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相关性的协整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相关性的协整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相关性的协整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相关性的协整分析

梁晶

宁波大学商学院,宁波(315211)

E-mail: kikiliangjing@https://www.360docs.net/doc/347834111.html,

摘要:本文在对汇率与FDI相关性分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汇率影响FDI的机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1983——200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的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外国直接投资与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汇率波动与FDI流入呈负相关,即汇率贬值有利于FDI的流入,持续不断的汇率波动将降低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性。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FDI;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 F831.7

1.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Cushman(1985), Caves(1989) 等在考察分析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出现的FDI短期内大幅波动和美国企业大量被外国企业并购的现象时发现,传统的FDI理论无法对此作出解释,他们认为这一现象与汇率变化有关。从此,关于汇率与FDI 相关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拉开了序幕。

Cushman(1985) [1]研究了相对劳动成本理论,模型包括汇率方面的变量主要有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和基于风险调整的实际汇率的主观估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汇率的不同将引起相对劳动成本的变化,当流入国货币相对于流出国货币贬值时,意味着相同数量的外资将可雇用更多的劳动者和购买更多的资本设备,从而吸引外资流入。

Froot and Stein (1991) [2]提出相对财富理论,他们认为在资本市场不完全的前提下,当汇率变化时,国外企业财富发生了变化,而国内企业的财富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当美元贬值时,投资美国的投资者增加了他们的相对财富,使得投资者的竞标价格也相对提高,接近于预期净现值,这将更有可能获得并购成功,因此,本国货币贬值对本国吸引FDI有利。

Aizenman(1992)[3]通过建立一个汇率、价格、就业量和投资量为内生变量,又加入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宏观均衡模型,用来分析不同的汇率制度在宏观均衡状态下这些研究变量如何作用于FDI,从而建立了汇率制度理论,得出了固定汇率制比浮动汇率制更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流动,固定汇率制度能较好地将实际工资和产量从货币冲击中分离出来,并且和低波动性和高预期利润联系在一起,预期收入越高,国内投资和FDI水平也就越高。

Goldberg and Kolstad(1995)[4]认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汇率波动对国内资金流向国外的份额有关。如果投资者是风险中型的,模型没有显示汇率波动和生产基地在国内外市场中配置之间的关系。但如果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汇率波动将导致配置在国外的生产基地份额增加,即FDI增加。

Sung and Lapan(2000)[5]研究了存在汇率波动的前提下,改变生产能力来影响厂商的FDI 决策。他们认为当汇率波动不确定性足够高时,跨国公司通过在两个国家都投资办厂,仍然可以增加期望利润。跨国公司为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而在不同国家投资办厂的同时,本身还起到一个阻止东道国厂商进入市场的作用。

Blonigen(1997)[6]提出专用资产并购理论,认为当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共同去竞投这个目标企业时,美元的贬值不会影响本国企业的竞投金额,但会使日本企业预定的以一定日元计价的美元金额增长,因此日本企业相对更可能并购到目标企业。

对汇率和FDI 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是由美国经济学家Caves(1989)和Ray (1989)首开先河的,Caves (1989)[7],Compa (1993)[8]均发现美元贬值对美国直接投资流入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Ray (1989)[9]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汇率变化对直接投资没有影响。Mann, Catherin (1993)[10]考察了1977-1988年之间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认为虽然汇率对个别行业直接投资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能得出汇率对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的结论。Stevens (1998)[11],Gorg (2001)[12]经过研究发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汇率及其期望的波动对对外直接投资有影响。

除此之外,最近有研究表明东道国货币升值(贬值)对FDI 的影响并不确定,Benassy Quere (2001)[13]汇率水平对FDI 的影响与FDI 的市场取向有关,如果投资者以东道国市场为目标,货币升值使FDI 增加,如果投资者以第三国或返销本国市场为目标,东道国货币升值减少FDI 流入。

由此可见,关于汇率与FDI 的相关性分析的研究硕果累累,但研究得出的结论还未一致,特别是针对人民币汇率与FDI 的相关性和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缺乏,本文针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吸引FDI 的影响,把汇率水平变化,汇率波动与FDI 同时纳入计量模型中以分析汇率变化对FDI 的长期动态影响。

2.汇率影响FDI 的机制

2.1财富效应

Froot and Stein(1991)用财富效应来分析汇率变动对FDI 的影响。

假设一国企业拥有国内资产W d 和国外资产W f ,E 为该国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那么该企业拥有的以外币表示的总财富为

W= EW d + W f (1) 假设企业的风险偏好和市场风险分布不变,即企业始终倾向于保持其相应的国内外资

产组合不变,即W f /W=k ,

因此,当本币升值E ?,企业的财富变化为=?W d W E ×?0 ,该企业新的财富总量为W ′=(E+E ?)W d +f W

′。 因此为了保持企业的资产平衡,则有W

f ′/ W ′=k ,那么有, W f /W= W f ′/ W ′=(W f ′—W f )/()W W ?′ (2)

∵()W W ?′==?W d W E ×?0

f W ?∴=(W f ′—W f )=k =?W k ×d

W E ×?0 (3)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投资国确定对外FDI 时,东道国货币的贬值会使得投资者总体财富增加,为保持原来的资产组合平衡,企业会增加其海外资产的持有量,增加对外FDI 。

