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后对贫困地区的儿童家庭问题及支教思考
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
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支教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在这次支教经历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帮助他们的方法。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由于父母的长时间离家工作,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不安。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我们要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信任感。
我们组织了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放松心情,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和困扰,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思维方式,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我们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在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困难。
在支教期间,我们与当地的教育机构和志愿者一起合作,通过开展辅导班和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还为他们提供教育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学杂费问题,确保他们能够继续接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留守儿童要有自学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
第三,我们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
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他们的生活条件可能比较艰苦。
在支教期间,我们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同时也教育他们关于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社区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归属感和安全感。
最后,我们要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支教期间,我们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家庭困境,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同时,我们还要教育他们要有远大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职业规划的活动,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职业和就业机会,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总结起来,支教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但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与支教工作,希望能够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
然而,大学生支教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文化差异、心理压力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教育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困难因素。
贫困地区的学校通常设施简陋,教育资源匮乏。
相比之下,大学生来自城市的优质教育环境,适应起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例如,学校可能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材,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创造性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设计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一大挑战。
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生活在封闭的农村社区中,对外界的了解和接触相对较少。
大学生支教者来自城市,文化背景与农村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尊重和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互动,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此外,心理压力也是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一大困扰。
大学生支教者通常面临着离开家庭、朋友和熟悉环境的压力,同时还要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在艰苦的教学环境下,他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惑,甚至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因此,大学生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求支持和帮助,以克服困难并坚持下去。
此外,大学生支教工作还面临着其他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经济条件有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工作时间长,需要耐心和毅力;与家长的沟通可能存在障碍,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都需要大学生们具备灵活应对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然而,尽管大学生支教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也有许多积极的成果和收获。
通过支教工作,大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孩子们的影响,看到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这将成为他们一生中宝贵的回忆和经验。
初次支教:走近教育不平等的现实问题
初次支教:走近教育不平等的现实问题2023年,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有幸担任了一名支教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教育不平等的现实问题,也是我第一次亲身走进贫困地区的学校,了解当地孩子的教育状况。
我所在的支教队伍来自不同的城市,却有着相同的使命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山区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而不受经济背景、地域、民族等方面的限制。
然而,当我亲身走进贫困地区的学校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了教育不平等的现实。
学校的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设施陈旧,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很困难。
与城市里的优质学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差距确实很大。
在贫困地区,很多家庭都因为贫穷而无法负担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学校,我们看到了很多学生缺乏基本的生活用品,比如书包、文具、课本等等。
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家中没有电视、电脑等学习用品而无法完成作业。
这些都是我们城市里的孩子难以想象的。
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差距很大。
有的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会使用一些高级词汇;而有些学生却连最基本的汉字都不会写。
很多学生的基础薄弱、思维能力不足,这都和他们的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
此外,由于贫困地区的教师资源比较匮乏,学生们常常缺乏一些行业知识和就业技能。
这些都使得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面临较大的压力和竞争。
在接触了这些现实问题后,我认为,教育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分配不均。
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缺乏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教学资源。
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水平无法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也能够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如何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
其次,需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平等的学习机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援助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学生和家庭的教育和生活。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在中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在家中生活,缺乏合适的家庭教育。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容易导致他们在教育和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如何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关注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在贫困地区,很多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相对较低。
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存在对学习的忽视。
这就使得留守儿童在家中缺乏正确的学习引导和教育支持,容易导致他们在学业上出现问题。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等方式,提升父母的教育意识,让他们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也可以通过为父母提供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贫困地区,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多留守儿童生活环境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我们需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改善家庭住房、提供图书资源、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家中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和支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以通过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也可以通过组织文艺活动、开展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和社会支持。
