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不过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

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

公元5世纪时,复活节岛上土壤肥沃,温度、湿度很高,但是水源奇缺,岛上无常年性河流,仅有的淡水来自死火山形成的湖。

由于与世隔绝,生物物种很少,只有30种本地植物、几种昆虫、两种蜥蜴,没有哺乳动物,岛周围水域中鱼也不多。

波利尼西亚人在家乡时主要食用鸡、猪、狗、波利尼西亚鼠以及甘薯、芋头、两色果、香蕉、椰子和白薯。

但是,移民们很快发现这里的气候不适宜亚热带植物(如,两色果和椰子)的生长,芋头和甘薯的产量也很有限。

移民的食品因此只限于白薯和鸡。

这种单一的农业文明使移民们一度生活得很悠闲。

当时的居民们散居在农舍中,并在农舍周围播种庄稼;社会活动则集中在祭祀中心,即被称为阿库(Aku)的大石头平台。

人们在这里举行葬礼、祭祀和纪念亡故的族长。

由于农业生产很容易完成,因此人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宗教活动。

岛民们精心组织宗教仪式,沿着海岸线在全岛建造了300多处宏伟的阿库,每一处阿库有1至数尊石像。

这些石像成为复活节岛文明一度兴盛的见证。

制作石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每尊石像约6m多高,几十吨重。

在采石场制作,再运输到全岛各处的阿库上。

因为缺乏运输设备,岛民就砍伐森林,用圆木滚动雕像。

1550年,复活节岛人口达到7000人,部族之间的争斗开始加剧。

人们竞相建立阿库,以树立本族的权威。

到16世纪,岛上共建了几百个阿库,竖立了600多尊雕像。

就在此时,由于岛上森林被砍伐殆尽,运输雕像的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资源环境经济学》1-18章习题及思考题

第7章
资源与环境价值理论
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1、论述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 2、如何评价环境价值 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 3、自然资源核算的程序、方法 4、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 义
第8章 一般化资源的稀缺与供求原理
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2、资源市场供求原理。 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3、储量的概念与资源总量的构成。 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4、缓解资源稀缺的路径。
人口、资源、 第2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 经济的关系 1、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中西方人口理论演变的比较。 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2、人口数量控制的经济手段。 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3、人力资本理论演变及启示。 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4、传统经济系统模型经济复合系统的区别。 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5、气候变暖的危害,人类的对策?
第14章 14章
污染防治与控制
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1、什么是库兹涅茨曲线: 2、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战略 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3、流动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方法? 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4、论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 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保护生物多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样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
第13章 13章
污染控制手段
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1、污染控制手段选择的标准? 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2、污染控制手段的类型? 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3、简述排污税的原理、排污收费的作用、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收费存在的问题。 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4、排污权交易的优点、在中国的适应性。 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5、中国排污收费的基本政策、原则及成效。

1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 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 (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 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
这两个方面的环境问题相互影响,形成复合效应,不仅对一个地区、 一个国家造成危害,而且形成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有的还发展为全 球性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01.03.2021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5
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 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 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 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 行;
01.03.2021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14
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和作用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传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社 会经济再生产过程和作为自然环境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 环境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环境与 经济的协调关系;
环境经济学的特点:边缘性或交叉性、应用性或实践性; 环境经济学的作用:指导制定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01.03.2021
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21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题
1、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以环境问题形式表现的社会利益 结构、利益冲突和利益均衡的实证描述和理论分析
揭示环境问题背后存在的人与人(或社会集团与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为 制定协调这种关系所需的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具体途径是分析环境资源权利的法律规 定、不同人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权利结构以及人们在维护环境权益方面的实际可能 性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Economics课程代码:学分: 2 学时:32适用对象:研究生经济学类专业先修课程:专业选修课考试方式:期中研究文章和期末闭卷考试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治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由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侧重借助多媒体手段(Powerpoint)教学,并结合案例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学期课,按每学期16教学周、2课时/周计算,共32课时。

其中:讲授30课时,课堂讨论2课时。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3)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4)本章重点:。

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第二节资源产权的基本理论第三节资源产权制度的基本模式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4)本章重点:。

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第三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基本方法第四节TCM和CVM在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第五节绿色GDP核算第五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4)本章重点:。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一、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经济学科的产生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并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是分不开的。

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驱使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一些工业化国家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了空前的增长热潮。

虽然在极短的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大加剧了对耕地、淡水、森林、矿产的消耗,引发了深重的环境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不利影响。

仅20世纪50~60年代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曾使成千上万的人直接死亡。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与农业社会时期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仅直接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严重削弱了自然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支持能力,给人类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种严峻的环境形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众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环境运动在发达国家开始蓬勃发展,一大批社会有识之士也加入到宣传环境保护的行列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962年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Carson)写的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引起的轰动。

