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管鲍之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管鲍之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鲍之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鲍之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重点】1、复习巩固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学习难点】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言简意赅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管鲍之交》,重点疏通了文意,对相关文言知识作了梳理。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课文,接触一下管仲、鲍叔其人其事。

二、展示目标,突出重点1、复习巩固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在三个目标中,第一个目标虽然是学习文言文的一贯重点,但是已经在上一节课完成,所以本节课只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作为重点内容,重点内容为目标2和3,其中,目标3是难点。

)三、检查巩固,复习提高在探讨人物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提前把本课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设计在课件中,提问学生,检查掌握情况。

)(多媒体展示)1.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C )A. 鲍叔终善遇之对待B. 鲍叔遂进管仲举荐C.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负D. 子孙世禄于齐享俸禄2.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B )例句: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A. 鲍叔不以我为愚B. 知我不羞小节C. 召忽死之D. 以身下之3.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A. 鲍叔知其贤B.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吾其还也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 与“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C )A. 任政于齐B. 齐桓公以霸C. 管仲囚焉D. 分财利多自与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管鲍之交教案

管鲍之交教案

管鲍之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管鲍之交”的含义和来源;2.掌握“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3.理解“管鲍之交”的深刻内涵;4.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

二、教学内容1. “管鲍之交”的含义和来源“管鲍之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友谊关系,源于《战国策·齐策四》中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管仲和鲍叔牙因为一次误会而互相攻击,后来经过了一番交流和理解,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关系。

这种友谊关系被后人称为“管鲍之交”。

2. “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战国时期,齐国大夫管仲和鲍叔牙因为一次误会而互相攻击,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后来,管仲主动找到鲍叔牙,向他道歉并解释了误会的原因。

鲍叔牙听后,也向管仲道歉,并表示愿意与他结为好友。

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关系,互相帮助,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 “管鲍之交”的深刻内涵“管鲍之交”不仅仅是一种友谊关系,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智慧和处世哲学。

它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沟通和理解,要有宽容和包容的心态,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权利。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关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通过学习“管鲍之交”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有没有遇到过误会和矛盾的情况?你是如何解决的?2.你认为“管鲍之交”有什么深刻的内涵和启示?3.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教育。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来源;2.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管鲍之交”的深刻内涵;3.观摩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和内涵。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如何;3.考试成绩:学生对“管鲍之交”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管鲍之交》教案

《管鲍之交》教案

《管鲍之交》教案2020-08-26《管鲍之交》教案 【教师寄语】 与君⼦游,如⼊芝兰之室,久⽽不闻其⾹,即与之化矣;与⼩⼈游,如⼊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学习⽬标】 1、积累相关⽂⾔知识,提⾼⽂⾔⽂阅读能⼒;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相关⽂⾔知识,提⾼⽂⾔⽂阅读能⼒; 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学习难点】 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学习过程】 ⼀、导⼊新课 友谊是⼈类永恒的话题,因为⼈们总是渴望⼼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流。

有⼈说:“⼈⽣得⼀知⼰⾜矣。

”可见知已难得啊。

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们所称道;⽽⾼⼭流⽔遇知⾳的俞伯⽛和钟⼦期才会世代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管仲和鲍叔⽛也留下了⼀段让⼈津津乐道的佳话,后世称为“管鲍之交”。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这篇《管鲍之交》来⾛进这段千古传颂的友谊。

(展⽰⽬标) ⼆、解题和⽂本内容介绍 下⾯请同学们读⼀下学案“背景资料”部分,了解⽂本内容。

1、课⽂选⾃《史记·管晏列传》。

《管晏列传》中的管晏,指春秋时期齐国的两位贤相管仲和晏婴。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晏婴辅佐齐景公治国。

全传前半部分写管仲,后半部分写晏婴,⼆⼈不交叉;最后是司马迁对⼆⼈的赞词。

⼆⼈齐名,写成和传,故题名“管晏列传”。

课⽂节选的即是传中写管仲的主要内容中的⼀个⼩故事“管鲍之交”。

(学⽣读) 2、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但由于发⽣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在鲍叔⽛的辅佐下逃跑到莒国,公⼦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跑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

