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大突破(四)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探究》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探究》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7d7fe4f705cc17552709c2.png)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探究》专题突破[题型分析]从2017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各省市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涉及了化学原理、概念、物质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和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即只要与中学化学实验相关的所有知识都能成为高考化学考查的考点内容。
实验题检测内容的特点:(1)源于课本从近5年高考化学卷实验试题以及近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试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
而且,有些试题所涉及的实验直接取材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这种命题方式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课本实验教学;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高考命题原则(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所言:“教材是创设高考试题的丰富素材,教材人人都有,试题贴近教材能够体现公平、公正的命题原则”)。
(2)突出基础随着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高考化学对实验能力的考核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然而,不论试题要求怎样变化,基于中学阶段教学的基础性,实验试题考查的内容仍将强调基础,突出基础性。
分析近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就可明确这一特征。
象近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虽然试题具有形式比较新、反应装置新、化学反应新、设问角度新、题目立意高、隐蔽性强等特点,但从答题内容看,回答问题所需的知识仍然属于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大都源于中学化学教材,很好地体现基础性。
体现在:a、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进行物质的鉴别、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b、利用常见或常用的化学仪器或装置来完成题目规定的化学实验;c、根据考生所应掌握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关化学知识来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或对给定的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3)强调综合从近年试题走向可以看出,试题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即以实验为中心,将化学实验与其他化学知识有机地结合于一体,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推断专题突破》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推断专题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a9519566a26925c52dc5bf0f.png)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推断专题突破》【高考展望】有机推断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流题型,它不仅可以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也能较全面地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故受到命题人的青睐。
综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作为高考化学理综命题不可缺少的有机化学而言,其命题呈现如下趋势:①是以烃及烃的衍生物的转化关系为内容的传统考查方式仍将继续,②是有机推断中渗透有机实验、有机计算等其它有机综合性问题、开放性的考查形式。
【方法点拨】一、有机物推导1、有机推断题的解答思维模式:分析→猜测→验证2、有机推断题的突破口:(1)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如用到银氨溶液就要想到醛基(-CHO)等。
(2)注意反应前后有机物分子式中C、H、O原子数的变化,猜测可能原因。
(3)注意反应条件,猜测可能发生的反应。
如用到浓硫酸就想到脱水,不过脱水有多种可能性。
(4)读懂信息,找出对应点,进行神似模仿。
3、解答有机推断题的常用的解题方法:采用方法:正推、逆推、中间推、找突破口、前后比较的推理方法。
①正推法: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正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②逆推法:以有机物结构、性质和实验现象为主线,采用逆向思维,得出正确结论。
注意:在有机推断中思路要开阔,打破定势。
应该考虑到某有机物可能不止一种官能团,或者只有一种但不止一个官能团。
要从链状结构想到环状结构等。
突破口也有可能不止一个,更多的是多种突破口的融合,这样疑难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③夹击法: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出发,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为主线,推出中间过渡产物,从而解决过程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
④分层推理法:依据题意,分层推理,综合结果,得出正确推论。
【知识升华】一、知识网络:官能团的衍生关系 1、知识网Ⅰ(单官能团)卤代烃 R —X 醇 R —OH 醛 R —CHO 羧酸 RCOOH 水解 取代 氧化还原 氧化 水解 酯化消去 加成 加 成消 去 不饱和烃水解 酯 RCOOR ’ 酯化2、知识网Ⅱ(双官能团)二、由反应条件确定官能团 反应条件 可能官能团浓硫酸 ①醇的消去(醇羟基)②酯化反应(含有羟基、羧基) 稀硫酸 ①酯的水解(含有酯基) ②二糖、多糖的水解 NaOH 水溶液 ①卤代烃的水解 ②酯的水解 NaOH 醇溶液 卤代烃消去(-X )H 2、催化剂 加成(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羰基、苯环) O 2/Cu 、加热 醇羟基 (-CH 2OH 、-CHOH ) Cl 2(Br 2)/Fe 苯环Cl 2(Br 2)/光照 烷烃或苯环上烷烃基 碱石灰/加热R -COONa三、由反应物性质确定官能团反应条件可能官能团能与NaHCO3反应的羧基能与Na2CO3反应的羧基、酚羟基能与Na反应的羧基、酚羟基、醇羟基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溶解)醛基(羧基)使溴水褪色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醛基加溴水产生白色沉淀、遇Fe3+显紫色酚A是醇(-CH2OH)或乙烯四、由特征现象确定官能团反应的试剂有机物现象与溴水反应(1)烯烃、二烯烃(2)炔烃溴水褪色,且产物分层(3)醛溴水褪色,且产物不分层(4)苯酚有白色沉淀生成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1)烯烃、二烯烃(2)炔烃(3)苯的同系物(4)醇(5)醛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与金属钠反应(1)醇放出气体,反应缓和(2)苯酚放出气体,反应速度较快(3)羧酸放出气体,反应速度更快与氢氧化钠反应(1)卤代烃分层消失,生成一种有机物(2)苯酚浑浊变澄清(3)羧酸无明显现象(4)酯分层消失,生成两种有机物与碳酸氢钠反应羧酸放出气体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1)醛有银镜或红色沉淀产生(2)甲酸或甲酸钠加碱中和后有银镜或红色沉淀产生(3)甲酸酯有银镜或红色沉淀生成五、由反应类型来推断官能团反应类型可能官能团加成反应C=C、C≡C、-CHO、羰基、苯环加聚反应C=C、C≡C酯化反应羟基或羧基水解反应-X、酯基、肽键、多糖等单一物质能发生缩聚反应分子中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或羧基和胺基六、有机合成中的成环反应类型方式酯成环(—COO—)二元酸和二元醇的酯化成环酸醇的酯化成环醚键成环(— O —)二元醇分子内成环二元醇分子间成环肽键成环二元酸和二氨基化合物成环氨基酸成环不饱和烃单烯和二烯【典型例题】类型一:框图型推断题例1、据图示填空:(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
