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自然环境》教案

合集下载

6.2自然环境 精品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6.2自然环境 精品教案(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GDP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有、、,其中属发达国家的是;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由于,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中国属。东亚内陆国和中亚内陆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差约美元,这说明同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差异也很大。
三、本节知识结构
(二)亚洲的人文环境
1、世界人口的洲
现状:人口总数大,约亿人,居世界第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居世界第三位
3、.读“世界部分国家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图”,回答:
(1)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印度,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为33%,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为%,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
(2)日本的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是2%、37%、61%,请将日本标注在图中。
(3)比较图中的数据,找出图中工业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而生产力很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是。这说明在同一个大洲——亚洲中,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
4、下图表示发生在亚洲南部某些地区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按成因关系将图中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
()生存条件恶化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将森林地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
()滥砍滥伐,卖木材为生
()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均资源减少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子女老有所养
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影响:缺乏,水土,土地,土壤肥力
2、多样地域文化
民族、种族个左右,约占世界,分别创造各自文化。
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3、经济发展差异
地域辽阔,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大,以至发展很不平衡
只有少数发达国家(__),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如_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亚洲这样一个大洲,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亚洲自然环境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人类活动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道具:地球仪、地图等。

3.教学资料: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展示亚洲地形,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自然环境。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了解亚洲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6.2 自然环境 教案7 (人教版七年级下)

6.2 自然环境 教案7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课时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了解亚洲主要国家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力目标1 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2 理解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2 亚洲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分析季风气候变化特点活动:读图P6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1、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可以从亚洲所跨的经度广、面积大去分析。

)2、从图中找出亚洲从北到南有哪三种类型的季风气候,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P8 小结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跨166个经度,南北跨寒、温、热带,气候复杂多样,尤其以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季风气候在亚洲都有广泛分布,明显有别于其他大洲。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亚洲东部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

夏天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天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活动P81、仔细观察图7.13和7.14,比较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有什么变化?联系你的亲身体验想一想,当风向改变后,气候特点有什么变化?冬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夏季,上海盛行风,气候特点:2、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生产地,这与哪个季节的季风密切相关?夏季风西北东南高温多雨寒冷干燥复习这节课的内容,下节课小测。

预习P9“人口、经济与发展”,完成P10的习题。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 教案及课后习题

亚洲的地形与河流一、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二、亚洲的主要地形区三、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呈现“低—高—低”的变化。

四、亚洲的河流特征1.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大河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3.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①概念: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②举例: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亚洲的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 气候类型2. 成因3. 各地气候差异大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1. 分布:亚洲的九种气候类型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几乎占亚洲的一半。

2. 成因: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内陆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

3.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4.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对比三、季风气候显著1. 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2. 季风形成原因及规律:3. 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的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

例题1 (福州中考)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和亚洲大陆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回答(1)~(2)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A. 西部高,中部低B. 东部高,西部低C. 中部高,四周低D. 中部低,四周高(2)亚洲北部河流主要注入()A. 太平洋B. 北冰洋C. 印度洋D. 大西洋思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剖面图的正确判读。

七年级地理下册6_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

七年级地理下册6_2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1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1、利用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重点)2、利用亚洲地形图、亚洲主要河流分布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河流特征。

(重点)3、简述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4、通过复习亚洲的世界地理之最,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

【教学模式】诱思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当点拨”,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地图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及教学课件读图析图探究新知使用多媒体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一)气候复杂多样【自主读图】读课本图6—2—6和P10内容,思考回答下列各题:(1)读图找出亚洲的气候类型,说说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2)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

(3)读图分析亚洲气候的特点。

(4)分析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成因。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精当点拨】教师对疑难问题引导点拨1、游戏:我说你指要求:教师说出亚洲的任一气候类型,学生在图上快速的指出,看谁指的即对又快。

2、点拨: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影响因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的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板书】亚洲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教师语: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我们来探究(二)季风气候显著。

(二)季风气候显著。

使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季风气候示意图【读图析图】1、读图说出亚洲冬季风、夏季风的风向。

