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四版课后答案1.1 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A. 中继器B. 以太网交换机C. 桥D. 网关1.2 在以太网中,就是根据_(B)__地址去区分相同的设备的.A. LLC地址B. MAC地址C. IP地址D. IPX地址1.3 IEEE802.3u标准是指(B)A. 以太网B. 快速以太网C. 令牌环网D. FDDI网1.4 下面哪种LAN 就是应用领域CSMA/CD协议的(C)A、令牌环B、FDDIC、ETHERNETD、NOVELL1.5 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

(C)A、以太网;B、快速以太网;C、令牌环;D、令牌总线。

1.6 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就是(C)A、面向连接的协议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C、传输层协议D、以上均不对1.7 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命令报文B、TCP 接收者报文C、ICMP 请求报文D、ICMP 应答报文1.8 大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留存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以民主自由分配。

(C)A、199B、100C、D、1.9 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至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B)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B、必须发生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须要改动MAC 地址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须要改动[IP协议―网络地址]1.10 IEEE802.5 标准就是指(C)A、以太网B、令牌总线网C、令牌环网D、FDDI 网1.11 ARP 协议的促进作用就是(D)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B、相连接IP 层和TCP 层C、广播IP 地址D、将IP 地址映射至第二层地址1.12 10BASE-T是指(C)A、细同轴电缆B、粗同轴电缆C、双绞线D、光纤1.13 如果必须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轻易相连接,恰当的线序就是(C)A、1--1、2--2、3--3、4--4、5--5、6--6、7--7、8--8B、1--2、2--1、3--6、4--4、5--5、6--3、7--7、8--8C、1--3、2--6、3--1、4--4、5--5、6--2、7--7、8--8D、两计算机无法通过双绞线轻易相连接1.14 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A、LAPBB、LAPDC、LAPFD、HDLC1.15 在windows95/98 的dos 窗口下,能用以下命令察看主机的路由表(D)A、NETSTAT �CRB、ARP -AC、TRACEROUTED、ROUTE PRINT1.16 与10.110.1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就是(B)A、10.110.12.0B、10.110.12.30C、10.110.12.31D、10.110.12.321.17 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A、255.255.255.0B、255.255.255.128C、255.255.255.192D、255.255.255.2241.18 224.0.0.5 代表的就是___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设计题目本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的题目是“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程序实现”。

二、设计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各个方向,例如网络协议、网络体系结构、路由协议、网络安全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TCP协议的应用,掌握TCP协议的实现过程和技术要点,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设计要求实现一个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程序,要求如下:1.接收方和发送方分别处于不同的机器上。

2.文件传输过程通过TCP协议完成。

3.实现断点续传功能。

4.通过命令行界面输入传输文件的路径和传输模式(上传/下载)等必要信息。

四、设计流程1. 建立网络连接建立TCP连接是实现文件传输的第一步,需要使用Python的socket库实现。

按照TCP三次握手的规则,建立与对方的链接。

2. 传输文件使用Python的文件读取方式,将要传输的文件读取至内存中。

使用TCP协议,将文件分成多个数据块,依次传输至对方机器。

3. 断点续传在传输文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断开连接的情况。

为了实现断点续传功能,传输过程中需要保存已经传输的文件块,当重新建立连接后继续传输。

4. 命令行控制实现一个命令行界面,通过命令行输入文件传输的相关信息,例如待传输文件的路径、传输模式(上传/下载)等信息。

通过分析用户的操作,执行相应的文件传输操作,并在命令行上显示传输过程的相关信息。

五、技术要点1.Python Socket编程2.TCP协议3.文件读取和写入4.断点续传5.命令行控制六、设计结论通过本次基于TCP协议的文件传输程序实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TCP协议的应用过程,掌握了TCP协议的实现技术要点,并实现了文件传输过程中常见的断点续传功能和命令行控制。

这些技术点均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帮助和启示。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局域网(P135)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共享传输信道。

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

②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

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约为10m~10km内或更大一些。

③传输速率高。

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

④误码率低。

因近距离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10-8~10-11之间。

⑤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①低层协议简单。

在局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层协议较简单。

②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

③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链路管理。

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在OSI的体系结构中,一个通信子网只有最低的三层。

而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也只有OSI的下三层,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

所以说局域网只是一种通信网。

3、一个7层楼,每层有一排共15间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的楼上设有一个插座,所有的插座在一个垂直面上构成一个正方形栅格组成的网的结点。

