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安全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安全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原因分析
商场电器设备维护不当,消防设施不完善,员工 应急处理能力不足。
安全建议
加强电器设备维护保养,完善消防设施,定期进 行消防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安全防火防爆应急处理
火灾应急处理流程
火情判断
根据火势大小、燃烧物 和周围环境,判断是否 能够自行扑灭或需要报
警。
初期扑救
在火灾初期,采取灭火 器、灭火毯等手段进行 扑救,控制火势蔓延。
紧急疏散
在火势无法控制的情况 下,组织人员紧急疏散 ,引导人员有序撤离。
报警与通讯
及时报警并保持通讯畅 通,向消防部门提供火
安全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目录
• 安全防火防爆基本概念 • 安全防火防爆设施与器材 • 安全防火防爆管理措施 • 安全防火防爆应急处理 • 安全防火防爆事故案例分析
01
安全防火防爆基本概念
安全防火防爆的定义
01
安全防火防爆是指在易燃易爆场 所,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火灾 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 财产的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防火防爆检查
定期对生产设备、设施、场所进行安全防火防爆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爆 炸隐患。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有 效解决。
培训员工掌握安全防火防爆技能
对员工进行安全防火防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 技能水平。
定期组织防火防爆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自 救互救能力。
救援。
05
安全防火防爆事故案例分析
某工厂火灾事故案例
事故经过
01
某工厂由于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
损失。

电器设备防爆管理制度(三篇)

电器设备防爆管理制度(三篇)

电器设备防爆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范围为确保电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电器设备防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全部使用电器设备的场所。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电器设备防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防爆管理的各项措施一定是对人员和设备的保护。

2. 预防为主:重视预防并加强日常监管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3. 全员参与:每个使用电器设备的员工都应参与到防爆管理中来,落实各项防爆措施。

4. 制度严明: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防爆管理,不得有任何违背制度的行为。

三、责任分工1. 企业领导:负责制定电器设备防爆管理制度,确保制度有效实施,并对电器设备防爆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电器设备防爆管理制度,制定详细操作规程,进行培训和宣传工作。

3. 电器设备使用人员:负责按照要求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严禁违章操作,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

四、电器设备防爆措施1. 环境控制:在使用电器设备的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

2. 设备选型:选择符合防爆要求的电器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防爆等级合适的设备。

3. 定期检查:对电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定期检查应包括线路、开关、插座、电源接地等方面的检查。

4. 装置和使用要求:所有电器设备应按照安装要求进行安装,并确保使用和维护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严禁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操作和使用。

5. 安全设施:在电器设备场所应设置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材、逃生通道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五、培训和教育1. 培训计划:企业应制定电器设备防爆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等。

培训计划应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定期培训。

2.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包括电器设备的防爆原理和操作规程、防爆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应急措施等。

3. 培训记录: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建立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等。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之安全生产技术基础题库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60题)1、防火与防爆根本性措施是()。

A.以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B.厂房通风C.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D.惰性气体保护【答案】 A2、(2015年真题)我国国家标准综合考虑到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应用体力劳动强度指数将体力劳动强度分为I、II、III、Ⅳ四级。

重体力劳动的体力劳动强度指数为20~25,级别是()级。

A.IB.IIC.IIID.Ⅳ【答案】 C3、防爆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分析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第一过程出现,控制第二过程发展,削弱第三过程危害,下列措施属于控制第二过程发展是()。

A.防止爆炸性混合物形成B.严格控制火源C.切断爆炸途径D.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伤害【答案】 C4、以下有关爆炸性环境中,线路敷设的规定错误的是()。

A.在爆炸粉尘环境,电缆应沿粉尘不易堆积并且易于粉尘清除的位置敷设B.钢管配线可采用无护套的绝缘单芯或多芯导线C.在1区内电缆线路不宜有中间接头D.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答案】 C5、生产系统内一旦发生爆炸或压力骤增时,可通过防爆泄压设施将超高压力释放出去,以减少巨大压力对设备、系统的破坏或减少事故损失。

