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合集下载

6第六节固体分散技术

6第六节固体分散技术
溶制剂。 3、油性药物的固体化。 4、使药物稳定、遮避苦味。 缺点: 1、载药量小。 2、贮存过程中可老化,溶出速度变慢。 3、工业化生产困难。
3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一)按释药性能分类 1.速释型固体分散体 用亲水性载体(PEG)制成 固体分散体。可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 加快溶出速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缓释、控释固体分散体 以水不溶性或脂溶 性(EC)载体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其释药机制与缓 释和控释制剂相同。 3.肠溶性固体分散体 利用肠溶性物质(CAP)作 载体,制成于肠道释药的固体分散体。
PEG也可与某些药物生成不溶性复合物,如与地高 辛、苯巴比妥等。PEG还能促使阿司匹林分解成水 杨酸。
8
2.聚维酮类 对热稳定性好,易溶于水和多种 有机溶剂,一般用溶剂法制备。 由于氢键或络合作用,黏度增大而抑制药物晶 核的及生长,使药物形成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成品对湿的稳定性差,易吸湿析出药物结晶。 PVP也可能与一些药物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如青 霉素、麻黄碱、普鲁卡因等。
9
3.有机酸类 有枸橼酸、酒石酸、琥珀酸、 去氧胆酸等,均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但这些有机酸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4.表面活性剂类 多含有聚氧乙烯基,熔点 低、溶于有机溶剂,可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 载药量大。
有泊洛沙姆-188,为片状固体,毒性小,对粘 膜的刺激性小,可用于静脉注射。增加药物的 溶出效果大于PEG载体。
14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一)熔融法 药物与载体熔融后混匀,迅速冷却成固体。 关键是迅速冷却,使多个胶态晶核迅速形成, 得到高度分散的药物,而不是析出粗的结晶。 药物与载体熔点相近时,比较有利。 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载体。多用于熔点低, 不溶于有机溶剂的载体材料,如PEG类、枸橼 酸类、糖类。滴丸剂的制备就是用的本法。

最新(药剂学课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最新(药剂学课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载体材料 难溶性 肠溶性
✓提高溶解度 ✓抑晶性 ✓高度分散性 ✓可润湿性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固体分散体主要三种类型(制备原理): 1.简单低共熔物——微晶形式 2.固体溶液——分子状态 3.共沉淀物——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分散过程 熔融分散法 溶剂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
固化过程 溶剂蒸发法 熔融液骤冷法
一、尼莫地平固体分散剂的组成
难溶性药物
以微晶状态 分散
水溶性的材料
分散
尼莫地平
聚乙二醇(PEG6000)
尼莫地平
PEG6000 固体分散体
80
70
溶 60 出 50 度 40分散体
片剂
尼莫地平不同剂型的比较
80
70
生 60
物 50
利 40
用 度
30 20
10
0 尼固
尼片剂
尼莫地平不同剂型的比较
高考链接 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
为雍州长(chánɡ )史。太后曰:“昌期何如?” 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 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 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 ,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不闲吏事 闲:空闲
通“娴”,熟习
译文:魏元忠作宰相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
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
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
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D

•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药剂学: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药剂学: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溶出影响:PVP的Mr、药物与载体的比例
(3)有机酸:枸橼酸、酒石酸、琥珀 酸、胆酸类
微晶,分子量较小,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 剂,不宜作为遇酸不稳定的载体材料
(4)表面活性剂类
大多含有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 常用:poloxamer,Myrj,聚氧乙烯蓖麻油 性质:毒性小,刺激性小,溶解性好,熔点较低,
应用:制备缓释载体
肠溶性载体材料
品种:纤维素(CAP、HPMCP、CMEC) 聚丙烯酸树脂( Eudragit L、 Eudragit S,Ⅱ、Ⅲ)
性质:不溶于胃液,溶于不同pH的肠液中 应用:制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道释放和吸
收、生物利用度高的固体分散体。
三、固体分散体的速释与缓释原理 Releae modification by solid dispersion
第三篇 制剂新技术与新剂 型
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Solid Dispersion Preparation
Techniques
固体分散技术
芦丁-PEG6000固体 分散体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适量, 加入少量甲醇,加热溶 解后,按照重量比例加 入PEG6000,搅拌使完 全溶解,置80℃水浴上 蒸除溶剂,迅速低温冷 冻,干燥得淡黄色芦丁 -PEG6000固体分散体。
这些材料有良好的亲水性,除起到分散作用外, 本身还是优良的润湿剂、分散剂、助流剂或崩 解剂
难溶性载体材料
(1)乙基纤维素 EC
性质:溶于有机溶剂,溶液粘性大,无毒、无活 性、易成氢键。
特点:药物以分子、微晶状态分散,载药量大, 稳定性好,不易老化。缓释固体分散体
溶出影响:粘度、分子量、用量、致孔剂
(一)速释原理
1、药物的分散状态 产生速效作用重要原因