齐国内部安定后,⼀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国君。

管仲和鲍叔⽛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的主⼈夺得齐国国君的位⼦。

双⽅发⽣⽭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和公⼦⼩⽩,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只射中了⾐带钩。

管鲍之交教案管鲍之交教案内容

管鲍之交教案管鲍之交教案内容

管鲍之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管鲍之交》。

(2)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把握管仲和鲍叔牙的人物形象。

(3)了解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理解友谊的真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的可贵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管仲和鲍叔牙的真挚友谊,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2)学会珍惜友谊,努力成为值得信赖的朋友。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管鲍之交》。

(2)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的可贵品质。

2.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将友谊的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管仲和鲍叔牙的背景。

(2)提问:“为什么说管仲和鲍叔牙是真正的朋友?”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管鲍之交》。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分析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4.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讲解。

(2)重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友谊的可贵品质。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分享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友谊故事。

(2)学生讨论如何将友谊的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管鲍之交》的情况。

2.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友谊品质的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管仲和鲍叔牙,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友谊的真谛。

3.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与其他故事中的友谊,分析其差异,加深对友谊的理解。

管鲍之交教案管鲍之交教案内容

管鲍之交教案管鲍之交教案内容

管鲍之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管仲和鲍叔牙的身份背景及其在春秋时期的地位。

(2)掌握“管鲍之交”这一成语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

(3)理解友谊、宽容、理解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2)学会通过历史故事,提炼出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宽容他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管鲍之交的故事内容。

(2)理解管鲍之间的深厚友谊及其价值。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宽容、理解的道德观念。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宽容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管仲和鲍叔牙的身份背景。

(2)提问:“管鲍之交”这个成语你们听说过吗?它的意思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友谊、宽容、理解的道德观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友谊、宽容、理解的价值观。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感人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宽容。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管鲍之交”的故事心得。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友谊、宽容、理解的价值观,并写在日记中。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深入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背景1. 教师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管仲和鲍叔牙所处的时代。

2. 分析管鲍之交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是如何形成的。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管仲列传》评论音乐《高山流水》,成语“管鲍之交”导入活动2【讲授】《管仲列传》评论1、文中哪句话高度概括了管仲的成就?2、“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其中管仲的“谋”具体有哪些?3、从文中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4、探讨:为什么文中花那么多的笔墨提及鲍叔牙?学情分析所带班级大多数同学文言基础较为欠缺,对文言文有一种不自觉的畏惧心理,一方面是由于文言文自身有阅读的文字障碍,另一方面,感觉文言文太枯燥,没有实用价值。

而《<史记>选读》中的文章大多数篇幅较长,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

但是,学生对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感兴趣的,在司马迁笔下,许多历史人物重现风采,许多历史事件再现生机。

比如说鲍叔牙多管仲的“知”,管仲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学生对此会心生向往。

利用好了学生的这个心理,把课文解读放到生动的历史故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值得期待的。

效果分析本课所教授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所以对他们学习是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授课过程中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采用齐读、指名、整体、小组,或者随机等多种形式,人人有话说,生生有事做,参与面较广。

运用多种辅助手段以及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学生积极性高。

通过评测练习和课堂回答问题所见,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个别语句翻译较通顺,但任然存在一些字词翻译不到位的情况。

教材分析《管仲列传》属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四专题“《史记》理想人格”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事理念,了解司马迁对历史人物人本主义的解读。

文章篇幅不长,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真挚的友谊,以及管仲做齐国宰相期间,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的事情。

其中存在的文言现象和文言知识都值得认真学习。

通过对选文认真研读,一定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管仲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探讨并交流司马迁为管仲立传的缘由教学方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百家讲坛》中曾这样介绍管仲“穷困潦倒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胆小怯懦是一个不勇敢的士兵,狂妄无能是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年青时)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辅佐桓公称霸,成为一代名相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史记?管仲列传》中寻找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知识。