防爆泄压装置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门等。

下列关于防爆泄压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全阀按其结构和作用原理可分为杠杆式、弹簧式和敞开式B.当安全阀的入口处装有隔断阀时,隔断阀必须保持常闭状态并加铅封C.爆破片的防爆效率取决于它的宽度、长度、泄压方向和膜片材料的选择D.防爆门(窗)设置时,泄压面积与厂房体积的比值宜采用0.05~0.22 ㎡/m3【答案】 D6、安全保护装置是通过自身结构功能限制或防止机器某种危险,从而消除或减小风险装置。

常见种类包括联锁装置、能动装置、敏感保护装置、双手操作式装置限制装置等。

关于安全保护装置功能说法,正确是()。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管理制度(危险场所动火管理)一、基本原则1、所有易燃易爆物料和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及生产,贮运过程必须严格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减少灾害损失,以保障国家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2、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灭火技术,建立健全专业和义务消防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加强防火检查和灭火器材管理。

3、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综合采取预防、局限、灭火和疏散的对策,做到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和发火源。

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性局限在最小范围内,迅速扑灭火灾,防止蔓延和发生人员伤亡,作业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安全疏散。

二、火源、可燃物、爆炸物管理1、生产区内,严格明火管理(如生产性加热用火、检修流动性火花和飞火、其它火源)。

2、生产区内严禁吸烟,在生产区内因生产、施工等原因需用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审批手续,虽经批准动火,但仍不准吸烟。

3、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内,必须安装有符合安全的阻火器(车上司助人员不准吸烟),四轮车、电瓶车进出易燃易爆岗位工房内,必须经批准,必要时熄火推行。

4、违犯上述规定者:一律罚款20—100元,如态度恶劣,加重处罚。

5、设备的轴承转动部分应保持良好的润滑,及时添油,以保持一定的油位,安装时轴瓦间隙不能太小,并经常消除附着的可燃油垢。

6、安装在易燃易爆厂房的,易产生撞击火花的部件(如鼓风机叶轮等),应采取铝、铜、铍铜锡合金,撞击工具用合金钢制成,不能使用特殊金属制造的设备,应采取惰性气体保护或真空操作。

7、为了防止铁器随物料进入设备内部发生撞击火花,可在粉碎机前提升机前,安装磁铁分离器。

8、易燃易爆岗位的电气动力设备、仪器仪表、照明装置和电气线路等,分别要取用防爆、封闭、隔离等措施。

9、厂部有关科室,接待外来人员必须讲清本厂有关规定,如未讲清,而违犯者,由接待部门负责。

10、可燃、易燃、爆炸物品,严禁在生产区内任意堆放、贮存。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4篇)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4篇)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一、总则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生产、生活和公共场所的安全,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和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仓库、建筑工地、加油站等。

三、职责分工1. 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制定、颁布和修订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的相关法律法规。

2. 各单位负责制定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并组织实施。

3. 相关人员应定期接受防火防爆知识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消防部门负责对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

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和场所应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任何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处理。

2. 预防为主原则:着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提高事故发生前的预见性和预警能力。

3. 综合治理原则:从安全设计、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综合角度,综合治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保证安全。

4. 上下联动原则: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的安全工作需要相关单位相互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共同保障安全。

5. 整体推进原则: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的安全工作融入到整体安全管理中,推动安全工作持续改进。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2)1. 设计防火防爆(1)在设计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时,应根据物品的特性和储存量确定合理的储存、通风、排水和疏散通道等设施,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建筑结构应采用阻燃材料,设立合适的防火隔离区。

2. 储存防火防爆(1)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储存应依据物品的性质、毒性、储存量等因素进行分类存放,确保分类合理、防火安全。

(2)储存区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降低爆炸风险。

(3)储存区周围应设置防火防爆设施,并确保通道畅通,方便疏散。

防火防爆知识总结

防火防爆知识总结

绪论1、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燃烧四要点:1)、可燃物质存在2)、助燃物质存在3)、发生氧化反应4)、伴有发光发热。