2.2 相对生产成本效应

汇率变化改变了以投资国货币衡量的东道国要素成本,对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形成影响。Cushman(1985、1988) [14]就曾指出,汇率的不同将引起相对生产成本的变化,当东道国货币相对于投资国货币贬值时,意味着相同数量的外资将可雇用更多的劳动者和购买更多的资本设备,中间投入品,土地等,更低的生产成本就意味着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从而吸引更多的FDI 流入。

2.3 风险效应

汇率对FDI的风险效应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从跨国投资者为风险规避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汇率波动增加了以投资母国货币衡量的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风险增大时投资者将要用更多的投资溢价来抵挡出现的损失,这可能使投资者放弃部分的投资项目,减少FDI。Brzozowski(2003)[15]认为绝大多数跨国公司进行FDI具有风险规避性,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企业搜集信息等成本,在FDI收益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虽然运用金融手段(如外汇远期交易等)可以抵消部分或全部由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但这必定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投资成本,也无法规避所有的汇率风险。

另一种观点从投资与贸易呈替代性出发, Chakrabarti and Scholnick(2002)[16]认为汇率波动将刺激FDI,因为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对跨国公司FDI的负面影响,若将汇率波动看作是一种贸易壁垒,为了克服贸易壁垒的影响,跨国公司会选择对外FDI,所以汇率波动为跨国公司将生产移到较低生产费用的生产基地提供了机遇,汇率的高波动性增加了 FDI 的选择价值,并将刺激新的投资。

2.4 资本化率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阿利伯(R.Z Aliber)在1970年发表的论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提出了资本化率理论(The Theory of Capitalization Rate)。该理论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在于不同国家的资本化率存在着差异。所谓资本化率,就是指资本化了的资产价值与收益流量之比,即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可用公式表示为:

K=C/I (4)K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如果K值较大,则表示同量的I形成了较多的C,也就表明资本预期收益有较快的增长。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是在不同的货币区内进行的,不同货币区的货币及其软硬程度不同、贷款利率也不相同;跨国公司所在国货币区货币坚挺,贷款利率较低;而东道国所在货币区货币疲软,贷款利率较高,在以投标的形式购买东道国有收益资产的竞争条件下,资本化率高的外国厂商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筹资成本可以出较高的交割,因而外国厂商是以较高的资本化率K将同量收益I资本化的,在这里资本化率K的差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具有较高资本化率的持强币国的外国厂商将向持弱货币国进行直接投资。

所以汇率对FDI的资本化率效应概括为汇率预期对FDI投资流向的影响,汇率预期(货币的坚挺于否)决定了资本化率的高低,既而决定外商的筹资成本和资产价值的高低,最后决定了投资收益和FDI的投资流向。

3. 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关系的因果检验

3.1人民币汇率与外商对华FDI的趋势分析

图1 1983——200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FDI 的趋势变动

注:蓝色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间接标价法),红色为外商对华FDI

纵观1983年到200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1与FDI 的变动趋势本文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1983——1991年起步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断上调,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但贬值幅度并不大从1984——1988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逐年贬值的趋势,这是人民币贬值幅度最大的一个时期,1989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至113.417,这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1984——2006年期间首次出现升值,1989——1991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又开始出现第二轮逐年贬值趋势。而与实际有效汇率相反的是,FDI 呈现小幅度的缓慢的增长态势。

2)1992——1998年震荡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V”状,1992——1993年为下跌,1993——1998年呈现逐年小幅升值的趋势,FDI 却从1992年开始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流入量以年均32.68%的增长速度保持了快速持续增长。

3)1998——2006年稳定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实际有效汇率在一个较窄的区间波动,而FDI 保持平稳增长,在1999——2000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首次下降后,2001——2006年又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总结两者在1983——2006年大致变动趋势如表1:

表1 1983——200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FDI 变动趋势比较

1 数据来源于IMF 的IFS ,根据IMF 对REER 的定义:REER=∏=N i 1

[NER i P P i *×]i W ,间接标价法。

3.2 人民币汇率影响外商对华FDI 因果检验

3.2.1变量的选取

在本文的实证模型中定义内生变量序列为:

(/,,)t Y FDI GDP REER VOL = (5)

本文通过构建汇率水平,汇率波动与直接投资规模的总体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吸引FDI 总量的影响。

1)FDI/GDP 为中国吸引FDI 流入量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采用FDI 与GDP 之商是为了取消通货膨胀影响;2)REER 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根据IMF 对REER 的定义为:实际有效汇率是经本国与所选择国家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数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它是本国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与所选择国家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加权几何平均的比率与名义有效汇率的乘积,采用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加权实际有效汇率更能反映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真实情况;3)VOL 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本文采用Benassy Quere (2001)对汇率波动的定义:

t t 年滞后三年的标准差与均值之商,即将

不同样本的标准差剔除各自均值的影响, 结果是标准化不同样本的标准差。本文对

FDI/GDP ,REER ,VOL 全部采用对数的形式进行协整分析。

3.2.2数据来源

FDI 的数据为1983——2006年各期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GDP 的数据为1983——2006年各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由于GDP 为人民币计价,所以除以各期的人民币名义汇率换算成以美元计价。REER 的数据为IMF 计算和公布的1983——2006年各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源于《国际金融统计》各期整理。

3.2.3 回归分析过程

1)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

由表2时间序列Log FDI/GDP ,Log REER ,Log VOL 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时间序列Log FDI/GDP ,Log REER ,Log VOL 经过一阶差分平稳,所以是一阶单整序列。