(药剂学第七版)第七版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和第十七章包合物的制备技术

(药剂学第七版)第七版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和第十七章包合物的制备技术

(二)缓释原理

药物采用疏水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制成的 固体分散体均具有缓释作用。 缓释原理是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 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 药物的溶出必须首先通过载体材料的网 状骨架扩散,故释放缓慢。
①增加表面积S:药物微粉化; ②增大溶出速度常数:提高温度、加速搅拌; ③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 分散物;
(一)速释原理
1.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


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处的状态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 的重要因素。 药物以分子状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晶态以及 无定形态在载体材料中存在,药物所处分散状态不同 溶出速率也不同,分子分散时溶出最快,其次为无定 形,而微晶最慢。 药物分散于载体材料中可以两种或多种状态分散。 载体材料可阻止已分散的药物再聚集粗化,有利于药 物溶出。
固体分散体存在主要问题:

载药量小; 物理稳定性差; 工业化生产困难;
第二节 常用载体材料
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一)水溶性、 (二)难溶性、 (三)肠溶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多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酸,其 它尚有糖类等。 1.聚乙二醇类 2.聚维酮类 3.表面活性剂类 4.有机酸类 5.糖类与醇类 6. 纤维素衍生物
本类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5.糖类与醇类

糖类常用有壳聚糖、右旋糖酐、半乳糖 和蔗糖等,醇类有甘露醇、山梨醇、木 糖醇等。它们的特点是水溶性强,毒性 小,因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可同药物以 氢键结合生成固体分散体,适用于剂量 小、熔点高的药物,尤以甘露醇为最佳。
6.纤维素衍生物

如羟丙纤维素(HPC)、羟丙基甲纤维 素(HPMC)等,它们与药物制成的固 体分散体难以研磨,需加入适量乳糖、 微晶纤维素等加以改善。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胆固醇 β-谷甾醇 脂质材料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主要有3种类型 1.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 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共熔后,骤冷固化时,如两者的比
例符合低共熔物的比例,可以完全融合而形成固体分散 体 • 此时药物仅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成物理混合物, 但不能或很少形成固体溶液。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 放置变脆成易碎物,放置的温度及时间视品种而定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熔融法的关键:
由高温迅速冷却,以达到高的过饱和状态,使多个胶态 晶核迅速形成而得到高度分散的药物而非粗晶
材料: PEG类、枸橼酸、糖类 本法简便、适用于对 热稳定的药物,多用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材料
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使迅速收缩、凝固成丸,俗称滴丸
适用于剂量小于50mg的药物 受热时间短,产品稳定,质量好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溶于溶剂中,然后喷雾或冷冻干 燥,除尽溶剂即得。
溶剂:常用C1~C4的低级醇或其混合物。 适用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载体材料:PVP类、PEG类、β环糊精、甘露醇、乳糖、
七、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溶解度及溶出速率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会改变
热分析法 吸热特征峰消失
X射线衍射法 特征晶体特征衍射峰消失,药物是以无定形存在
红外光谱法 共沉淀物中吸收峰向高波数位移,强度也大幅度降低
核磁共振谱法 特征峰位移
八、固体分散体与滴丸
滴丸 pills 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载体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
或缓释制剂,也可制备肠溶制剂。
二、载体材料 Carrier materials
载体材料应具有下列条件 1. 无毒、无致癌性 2. 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 3. 不影响主药的化学稳定性 4. 不影响药物的含量测定或损害疗效 5. 能使药物得到最佳分散状态达速释或缓释效果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

