成文本将会有利于读者的接受和文学作品的传播,而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图关系,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会有助于我们对明清小说插图的研究;同时,对这里语-图关系的研究,也会给当前图像时代下的文学与图像关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从语象到图像小说插图的形成就是一个由语象到图像的过程,所谓语象,即由语言构成的图像(Image)。

语象的进一步转化就成为现实的图像(Picture),或称图画,小说插图就是这样形成的。

相比语言构成的“象”(语象),图画是由线条、色彩构成。

但这里的图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小说本身创作出来,即把小说中的语象用绘画的媒介传达出来,于是形成了小说插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及其功能
从明代始,已有颇多文人学者对通俗小说的批评,主要形式有评点和序跋文。

但是,这些通俗小说中的大量插图,却没有引起文人学者的足够重视。

这也许是由于插图的文化身份它位于雅与俗、艺术与实用的模糊境界上。

这可能造成了明清文人学者对于小说插图的轻视与忽略。

不过,在有些插图本小说的凡例或识语中,却出现了有关插图的批评,涉及到插图的审美价值、效用性和玩赏方式等。

由此可知,在明清时期,小说插图还是引起了文人学者一定程度的注意的。

小说版本卷首的凡例与识语一般用来介绍出版目的和书籍体系,是广告意识比较浓厚的文章,主要出自出版业者之手。

通过这些短短的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明清时期书坊版刻插图本小说的目的和当时读书阶层对于插图本的玩赏方式。

插图本小说凡例与识语所反映的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意识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图像对文字的补助作用,另一方面是插图本身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玩赏功能。

一、插图的导读功能与效用
万历十九年金陵仁寿堂周曰校刊本《三国演义》的封面识语说:俾句读有圈点,难字有音注,地理有释义,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节目有全像。

可见,插图的地位与圈点、音注、释义等文字补助要素的地位是同等的,书籍中增加插图的目的是为阅读能力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提供解释。

这就是说,插图具有导读功能。

建安双峰堂余象斗的识语也表明了同样的情况。

万历二十二年建安双峰堂刊本《忠义水浒传评林》识语说:《水浒》书坊间梓者纷纷,偏像者十余副,全像者只一家。

前像版字中差讹,其板像旧唯三槐堂一幅,省诗去词,不便观诵。

今双峰堂余子,改正增评。

有不便观览者芟之,有漏者删之,内有失韵诗词,欲削之恐观者言其省陋,皆记上层。

前后廿余卷,一画一句,并无差错。

士子买者,可认双峰堂为记。

这里强调本书与其它书坊插图本的差异:有全像的,图像的上层还有诗词,一画一句,并无差错,让读者便于观诵。

万历三十四年刊本《列国志传》识语也说:《列国》一书,乃先族叔翁余邵鱼按鉴演义纂集。

唯板一付,重刊数行,其板蒙旧。

象斗校正重刻全像批评,以便海内君子一览。

买者须认双峰堂为记。

同样强调全像的绘刻,且全像与批评并列,可知两者的功能也是一样的,即所谓以便海内君子一览。

要注意的是,识语中强调小说插图导读功能的插图本,大部分是上图下文式的,每页几乎都有图像,即全像本。

相对来说,其书籍的成本比较低,图像的版刻技术也粗略,预想的读者阶层也没有深厚的文化修养。

所以,必然强调插图的导读功能。

二、插图的审美价值与欣赏方式
随着版刻技术的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深化,小说插图的审美功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审美功能的第一个表现是悦目,即具有装饰效用。

清康熙年间钞本《绣屏缘》凡例说小说前每装绣像数叶,以取悦时目先以此动人耳。

嘉庆十年金谷园刊本《红楼复梦》凡例也说:
此书照依前书绘图,以快心目。

可是,插图本小说的凡例与识语大都超过了一般的装饰性要求,它们追求的是插图的玩赏价值。

明崇祯人瑞堂刊本《隋炀帝艳史》是插图装饰性最突出的版本之一,其凡例说:坊间绣像,不过略似人形,止供儿童把玩。

兹编特恳名笔妙手,传神阿堵,曲尽其妙。

一展卷,而奇情艳态勃勃如生,不啻虎头、吴道子之对面,岂非词家韵事、案头珍赏哉!这段话把书籍插图比拟于虎头、吴道子等传统文人画家的作品,还声称要把插图本当作案头珍赏。

这表明插图本已把文化商品化了,重在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隋炀帝艳史》凡例还特别介绍了与插图相搭配的赞语页面装饰边框的样式,这更明显地反映出插图本的装饰化、趣味化趋向:绣像每幅,皆选集古人佳句与事符合者,以为图咏证左,妙在个中,趣在言外,诚海内诸书所未有也诗句皆制锦为栏,如薛涛乌丝式,以见精工郑重之意锦栏之式,其制皆与绣像关合。

如调戏宣华则用藤缠,赐同心则用连环,剪彩则用剪春罗,会花荫则用交枝,自缢则用落花,唱歌则用行云,献开河谋则用狐媚,盗小儿则用人参果,选殿脚女则用蛾眉,斩佞则用三尺,玩月则用蟾蜍,照艳则用疏影,引谏则用葵心,对镜则用菱花,死节则用竹节,宇文谋君则用无一不各得其宜。

虽云小史,取义实深。

由此可见,每幅画面的装饰边框都有巧妙的含义,能够扩展插图的表现空间,可以成为象征性浓厚的典故,深化欣赏的程度。

有趣的是,在明清小说插图本中经常出现故事插图与附有装饰图案的赞语的结合,这反映了对插图的玩赏功能的强化。

这种强化的一个表现为:在凡例与识语中经常出现强调插图玩赏价值的词汇,如耳目之奇玩或案头珍赏。

值得注意的是,案头佳玩的概念在明清小说评点中也有出现。

清代张竹坡说:《金瓶梅》三字连贯者,是作者自喻,此书内虽包藏许多春色,却一朵一朵一瓣一瓣,费尽春工,当注之金瓶,流香芝室,为千古锦绣才子作案头佳玩,断不可使村夫俗子作枕头物也。

噫,夫金瓶梅花全凭人力,以补天工,则又如此书,处处以文章夺化工之巧也夫。

这里所谓以文章夺化工之巧,是强调小说叙事的工细的特点;这里所谓案头佳玩,是强调小说的欣赏性。

由此可见,在明清两代的小说鉴赏与插图欣赏之间,有共同的追求。

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中也说:至于《水浒》《西厢》《琵琶》及《墨谱》《墨苑》等书,反覃精聚神,穷极要眇,以天巧人工,徒为传奇耳目之玩,亦可惜也。

这里列举的书籍都是版刻精美的插图本。

它们说明,小说插图跟文人化的戏曲插图或博古图谱一样,已成为传奇耳目之玩。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由明清插图本小说的凡例与识语等表现的插图意识,只能代表当时出版业者与读书阶层大略的认识水平。

严格说来,不能归于客观的研究史领域。

不过,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在明清时期,插图的导读功能与图文互补功能、装饰效用与审美价值等多样的文化效用都已经被肯定。

而到晚清石印技术输入以后,过去作为工艺美学玩赏对象的小说插图,则获得了新的社会功能。

这段历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代插图工作者的认识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