3、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质(2)助燃物质(3)点火源4、燃烧两个本质特征:(1)新的物质产生(2)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5、燃烧3个特点:(1)发光(2)放热(3)生成新物质6、燃烧的危害性:主要是其燃烧产物。

7、火灾的危害性:(1)造成资源浪费(2造成环境破坏(3)造成人身伤亡(4)造成财富毁灭(5)引起社会波动8、爆炸的危害性:(1)直接的爆炸作用(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3)造成火灾9、防火防爆的基本目的:把人生伤亡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10、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第一章防火基本原理1、燃烧的学说和理论:(1)燃烧素学说(2)燃烧的氧化学说(3)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在300℃左右就进行了)(4)活化能理论(5)过氧化物理论(6)链式反应理论2、链式反应的过程:(1)链引发。

(2)链传递。

(3)链终止。

3、链式反应的分类:链式反应有分支连锁反应和不分支连锁反应两种。

(氢和氧的反应属于分支连锁反应、氯和氢的反应是不分支连锁反应)5、燃烧形式:扩散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混合燃烧阴燃6、根据燃烧的起因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7、闪燃:可燃液体的蒸气(也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烧叫闪燃。

8、闪点: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

9、着火:存在可燃物和助燃物(充分空气、氧)时,有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10、燃点/着火点: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11、闪点与燃点的区别:燃点燃烧不仅是蒸气,而且还有液体。

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12、自燃:可燃物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燃烧的现象.13、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三篇)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三篇)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有何安全要求?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应为防爆的。

电气装置、电热设备、电线、保险装置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这类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要向外开。

2.车间、实验室内存放易燃物品的量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不得放在过道上,也不得靠近热源及受日光暴晒。

3.制造和使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禁止使用明火蒸馏或加热,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

使用油浴时,不得用玻璃器皿作浴锅;操作中应经常测量油的温度,不得让油温接近闪点。

4.各种易燃、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不得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检查漏气时使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试验。

气体钢瓶不得放在热源附近,或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氧气时禁止与油脂接触。

5.强氧化剂能分解放出氧,加热、摩擦、捣碎这类物质时,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

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妥善处理。

粘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生产或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场所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8.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车间、化验室,应为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向外开。

在建筑物内外适宜的地方放置灭火工具,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沙箱。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

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翻、撞和摩擦。

避免存放在高温场所。

2.氧化剂: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得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混运。

避免摩擦、日晒、雨淋、漏撒。

3.压缩气体和液态气体,不能混储混运,即使都是瓶装的气体或物质也不能混储混运。

32 建筑防爆-原则和措施(一)

32 建筑防爆-原则和措施(一)
①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 密封处。
②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 接头。
③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 孔和其他孔口处。
④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问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
第二节 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2)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根据通风条件调整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毗连时,变、配电所尽量靠近楼梯间和外墙布置。 ② 根据爆炸危险场所的危险等级,确定变、配电所与之共用墙面
的数量,共用隔墙和楼1区、2区内时,室内地面宜高
出室外地面0.6m左右。
第二节 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5.总控制室与分控制室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
第二节 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4)防爆厂房宜单独设置,如必须与非防爆 厂房贴邻时,只能一面贴邻,并在两者之间用防 火墙或防爆墙隔开。相邻两个厂房之间不应直接 有门相通,以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影响。
(二)平面和空间布置 3.办公室、休息室 办公室、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 类厂房内。如必须贴邻本厂房设置时,建筑耐火 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3.00h 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甲、 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 贴邻建造。
1)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连续级释放源是指 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类似下列情况的,可划为连续 级释放源。
①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储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②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③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 和其他孔口。
第二节 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3)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应局部 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安全管理之工艺操作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安全管理之工艺操作防火防爆基本措施
2. 消除和减少氧气:在工艺过程中,应 控制氧气的含量,避免其成为可燃物燃 烧的助燃剂。
工艺操作防火防爆的基本要求
工艺操作防火防爆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3. 规范危险物质管理:对于危险物质,应按照相关规定 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当导致火灾或爆炸。
1.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项 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等,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 火灾或爆炸。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 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火灾或爆炸 。
4. 实施作业许可制度:对于高风险作业,应实施作业许 可制度,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
5. 加强人员培训: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 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火灾或 爆炸。
经验教训总结和分享平台搭建
经验教训总结
对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分享平台搭建
搭建企业内部经验教训分享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提高工艺操作防火防爆管理水 平。
06
结论与展望
工艺操作防火防爆工作成果总结
01
减少火灾和爆炸事 故的发生率
通过实施工艺操作防火防爆措施 ,企业已经成功地减少了火灾和 爆炸事故的发生率。
03
工艺操作防火防爆具体措施
工艺流程控制措施
工艺流程评估
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火灾和爆 炸风险。
工艺参数控制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确保在 安全范围内。
紧急停车系统
设置紧急停车系统,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切断 工艺流程。
设备设施维护措施
设备设施检查
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防 止因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工业防爆装备知识点总结

