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7、投以骨。 省略句
9、不拘于时。被动句
(屠夫)投(之)以骨
判断句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10、东阿者,汝之东阿也。 判断句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XX是什么”。“XX不是什么。
2、省略句 翻译要点: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被动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被XX”。 4、倒装句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直接判断(无标志判断句) 名+名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
小结:
1、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为”或“是”表判断
判 3、用“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断 句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 词之后。 格式:主+否定词+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寡人至于国也》)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渔人甚异之。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12、而其见愈奇。 13、乃我困汝。 14、头发上指。 15、吾得兄事之。 16、手巾掩口啼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文言文高考(特殊句式、虚词)专题

文言文高考(特殊句式、虚词)专题

特殊句式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虚词1、之(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如: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2、者(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五文言虚词、句式用法归纳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考点五文言虚词、句式用法归纳

[跟踪快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 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 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 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 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 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 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 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 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 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
《魏略》上说:刘备驻军于樊城。当时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袁绍), 诸葛亮知道荆州将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 军事。诸葛亮于是往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 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军内升帐完毕,其他的宾客都走了, 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制作饰物,当 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于是自己动手编织。(于是)诸葛亮 进言说:“英明的将军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怎能只是制作饰物呢!”刘 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和你怎么说呢!我姑 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仆使方工思以.辑药其淬梗之概以.永其人 B.是穷即且孔益子坚,“不老坠安青少云怀”之.之志.学也 C.一盖瓢将先自生其.其变.理者学而乎观之 D.子臣不诚尊恐先见人欺于于..百王无而一负人赵之上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 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
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
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 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 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 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 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臵相,相田文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归赵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动词

数词

形容词

名词
10
状语
意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臵人所罾鱼腹中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材助解1
(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_边__邑___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_以__…__…__为__边__邑____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鄙__陋__、__见__识__短__浅__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_粗__俗__、__未__开__化____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_轻__视__、__看__不__起___
(2)解释下列文段中“安”字的意思。 ①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宋史·曾公亮传》)_安__心___ ②羊祜,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夏侯霸 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晋书·羊祜传》)
安抚、安慰,使……安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 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义是 “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文言文阅读
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落实得分点一 关键实词
理解必备知识
五类实词:充分理解,分类积累
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 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 才可迎刃而解。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 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当然,掌握得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结合课 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

苏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特殊句式与重要虚词

苏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特殊句式与重要虚词

必修一、必修二特殊句式、重要文言虚词一、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劝学》1輮以()为轮【省略句】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宾短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4不拘于时【被动句】《赤壁赋》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句】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主谓倒装/谓语前置句】4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7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9相与枕藉乎舟中【介宾短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定语后置句】《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判断句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省略句】3洎牧以谗诛【被动句】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定语后置句】7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省略句】《阿房宫赋》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2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判断句】《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宾语前置句)《永遇乐》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宾语前置】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定语后置】二、虚词归纳(一)而1、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连词,表转折。

⑸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连词,表转折。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连词,表转折。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转折。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连词,表转折。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连词,表承接。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语文总复习专题15 文言文特殊句式-【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语文总复习专题15  文言文特殊句式-【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

如借助“……者,……也”“……,……者也”“……,……也”“……者……”等词语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例2:“夫战,勇气也”。

(《曹判论战》)例3:“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例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例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例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例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8:舍鱼而取熊掌这也。

《鱼我所欲也》例9:此庸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2.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例2:斯是陋室《陋室铭》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止曾笑耳!”(《狼》)。

例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例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例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例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例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例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例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例11:臣本布衣。

《出师表》例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的省略句。

例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句。

例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例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与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梳理与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

2020中考语⽂⽂⾔⽂虚词⽤法梳理与初中⽂⾔⽂常见句式 中考语⽂的⽂⾔⽂并不像⾼考那么多考点,对于中考语⽂⽂⾔⽂来说,只要好好备考就能拿到⾼分,⼩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虚词⽤法梳理,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虚词⽤法梳理 之 ⼀、代词 1、⼈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 ③孔⽂⼦何以谓之“⽂”也?(《<论语>⼗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指⽰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则》) ②屠⾃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 ③⼦⽈: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

