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禀赋_治理模式与治理绩效_徐林_方亦儿_薛圣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论是客观现实还是理论研究, 都暗含着社 区资源禀赋须与社区治理模式相匹配方能实现社 区治理应有之功能的理论假设,换言之,社区治理 模式与社区资源禀赋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关联, 然而绝大多数研究只是基于中观层面的定性分析 回 答 了 “是 与 否 ” (Yes/No) 的 问 题 , 并 未 涉 及 “ 如 何 ” (How) 的 问 题 , 而 对 后 者 的 回 答 显 然 应 建 立 在 跨区域的大样本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2017 年第 3 期
对社区治理类型的描述性归纳更是无法解释wenku.baidu.com什 么会存在如此之多模式迥异的社区治理类型,它 们与社区资源禀赋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性? 并且,相关文献大多采用定性的案例分析法,较少 定量研究,这种近距离的局部观察法虽然易操作, 但很可能一叶障目, 大大影响了价值判定的合理 性。
其次, 社区治理模式微观层面的研究关注社 区内部的利益相关者, 探讨它们如何影响社区的 治理,定量研究方法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一方面 这些研究鲜有拓展到这些因素与社区治理模式之 间关联性的层面上, 另一方面定量研究的样本覆 盖面有限,往往局限于某个大城市,缺乏全国性的 大样本研究,解释力有限。
国家中心论— ——行政型社区治理模式。 认为 社区意识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 居民或市民本 身在促进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方面的意愿并不强 烈,“很多研究者过高地估计了中国的民众尤其是 中产阶级争取民主政治的愿望 ”⑧,寄希望于他们 的自发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社区有效治理的。 政府 作为“元治理”者在社区治理中拥有最终决定权, 掌握着整个治理体系的机制设计, 协调着各类社 区组织间的关系, 社区最重要的社会组织— ——居 委会,本质上也是政府权力在基层的延伸,被概念 化为“行政性草根组织”⑨。
28
浙江社会科学
英、 志愿者和普通居民等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而 影响着社区的治理。
(三)社区治理绩效的研究 我国社区是伴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和经济体制 的转型而兴起的, 因此社区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 务功能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多数学者倾向 于以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中的功能实现作 为其治理绩效的评价标准,如麻宝斌、董晓倩就采 用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社区治 理绩效的标准;訛輲輦郁建兴、金蕾等认为社 区 的 管 理 功能体现在社区的自治能力能够使其在承担社会 管理职责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形成对政府公共服 务的质、量补充。 訛輳輦归纳之,社区的服务功能包括: 卫生功能、福利功能、环保功能、社区公共文化服 务,以及维护、确保社区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残疾 人、下岗失业人员及其他特殊群体的最基本生活, 提供必要的就业援助机制等。 訛輴輦学术界对社区治理 模式与社区治理绩效之间关系的认知存在着较大 差异, 这也可以从迥异的社区治理绩效评价指标 中 “窥 其 一 斑 ”,相 关 研 究 或 设 置 居 委 会 动 员 社 区 内外资源的能力以及与物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等指 标 探 讨 社 区 服 务 效 率 ,輵訛輦 或 从 协 同 治 理 的 角 度 分 析 社 区 服 务 绩 效 ,輦輶訛亦 或 从 社 区 直 选 的 参 与 度 等 指 标 考察社区治理结构与社区治理绩效的关系。 訛輷輦 国 外 学 者 更 愿 意 考 察 社 区 的 “ 能 力 ”, 如 拉 邦 特和拉维瑞克将社区能力建设定义为 “社区团体 在定义、评估、分析和作用于卫生(或其它关系到 社区成员重要权益的方面)的能力增长”訛輮輧。 更多的 学者试图通过实证研究识别社区能力的维度,如 威廉姆斯等在研究青少年饮酒问题时基于在夏威 夷州的问卷调查定义了社区能力的 6 个测量域;訛輯輧 克姆纳等人参与了 49 个推动健康饮食的跨部门、 跨学科的示范项目,界定了社区能力的 6 个主题。 訛輰輧 概言之, 国外学者对社区能力的界定不外乎动员 社区资源、满足居民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解决集 体行动问题、促进健康等方面。 (四)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 社区治理的相关研究可谓汗牛充 栋,然而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 首先, 具有明显价值倾向的中观层面研究大多以 探求社区治理的“最优模式”为目标,没有也无法 解释为什么很多成功的社区治理模式无法复制?