大学生乡村教育支教经验总结与思考
大学生乡村教育支教经验总结与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问题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
其中,乡村教育问题备受瞩目。
为了改善乡村教育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支教中。
这种支教活动,不仅对乡村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也让支教者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成长。
本文将总结和思考大学生乡村教育支教的经验,希望能够为更多志愿者提供指导和借鉴。
首先,大学生参与乡村教育支教,要具备正确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这是参与支教活动的第一步。
乡村教育环境与城市差距较大,很多学生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大学生支教者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学生们的困难和需求。
同时,要摒弃成功主义的思维,不带着“拯救”他们的心态,而是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支教者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方法。
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因此,大学生支教者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教育知识和技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另外,要善于创新,根据乡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富有活力、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再次,大学生支教者要注重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与合作。
乡村教育事业需要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而大学生支教者作为外来者,与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之间往往存在着沟通障碍。
因此,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到乡村学生,并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另外,大学生支教者要关注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大学生支教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后,大学生支教者要持之以恒,注重长期支持和跟进。
小学支教感悟,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小学支教感悟,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偏远地区开展小学支教服务。
经过几年的支教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学教育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也对于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一次去支教的时候,我和我的队友们选择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里的孩子们,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在校园里喜怒无常,令人发怵。
在教室里,他们缺乏基本的文化常识,例如调皮、说话不算,笔画不认识、歌唱跟不上等等,许多孩子缺乏基本的情感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受到堵塞。
他们看着我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思索,却不知道和我们说什么。
我们意识到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关注,于是我们决定写下了一份小课本,每一页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写字画画,自由发挥。
我们也花费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学唱歌,品尝当地美食,并跟他们分享城市里的生活,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明白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孩子们独立思考与交流。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孩子自由地发挥,保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和优良学业,并不断地灌输知识,那么孩子们的思想也会被动地被塑造。
我们需要教孩子们如何学会自主思考,如何在困难面前自己寻找答案,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已经预制好的答案。
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明白,知识和思考背后的意义,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我们也需要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和情感体验,给他们足够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经常看到一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会忽略孩子成长中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情感,忽视孩子们的个人成长需要。
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要意识到孩子们也是独立的人格,需要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我看来,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知识本身,它是塑造和影响一个人的灵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工具。
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发掘他们的创造力以及思考能力是我们教育事业最重要的责任。
像小学支教一样,让孩子们从小良好地接受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共同承担的责任。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短期支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前往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关爱。
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支教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保障、文化冲突以及支教活动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问题一:教学质量保障不足在大学生短期支教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支教活动仅限于短期,难免会出现时间不足、学习内容单一以及师生互动不足等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支教的效果,也会对当地孩子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思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生支教团队可以在支教前进行充分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支教过程中定期评估和调整教学内容。
可以邀请专业教育人士或教育机构进行指导,提供支教老师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
也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二:文化冲突在支教活动中,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大学生支教团队可能会遇到一些文化冲突问题。
比如当地的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教学理念不符,或者是当地学生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障碍等。
解决思路:为了减少文化冲突,大学生支教团队可以在支教前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和教学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做好准备工作。
也可以加强对当地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支教团队也可以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加强与当地人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减少文化冲突。
问题三:支教活动的可持续性大学生短期支教通常只持续一两个月,难以在短期内带来显著的改变。
一旦支教团队离开后,当地学校和学生可能会陷入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可持续性的支教活动,难以真正帮助当地孩子们改善教育水平。
解决思路:为了提高支教活动的可持续性,大学生支教团队可以在支教结束后继续关注当地学校的教育情况,建立长期的帮扶计划。
我的暑期大学生支教经历:关于教育的思考与反思
我的暑期大学生支教经历:关于教育的思考与反思2023年的一个夏天,我参加了一次大学生支教,前往乡村教学点为当地孩子们授课。
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发了我对教育体制的思考和反思。
在这次支教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巨大差距。
与城市孩子拥有齐全教育资源、充足自主学习环境相比,农村孩子往往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学习环境恶劣、教学方法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
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输入,更需要的是掌握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好的习惯。
所以,我尝试着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打破过去老师说,学生听,课文默写的单调状态。
我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转化。
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我课下组织孩子们小组讨论、感知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让孩子们感受所学知识的乐趣,也让他们从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方法。
这种互动式教学法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和认可,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让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场变革与创新的过程。
