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20课《童趣》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童趣》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童趣》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童趣》教学设计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
教具准备(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
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1)提醒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
教师也同时参加学生的行列。
(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
)(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ひ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开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展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那么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
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描述和修辞手法。
(2)将课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童趣》。
2. 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3. 教学道具: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童趣》的背景和作者。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纠正发音错误。
3. 理解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乐趣。
4. 应用实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乐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交流。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乐趣的短文,不少于100字。
3.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童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童趣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童趣的赏析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童趣的喜爱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童趣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创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童话故事、儿童画、童谣等。
2. 教具准备:PPT、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童趣的音乐,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氛围。
2. 导入讨论教师出示一幅儿童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童趣的元素?为什么你觉得这幅画很有童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输入新知通过PPT展示童话故事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童话故事中常见的童趣元素。
4.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儿童画或读一则童话故事,进行赏析和讨论。
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思考并记录他们认为是童趣的元素,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5. 呈现成果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结合具体的儿童画或童话故事进行诠释和讲解。
6. 拓展延伸教师播放一首童谣,引导学生跟读并进行情感体验,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写一首童谣并进行表演。
7.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你对童趣的理解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童趣对你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课后选择一则童话故事或儿童画,用自己的话语写出赏析心得或进行创作,并将作品带到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童趣的概念和要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20课 童趣|辽海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20课童趣|辽海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本节课的主题是童趣,学生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童真的风貌。
2.通过本节课的实践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积累更多的手工制作经验。
3.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和细致耐心,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以及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4.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的魅力和重要性,以及学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成果。
二、教学重点1.传授如何运用低阶的素材来发掘创意,同时在学生制作中激发他们的童趣天性。
2.提高学生的良好观察力和细致耐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让学生的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
3.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为学生将来更深一步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增加课堂趣味性。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素材和构图方面运用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2.如何确保学生在制作中注重细节,保持作品的整洁和美观。
四、教学方法1.在课堂上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要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进行教师的示范,并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作品的过程。
3.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相创作,让他们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在整个课堂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制作过程进行指导,用适当的语言和措辞鼓励他们,并使用实际的事例来提升他们的创意、想象和创造力。
5.结束了本节课的制作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反思、总结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并对未来的课程提出建议和展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启发在学生还没有走进课堂之前,通过播放有关童趣、童年的小视频,调动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童年记忆的挖掘,以及启发他们对这个主题的设想。
2. 新知展示首先,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童趣。
然后老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各种类型为素材童趣描绘的制作课程,来展示如何运用素材创造出童趣。
引导学生理解把童年趣味有机的融入创意的重要性。
3. 制作过程演示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应该要积极引导学生,让下列相关点自然而然地融入制作中:1.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意和天性,为创意更多的融入童趣元素,激发趣味性和创手风韵。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童年趣事,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2)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童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童趣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