2、找出冬季风、夏季风分别从哪里吹来?3、找出亚洲的三种季风气候类型,说说它们的分布特点。

(一)气候复杂多样【自主读图】学生读课本图6—2—6和P10内容,思考回答下列各题:(1)全球共有12种气候类型,亚洲有种,分布范围最广的是气候。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6第2节 自然环境》精品教案 (1)

最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6第2节 自然环境》精品教案 (1)

第二节自然环境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1)亚洲的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亚洲高原和山地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

主要的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主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而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围。

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等。

口诀记忆亚洲的地形: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2)亚洲的河流河流流向特征: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河流流向注入的海洋长江自西向东黄河太平洋湄公河自西北向东南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北冰洋勒拿河恒河自西向东印度洋印度河自北向南亚洲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势影响显著。

①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②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三。

(3)亚洲的湖泊亚洲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湖泊。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咸水湖。

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口诀记忆亚洲的河流与湖泊: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长江第一河,黄湄入太平;北流勒叶鄂,南流恒印河。

里海最大湖,西北属于欧;死海贝加尔,最咸最深属。

【例1-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面三幅地形剖面图中,反映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形地势特点的是________图。

(2)根据以上分析,说明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图A中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高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变化、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相对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应具备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2.难点: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自然环境,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案例等。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调查表、标本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哪些因素?2. 呈现(10分钟)介绍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展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自然环境-说课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自然环境-说课一等奖
(生猜测)
师:下面我们就来自主互助学习,完成导学案中关于亚洲河流的填充,然后验证一下刚刚我们关于亚洲河流流向的推测,哪个是正确的同样是五分钟学习时间,倒计时开始……
(同桌互助,完成导学案)
五分钟之后,请同学到黑板填充河流名称,并描绘河流流向。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先根据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得出亚洲的地势特点;然后又根据地势特点,判断亚洲的河流流向。通过对亚洲地形、地势和河流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学习某地地势、河流特点的方法。
师:通过对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我们不仅能得出亚洲地势的特点,还可以观察出亚洲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亚洲的地形单元!下面我给学生们五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中亚洲地形单元的填充,一会我请几名同学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生自主学习)
五分钟后,请几名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由其他同学修改、补充。
3、亚洲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教学难点
1、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2、学会一个地区地形、水系特点的一般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入
师:一曲雄伟壮阔的《亚洲雄风》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亚洲的上空,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巍峨的山脉、奔腾的河流、浩瀚的海洋、宽广的平原和勤劳的人民……此情此景我们心潮澎湃,今天就让我们伴着这首《亚洲雄风》走进亚洲、学习亚洲!
三、用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所学方法,来学习北美洲的地势、河流特点。首先观察北美地形图,再根据导学案中的北美洲习题,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地势以及河流特点。限时五分钟,然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讲解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

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而社会环境又是自然环境的进展。

自然环境是围绕人们四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

下面是课件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的地形单元.2.亚洲的河流走向。

教学重难点亚洲地势特点,地形单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亚洲雄风》的MP3或动画,引出课题:第二节:自然环境二、新课讲解:〔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板书〕1、亚洲地形区的分布:出示PPT,学生先看书,找出书中提到的地形单元,再看地图找出相应的地形单元。

学生上讲台,指出要求的地理单元:〔按地势分为三组〕1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2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3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问: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找的?总结:亚洲的地形冗杂多样2、亚洲的地形特点:出示PPT,问:l 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根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2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它们的海拔有多高?总结:地势起伏大点击"亚洲剖面图'总结: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是中部高,东西部低最终总结亚洲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冗杂多样点击幻灯片中的"亚洲地理集锦',学生看书,出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之最'3亚洲的主要河流:学生看书,找出书中提到的河流:学生上讲台找出河流:分为四组l 黄河、长江、湄公河2 恒河、印度河3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4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在找的过程中,总结:总结:〔1〕.流向流向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湄公河流向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