社会中心论— ——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认为 社区治理模式由行政型社区(政府主导)向合作型 社区(政府推动与社区自治的合作)和自治型社区 (社区主导与政府支持)的发展过程, 代表着我国城 市 社 区 治 理 模 式 发 展 的 基 本 方 向 ,⑤主 张 政 府 不 应 干涉或应尽可能少地干涉社区的发展, 并将社区 的自我管理拔高为基层民主的张扬与公民社会的 苏醒, ⑥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重要载体-社 区社会组织, 因其应和了社区居民多样且琐碎的 需求而备受关注。 ⑦
社区内部的行动者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而影响 社区治理, 分析行动者能够帮助解释社区治理模 式的选择。 社区内部组织是主要的行动者,如社区 党组织作为国家力量延伸到基层社区的重要触 角,是国家借以保持对社区掌控的主要依托 ;訛輯輦居 委会作为国家在基层实施社会管理的 “神经末 梢”,承担着提供福利、便民利民服务、社会保障等 公共服务, 其制度能力深刻影响着社区的治理绩 效 ;訛輰輦业 主 委 员 会 是 伴 随 着 中 国 城 市 住 房 私 有 化 而 出现的一种新型自治组织, 学者们或基于公民社 会视角, 或基于社会运动视角关注其在维权活动 中的表现。 訛輱輦此外,社区内部的居民团体、社 区 精
关键词 社区资源禀赋 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绩效 耦合机制 作者徐林,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方亦儿、薛圣凡,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杭州 310058)
DOI:10.14167/j.zjss.2017.03.004
一、引言
自社区建设的概念提出以来, 我国各地方政 府积极探索和创新社区治理机制, 形成了各具特 色的社区治理类型,如青岛模式、沈阳模式、江汉 模式、盐田模式、上海模式等。 然而,在对这些代表 性社区治理模式的宣传和模仿过程中, 学术界和 实践部门发现所谓的“典型模式”并没有表现出很 强的可复制性,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某个社区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典型”经验的过程中“水土不 服 ”,从 而 不 得 不 依 据 自 身 的 特 点 重 新 调 适 , 反 而 创新出新的“典型模式”。 ①社区治理“典型模式”的 难以复制性或许暗含着这样的推论: 社区治理模 式与社区资源禀赋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关联,问 题是:哪些因素如何影响着社区的治理? 不同的社 区治理模式之间有着怎样的绩效差异? 对这些问 题全面、系统的阐释和讨论在学术界似未曾见。 本
文试图通过跨区域的大样本统计分析给出上述问 题的实证性回答,这不仅会在理论上形成贡献,对 实践部门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 中观层面的研究聚焦于社区治理模式的类型,探 求中国社区治理的应然机制; 微观层面的研究关 注点在于社区内部因素如何影响社区的制度能力 和社区的治理。
合作共治— ——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学界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与社会关 系的认识,反对社会中心论或国家中心论,认为二 者之间并非是谁决定谁的一元论关系, 而是互动 互生的。 ⑩国家自上而下和社会自下而上相结合, 基于公共利益的行动起点,逐渐走向合作的关系。 研究者基于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适用性的不 足,以及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诠释,提倡建立 合作型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内部环境和行动者对社区治理的影响日 益受到学界的重视, 并引导着社区治理的研究从 中观层面深入到微观层面。 就现有的研究来看,这 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社区社会资本、 社区党组织 和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团体等社 区内部的组织行动者和社区居民、社区精英、志愿 者等个体行动者。