设任意两个插座之间都允许连上电缆(垂直、水平、斜线……均可)。

现要用电缆将它们连成(1)集线器在中央的星形网;(2)总线式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
一般可认为 SDH 与 SONET 是同义词。
SDH 的基本速率为 155.52 Mb/s,称为第 1 级同步传递模块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ule),即 STM-1,相当于 SONET 体系 中的 OC-3 速率。
SONET 的 OC 级/STS 级与 SDH 的 STM 级的对应关系
S 站的码片序列:(–1 –1 –1 +1 +1 –1 +1 +1)
CDMA 的重要特点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 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码片序列的正交关系
令向量 S 表示站 S 的码片向量,令 T 表示 其他任何站的码片向量。
2.4.3 码分复用 CDM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 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 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chip)。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互联网接入技术
重点:
物理层的任务 几种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 几种常用的互联网接入技术
难点:
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SDH/SONET传输网
SDH/SONET传输网是一种基于DH/SONET 标准的同步TDM多路复用网络

2024版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4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2024版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第4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01计算机网络概述Chapter定义发展历程组成分类功能应用02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Chapter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与传输介质物理层定义传输介质物理层接口物理层设备01020304数据链路层定义帧同步数据链路层功能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方法流量控制机制停止-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03网络层与传输层Chapter网络层定义主要功能关键协议030201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路由选择与拥塞控制路由选择01拥塞控制02关键技术03传输层定义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实现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层次,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要点一要点二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维护和终止端到端的连接,数据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等,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关键协议TCP 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UDP 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 )是传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分别提供可靠和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 协议具有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机制,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而UDP 协议则具有较快的传输速度,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要点三传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04应用层与网络安全Chapter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

它直接与用户和应用程序交互,处理网络应用中的各种问题。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层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或命令行界面(CLI)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与网络服务交互的接口。

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应用层负责将数据转换为网络可传输的格式,如将文本转换为ASCII码,将图像转换为JPEG或PNG格式等。

应用层的功能支持网络服务数据格式转换提供用户界面应用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为了保障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2.1节1.列出5种非专用的因特网应用及它们所使用的因特网协议.Web应用和HTTP协议电子邮件应用和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因特网的目录服务DNS和DNS协议P2P应用和P2P协议远程终端访问和Telnet文件传输和FTP2.网络体系结构与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之间有什么区别?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明显不同于网络的体系结构.从应用程序研发者的角度看,网络体系结构是固定的,并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特定的服务集合。

另一方面,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由应用程序研发者设计,规定了如何在各种端系统上组织该应用程序.在选择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时,应用程序研发者很可能利用现代网络应用程序中所使用的两种主流体系结构之一: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或对等体系结构。

3。

对两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而言,哪个进程是客户机,哪个进程是服务器?在给定的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中,发起通信(即在该会话开始时与其他进程联系)的进程被标示为客户机,在会话开始时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4.对P2P文件共享应用,你同意“一个通信会话不存在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的概念”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不同意,在P2P文件共享应用中,一个进程可以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

实际上,在P2P 文件共享系统中,一个进程既能上载文件又能下载文件。

无论如何,在给定的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中,我们仍能标示一个进程为客户机,标示另一个进程为服务器。

在给定的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中,发起通信(即在该会话开始时与其他进程联系)的进程被标示为客户机,在会话开始时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5。

运行在一台主机上的一个进程使用什么信息来标识运行在另一台主机上的进程?目的地端口号6.假定你想尽快的处理从远程客户机到服务器的事务,应使用UDP还是TCP?为什么?UDP,因为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使用TCP协议时,在应用层数据报文开始流动之前,其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互相交换运输层控制信息,完成握手阶段.TCP的三次握手,以及拥塞控制机制和分组都有开销.UDP没有拥塞控制机制,所以发送端可以以任何速率向其下面的层(网络层)注入数据。

计算机网络第4版

计算机网络第4版

1计算机网络(第4版)第一章概述谢希仁编著3第1章概述(有* 号的标题表示最基本的内容)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2.1 分组交换的产生*1.2.2 因特网时代*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1.2.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1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1.3.2 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4第1章概述(续)*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1.4.1 带宽1.4.2 时延1.4.3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5第1章概述(续)*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1.5.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1.5.2 划分层次的必要性1.5.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1.5.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1.5.5 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5.6 OSI 与TCP/IP 体系结构的比较*1.6 应用层的客户-服务器方式6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7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商业网络。