(《<论语>⼗则》) ④⿁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 ⑤复投之,后狼⽌⽽前狼⼜⾄。

(《狼》) ⼆、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

(《愚公移⼭》) ③予尝求古仁⼈之⼼。

(《岳阳楼记》) ④南⾯⽽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 2、结构语⽓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髓,司命之所属,⽆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存焉。

(《愚公移⼭》) ④⽇⽉之⾏,若出其中。

(《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爱莲说》) 3、语⽓助词,凑⾜⾳节。

①公将⿎之。

(《曹刿论战》) ②久之,⽬似暝,意暇甚。

(《狼》) 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余骑四⾯集,步⾏负⼸⽮从者百许⼈。

(《⼤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公输》) ⽽ ⼀、连词 1、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解读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解读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1、一词多义:①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佛印绝类弥勒(极,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②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强大,健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有多)奈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强迫)③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④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乃悟前狼假寐(假装)⑤备圣心备焉(具备)有备无患(准备)关怀备至(详备,完全到位)2、通假字輮使之然也(輮通煣)虽有槁暴(有通又)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②名词作状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③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④形容词作动词加舆马者,非利足也(走的快)⑤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4、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5、重点难点字词:①輮:用火熨木使弯曲②参:验,检查;省,省察③疾:强④假:借助,利用⑤绝:横渡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古今异义(古/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4、用心一也(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5、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6、虽有槁暴(即使/虽然)7、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8、劝学(勉励/规劝、劝戒)9、而绝江河(渡/断绝)10、輮以为轮(把…做成/认为)。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

《劝学》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梳理1、一词多义:①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消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佛印绝类弥勒(极,尽)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②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强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强大,健壮)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有多)奈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强迫)③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④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乃悟前狼假寐(假装)⑤备圣心备焉(具备)有备无患(准备)关怀备至(详备,完全到位)2、通假字輮使之然也(輮通煣)虽有槁暴(有通又)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3、特殊用法:①名词活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②名词作状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向上;向下,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③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④形容词作动词加舆马者,非利足也(走的快)⑤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4、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5、重点难点字词:①輮:用火熨木使弯曲②参:验,检查;省,省察③疾:强④假:借助,利用⑤绝:横渡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古今异义(古/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参加、加入)2、声非加疾也(强、洪亮/疾病、快)3、假舆马者(凭借、借助/不真)4、用心一也(思想意识活动/读书用功)5、蟹六跪而二螯(脚/跪下)6、虽有槁暴(即使/虽然)7、金就砺则利(金属/金子)8、劝学(勉励/规劝、劝戒)9、而绝江河(渡/断绝)10、輮以为轮(把…做成/认为)。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虚词、特殊句式+课件43张

2024届高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虚词、特殊句式+课件43张
勿。 教考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实在。 融通 ②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殆:恐怕,可能。
③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弗:没有。
(二)代词
代词是用来代替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具
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教考融通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例如: 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例如:女、 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例 如:之、其、厥、彼。表人称复数的词, 例如:若属、吾辈。
(三)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 的特殊语法功能,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以“之”为例结合例 句作具体分析:
位置及用法
例句及分析
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为动词。
之:动词,到。
如果处在宾语部分的两个 名词之间,则译为指示代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3)疑问代词。例如:孰、何、奚、 胡、恶、安、焉。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安:哪里。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
的词。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用法辨析
教考融通
(1)表示并列关 系。例如:以、且、 而。
(2)表示递进关 系。例如:而、且。
①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且:表并列,并且。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而:表递进,而且。
活动一 了解五类常见文言虚词 (一)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 词。一般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副词按用法可以分为四类: 1.表程度

2024一轮复习丨文言文精品语段翻译,含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024一轮复习丨文言文精品语段翻译,含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0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参考答案](1)少(年轻时)、示(给……看)、素(一向)、愿(希望)、是(这)、除(授予官职)、擢(提升)、使(出使)、假(授予,给予)(2)(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要点:说者:推荐的人。

骤:急忙。

子:您。

诣:到。

(3)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

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要点:寝:停止。

衔:怀恨。

构:陷害。

卒为所构:被动句。

〖参考译文〗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

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

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

”(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您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