流向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自然环境
地形 气候
亚洲印象
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死海 贝加尔湖
马来珠群穆朗岛玛峰
学习目标:
1.亚洲的地形特点 2.亚洲的地势特点 3.亚洲河流的特点
亚洲地形区的分布
1.地形种类是多还是少? 2.哪些地形面积较大? 3.分布在什么位置?
蒙古高原 帕米尔高原
青藏高原
亚洲之最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有“世界屋脊”之称。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米。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面积约260万平方千米。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半岛,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岛屿2万多个。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含盐量最多的湖。
课堂练习
1、“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如果这里的 “山”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是() 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高加索山 D、喜马拉雅山 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 多。下面关于亚洲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中部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太平洋 B、发源于中部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大洋 C、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 D、“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河流都向东流
6、世界陆地最高点和最低点位于() A、亚洲和欧洲 B、都在亚洲 C、南极洲和欧洲 D、非洲和欧洲
知识结构导图
1.亚洲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为主
2.亚洲地势特点: 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3.河流特点: 1.多长河 2.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掌握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理解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亚洲的自然环境。

(2)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范围和周边地理环境。

(2)亚洲的地形、气候特点及成因。

(3)亚洲的河流、湖泊分布及特点。

2.教学难点:(1)亚洲的气候成因及特点。

(2)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范围。

2.亚洲的位置与范围(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3.亚洲的地形特点(1)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特点。

4.亚洲的气候特点(1)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特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

2.亚洲的河流、湖泊特点(1)展示亚洲河流、湖泊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特点。

3.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1)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成因。

(2)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补充。

4.亚洲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为学生提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

四、课后作业2.分析亚洲河流、湖泊的分布规律。

3.思考亚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难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七年级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环境概念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理解还较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来掌握自然环境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自然环境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探究的自然环境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展示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民居特色、传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

-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运用地图和资料,加强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

-培养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具体影响。

-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复杂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复习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回顾各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

3.分析影响以农业生产为例,分别探讨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对其的影响。

-北方地区的旱地农业。

-南方地区的水田农业。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青藏地区的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环境对民居特色、传统服饰等的影响。

5.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和补充。

6.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其他方面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现象。

7.课堂总结总结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广泛影响。

8.布置作业撰写一篇短文,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积极的小组讨论,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但在讨论过程中,个别小组的组织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今后应更加注重小组合作的指导和监督。

对于一些复杂的影响关系,讲解还可以更深入细致。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自然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具挂图、地形名称卡片一、导入问题抢答: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归纳、确认]在这里,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描述──1.你家门牌号码多少?2.你家周围有什么明显的地物标志?3.你家的房子有什么特征,如:有多大?有多高?其实,认识一个大洲,也和认识别人的家庭一样,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副板书]在哪里──地理位置。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其实这和描述同学家的住址也是一样的:亚洲所在的街区就是他在世界半球中的位置;亚洲的的门牌号码就是其经纬度;亚洲的邻居就是他周边的大洲和大洋。

【人教版】地理7年级下册6.2《自然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地理7年级下册6.2《自然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自然环境》导学案(第1课时)自学内容:地形和河流自学目标:1.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自学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自学过程:一、回顾上学期所学内容,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说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二、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1.请同学们读2页教材及图6.1(“东西两半球图”)回答,亚洲在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和。

2.学生看“亚洲的范围图”回答。

读2页6.2图完成P3活动一(1)(2)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南面是洋、北面、东面洋。

2).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完成P3活动二(1).亚洲的西北是洲,以、、、、、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2页6.1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不但所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

2).读6.2(东西两半球图)比较各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东西距离最长。

亚洲是世界大洲。

三、学生读(“亚洲地形图”)讨论回答。

引导: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及气候等方面。

了解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1.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地形图?2.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A组:青藏高原、海拔在米,喜玛拉雅山、海拔在米,及主峰、海拔在米。

B组:帕米尔高原海拔在米、蒙古高原海拔是多米。

C组:亚洲最大的是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这些平原海拔在米左右,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组:世界上最大半岛是半岛、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很大,高,低。