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

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

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

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Francois等【3】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

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

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

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

第十六章固体分散体
一、概述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 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等状态 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 的分散体系。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
采用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4
• 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产物,可以根据需要进
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以
及注射剂等。
5
※固体分散体特点
19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常用的如乙基纤维素(EC),无毒, 无药理活性,是 一理想的不溶性载体材料。 EC能溶于乙醇、苯、丙酮、CCl4等多种有 机溶剂。 固体分散体多采用乙醇为溶剂,采用 溶剂分散法制备。广泛应用于缓释固体分 散体。
20
EC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中释药速 率属扩散控制,EC的粘度和用量均影 响释药速率,尤其是EC用量对释药速 率有更大影响。 在EC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中加入 HPC、PEG、PVP等水溶性物质作致 孔剂可以调节释药速率,获得更理想 的释药效果。
15
例:硝苯地平用poloxamer188,288,
407熔融法制成的固体分散体,
poloxamer188溶出最快。
此外,聚氧乙烯(PEO)、聚羧乙烯 (CP)也属于此类载体。
16
4.有机酸类
此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易
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常用有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
胆酸、去氧胆酸等。
17
• 利用性质不同的载体使药物高度分散 以达到不同要求的用药目的(速释、 缓释、肠溶);其次是利用载体的包 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使液
体药物固体化等。
6
• 固体分散体概念最早由Sekiguchi(1961 年)等人提出,并以尿素为载体,制备 了磺胺噻唑固体分散物,口服该制剂, 其吸收和排泄均比纯磺胺噻唑增加。 • 研究人员利用PEG,PVP等水溶性载体 材料制备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物,并 进一步证实了将难溶性药物制成固体分 散体是增加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有 效方法。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进展[摘要]固体分散体是指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

研究表明,用适当的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实现药物高效、速效、长效化,也可控制药物靶向释放。

将药物加工成特定的剂型,用于增加药物稳定性,避免药物氧化、水解等。

固体分散体出现以来的各种实际应用表明,固体分散体的研究对于制剂的生产和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固体分散技术;固体分散体;溶解度;溶出速率;生物利用度固体分散技术是指制备制剂时将固体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数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1961年Sekiguchi等【1】提出了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的概念,并以尿素为载体材料,用熔融法制备磺胺噻唑固体分散体,口服后吸收及排泄均比口服磺胺快,1963年Levy等制得分子分散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增高,也更易吸收。

固体分散体在中药制剂上的应用始于1970年芸香油滴丸的上市。

Chiou等【2】于1971年对固体分散体的形成原理,制备工艺及老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8年Francois等【3】首次提出固体分散体在熔融时装入硬胶嚷中,在室温下固化。

此后,人们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多用于改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能,制备高效,速效制剂,所采用辅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工艺也趋于成熟。

固体分散体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惰性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团体形式存在的分散体系[4]。

研究表明,将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性载体中形成分子分散体系,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技术是将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体的一项新型制剂技术。