通过这次支教,我认识到,我们需要关注教育的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关系等多方面问题,从而为孩子们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改革。
同时,我也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未来举足轻重。
职业教育教授的是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不仅帮助孩子们立即就业,也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立足、创业。
职业教育系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实践与技能进行更深度的整合,以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高质量要求。
在这次支教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例如,在对待孩子们的语言、态度等方面,我需要更加严谨并注重表达方式,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真正的关怀和爱心;在面对教学问题时,我需要更具体、更实际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方案思考;在沟通交流时,我也需要更加心平气和的态度。
综上所述,这次支教让我在教育现实中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问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的方式,同时也需要注意自己的不足点和需改进的地方。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学习困难儿童教育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在大学生支教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的儿童。
这些孩子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家庭环境、学习方法等,无法顺利跟上课程进度。
他们需要额外的关注和帮助,以便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支教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教育这些学习困难儿童。
首先,了解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孩子可能在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等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或者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巩固学习内容。
因此,作为支教者,我们应该耐心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其次,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帮助学习困难儿童克服困难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学习小组、开展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也是教育学习困难儿童的有效策略之一。
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另外,与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也是支教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家长和学校是学习困难儿童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我们应该与他们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
同时,我们也可以向家长和学校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最后,我们要坚持长期的教育陪伴,帮助学习困难儿童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并定期进行反馈和评估。
通过持续的关注和指导,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支教工作中的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总结5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心得总结5篇篇1时光匆匆,转眼之间,我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已圆满结束。
回首这段时光,心中充满感慨与收获。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进行一番全面的心得总结。
一、支教背景与初衷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此次选择支教作为实践方式,是因为我渴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帮助边远地区的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支教经历与收获1. 教学工作在支教过程中,我主要负责教授数学和英语两门课程。
面对学生们充满好奇的眼神,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2. 学生管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还担任了班主任的职责。
在学生管理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努力,班级氛围日益融洽,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3. 团队协作在此次支教活动中,我们团队共有十名成员。
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我们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及时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在团队协作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事,还学会了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心得体会与反思1. 坚定信念,勇于实践通过此次支教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了解教学的艰辛与乐趣。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将继续坚定信念,勇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 关注学生,用心教学在支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需求与渴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用心教学,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3. 团队协作,共同成长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贫困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很多农村孩子长时间无人看管,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有责任关注并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
本文就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需要关注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知识和资源,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程度不够,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从而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
关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情感关怀。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成年人的关爱和陪伴。
他们在家中独自生活,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这样的情况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应该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亲子沟通,增强亲子关系,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
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农村,他们的教育资源和条件往往受到限制,导致他们的学习和兴趣发展受到影响。
我们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帮助留守儿童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加强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是个别家庭可以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
政府、社会机构、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应该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中,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关怀服务,帮助他们改善家庭教育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贫困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更加特殊的关注,他们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与城市中的孩子所面临的迥然不同。
以下是我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首先,家庭观念教育非常重要。
在贫困地区,很多家庭普遍缺乏受过教育的家长,甚至无法保证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需要。
在这种环境下,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着家庭教育和生活上的艰辛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家庭观念的教育,让父母和孩子们都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正确地沟通和相处。
同时,我们也需要提供具体的支持,比如定期组织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会议,帮助家长认识到孩子需要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快乐教育很重要。
教育不应该只包括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估,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快乐因素。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注重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爱上学习。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教师,提高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组织趣味性强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孩子们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价值。