3.读地形剖面图。

6.2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6.2自然环境(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环节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备注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
阅读亚洲地形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注明的山脉和河流。
分小组读图,在图上找出亚洲注明的山脉和河流。
总结归纳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
重点学习了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必须通过读图记忆这些知识。
山是高昂的头,
河像热血流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在填充图册第二页上填充山脉和河流。
完成探究第六页1---6题
亚洲的山有------,河流有------




















作业布置

预习提纲




地势起伏大,长河多
1地形区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蒙阴四中教师教案
课题
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型
新授课
编号
03
主备人
(首次备课时间)
2-27
二次备课时间
2-28
教目标
教学重点
1运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2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及相关资料,总结分析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归纳大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
3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2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6.2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中图版

第6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南北方地理区域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特征,理解这两个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

2.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和看图的方法,认识到我国南北方地理区域的差异。

3. 情感目标: 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二.学习重点: 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三.学习难点: 举例说明南北方地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地理差异 四.教具准备:配套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自主预习: (课文做重点记号)1、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不同,必须会影响到人们的 和 。

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和 等方面。

2、我国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__________,地形多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耕作制度为 。

北方地区的房屋比较注重防寒保暖,由于地势__________ ,人口众多,所以村庄都较大。

3、我国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 ,地形多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南方地区房屋多用砖瓦,竹木材料建造,注意通风散热,屋顶坡度__________ ,利于排水。

活动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①复习导入:回忆四大区域名称、位置、划分依据等。

②学生思考不同景观图片分别属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地区?③学生齐读54页第一段课文,回答:自然环境的不同对于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方面;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和 等方面。

活动三: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 ①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分析南北方的农业差异活动四: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饮食、民居、交通等方面。

①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②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③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影响着交通运输工具 ④学生从不同的景观图片掌握自然环境影响着传统运动活动五:知识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1、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深厚的黄土分布区在北方地区( )2、北方交通运输以河运为主( )3、溜冰、滑雪是北方人冬季爱好的运动项目( )4、苹果、荔枝等都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亚热带水果( )5、北方地区就是东北三省( )6、我国南方的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

初中人教版自然环境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中国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中国的地形特点3. 中国的气候特点第二课时:1. 中国的资源特点2.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3.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地形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形特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分享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中国的资源特点。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资源特点,引导学生掌握资源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资源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资源特点。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学生讨论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上册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初次接触。

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3、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的一般方法。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亚洲自然环境典型图片的视频,引入亚洲自然环境一词。

然后,告诉学生所有这些图片和歌词展示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部分,亚洲自然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什么,需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学过程
1、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他们的大致海拔。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图得到的信息,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活动:阅读“亚洲地理集锦”,将文中所提及的地形单元,逐个在图6.6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让学生描述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这些地理事物的。

如:珠穆朗玛峰用一个黑色小三角表示,旁边标注8844.43米、西西伯利亚平原用一大片绿色表示等。

通过这些描述,学生可进一步熟悉并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方法。

2、结合“活动”第一题第(1)、(2)问,引导学生就阅读“亚洲地形图”获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北美洲地形图”,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3、判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º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验证已经分析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活动:让学生沿东经80º画出一条线,通过小组讨论,说出沿东经80º的地形变化特点。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4、根据前面掌握的分析亚洲地形剖面图的方法,结合“活动”第一题第(3)问,引导学生分析“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º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分析深度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一般能够判断出东西高、中间低即可。

5、引导学生在“亚洲地形图”上,按教材提示,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流入太平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入印度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流入北冰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读图小组讨论亚洲河流的流向问题,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大致以什么样的方向流入海洋?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并根据结论结合亚洲的地势特点思考分析河流的流向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最终归纳得出:亚洲的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周边海洋。

6、结合“活动”第2题,引导学生通过读图6.11和图6.12,解释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北美洲地势中间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庞大的支流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板书设计:
1、亚洲的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2、亚洲地势沿30ºN的地势变化特点:低——高——低
3、亚洲河流的流向: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没有注入海洋的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