工业防爆装备知识点总结

工业防爆装备知识点总结工业防爆装备是在工业生产和作业过程中为了防止爆炸发生而使用的一类特殊装备。

它主要用于防止火花、静电、摩擦、撞击等引起的爆炸危险,并能有效地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完整性。

工业防爆装备的使用范围涉及石油化工、煤矿、化工、军工、建筑等多个行业。

在实际生产中,掌握工业防爆装备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下面将从防爆原理、防爆标志、防爆等级等方面,对工业防爆装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防爆原理1. 爆炸的定义:爆炸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气体在瞬间内快速放出大量能量,形成剧烈的压力波和冲击波的现象。

一般来说,爆炸有气体爆炸、粉尘爆炸和蒸汽爆炸等多种类型。

2. 防爆原理:工业防爆装备的设计和选用是基于防爆原理的。

防爆装备通常采用防爆结构设计、防爆材料和特殊工艺制作,以达到有效防爆的目的。

3. 防爆原则:防爆装备的设计和使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防爆原则:防爆装备的设计、选用和使用需要符合防爆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其在实际作业中能够有效防止爆炸危险的发生。

(2) 安全原则:防爆装备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工程的原则,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3) 应急原则:防爆装备设计时需要考虑应急处理的方式和手段,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4) 经济原则:防爆装备的设计和选用需要兼顾经济性,尽量减少成本,提高装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二、防爆标志1. 防爆标志的作用:防爆标志是对防爆装备进行标识的重要方式,它能够告知人们该装备的防爆等级、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信息,提高人们对防爆装备的认知和使用安全。

2. 防爆标志的种类:防爆标志通常包括防爆等级标志、防爆认证标志和安全使用标志等几种。

3. 防爆等级标志:防爆等级标志是对防爆装备防爆等级的标识,常见的防爆等级标志有Exd、Exe、Exia、Exib等不同等级的标志。

4. 防爆认证标志:防爆认证标志是对通过了防爆认证的装备进行标识,常见的认证标志有CE认证标志、IECEx认证标志和ATEX认证标志等。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目的和范围 • 粉尘防爆基本原则 • 粉尘防爆管理规定 • 粉尘防爆安全检查 • 粉尘防爆应急处理 •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执行
01
目的和范围
目的
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 建立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和演练
粉尘防爆安全培训
应对粉尘场所的工作人员进行粉尘防爆安全培训,提高其对粉尘爆炸危险性的认 识和预防能力。
粉尘防爆演练
应定期组织粉尘防爆演练,模拟粉尘爆炸事故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提高粉尘 场所应急救援能力。
04
粉尘防爆安全检查
检查计划和周期
1 2
定期检查
每个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粉尘防爆安全检 查,并每半年向当地政府报告一次检查结果。
程序规范
制定应急处理的程序规范,明确不同级别事故的报告程序、救援措施和现场处置 要求。
责任人
明确各级应急预案中的责任人及其职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 有效的救援措施。
06
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执行
制度的监督和执行机构
安监部门
负责监督和管理粉尘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 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
粉尘场所的审批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申请人的粉尘场所进行审查,并 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若不批准应向申请人说明原因。
粉尘防爆设施的安装和维护
粉尘防爆设施的安装
粉尘场所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安装粉尘防爆设施,如通风除尘设备、粉 尘传感器等。
粉尘防爆设施的维护
定期对粉尘防爆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转,防止因设备故障导 致粉尘爆炸事故。