第三,重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孩子们未来生存和竞争的关键。
贫困地区的家长和孩子们可能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教育和科技支持的形式,推广思维培养和创新精神的课程,让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础。
最后,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广泛参与。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和生活问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建立起广泛的合作机制,让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和政府各方面一起行动。
社会各方面可以提供志愿者支持、教育资源、物资支持等多方面支持,共同落实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不同于城市的孩子们,我们需要通过家庭观念教育、快乐教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社会广泛参与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够让这些孩子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心得
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心得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心得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生活的未成年人,在家庭经济困难或父母工作转移的情况下,由父母留守农村,而本人留在城市,承受着心理、学习等多方面的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大学生可以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来帮助留守儿童。
在大学期间,我加入了XXX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和暑期假期,参与了多次留守儿童支教和关爱行动。
通过这些行动,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
在支教过程中,大部分留守儿童面临着缺乏亲情关怀的困境。
因此,志愿服务者要以善良和关怀的态度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互信。
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意见,尤其是要尊重他们的性格和个性,这样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乐意与你相处。
其次,志愿者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可能存在许多问题,这会导致他们自卑情绪的加重。
志愿者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当他们自信地面对自己的所学所做时,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状况都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最后,要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创造力和独立精神。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沉迷于手机和电脑游戏中,这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利的影响。
志愿者可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创新性的活动,比如手作、绘画等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探索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同时也要倡导独立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日常生活。
当留守儿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能力,就可以更好地适应日后的人生。
总之,大学生可以通过快乐的活动和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生活和发展。
支教、关爱留守儿童需要大量的精力,志愿服务者要热爱生命,热爱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地践行志愿服务,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走出困境,迈向更好的未来。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贫困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他们通常面临着教育、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进行了几点思考。
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
家庭成员应该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多陪伴他们,多和他们交流,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父母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通过关爱、尊重和沟通,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让留守儿童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要注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
留守儿童在农村家庭中成长,通常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家庭价值观的培养,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传统节日、家谱等形式,让留守儿童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要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通常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家庭教育水平偏低,导致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较差。
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保障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家长也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第四,要注重身心健康的培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和焦虑,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家庭教育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和培养。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教会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保持乐观的心态。
也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律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向留守儿童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家庭无人照顾而被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其他家庭成员照看,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资源,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并且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善他们的教育状况。
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应该注重父母的情感关怀和陪伴。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往往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关怀和理解,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父母可以利用每天的电话或视频通话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孩子感到关心和在意。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由于父母的缺席,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需要学会自理,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事务。
父母在平时的电话通话中,可以教导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父母还可以在电话中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父母应该利用通话时间,向孩子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对错,怎样与人为善,怎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可以讲述一些真实的事例,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保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孤独感、焦虑、抑郁等。
父母需要在电话通话中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慰藉和支持。
父母还可以寄一些家乡的特色食品或手工制品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情,减轻留守儿童心理上的孤独感。
对于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需要从情感关怀、生活能力培养、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保护等方面加以关注和改善。
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得到良好的成长和教育。
大学生对支教的看法
大学生对支教的看法【Introduction】支教是指教育援助和支援,即向经济条件比较贫困、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地区派出教育志愿者和教师,提高当地教育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种公益性行动。
支教旨在通过帮助祖国的教育事业,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给未来社会的发展埋下阔大的土壤。
【Body】1.支教带给我什么支教让我认识到孩子们的无限潜力,也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职责。
我在支教的过程中,很多班级里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了我的小伙伴们,他们像我的亲人一样接纳我,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在和孩子们互动的过程中,我觉得他们对于外界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我可以带给他们更多关于文化和生活方面的知识。
而我自己则学会了更多的耐心,更好的去理解、倾听,温柔地与孩子沟通。