表2 时间序列Log FDI/GDP ,Log REER ,Log VOL 的单位根检验 变 量 ADF

统计量 5% 临界值

1% 临界值 AIC SC 检验形式 (c, t, k ) 结 论 Log FDI/GDP -0.622 -1.957

-2.674 -0.357 -0.258 (0,0,2) 不平稳 Log REER -0.940 -1.957

-2.674 -1.620 -1.521 (0,0,2) 不平稳 Log VOL 0.044 -1.956

-2.669 0.974 1.023 (0,0,4) 不平稳 Log /FDI GDP ? -2.275** -1.957

-2.674 -0.429 -0.379 (0,0,2) 平稳 Log REER ? -2.710* -1.957

-2.674 -1.668 -1.618 (0,0,2) 平稳 Log VOL ? -3.406* -1.957 -2.674

0.608 0.658 (0,0,4)

平稳

注:检验形式中c和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滞后期k的选择标准是以AIC和SC值最小为准则;?表示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表示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非平稳假设,**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非平稳性假设。

2)协整检验

时间序列Log FDI/GDP,Log REER,Log VOL的单整阶数相同,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即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提取残差后,对残差进行ADF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Log FDI/GDP,Log REER,Log VOL数据通过了检验,即三者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表3 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变量ADF

统计量

5%

临界值

1%

临界值

AIC SC 结论

残差-2.796 -1.957 -2.674 -0.0171 0.0325 平稳

注:检验形式为(0,0,2),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非平稳假设。

估计出三变量的协整关系为:

log/ 5.138093 2.206999log0.444646log

FDI GDP REER VOL

=??(6)

(-5.971)(-2.742)式(6)下括号内的数字为相应系数的t统计量。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都是中国吸引FDI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汇率波动与FDI/GDP呈负相关,即汇率贬值有利于FDI的流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FDI 增加2.21%。而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更有利于中国吸引FDI,汇率波动每增加1个单位,FDI减少0.44个单位。

3)Granger因果性检验

为了更好地观察FDI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汇率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进行了Granger因果性检验。用AIC或SC选择最大滞后期k值,选择k值的原则是在增加k值的过程中AIC的值或SC的值达到最小。经过反复的检验结果分析比较,最后确定k=6。由下表我们可以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汇率波动是FDI的Granger原因。Granger因果性检验的结果如表4:

表4 Granger因果性检验结果

原假设

H F统计量P值结论LogREER不是LogFDI/GDP的Granger原因 6.502 0.0289

拒绝

H LogFDI/GDP不是LogREER的Granger原因 5.739 0.037

拒绝

H LogVOL不是LogFDI/GDP的Granger原因9.919 0.0118

拒绝

H LogFDI/GDP不是LogVOL的Granger原因 1.693 0.290

接受

H 注:由于本文验证的是LogFDI/GDP与LogREER,LogVOL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LogREER,LogVOL 之间的因果关系省略不提级。

4)误差纠正机制ECM

上面分析可知外国直接投资与汇率、波动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中,外国直接投资还可能偏离长期均衡。因为外商会根据其它经济变量的变化(如利率等)调整投资,向

长期均衡的直接投资需求靠近,这就是短期外国直接投资需求方程。为反映外国直接投资短

期变化,在协整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结果如表5:

表5 误差纠正机制ECM结果

变量系数T值P值

C 0.074 1.445 0.165

D(LOGREER)-0.575-1.163 0.259 D(LOGVOL)0.1180.843 0.409 RESID02(-1)-0.211-2.222 0.039

该结果表明:短期向长期均衡调整比例,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

的调整力度,从系数估计值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211)的调整力度

将非均衡状态回到均衡状态;汇率波动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短期变化对外国直接投资虽然有

影响,但统计上不显著。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3——2006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吸引FDI的相关性进行协整分

析得到的结论是:汇率波动与实际有效汇率水平短期变化对FDI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外国

直接投资与汇率水平、汇率波动具有长期协整关系,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汇率波

动与FDI流入呈负相关,即汇率贬值有利于FDI的流入,持续不断的汇率波动将降低外商

直接投资的积极性。本文分析该结果的原因如下:

4.1 外商对华FDI以出口导向型为主,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影响FDI的相对劳动

力成本效应和财富效应明显

近几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例如表6所示一直在55%左右。

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直是吸引FDI流入的主要因素之一,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也主要是利

用中国这一“世界加工厂”的作用将产品销往世界市场。而汇率水平的高低体现了生产成本,

由于出口导向型FDI生产地和销售地的分割将货币贬值所带来的相对生产成本的效应限制

在局部的生产成本而不会传导到国际市场的价格,所以汇率对出口导向型FDI的影响机制主

要为相对劳动成本效应和财富效应,汇率水平的变动引起了投资成本和投资者财富的变化。

因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1983年后就呈现不同程度的贬值趋势,这种货币政策的积累效

果带来了显著的相对劳动力成本效应和财富效应,增强了中国吸收FDI的竞争力,从而导致

流入中国的FDI不断增加。

表6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情况

年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全国出口额

2003 2403.46 54.83% 2004 3386.06 57.07% 2005 4443.92 58.29% 2006 5638.35 58.18% 注:数据来自于《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各期整理