该书描绘了一幅由于农药污染所带来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永远失去“明媚的春天”。

该书的问世,对公众的环境意识施加了重大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前景的关注。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意义上的探讨。

从20世纪50年代起,生物学、化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开始对环境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进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经济学者开始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探讨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途径等课题。

同时发现传统经济理论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两大失误在于,一是低估了环境负外部性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广泛影响。

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2、生产者。自养生物,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 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 要的同时,为其他生物种群(包括人类)提供 食物和能源。如绿色植物、单细胞藻类、微 生物等
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3、消费者。异养生物,利用生产者提供的 有机物和能源,供自身生长发育,同时也 进行有机物的次级生产,并产生代谢物, 供分解者使用。如动物、人类。
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 产生的背景
(3)我国的环境问题 如,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世 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生态和环境破 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
(4)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污染——人类活动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干扰
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 染。
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1-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环境的概念
• 环境指影响生存状态的周围的事物; 指的是 生存状态。
• 环境就是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是指围绕着 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 态学家 (A.G.Tansley,1871-1955)于 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
Tansley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 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 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 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
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1、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 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C、 H、O、N、CO2及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 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 等。
2.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 宾和伏·诺德豪斯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四、中国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演变
分为四个阶段
1、古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萌芽与土地经济学 产生
《周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 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中国古代:形成了以天、地、人的整体系统观看待 人与自然和利用资源的观点。
1949年前,中国的大学中开设过《士地经济学》课 程,引用伊利等人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和后来的 《土地经济学》
五、定义与研究内容
1、含义
含义: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配置、 利用、分配和保护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学科。
可定义为: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中资源环 境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过程 中,资源环境在当前和未来的配置及其 实现问题规律的学科。
自然环境具有四种竞争性的用途: 公共消费品的供给者 自然资源的提供者 废弃物的接受者 生命支持系统。 四种功能间相互竞争,同一功能相互竞争。 问题: 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优化配置问题; 研究如何使自然资源与环境在不同用途之间和同一
土地沙化碱化、生物多样性消失等; (4)资源耗竭问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资源的耗竭问题; (5)固体废弃物问题等。
从介质上划分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问题 水环境问题 土壤环境问题等。
从地理空间划分环境问题: 地区环境问题 国家环境问题 区域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十大问题:
第1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 产生、发展
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
经济学家的定位
曼昆:经济学家:经济科学家、经济工程师。 “经济科学家”任务:主要是做学问,发现经
济规律,提出经济定理、建立经济模型,发表 经济论文,推动经济学科建设,做出理论创新 和知识创新的贡献。其科学成果,可能是基础 的,探索规律的,也许暂时是无用的,但是从 长远看,能推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引起人 们的启发。可将其归为“科学性贡献”。

第一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源起ppt课件

第一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源起ppt课件
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
第一讲 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 源与环境经济学
教学内容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讲学习学生应掌握人口、资源 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目标及研 究方法,对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深入 理解。熟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产生 的背景知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利 益,而是要追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 的承载能力。
共同性原则: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 上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和价值背景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 责任。
2)微观可操作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可再生资源使用原则: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要小于或等于其
❖ 传统发展观已经完全不适应当代人口、经济、 社会与资源、环境、 生态之间相互协调和可 持续发展,与它相对立的可持续发展观便应运 而生。
❖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 题,而是怎样更持续、更有效发展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这一新发展的言中之意,就是要 求人类调整传统的发展方式,比如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控制人口的增长并非可持续发 展的目标,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 或途径。实现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既需要发 达国家逐步改变其生产和消费方式,而且也 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努力。
科技可持续 (手段)
❖ 从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属性来解释可持续发展。 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增加 人类福利的同时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永续性、保护性 的开发和利用,即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 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 能源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因此,也有人认为可持续 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 系统。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环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相对新的分支,它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

一、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970年代,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环境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80年代,环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开始应用于实践领域。

1990年代,各国政府开始出台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环境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

通过研究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率,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污染与环境质量的经济效应。

通过研究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何降低污染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3.环境保护政策与环境治理。

通过研究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治理的效果,探讨如何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三、环境经济学的实践案例1.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是一种通过购买和销售排放权来降低碳排放的机制。

这种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并且可以通过销售剩余的排放量获得经济效益。

碳排放交易已经在欧盟、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2.环境税环境税是一种对污染物排放者征收的税,通过对排放者的惩罚,促使企业采取一些环境友好型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税已经在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得到应用。

