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19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4)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5)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①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②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③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 ④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 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B.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C.太阳活动的能量释放
D.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
2.大规模海洋热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我国海岸线不变
③两极冰川纬度升高 ④海洋的面积缩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珊瑚白化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气 体的过量排放造成的,因此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 放,故选B项。第2题,大规模海洋热浪可能带来的影响有:生物多样性减少, ①正确;海平面上升,我国海岸线后退,②错误;两极冰川融化,纬度升高,③正 确;海洋的面积扩大,④错误。故选C项。
[知识巩固]
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曾经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 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后经持续不 断的环境综合整治,木里煤田的环境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下图示意木里 煤田位置。据此完成第1~2题。
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易导致当地( )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 B.河流年径流量增加 C.土壤污染和生态退化 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 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 A.资金不足 B.气候恶劣 C.交通不便 D.氧气缺乏 答案:1.C 2.B
(2)极地海冰融化对北极熊的影响为( ) A.海冰减少,栖息地减少或消失 B.鱼类减少,食物量减少 C.水温升高,种群数量增大 D.河口水质恶化,生存环境变差 (3)下列关于减少全球异常高温现象的措施中,最现实有效的是( ) A.在全球各地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全面推广核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落实《巴黎协定》,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19

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教案19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世界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少区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中低规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②近海岸规律:主要分布在距海岸200米范围内;③平原规律: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500米的范围内。

探究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文化教育状况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因素可在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例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此外,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科技发展水平、政府的人口与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例1 读图及表“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回答: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29℃>24℃21℃±3℃<18℃<10℃<-20℃(1)左图、右图和表格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2)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右图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①,②,③。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选择)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命题意图:本题较典型的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同时锻炼了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根据材料解读时,要注意分清材料所表达的因素。

联系教材的理论,结合本题的实际,从图形表格抽象出人口的分布规律。

如干旱地区的河流水源、地势高低、人体对温度的反映等,选择学科语言,针对性作出解答。

答案:(1)水源地形气候(2)温带或亚热带(3)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交通便利(4)死亡率城市(5)ABCD[变式训练]关于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环境好的地区 B.人口稠密地区必然是生态条件好的地区C.资源丰富的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 D.经济发达地区必然是人口稠密区命题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19河流地貌的发育[目标定位] 1.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

2.掌握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a.提供充足的⑥________________。

b.方便对外联系和⑦______。

c.提供丰富的⑧__________。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错误!zEUg7xgKSh(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a.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⑪__________状分布。

b.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⑫__________向⑬______过渡的地带。

【问题思考】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2.想一想: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3.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4.讨论: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探究点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②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③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④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2>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段河流以________(外力>作用为主。

zEUg7xgKSh(3>c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EUg7xgK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的外力作用以___ _____作用为主。

zEUg7xgKSh(4>c处河流往往在___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_____________岸堆积作用明显。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9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19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 ②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③改
变轮作熟制,提高农田固碳效应 ④实施农田长年休耕,降低农田利用强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河北省玉米季比小麦季灌溉碳排放量少,主要是由于 玉米生长季属于夏季,水热同期,灌溉频率较低,需水量少,C正确;玉米播种 面积没有减小,和小麦相比节水效果不显著,A、D错误;玉米植株高大,土壤 水分蒸发量大,B错误。第2题,为降低河北省粮食生产的碳减排压力,可采 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培育耐旱作物品种,降低灌溉频率,减少水资源的利用, 培育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土壤污染,①②正确;熟制和气温有关,难以 人为改变,实施农田长年休耕,不可取,③④错误。
3.我国能源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取决于( A ) ①能源结构 ②农业科技水平 ③经济规模 ④能源进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为尽快实现我国碳中和,亟须( B )
A.迅速缩减工业规模
B.加快减排技术革新
C.大幅提高农业比重
D.引导居民消费降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排放总量
43.10 -28.19 -0.13 -10.78 1 190.41 -0.03 1 194.38
7.2010年该地区碳源量与碳汇量的比值约为( A )
A.31.52
B.0.03
C.30.42
D.0.9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19讲气象灾害及防治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19讲气象灾害及防治课件