2.支教的意义支教的意义不仅在于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给予他们帮助,更在于让更多的人走进当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如何才能在遇到困境时勇于面对,并且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多了解自己。
支教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更多新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帮助他们追求更高的梦想,进而改善家庭和社会的生活和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强国家教育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支教可以带给我们心灵上的超凡蜕变,让我们感受到“奉献”这一词汇的真正含义。
3.支教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支教的质量往往取决于志愿者们的水平和素质,而这一点在支教中的挑战性很大。
不同的学校、不同地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差异很大,加之存在着主观上的难以适应,很多志愿者不太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克服和调适的问题。
4.我对支教未来的设想和期待未来,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中,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并且改善当地的教学质量。
未来,随着科技迅速发展,要让更多的科技手段应用到支教中,提高支教质量和效益,打破人才流失现象,增强当地教师的教育水平,为文化交流和融合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支教工作对乡村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通过支教工作对乡村教育的认识与思考在2023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支教活动,来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地区,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月。
通过这次支教工作,我对乡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乡村教育的严峻形势。
在偏远山区的学校,教育条件十分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们的待遇也不高,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都离开了这里。
学校的师生比例不平衡,一些班级只有一两名教师,却要面对60多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而且由于家庭条件和文化传统,一些孩子们并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学习,学习成绩也十分低下。
在支教的一个月中,我通过向当地教师学习、观察周围的情况,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教育改革的紧迫性。
据了解,当前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并不足够,尤其是一些小学和初中的师资力量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
此外,一些固定的经费需要不断加大,坚持多方投入、多渠道资金的组合式投入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只有当教育得到更多地投入,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
除此之外,我还感觉到农村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给孩子们讲解的内容并不是很系统,不太关注实用性和职业性,而孩子们也比较缺乏实操方面的技能,很多人在走出农村后找不到工作,也因此面临着较高的失业率。
因此,教育机构应该注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支教工作的过程中,我还认识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专业的学习,更需要把社会实践和环境建设融入到教学教育的内容中。
我们可以通过生态教育、环保教育、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培养和促进孩子们的社会责任心和环保意识,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健康、绿色的环境和社会。
在2023年,我对于乡村教育的认识有了大大的提升,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合理考虑和长期有计划的实施才能让乡村教育获得全面、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农村教育持续注入力量,让孩子们得到更广泛地知识体系的支持和更广泛地社会实践的增益,同时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大的繁荣和发展。
山区支教总结反思模板学生
一、前言自加入山区支教队伍以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山区教育的艰辛与挑战。
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见证了他们的变化与进步。
在此,我对这段支教经历进行总结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二、支教工作回顾1. 教学工作在支教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等。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生活关怀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我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在饮食、住宿等方面,我尽力为他们提供便利。
此外,我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定期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3. 家校沟通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我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
同时,我还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三、反思与总结1. 教学方法在支教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我要加强对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 学生心理山区孩子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3. 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在山区教育中尤为重要。
我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同时,我还要积极参与家长会、家访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
4. 自我提升支教经历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山区支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山区教育,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我也将不断提升自己,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我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山区教育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社会志愿者贫困地区支教工作心得体会用知识点亮贫困孩子的未来
社会志愿者贫困地区支教工作心得体会用知识点亮贫困孩子的未来社会志愿者贫困地区支教工作心得体会:用知识点亮贫困孩子的未来近年来,我参与了社会志愿者贫困地区支教工作,深刻地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
在支教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成长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贫困孩子们未来的希望和可能性。
通过我们的努力,用知识点亮了贫困孩子们未来的道路。
首先,作为社会志愿者,我们要了解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条件的限制,孩子们面临着很多困境。
他们的学习环境简陋,教学设施不完善,课余活动少,外界信息闭塞。
这使得他们在知识储备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学习和个人发展。
因此,我们作为支教志愿者,首先要了解和关注这些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贫困地区的孩子往往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对知识的获取存在困难和抵触情绪。
因此,在支教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氛围和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此外,我们要注重素质教育的传递。
在贫困地区,孩子们除了需要获得知识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因此,我们要注重传授孩子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他们如何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通过素质教育的传递,我们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更全面地成长,塑造他们的良好人格,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此外,在支教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与家长和社区紧密合作。
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和关注对孩子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与家长和社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和需求,与他们共同合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短短的支教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需求和未来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支教后对贫困地区的儿童家庭问题及支教思考
以青海支教为视角
摘要:文章通过对青海省民和县李家庄小学的短期支教经历的描述,从家庭和支教大学生两方面原因分析贫困地区儿童心理状况,并对产生贫困山区孩子的心理担忧,提出了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大学生进行暑期短期支教的活动越来越多,大学生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了新鲜的事物和知识,开阔了眼界。
我自己也亲身参与过一次去青海的支教。
在去之前以前去过的老队员都会告诉我们给当地孩子带去的最大收获不是知识,而是要告诉他们山外还有更大更美的世界,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山里。
但是支教越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就越在思考,是否让孩子们知道山外很好,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吗?短短十五天的支教我们带去的知识十分有限,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呢?