防爆基本原则

防爆基本原则

防爆基本原则
防爆基本原则是指在爆炸和火灾等危险环境中,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防爆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隔离防爆区域:在有爆炸和火灾风险的场所,应设立防爆区域,隔离危险物质和危险源,减少火灾和爆炸的蔓延和扩大范围。

2. 防止火源引发爆炸:必须严禁在危险区域内使用易燃易爆物质,避免产生火源,同时严禁使用电气设备等可能引发火灾的设备。

3. 控制危险源:对于危险物质,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包括合理储存、正确使用和安全处理。

同时要加强对危险物质的监测和检测,确保其达到安全标准。

4. 排除静电:在易燃和易爆环境中,静电的积累和释放可能引发爆炸。

因此,必须采取静电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静电设备、加强接地措施等,防止静电引发火灾和爆炸。

5. 配备防爆设备: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必须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设备和工具,如防爆灯、防爆电器等,以降低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6. 培训和意识提高: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防爆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防爆意识和应急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突发
事件。

综上所述,防爆基本原则涉及到隔离、预防、控制、排除、配备和培训等方面,以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4篇)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4篇)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的防火防爆制度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保护人员和财物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常见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的防火防爆制度:1.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储存与管理a.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储存在专门的仓库或储存室内,远离易燃材料和明火源。

b. 应设置警示标识,并确保物品周围无杂物阻挡逃生通道。

c. 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与其他化学品混合储存,防止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爆炸。

2. 防火设施的设置与维护a. 应配备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设施,确保隔离火源和烟雾扩散。

b.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火设施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c. 设置灭火器、消防栓、泡沫灭火系统等灭火设备,并对员工进行灭火器使用培训。

3. 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护a. 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电气设备,防止电火花引发爆炸。

b.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的接地和绝缘性能,确保电器安全。

c.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防止电线短路或过载引发火灾和爆炸。

4. 防火安全培训与演练a. 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培训,提高其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b. 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习,熟悉逃生路线和使用灭火器等器械。

c.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明确火灾报警、疏散和救援等工作的责任与流程。

5. 监控与巡检a. 安装监控设备,定期巡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区域。

b. 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录。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具体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和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同时,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规范,确保防火防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2)一、总则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场所防火防爆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生产、生活和公共场所的安全,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制定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和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仓库、建筑工地、加油站等。

加油站防火防爆知识(4篇)

加油站防火防爆知识(4篇)

加油站防火防爆知识随着加油站数量的不断增加,加油站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加油站防火防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加油站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一、火灾原因及危害加油站的火灾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1. 静电:加油站是易发生静电积聚的场所,静电放电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火种:火焰、明火、香烟等可引起火灾的热源和火源。

3. 人为原因:操作不规范、设备故障、漏油等人为失误也是引起火灾的常见原因。

4. 气体泄漏:燃油和气体的泄漏会形成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引发爆炸和火灾。

火灾对加油站和周围环境造成的危害包括:1. 人员伤亡:火灾中的人员可能因为烧伤、烟雾中毒或者被火灾的冲击波等原因造成伤亡。

2. 设备损坏:火灾烧毁的加油站设备会给加油站运营带来很大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3. 环境污染:石油和气体的泄漏不仅会造成加油站周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还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二、加油站防火防爆措施1. 防静电:加油站应配备静电接地设备,避免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2. 严禁明火:加油站周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并设立明文禁止吸烟的标识。