1.台风的结构及天气
提示:云墙气流上升,台风眼气流下沉,水平方向由外围流向台风眼。
组成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台风眼
天气 风速由外向内增加 产生最强烈的降水 无风、少云和干暖
天气特征
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来势 凶猛,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2.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
3.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关联性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洪涝事件发 生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大,并且干旱、洪涝常连续发生,形成旱涝急转现象。我 国西南地区是旱涝急转的多发区域。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气象站点分布及生态分区, 图2为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站点旱涝急转发生次数年内分布。据此,完成1~2题。
续上表 防御措施
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合理规划,减少 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强度,控制经济发展规模;建设沿海防护 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 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特别提醒] 台风的有利之处 台风带来的充沛降水极大地丰富了所影响地区的淡水资源,能有效缓解旱情,补 充水分,利于农业生产;可缓解酷暑天气。例如,台风能够缓解我国长江中下游 地区的伏旱。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七章 自然灾害
第19讲 气象灾害及防治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1.人地协调观:掌握洪涝、干旱、台
风和寒潮等灾害的发生原因和规律,做
好灾害的预报、防御等工作,保护生命
运用资料,说 财产安全。
明常见气象灾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洪
害的成因,了 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灾害多发的原
解气象灾害的 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四川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灾害第19讲地质灾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四川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自然灾害第19讲地质灾害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9讲 地质灾害[知 识 体 系 构 建][主 干 知 识 整 合]一、地震1.成因: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超过承受限度,发生破裂或错动,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

2.地震构造(1)图中C 为震源、B 为震中、BC 为震源深度、AB 为震中距。

(2)D 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4.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5.分布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板块边界世界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易误辨析] 1.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各反映地震什么指标?有何区别?提示 震级是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反映,震级越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越大,其破坏力越强。

烈度是地震发生后,反映不同地区具体破坏程度的指标,受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多个因素影响,烈度越大,则当地受地震破坏越严重。

二、滑坡、泥石流1.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形成条件和危害2.滑坡、泥石流的成因[易误辨析] 2.滑坡与泥石流的异同点有哪些?提示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重力作用下在斜坡上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考点一影响地质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例1】(2015·山东文综)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

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

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

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

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尝试自解][错因诊断] ①材料信息提取不全面,遗漏要点;②地理答题术语不规范。

地理高三一轮教案5篇

地理高三一轮教案5篇

地理高三一轮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地理高三一轮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地理高三一轮教案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到“会用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通过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

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

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另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共分六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范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的“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

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

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1)地球仪。

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

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近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

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近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近地面风成直线形。

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近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

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

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近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第43讲 旅游开发与保护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教案

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十九章 第43讲 旅游开发与保护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教案

第43讲 旅游开发与保护 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考纲展示 考点扫描切脉高考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影响。

2.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3.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旅游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第42题,2013年江苏卷第37题等。

2.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如2013年山东卷第32题,2012年山东卷第32题等。

3.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如2011年江苏卷第30C 题等。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旅游景区图和文字材料信息,考查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

2.常结合旅游规划图,考查旅游中信息的收集、服务设施的规划、道路选址等。

[P 3~P 8]旅游活动设计旅游活动的产生是在旅游者具备旅游条件的前提下对旅游进行地理性选择、对旅游方案精心设计的过程。

一次成功的旅游活动在实施前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合理设计。

(1)旅游信息的收集(2)旅游点的确定(3)旅游线路的选择1.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某海岛是著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岛上常住人口密集,大部分消费品需依靠岛外补给,国际交通依赖航空,游客多需提前预订行程。

下图为该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某国际旅游团到该岛进行一日游,在线路一和线路二中选择了线路一。

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分析线路一的优势。

(2)指出制约该岛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解析:本题从旅游线路选择及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命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从图示可看出,线路一连接的景点多,既有人文旅游资源,又有自然景观,景点组合好,旅游价值较高,且线路较短。