我在暑假跟随大连理工的绿窗支教协会的同学们一起去青海民和县李家庄小学进行支教。
这是他们组织支教的第四年。
在我们支教期间,一共分为两个班:一二三年级组成小班,四五六年级为大班。
因为我们除了英语体育其他的课都是以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为主的,所以可以这样分班。
在第一堂课上我对他们进行了色彩测试,即让他们画父母描绘家庭,根据他们画画使用的颜色来观察他们的心理与父母的关系等。
全班46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主要用了表示没有安全感的金黄色,有一个孩子甚至的画全部是用金黄色,画的下面写了一句话:我一定要走出山里到外面的世界去。
这让我对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产生了担忧。
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问题。
根据观察,这些孩子们从性格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很内向的,不太主动跟我们这些老师亲近交流;另一类则是十分活泼,特别喜欢黏着我们。
但是他们都具有一个特点,淳朴天真但也敏感、懂得察言观色。
他们每天都给我们带一些小花或者折纸送给我们;他们对我们的手机等电子设备都十分的感兴趣,最后一天
我们分发物资,孩子们对我们撒娇希望能拿到他们喜欢的东西,并且还突然出现了很多从来没上过课的孩子想领取物资。
这些观察让我能感觉到这些孩子们极度的渴望外面的世界,虽然我们有严格的纪律,但也在反思,是不是我们在不自觉间的某些行为让他们感到了山里与外面的不同,感觉到生活条件的差距;他们那么渴望出去,将来会不会产生一种扭曲的世界观?如果将来出去了,发现了差距,会不会产生极度的自卑,从而发生比较极端的行为?
二、贫困的代际传递与贫困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们的种种表现都表明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家庭的教育问题造成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没有起到良性作用,以致于他们的心理也容易产生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短期支教对于儿童的心理状况、需求没有全面了解。
“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即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社区或阶层范围内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使后代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
这里主要取它的后一种意义。
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一种恶性循环,它是一种内生和外生作用共同形成的。
即他们本身的家庭经济、成员状况等与贫困文化、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
而个人认为贫困文化是最主要的原因,它甚至比本身的家庭状况重要。
人类学家刘易斯认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诸如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目光短浅等。
这种文化在中国的农村由于农村的传统性,更容易形成了一个拥有自己的结构与理性的社会“亚文化”。
正是父辈形成了这种亚文化,对于支教,他们认为能够给他们带来物质上的帮助,他们乐于接受这种投资少但回报高的事情,他们也会把这种思想传达给下一代,把他们对于扶贫中的“等、靠、要”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们,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形成了这种想法。
这对于孩子们的未来毫无好处。
另一方面他们又会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只有走出大山才有好生活,而这些来支教的大学生即是这一年龄段孩子们的学习榜样,他们也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多么的好,这又加强了这一想法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
三、儿童的道德社会化对儿童心理状态的影响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的理论,他将儿童的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前习惯层次、习惯层次和后习惯层次,每个层次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前习惯层次是指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作出判断好坏是非。
该层次的第一阶段为“服从于惩罚定向”,第二阶段为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习惯层次是指其行为是否有利于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判断。
该层次的第一阶段,即整体的第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乖娃娃取向”即孩子们非常看重家长和亲友所定下的“乖娃娃”标准,努力按照这个标准行事,以期获得家长和亲友的认可。