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四大平衡常数(35张)
![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四大平衡常数(35张)](https://img.taocdn.com/s3/m/a84cff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5.png)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
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CO2]/mol·L-1 [H2]/mol·L-1 [CH4]/mol·L-1 [H2O]/mol·L-
1
平衡Ⅰ
a
b
c
d
平衡Ⅱ
m
n
x
y
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
。
答案 (1)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c(H=2SO3)=c(O=H1.)0×c1(0H-122<SO K3a2),这c(说OH明)HcS(H) K W
c(HSO3)
c(HSO3)c(H)
K a1
O
3
的电离能力强于水解能力,故溶液显酸性,pH<7;当加入少量I2时 ,+4价的硫
元素被氧化,溶液中有硫酸(强酸)生成,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c(H+)增大,
3
mol/L-x mol/L≈0.1 mol/L,利用水解平衡常数易求出x=1.0×10-4,pH=10。
一级水解产生的OH-对二级水解有抑制作用,导致二级水解程度降低。
1.25 ℃时,用0.1 mol·L-1CH3COOH溶液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 当滴加V mL CH3CO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已知CH3COOH的电 离平衡常数为Ka,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1)电离常数 ①含义:如对于HA H++A-,Ka= 。c(H ) c(A )
c(HA)
②意义:相同温度下,K值越小表明电离程度越小,对应酸的酸性或碱的 碱性越弱。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大题突破一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大题突破一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5e81a1767f5acfa0c7cd3d.png)
大题突破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1.(2019·全国卷Ⅰ)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下的过量氧化钻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H2(填“大于”或“小于”)。
(2)721℃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C.0.25~0.50 D.0.50E.>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eV,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研究了467℃、489℃时水煤气变换中CO和H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 H2O和p CO相等、p CO2和p H2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kPa·min -1。
467℃时p H 2和p 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89℃时p H 2和p CO 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五)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五)](https://img.taocdn.com/s3/m/4be5981ede80d4d8d15a4fd4.png)
1.(2017· 全国卷Ⅲ)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 本低,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电极 a 常用掺有石墨烯 的 S8 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xS8===8Li2S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56470122)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 + 2e ===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 0.02 mol 电子,负极 材料减重 0.14 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 a 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 Li2S2 的量越多
+
2-
D.可用 KCl、LiCl 的水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解析:根据总反应式 FeS2+4Li===Fe+2Li2S 可知, 负极为 Li,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Li-e-=Li+, 故 A 正确;正极材料为 FeS2,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 式为 FeS2+4e-===Fe+2S2-, 故 B 正确; 原电池工作时,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 C 正确;
全国卷热考题型大突破(五)
新型化学电源
以新型化学电源为载体,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工 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 热点之一,命题设计主要是选择题,偶有非选择题出现。 该类试题常与工业生产,污水处理,能源开发相联系, 题材广,信息新,陌生度大,主要考查考生阅读相关材 料、提炼关键信息或结合图示综合分析的能力及知识的 迁移应用能力。
1.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 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 体氧化物电解质在 700~900 ℃温度时,O 可在该固体 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电池反应生成均为无毒无害 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电池内的 O 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B.电池的总反应为 N2H4+2O2===2NO+2H2O C.当甲电极上有 1 mol N2H4 消耗时,乙电极上有 1 mol O2 被氧化 D.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最新整理)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最新整理)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d49095e518964bce847c0a.png)
