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知识点及课后思考探究答案

《醉翁亭记》知识点及课后思考探究答案

《醉翁亭记》知识点及课后思考探究答案《醉翁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二、故事背景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

《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三、课文翻译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辄:就。

号:取别号。

意:情趣。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领会。

寓:寄托。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醉翁亭记》知识总结展示版

《醉翁亭记》知识总结展示版

《醉翁亭记》知识总结展示版考点一、作家作品知识本文出自《欧阳修文集》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谥文忠。

唐宋八大家之一。

考点二、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环而攻之环:包围。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诸:许多。

壑:山谷。

尤:特别,尤其。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幽深。

秀:秀丽。

4、山行六七里山:顺着山路。

行:走。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潺潺:流水声。

泻:飞泻。

6、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7、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居高临下。

(河大版:靠近)8、作亭者谁作:造,修建。

9、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0、太守自谓也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自谓: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河大版:太守自己称作)11、饮少辄醉饮:喝。

辄:就。

12、而年又最高年:年纪,年龄。

最高:最大。

13、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号。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

意:情趣。

乎:于。

1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

得:得到。

这里译为领会。

寓:寄托。

1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若夫:发语词,像那。

霏,雾气。

开:散开。

17、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归:聚集。

岩穴:山岩洞穴。

暝,昏暗。

18、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晦:阴暗,昏暗。

1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挺秀枝繁叶茂,投下了浓浓的树阴。

芳:花。

发:开放。

幽香:清幽的香味,这里译为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秀:繁荣滋长。

20、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1、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溪水回落,石头显露,这就是山间四季的景色。

四时:四季。

22、朝:早晨。

往:出去,上山。

暮:傍晚。

归:回家。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醉翁亭记》
“而”字用法归类:
1.与“已”合用,表时间短已而夕阳在山
2.连词,表并列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②而乐亦无穷也③溪深而渔肥④泉香而酒洌⑤起坐而喧哗者
3.连词,表承接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
⑤野芳发而幽香⑥佳木秀而繁阴⑦水落而石出者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4.连词,表递进而年又最高
5.连词,表修饰①朝而往②暮而归③往来而不绝者④杂然而前陈者⑤临溪而渔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6.连词,表转折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②而不知人之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成语归类: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来。

山肴野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峰回路转: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也”字用法归类:
1.助词,表判断:
a.环滁皆山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d.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e.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f.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助词,表陈述: a.故自号醉翁也b.在乎山水之间也
“之”字用法归类:
1.代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 连词: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山水之间 c.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 助词: 名之者谁
4. 意为“的”:a.醉翁之意 b.山水之乐 c.山间之朝暮也 d.山间之四时也 e.四时之景
f. 宴酣之乐
g.山林之乐
h.游人之乐
i.太守之乐。

《醉翁亭记》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醉翁亭记》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 醉翁亭记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林壑.(hè)朝.而往(zhāo)伛偻.提携(1ǔ)B.琅琊.(xié)弈.者胜(yì)山肴野蔌.(sù)C.辄.醉(zhé)酿.泉(liàng)树林阴翳.(yì)D.潺.潺(chán)颓.然(tuí)觥.筹交错(gōng)【答案】D【解析】A.伛偻.提携(1ǔ)——lǚ ;B.琅琊.(xié)——yá;C.酿.泉(liàng)——niàng;故选D。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答案】B【解析】B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为: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

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环.滁皆山也( )②太守自谓.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④云归而岩穴暝.( )⑤山肴野蔌.( )⑥非丝.非竹( )⑦树林阴翳.( )⑧太守谓.谁( )【答案】环绕命名意趣,情趣昏暗菜蔬弦乐器遮盖为,是【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①句意: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环:环绕。

②句意: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谓:命名。

③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意:意趣,情趣。

④句意: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⑤句意:野菜野味。

蔌:菜蔬。

⑥句意:不在于音乐。

丝:弦乐器。

⑦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⑧句意:太守是谁?谓:为,是。

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自号曰醉翁也B.山间之朝暮也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的能力。