【药剂学】16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药剂学】16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三、制备方法
• 熔融法(滴丸、热融/挤出法) • 溶剂法 • 溶剂-熔融法 • 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 研磨法
三、制备方法
� 熔融法
药物
载体材料
混匀
加热熔融
骤冷
干燥
滴丸
关键:需由高温迅速冷却,以达到过饱和态,使晶核形
成速度迅速,防止晶核增长。
载体材料:选用熔点低、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材料。
如PEG类、枸橼酸、糖类等。
(三)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 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表面活性或可溶性材料) ─ 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与用量有关) ─ 对药物有抑晶作用,使其保持无定形或微晶状态 ─ 润湿性,水溶性材料溶解可促进药物润湿
PVP与药物形成氢键及抑晶能力与PVP分子量有关,分子 越小越易形成氢键,抑晶作用越强。
度。受热时间短、产品稳定,质量好。
缺点:适用于小剂量药物。
三、制备方法
� 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药物 载体材料
有机溶剂
喷雾干燥/冷冻干燥
载体材料:PVP类、PEG类、环糊精、甘露醇、乳糖、明胶
纤维素类、聚丙烯酸树脂类。
优点:冷冻干燥法适用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缺点:使用有机溶剂成本高。
液、共沉淀物。
PEG 经熔融-凝结后分子中的螺旋的空间 晶格产生缺损,药物可插入缺损晶格, 形成填充型固体溶液。
� 无定形和微晶分散
药物
载体材料
混匀
加热熔融
骤冷
干燥
滴丸
黏度迅速增大,分散的药物难以聚焦、 合并,形成不同的分散状态
四、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
(二)形成了高能状态
药物在骤冷时常以亚稳定晶型或无定形状态析出。亚稳 定型是同质多晶现象的一种状态,晶格能低、熔点低,因 而溶解度远高于稳定性晶型。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实验报告

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河南新纪元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郑州市中兽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目的:
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解性,掩盖氟苯尼考的苦味。

二.材料:
1.原料:氟苯尼考。

2.辅料:PEG6000、PVPK30。

3.仪器:粉碎机、烧杯、烘箱、托盘等
三.处方筛选
将氟苯尼考与PEG6000,按照不同的筛选比例,进行混合(如下表),粉碎,置于65℃水浴上,分别于5min、10min、15min、20min,进行观察。

氟苯尼考与PEG6000处方筛选表。

结果,在20min内,上述不同比例的药物均可以全部融化,氟苯尼考与PEG6000以1:5的比例,融化时间最快,融化最彻底,以1:1的比例融化时间最慢,且不能全部融化,所以,本实验以氟苯尼考与PEG6000以1:5的比例进行制备分散体。

四.制备方法:
1.将氟苯尼考、PEG6000,分别进行粉碎,过3号筛,备用,
2. 取氟苯尼考50g,PEG6000 250g,按照等量递增方法进
行混合。

3. 将上述混合物,置于65℃的烘箱中,放置20min,使其充分融化。

4.取出后,迅速放凉,使其凝固。

5.将凝固的混合物,进行粉碎,过筛,即可。

五.检查:
1.性状
取本样品,放于白纸上观察,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其色泽一致。

2.稳定性实验
将上述所配制的样品置于开放的环境中,放置7天,取出后观察样品无吸潮、结块现象。

3.水溶性实验
取本样品1g,加入500ml自来水中,搅拌5分钟,静止,样品完全溶解。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共沉淀法:该方法适用于制备不同晶型的固体分散体。

先将一种溶剂或添加剂加入另一种固体颗粒中,使其溶解并形成过饱和溶液。

然后,通过缓慢冷却或添加第三种物质,可以将这种过饱和溶液转化为固体分散体。

2. 溶剂热法:该方法是指在溶剂中通过加热制备固体分散体。

首先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固体颗粒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溶剂量,可以使溶剂热反应转化为固体分散体。

3. 熔融法:该方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固体颗粒熔融在一起,形成固体分散体。

首先将一种固体颗粒溶解在另一种固体颗粒的熔体中,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流量,可以将熔融物转化为固体分散体。

4. 乳液法:该方法是指通过制备乳液来制备固体分散体。

先将一种固体颗粒溶解在水中,然后添加另一种固体颗粒的乳液,使其在水中分散。

通过控制乳液的参数,可以制备出不同结构的固体分散体。

5. 粉末混合法:该方法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固体颗粒混合,形成固体分散体。

通过控制混合时间和比例,可以制备出不同结构的固体分散体。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具体应用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热熔挤出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综述

热熔挤出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综述

热熔挤出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综述
以「热熔挤出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综述」为题,在此将研究、介绍热熔挤出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过程、操作及其优缺点。

热熔挤出法是一种多功能的机械混合技术,它可以处理多种相容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它是一种十分广泛应用的机械混合法。

