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标志
颌面部重要解剖标志

• 一、上颌窦 • 1、正常结构
• 上颌窦位于上颌体中央呈锥形,鼻腔外侧壁为基底,尖端朝向颧突。 通常将上颌窦分为前后上内四壁:前壁又称面壁,为上颌骨的前面; 后壁为上颌骨的后面;上壁为眶底;下壁为牙槽突。 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第三磨牙,第一磨牙腭根 与第二磨牙近中颊根距下最近,据统计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 磨牙牙槽嵴顶距上颌窦底距离分别约为15mm,11mm,12mm • 正常情况下,上颌窦裂孔开口于中鼻道,有时下鼻甲的位置较低,在 鼻底上方5-9mm处,上颌窦裂孔的位置也相应降低。上颌窦黏膜厚度 在0.3-0.8mm之间,具有弹性,有炎症时较脆。 尖牙窝位于上颌前磨牙根尖的上方,为上颌窦前壁最薄处,上颌窦手 术时常有此处进入窦腔,其上方紧邻眶下孔,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 过。
二、下颌神经管
•
1、解剖 该管在下颌支内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 时,发出小管至各个牙槽窝,下牙槽神经及血管穿行其内,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接,并向 前延续位下颌切牙管,在曲断上一般看不到。下颌管与下颌磨牙根尖比较接近,特别是下颌第 三磨牙,在拔牙时应注意。下颌管距骨内板、下颌结构: • (1)上颌窦扩大 个别上颌窦下壁与磨牙根之间仅以极薄的骨板相 隔,有的无骨板仅以黏膜覆盖,牙根甚至突入上颌窦。个别上颌窦可 扩大至上颌尖牙 • (2)上颌窦分隔 此现象少见,一般在前磨牙与磨牙之间有分隔 • 3、口腔上颌窦交通 • 可用鼻腔鼓气法检查,小的穿孔(直径约2mm),待其自然愈合;中等 大小穿孔(直径约2-6mm)将牙龈拉拢缝合固定血凝块;直径大于 7mm,需用邻位组织瓣关闭创口 • 进入上颌窦内的牙根取出法 翻瓣去骨法,冲洗法;切忌鼻腔鼓气、 吸食饮料,避免强力喷嚏,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牙解剖标志

牙尖(dental cusp)的构成—锥形隆起
四个斜面:组成牙尖的各个面,称为斜面, 四条牙尖嵴:两个斜面相交成嵴, 一个牙尖顶:斜面和嵴共同汇合而成
切缘结节—圆形隆起 切缘结节 圆形隆起
半月状突 起:舌面隆 突(前牙的 解剖特征之 一)
条状隆起: 嵴 不同解剖部 位名称不同
切嵴(incisor ridge) 切嵴(incisor ridge):切牙切缘舌侧的牙 釉质条状隆起。 轴嵴(axial 轴嵴(axial ridge ):轴面上从牙尖顶端 伸向牙颈部的纵行牙釉质条状隆起。 边缘嵴:牙冠边缘上的牙釉质条状隆起 边缘嵴:牙冠边缘上的牙釉质条状隆起 。后牙的近、远中边缘嵴,前牙舌面上 的近、远中边缘嵴。 颈嵴:牙冠的唇(颊)面上,沿颈缘部 位的微显隆起的牙釉质条状隆起。
牙尖嵴(dental ridge):从牙尖 牙尖嵴(dental ridge):从牙尖 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 三角嵴(triangular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 位于 牙合面,由牙尖的两斜面相遇而 成,该嵴由牙尖的尖顶至牙合面 中央。 横嵴(triangular 横嵴(triangular ridge) 相对牙尖 的两三角嵴相连,且横过牙合 面,称为横嵴。如下颌第一前 磨牙合面的横嵴。 斜嵴(oblique 斜嵴(oblique ridge) 牙合面的 两三角嵴斜行相连,称为斜嵴 如上颌第一磨牙合面的斜嵴。
颊沟
远中颊尖 远颊沟 远中尖 中央窝 远中沟
近舌尖 舌沟 近中舌尖
远舌尖
第四节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一、应用术语: 应用术语: 1、中线 、 2、牙体长轴 、 3、接触区 、 4、外形高点 、 5、线角与点角 、 6、牙体三等分 、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在医学领域中,准确的解剖标志是非常重要的。
而体表解剖标志
定位法则是一种以体表标志为基础,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手段寻
找内部重要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让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体表结构
来准确定位到内部器官或组织,精确定位病变或手术切口。
下面就为
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进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 确定体表标志的位置。
首先,需要准确的确定体表结构的位置,这通常需要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或观察解剖学模型来学习。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用手指按压定位点,以此确认内部器官或组
织的位置。
2. 借助外部参考点。
对于一些难以确定的体表结构位置,可以
借助外部参考点来协助确认,如肋骨、胸骨等骨骼结构,以及肌肉、
肌腱等软组织。
通过这些外部参考点,可以更加精确地确定内部结构
的位置。
3. 结合多种方法来确定定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结
合多种方法来确定定位。
首先可以通过触感来确定位置,再通过视觉、听觉等手段进行协助。
特别是在手术切口的选择和定位中,更需要多
种方法共同协作,确保手术的精确性。
总之,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有效地
帮助医生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精准定位内部结构,为手术操作提供必要
的依据。
对于学习医学的学生来说,也需要掌握这种方法,以便在未
来的临床实践中做好各种手术操作。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一种通过观察人体表面标志来确定深部组织结构位置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人体表面的解剖标志,如骨头、肌肉、血管和神经等,通过触摸或视觉检查来确定深部组织结构的位置。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康复治疗领域,特别是在物理治疗中,以帮助治疗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疼痛和运动障碍。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位置和监测手术进程。
使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可以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患者疼痛和不适。
- 1 -。
颈部局部解剖的各种定位标志