(完整word版)《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docx

(完整word版)《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docx

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蔡进友《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一、内容梳理1、写作背景:宋仁宗五年,范仲淹遭离,欧阳修上疏替他分,得罪了当派,被滁州知州。

被后,欧阳修心情郁,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英逆之交。

2、全文生地描了醉翁亭周的秀景色和化多端的自然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与民同的画。

抒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愁的复感情,表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的达情。

3、写作特点: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合。

② 次清晰,井然有序。

全文共同 21 个“也”字,不帮助煞尾,成了交意折的志。

③ 句散合,加丁韵律美,全文共用 21 个“也”, 25 个“而”,使文章既有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二、原文及解()滁皆山也。

其西南(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者,泉也。

峰回路,有亭翼然(像一开翅膀)(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太守自(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于(在)此,少(就)醉,而(表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

山水之,得(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气)开,云(聚)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化者,山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而繁阴,霜高,水落而石出者,山之四(四季)也。

朝而(表修关系)往,暮而,四(四季)之景不同,而亦无也。

至于(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前者呼,后者,(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者,滁人游也。

(到)溪而(),溪深而肥,泉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然而前(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地喝酒)之,非(弦器)非竹(管器),射(投)者中,弈(下棋)者,觥(酒杯)筹(酒筹)交,起坐而喧者,众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醉翁亭记一、理解性默写重点词句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

2.★《醉翁亭记》一文的主旨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描写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描写四季景色的名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表明为何太守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第三段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句子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二、翻译本文重点词句★1.环滁皆山(环绕)2.蔚然(茂盛的样子)3.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4.临于泉上(靠近) 5.名之者谁(给……命名) 6.佳木秀(秀美,茂盛) 7.临溪而渔(捕鱼)8.山肴野蔌(菜蔬) 9.杂然而前陈(杂七杂八的样子/一样一样)(摆开) 10.觥筹交错(酒杯) 11.颓然乎(醉醺醺的样子) 12.树林阴翳(遮盖) 13.鸣声上下(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14.伛偻提携(腰背弯曲) 15.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16.西南诸峰(众)(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至于说到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过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晨和傍晚的景色。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这是滁州人在出游的情景。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有人的快乐而快乐。

(5)★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挑重点)宴会尽兴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及简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后习题答案及简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课后习题答案及简答题整理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

然后再逐层拉近,依次推出“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

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层层烘托写出了醉翁亭的美,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分析移步换景:用望、行、转、几个动词将作者的视线由琅琊山引到醉翁亭)、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参考答案: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

“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递进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

第2 段写山中朝暮、四季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

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志趣?参考答案: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

归结起来,这些“乐”有:1.山水之乐;2.宴饮之乐;3.禽鸟之乐;4.滁人之乐;5.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捉笔成文的意思:拿到一支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来,形容文思敏捷。

才华横溢)积累拓展四、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

[谓](1)称作,叫作;(2)是。

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

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搀扶,带领。

今义:多指提拔。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

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常规词语[环]围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回]曲折、迂回。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开]这里指消散。

[辄(zhé)]就。

[意]情趣。

[寓]寄托。

[霏(fēi)]雾气。

[归]聚拢。

[暝(míng)][晦]昏暗。

[芳]香花。

[发]生长、开放。

[时]季节。

[负]背。

[伛(yǔ)偻(lǚ)]驼背。

[洌]清澈。

[肴(yáo)]荤菜。

[蔌(sù)]菜蔬。

[杂然]纷纷地。

[陈]陈列,摆放。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弈]下棋。

[酣]尽兴地喝酒。

[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述]记述。

二、阅读探究1.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3.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醉翁亭记》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醉翁亭记》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四、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

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

“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

“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五、字音字形滁.()林壑.()琅琊..()潺.潺()僧.()辄.()晦.明()霏.()瞑.()伛偻..()携.()洌.()肴.()蔌.()觥筹..()阴翳.()弈.()酿.泉()翼.然()岩穴.()朝暮..()酣.()颓.然()六.词语汇总(一)重点实词。