该题应从旅游资源价值、地域组合、游览时间等方面去分析。

(2)海岛面积小,环境容量小,且海岛孤立于海洋中,对外交通方式单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天气系统 第19课时 气旋和反气旋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讲 天气系统 第19课时 气旋和反气旋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学

第19课时气旋和反气旋1.气旋与反气旋(1)属于反气旋的是□01乙和B,属于气旋的是□02甲和A。

(2)气旋中部气压□03低,盛行□04上升气流,多□05阴雨天气;反气旋中部气压□06高,盛行□07下沉气流,多□08晴天。

(3)A、B两图属于□09北(北或南)半球气流水平运动示意图,判断依据是□10气旋北逆南顺,反气旋北顺南逆。

图中虚线箭头代表□11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代表□12风向。

(4)典型的气旋天气有□13台风;典型的反气旋天气有□14伏旱、秋高气爽。

2.锋面气旋(1)图中所示是□01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判断理由有风向□02右偏;锋面北侧为□03冷气团,南侧为□04暖气团;气流呈□05逆时针辐合。

(2)锋面气旋的左侧为□06冷锋,右侧为□07暖锋,锋面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08冷气团一侧。

(3)锋面一定存在于□09低压槽上,不可能存在于□10高压脊上。

考点二十四气旋和反气旋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5级风为8~10.7 m/s;10级风为24.5~28.4 m/s。

据此完成(1)~(2)题。

(1)此天气系统( )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C.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D.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2)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东北向西南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某天气系统过境风向和□01风速的变化示意图。

(2)风速与风级的关系。

(3)该地最大风速达□0240_m/s。

(4)□0322时前后风向、风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2时以前为西北风,22时以后为□04东南风。

(1)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以上,台风眼处出现□05无风现象。

(2)台风过境常形成强风、特大暴雨、□06风暴潮等灾害。

(3)22时以前,该地位于台风中心西北侧;22时以后,该地位于台风中心□07东南侧。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理基础必备学案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地理基础必备学案

第一部分地理基础必备第一讲经纬网与地图考点(一) 经纬度的判定与经纬网的应用[由图表忆基础]读下图,回忆相关知识。

(1)经纬度的判读①0°纬线以北为__北__纬,且越往北,纬度值越__大__;0°纬线以南为__南__纬,且越往南,纬度值越__大__。

②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东为__东__经,且越往东,东经度越大;0°经线以西为__西__经,且越往西,西经度越__大__。

③图1所示区域绝大部分位于__东__(东、西)经范围;图2所示区域全部位于__北__(南、北)纬范围。

④图1中A点经纬度为(30°W,0°);图2中G点经纬度为(60°W,80°N)。

(2)半球划分及半球位置的确定①图1中的0°纬线(或赤道)(纬线)是南北半球的界线;图2中显示__I__点所在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之一,另一条界线是160°E经线(经线)。

②图1中D、E两点位于__北__(南、北)半球,__东__(东、西)半球;图2中位于西半球的区域是__乙__(甲、乙)。

(3)方位的判断(相对位置的确定)A 在B 的正西方,A 在C 的正南方,B 在E 的西南方,H 在E 的西北方。

(4)经纬线长度及经纬网格面积比较①图1中赤道上AB 之间的长度与经线上AC 之间的长度相比,AB 等于AC(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图2中经纬网格甲和乙面积相比,甲大于乙(大于、小于或等于)。

(5)最短航线的选择①沿最短航线从C 到D ,先向正北方向走,然后再向正南方向走,其最短距离约为6_660 km 。

②沿最短航线从G 到H ,其运动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轻巧识记] 列表对比经线、纬线的基本特点[由问题引知识]突破点1 经纬网图的判读 [一题串知](2014·全国卷Ⅱ·改编)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右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

第19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2讲生态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选择题大鲵是一种两栖生物,主要活动在清澈、低温的山间溪流、湖泊或者天然溶洞中,栖息在泥中或者阴暗的岩石缝隙中。