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的全部内容。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C。
氢氧化铝能与酸反应;D.碳酸钡可溶于酸。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2018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四大平衡常数》
![2018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四大平衡常数》](https://img.taocdn.com/s3/m/28daf32b3968011ca2009100.png)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复习专题突破《四大平衡常数》一、水的离子积常数1.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H 2O ⇋H ++OH -表达式:25 ℃时,K w =c (H +)·c (OH -)=1.0×10-14.2.对K w 的理解(1)K w 适用于纯水、稀的电解质(酸、碱、盐)水溶液.(2)恒温时,K w 不变;升温时,电离程度增大(因为电离一般吸热),K w 增大.二、电离平衡常数(K a 、K b )1.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如对于HA ⇋H ++A -,K a =)A (H )A ()(H c c c -+∙;BOH ⇋B ++OH -,K b =(BOH))(OH )(B c c c -+∙. 2.K 值大小的意义相同温度下,K 值越小表明电离程度越小,对应酸的酸性或碱的碱性越弱.3.影响K 值大小的外因同一电解质,K 值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K 值越大;此外对于多元弱酸来说,其K a 1≫K a 2≫K a 3.三、水解平衡常数(K h )1.水解平衡常数的含义A -+H 2O ⇋HA +OH -,达到平衡时有K h =)(A (HA))(OH -c c c ∙-=K w K a .同理,强酸弱碱盐水解平衡常数与弱碱电离平衡常数K b 的关系为K h =K w K b. 2.影响K h 的因素K h 值的大小是由发生水解的离子的性质与温度共同决定的;温度一定时,离子水解能力越强,K h 值越大;温度升高时,K h 值增大;对于多元弱酸阴离子或多元弱碱阳离子来说,其K h 1≫K h 2≫K h 3.四、溶度积常数(K sp )1.溶度积常数K sp 的表达式对于组成为A m B n 的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A m B n (s)⇋m A n +(aq)+n B m -(aq),K sp =c m (A n +)·c n (B m -).2.影响K sp 大小的因素 对于确定的物质来说,K sp 只与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K sp 增大.3.溶度积规则当Q c >K sp 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当Q c =K sp 时,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当Q c <K sp 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4.K sp 与物质溶解度的关系(1)对于组成形式相同的物质来说,K sp 越小,物质越难溶解或溶解度越小;组成形式(A m B n )不同的物质,K sp 越小且m +n 越小的物质越难溶.(2)K sp 的大小与沉淀转化的关系:组成形式相同的难溶物质,K sp 较大的沉淀易转化为K sp 较小的沉淀,但当二者K sp 相差不大时,反过来也可转化;对于组成形式(A m B n )不同的物质来说,一般情况下,K sp 较大且m +n 也较大的物质易转化为K sp 较小且m +n 也较小的物质。
(全国)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热考题型大突破(十一)课件
![(全国)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热考题型大突破(十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c4ad12eefdc8d377ee320c.png)
解析:X 属于酯,易溶于乙醇,A 项错误;X 在酸性 条件下水解生成丁酸和乙醇,故少量丁酸能抑制 X 的水 解,B 项正确;分子式为 C4H8O2 且官能团与 X 相同的物 质有 4 种,分别为 CH3CH2COOCH3 、 CH3COOCH2CH3 、
HCOOCH2CH2CH3、
,C 项错误;
X 的分子式为 C6H12O2, 完全燃烧后生成 CO2 和 H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D 项错误。 答案:B
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含有 C、H、 O 三种元素,B 错误。乙酸含有一个羧基,而丙二酸含有 两个羧基,二者结构不相似,分子组成也不满足同系物要 求,二者不互为同系物,C 错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 下才能够发生取代反应,苯不会与溴水发生反应,所以能 够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D 错误。
答案:A
(2)记忆常见官能团的性质,常考的官能团有羟基、 羧基、酯基、碳碳双键等。羟基和羧基均可与 Na 反应, 均可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但羧基具有酸性,羟 基不具有酸性。羟基和碳碳双键可发生氧化反应,碳碳双 键还可发生加成反应。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
1.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B.甲烷和 Cl2 的反应与乙烯和 Br2 的反应属于同一 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 C6H12O6,二者互为 同分异构体
说明水中的氢比乙醇中的氢活泼,故 B 错误;根据 酸性强的制酸性弱的反应原理,得出乙酸酸性强于碳酸, 故 C 错误;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除生成氯甲 烷外,还产生了 HCl,HCl 使湿润的石蕊变红,故 D 错 误。 答案:A
2.(2017· 潍坊模拟)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 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全国】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大突破(六)
![【全国】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 热考题型大突破(六)](https://img.taocdn.com/s3/m/bf185755f7ec4afe04a1dff3.png)
(4)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颜 色 80ab
2.(2014· 全国卷Ⅱ)某小组以 CoCl2·6H2O、NH4Cl、 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 晶体 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 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 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 10%NaOH 溶 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 V1 mL c1 mol·L 1 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O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 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 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 除____及二氧化碳。