2、分析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

三、检测预习,展示自学成果(一)读准字音颍上人也尝与鲍叔贾不肖召忽死之与俗同好恶仓廪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提示:恶多音字的读音由词性确定,提示学生注意文本语境(二)注释中的实词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2.吾尝三战三走3.上服度则六亲固4.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5.下令如流水之原提示:预习时要关注课下注释中明确标注的文言现象,及时积极记忆。

四、研习课文“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料事如神,有着接触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的诸葛亮常常拿自己跟管仲、乐毅(辅佐燕昭王统帅五国联合攻破齐国,军事家)相比,那管仲有什么才能,让诸葛孔明如此佩服,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3.4段。

管仲之才(3-4段)(一)学生齐读课文有字音及断句方面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二)四人一组,探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间3分钟(三)学生质疑,师生释疑(四)重点明确(提问的方式完成)1、管仲既任政相齐2、以区区之齐在海滨3、富国强兵4、与俗同好恶5、故其称曰6、故论卑而易行7、贵轻重,慎权衡8、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9、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10、管仲因而信之(五)问题探讨学生再读3.4段思考:管仲相齐取得成功的原因?明确:为政思想和才能:务本求实、发展本国经济重视礼节以民为本、令顺民心外交风范:因势利导、转败为功(插入典故介绍)资料链接桓公伐蔡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

《管龅之交》教学设计

《管龅之交》教学设计

《管鲍之交》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点。

2、理解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2、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难得。

所以,历史上结为刎颈之交的廉颇和蔺相如才会世代为人们所称道;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钟子期和俞伯牙才会世代为人们所仰慕;春秋时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也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佳话,后人称为管鲍之交。

(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段故事。

首先,让我们齐读一遍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明确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点。

2、理解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3、探究司马迁在本传中寄托的情感。

下面,请一位同学范读本文,初步了解管鲍其人其事。

三、整体感知1、初读正音。

①贾(gǔ):做买卖。

②不肖(xiào):不贤,没有才能。

不肖子孙:没有出息的子孙。

2、齐读。

3、预习检测(结合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针对性讲解重难点)(一)重点词语(二)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语①齐桓公以霸(名作动,称霸)②公子纠败,召忽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三)判断特殊句式③管仲囚焉(被动句,被拘禁)④管仲既用(被动句,被任用)⑤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被动句、状语后置句)⑥任政于齐(状语后置句)(四)翻译下列句子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忍受耻辱,鲍叔不把我当作无耻的人,他知道我不会以失小节而羞,却以功名不曾显扬于天下而耻。

四、研读探究(一)女生齐读第1段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管仲的人生经历吗?明确: 贫困--经商----为囚----相齐(板书)评价:曲折却辉煌!2、教师补充:一箭之仇春秋初期,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到鲁国。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仲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管仲列传》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邮编联系电话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翻译重点语句。

❖ 2.欣赏管仲的人格魅力,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 3.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教学重点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二.导入新课美文诵读:仁者知其礼,贤者晓其能。

曾经的贫困书生,而后的一国之相。

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是他的誓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他的理念;南伐楚、蔡,北征山戎,是他辉煌的业绩。

感恩鲍叔,辅助桓公,顺应百姓,他使齐国一匡天下,他使桓公九合诸侯。

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他就是——管仲!【过渡语】仁者,贤者的说法很笼统,但是诸葛亮我们一定熟悉,诸葛亮出仕之前,躬耕南阳之际最仰慕的两个人就是管仲、乐毅。

下面让我们学习《管仲列传》。

三.检查预习(一).了解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齐桓公即位后,经鲍叔牙推荐,被任为上卿,以主持政务,被尊为“仲父”。

管仲使齐国日渐富强,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他有“春秋第一相”的美誉。

(二).自主学习过程1、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流畅朗读。

2、对照注释分段疏通文意,标出重点词语、句式。

结合点评理解每段内容。

3、思考问题(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我们从《管仲列传》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4、为下列红色字体注音颍上(yǐng)鲍叔(bào)匡正(kuāng)仓廪(lǐn)桓公(huán)商贾(gǔ)不肖(xiào)召忽(shào)【过渡语】管仲“春秋第一相”的美誉当然来源于他的政绩,那么文中的那几个段落描写了他的政绩呢?(三)、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管鲍之交》课堂教学案例