热熔挤出法可以用于制备几乎所有类型的固体分散体,这些分散体通常具有高分散性和一致性。

混合物的粒度和复合物的稳定性也都得到了改善。

热熔挤出法的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步骤如下:首先,将原料放入混合器,并加入必要的混合液,将混合物搅拌均匀。

接着,将原料放入热熔挤出机,采用适当的挤出参数操作,如温度、挤出压力等,挤出混合物,最后,将挤出的固体分散体即制成固体分散体。

热熔挤出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的优点有:首先,可以用于多种物质,可以处理固体、液体和气体;其次,它可以有效地均匀混合原料,提高混合物的一致性;再次,可以更有效地改变粒度,使固体分散体的粒度更小;最后,它可以提高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

但是,热熔挤出法的制备固体分散体也有一些缺点,包括:首先,热熔挤出操作涉及高温、高压,使得该方法复杂难操作;其次,其消耗能源较大;最后,它因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最终产物的性能。

综上所述,热熔挤出法是一种多功能的机械混合技术,用于制备固体分散体,具有多项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因此,在实际
应用中,应当综合考虑技术要求、操作复杂程度及最终产物的性能等因素,再确定是否采用该技术。

总之,热熔挤出法是一种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有效技术,可以有效地均匀混合原料,提高混合物的一致性,更有效地改变粒度,同时也能提高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及其应用价值。

龙血竭固体分散体制备

龙血竭固体分散体制备

龙血竭固体分散体制备龙血竭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比如活血化瘀、解毒消肿、止痛平肝等。

但是,龙血竭的水溶性很差,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因此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成为了必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龙血竭固体分散体制备的相关内容。

一、龙血竭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目前,龙血竭的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尺寸缩小法:即通过机械碾磨、球磨等方法,将龙血竭粉末分散在其他药物、载体或功能性材料中。

2、表面修饰法:通过表面活性剂、胶体、蛋白质、多糖等修饰剂,使固体颗粒外表增加亲水性,提高分散性。

3、超声波法:采用高能超声波产生的剪切力和湍流流体的效应,产生分散和混合作用,形成均匀的混合固体颗粒。

4、凝胶浸润法:替代传统的溶剂处理方法,通过胶体魔法将肌筋膜的微小颗粒固定在凝胶中,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稳定的分散体。

二、龙血竭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机理龙血竭黑色树脂的水溶性非常差,因此固体分散体的制备需要对其适应性进行调整。

此外,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颗粒的分布、粒径大小、荷电性以及表面性质等因素。

1、尺寸缩小法: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龙血竭颗粒的大小,提高其比表面积,增强其分散稳定性,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此外,通过增加平均尺寸,可以控制颗粒之间的作用力。

2、表面修饰法: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增加龙血竭颗粒表面的亲水性:(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吸附在颗粒表面,改变其表面电荷,提高粒子稳定性。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形成外表亲水性的半透膜,使得颗粒表面被覆盖。

3、超声波法:通过超声波作用,龙血竭颗粒之间产生剪切力,加速其分散,提高颗粒之间的作用力。

4、凝胶浸润法:通过肌筋膜凝胶将龙血竭颗粒固定在凝胶中,使其保持稳定分散,同时改变颗粒表面电荷,增加颗粒与胶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龙血竭固体分散体的应用和优点龙血竭固体分散体因其稳定性强、分散均匀、生物利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药物 载体
共溶于有机溶剂
蒸去溶剂
溶剂-熔融法
药物 溶剂
药物溶液
加入 熔融的载体中
搅匀
骤冷固化
固体分散技术的概念、类 型及制备
药物制剂新技术
固固体体分分散散技技术术 包合技术 微囊和微球制备技术 纳米乳和亚纳米乳制备技术 脂质体制备技术
1.固体分散技术: 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种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2.固体分散技术的主要特点: 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
3.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药物在载体中高度分散的程度和形态不同) (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药物状态:微晶形式)
(2)固态溶液(药物状态:分子)
(3)共沉淀物(药物状态:无定形物)
4.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1)熔融法 (2)溶剂法(共沉淀法) (3)溶剂-熔融法
熔融法
药物 载体
加热熔融
பைடு நூலகம்
骤冷固化
溶剂法(共沉淀法)