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中考文言文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初中常用11个虚词l^之“之”可以作代词,多为第三人称代词;也可以作动词,是"到"“往”的意思。

"之”作代词、动词时是实词,这里只说明其作虚词时的用法及意义。

“之"为虚词时常作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音节助词,用来调整章节,无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

久之,日似瞑,意暇甚。

怅恨久之。

④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以"以”作动词时,是“认为”的意思,如“皆以美于徐公"。

下面着重讲“以"作虚词时的用法。

(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按照)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依靠)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佣”等。

例如:屠惧,投以骨。

(把)徐喷以烟(用)以衾拥覆。

(拿)(2)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例如:无从致书以观。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①而君幸舎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表选择关系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
农历每月的第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一天
词语
古义
哪怕;怕什 么;怎怕。 有德行的人
今义
不值得做,犯不 着。 年长的人 因结婚而产生的 夫妻关系
例句
何苦而不平 以公子为长者
何苦 长者
婚姻
姻亲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
一词多义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 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注意与现代汉语 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
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 ,仔细。
直上载公子上坐(通“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通“向” )
公子与侯生决(通“诀”)
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 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高中语文专题复习高分必备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含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新课程改革高考语文高中语文专题复习高分必备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含文言实、虚词及特殊句式)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
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相逢何必曾相识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解析】文中的“识”意为“见识”,B项与之相同。A项,动词,识别,觉察。C项,动词,认识。D项,动词,记住。
(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2)保留词语:断、不过、涣、而
替换词语:一岁、狱、数十、猛、于、不及、之
变通词语:威风、文理
第四步:依语法习惯,连缀成句
【自主试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1)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
纾:解除,避免。非:反对。
译文:范宗尹建议放弃三镇以避免战祸,谏官反对这样做,范宗尹被罢免官职,返回乡里。
(2)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
论:议论、上奏。
译文:建炎元年,李纲被授任右仆射,范宗尹论奏他名声超过实际才能,有震主之威。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纾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
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解析】文中的“诚”为形容词,有“真诚、忠诚”之意,C项与之相同。A项,名词,诚心。B项,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D项,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掌握文言文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对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实词1. 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 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 一词多义- 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如“兵”,本义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军队、战争等义;“爪牙”,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为得力的助手。

- 实词的不同用法:如“使”,可作动词,意为派遣、让;也可作名词,使者。

3. 通假字- 音近通假:如“蚤”通“早”。

-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逃亡的人、败北的人。

-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形容词用作动词,赞美。

-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二、虚词1. 而- 连词,表示并列、递进、转折、修饰、承接等关系。

如“蟹六跪而二螯”中的“而”表示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而”表示递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吾尝跂而望矣”中的“而”表示修饰;“拔剑切而啖之”中的“而”表示承接。

2. 之- 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 助词,可作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现象(文言文学习)

文言现象(文言文学习)

文言现象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学生和相关研究者通过对文言现象学习可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而文言现象也是高考必考考点。

一、古今异义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

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1)变词。

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

如:古文叫“冠”,当下叫“帽子”;古时叫“牖”,当下叫“窗”。

(2)半变词。

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

另一种情况是单音词变成了双音词。

①古今词义不同的。

如“走”“劝”等。

②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

如“购”“沐”“浴”等。

③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

如“克——克服”“固——坚固”“衣——衣服”等。

[1]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

如“兵”的本意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再引申为“军队”,又引申为“兵权”,进一步引申为“战争”,还引申为“战略战术”。

有时一个词的几个意思并存于一篇文章中,给我们阅读造成了困难。

三、假借义通假字1、音同形似。

如“直→值”“禽→擒”等。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

如“内→纳”“见→现”等。

3、音同形不同。

如“要→邀”“裁→才”“有→又”等。

注意:通假字是单向通,不是双向通。

如“要通邀,邀不通要”。

四、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先轸朝”中的“朝”,“师劳力竭”的“竭”等。

2、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以闲敝邑”的“闲”等。

3、意动用法。

如“秦不哀吾丧”的“哀”等。

4、名词作状语。

如“且使遽告于郑”的“遽”等。

5、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的“说”等。

6、其它。

“用心一也”的“一”用作形容词“专一”,“以乘为先”的“乘”用作数词“四”,“驽马十驾”的“驾”用作量词等。

五、虚词(一)分清虚实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词义理解、特殊句式、重点虚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词义理解、特殊句式、重点虚词