《管鲍之交》课堂教学案例

《管鲍之交》课堂教学案例《管鲍之交》课堂教学案例长亮《管鲍之交》课堂教学案例张长亮一、案例背景1、教材分析:本课是《〈史记〉选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2版)第二单元的自读篇目,本单元题目为“义薄云天”,选取的文本均为《史记》中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义”的主题的文本,本篇通过叙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推荐,管仲对鲍叔牙的评论体现出鲍叔牙的大仁大义。

本文重点写鲍叔牙的知贤、荐贤和让贤的高尚品德和行为,暗示没有鲍叔牙的支持荐举就没有管仲拜相治国的成就。

一支笔,同时写出了两个人,可谓大手笔。

而本来各为其主的管鲍二人恰好又遇到了英明大度的齐桓公,这也是管仲得以成就一番功业的前提,管仲从做生意、谋划事情、做官被驱逐、打仗逃跑、被囚禁受屈辱等五件事情五个方面谈论了鲍叔牙对他的理解、包容、支持和信任,从而得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结论,司马迁则通过“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等语句评价了管仲,通过写鲍叔牙后世情况对鲍叔作出了评价,认为“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2、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史记》中的篇目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本篇属于自读文本,全文共有三段文字,篇幅较短,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有能力自己疏通文意,理解文意,同时初步对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物进行认知和品读,对二人的友谊进行感知和分析。

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落实文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本文的基本要求,而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料补充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物,知晓相关的文化背景,体会“义”的精神实质,理解“荐贤贤于贤”的道理等应是教学取得突破的方向所在,同时也是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所在。

3、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巩固落实文中的文学常识、重点字词的意义及用法等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读出文句的感情,品读文章内容,分析评价管仲与鲍叔牙两个人物,熏染、训练、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四种语文基本能力。

高中语文_《管鲍之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管鲍之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一、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二、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1.选修课程的设计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

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

学校及其昕在地区具有的某种特殊条件,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一些特色课的生长点。

2.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选课的指导,首先是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听开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且要让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自我规划。

教师应该认真做好选修课的介绍。

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选修课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会正确行使选课的自主权。

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自己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决定取舍。

3.选修课程的教学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

选修课的学生人数不像必修课那样固定,课程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学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

管鲍之交教案管鲍之交教案内容

管鲍之交教案管鲍之交教案内容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管鲍之交》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

(2)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学会通过故事理解人生哲理,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宽容与尊重。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把握。

2. 从中提炼出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及人物关系。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理解故事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哲理。

1. 导入新课:(1)介绍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2)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友谊才能称之为“管鲍之交”?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 讲解分析:(1)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及人物关系。

(2)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你们觉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是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案例分析:(1)通过故事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人生哲理。

(2)提问: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人生哲理?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对《管鲍之交》故事的理解。

2. 分析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特点,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七、教学重点:1. 管仲和鲍叔牙友谊特点的归纳和总结。

2. 从中汲取的现代社会友谊观的启示。

八、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管仲和鲍叔牙友谊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鲍之交》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疏通文意;重点掌握“游”、“进”“多”“仕”“耻”等词义及特殊文言现象。

⑵、能力目标:分析管仲、鲍叔牙的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分析两个人物形象来培养学生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通过学习两人的交往方式来引导学生如何呵护自己的友情。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珍惜同学情谊。

3、写作训练:典故排比、比喻排比、引用排比学习难点理解司马迁的看法和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起兴趣有一支歌的名字叫《友谊地久天长》,什么样的友谊才能地久天长呢?廉颇和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结为刎颈之交;俞伯牙和钟子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在春秋时期的齐国,也有这么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友谊佳话,那就是管鲍之交。

(展示相应课件)二、展示目标,突出重点在三个目标中,第一个目标虽然是学习文言文的一贯重点,但是已经在预习阶段借助教材、工具书和导学案完成,所以本节课只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作为重点内容,重点内容为目标2和3,其中,目标3是难点。

三、阅读文本,粗通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断句,疏通文意。

2、学生齐读第一段,一学生读第二段,全班齐读第三段,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检查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提前把本课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设计在课件中,提问学生,检查掌握情况。