颈部局部解剖的“各种定位标志”颈部介于头与胸和上肢之间。
前方正中有呼吸道和消化管的颈段;两侧有纵行排列的大血管和神经等;后方正中有脊柱颈部。
颈根部有胸膜顶、肺尖,以及颈和上肢之间的血管神经束。
颈部肌肉可使头、颈灵活运动,并参与呼吸、吞咽和发音等。
颈部淋巴结较多,主要沿浅静脉和深部血管、神经排列一、境界与分区(一)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 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及上肢为界。
(二)分区颈部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固有颈部和项部。
固有颈部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颈前区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二、表面解剖1、舌骨hyoid bone 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上缘平第4 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
3、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 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 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又可作计数气管环的标志。
4、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颈总动脉行经期前方。
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5、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
其起端两头之间称为锁骨上小窝。
6、锁骨上大窝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是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门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1肋。
7、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是触诊气管颈段的部位。
(二)体表投影1、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commmon carotid artery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的连线,即两动脉的投影线;甲状软骨上缘是二者的分界标志。
人体解剖标志

①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
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
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
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
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①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
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
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
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
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
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
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⑨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下肢骨体表标志:①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
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
人体解剖体表标志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经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线 胸骨线( ):沿胸骨外侧缘最凸处所作的垂线 锁骨中线( ):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胸骨旁线( ): 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中点的垂线 腋前线 ( ): 经腋前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腋中线( ):为腋前后线之间上点所作的垂线 腋后线( ):经腋后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 ):上肢下垂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后正中线( ):经身体后面正中的垂直线
胸骨角 ( ):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稍向前突,两侧连第2肋软
骨,是计数肋骨的标志,后平第4胸椎下缘,是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
脉的分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相交处
剑突 ( ):位于胸骨下角内,平对第9胸椎
乳头( ):男性位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平面,女性乳头稍低,偏外下方
锁骨( ):位于颈静脉切迹两侧,全长可触及
锁骨下窝( ):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凹陷处,有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胸部(二)
肋弓( ):自剑突两侧向外下可触及肋弓,是肝、脾触诊的标志,最低
处平第2-3腰椎间隙
胸骨下角( ):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共同围成胸骨下角
肩胛下角( ): 肩胛骨最低处,上肢下垂时,肩胛下角
平第7肋
肩胛岗 ( ):平第3胸椎平面
下4横指处 腓骨头(fibular head):位于胫骨外侧髁后外下方,可触及,有腓总神经通过 胫骨前缘( anterior border of tibia): 位于胫骨体前面,居皮下,可触及 内踝(medial malleolus ):胫骨下端向内的突起,皮下可触及 外踝(lateral malleolus ):腓骨下端的膨大,隆起于踝关节外侧 皮下可触及 跟健( tendo calcaneus ): 位于小腿后区下部皮下,止于跟骨结节,可触及
颈部解剖之体表标志和投影