4.2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所带来的风险效应减少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所带来的风险效应影响FDI的机制主要有:从跨国投资者为风险规避者的角度出发汇率波动增加了以投资母国货币衡量的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减少了外商投资企业所付出的汇率波动的判断成本,搜集信息的成本,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的成本等,而且FDI为长期的动态过程,汇率的稳定有利于投资者规避汇率风险,作长期的投资规划。

因此,自1992年以来外商对华FDI总量不断增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特别是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各国汇率变动幅度都很大,而中国却维持了汇率的相对稳定性,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在国内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迅速启动了内需,大量的国际储备有效地增加了公众和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心,从而缓解了外部经济的压力,使得流入中国的FDI规模在2000年后迅速得到了恢复。

4.3 汇率升值预期影响FDI的投资时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后人民币币值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许多FDI的投资者都预期人民币会升值,所以在人民币还没完全升值之前有大量的投资者进人中国进行投资,以规避完全升值后再投资所带来的汇率折算损失和期待人民币升值而带来的收益,这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带来的选择FDI投资时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Cushman K., Real Exchange Rate Risk, Expectations, and the Level of Direct Investment[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5,67(2).

[2] Froot Kenneth A. and Stein Jeremy C.,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 Imperfect Capital Markets Approac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November.

[3] Joshua Aizenman,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and the Patterns of Domestic and Direct Investment[A], working paper1992, No.3953.

[4] Goldberg, Linda S. and Charles D. Kolsta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change Rates Variability and Demand Uncertainty[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95,V ol.36, No.4.

[5] Sung H.,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347834111.html,pan., Strategic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change-Rate Uncertainty[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00(41): 411-423.

[6] Blonigen, B.A., Firm Specific Assets and the Link between Exchange Rat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87):447-465.

[7] Caves, Richard. E.,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in D. Audretsch and M. Claudon eds[J].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S Market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9,199~228.

[8] Compa, JM., Entry by Foreign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3(LXXV):614-622.

[9] Ray,E.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9—1985 in R. Feenstra eds[A],Trade Policy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53~ 77,1989. [10] Mann, Catherin L., Determinants of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93(5):523-541.

[11] Stevens,G.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A Note[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1998,20(3):393-401.

[12] Gorg Hand W. akelin, K.,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on US Direct Investment[A] , Paper prepared for the GEP Conference on FDI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01,June 29th230th .

[13] Agnes Benassy.Exchange-rate Strategies in the Competition for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J],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2001,15(2)178—198.

[14] Cushman, D.O.,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88,124(2).

[15] Brzozowski, M.,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nsequence of EMU Enlargement[A], Working paper, Center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Research,Warsaw2003.

[16] Chakrabarti,R.and Scholnick,B., Exchange Rate Expecta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lows[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2,138(1).

RMB Exchange Rate and FDI in Chin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Liang Jing

Faculty of Business,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exchange rate and FDI-related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FDI, this paper conduct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1983 - 2006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of RMB and FDI in China, have concluded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have long-term balanced relationship, and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and FDI inflow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at is,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exchange rate is conducive to FDI inflows,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reduced FDI.

Keywords: REER; FDI; Cointegration Analysis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研究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作者:————————————————————————————————日期: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前三部分提供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准,后两部分分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绝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代表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的比率——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绝对购买力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如果用E表示1美元合多少元人民币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P$表示美国的价格水平,PRM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数字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第一为美国)。很显然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然而,如果我们目前用汇率将GDP从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只有6955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观察中国的生活水平(比如寿命,食品和服装消费,教育,医疗服务,住房等等),人均580美元又显然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因此一国货币对其它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而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另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当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及发挥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发展趋势及发挥的作用 一、人民币对国际货币的发展及推进策略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两年多来,产生了以进口结算为主的现象和境内外套利等问题,学界与实业界出现了一些争论。我们近期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线提出顶层设计意见,也算是加入这场讨论。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金融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前期稳健创造需求、后期激进释放供给的推进策略。 (一)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可以有效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相对欠缺的是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资本账户的开放。 首先我们要问,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币而非本币计价,从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可能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典型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的美元储备资产贬值。 1997年,泰国在美元持续升值造成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枯竭的情况下,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泰铢贬为52泰铢。持有美元外债的商业银行因本币债务负担翻倍而纷纷陷入破产,引发了扩散至多国的混合金融危机。与上

