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复习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现代史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问答、材料分析、论述(如果有选择题10`没有选择题论述30`)
第一章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当代世界历史的转折
一、问答题:
1、概述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1)经济: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②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
a、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经济的统一性趋势的增长。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与贸易协定
③世界经济多样性的新局面
a、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b、发展中国家经济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④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a、工业优势
b、国际金融中心
c、最大债权国与商贸大国
d、科技与人才优势
2、联合国成立的背景、组织机构及其作用。
(1)背景:
①1941年8月罗斯福和邱吉尔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设想。
②1942年1月的《联合国家宣言》中,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这一名称,这是“联合国”名称的缘起。
③1943年11月30日美苏英中四国代表共同签署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宣言》确立了联合国成立的方针,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④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上美、英、苏三大国首脑专门讨论了未来的国际组织问题。
⑤1944年8月21日—10月7日,敦巴顿橡树会议上,规划出了联合国的蓝图,构筑了未来联合国的基本轮廓和框架。
⑥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就安理会表决程序和创始会员国问题达成了协议。
(2)组织机构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3)作用
①联合国初期的作用:联合国成立初期,基本上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成为美苏两国进行角逐和政治交易的场所。但也做过有益的工作。
②70年代以来的联合国的新作用:
a、联合国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缓解国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b、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即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方面起了积极
的作用
c、联合国有力的推动了战后非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
d、联合国还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国际讲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合。
第二章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问答题:
1、分析“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1)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为“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二战后,德、意、日等战败国衰落下去,而英、法等战胜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是也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实力大减。而美国则一举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在海外拥有大量军事基地,并驻扎了大量军队。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美国马首是瞻。而苏联则是二战以后军事历史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军事强国,军队数量和军工企业产量不压于美国,并且在东欧驻扎大量军队,是战后唯一可以对抗美国的国家。
(2)美国全球扩张的大战略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针锋相对,迎头相撞。
①美国: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期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他的实力同步膨胀起来。
b、与此同时,美国在经济上也有对外扩张的需要。
c、就战后初期而言,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出现的经济危机。
就这样,向全球扩张,就成为美国维持其经济并从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这构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
(3)美苏传统政治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①美苏在传统政治文化上都具有对外侵略扩张,争夺霸权的行径。
②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上一个是资本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治制度,有着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
③意识形态上美国和苏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思想根本冲突,不可融合。
(4)英国的对外政策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国历来推行“均势”的外交政策,在战后英国无力对付苏联,为了本国利益和安全导演了欧洲和世界上新的更大规模的均势抗衡,于是就极力争取大洋彼岸--美国的力量,以共同遏制苏联。因此,英国对冷战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战是英国均势外交策略和反共产主义的必然结果。
2、分析美苏“冷战”政策的形成。
(1)美国遏制理论的提出(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为当时杜鲁门政府正在实行的对苏强硬的“遏制”政策提供了详尽的理论依据。电报认为苏联史“在一切认为合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于某些邻近地区,如伊朗北部、土耳其”等地。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除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凯南的“长电报”深深博得杜鲁门的赞赏,他立即被召回华盛顿。海军部长福莱斯特下令复印电文,作为高级军官的必读文件。
由上可见,美国已决心彻底结束战时对苏合作政策,决定以武力为后盾,对苏采取强硬的方针,用武力以外的各种措施来“遏制”苏联,对苏联进行“冷战”。
(2)邱吉尔的“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对苏“冷战”的信号。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讲,他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篇讲话无异于发出公开号召,要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不过是美国统治当局借别人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而苏联造成的苏土、苏伊争端则不仅给苏联与这两个南邻的关系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而且被美国利用,掀起反苏浪潮和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
(3)苏联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撰写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要夺取世界霸权,美国所有的力量都在为这一政策服务,美国将不再奉行与苏联的合作政策,并将在中间地带以及东欧展开与苏联的争夺。报告最后认定,美国正在计划针对苏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份报告全面否定了与美国继续战时合作的可能性,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对抗的政策依据。
第三章战后至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
一、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