(2)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童趣》,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学生通过字典或询问教师,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童趣表现。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中的童趣场景。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童趣》两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讲解,了解了课文《童趣》的内容,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锻炼了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童趣,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童趣》的教案(精选9篇)
《童趣》的教案(精选9篇)《童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难点:1.创编活动。
2.有感情地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
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
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地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
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1(交流、处理、试唱)四、创编活动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6 1 2 3 │ 5 6 │ 5 3 2 1 │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听着音乐下课。
《童趣》教案篇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
教学理念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创作。
表演《四季童趣》教学基本要求1.这首带有通俗歌曲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演唱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不要按小节或音节为单位进行学唱,不然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1. 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充满童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通过活动、游戏和互动,帮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2. 目标•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
•加强儿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1.绘本欣赏:选择一本有趣的绘本,引导儿童自主阅读,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创意手工:通过手工活动,如折纸、剪纸、手绘等,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角色扮演:选择一个经典故事,让儿童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团队游戏: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团队合作游戏,如传话游戏、拼图游戏等,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创作绘画:引导儿童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步骤步骤一:绘本欣赏1.准备一本有趣的绘本,例如《小熊的冒险故事》。
2.让儿童自主阅读这本绘本,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引导儿童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步骤二:创意手工1.准备一些手工材料,如纸张、剪刀、彩色笔等。
2.提供一些创意主题,例如动物、天空、海洋等,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手工作品。
3.鼓励儿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灵感和过程。
步骤三:角色扮演1.选择一个经典故事,例如《三只小猪》。
2.将故事情节分成几个部分,分配给儿童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
3.引导儿童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将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4.鼓励儿童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团队游戏1.设计一系列团队合作的游戏,例如传话游戏、拼图游戏等。
2.将儿童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鼓励他们合作解决问题。
3.引导儿童讨论游戏过程中的团队合作策略,并总结经验教训。
步骤五:创作绘画1.提供绘画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2.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3.引导儿童分享自己作品的灵感和意义,让其他儿童猜测绘画的含义。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并体验童趣的概念,理解童趣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引导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童趣的定义与特点童趣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观察与想象力的培养创作与自我表达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趣的概念和作用。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供童趣创作的素材和工具,如画纸、彩笔等,方便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引入童趣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童趣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解:详细讲解童趣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童趣的重要性。
实践:学生进行童趣创作实践,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
3.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童趣的定义和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进行童趣创作,可以使用绘画、写作等多种方式。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来评价他们对童趣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5.1 教学资源教材或教学指导书,提供童趣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指导。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5.2 教学参考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深入了解童趣的概念和作用。
儿童文学和艺术作品,作为创作灵感和参考素材。
辽海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童趣》说课稿
辽海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童趣》说课稿一、教材简介《童趣》是辽海教育出版社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的教材。
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内容包括童趣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手工艺制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童趣的绘画、手工艺制作的兴趣和热情;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发展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4.培养学生艺术欣赏和鉴赏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2.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4.1 第一单元:童趣的绘画4.1.1 第一课:变变变•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表达物体特征;•运用色彩进行创作;•通过绘画表达物体的形象和特征。
4.1.2 第二课:我懂得藏•学习运用不同的画法表达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锻炼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4.1.3 第三课:画大世界•练习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习运用具象的手法进行创作;•通过丰富的色彩表现创作者的情感。
4.2 第二单元:童趣的剪纸4.2.1 第一课:剪出三味书屋•学习剪纸的基本技能;•运用剪纸技法进行创作;•认识剪纸的艺术特点。
4.2.2 第二课:剪出小兔儿乖乖•运用剪纸技法表达小兔儿的形象;•学习透视和阴影的表现手法;•发展观察和动手能力。