与多数冬眠动物一样,大鲵在9—10月活动减少,进入冬眠。

湖南为我国大鲵主要分布区之一,地处武陵山脉东段的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

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其习性推测,下列各省区中不属于大鲵主要分布区的是( A )A.广东B.贵州C.四川D.江西2.张家界成为大鲵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优势有( C )A.研究院所众多,保护水平高B.旅游开发促进大鲵保护C.水质清凉,生存环境好D.水流较缓,利于幼苗野放3.大鲵冬眠结束后,来年开始活动的时间大概是( B )A.2月下旬B.3月上旬C.3月下旬D.4月上旬[解析]第1题,大鲵生存在水温低的区域,广东纬度低,气温偏高,不属于大鲵主要分布区。

四川、贵州、江西多山,且纬度较广东高,气温较低,符合其习性,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2题,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主要是在保护物种适宜生存的地区就地建立。

张家界自然保护区,多清澈的山间溪流,大鲵生存环境好,C正确;张家界研究院所并不多,A错误;旅游开发不利于大鲵保护,B错误;张家界位于武陵山脉东段,水流较快,不利于幼苗野放,D错误。

故选C。

第3题,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等。

冬眠动物多于惊蛰后开始活动,惊蛰是春分之前的一个节气,时间为3月初,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4·江苏高三专题训练)近几年,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珲春林业局为更好地保护野生东北虎繁育种群,停止了部分伐区的木材生产作业,以及红松果林采集、林蛙养殖和人参种植等林地经济经营项目,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东北虎保护区。

据此完成4~5题。

4.珲春自然保护区成为东北虎理想栖息地的原因是( C )A.森林繁茂,不受人类干扰B.地形复杂,利于东北虎捕食C.生物资源丰富,食物充足D.水系发达,便于东北虎栖息5.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是( A )A.加强宣传,发展生态旅游B.开发水能资源,实现电力外送C.重视规划,种植名贵木材D.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人工养殖[解析]第4题,一个地区成为某一种生物的良好栖息地要有三个前提条件:自然环境舒适、有充足的食物、人类活动较少。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三地理复习第一轮复习教案1教学思路现实生活中,每当国家出台大的决策,人们都会对之加以评论,网上论坛就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受其启发笔者在《西气东输》这节课的教法设计时,就想通过模拟一个论坛的场景,教师作为论坛的坛主,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地对其做出评价,并适时地引导他们,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搜集关于西气东输的资料,这样做既能保证在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有参与论坛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并从中提取观点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上有课时的限制,所以又培养了学生控制时间,精练自己观点的能力。

再者,通过模拟对西气东输这一交通线路的设计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意识,从而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主要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过程[引入] “十五”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制定实施了四大跨世纪工程:路—青藏铁路;水—南水北调;电—西电东送;气—西气东输。

其中西气东输工程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贯通,实现商业化运营。

(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向东依次经过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最终到达上海。

打造了一条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过千亿元投资的大型工程项目。

请问同学们是否想过,这些工程项目是如何提出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的呢?如果咱们在某个问题上想搞一个提案,要为之做什么工作呢?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学习来探讨这一问题。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2节国家战略与政策国际合作教师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9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2节国家战略与政策国际合作教师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国际合作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1.国家资源环境战略、政策和措施(1)体现: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

(2)影响①直接作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

②全面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

2.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措施(1)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2)加强战略资源储备①目的②考虑的因素(3)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①必要性:在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单一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封锁、禁运,国家资源安全将受到严重冲击。

②采取措施⎩⎪⎨⎪⎧掌握强大的油轮船队运输通道多元化紧急状态下的军事保障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1.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圈定范围: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

(2)要求: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2.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1)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2)风险防控: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3.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基础: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2)一般规定:规范的流程和相应的责任主体。

三、推动公众参与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1)目的: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2)主要措施:加强宣传动员,推进资源、环境信息公开,畅通公众表达及诉求渠道,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

四、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1.必要性及表现必要性表现有些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单靠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野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2.特点:意愿高、涵盖面广、影响面宽、活动频繁等。

2024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主要针对第一章“自然地理”的第四节“地球的运动”进行深入讲解。