3. 提高操作规范:加油站员工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准确操作设备,避免操作失误。

4. 定期检修设备:加油站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加油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5. 建立防泄漏措施:加油站应采取严格的泄漏监测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泄漏风险。

6. 灭火器的配备:加油站应配备适量的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7. 安全出口的设置:加油站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并确保通畅,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疏散。

8. 疏散预案的制定:加油站应制定疏散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员工和顾客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9. 设立警示标识:加油站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告知员工和顾客有关安全的注意事项。

防火防爆工程学_2

防火防爆工程学_2

2.1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产生化学性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 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基本理论.也 可以说,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全部技术措施 的实质,就是制止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 时存在。 现代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数 量庞大,而且生产过程情况复杂,因此需要根据 不同的条件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护措施.但从总体 来说,预防爆炸的技术措施,都是在防爆技术基 本理论指导下采取的。
四、测爆仪

爆炸事故是在具备一定的可燃气、氧气 和火源这三要素的条件下出现的.其中可 燃气的偶然泄漏和积聚程度,是现场爆炸 危险性的主要监测指标,相应的测爆仪和 报警器便是监测现场爆炸性气体泄漏危险 程度的重要工具。 厂矿常用的可燃气测量仪表的原理有热 催化、热导、气敏和光干涉等四种。
• (一) 热催化原理 热催化检测原理如图4所示,在检测元件R1作用下,可燃气 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燃烧热,其大小与可燃气浓度成比例。 检测元件通常用铂丝制成。气样进入工作室后在检测元件上放 出燃烧热,由灵敏电流计M指示出气样的相对浓度,这种仪表 的满刻度值通常等于可燃气的爆炸下限。 • (二)热导原理 利用被测气体的导热与纯净空气的导热性的差异,把可燃 气体的浓度转换为加热丝温度和电路的变化,在电阻温度计上 反应出来。其检测原理与热催化原理的电路相同。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
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同时 存在,就是防爆技术的基本理论 首先,消除可燃物 其次,消除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 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最后,控制火源
2.2 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一、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与预防原则
1、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
采取预防措施是战胜火灾和爆炸的根本办法。为此, 应当分析有关火灾和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从而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

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

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建筑防爆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等环节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基本原则,防止爆炸发生或者将爆炸的影响降到最低。

建筑防爆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减少爆炸事件对社会的危害。

建筑防爆的基本原则如下:1.结构防爆原则: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考虑爆炸冲击力和振动的影响,采取结构加固和抗震措施,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防爆隔离原则:将易燃易爆物质的储存区域与人员活动区域进行隔离,减少因突发爆炸事故造成的伤害范围。

3.防爆逃生原则:建筑内设置合适的逃生通道和紧急出口,保证人员在爆炸发生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离开现场。

4.防爆材料选择原则: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非易燃易爆材料,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5.防爆设备原则:对于特殊场所,如化工厂、油库等,应配置相应的防爆设备,如防爆门、防爆灯具、防爆电器等,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6.防爆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和监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除了基本原则,建筑防爆还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1.确保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针对可能发生的爆炸风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善。

2.对于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建筑,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和规模,划定合适的安全距离,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火墙、隔离罩等。

3.对于防爆门、防爆窗等重要部位的门窗应选用防爆材料,并且设计合理的开启方式,方便人员迅速逃生。

4.建筑内部要设置合适的逃生指示牌和安全标识,以指导人员在发生爆炸时的逃生方向和方法。

5.加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建立防爆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提前做好事故应急演练。

总之,建筑防爆是一项重要的安全工作,需要在建筑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相关原则和措施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建筑防爆也将不断完善和提高,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焊割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二篇)

焊割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二篇)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焊割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二篇)
目录:
焊割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一
电气防火和防爆的原则二
- 1 -
焊割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一
火灾过程特点:
(1)酝酿期。