4.2.3 第三课:剪出锦鲤•学习剪纸技法表达锦鲤的形象;•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学习欣赏剪纸作品。
4.3 第三单元:童趣的泥塑4.3.1 第一课:揉泥马•学习动态、神态的表现方法;•运用泥塑技法进行创作;•学习欣赏泥塑作品。
4.3.2 第二课:捏泥小人•学习创作泥塑小人的基本技巧;•运用色彩进行创作;•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4.3.3 第三课:塑泥的世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习使用泥塑进行手工制作;•运用多种手法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4 第四单元:童趣的创意4.4.1 第一课:我的盆景•学习通过手工制作表达景物的特征;•运用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学习欣赏盆景的艺术魅力。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童趣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了解和掌握本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和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涉及以下几个主题:1.生活与趣味2.意象与表现3.创意与兴趣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互动授课: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2.小组合作:学生将分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3.视觉教学:通过图片、幻灯片等视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践操作:学生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游戏或趣味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步:学习内容的讲解和讨论教师将介绍生活中的趣味元素和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将讲解或引导学生探讨意象与表现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创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步:小组探究学生将分为小组,探究一个特定的主题,例如:“探究生活中的趣味点”,“想象把树变成鹿的样子”,“探究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只小动物”等。
每个小组将展示结果,并进行讨论与分享。
第四步:评价与反思在完成小组探究后,教师将与学生一起评价本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反思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探究和表现进行评价。
六、总结本次童趣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趣味与创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7篇)
《童趣》教案设计(优秀7篇)《童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2、猜谜活动交流。
3、单元小结。
教学重难点:1、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
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3、再听范唱。
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
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
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
师生评价。
8、学生学习口风琴伴奏:(1)找到G音及G=1,并顺次找到“1 2 3 5”四个音。
(2)学奏伴奏谱8小节。
(3)在教师弹奏钢琴的旋律下,学生吹伴奏。
(4)学习最后4小节口风琴伴奏。
9、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
10、评价小结。
11、猜谜语活动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⑴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⑴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⑴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⑴单元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
12、教学小结。
《童趣》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诵读文言文。
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解释。
2、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发掘自己的想象力。
[教学设想]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有新鲜感的,再加上文章趣味盎然,可以说是一篇很好的教学材料。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童趣|辽海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童趣|辽海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趣的含义,感受生活中的童趣,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童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童趣的含义,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童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童趣,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儿童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感受。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童趣吗?童趣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童趣的含义。
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童趣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童趣?童趣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童趣的表现形式。
三、绘画表现(15分钟)1. 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学生根据自己对童趣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童趣的含义和表现方式。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童趣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童趣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绘画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童趣的含义,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童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童趣,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童趣》教案设计
《童趣》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珍惜。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童趣》。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的理解和表达。
2. 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童趣》的文本和相关的辅助材料。
2. 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3. 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童年趣事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童趣》。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
(2)选取几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4. 模仿和创作:(1)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描述的童年趣事,进行自己的创作。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请大家进行评价和欣赏。
5.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童趣》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模仿和创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童年趣事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
《童趣》精品教案
《童趣》精品教案
教师活动
一、感知、体验
1、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片段
2、引导学生观看
3、师提问题:
(1)什么年代的故事
(2)主人公的性格
二、观察、探究
1、组织学生讲自己的童年故事
(1)一定是有趣儿的