世纪不同的是,本世纪美元出现持续贬值,一些国家虽然赢得了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大规模积累的美元储备资产遭遇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美元针对16种大宗商品的购买力本世纪以来已贬值75.6%。为防范危机而大规模积累美元储备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约束国际汇率波动来维护,中国则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相比较,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铸币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利益。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对应的是发行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义务或责任。比如,今天美国如果只想从美元发行中获得好处而不想承担国际责任,那么美元本位制离其崩溃之日也就不远了。这是战略层面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 那么,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决定因素有哪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是否已成熟?我们认为,以GDP和进出口总量表示的经济与贸易规模是货币国际化的首要决定因素;汇率稳定至关重要,国际货币的核心功能是计价,其自身价值的稳定是重要的前提条件;进口增长、货币升值、实际正利率和资本账户开放度,对提升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有积极意义;在位货币惯性十分重要,货币的国际化有网络外部性效应,使用的范围越大,使用的人越多,就越便利,从而也会有更多的人使用,因此制定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策略时需要重视如何打破美元网络外部性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xx金融2xx 汇率(exchange rate,ER)又称汇价,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汇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市场预期都会影响汇率的制定,这些方面的变化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同时,一国汇率的变化也会对该国经济造成影响。 通常汇率变化会影响该国的贸易收支、非贸易收支、资本流动、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就业和国民收入等。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都是我们该关注的问题。一下是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的分析。 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目前,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预期。其影响因素有以下一些:1.国际收支状况变化。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状况,对汇率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双向的。资本收支顺差,短期可能引起本币的升值,但因为顺差是顺差国的负债、逆差国的权益,这种负债的积累必然又会导致本币的贬值。2.价格水平。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3.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以刺激经济,增加产出和收入,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本国货币价值变化的影响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国货币贬值;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却会使本国货币升值。4.市场预期与投资市场的预期会影响一国货币对外汇价。目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较强。但由于目前市场交易者在市场的投资还是比较谨慎的,外汇市场投资计划也比较理性,所以不会出现汇率大幅度升值的可能。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即使有微弱升值,但在参考“一揽子货币”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新机制下,人民币不会升值太多。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必然引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李金玲 [内容提要]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多种因素,本文对传统汇率制度和市场汇率制度稍加以分析,引出中国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度的选择和人民币升值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人民币的升值战略思考来预测未来的人民币汇率。文章强调分析汇率问题应该从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来评价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关键字:今昔对比经济政策未来发展 目录:引言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及汇率制度选择 三、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 四、人民币升值战略思考 五、人民币未来汇率预测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的升值行情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经济领域专家关乃至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学专家所高度关注。近来人民币汇率创下自汇率改革以来新高,1美元兑换人民币报7.7977元突破7.8元整数关口。当下,很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关注起理财问题,人民币汇率自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首先来感受一下当今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中间价图:人民币元/1美元人民币元/1欧元人民币元/100日元 人民币元/1港元 人民币元/1英镑 从此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币的价值确实是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美元、日元、港元来说就更为明显。就一个简单例子而言:原本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花,须美元折换成人民币,共计需要34万元左右。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本34万元的人民币费用而如今只需要32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了。于是,我们都惊喜的说“人民币更值钱了”!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传统汇率分析范式具有的一个特征是:强调某一项因素后而构建出理论模型,然后根据这种模式测算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最后围绕这种汇率水平来制订汇率政策。而实际汇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绝不能简单用模型来测算汇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交易,外汇市场相对其他商品市场而言,是最接近完全市场模型的一种市场。一般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引起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大致有: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利率、中央银行干预和市场预期等差异,是由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差异决定的。所以,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对于深入认识汇率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1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1 加入收藏【大中小】 [ 2010-10-23 ]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影响汇率的长期因素主要有以下:

影响汇率的长期因素主要有以下: 1、利率。 汇率和利率息息相关,因为利率决定了全球资本是进入还是流出某一国。比如说,在提供1%存款利率和提供0.25%存款利率的两家银行中,你会选择哪一家呢?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1%存款利率的银行。所以,一国利率越高,该国货币走强的可能性越大。低利率货币从长期来说更有可能走软。 2、通货膨胀。 对央行利率决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物价稳定,即我们所说的“通胀”。通胀衡量的是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增长情况。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货币的购买力。而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因此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汇率发生变动。一般说来,甲国的通货膨胀率若超过乙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甲国货币的汇率就要下跌;反之,甲国货币的汇率就要上升。通货膨胀率对汇率的影响,现在越来越不是直接地、明显地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间接的渠道长期地表现出来的。为了将通胀控制在合适水平,央行最有可能采取加息措施,这将放慢经济和通胀增长速度,因为将利率设定在高水平通常将迫使消费者和企业减少借贷并增加存款,并对经济活动形成抑制。 3、国际收支状况。 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时,即为国际收支顺差,表现在外汇市场上,可以说是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与之相反,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小于支出时,即为国际收支逆差,表现在外汇市场上,可以说是外汇(币)的供应小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国货币汇率上升。必须指出,国际收支状况并非一定会影响到汇率,这主要要看国际收支顺(逆)差的性质。短期的、临时性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轻易地被国际资金的流动、相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和其他等等因素所抵消。不过,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一般必定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降。 4、央行货币政策以及立场。 央行货币政策可以分为:紧缩型、扩张型、中性。如果央行降低货币供给,或采取加息措施,则称为紧缩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胀或抑制经济过快增长;如果增加货币供给或采取降息措施,则称为扩张型货币政策,扩张型货币政策目的在于通过降息或扩大货币供应量来促进消费和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中性货币政策目的在于,既不会促进经济增长,也不会抑制通胀。货币政策变动及对经济所造成的实际影响之间的时间差通常为1到2年。 5、经济增长。 实际经济增长率同未来的汇率变动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形。如果一国的出口保持不变,经济增长加速,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如果一国经济是以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货,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可以使出口的增长弥补进口的增加。一般来说,高增长率会引起更多的进口,从而造成本国货币汇率下降的压力。但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也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变化,经济增长快、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可以加强外汇市场上对其货币的信心,因而货币汇率也有上升的可能。实际上,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变动的同期性,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是在各国同时发生的,对汇率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有各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同,才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外汇市场交易活动。 6、财政赤字。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2000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及成因分析 1、近十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中国经济进入2000年后保持了高速而且稳定的增长,这期间人民币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走势,第一阶段从2000年至2005年呈基本固定的走势,实际上这是由于当时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政策,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今,这期间人民币实行了两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第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从2005年6月中旬至2008年6月中旬,这阶段中由于2005年实行汇改,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上升。2008年6月中旬第一次汇改结束,从此至2010年6月中旬的两年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保持在1:6.8左右。2010年6月实行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降,到20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前天,已经跌破1:6.35,创历史新高。这种走势可以用下面的图表形象的表示出来: 2、人民币汇率变动成因分析 汇率变动的6大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国际收支,货币供应量, 外汇储备,利差,通货膨胀