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

三、固体分散体速释与缓释原理
(一)速释原理
1、药物的高分散状态 2、形成了高能状态 3、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
三、固体分散体速释原理和类型
速释原理
1. 药物高度分散 ✓ (分子、胶体、无定型、微晶)
✓ Noyes-Whitney方程: dC / dt KSCs
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溶出速率越快
固体分散技术
一、概述 二、固体分散体的常用载体 三、固体分散体速释原理和类型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五、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
一、概述
固体分散体 (solid dispersion) • 定义: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于固体
载体中。 ✓固体分散技术 ✓(solid dispersion technology)
加热浓缩
共沉淀物
干燥
注意:蒸发溶剂时,宜在高温蒸至粘稠时迅速冷冻固化, 则药物分散性较好。 优点:避免了高热,适于热不稳定性药物 或 挥发性药物。 缺点:使用有机溶剂成本高,不安全,污染环境,残留溶 剂易导致晶核的增长。
制备工艺
药物
溶剂-熔融法
有机溶剂
载体材料
加热熔融
混匀
骤冷
干燥
注意:选用毒性小、易与载体材料混合的溶剂; 须混合均匀,防止固相析出。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 熔融法 • 溶剂法 • 溶剂-熔融法 • 机械分散法
熔融法
制备工艺
药物 载体材料
混匀
加热熔融
骤冷
干燥
关键:需迅速冷却,以达到过饱和态,使晶核形成速度 迅速,防止晶核增长。 特点:简单、方便、经济,适合于热稳定性药物和低熔 点载体材料。
溶剂法
制备工艺
药物 载体材料

第十章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第十章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技术

药物存在形式 微晶
固态溶液 共沉淀物
分子 无定形物
10.2.3 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熔融法
加热 药物+载体
快速搅:对热稳定的药物。 载体:PEG类、枸橼酸、糖类等熔点低、不溶于
有机溶剂的载体材料。
溶剂法(共沉淀法)
药物、载体
溶解
蒸发 有机溶液
氯仿、乙醇、
丙酮等
共沉淀物 干燥
2. 载体的作用
• 提高药物溶解度:载体对药物的增溶作用。 • 载体材料对药物有抑晶作用:氢键、络合等作用
抑制药物晶核形成和生长。 • 载体材料保证药物的高度分散性:防止药物的聚
集,载体材料用量越大,药物分散程度越高。 • 载体材料可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
10.2.2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类型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PVP:聚维酮(PVP)为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熔点较高, 对热稳定,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PVP对许多药物有 较强的抑晶作用,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对湿的稳定性差,贮 存过程中易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
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卖泽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等,熔 点较低,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可单独作为载体;大多数表 面活性剂与其他载体联用,增加药物的润湿性或溶解性,提 高溶出速率,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酯80等。
10.2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和类型
10.2.1 速释原理
1. 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
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所处的状态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 的重要因素。药物以分子状态、胶体状态、亚稳定态、微 晶态以及无定形态在载体材料中存在,药物所处分散状态 不同溶出速率也不同,分子分散时溶出最快,其次为无定 形,而微晶最慢。药物分散于载体材料中可以两种或多种 状态分散。
物利用度; ③可用于油性药物固体化; ④难溶性药物以速释为目的时,可用水溶性载体,如果以缓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PPT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PPT
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
Biopharmaceutics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Classification
System
Gordon L、 Amidon, Ph、D、
Charles R、 Walgreen Jr、 Professor of
Pharmacy
and Professor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A、,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h、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University
28
AD-PVP的DSC曲线 a 双炔失碳酯(AD)、PVP以及两者不同比例的混合物
b AD:PVP不同比例混合物和共沉淀物
3、X射线衍射法―晶体特征衍射峰消失, 生成无定形或非晶态物。
原料药 SD(1:3) SD(1:1) 物理混合物 Eudragit E100
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图(载体材料为Eudragit E-100)
熔点熔点低5063熔点较高150软化毒性毒性小低分子量毒性最大无毒热稳定性化学性质稳定180以上分解对热稳定150变色常用规格peg12000peg6000与20000的混合物pvpk15mav约8000pvpk30mav约5000pvpk90mav约1000000水溶性载体材料1231010203040506soliddispersionlegalonsuspension水飞蓟素pvp固体分散体sd102030405060708090100102030405060tmin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物理混合物原料药13313表面活性剂类该类载体材料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在蒸发过程中可阻止药物产生结晶是较理想的速释载体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沈阳药科大学
药物制剂实验教学中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共沉淀法及溶剂-熔融法制备固
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