(2)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欣赏名画《童趣》
3、欣赏快乐的儿童画作品:
(1)画面内容
(2)创作形式
(3)创作方法(4)色彩
三、创作表现
1、创作要求:(1)表现快乐童年
(2)创作形式不限
(3)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2、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重点看任务的
动作和表情。
四、展评
1、展示优秀作品
2、师讲评,总结。
三、创作表现
学生创作:(1)构思
(2)构图
(3)创作
重点:(1)人物动态,表情
(2)整体色彩体现“快乐”
四、展评
1、小组同学互评作品
2、评选出优秀品
童趣
人物动态:儿童画:。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 童趣|辽海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童趣|辽海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童趣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知识,提高绘画水平。
教学内容1. 童趣主题创作: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童趣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2. 色彩搭配:教授学生基本的色彩知识,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3. 绘画技巧:讲解并示范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明暗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
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童趣元素,进行有创意的绘画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绘画示范作品、彩色笔、水粉颜料、画纸等。
2. 学具:绘画本、彩色笔、水粉颜料、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童趣主题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知识讲解:讲解童趣主题创作的要点,教授色彩搭配和绘画技巧。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绘画技巧。
同时,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个别指导。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童趣主题的绘画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课题:童趣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绘画水平。
3. 教学内容:童趣主题创作、色彩搭配、绘画技巧。
4.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绘画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童趣元素,进行有创意的绘画创作。
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完成一幅童趣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收集生活中的童趣元素,进行绘画创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童趣这一主题,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富有个性。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知识。
三年级美术下册《童趣》教案、教学设计
3.学会运用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简单手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童趣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童趣的主题和表现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童趣创作的要点,如如何深入挖掘主题、运用表现方法、创新设计等。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童趣主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童趣主题,学生需完成一幅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元素,展现童趣的特点。
4.教师强调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使用工具、保持环境卫生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童趣主题,如动物、植物、节日等。
2.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绘画和手工技巧表现所选主题,鼓励成员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各小组的讨论,给予建议和鼓励,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童趣主题,形成创作思路。
2.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展示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20课《童趣》教学设计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20课《童趣》教学设计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20课《快乐的提线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提线偶的形式美感,学习选择不同材料制作提线偶。
②掌握提线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懂得色彩搭配知识。
③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
④运用废纸盒、毛线等材料制作玩偶,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欣赏情趣——自主探究——自主选材——合作表现——表演赏析。
②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以小组自主探究的形式突破难点是本课尝试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让儿童在尽兴地“做”和“玩”提线偶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创作动机,充分体验美术创造的无穷乐趣,并渗透“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②通过提线偶的教学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工艺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用多种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设计与造型活动。
②提线偶的装饰,小组合作分工制作并表演。
难点:①玩偶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和固定。
②提线调节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范作、色卡、美工纸、剪刀、胶棒、多媒体等。
学生准备:鸡蛋壳、竹子、筷子、塑料果冻盒、纸盒、废旧挂历、布料、细线绳、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运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已经制作过纸偶,鸡蛋偶,看着你们一件件漂亮的作品,老师决定在下一节美术课为你们的玩偶设置一个栏目:快乐的提线偶(齐读课题),为了让大本营的节目更丰富更精彩,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制作另一种类型的玩偶。
是什么呢?先欣赏一段表演吧!师:这些玩偶跳得多棒呀!是自己在表演吗?(不是)你发现了什么?生1:玩偶用线吊起来表演。
生2:人们用手操控着线,让玩偶跳起来。
生3:他们边操控玩偶,边唱歌。
你们真棒,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玩偶的颈、腰、肘、膝等重要部位,各缀丝线,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这种玩偶就叫提线偶。
第20课 童趣-辽海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0课童趣-辽海2011版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绘画技法-构思、素描、涂色等的综合应用。
通过对自然界中动物形象的观察和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将完成一幅漂亮的动物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素描练习,把描绘物体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于实际创作中。
2.学生能够通过自然观察,启发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构思,增强艺术创作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绘画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素描技法完成画面的构思和创作过程•让学生对动物认识更加深入,增强其表现能力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转化和变化的方法四、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老师的画漫画风格和线条方法的演示来让学生知道如何构建自己的画面•手把手指导法: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完成基本素描和设计构思等环节的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画作。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师生互动环节1.老师简要讲解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和学生互动,幽默诙谐地讲解学习动物画的意义和三大重要技术要领。