社会资本被认为是影响社区治理模式的重要 因素,虽然对其概念的认知尚未趋同,但基本认同 信 任 、规 范 和 社 会 网 络 等 构 成 其 核 心 要 素 ,訛輯輥 “ 非 正 式 制 度 ”輰訛輥、“非 制 度 性 因 素 ”訛輱輥、“地 方 性 知 识 ”訛輲輥等 概念也与之相关。 相关研究涉及:1.社区社会资本 的生成。 如刘春荣提出了社区社会资本生成的两 条途径,其一是国家纵向行政动员,推动居民间交 往建制化;其二是国家基层组织网络化,推动社会 资本增生; 訛輳輥杨敏则认为只有让社区居民真正有效 地参与才能促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輴訛輥2.社 区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测量。 国内外学者以不同 的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识别了社区归属感、社区凝 聚力、种族宽容、志愿主义、信任感和安全感等指 标。 訛輵輥近年来,中国学者尤其关注“关系”这一特殊 的社会资本, 以及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绩效的影 响, 并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共通性社会资本和特定 性 社 会 资 本 ,輶訛輥虽 然 有 学 者 认 为 二 者 对 社 区 治 理 都 有 积 极 作 用 ,輷訛輥但 更 多 学 者 阐 释 了 包 容 开 放 的 共 通 性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和局限封 闭的特定性社会资本对社区治理绩效的反向影 响。 訛輮輦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治理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5BZZ066)。
27
徐 林 方亦儿 薛圣凡:社区资源禀赋、治理模式与治理绩效
协 商 与 协 调 、 协 议 、 系 统 的 协 作 ;②徐 永 祥 、 侯 利 文 则以社区的组织化程度与社区的规范化程度为维 度,区分了四种模式,即政府主导型、政府管制型、 合作型以及自治型。 ③这些基于案例研究方法的社 区治理模式的描述性归纳,延续着“究竟是公民社 会崭露头角还是国家威权得以维续再造的争议”④, 将社区治理归为三种类型。
三、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变量选择 对文献的品读可以发现,基于“国家-社会关 系” 的研究往往以国家行政力量在社区的延伸和 社区自身社会力量的培育与发展作为社区治理类 型的两个维度, 本文将其操作化为政府介入社区 的程度和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的参与程度。 然 而, 影响政府介入社区的因素比较复杂且难以观 察,既可能受社区治理状态的影响,也可能受政治 环境的影响, 甚至可能决定于政府部门负责人的 个人偏好,因此,本研究将其与居民个体背景特征 一起作为控制变量;相对而言,居民参与社区公共 事务的程度比较清晰且易测量, 且居民参与既是 社区形成的核心机制, 也是推进社区治理模式形 成与变迁的关键因素。 訛輱輧由此,本文选择社区居民 的 参 与 程 度 来 表 征 因 变 量 — — — 社 区 治 理 模 式 , 并 假 设 其 受 到 控 制 变 量 — — — 政 府 介 入 社 区 程 度 的 影 响;自变量由社区社会资本、社区内部组织行动者 与个体行动者等构成。
2017 年第 3 期 No.3,2017
浙江社会科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17 年 3 月 Mar.,2017
社区资源禀赋、治理模式与治理绩效 *
□ 徐 林 方亦儿 薛圣凡
内容提要 既往研究大多从定性的描述性视角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应然模式,但是并 没有阐释现实中的社区治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截然不同的“典型”模式,也没有令人信服地揭 示不同治理模式之间的绩效差异。 通过建构社区内部资源与社区治理模式之间关联性的分析 框架,可以从理论上勾勒出二者之间的耦合机制。 借助跨区域的大样本统计分析,本文不仅回 答了多样性社区治理模式存在的必然性问题, 而且更深层次地解释了社区资源禀赋如何影响 社区的治理模式。 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显示,自治型和协作型治理模式有着更好的治理绩效,从 而为实践部门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方向。
(一)社区治理模式的类型研究— ——中观层面 社区治理模式中观层面的研究大多基于 “国 家-社会关系”的视角,因此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 落入了“国家-社会关系”范式的窠臼。 魏姝顺着治 理概念的脉络, 构建了区分社区治理模式的两个 维度:治理网络拓展的方向和范围、协作的形式, 从而提出了四种社区协作方式— ——非正式 关 系 、
总体而言,这些追求社区治理“最佳模式”的 研 究 回 答 了 “what”的 问 题 ,即 社 区 治 理 模 式 应 该 是什么类型,但对于“why”的问题,即“为什么是该 类型”鲜有涉及,且囿于局部观察的定性分析,其 可靠性本身就值得怀疑。
(二 ) 社 区 治 理 模 式 的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 — — 微 观 层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