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甚美。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段故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语言的机智和幽默,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已经逐渐适应。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文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杨氏之子》,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杨氏之子回答孔指的巧妙所在,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孔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
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
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
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分别出自什么故事吗?孩子们真棒,司马光七岁想出砸缸救友的办法,曹冲七岁想出称大象重量的办法,他们的聪明机智让人折服。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另外一个聪明机智的九岁孩子——《杨氏之子》。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这么说,我姓韩,我就是韩氏之女,你能试试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或者同桌吗?2.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吗?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世说新语》,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注释知道的。
非常棒,通过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文言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教学背景在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能够进行基础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本节课将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杨氏之子》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2. 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 1. 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图片素材;2.板书内容:关键词、重点句子、学生互动环节设计;3.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思维导图、学生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有听说过《杨氏之子》吗?这个标题让你们想到什么?”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小组读段落,学生跟读;2.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人物性格等要素。
第三步:讨论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展开讨论,鼓励各种不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拓展1.针对生词或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记忆;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文章内容。
第五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反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2.提出下节课预习内容,并布置相关任务。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作业评价:对学生写作练习的评分和指导。
七、课堂延伸1.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2.设计相关的手工或绘画活动,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通用4篇)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通用4篇)第一篇:《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杨氏之子》的含义和主题;–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语;–知道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和描述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喜爱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意境和情感描写。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板书、课件、教材相关素材。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温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的含义。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解释生词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行为对父母的意义和影响。
激发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
四、拓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感想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故事延续。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整体较好,但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方面还需加强。
下节课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大情感指导,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
以上为教学计划,借此启发学生对于《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内涵,继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年僅七歲,聪明過人,勤奋进取,深受父母和老师的喜愛。
有一天,孔君平在市場上幫助父母賣瓜,因其智慧敏銳,解答了一位顾客的疑惑,得到了众人的赞赏。
本文通过孔君平的故事,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聪明才智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然而,对于古代寓言故事的解读和深入理解,仍需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家庭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聪明过人”、“勤奋进取”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学生解读课文、理解寓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品德;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要像孔君平一样,善于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解读课文寓意,培养学生家庭教育和品德教育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教学法:分析孔君平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图片、生字词、重点句子等。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道具,增强课堂氛围。
4.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market 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选自《世说新语》。
课文通过描述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展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和风采。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可能还需要加强理解和把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能够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3.能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语和表达方式。
2.理解和把握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准备课文解析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准备相关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和模仿。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和情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名师教案
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的一个九岁男孩,面对客人孔君平的问题机智对答的经过,刻画了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语文要素杨氏之子和孔君平对话巧妙,他们利用姓氏的特点做文章,一个问得巧,一个答得妙。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
我们先去认识谁呢?(杨氏之子:杨家的儿子)【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读,引出课文题目,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注意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范读课文。
注意停顿。
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生对话,要求学生相对应地用一句话回应老师师:a、同学们好;b、同学们真可爱;c、同学们真精神。
通过对话让学生初步领会语言的精妙。
接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课件出示以上两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
二、揭题,初识文言文。
1、刚才我说的话和我们平时说的有什么区别?2、像这样的语言我们在以往的积累运用中也学习过,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师: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为文言,用这样的语言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课件出示课题)三、初读读通顺。
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看看什么感觉?读一遍,说说什么感觉。
2、请一位同学读,正音,正确朗读。
注意指导为、应的读音,注意断句。
3、去掉标点读。
四、再读读明白。
1、同学们读得很流利也很正确,我相信你们还能读懂。
下面就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等我们来交流。
2、生读书自学。
交流。
3、把这篇文章的意思讲一讲?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孩子,很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述了梁国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章通过杨氏之子对孔君平的回答,展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言文断句,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但此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才能掌握文章的主旨。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学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达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道理,学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3.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方便学生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借助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诣其父,杨氏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章通过杨氏子机智幽默的回答,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够流利地朗读,并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杨氏子的机智和幽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并能流利地朗读。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词语和句式,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教授他们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氏子的机智和幽默,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词语和句式,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课文中的规律和知识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杨氏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聪明才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知识点。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课文、词语解释、例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氏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聪明才智,进而引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杨氏之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核心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故事《杨氏之子》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杨氏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故事(20分钟)学生阅读《杨氏之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故事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下对《杨氏之子》的读后感,包括对主题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