2. 学生活动环节1.学生一起阅读本课的教材,理解课前的预习要点和计划要求。
2.学生通过老师演示,掌握几张线条和形状转换上的技巧;在画板上完成填写和形状转换的实战操作演练。
2. 学生练习环节1.学生在画板上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形象,以板面为载体,观察、练习、应用线条等技术,快速完成观察纪录和练习。
2.学生通过自然观察和思维训练,想出自己的理念项目和构思的基本要素。
3.学生按照自己构思设计的要素,依次完成涂色、刷色的练习。
4.老师和学生一起交流练习的结果,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向画作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
3. 课堂总结环节1.老师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总结学习成果,并对整堂课进行回顾和点评。
2.学生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得以顺利展开,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丰富,时长不长,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效率高,教学目标明确。
《童趣》的教案设计
童趣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事件、情节并进行简单描述2.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故事情节基础上编写自己的故事3.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二、教学内容及要点1.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及故事情节2.发挥想象力编写自己的故事3.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三、教学准备1.准备多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书籍,如《小红帽》、《三只小猪》等2.准备大量色彩鲜艳的笔、纸、贴纸等绘画材料3.准备小组合作任务相关的所需材料四、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一步:了解童话故事1.介绍名为《小红帽》的童话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故事情节2.帮助孩子们认识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及重要事件3.让孩子们通过口述或绘画的方式对故事进行简单描述第二步:发挥想象力编写自己的故事1.向孩子们介绍编写故事的方法和要点,包括起承转合和人物角色刻画2.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编写自己的小故事3.鼓励孩子们将故事分享给同伴,并相互交流和改进4.提供绘画材料,让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编写的故事第三步: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1.分组让孩子们一起完成有趣的小组任务,例如拼图、画图、表演小故事等2.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任务完成得更好3.引导孩子们相互合作,互相支持与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五、教学评价1.孩子们能够简单描述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及故事情节2.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编写自己的小故事,并用绘画形式展示出来3.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同伴相协作,完成小组任务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孩子们表现活泼好动,很容易就进入到了故事情节中。
同时,孩子们的组内协作和创造力也在课堂中得到了发挥和提升。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不仅仅限制在童话故事,探索更多有趣的学习方式,来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6-20课《快乐的提线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提线偶的形式美感,学习选择不同材料制作提线偶。
②掌握提线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懂得色彩搭配知识。
③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
④运用废纸盒、毛线等材料制作玩偶,训练学生设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欣赏情趣——自主探究——自主选材——合作表现——表演赏析。
②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以小组自主探究的形式突破难点是本课尝试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让儿童在尽兴地“做”和“玩”提线偶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创作动机,充分体验美术创造的无穷乐趣,并渗透“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②通过提线偶的教学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工艺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用多种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设计与造型活动。
②提线偶的装饰,小组合作分工制作并表演。
难点:①玩偶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和固定。
②提线调节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范作、色卡、美工纸、剪刀、胶棒、多媒体等。
学生准备:鸡蛋壳、竹子、筷子、塑料果冻盒、纸盒、废旧挂历、布料、细线绳、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运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已经制作过纸偶,鸡蛋偶,看着你们一件件漂亮的作品,老师决定在下一节美术课为你们的玩偶设置一个栏目:快乐的提线偶(齐读课题),为了让大本营的节目更丰富更精彩,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制作另一种类型的玩偶。
是什么呢?先欣赏一段表演吧!师:这些玩偶跳得多棒呀!是自己在表演吗?(不是)你发现了什么?生1:玩偶用线吊起来表演。
生2:人们用手操控着线,让玩偶跳起来。
生3:他们边操控玩偶,边唱歌。
你们真棒,有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玩偶的颈、腰、肘、膝等重要部位,各缀丝线,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这种玩偶就叫提线偶。
这节课,就用我们充满智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一起制作提线偶吧。
(板书:快乐的提线偶)2、简单了解提线偶剧的发展。
提线木偶戏最开始是用于婚丧喜庆的圈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提线偶的表演越来越贴近生活,剧目题材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喜欢看的《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是用提线偶来表演的。
二、课堂新授1、探究提线玩偶的制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漂亮的提线偶,准备去参加快乐的提线偶。
(表演一下:Hello,大家好,见到你们真高兴,怎么我一个人去参加呀,真没劲,朋友,你能给我找伙伴一起去表演吗?生:能。
老师相信你们是诚实、守信用的孩子。
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找到很多很多的玩偶朋友一起去参加玩偶大本营活动。
怎么样,我们先了解一下大本营节目要求吧。
提线偶造型独特,有创意。
老师发现了一幅作品,看,他是怎么创意的呢?生谈。
哦,选材有创意(废弃材料制作),造型独特。
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讲穿线,提线的调节。
这是一位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孩子,这些看似废弃的东西在他眼里确成了宝贝。
孩子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的材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哟。
2、欣赏提线玩偶作品,激发创作灵感。
请看这些作品,我们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三、创作作品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动手了吧。
请先看作业要求:1、合理利用材料,根据材料的形状、色彩、机理等,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玩偶的各个部位,连接可以用毛线和细丝。
2、装饰时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3、分工合作,开始动手做一做。
四、课堂展示学生互评、自评。