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

8因特网是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的雏形1993,美国提出建设NII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 1994,美国又提出建设GII (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数字地球9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2.1 分组交换的产生是20 世纪60 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6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提出要研制一种生存性(survivability)很强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

05
本章的重要 概念
实验1简单局域网组 网
实验2使用网络模拟 器PacketTracer
实验3交换机与集线 器
实验4虚拟局域网 (VLAN)
1
实验5无线局域 网
实验6使用
2
Wireshark进
行协议分析
3
实验7子网划分 与路由器配置
4
实验8分析TCP 协议
5 实验9 DNS、
DHCP和邮件服 务器
谢谢观看
4
本章的重要概 念
5
习题
01
4.1网络层 概述
02
4.2网际协 议IP
04
4.4因特网 的路由3网际控 制报文协议 ICMP
05
4.5路由器 的工作原理
01
4.7 IP多 播
02
4.8移动IP
04
4.10多协 议标签交换 MPLS
06
习题
03
4.9下一代 的网际协议 IPv6
06
6.10网络 应用编程接 口
03
6.7动态主 机配置协议 DHCP
05
6.9多媒体 网络应用
本章的重要概 念
习题
7.1网络安全概述 7.2机密性与密码学
7.3完整性与鉴别
7.4密钥分发与公钥 认证
01
7.5访问控 制
02
7.6网络各 层的安全实 例
04
7.8网络攻 击及其防范
06
习题
03
7.7系统安 全:防火墙 与入侵检测 系统
目录分析
1.1计算机网 1
络在信息时代 中的作用
2
1.2因特网概 述
3
1.3因特网的 组成
4 1.4计算机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第03章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第四版第03章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2时59分24秒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3 TCP/IP 参考模型
3.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的主要协议有TCP和UDP。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用三 次握手和滑动窗口机制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和进行流 量控制。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面向无连接的不可 靠传输层协议。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2时59分21秒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2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中的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时,中间可能要
经过许多中间结点甚至不同的通信子网。网络层的 任务就是在通信子网中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发 送端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通过所选择的路径 到达目的端。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3.1.1 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必要性
(1)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 (Activate)。
(2)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接收数据的计算机。 (3)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查明对方计算机是否已准备 好接收数据。 (4)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弄清楚,在对方计算机中的 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做好文件接收和存储文件的准备工作。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3. 服务与接口
服 务:
在网络分层结构模型中,每一层为相邻的上一层 所提供的功能称为服务。
服务访问点:
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通常称 为服务访问点SAP。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2时59分17秒
计计算算机机网网络络技技术术
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4. 服务类型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学习用书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8、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9、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

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 1 章概述1.假设你已经将你的狗Berníe 训练成可以携带⼀箱3 盒8mm 的磁带,⽽不是⼀⼩瓶内哇地. (当你的磁盘满了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这是⼀次紧急事件。

)每盒磁带的窑最为7GB 字节;⽆论你在哪⾥,狗跑向你的速度是18km/h 。

请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Berníe的数据传输速率会超过⼀条数据速率为150Mbps的传输线?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时的速度等于0.005 公⾥/秒,⾛过x公⾥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 秒,产⽣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较,若x<5.6 公⾥,狗有更⾼的速度。

6. ⼀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使⽤了卫星⽹络,卫星的⾼度为40 000km. 在对⼀个请求进⾏响应的时候,最佳情形下的延迟是什么?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

在空⽓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9.在⼀个集中式的⼆叉树上,有2n-1 个路出器相互连接起来:每个树节点上都布⼀个路由器。