内容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速度、周期。

(2)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速度、周期。

(3)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四季变化、五带划分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六、板书设计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2.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3. 地球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速度、周期。

(2)举例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结合实际,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地球运动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讲 课时19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3章 第3讲 课时19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

3.从多年平均状况看,下列月份中50°N风力最小的 时间是 A.4月 B.5月 C.7月 D.11月
图甲中,陆地与海洋气压差为0时,正好是冬季 风与夏季风转换时期,此时风力最小;图示 50°N附近每年5月、9月气压差约为0。
4.图乙年份,我国主要表现为 A.冬季气温偏高 B.夏季气温偏高 C.降水南涝北旱 D.降水南旱北涝
三圈环流
地表均一 太阳直射赤道
复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地表均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压分布
➢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陆地比热容小 升温降温快
海洋比热容大 升温降温慢
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气压分布
第一部分 第三章 课时18
气 压 带 和 风 带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3讲 课时19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 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 特点。
√D.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分
由经纬度、等压线和槽线等信息判断,甲岛正值阿留申低压控制,阿留申低压 为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后保留在海洋上的低压中心。故D正确。
12345678
4.图示时期,甲岛屿降水较多,其降水类型主要为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甲岛屿被槽线贯穿,槽线附近易发育锋面系统,会给甲岛带来丰富降水,故降 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D正确。
夏季风 东南信风 季风风向
南亚夏季风
西南季风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9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9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19(2024江苏苏州试验中学一模)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方式。

下图是潮汐发电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B.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有关C.潮汐是深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D.钱塘江大潮与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形态有关2.在此地区,假如最大程度上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以发电的次数为(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答案 1.D 2.D解析第1题,白天的海水涨落叫潮,晚上的海水涨落叫汐,A错误;潮汐的形成与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B错误;潮汐、洋流、波浪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不是深层海水的运动形式,C 错误;钱塘江大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别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D正确。

第2题,涨潮和落潮均可以分别发电一次,一般一天中涨潮两次、落潮两次,因此最大程度上利用潮汐发电,一天可以发电的次数为四次,D正确。

(2024河南安阳开学考试)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岩浆岩和变质岩构成,海岸陡峭。

在岛屿西端平坦海床上,形成了水下“近岸凹槽”地貌。

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表层离岸由近及远依次分布砾石、砂砾、砂。

下图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海床上“近岸凹槽”的形成过程是( )①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向下流淌②急速海浪涌向海岸,使海岸处海面抬高③近岸海底物质长期遭遇侵蚀、搬运形成凹槽④向下流淌的海水侵蚀近岸海底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4.“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差异的形成缘由是( )A.海底水流速度差异B.海底物质粒径差异C.海面风速差异D.波浪大小差异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由“近岸凹槽”的形态可推断出此处为一处受海水侵蚀形成的侵蚀地貌。

该地海面在盛行风的影响下,形成一股向岸流,向岸流受到芝罘岛的阻挡后,海岸处水位抬高,促使海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淌,此时的海水流速较快,对近岸海床上的物质进行侵蚀和搬运,D正确。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本节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系列篇,在此前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原则认识自然灾害。

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的比较概略,只是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然而这三种灾害在我国无论是危害地区还是危害程度都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同时也把这节课做为自然灾害的专题来复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知识储备、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本节专题学习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连发性的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命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同时还要防御它,保护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种自然灾害的含义、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2、分析、比较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根据三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案例,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

2、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3、通过课堂训练环节,达到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积累户外出行的经验,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尤其是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学法指导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学会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和防御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视频播放:“滑坡、泥石流”教师与学生交流:这种灾害听说过吗?在哪里怎么听说的?你经历过吗?但愿没有经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2.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教材内容2.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特点及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2.难点:地理综合分析、实际应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第一课时,我们来回顾一下地理基础知识。

请大家思考一下,地理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复习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基本概念: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2)地理基本原理:地球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作用等(3)地理基本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地域联系规律、地域差异规律等(1)地理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回顾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

希望大家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第二课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培养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地理基础知识,那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2.地理综合分析实例讲解(1)实例一:分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形成原因(2)实例二: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3.小组讨论(1)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域地理特征?(2)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地理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综合分析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高。