五、走进文本,品读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友谊。

1、自读第一段,想一想管、鲍之间有着怎样的交集?他们的交往模式是怎样的?游——知贤,欺——善遇,囚——进贤。

文章为管仲立传,要表现的人物却仿佛是鲍叔牙!2、管鲍之间的故事,曲折生动,选文只是进行了简要介绍,谁通过阅读知道的更多,来补充一下。

(展示“一箭之仇”的课件。

)一箭之仇齐襄公当政时,政令无常,荒淫无道,滥杀无辜,国内混乱。

为躲避灾难,公子纠跟着管仲逃到鲁国,公子小白跟着鲍叔牙逃往莒国。

公元前686年襄公被杀。

前685年,鲁国护送公子纠赶回齐国继承王位。

管仲带领一支人马先行去拦截公子小白。

两支人马相遇,管仲劝说公子小白无果,张弓搭箭偷偷射向公子小白。

这一箭只是射在了小白的衣带钩上,小白摔下马佯死。

管仲错判了形势,延误了公子纠的行程。

小白率先入齐,立为桓公。

桓公出兵拒鲁,鲁国大败。

鲁国在齐国的压力下,逼死公子纠。

召忽自杀,管仲被囚。

结语:齐桓公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必杀之而后快。

在这种情况下,若无人救助,管仲必死无疑。

多亏鲍叔牙的进荐,管仲才得以免除一死,还被委以重任。

在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相遇,彼此倾心,引为知己,患难与共,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3、在管仲口中,鲍叔牙为管仲做了哪五件事情,让管仲感激不尽?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如下:(课件展示)(1)经商,非贪,贫——包容、忍让(2)谋事,非愚,时不利——信任(3)做官,非不肖,不遭时——信任(4)作战,非怯,孝——理解(5)事君,非无耻,耻功名不显——理解,患难与共4、齐桓公对管仲是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在这种情况下,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仅仅是出于友谊和个人私情吗?引用:鲍叔牙:“若只想治理好齐国,我能胜任;若想称霸天下,非管仲莫能,只有他有此雄韬伟略。

”结语:爱惜人才、保护人才,以国家利益为重。

5、你如何评价鲍叔牙?请用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鲍叔牙的品行。

(课件展示)鲍叔牙──知贤、荐贤、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爱惜人才,保护人才,无私、高尚。

5、第二段用了什么修辞?答:排比。

排比有什么作用呢?老师补充:连用五个句子,形成排比,感情真挚、充沛、浓烈,好似情感的冲击波,一波高于一波,直到把感情推向高潮。

情感的高潮是哪一句?学生答: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这句话高度评价了鲍叔牙对他的知遇之恩,也充分体现了管仲的知恩、感恩。

朋友之间,总会一方付出多一点,另一方付出少一点,你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付出多的一方要有包容之心,不能斤斤计较:接受多的一方,也要有知恩、感恩、报恩之心。

管仲知恩、感恩。

但他报恩了吗?学生发言。

老师故意设个悬念,以待后面解答:插入管仲临死前,不同意鲍叔牙做相的故事。

管仲是不是忘恩负义、不仗义啊?这个先存疑。

6、管仲用五句话高度概括了鲍叔牙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其实,鲍叔牙也曾经用五点高度概括了管仲的才能。

(课件展示)“以我与管仲相比,我有五点是不如他的:宽厚仁慈,能安抚百姓;治理国家,能抓住根本,我不如他;忠信可结于诸侯,我不如他;能给国家制定规范和礼仪,我不如他;能站在军门前指挥练武,使将士勇气倍增,我更不如他。

”管仲担任齐相以后,对内励志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称霸天下。

不仅如此,他的思想也很深邃,他提出的民为邦本、立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等观点,与我们今天的治国方略有某些共通之处,有传承和借鉴意义。

梁启超称赞管仲是“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

管鲍二人,你送我五句赞美之词,我还你五句感激之语。

很有意思啊。

7、思考回答,管仲的成功,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因素?管仲的成功,除了自己的超常才能,还有就是鲍叔牙的知贤、荐贤、让贤,再就是齐桓公宽宏大量、知人善任。