1)经济增长 进入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10%左右,国民总产值增长迅猛,同时国内通货膨胀率又较低,老百姓有很强的消费需求又有很强的购买力,使得人民币购买力增强。同时国外发达国家诸如美国、日本2000年后经济持续低迷或负增长,从而使得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得更强。 近20年中国GDP增速 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量 进入两千年后,中国对美国的外贸呈连年递增的顺差形势,这导致了中国对美国的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因此外汇储备也逐年剧增。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美元的供应量的增加,从而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会下降,导致人民币的升值。此外2011年,美国实行美元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就是增加美元供应量,实行贬值,这也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近30年中国外汇储备 3)利差 所谓利差理论,拿中美两国来说就是,中国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差额近似等于中美两国的利率差额。进入两千年以后,中国国民总产值迅速增长拉动需求和投资增长,投资回报率较美国更高,中美两国利差达到3%左右,根据利差理论,人民币会因此升值。 4)通货膨胀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汇率由二者的通货膨胀率决定,即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率高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如果通胀率低于美国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但是这一理论并不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统计模型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统计模型研究 ——基于2003年—2010年的数据验证 北方工业大学温征、孙旭、张琦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1) (一)直接标价法 (1) (二)间接标价法 (1) 二、文献回顾 (2) (一)20世纪前期的汇率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之前) (2) (二)20世纪中期的汇率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期间) (3) (三)20世纪后期的汇率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 (3) 三、研究模型与假设 (4) 四、研究过程: (8) (一)相关分析: (8) (二)回归分析 (9) (三)因子分析 (13)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7) 六、局限性以及后续研究: (17) 参考文献: (19) 附录数据

摘要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在逐渐增大,发挥着更大的市场调节作用,汇率在中国宏观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建立统计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得到货币供应量、汇率改革制度对汇率变动影响显著的结论。 关键词:汇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一、引言 汇率决定理论是西方国际金融理论中比较传统、同时也是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一类价格决定理论。在汇率理论中,汇率其实就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价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外汇。 在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确定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于是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外汇汇率标价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一)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就叫应付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二)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汇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外汇汇率上升,即外汇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间接标价法与直接标价法相反。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讲练结合 一、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5题。 2008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346元人民币。 1.2008年,国家外汇储备同比增长了: A.21.5% B.27.3% C.29.8% D.33.2% 2.2004~2008年,国家外汇储备年均增长量为()亿美元。 A.6099 B.2672 C.13361 D.3340 3.与上年相比,外汇储备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4.与上年相比,外汇储备增长量超过2500亿美元的年份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大约为133000亿元人民币 B.2004年至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逐年递增 C.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比前一年高 D.按照2008年的增幅,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将不足24325亿美元

二、根据下列资料,回答6~10题。 6.与2010年12月相比,2011年5月江苏用电量增速最快的是: A.轻工业用电量 B.城市居民用电量 C.重工业用电量 D.乡村居民用电量 7.如果2010年12月~2011年5月苏南、苏中和苏北用电量的月平均增速分别为V s,V m,V n 表示,则下列正确的是: A.V s>V m>V n C.V s>V n>V m B.V s

8.2011年前5个月,江苏重工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乡村居民用电量占城乡居民用电量的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 A.都有所减小 B.都有所增大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9.2011年前5个月,江苏13个市用电量的月平均增量为负值的市有: A.4个 B.3个 C.0个 D.5个 10.2010年前4个月,江苏累计用电量最多的三个市依次是: A.苏州、无锡、常州 B.无锡、苏州、南京 C.无锡、苏州、常州 D.苏州、无锡、南京 三、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1~15题。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1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有所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11.2006年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比2005年增长了: A.2.9% B.3.7% C.4.0% D.4.8% 12.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的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是: A.19.7% B.22.7% C.23.0% D.24.9%