路由器i 为了与路由器j 进⾏通信,它要给树的根发送⼀条消息。

然后树根将消息送下来给j 。

假设所有的路由器对都是等概率出现的,请推导出当n很⼤时,每条消息的平均跳数的⼀个近似表达式。

答:这意味着,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路径长度相当于路由器到根的两倍。

若在树中,根深度为1,深度为n,从根到第n层需要n-1跳,在该层的路由器为0.50。

从根到n-1 层的路径有router的0.25和n-2跳步。

因此,路径长度l为:18.OSI 的哪⼀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答:把传输的⽐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决定使⽤哪条路径通过⼦⽹——⽹络层.28.⼀幅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X 768 像素,每个像素⽤3 字节来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4版)第6章windows系统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4版)第6章windows系统的安全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10
relative identifier
The 5th account created in the domain
RID 500:the true Administrator account on a local machine
一、Windows 的安全特性
Windows 的安全标识符
认证) 3. Local Security Authority (LSA)(本地安全认证) 4.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r Interface (SSPI)(安全支持提供者的
接口) 5. Authentication Packages(认证模块) 6.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rs(安全支持提供者) 7. Netlogon Service(网络登录认证) 8. Security Account Manager (SAM)(安全账号管理者)
Security Support Providers
Security Account Manager
Net logon
一、Windows 的安全特性
Windows 安全子系统包含的组件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8
Windows 安全子系统包含五个关键的组件:
1、安全标识符(Security Identifiers):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22
二、Windows的安全配置 本地安全策略
帐户策略—密码策略:
密码:复杂性启用 密码长度:最小6位 强制密码历史:5次 最长存留:30天
第6章 Windows系统的安全
23
帐户策略—帐户锁定策略: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中文版)第 1 章概述1-3 The performance of a client-server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wonetwork factors: the bandwidth of the network (how many bits/sec it can transport) and the latency (how many seconds it takes for the first bit to get from the client to the server). Give an example of a network that exhibitshigh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 Then give an example of one with lowbandwidth and low latency. 客户-服务器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两个网络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带宽(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位数据)和延迟(将第一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秒时间)。

请给出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高带宽和高延迟。

然后再给出另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1-4 Besides bandwidth and latency, what other parameter is needed to give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fered by a network usedfor digitized voice traffic? 除了带宽和延迟以外,针对数字化的语音流量,想要让网络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还需要哪个参数?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4版)_07运输层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4版)_07运输层
第 7 章 运输层
基本内容
传输层的概念,TCP/IP体系中的传输层,端口的概念,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报文格式、
数据的编号与确认、流量控制、拥塞控制、重传机制、TCP
的连接管理。
重点掌握
TCP/IP体系中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报文格式、数 据的编号与确认、流量控制、拥塞控制、重传机制、TCP的 连接管理。
连接2
端口 25
插口(socket)

TCP 使用“连接”(而不仅仅是“端口” )作为最基本的抽
象,同时将 TCP 连接的端点称为插口(socket),或套接字、 套接口。

插口和端口、IP 地址的关系是: IP 地址
131.6.23.13
端口号
1500
插口(socket)
131.6.23.13,
信。

运输层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应用层不同进
程的报文通过不同的端口向下交到运输层,再往下就共用网 络层提供的服务。

“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逻辑通信”的意
思是:运输层之间的通信好像是沿水平方向传送数据。但事 实上这两个运输层之间并没有一条水平方向的物理连接。要 传送的数据是沿着图的虚线方向传送的。
7.1 运输层协议概述
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 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 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面向信息处理 应用层
用户功能
运输层 面向通信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功能
运输层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了逻辑通信
应用进程 应用进程 端口 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端口 IP 层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时分复用
频率
在 TDM 帧中的 位置不变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 线路资源的浪费
用户
Aa
a
Bb b
C
cc
D
2.2.2 编码与调制
❖ 通常人们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 程称为编码(coding),而将数字数据转换成 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modulation)。
2.2.4 传输方式
1.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 并行传输,是指一次发送n个比特而不是一 个比特,为此,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 要有n条传输线路。
传输系统
目的系统
输 源点 输 发送器
发送
传输 系统


的信号




接收器
终点
接收


的信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几个术语
❖ 数据(data)——运送信息的实体。 ❖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 “模拟的”(analogous)——连续变化的。 ❖ “数字的”(digital)——取值是离散数值。
时间
时分复用
频率
在 TDM 帧中的位置不变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时分复用
频率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局域网(P135)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共享传输信道。

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

②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

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约为10m~10km内或更大一些。

③传输速率高。

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Mbp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

④误码率低。

因近距离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10-8~10-11之间。

⑤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

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①低层协议简单。

在局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低层协议较简单。

②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网络层。

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

③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链路管理。

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在OSI的体系结构中,一个通信子网只有最低的三层。

而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也只有OSI的下三层,没有第四层以上的层次。

所以说局域网只是一种通信网。

3、一个7层楼,每层有一排共15间办公室。

每个办公室的楼上设有一个插座,所有的插座在一个垂直面上构成一个正方形栅格组成的网的结点。

设任意两个插座之间都允许连上电缆(垂直、水平、斜线……均可)。

现要用电缆将它们连成(1)集线器在中央的星形网;(2)总线式以太网。

人邮社谢钧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习题答案

人邮社谢钧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习题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第1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解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信息交互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