(4)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
-1
Na2S2O3 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 若消耗 Na2S2O3 溶液的体积为 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 L-1。
解析:本题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属 于氧化还原滴定。(1)取水样时,若搅拌水体,会造成水 底还原性杂质进入水样中,
-
用 c2 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 HCl,到终点 时消耗 V2 mL NaOH 溶液。
-1
②氯的测定: 准确称取样品 X, 配成溶液后用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K2CrO4 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 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 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 56470127)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二篇 题型四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题型限时训练高三化学试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二篇 题型四 有机化学基础(选考)题型限时训练高三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080eb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5.png)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题型四有机化学基础(选修选考)题型限时训练1.(2018·湖南株洲一检)(1)化合物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和。
(2)化合物E 的结构简式为;由B→C的反应类型是。
(3)写出C→D的反应方程式:。
(4)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种。
Ⅰ.属于芳香族化合物;Ⅱ.能发生银镜反应;Ⅲ.其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波峰,且面积比为1∶1∶1∶1∶3。
(5)请写出以甲苯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可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图:CH2CH2CH3CH2Br CH3CH2OH解析:(1)化合物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羰基(酮基)和溴原子。
(2)对比D、F结构与E 的分子式,可知D中—Br被—CN取代生成E,则E的结构简式为;对比B、C结构简式可知,B中—Cl为苯基取代生成C,同时还生成HCl,由B→C 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比C 、D 的结构可知,C中甲基上H原子被Br原子取代生成D,属于取代反应,故其反应方程式为+Br 2+HBr。
(4)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说明含有苯环,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结构中存在醛基;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波峰,说明分子结构中存在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面积比为1∶1∶1∶1∶3,说明苯环侧链上含有3个取代基,根据定二移一原则,即、、、、、、、、、共有10种同分异构体。
(5)甲苯与Br2/PCl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再根据①NaOH/②HCl得到,与NaOH的水溶液加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最后与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
其合成路线流程图为:。
答案:(1)羰基(酮基) 溴原子(2)取代反应(3)+Br 2+HBr(4)10(5)2.(2018·河南六次联考)某芳香烃A(相对分子质量为9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它为初始原料经过如下转化关系图(部分产物、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可以合成阿司匹林、扁桃酸等物质。
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与STSE 课件(39张)(全国通用)
![2018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与STSE 课件(39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ab5742b43323968011c925b.png)
解析
A 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用醋酸可以
溶解水垢,正确; B 项,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是甲醛,可 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浸泡后久置不腐烂,正确; C 项,物 质本身无绚丽的颜色,且铂丝在火焰上灼烧无焰色反应, 不可制造焰火,错误; D 项,洁厕灵和“84”消毒液的主要 成分分别是 HCl 和 NaClO,两者混合可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有毒的 Cl2,正确。
7.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 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 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 A.无水硫酸铜、蔗糖 C.食盐、硫酸亚铁 B.硅胶、硫酸亚铁 D.生石灰、食盐 )
解析
由题意知,该物质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性质:
无毒、具有还原性、可作干燥剂,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只有 B 项中的两种物质,所以 B 项正确。
根离子和钠离子结合生成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而制得, 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项中利用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 成氯化铵,产生白烟而达到检验的目的,所以正确,不符 合题意;C 项中多食用含碘元素的食物,但不是含高碘酸 的食物,高碘酸是一种氧化性和酸性都很强的酸,具有强 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所以错误,符合题意; D 项中黑火 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物质的量比大约为 1∶2∶3 混合而成,主要发生如下化学反应:S+2KNO3+ 3C===K2S+ N2↑+3CO2↑,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
5.环境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B.“酸雨”“臭氧层受损”“光化学烟雾”都与氮氧 化物有关 C.采用催化转换技术将汽车尾气中的 NOx 和 CO 转化 为无毒气体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素“位、构、性”关系的相互推断