(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3)醉翁之意.不在酒意:(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5)日出而林霏.开霏:(6)云归而岩穴暝.暝:(7)野芳.发而幽香芳:(8)负.者歌于途负:(9)伛偻..提携伛偻:(10)泉香而酒洌.洌:(11)山肴野蔌.蔌:(12)杂然而前陈.者陈:(13)宴酣.之乐酣:(14)弈.者胜弈:(15)觥.筹交错觥:(二)词类活用(三)一词多义(四)古今异义①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篇目。

下面我们来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

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 8 月 1 日-1072 年 9 月 22 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二、写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滁州地处偏僻,欧阳修在此地虽然心情郁闷,但他采取宽简而不扰民的政策,实行了许多善政。

他经常与民众一同出游,欣赏山水之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阳修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三、文章主旨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四、重点字词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2、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壑,山谷。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5、翼然临于泉上: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6、作亭者谁:建造亭子的人是谁。

7、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人是谁。

名,命名,取名。

8、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9、辄醉:就醉了。

辄,就。

10、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11、意:这里指情趣。

12、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1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得,领会。

寓,寄托。

1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醉翁亭记》(考点复习)

《醉翁亭记》(考点复习)

《醉翁亭记》(考点复习)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土,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⑴[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⑶[蔚然],茂盛的样子。

⑷[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⑸[回]曲折、回环。

⑹[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⑺[临]居高面下。

⑻[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⑼[意]意趣,情趣。

⑽[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心间,寄托在酒上。

⑾[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⑿[霏]弥漫的云气。

⒀[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⒁[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⒂[暝]昏暗。

⒃[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⒄[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⒅[芳]花。

⒆[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⒇[秀]茂盛。

(21)[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2)[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3)[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24)[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25)[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6)[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7)[洌]清。

(2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29)[蔌]菜蔬。

(30_[陈]陈列,摆开。

(3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2)[酣]尽兴地喝酒。

(33)[丝]弦乐器。

(34)[竹]管乐器。

(35)[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36)[弈]下棋。

(37)[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8)[觥]酒杯。

(39)[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40)[苍颜]苍老的容颜。

秀的醉翁亭记知识点

秀的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醉翁亭记》主旨: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二、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本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答:“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答:作者从山落笔,由山到泉,由泉到亭,自然入题。

作者写景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到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归纳(全面,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知识归纳(全面,含答案)

• 泉香而酒洌(清) • 山肴野蔌(野菜) • 弈者胜(下棋) • 杂然而前陈者(错落的样子)(陈列、摆开) •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 • 非丝非竹(音乐) • 觥(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杂) • 苍颜(脸色苍老) •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 宾客从(跟随) • 阴翳(遮盖) • 游人去(离开)
• 11、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 家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一。
• 二、一词多义
• 归:
• ①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
•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 乐:
• ①山水之乐(乐趣)
•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
•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后为“乐 趣”)
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
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 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 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 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 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 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四、重点语句翻译
• 环滁皆山也: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 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 开翅膀一样,高水之间也:

(完整版)《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

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太守谓谁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

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繁阴:形成浓阴。

(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于:在。

(16).山肴野蔌肴:野味。

蔌:菜蔬。

(17).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9).弈者胜弈:下棋。

(20).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2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

(22).树林阴翳翳:遮盖。

(23).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4、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

(1)词类活用: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名之者谁?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一词多义:①而:表顺接的连词,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并列的连词,泉香而酒冽;表递进的连词,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已而夕阳在山。

②绝:停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与世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到极点,以为绝妙;极,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③也: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④之:助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代词,名之者谁?⑤酿泉:名词,泉的名称,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宾动短语,酿造泉水,酿泉为酒。

⑥乐:快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名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⑦秀:秀丽,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开花,文中指繁荣滋长,佳木秀而繁阴。

⑧意: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打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临: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临溪而鱼。

名:名词,名字,卷卷有爷名;动词,给……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3)词语活用:①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句意: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4)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A: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弯着驼背的老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中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梳理汇总附答案