颈部解剖之体表标志和投影一.体表标志1、舌骨h yoid bone 适对第3、4颈椎间盘平面;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是寻找舌动脉的标志。
2、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上缘平第4 颈椎上缘,即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正中线上的突起为喉结。
3、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 环状软骨弓两侧平对第6 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又可作计数气管环的标志。
4、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
颈总动脉行经期前方。
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5、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
其起端两头之间称为锁骨上小窝。
6、锁骨上大窝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是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门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1肋。
7、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凹陷处,是触诊气管颈段的部位。
(二)体表投影1、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commmon carotid artery and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右侧至胸锁关节、左侧至锁骨上小窝的连线,即两动脉的投影线;甲状软骨上缘是二者的分界标志。
2、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右侧自右胸锁关节、左侧自锁骨上小窝向外上至锁骨上缘中点的弧线,最高点距锁骨上缘1cm。
3、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 位于下颌角至锁骨中点的连线上。
是小儿静脉穿刺的常用部位。
4、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自乳突尖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至斜方肌中,下1/3交点的连线。
5、臂丛brachial plexus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下1/3交点至锁骨中、外1/3交点稍内侧的连线。
6、神经点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
人体解剖体表标志

锁骨上三角 (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位于锁骨中1/3上方,底部可焖与 锁 骨下动脉和第1肋骨
胸骨上窝(suprasternal fossa) 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是触诊气管的部位
腹部
腹白线( linea alba ):附着于剑突和耻骨连合之间的纤维带, 两侧为腹直 肌,右侧缘与肋弓相交处相当于胆囊底的体表投影,临床作为胆囊压痛点
脐 (umbilicus): 位于前正中线上,腹白线的中点处,平第3、4腰椎间隙, 脐与右髂前上嵴连线的中、外1/3相当于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临床上作为阑 尾压痛和手术入路的标志
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el ):两侧肋弓和剑胸结合共同围成胸骨下角 肩胛下角(inferior angle of scapuia): 肩胛骨最低处,上肢下垂时,肩胛下角
平第7肋 肩胛岗 (spine of scapuia):平第3胸椎平面
胸部标志线
前正中线( anterior median line ):经胸骨正中所作的垂线 胸骨线( sternal line ):沿胸骨外侧缘最凸处所作的垂线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 ):经锁骨中点所作的垂线 胸骨旁线(parasternal line): 经胸骨线与锁骨中线中点的垂线 腋前线 (anterior axillary line): 经腋前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腋中线(midaxillary line):为腋前后线之间上点所作的垂线 腋后线( posterior axillary line ):经腋后襞与胸壁相交处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scapular line ):上肢下垂时经肩胛下角的垂线 后正中线( posterior median line ):经身体后面正中的垂直线
全口义齿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后堤区的三种类型:
• 第一类 腭穹隆较高,软腭向下弯曲明显, 后堤较窄,不利于固位
• 第二类 腭穹隆较平坦,后堤区较宽,有利 于义齿固位
• 第三类 腭部形态介于第一类和第三类之间 有利于义齿固位
后堤区
口腔本部(固有口腔)
6、腭穹窿(palatal vault)
①由硬腭和软腭构成 的拱形区域
②形态:高拱形、 中等形 、 平坦形
口腔本部(固有口腔)
2、 腭皱(palatal rugae)
① 位于上颌腭侧前部 腭中缝的两侧波浪 形软组织横3、上颌硬区(hard area)
①位于上腭中部的前 份,骨组织的嵴状 隆起。
②粘膜薄,受压后易 疼痛,基托应缓冲。
③可作为支点使义齿 左右翘动或折裂。
③可承受咀嚼压力
口腔本部(固有口腔)
7、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
①位于上颌结节之后, 是蝶骨翼突与上颌 结节后缘之间的骨 间隙
②上颌全口义齿两侧 后缘的界限
口腔本部(固有口腔)
8、舌系带(lingual frenum)
①位于口底的中 线处的黏膜皱襞
②基托形成切迹
口腔本部(固有口腔)
D、磨牙后垫的颊舌面向前与下颌尖牙的近中面形成 一个三角形,下颌后牙的舌尖应位于此三角形内。
口腔本部解剖标志
切牙乳突 腭皱
上颌硬区 腭小凹
腭穹窿
后堤区 翼上颌切迹
口腔本部解剖标志
舌系带
舌下腺 下颌隆突 下颌舌骨嵴 舌侧翼缘区 磨牙后垫
小结
临床上,根据无牙颌每个解剖部位的不 同特点,全口义齿制作时都要做相应的特 殊处理,这与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美 观、功能等都息息相关。
9、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s)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