2.初步掌握固体分散体形成的验证方法。

二、实验指导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固体分散体的主要特点是利用性质不同的载体使药物高度分散以达到不同要求的用药目的: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或控制药物释放及控制药物于小肠释放等。

固体分散体为中间产物,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栓剂以及注射剂等。

固体分散体所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三大类。

载体材料在使用时可根据制备目的选择单一载体或混合使用载体。

若达到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用药目的,一般可选择水溶性载体材料,如聚乙二醇类,聚维酮类等。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有,固体溶液,简单低共溶混合物、共沉淀物。

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有熔融法、共沉淀法、溶剂熔融法。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可呈现分子状态、亚稳定态及无定形态、胶体状态、微晶状态。

可选择下列方法溶解度及溶出速率法、热分析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等进行物相鉴别,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鉴别。

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是药物分散状态或药物所形成的高能态可增加药物溶出度,同时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具有促进作用。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
1.处方
尼莫地平0.2g
PVPk30 1.0g
2.操作
(1)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取PVPk30 1.0g,置蒸发皿内,加入无水乙醇5ml,在80-90℃水浴上加热溶解,加入尼莫地平0.2g,搅匀使溶解,在搅拌下蒸去溶剂,取下蒸发皿置氯化钙干燥器内干燥、粉碎,过80目筛,即得。

(2)尼莫地平-PVP物理混合物的制备取PVPk30 1.0g,尼莫地平0.2g,置蒸发皿内混匀,即得。

3.操作注意
(1)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的制备时, 溶剂蒸发速度是影响共沉淀物均匀性及防止药物结晶析出的重要因素,常在搅拌下快速蒸发,均匀性好,结晶不易析出,否则共沉淀物均匀性差,如果有药物结晶析出,将影响所制备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

(2)共沉淀物蒸去溶剂后,倾入不锈钢版上(下面放冰块)迅速冷凝固化,有利于提高共沉淀物的溶出速度。

4.共沉淀物物相鉴别
试验样品尼莫地平30mg, 相当于尼莫地平30mg的尼莫地平-PVP共沉淀物(1:5)及物理混合物。

除溶出速度测定外,(2)、(3)、(4)项还增加PVP样品。

(1)溶出速度测定
①溶出介质的配制:取乙醇100ml,加蒸馏水定容为1000ml,摇匀,即得。

②标准曲线的制作:精密称取干燥恒重的尼莫地平约20mg,置20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定容,摇匀;吸取溶液0.6、0.8、1.0、1.2、1.4、1.6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溶出介质定容;以溶出介质为空白,在23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光度对浓度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

③测定: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XC溶出度测定方法第二法。

转速100r/min,溶出介质为10%的乙醇溶液900ml,温度37±0.5℃。

当介质温度恒定为37±0.5℃,加入精密称取的样品,分别在2、5、10、15、20、30min 取样,每次取样7ml(同时补入溶出介质
7ml),过滤,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上述溶出介质定容,摇匀,在23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标准曲线方程计算不同时间累积溶出百分量。

(2)差热分析(DTA):工作条件,气氛为氮气或空气,升温速度10℃/min,扫描范围30~300℃。

(3)X-射线粉末衍射:工作条件,CuKd 石墨单色器衍射单色化,高压30kv,管流50mA,扫描速度2℃/min。

(4)熔点测定: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VIC第一法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