文言文阅读【考点1 词义理解】一、巧记本义,紧扣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是个普遍现象,有的词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义项,这给掌握多义实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除靠平时积累外,还要:1.巧记本义引申解对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人相随行走在路上。

本义:跟随、随从。

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叫从(zònɡ),如“从弟”。

2.紧扣语境推敲解每个词语虽然都有它自己的含义,但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含义不同,或为本义或为引申义。

只有紧扣语境,才能确切地解释词语。

例如:解释下文中“过”的意思。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过”有动词义、形容词义、名词义等多个义项。

首先确定这里的“过”应是一个动词。

“过”作动词有“经过”“拜访”“犯错误”等义项,结合语境,只有“经过”和“犯错误”两个义项比较合适。

再看下一句楚厉王的解释,显然,“犯错误”更符合上下文语境。

二、了解词义演变特点,重点掌握古今同形异义词1.“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

①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只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②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特殊句式》(练习一)(教师版)
一、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而
①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连词,表修饰)
②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③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连词,表修饰)
④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⑥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连词,表转折)
⑦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连词,表顺承)
⑧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连词,表假设)
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2. 乃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副词,才)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副词,才)
③羝乳乃得归(副词,才)
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副词,才)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副词,就)
⑥良乃如,具告沛公(副词,就)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⑧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竟然)
⑨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是)
⑩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副词,是)
⑪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3.其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人称代词,我)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人称代词,它)
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指示代词,那些)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示代词,那)
⑤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⑥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
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
⑧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婉商)
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
⑩其无知,悲不几时(连词,表假设)
4.为
①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给予)
②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动词,演奏)
③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动词,成为)
④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⑤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介词,被)
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介词,被)
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⑧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介词,替)
⑨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语气词,呢)
5. 以
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介词,用)
②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介词,把)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用)
④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介词,凭借)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
⑥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照)
⑦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按照)
⑧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介词,在)
⑨赵亦盛设兵以待秦(连词,表目的)
⑩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
⑪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修饰)
⑫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连词,表修饰)
⑬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6. 于
①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与)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介词,对)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比)
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⑦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向)
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介词,被)
7. 因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
②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③蒙故业,因遗策(介词,沿袭)
④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介词,凭借)
⑤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介词,凭借)
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介词,趁着)
⑦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副词,趁机)
⑧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副词,趁机)
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于是)
8. 之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消独)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词,主谓之间消独)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⑤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助词,凑足音节)
⑥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助词,的)
⑦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代词,我)
⑧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
⑨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⑩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指示代词,这)
⑪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指示代词,这)
⑫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
⑬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归纳文言文中被动句的特点。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7.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三、把下面的句子(或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归纳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用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 沛公安在?
6.大王来何操?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惟利是图惟命是听马首是瞻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体会这些句子的特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省略句)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句)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结构后置句)
《文言文重点虚词和重点语句》练习二(教师版)
一、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9.乎
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语气助词,“吗”)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助词,相当于“……的样子”)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介词,在)
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在;介词,比)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词,对)
10.且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②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③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副词,暂且)
④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连词,表并列)
⑤臣死且不避,卮酒安所辞(连词,表让步,“尚且”)
⑥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连词,表让步,“尚且”)
11.若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连词,如果)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相当于“……的样子”)
③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代词,你)
④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代词,你)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代词,你们)
⑥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动词,好像)
⑦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动词,如,比得上)
12.所
①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
②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助词,用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助词,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④武父子无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助词,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表原因)
⑥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表原因)
⑦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表手段或凭借)
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手段或凭借)
⑩别其官署常惠等各置他所(名词,处所)
13.焉
①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不译)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不译)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哪里)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
⑤置杯焉则胶(兼词,于之)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荆轲刺秦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3.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荆轲刺秦王》)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10.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