4、上颌结节 (maxillary tuberosity)
是上颌牙槽嵴两侧远端的圆形骨突,表面有粘
膜覆盖。颊侧多有明显的倒凹,与颊黏膜之间 形成颊间隙(buccal space)。此区对上颌全口义 齿的固位有重要意义,上颌义齿的颊侧翼缘应 充满在此间隙内。
5、颊侧翼缘区 (buccal flange area ) 位于下颌后弓区,在下颌颊系带至咬肌下段前
全口无牙颌解剖标志的识别
一、无牙上下颌解剖标志
(一)牙槽嵴(alveolar ridge ) 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 。是自
然牙列赖以存在的基础。其上覆盖的黏膜表层为 高度角化的鳞状上皮,黏膜下层与骨膜紧密相连 ,能承担较大的咀嚼压力。将口腔分为:口腔前 庭、 口腔本部
(二)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 位于牙槽嵴与唇、颊侧黏
7、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 notch)
在上颌结节之后,为蝶骨翼突与上颌结节后缘 之间的骨间隙。表面有黏膜覆盖,形成软组织凹 陷,为上颌全口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
8、舌系带(lingual frenum)
舌系带位于口底的中线部,是连接口底与舌腹 的黏膜皱襞,动度较大。全口义齿舌侧基托在 此部位应形成切迹,以免影响舌系带的活动。
承担咀嚼压力 抵抗基托的碰撞
紧密贴合
副承托区 后牙牙槽嵴的 唇颊侧和舌腭侧
协助承担 咀嚼压力
紧密贴合
边缘封闭区 义齿边缘接触 的软组织部分
边缘封闭
紧密贴合
缓冲区 下颌隆突区、 上颌硬区等
避免压痛 义齿翘动
适当缓冲
小结
全口义齿的制作与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有密切的关系。充分、合理应用无牙 颌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是全口义 齿修复成功的基础。
解剖知识

一.可在体表摸到的骨性标志1.肩峰:肩部的最高点2.髌骨:人体最大的籽骨3.锁骨:全长可在体表摸到4.坐骨结节:是坐骨的最底部5.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计数肋的重要标志)6.第7颈椎棘突: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7.骶角:由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形成(麻醉时通过骶角找到骶管裂孔)8.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上角平对第2肋,不可摸到)9.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10.桡骨茎突、桡骨头11.肩胛冈、脊柱缘、喙突二.人体的各种“最”“唯一”1.人体最大的籽骨:髌骨2.人体最长最坚实的长骨:股骨(长度约为身高的1/4)3.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4.人体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竖脊肌5.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胰腺为第2大)6.人体最大的胸膜隐窝: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转折处)7.全身中最长的肌:缝匠肌8.全身中最大的阔肌:背阔肌9.全身中体积最大的肌:股四头肌10.咽腔最狭窄的部分:喉咽11.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门裂12.呼吸道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状软骨13.唯一的一对外群喉肌:环甲肌三.具有临床意义的部位1.耻骨前弯:临床上进行膀胱镜检查货导尿时,要采取弯曲消失的位置2.包皮系带:进行包皮环切手术时应注意不要伤及它,以免术后影响阴茎正常的勃起3.前列腺后叶:前列腺肿瘤的易发部位4.前列腺中叶和侧叶:前列腺结缔组织增生而引起的前列腺肥大好发部位5.输精管精索部:结扎输精管的良好部位6.子宫峡:产科常在此进行剖腹取胎术7.输卵管峡部:结扎输卵管的良好部位8.输卵管伞:手术中识别输卵管的标志9.气管隆嵴:支气管镜检查的重要标志10.胆囊三角: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1.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知此白线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12.。
解剖骨性标志