8、谁来概括一下,管仲是怎样一个人?(展示课件)管仲:一代名相,有雄才大略,有远大追求。

能屈能伸,能贱能贵,能文能武。

知恩感恩报恩。

9、话说回来,管仲这么成功,得益于鲍叔牙的推荐,为什么他在临死之前,却不同意鲍叔牙做相,却推荐了另一人做相。

他是不是真的忘恩负义?你猜,管仲是怎么说的?插入管仲说的“鲍叔牙是非分明,不善于同坏人打交道”的典故。

再插入小人借此事挑拨离间鲍叔牙和管仲的典故,问,你猜,鲍叔牙又是怎么作答的?再插入鲍叔牙的回答和做国相后的悲剧结局。

明确:管鲍二人真是最懂得对方,最信任对方,他们的友谊终其一生,至真至纯。

鲍叔牙是伯乐,管仲是千里马,管仲的成功就是对鲍叔牙的最大回报。

管仲不同意鲍叔牙做相,也是对他的爱护和保护。

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深切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六、思考:“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句透出司马迁的什么心情?结合第三段司马迁的点评,鲍叔牙的形象之于他有何意义? (展示课件)(答案展示课件)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

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

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自怜身世,明节明志。

司马迁评述管鲍的交情,礼赞朋友间知己之情,联想到自己遭刑时,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炎凉世态和冷暖人情,他多么希望有像鲍叔牙一样的知己之友。

不遇知己的寂寞,再加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不觉神往,希望遇到知遇之君。

七、探究:从管鲍之交谈开去:①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②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你会怎样呵护自己的友情?(课件展示答案)八、写作训练(一)借用文本中的典故,形成排比。

义薄云天忆往昔,多少豪杰为义献身,他们大义凛然,他们气冲霄汉。

他们肝胆相照,患难共,死生同。

程婴匿孤十五年,彰显人间正义;信陵君窃符为赵存,体现世间信义;鲍叔牙义荐管夷吾,抒写天地间情义.. .. ..他们义薄云天,气贯长虹。

是他们,唱响了义薄云天的时代最强音。

是他们凝聚了民族精神、人格力量与理性光辉。

仁义之光不仅照亮了当世,更照亮了千百年的人性之路。

(二)连用比喻,形成排比。

朋友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进的路;,;朋友是烈日下的绿荫,为你撑起一片阴凉;,。

(三)参照文段仿写:以爱情为主题,引用三句以上《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名句,形成排比。

朋友是当你“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时的相助;是当你“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的相伴;朋友是当你“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时的相知;更是当你“欲将心事付瑶琴”时对你心声的聆听。

所以让我们珍惜身边的朋友,珍惜彼此最最珍贵的友谊。

九、作业完成写作训练三。

学情分析虽然这个班的孩子是二类高中的孩子,但是选科偏文,语文功底还是不错的。

高二的学生,已经结束了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学习,还有《唐诗宋词选读》及《<史记>选读》的大部分篇目,所以文言文知识储备更丰富,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有显著的提高。

所以,学习像《管鲍之交》这样短小的文言文,借助导学案疏通文意,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以知识目标并不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而是作为预习检测来完成。

这个学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友谊特别看重,所以侧重培养他们对友谊的正确认识、对朋友的正确态度。

同时,要借助教材,培养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责任感。

《管鲍之交》中,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学习。

学生普遍觉得写作文是个难题,一提写作文就愁。

一是阅读量不够,二是写作训练量不够。

三是写作思路未通。

所以,我就想把作文训练化整为零,搬到每堂课上去练习。

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次仿写一个句子;下次仿写两个句子,形成整句;再下次,训练写排比句。

同时训练了使用比喻句、借用典故、引用诗词名句等写作技巧。

学生可塑性很强,关键是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培养。

学生也都很有智慧,他们的思路有时候对老师也很有启发,师生互动交流,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方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效果分析学习一篇文言文,如果只学习文言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老师必须知道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

知道他们的关注点,唤起他们的好奇心。

要注重情感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