可燃物在热的作用下蒸发析出气体、冒烟、阴燃。

(2)发展期。

火苗窜起,火势迅速扩大。

(3)全盛期。

火焰包围整个可燃材料,可燃物全面着火,燃烧面积达到最大限度,放出强大的辐射热,温度升高,气体对流加剧。

(4)衰灭期。

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

2防火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严格控制火源。

(2)监视酝酿期特征。

(3)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4)阻止火焰的蔓延采取隔离措施。

(5)限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6)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3爆炸过程特点及预防原则
1、爆炸过程特点
(1)可燃物与氧化剂的相互扩散,均匀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使燃爆开始。

(2)由于爆炸连续反应过程的发展.爆炸范围扩大,爆炸威力升级。

(3)完成化学反应、爆炸,造成灾害性破坏。

2、防爆原则的基本要求
根据爆炸过程特点,防爆应以阻止第一过程出现、限制第二过程
2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爆的基本原理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为什么要防爆易爆物质 :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 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 :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 :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仪表防爆的原理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爆炸性物质区域定义中国标准北美标准气体(CLASS Ⅰ)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0 区 Div.1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1 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 区 Div.2粉尘或纤维(CLASS Ⅱ/Ⅲ)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 ,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0 区 Div.1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11区 Div.2防爆方法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序号防爆型式代号国家标准防爆措施适用区域1 隔爆型 d GB3836.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 Zone1,Zone22 增安型 e GB3836.3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3 本安型 ia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Zone0-2本安型 ib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Zone1,Zone24 正压型 p GB3836.5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5 充油型 o GB3836.6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6 充砂型 q GB3836.7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7 无火花型 n GB3836.8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28 浇封型 m GB3836.9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9 气密型 h GB3836.10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防爆对危险场所的适用性: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类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 如下表 :工况类别气体分类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矿井下Ⅰ甲烷 0.280mJ矿井外的工厂ⅡA丙烷 0.180mJⅡB乙烯 0.060mJⅡC氢气 0.019mJ美国和加拿大首先将散布在空气中的爆炸性物体分成三个 CLASS( 类别):CLASS Ⅰ气体和蒸气; CLASS Ⅱ 尘埃; CLASS Ⅲ纤维 . 然后再将气体和尘埃分成 Group( 组 ) :组名代表性气体或尘埃A 乙炔B 氢气C 乙烯D 丙烷E 金属尘埃F 煤炭尘埃G 谷物尘埃气体温度组别划分:温度组别安全的物体表面温度常见爆炸性气体T1 ≤ 450℃氢气、丙烯腈等 46 种T2 ≤ 300℃乙炔、乙烯等 47 种T3 ≤ 200℃汽油、丁烯醛等 36 种T4 ≤ 135℃乙醛、四氟乙烯等 6 种T5 ≤ 100℃二硫化碳T6 ≤ 85℃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仪表的防爆标志Ex(ia)ⅡC T6 的含义 :标志内容符号含义防爆声明 Ex 符合某种防爆标准,如我国的国家标准防爆方式 ia 采用 ia 级本质安全防爆方法,可安装在 0 区气体类别ⅡC被允许涉及ⅡC 类爆炸性气体温度组别 T6 仪表表面温度不超过85℃Ex(ia)ⅡC 的含义标志内容符号含义防爆声明 Ex 符合欧洲防爆标准防爆方式 ia 采用 ia 级本质安全防爆方法,可安装在 0 区气体类别ⅡC被允许涉及ⅡC 类爆炸性气体注 : 该标志中无温度组别项 , 说明该仪表不与爆炸性气体直接接触。

防爆术语:有关防爆术语及标准安全栅安全参数定义:•安全栅最高允许电压: Um保证安全栅本安端的本安性能,允许非本安端可能输入的最高电压•安全栅最高开路电压: Uo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开路时电压最大值•安全栅最大短路电流: Is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短路时的电流最大值•安全栅允许分布电容: C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容•安全栅允许分布电感: L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感安全标志格式说明:将工厂或矿区的爆炸危险介质,按其引燃能量,最小点燃温度以及现场爆炸性危险气体存在的时间周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以确定现场防爆设备的防爆标志和防爆形式。