解剖骨性标志乳突:位于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缘的前内方有茎乳突,面神经由此出颅。
乳突深面的后半部为乙状沟。
下颌角:为下颌支后缘与下颌体下缘转折之处,此处骨质较薄,容易骨折。
枕外隆凸:坐落于枕部向后最注重的突起,其深面为窦汇。
颧弓:位于眶下缘和枕外隆凸之间连线的同一水平面上,下方一横指处为腮腺管。
翼点:为顶骨、额骨、蝶骨和颞骨四骨相汇合处,在颧弓中点上方3~4cm处,是颅骨的薄弱部位,其深面附近的沟内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
第7颈椎棘突:坐落于颈背部最注重的突起,头部前屈时更容易跌破,为计数椎骨的标志。
颈动脉结节: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正对环状软骨平面。
平环状软骨,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以拇指向后加压,可将颈总动脉压向颈动脉结节,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的目的。
胸骨颈静脉切迹:坐落于胸骨上缘,两侧胸锁关节之间的突起,其上方为胸骨上窝。
胸骨角:坐落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的纵向凸起,自颈静脉切迹向上约两斜指处,就是关键的骨性标志。
元显恭对第4胸椎体后缘的水平,也就是气管杈、主动脉弓的前、后端的、心脏上界、食管的第二个窄小处和胸导管左移处的水平;胸骨角的两侧直奔第2肋软骨,为计数肋骨的标志。
胸骨角平面就是上、下心室的分界线。
肩胛下角:自然体位时平对第7肋,可作为在背部计数肋骨的定位。
剑突:胸骨下方的注重坐落于两侧肋斧之间,剑突与左侧肋弓的交点处就是心包外科手术的常用部位。
骶角:沿骶中嵴向下扣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两侧可扣到骶角。
肩峰:高耸于肩关节的上方,为肩部的最高点。
尺骨鹰嘴:位于时后部后方的突出。
豌豆骨:坐落于腕部离两端皮纹的内侧的凸起。
髂嵴:髂嵴全长在体表均能扣到,其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髂棘最高点平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腰椎穿刺可通过髂嵴定位。
耻骨结节:坐落于腹股沟内侧端的,胖人更易甩至。
坐骨结节:位于臀大肌下缘内侧,屈大腿时在臀部扪到的骨性突出。
股骨小转子:大腿外侧上部的注重。
牙解剖标志

边缘嵴:牙冠边缘上的牙釉质条状隆起 。后牙的近、远中边缘嵴,前牙舌面上 的近、远中边缘嵴。
颈嵴:牙冠的唇(颊)面上,沿颈缘部 位的微显隆起的牙釉质条状隆起。
牙尖嵴(dental ridge):从牙尖 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
牙尖(dental cusp)的构成—锥形隆起
四个斜面:组成牙尖的各个面,称为斜面, 四条牙尖嵴:两个斜面相交成嵴, 一个牙尖顶:斜面和嵴共同汇合而成
切缘结节—圆形隆起
半月状突
起:舌面隆 突(前牙的 解剖特征之 一)
条状隆起: 嵴
不同解剖部 位名称不同
切嵴(incisor ridge):切牙切缘舌侧的牙 釉质条状隆起。
第四节 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一、应用术语:
1、中线 2、牙体长轴 3、接触区 4、外形高点 5、线角与点角 6、牙体三等分
1、中线(median line):
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假相垂直线
2. 牙体长轴(long axis):
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象直线。
3.接触区(Contact area): 4.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
5.线角(line angle):
牙冠两面相交构成线, 所成的角称线角。
点角 (point angle):
牙冠三面相交构成点所 成的角称点角。
6.牙体三等分:牙冠轴面和牙根可按方向分为三等分
(二)牙冠各面的命名: 1、唇面(labial surface) 2、舌面(lingual surface) 3、近中面(mesial surface) 4、远中面(distal surface) 5、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 6、切嵴(切端、切缘和切面)
正畸解剖标志点