元素“位、构、性”关系是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点, 常见题型是选择题,题目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 素周期表等为题干,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 物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特点。侧 重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知识迁 移应用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S 的氧化物有 SO2 和 SO3,SO2 的水化物是 H2SO3, 属于中强酸,SO3 的水化物是 H2SO4,属于强酸,故 C 错 误;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有污染,如 NO2 造成光化学烟雾 或酸雨,故 D 错误。 答案:A
4.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 r(Z) 大,其中 (r 表示原子半径)的值在短周期主族元素 r(X) 中最大。而 W 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同族元素 Y 的 2 倍。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 径小,则离子半径大小:Z>W>X>Y,故 D 错误。 答案:D
2.X、Y、Z、R、W 是 5 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它们可组成离子化合物 Z2Y 和共价化合物 RY3、XW4;已知 Y、R 同主族,Z、R、W 同周期。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Z、W 一定同周期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 C.X、Y 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离子半径大小:Z>W>Y>X
解析:由题述分析可知,X 为 O,Y 为 Al,Z 为 S, W 为 Cl;Y、Z、W 均在第三周期,为同周期元素,故 A 正确;非金属性 X>Z,则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故 B 正确;X、Y 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与酸和强碱均反应 生成盐和水,具有两性,故 C 正确;电子层越多,离子 半径越大,
3.短周期元素 X、Y、Z、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 系如图, X 元素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 又能与强碱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 X 的单质投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现象 B.Y 的氢化物只有一种 C.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D.排放 Z 的氧化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X 元素的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 应,则 X 为 Al,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 Y 为 C, Z 为 N,W 为 S,常温下,Al 被浓硫酸钝化,阻碍反应 的进行,没有明显现象,故 A 正确;C 与 H 组成一类化 合物是烃,故 B 错误;
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 R>W>Y>Z,故 A 正确;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HmW>HnR,故 B 错误;Na2O2 电子式为 ,故 C 错误;等物质的量的
SO2 和 Cl2 一起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失 去漂白能力,故 D 错误。
答案:A
2.(2017· 全国卷Ⅲ)短周期元素 W、X、Y 和 Z 在周 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 子数之和为 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W X Y Z
)
A.氢化物沸点:W<Z B.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C.化合物熔点:Y2X3<YZ3 D.简单离子的半径:Y<X
解析:由图表可知,W 为 N 元素、X 为 O 元素、Y 为 Al 元素、Z 为 Cl 元素;NH3 分子间含有氢键,沸点高 于 HCl,A 项错误;Al(OH)3 显两性,N 元素的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 HNO2、HNO3 均显酸性,B 项错误;Al2O3 是离子化合物,熔点高,而 AlCl3 是共价化合物,熔点低, C 项错误;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 解析:a、b、c、d 分别为 O、Na 或 Mg、Al、S。一 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 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 Na(Mg)>Al>S>O,故 A 错误; 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
因此 Na 或 Mg 在 4 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 故 B 正确;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故 C 错误;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 S 的氧化性比 氧气弱,故 D 错误。 答案:B
A.简单离子半径:Z>Y B.Z 的单质保存在 X2Y 中
C.ZYX 溶液和 ZXW 溶液都呈碱性,且原理相同
D.室温下,0.01 mol ·L-1W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 式钠盐溶液的 pH 为 2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其中 (r 表示原子半径)的值在短周期主族元 r(X) 素中最大,可知 X 为 H,Z 为 Na;而 W 的核外电子总 数是同族元素 Y 的 2 倍,则 Y 为 O,W 为 S 元素, r(Z)
Al3+、O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 径越小,D 项正确。 答案:D
元素推断的解题思路
1.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 增大,且只有一种元素为金属元素。其中 X、Z 同主族, X、Y、Z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则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导学号 56470120)
1.(2017· 全国卷Ⅱ)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 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56470119)
A.原子半径:d>c>b>a 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
A.简单离子半径 R>W>Y>Z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mW<HnR
C.Z2Y2 电子式可表示为 D.RY2 和 W2 均有漂白性,将两者等物质的量混合 溶于水,漂白性增强
解析:X、Y、Z、R、W 是 5 种短周期元素,原子 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可组成 Z2Y2、Z2Y 类型的化合物, 则 Z 为 Na、Y 为 O,其中 Y、R 同主族,它们可组成 RY3 化合物可知 R 为 S;Z、R、W 同周期,W 为第三周 期元素,由可组成化合物 XW4 知,X 为 C,W 为 Cl;电 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排布的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