第四阶段为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孩子们认识到并服从权威,判断是非时已经具有法律意识;最后的后层次习惯,能够摆脱外因,看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第五阶段为社会契约定向,不管是道德还是法律,都不再是简单地遵从,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为了克服各种道德修养之间的矛盾而发展出一套自己的道德规范体系。
而根据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989)的研究表明,中国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一般处于前三个阶段,达到第四个阶段的极少,几乎无人达到第五六个阶段。
而青海大班的孩子们刚好处在习惯层次的第一阶段时期的年龄,他们对父母亲友的说法会严格遵从;他们对于榜样又存在模仿心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就造成了孩子们的敏感、别扭的自尊心以及强烈想走出去山里的心理。
根据我们的家访以及孩子们写给我们的信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父母有一部分出外大工,只跟爷爷奶奶生活而且生活全部需要他们自己做,还有一部分父母离异或者家庭关系不好,剩下家庭关系好的父母也是忙于赚钱,父母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完全不够,只关心学习甚至毫不关心的也大有人在,在精神方面能够给予孩子们关心的十分少。
这样情况下,父母一面在用贫困文化束缚着他们,另一面又在无沟通的情况下教育他们努力出去好“赚大钱”,孩子们的心理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和支持,这样怎么会不产生问题呢?
四、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儿童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我们大学生支教时也应该思考如何与孩子们进行沟通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心态。
实事求是的说,去支教的大学生是一群善意却未经培训的启蒙者,虽然有着严格的选拔制度,严苛的纪律标准,丰富的知识,但是在教书育人方面却是没有经过培训的,我们怀揣着梦想想把外面的知识教给他们,让他们见识外面的世界,因此可能更多的从自身角度去教学,而没有真正关注到孩子们需要什么,他们的心理更需要呵护需要有人对他们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点在支教的最后终于认识到,因此我在支教的最后一堂课上给他们讲了抑郁症,我对孩子们说“在大城市里每年有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这些人中有明星、有富豪当然也有很多的普通人。
他们这些人中有拥有权力的、有拥有金钱财富的、有拥有显赫的名声的,甚至这些都有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他们最后还是选择自杀了,因为他们唯独没有拥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幸福,他们不快乐。
可能你们现在羡慕我们,羡慕我们拥有的物质东西,但是其实我也羡慕你们可以生活在青山绿水中,不夸张的说这是我人生一辈子最向往的地方。
因为在外面也有在外面生活的压力与无奈。
所以我希望你们可以以一种正确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即使不走出去只要幸福就好;如果走出去也要调整好心态,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的那种想法。
”
这堂课结束之后,有好几个孩子写信给我讲述他们的生活以前是如何的自卑,但是表面上还有装作很快乐来融入集体,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孩子,她在整个支教过程中的表现一直都是过于内向的,就像一株害羞的含羞草,连送我信都是低头的然后快速跑掉。
她在信中说她妈妈去世了,爸爸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奶奶,所有的家务都要自己做,根本没人关心她,她渴望关心,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
这些孩子的话让人心疼也足以让我感到惭愧。
五、结语与反思
对于很多去支教的大学生来言,选择支教,是因为他们需要逃离原有生活轨迹,是我们在拥抱这个选择,而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去“无私奉献”,包括我自己也是因为类似原因才努力通过一轮轮的面试的,因此很多人更关注自身的得到,甚至可以说他们本身比这些孩子们更需要这样的经历。
大学生支教需要改进方法,需要让这一群或热情或迷惘的青年知道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要更多地去关注孩子们的需要,要让他们产生满足,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不是被每一个孩子关注的感觉。
家庭问题虽然我们大学生无法解决,但是至少在榜
样方面要对他们的心态的建立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有限的能力下尽力做最好的事情,这是一个支教人对未来支教的后辈提出的最真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