1)颅部标志点•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机械耳点机械耳点,,解剖耳点•颅底点(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中点•Bolton 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鼻根点(N.nasion):鼻额缝的最前点蝶鞍点(S.sella):蝶鞍影像的中心耳点(P.porion):外耳道之最上点颅底(Ba.basion):枕骨大孔前缘中点Bolton点: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2)上颌标志点•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最低点•前鼻棘(ANS.anterior nasal spine):前鼻棘之尖•后鼻棘(PNS.posterior nasal spine):硬腭后部骨棘之尖•翼上颌裂点(Ptm.pterygomaxillary fissure):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上齿槽缘点(SPr.superior prosthion):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眶点(O.orbitale:):眶下缘之最低点前鼻棘之尖硬腭后部骨棘之尖翼上颌裂点(Ptm.):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上齿槽座点(A.subspinale):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上齿槽缘点(SPr.superiorprosthion):上齿槽突之最前下点上中切牙点(UI.upper incisor):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UI3)下颌标志点•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颌支平面和•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点下颌平面交角之分角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确定•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颏前点(P.pogonion):颏部之最突点•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部最凹点髁顶点(Co.condylion):髁突的最上点关节点(Ar.articulare):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下颌角点(Go.gonion):下颌角的后下点:可通过下颌支平面和下颌平面交角之分角线与下颌角之相交点来确定下齿槽座点(B.supramental):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下齿槽缘点(Id.infradentale):下齿槽突之最前上点下切牙点(Li.lower incisor):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颏前点(P.pogonion):颏部之最突点颏下点(Me.menton):颏部之最下点颏顶点(Gn.gnathion):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2)头影测量平面•基准平面:基准平面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平面,,可用于确定头位和影像重叠定位可用于确定头位和影像重叠定位。
头颈部常用解剖标志

第五章放射治疗常用解剖标志一、 头颈部常用解剖标志1垂体的体表投影位于外眦和外耳孔连线中点上 1.5cm 处。
图5-12、 松果体的体表投影如图5-1所示,松果体位置相当于 C 点。
先作A (鼻额关节)与B (蝶鞍前与后 床突之中点)的连线,角 ABC 为135°〜161 °,平均150。
,做BC 连线长约3.4〜5.4cm ,平均4.5cm 。
或由外耳孔上方5cm 向后1.5〜2cm 处。
3、 听眦线即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其上为蝶窦的底,其下约为鼻咽腔的顶, 连线中点向上为下丘脑水平(图 5-2)2cm图5-24、耳屏根部与人体长轴的平行线其前缘是鼻咽后壁和咽后淋巴结的位置,也是第1颈椎的椎体前缘(图5-2)。
面颈联合野照射后缩野时,照射野的后界可以至此线,以避免脊髓受到过量照射。
5、下颌角5-2)。
6、腮腺体表投影腮腺上界为颧弓,下界为下颌骨的下颌角与舌骨之间,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前缘(图5-2)7、颅底诸孔(1)双下颌关节前缘连线:过破裂孔正中、卵圆孔与棘孔之间。
(2)双外耳孔后缘连线:过枕骨大孔前缘。
(3)双乳突前缘连线:过颈静脉后缘。
(4)双乳突尖连线:过枕骨大孔中心。
(5)双乳突后缘连线:过枕骨大孔后1/3(图)。
图5-38、Rouvieve 淋巴结乳突尖与同侧下颌角连线中点的深面(图5-4 )。
图5-49、颈交感神经节和后四对颅神经走行(腮腺后间隙)在Rouvieve淋巴结的侧方及侧后方,即中线旁2〜3.5cm范围内,体表标志与上述Rouvieve 淋巴结同。
10、舌骨舌骨的横截面是口咽和下咽的分界线,其前缘是会厌襞和会厌,后缘是颈二腹肌淋巴结和颈动脉的分叉(图-5 )。
11、 甲状切迹甲状切迹平勺状软骨尖,甲状切迹与环甲沟连线的中点平喉室(图12、 颈椎第7颈椎棘突平第1胸椎(图5-6)。
13、面部及颈部淋巴结 头部恶性肿瘤最容易累及到面部及颈部淋巴结分布见图日状切迹 杓状软骨 声带(喉室的底)颈动脉分叉 假声带(喉室的灰) 图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