中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梳理汇总附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一、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宴酣(尽兴地喝酒)之乐,非丝(弦乐器)非竹(管乐器),射(投壶)者中,弈(下棋)者胜,觥(酒杯)筹(酒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面容)白发,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不久)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跟从)也。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游人去(离开)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表转折关系)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以……为乐)其乐(乐趣)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用)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是)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一、内容梳理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结为英逆之交。

2、齐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二、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环滁皆⼭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玡也。

⼭⾏六七⾥,渐闻⽔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最⾼,故⾃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之乐,得之⼼⽽寓之酒也。

若夫⽇出⽽林霏开,云归⽽岩⽳暝,晦明变化者,⼭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幽⾹,佳⽊秀⽽繁阴,风霜⾼洁,⽔落⽽⽯出者,⼭间之四时也。

朝⽽往,暮⽽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穷也。

⾄于负者歌于途,⾏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游也。

临溪⽽渔,溪深⽽鱼肥。

酿泉为酒,泉⾹⽽酒洌;⼭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丝⾮⽵,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阳在⼭,⼈影散乱,太守归⽽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去⽽禽鸟乐也。

然⽽禽鸟知⼭林之乐,⽽不知⼈之乐;⼈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学常识填空1.本⽂作者欧阳修,是北宋代⽂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居⼠,死后谥号⽂忠,世称欧阳⽂忠公。

2.本⽂选⾃《欧阳修散⽂选集》是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本⽂体裁是记。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炉。

⼆.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作者⾃号醉翁的原因的句⼦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最⾼,故⾃号⽈醉翁也。

3.⽂中描写⼭间朝暮之景的句⼦是:⽇出⽽林霏开,云归⽽岩⽳暝。

4.⽂中描写⼭间四时之景的句⼦是:野芳发⽽幽⾹,佳⽊秀⽽繁阴,风霜⾼洁,⽔落⽽⽯出者,⼭间之四时也。

5.⽂中照应“饮少辄醉,⽽年⼜最⾼”的句⼦是:苍颜⽩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实用)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实用)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号,晚年号,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重点词语解释:(1)a.环滁皆山也;b环而攻之(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4).翼然临于泉上者(5).名之者谁(6).饮少辄醉(7).醉翁之意不在酒(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a.云归而岩穴暝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14).休于树(15).山肴野蔌(16).宴酣之乐( 17).非丝非竹(18).弈者胜(19).觥筹交错(20)颓然乎其间者(21).树林阴翳(22).鸣声上下(23).太守谓谁4、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二)内容主旨:(三)重点把握:1.全文的主旨是:2.文章的名句是: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5.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6.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7.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8.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9.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请仔细找一找,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知识点归类:1、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颓然乎其间者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2、一词多义:①而:a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B泉香而酒冽;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e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醉翁亭记》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作者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自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 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 ”。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 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四、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

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

“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

“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 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 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 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 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五、字音字形 滁.( ) 林壑.( ) 琅.琊.( ) 潺.潺( ) 僧.( ) 辄.( ) 晦.明 ( ) 霏.( ) 瞑.( ) 伛.偻.( ) 携.( )洌.( )肴.( )蔌.() 觥.筹.() 阴翳.( ) 弈.() 酿.泉( ) 翼.然()岩穴.( ) 朝.暮.( )酣.() 颓.然( )(二)词类活用①名.之者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作者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自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 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 ”。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 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四、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

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

“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

“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 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 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 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 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五、字音字形 滁.( ) 林壑.( ) 琅.琊.( ) 潺.潺( ) 僧.( ) 辄.( ) 晦.明 ( ) 霏.( ) 瞑.( ) 伛.偻.( ) 携.( )洌.( )肴.( )蔌.() 觥.筹.() 阴翳.( ) 弈.() 酿.泉( ) 翼.然()岩穴.( ) 朝.暮.( )酣.() 颓.然( )(二)词类活用①名.之者谁 。