防爆标志格式:Ex (ia) ⅡC T4防爆标记防爆等级气体组别温度组别防爆等级说明:ia 等级:在正常工作、一个故障和二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 2.0 ;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5 ;二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0 。

注:有火花的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气密外壳或加倍提高安全系数。

ib 等级:在正常工作和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正常工作时,安全系数为 2.0 ;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5 。

正常工作时,有火花的触点须加隔爆外壳或气密外壳保护,并且有故障自显示的措施,一个故障时安全系数为 1.0 。

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表4.1 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采用与IEC等效的方法。

国家标准GB 50058-92中规定,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级别,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1区两个级别,详见表4-1。

表4-1 中国对危险场所划分表爆炸性物质区域划分区域定义气体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粉尘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4.2 国际上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0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

其定义与IEC基本相同(可参见我国对各区域的定义,我国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气体:IEC0区、1区——NEC 1区IEC 2 区——NEC2区粉尘:IEC 10区——NEC 1区IEC 11区——NEC 2区IEC“区”的英文为Zone;NEC“区”的英文为Division。

4.3 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几种?列出其名称和标志。

答根据国家标准GB 3836—8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8种,列举如下。

结构形式标志结构形式标志隔爆型 d 充油型 o增安型 e 充砂型 q本质安全型 i 无火花型 n正压型 p 特殊型 s4.4 什么是隔爆型仪表?它有什么特点?答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特别牢固,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

这就是说,隔爆型仪表的壳体内部是可能发生爆炸的,但不会传到壳体外面来,因此这种仪表的各部件的接合面,如仪表盖的螺纹圈数,螺纹精度,零点,量程调整螺钉和表壳之间,变送器的检测部件和转换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及导线口等,都有严格的防爆要求。

隔爆型仪表除了较笨重外,其他比较简单,不需要如安全栅之类的关联设备。

但是在打开表盖前,必须先把电源关掉,否则万一产生火花,便会暴露在大气之中,从而出现危险。

4.5 什么是本质安全型(intrinsic safety)仪表?它有什么特点?答本质安全型仪表又叫安全火花型仪表。

它的特点是仪表在正常状态下和故障状态下,电路、系统产生的火花和达到的温度都不会引燃爆炸性混合物。

它的防爆主要由以下措施来实现:①采用新型集成电路元件等组成仪表电路,在较低的工作电压和较小的工作电流下工作;②用安全栅把危险场所和非危险场所的电路分隔开,限制由非危险场所传递到危险场所去的能量;③仪表的连接导线不得形成过大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以减少电路中的储能。

本制安全型仪表的防爆性能,不是采用通风、充气、充油、隔爆等外部措施实现的,而是由电路本身实现的,因而是本质安全的。

它能适用于一切危险场所和一切爆炸性气体、蒸气混合物,并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进行维修和调整。

但是,它不能单独使用必须和本安关联设备(安全栅)、外部配线一起组成本安电路,才能发挥防爆功能。

4.6 本安型仪表有ia、ib两种,请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 ia等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电路中存在一个故障或两个故障时,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在ia型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制在100mA以下。

ib等级—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电路中存在一个故障时,不能点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在ib电路中,工作电流被限帛在150mA 以下。

ia型仪表适用于0区和1区, ib型仪表仅适用于1区。

或者说,从本质安全角度讲,ib型仪表适用于煤矿井下,ia型仪表适用于工厂。

4.7 什么是正压型(p型)仪表?答向仪表外壳内充入正压的洁净空气、惰性气体,或连续通入洁净空气、不燃性气体,保持外壳内部保护气体的压力高于周围危险性环境的压力,阻止外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进入壳内,而使电气部件的危险源与之隔离的仪表设备。

4.8 什么是增安型(e型)仪表?答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如密封等),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的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仪表设备。

4.9 什么是特殊型(s型)仪表?答是除d、e、i、p、n之外的特殊形式,或者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防爆仪表称为特殊型仪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