虽然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一样,都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但与这两个网络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且具有智能的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彼此间的通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电视等待。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解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无需在源和目的之间先建立一条物理的通路,而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将控制信息作为首部加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构成分组)一起发送给分组交换机。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控制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用这种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转发到达最终目的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解答:电路交换通信双方独占端端固定传输带宽,其优点是适合传输大量连续实时的数据。

其缺点是对于突发数据信道利用率低。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其优点是简单,信道利用率高。

其缺点是存储转发时延长,过长的报文误码率高不利于可靠传输,而且过长的报文占用链路时间太长,不利于资源共享。

分组交换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减小的资源共享的粒度,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存储转发时延比报文交换要短,灵活的路由选择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其缺点是分组在各结点转发时可能排队,端到端时延不确定,网络通信量过大时会导致网络拥塞。

分组首部携带的控制信息造成一定的额外开销。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解答:因特网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
时分复用
A B
a
b b c c
a
t

t ②
ab bc c a d t t ③ ④ d t
C
D
#1
#2
#3
#4
4 个时分复用帧
统计时分复用 STDM
用户
统计时分复用
A B C a b b c c d a t ①
t ② a b b c c d a t t ③ t
#1

#2
#3
D
3 个 STDM 帧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互联网接入技术

重点:


物理层的任务 几种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 几种常用的互联网接入技术
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

难点: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电信领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谱
0 f (Hz) 10
102
104
106 无线电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
1022
1024 射线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4 f (Hz) 10
105
双绞线
106
107
同轴电缆
108
109
1010
卫星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光纤
频率 频率 5
频率 4
频率 3 频率 2
频率 1
时间
时分复用
频率 在 TDM 帧中的位置不变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时分复用
频率 在 TDM 帧中的 位置不变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卫星通信
2.4 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multiplexing)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 念。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 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 频带宽度。
频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WDM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波长1 波长2
1 +2 +3 光纤 光复用器 (合波器) 光分用器 (分光器)
波长1 波长2
波长3
波长3
2.4.3 码分复用 CDM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 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 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chip)。

物理层协议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 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 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 的范围。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 示何种意义。 规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 现顺序。

同轴电缆

50 同轴电缆 75 同轴电缆
Hale Waihona Puke 光缆各种电缆无屏蔽双绞线 UTP 屏蔽双绞线 STP
聚氯乙烯 套层
绝缘层
铜线
聚氯乙烯 屏蔽层 铜线 绝缘层 套层
同轴电缆
绝缘保护套层 外导体屏蔽层
绝缘层
内导体
光线在光纤中的折射
包层 纤 芯 折射角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纤芯 (高折射率的媒体) 入射角
1016
地面微波
调幅 海事 无线电 无线电 波段
调频 移动 无线电 无线电 电视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课件制作人:谢钧 谢希仁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几个术语

数据(data)——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连续变化的。

“数字的”(digital)——取值是离散数值。
2.2.2 编码与调制

通常人们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 程称为编码(coding),而将数字数据转换 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modulation)。


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 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 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 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 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TDM 帧
时间
时分复用
频率 在 TDM 帧中的 位置不变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时分复用
频率 在 TDM 帧中的 位置不变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 线路资源的浪费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光纤的工作原理
低折射率 (包层) 高折射率 (纤芯) 光线在纤芯中传输的方式是不断地全反射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输入脉冲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单模光纤
输出脉冲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短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 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2.2.4 传输方式
1.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是指一次发送n个比特而不是一 个比特,为此,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需 要有n条传输线路。 串行传输,是指数据是一个比特一个比特 依次发送的,因此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 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同步就是指收发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过 程。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是指两种采用不同同步 方式的传输方式 异步传输以字节为独立的传输单位,字节之间的 时间间隔不是固定的,接收端仅在每个字节的起 始处对字节内的比特实现同步。 同步传输以稳定的比特流的形式传输,要采取技 术使收发双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外同步或内同步)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
输入 汉字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公用电话网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显示 汉字
PC 机
调制解调器 源系统 传输系统 传输 系统
调制解调器 目的系统
PC 机
输 入 信 息
源点
输 入 数 据
发送器
发送 的信号
接收 的信号
接收器 输 出 数 据
终点 输 出 信 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