2.鼓励学生画出《杨氏之子》的重要场景或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男孩如何巧妙地应对别人对他家的侮辱。
通过这个小故事,教材意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3.教学课件4.课堂讨论话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课堂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00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002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讲述了梁国杨氏之子孔君平与邻居家孩子的聪明才智。
通过这个故事,教材旨在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可能还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3.掌握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学会与人交往的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难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注释。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件及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观察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例如:“孔君平为什么会对杨氏之子产生误会?杨氏之子是如何巧妙地反驳孔君平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
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杨氏之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解释理解课文内容。
2、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育同学宠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尝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爱好。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殊聪慧。
有一天,孔君平访问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慧。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指名朗读,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3、老师范读,同学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同学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同学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同学默读课文,借助解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沟通。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同学留意)预设:惠:同“慧”,才智。
诣:访问。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同学思索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笑话,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文章通过讲述杨氏之子孔君平与杨氏的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本课内容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代笑话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笑话这类题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笑话的特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言文,并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古代笑话的幽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3.相关资料:搜集一些古代笑话,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笑话,故事中的人物非常聪明,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孝道与忠诚的重要性,理解故事中发生的故事并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词语“谭者”,“汝所为兄弟”,“武侯”,“糜夫人”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达到流畅、准确、有表情的阅读。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背后的道德和智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长辈的情感,关注家庭故事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情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题和情节。
2.学会识字并理解汉字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和语调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备好“杨氏之子”的教材、课件、教学反思。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工具,做好听讲和朗读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然后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个人观点。
4.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写作或朗读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剧情演绎或情感表达。
5.总结与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故事《杨氏之子》中的主题教育,通过亲情、孝道和忠诚的展示,引导学生明白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杨氏之子》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杨氏之子》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杨氏之子》的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教学难点:分析杨氏之子的语言特点,学习其应对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叫做《杨氏之子》。
你们知道“杨氏之子”是指谁吗?生:杨氏之子指的是杨家的儿子。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杨家的儿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吧。
2.课文阅读与理解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杨氏之子》。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里。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里?生1: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的问题时,用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回答,既巧妙地避开了问题,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生2:杨氏之子在面对孔君平的讽刺时,没有生气,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回应,让人感到他的聪明和大气。
师:很好!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他巧妙地应对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上。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杨氏之子的语言特点。
3.分析杨氏之子的语言特点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杨氏之子在回答问题时使用的语言特点。
生1:杨氏之子在回答问题时,使用了反问句,让孔君平感到尴尬。
生2:杨氏之子在回答问题时,使用了比喻,使自己的回答更加生动有趣。
师:很好!杨氏之子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反问句和比喻的运用上。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两种语言技巧。
4.学习语言技巧情景1:孔君平问:“你为什么姓杨?”情景2:孔君平说:“你家的孔雀真漂亮!”生:(练习回答)师: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回答?生1:对于情景1,我回答:“未闻孔夫子姓什么?”生2:对于情景2,我回答:“孔雀虽美,但不及杨家的儿子聪明。
”师:很好!你们都运用了反问句和比喻,回答得非常巧妙。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五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杨氏之子》难点名称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首先文言文的一些字词意思与我们现在所用的语言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吃力;其次文言文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知之甚少,而且因为我们现在都是用白话文,所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缺少语言环境。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
难点教学方法1.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2.通过古今词语互换,以及联系上下文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3.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话说梁国就有一个这样的小男孩,他用巧妙的语言回答了对方的问话。
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的语言魅力吧!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探究新知,理解题目1.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
“之”的。
“子”儿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了解《世说新语》。
【出示课件3】《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逸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
“之”的。
“子”儿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出示课件3】《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 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5】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出示课件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
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设计意图:检查朗读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
(板书:杨氏子)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
“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地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
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出示课件7】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
)“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6)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4】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出示课件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
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
)“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
)“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板书:杨梅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出示课件6】(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板书:孔雀——孔家禽)(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出示课件7】(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1)未闻:没有听说过。
显得委婉。
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
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板书:甚聪惠)四、熟读成诵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