汇率之谜与汇率理论研究新进展一

汇率之谜与汇率理论研究新进展(一) 2012年01月10日10:41 来源:《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6期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3 张碧琼高慧清(中央大学金融学院) 内容提要:传统汇率决定理论缺乏实证支持,形成困扰学者的三大汇率之谜:汇率脱离之谜、过度波动之谜和汇率非线性之谜。围绕汇率之谜展开的研究形成了三个主要新进展:第一是以OR模型为基础的宏微观一致模型,可以一定程度解释汇率脱离之谜;第二是以指令流为核心的市场微结构理论,主要解释了汇率过度波动;第三种是运用代理商异质性预期,用于解释汇率非线性特征。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汇率理论,也不同程度上在实证检验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对认识汇率的价值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宏微观一致,市场微结构,异质性预期 传统汇率决定理论在“投资者同质、公开信息、与交易机制无关”假设下,建立包含宏观基本面因素(如利率,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通胀等)的标准结构模型来解释汇率的决定。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汇率脱离基本面模型、汇率过度波动和汇率收益的非正态分布(厚尾现象)现象是传统汇率理论解释不了的谜团。Meese & Rogoff(1983)的研究发现,结构型汇率模型的预测力甚至比不上简单随机游走模型。Cheung et al.(2005)在他们的样本基础上增加了后20年的数据,重新确认了Meese & Rogoff的早期结论。De Grauwe & Grimaldi(2006)假设交易者在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之间转换,模拟出外汇市场的汇率脱离之谜,过度波动之谜和汇率收益的非正态分布。本文以三大汇率之谜为线索,从三个方面对汇率理论的新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研究汇率决定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一、汇率脱离之谜与宏微观一致模型 汇率变化与宏观基本面模型相脱节现象,称之为汇率脱节之谜(“disconnect”puzzle)。1995年,Maurice Obstfeld和Kenneth Rogoff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开创性地把垄断竞争和名义价格粘性纳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采用代表性代理商动态效用最优化的分析框架,建立具有微观基础的宏微观一致的Redux(OR)模型,标志着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模型(New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NOEM)的形成。OR模型的建立,综合宏观与微观因素,提高了汇率理论的解释力。随后,Obstfeld & Rogoff(2000)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基本分析方法,解释了包括汇率脱离之谜在内的宏观国际经济学六大谜团。 (一)放松OR模型假设的研究

电大作业-汇率-调查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

问题: 调查一月内人民币汇率变化,分析人民币短期汇率走势及其影响。学习者提交一份一月内汇率变化数据表(限任一自然月),并三言两语概括汇率走势。 答: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各币种中间价月平均汇率 2 4 6 8 10 12 2010年9月7月5月3月1月 美元港元百日元欧元英镑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而人民币汇

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中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它们的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从图表中我们看到总体相对稳定的汇率除了人民币汇率单方向升值和贬值的选择以外, 保持相对稳定,也是目前汇率变动的一种选择,很可能也是在当前动荡的国 际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最可取的改革思路。 一、人民币升值的带来的利益 1、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浅析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浅析 发表时间:2009-08-31T15:16:29.483Z 来源:《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焦娜(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导读] 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表现在因汇率波动导致金融机构现金流和经济价值的可能损失。作者简介:焦娜,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表现在因汇率波动导致金融机构现金流和经济价值的可能损失。本文从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般分析出发,研究了从汇改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基本特征,并对人民币货币政策的走向做出了分析。关键词:汇改;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 2005年7月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外汇交易、汇兑规模趋于增加。而汇率波动不仅直接影响到金融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还必将促使金融业从自身资产负债匹配和产品创新的角度不断进行变革。因此,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1汇率波动的定义 关于汇率波动,目前学术界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认为,汇率波动是汇率围绕真实有效汇率的随机行走。汇率波动具有随机性,在一定时点市场难以准确预测汇率波动的趋势和范围。汇率波动又具有稳定性,存在一定的波动幅度,在除货币当局外的其它因素综合作用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围绕真实有效汇率上下波动。 2汇率波动的成因分析 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很多:一国的贸易条件、经济政策、生产力水平、消费倾向、实际利率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变动都会带来汇率的不规则波动。 从短期看,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市场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动,如利率、国民收入、通货膨胀水平等经济变量;二是对市场基本经济因素变动的预期;三是突发事件和投机行为。从汇率波动的短期直接动因看,资本流动是对汇率影响最大的因素,而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在内的经济政策对汇率的波动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从中长期看,一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观对汇率波动的趋势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汇率波动通过真实汇率这一渠道将一国的人力、物力等经济资源在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部门间进行配置。资源的分配将直接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取向。 3汇率波动的表现形式 汇率波动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货币价格的变化。有学者提出,一国货币价格至少有三种表示方法:①相对国内生产和服务,即价格水平的倒数;②相对未来的本国货币,即利率;③相对外国货币,即汇率。 尽管物价、汇率、利率之间在本质上应该趋于一致,但汇率与物价、利率之间在波动中并不完全一致。从汇率的角度看,对于一定经济体来说,既存在本币对各类外币的波动,又要考虑主要外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一般地,为稳定汇率,各国货币当局大多确定一个本币汇率波动的“名义锚”并配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例如单一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度,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等。 4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特点 汇改以来,人民币汇制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市场供求关系成为汇率形成的重要因素。二是人民币汇率目前仍是有管理的,但管理政策在逐步放宽。三是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仍保持较高的联动性。据统计分析,汇改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走势与美元汇率走势基本一致,表明两者保持着较强的关联性。四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波动性风险加大。其主导因素有二:一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因素增加后,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影响加大;二是逐步放宽的人民币与外币日间交易浮动幅度进一步拉大汇率的波幅。 5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波动特点 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有效汇率的升值步伐分别呈现“先快后慢”和“先慢后快”的特点。 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先快后慢”。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共有四个月的单月环比升幅超过1%,且于4月10日进入“6时代”,但下半年明显放缓,最大升幅也只有0.3%,而10—12月更是出现环比贬值的现象。 ②有效汇率升值的“先慢后快”。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先快后慢”不同,人民币兑其他货币汇率却呈现另一番景象。从2008年全年升幅来看,人民币兑英镑升值45.12%,兑欧元升值10.53%,兑日元则贬值15.01%。与此同时,人民币有效汇率则在下半年加快升值。特别是8—10月份人民币有效汇率环比升幅罕见地连续超过2%。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7月份以来美元汇率大幅反弹以及同期人民币“软盯住”美元,人民币有效汇率跟随美元走高。 6当前汇率水平下人民币货币政策走向 从汇改以来到2008年上半年,微观经济主体对人民币走势预期分析指出人民币短期内将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但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大幅放缓,加之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下行,我国出口严重受阻,企业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开始减弱。 从当前发展趋势看,央行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上将依然坚持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和最终实现市场化的目标,稳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随着汇改的深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汇率的关联度将进一步降低,非美元货币在篮子中的权重将进一步增加,日间汇率允许波动值将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进一步放宽。因此,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尤其是对美元的波动幅度将加大,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将加强,汇率风险进一步上升。这对我国金融机构及经济主体在汇率风险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参考文献: [1] 李祺.汇率制度转型:效率、均衡与信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 [2] 巴曙松.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多维思考[J].文汇报,2005,(8).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2) 内容摘要 (2) 一、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 (3)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3) 二、差额形成的原因 (7) 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 四、对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现状的对策 (10) (一)政策性建议 (10) (二)贸易性建议 (11) 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和政策取向 (12) (一)形势展望 (12) (二)政策取向 (12)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小组分工 (13)