②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 山.行六七里 。

④ 杂然而前.陈者 。

⑤ 翼.然.临于泉上 。

⑥自号.曰醉翁也 。

(三)一词多义六. 词语汇总 (一)重点实词。

(1) 蔚.然.而深秀者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 醉翁之意.不在酒 (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 日出而林霏.开 (6) 云归而岩穴暝. (7) 野芳.发而幽香 (8) 负.者歌于途 (9) 伛.偻.提携 (10) 泉香而酒洌. (11) 山肴野蔌.(12) 杂然而前陈者 蔚然: 临: 意: 得: 寓 霏: 暝:芳: 负: 伛偻: 洌: 蔌: 陈: 酣: 弈: 觥:①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②名名.之者谁(命名)不能名其一处也③秀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④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每有会意.此中有真意⑤高而年又最高.风霜高洁⑥宴太守宴.也宴酣之乐⑦出水落而石出.者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⑧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云归.而岩穴暝⑨乎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⑩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而.年又最高溪深而.鱼肥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四)古今异义①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今义:②去游人去.而禽鸟类也。

古义:今义:③射射.者中古义:今义:流传至今的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七、特殊句式1. 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神秀者, 琅琊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山间之四时也。

⋯⋯滁人游也⋯⋯太守宴也⋯⋯苍颜白发⋯⋯太守醉也。

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

2. 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 ,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酒上。

)3. 倒装句(1)定语后置: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状语后置: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 “于树休”。

)②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既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③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 。

“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八、重点语句翻译。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九、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的叙述,寓情于景,而流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襟,同时抒发了作者的高尚情怀。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答案、作者作品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

情景交融。

精练的旷达胸宋代文学家。

欧阳修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二、文体常识。

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 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写作背景。

庆历五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被贬为滁州太守。

本文写于他到滁州上任后的第二年。

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他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和诗酒之中。

四、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四个自然段。

以“醉”“乐”二字提挚全篇。

“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

“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

第1 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 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 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 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五、字音字形滁.(chú)林壑.(hè)琅.琊.(l ángy á)潺.潺(chán)僧.(sēng)辄.(zhé)晦.明(huì)霏.(fēi)瞑.(míng)伛.偻.(yǔl ǚ)携.(xi é)洌.(li è)肴.(yáo)蔌.(sù)觥.筹.(g ōng ch ó)u 阴翳.(y ì) 弈.(y ì) 酿.泉( ni àng ) 翼.然( y ì) 岩穴.(xu é) 朝.暮.(zh āom ù) 酣.(h ān ) 颓.然( tu í)(三) 一词多义。

①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意动用法,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趣)②名 名.之者谁 (命名)六. 词语汇总 (一) 重点实词。

(1) 蔚.然.而深秀者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4)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 日出而林霏.开 (6) 云归而岩穴暝. (7) 野芳.发而幽香 (8) 负.者歌于途 (9) 伛.偻.提携 (10) 泉香而酒洌. (11) 山肴野蔌. (12) 杂然而前陈.者 (13) 宴酣.之乐 (14) 弈.者胜 (15) 觥.筹交错(二) 词类活用 蔚然: 茂盛的样子临: 居高面下 意:意趣,情趣 得: 领会寓:寄托霏: 弥漫的云气 暝:昏暗 芳:花 负:背着东西 伛偻: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洌:清 蔌: 菜蔬陈:陈列,摆开 酣:尽兴地喝酒 弈:下棋 觥:酒杯②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③山.行六七里 ④杂然而前.陈者 ⑤翼.然.临于泉上 ⑥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名词作动词,称呼)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③秀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④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每有会意.(意旨)此中有真意.(心思)⑤高而年又最高.(大)风霜高.洁(高爽)⑥宴太守宴.也(宴请)宴.酣之乐(宴会)⑦出水落而石出.者(显露)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⑧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云归.而岩穴暝(归聚)⑨乎在乎.山水之间也(于)颓然乎.其间者(在)⑩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溪深而.鱼肥(表并列)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四)古今异义①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②去游人去.而禽鸟类也。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③射射.者中古义: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今义:射箭五)流传至今的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 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 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