教师提炼,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与创作感受。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思的发展,在情感上培养对民间艺术偶戏的认识和热爱;在技能上能利用身边的乡土的、废弃的材料,有取舍地创造性地制作、使用提线偶。
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动漫明星①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2、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3、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并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件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
难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乐趣,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兴趣引入,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卡通形象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办“动漫明星”(出示课题),只有卡通明星才可以参加。
可是刚才来了两位朋友,他们都说自己是卡通明星,我想请同学们帮助我看一看谁才是真正的卡通明星呢?(课件出示孙悟空和自然界中的猴子。
)学生讨论、比较卡通形象与自然界形象的造型特点:孙悟空属于卡通形象,因为他的形象拟人化,具有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特点。
提问: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喜欢,因为它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是一个英雄人物。
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孙悟空?学生表演孙悟空的动作。
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说得好,而且表演的也很好,猴子生性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孙悟空就是艺术家手中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他既有猴子的特点,同时又加入了人类的想象,所以成为了今天大家所熟悉喜爱的艺术形象。
二、课堂新授1、教师:同学们,猴子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卡通形象,它也想变成一位卡通明星来参加我们的聚会,他想请同学们帮帮它,看一看谁有办法?同学:给它穿上一件粉色的体恤和一条花短裤子并穿上一双大皮鞋、眼睛变大,嘴巴夸张变大。
或者让它穿上一条美丽的裙子,身上光滑一点,眼睛上有长长的睫毛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原来只要将“造型”“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活泼可爱的卡通明星就诞生了。
2、欣赏卡通形象,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对卡通形象的喜爱之情。
教师:卡通形象是同学们熟悉喜爱的,不仅在中国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世界的卡通王国里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卡通明星。
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到卡通王国去看一看。
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一想,你看到了那些卡通形象?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看到了渔童、米老鼠、蓝猫、白雪公主等,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可爱、漂亮,想和他们一起玩耍。
卡通世界真是太神奇美丽了。
我也想设计一个卡通明星。
3、小组讨论欣赏:教师总结:同学们,陈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喜欢卡通明星,今天还带来了许多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欣赏讨论一下你的卡通明星,思考:(1)议一议你的卡通明星长的什么样子?(2)说一说你的卡通明星的故事?(3)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卡通明星?4、教师:同学们,我今天真的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不仅学习了解了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而且我还看到了你们善良纯朴的心灵,我相信,你们和你的卡通明星已经交上了好朋友。
5、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通过赏一赏、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火花: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造型特点发现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
启发学生发表自己大胆的创意。
三、创作作品教师:今天每个同学选择一种方法,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卡通明星,可以给他起个名字,给大家讲一讲它有什么本领,带着他给大家表演一下。
此外,我还要提醒大家要抓紧时间制作。
四、课堂展示学生互评、自评。
教师提炼,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与创作感受。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卡通明星呢?你们还需要了解或者对哪些知识比较感兴趣呢?老师非常想了解,课后可以和老师一起交流。
《快乐的一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启发学生感受快乐的一天、选出难忘的一天,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难忘的一天,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感知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难忘的一天。
难点:能比较丰富的运用绘画的艺术语言。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最快乐的一天的情景。
二、课堂发展1、看到这些作品,你能会想到哪些快乐的日子?(“六一”作品)(1)看到这些作品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2)这个作品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2、欣赏范作,你有什么好的创作方法?3、设计构思:(1)在纸上大概画出快乐的一天情景。
(2)互相交流,看看谁的构思更奇特。
三、创作作品运用绘画的方式,大胆地用笔用色,学会夸张地表现人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动作特点。
四、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作品,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作美的能力。
《童话创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插图的作用及插画艺术的特点。
2、学习为童话故事创作一幅插图,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世界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插画艺术,为童话故事创作插图。
难点:插图创作的构思与绘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播放视频(龟兔赛跑),讲述童话故事,以精彩的童话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发展1学生分小组一起讲讲自己所喜欢的童话故事,教师参与其中,合作学习,讨论童话。
2、作品欣赏,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1)童话书有插图好还是没有插图好?(2)插图在童话故事中有什么作用?一幅插图能反映整个故事的所有情节吗?(讲明:一个童话故事所叙述的情节有很多,我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时只选择其中一个最感人的故事情节即可,且场面不要太复杂)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展示的童话故事插图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插图及插画的艺术特点。
教师讲解画插图的方法步骤:(1)选定故事情节。
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选定故事中的某一情节。
(2)构思。
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构思。
(3)构图。
用铅笔在绘画本上把构思画出来。
(画面人物不要过多,场景不要太复杂)(4)着色。
在铅笔稿上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学建议:准备几个角色少、场景比较容易的小故事,简要写上故事情节,供学生创作时选择、参考)三、创作作品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回忆你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童话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力,为故事内容创作一幅插图,注意与内容情节要配合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