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长期以来的双顺差格局给我我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不良影响,还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而且很容易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产生贸易摩擦,进而阻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阻碍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内容摘要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0年,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顺差格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稳步回升,我国将继续吸引外资流入,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增加我国资本净流入。主要发达国家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贸易平衡状况可能有所改善。此外,宏观经济金融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下一阶段外汇管理工作2 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随机指数

随机指数 组成 随机指数(KD)――是乔治"莱恩在许多年前发明的,近年来无论是在股票还是在期货市场都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外汇市场上同样也可以借用。 在图表上采用%K和%D两条线,在设计中综合了动量观念、相对强弱指数和移动平均线的一些优点,在计算过程中主要研究高低价位与收盘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通过计算当天或最近几天的最高价、最低价以及收盘价等价格波动的真实波幅,反映价格走势的强弱和超买超卖现象。 理论依据 当价格上涨时,收盘价倾向于接近当天价格区间的上端;而在下降趋势中收盘的价格倾向于接近当天价格区间的下端。至于%K线和%D线,%D更为重要,主要由它来提供买卖信号。 在汇市中,因为市势上升未转向之前,每天多数都会偏于高价位收市,而下跌时收市价就会常偏于低位,随机指数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价格波动的随机震幅和中、短期波动的测算,使其短期测市功能比移动平均线更准确更有效,在市场短期超买超卖方面又比相对强弱指数敏感。 因此这一指数在股市、期市、汇市,包括国债市场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计算方法 (以5天为例): %K=100X{(C―L5)/(H5―L5)} %D=100X(H3/L3)。 C:最后一天收盘价。 H5:最后五天内最高价。 L5:最后五天内最低价。 H3:最后三个(C―L5)数的总和。 L3:最后三个(H5―L5)数的总和。 计算的区间在0―100,简单地求得当天收盘价在过去5天内的全部价格范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如超过70,表明当天收盘价接近该价格区间的上端;如低于30,表明当天收盘价接近该价位区间的下端。 运用法则

(a)%K值在80以上,%D值在70以上是超买的一般标准;%K值在20以下,%D值在30以下是超卖的一般标准。 (b)要注意这一现象:当汇率走势一浪比一浪高、而随即指数却一浪比一浪低;或当汇率走势一浪比一浪低、而随即指数却一浪比一浪高,这些现象都被称为“背离现象”。当发生背离现象一般都是转势信号,在中、短期的走势中可能见顶(或底),是选择买进(或卖出)的时机。 (c)当%K值大于%D值(尤其是经过一段长期的跌势)时,%K值从下向上穿破%D值时是买进信号;当%D值大于%K值(尤其是经过一段长期的升势)时,%K值从上向下突破%D值时是卖出信号。 (d)%K值和%D值交叉突破80以上――它不仅反映超买程度、还是反映卖出的信号,并且是比较准的;%K值和%D值交叉突破20以下――它不仅反映超卖程度、还是反映买进的信号,并且也是比较准的;但在50左右发生这种交叉,而走势陷入盘整时可视买卖为无效。 (e)%K值和%D值在使用中配合%J值指标效果会更好,其公式:%J=3K-2D,就是求%K值于%D值的最大乖离度,当%J大于100时为超买,当%J小于10为超卖,所以常统称为KDJ值,在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f)%K值跌到0时常会反弹到20-25之间,短期内还会回落接近0时市场会开始反弹;%K值涨到100时常会反弹到70-80之间,短期内还会回落接近100时市场也会开始反弹。 (g)在外汇中的30分锺、15分锺、5分锺的%K值与%D值都会被交易短线的汇友当作重要参照系数,再用以上的法则进行买卖是可在短线交易中获利的。 基本原理 随机指数在设计中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数和移动平均线的一些优点,在计算过程中主要研究高低价位与收市价的关系,即通过计算当日或最近数日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收市价等价格波动的真实波幅,反映价格走势的强弱势和超买超卖现象。 原始计算方法 随机指数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日数作为计算基础,例如五日KD线公式为:K值=100×[(C-L5)/(H5-L5)] D值=100×(H3/L3) 公式中:C为最后一日收市价:L5为最后五日内最低价 H5为最后五日内最高价;H3为最后三个(C-L5)数的总和 L3为最后三个(H5-L5)数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