第三课时:地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综合分析能力,那么如何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地理实际应用实例讲解(1)实例一:分析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规划(2)实例二: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3.小组讨论(1)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2)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提高地理实际应用能力?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希望大家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周星期共2 课时第节年月日
课题:第三章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但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如RS、GIS、工程和非工程防御等)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防御,是可以起到防灾、减灾作用的。

难点:地理信息系统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
【板书设计】
3.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作用:
2、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2、应用范围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
2、作用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2、工程性防御措施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教、导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言导入……P62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
2、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①自然灾害的监测机构,从范围的级别来说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一级的,小至县、乡、镇等各级监测机构。

②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是从地球外的各种卫星,大气层中的飞机,地面上的雷达、观测站,海上的船只等平台进行监视(这一环节属于遥感),再将数据通过各种接收站传送至专门机构进汇总、分析并提出预测预报(这一环节属于地理信息系统)。

③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应用的范围广泛,对发生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一些灾害均可进行检测。

如对洪水灾情的监测、植被盖度及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的监测等。

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P63
P63,了解:
①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建立的时间、监测系统组成、监测范围及主要作用。

②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对于海洋相对陌生,沿海地区通常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意义重大。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2、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优势。

1998年九江段决堤前(左)后(右)的景象。

大图的上方河道是长江,左下方的深色水体是鄱阳湖,长江和鄱阳湖之间是九江段堤坝,小图是九江段堤坝的放大图。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P65
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P65
GIS在收集信息、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和预报预测三个方面的作用。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说明: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①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受灾面积和范围进行估算和预测,从而为抢险和救援提供了线索和数据。

②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GIS在分析和确定灾害的类型、灾害的发生原因及将来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自然灾害防御……P66
习,让我们了解了密西西比河防洪措施既包括工程性措施(第三点),又包括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充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P67
(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确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宗旨及具体目标,我国……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①制定法律法规(如P68),以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

②1998年颁布了……把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之中。

③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P68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
(2
说明:工程性防御措施的三种方式不是孤立、绝对的,例如修建水库,既属于改变地表环境,又提高了抗灾性能。

地绿色工程),属于第一类“改变地表环境”,通常布局在海洋带、北方风沙区、山地水土流失区以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区。

②我国东南沿海的防潮大堤以及防御滑坡泥石流的格栅坝属第二类“阻隔或控制灾害与财产、人口等的直接相遇”类;
③不同库容的水库及抗震系数较高的城市建筑等,都属于第三类“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能”。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的偏见,理解“防灾比抢灾、救灾更人道,也更经济”的道理。

组织一次以“自然灾害与我们”为主体的演讲比赛。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复习所学内容,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监测和防御的,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使学生初步建立减灾意识。

设汁步骤:
1.确定时间(例如50分钟)和演讲的人数(可有8~10位同学)。

2.将学生分成几组,并确定每组的演讲主题(可自定题目)。

例如:
(1)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2)人类扮演什么角色——改善环境,减少和降低灾害的损失;还是破坏环境,促发和加剧灾害的损失?
(3)自然灾害对人类是有害的,它有有利的方面吗?
(4)面对灾害,我们学生可以做什么?
(5)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投身于减灾事业。

介绍一些从事减灾事业的科学家或普通工作者。

3.各组分头准备演讲稿和推选演讲人(如果需要,老师可提供帮助),时间为一周。

4.演讲比赛开始,可请有关老师和领导参加,进行评比。

5.将各组演讲稿编订成册,进行宣传。


【作业设计】
P66RS和GIS在灾害监测中的运用了解多少?请点击有关网站,下载一些资料,互相交流。

1.先熟悉RS和GIS是哪些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们对应的中文含意又是什么。

2.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

3.通过几个优秀的搜索引擎(如http://www.baidu.com或http:
//www.google.com等),输入相关词汇(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防灾减灾、自然灾害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多试一些关键词,会有不同的搜索结果。

4.将查到的有关信息保存或打印出来,在班上互相交流。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