3.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一种通过人工或半自然的方式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修复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生态破坏,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修复已经在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修复项目等得到应用。

四、总结环境经济学的发展与实践,不仅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还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环境经济学》PPT课件
•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 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宏观的财政政策与货 币政策等
• 环境问题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经济发展的标准、宏观经济政策与环境的关系
编辑ppt
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以微观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经济行为及相应经济变量的确定
• 道德中立的化学品—污染物是消费者需要的某种 商品的副产品
•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生产者的供给和消 费者的需求。撇开经济问题,大多数环境问题的 解决与政策无关,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手到擒来 的事
编辑ppt
9
环境经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2)
• 在现代经济系统中,对于大多数的商品和服务, 我们有赖于市场使得生产者的供给与消费者的需 求相匹配,从而生产出“恰当”数量的污染(和 消费品)
• 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和1997年纽约环境与发展会议则
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国际环境运动时代到来的标志。
编辑ppt
12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
《人类环境宣言》:“为了这一代和将来 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 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 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 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 许多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方面
的著作在这一时期出版,论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
护之间的关系。
编辑ppt
15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环境经济学研究
• 从理论上分析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
➢ 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能解决环境问题 ➢ 在剖析市场经济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环境问题
的经济手段和市场工具 ➢ 就环境经济政策、环境质量价值评估、环境管理具

第一讲 环境经济学的由来

第一讲 环境经济学的由来

2003年萨斯危机 截至2003年7月11日 全球累计萨斯确诊人 数为8437人,累计死 亡813人; 中国内地累计萨斯确 诊人数为5327人,累 计死亡348人。
國家(地區 國家 地區) 地區 全球累計 澳大利亞 巴西 加拿大 中國內地 中國香港 中國澳門 中國台灣 菲律賓 愛爾蘭 韓國 羅馬尼亞 俄羅斯 新加坡 美國 越南
经济学分析在环境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1、经济学为环境研究和资源管理提供了一 种新的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2、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自然资源管 理提供依据。
环境经济学的定义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经济科学和环 境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矛盾,以及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 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经济、合理的物质变换方式, 以便用最小的劳动消耗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 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兴学科。 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分支学科,也是经济科学 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也就是在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不利条件下我们将研究如何用经济的激励机制来维持经济的发一与一般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别二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关系三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关系一研究假设二两种基本的分析范式三使用的工具四几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同时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中并同时形成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1、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 (1)初级产业对环境的大量消耗 (2) 向环境介质中排放各种废弃物 2、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时空错位。 甲地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在乙地体现。 今日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在未来体现。 3、许多地区,人们的行为决策极大地受制于贫困问题。 4、环境对于经济系统来讲,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对环 境的利用只构成经济活动的外部成本。 5、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条件,保护环境也离不开经 济发展。

第01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01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武生院 环境工程系 陈健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 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土地,森林,矿石,石油等在农业时代富余,在工业时代越 来越稀缺。
武生院 环境工程系 陈健
市场:
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具备:
1.充分竞争的 2.信息完备的 3.不存在外部性
外部性--双方交易产生的福利结果往往超出了原先的市场范围,给市
第一章 导论
武生院 环境工程系 陈健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复活节岛的兴衰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第三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 第四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五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第七节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八节 怎样学习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武生院 环境工程系 陈健
第七节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 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环境经济学研究,就是运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工具对环境 科学的发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
可持续发展观是研究环境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原则有 三:可持续原则、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武生院 环境工程系 陈健
第六节 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一、对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
传统:环境和自然资源是外生的、可以无限供给的、不存在稀缺性的充裕资源。 环境:环境和自然资源是稀缺的。
二、对经济系统的扩展 三、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新选择
工业化?科技化?
四、效率、最优与可持续发展
最优能体现出效率 但最优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因为还涉及到国际公平和代际公平。

环境经济学概论

环境经济学概论

生产与交换
LOGO
1.参加生产的社会成员之间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劳动者的分工协作);生产 前还要有生产资料的交换(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交换)
2. 产品在最后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各个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在产品生产 、运输、包 装、保管等过程中的交换;
3.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 随之发展
物质交换) 任务: ① 如何正确地控制和调节环境经济系统 ② 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寻求相对平衡 ③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对提升环境质量、
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进行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和工作指导
2.环境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LOGO
微观领域
研究对象:企业,单位及局部区域的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研究 这些微观对象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破坏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分析;
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 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先污发达后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
LOGO
代表性的 环境问题 的经济学
研究
里昂 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世界经济结构,把清除 惕夫 污染工业单独列为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托宾与 诺德
豪斯
主张把污染等经济行为从所产生的的社会成本从 GDP扣除
保罗·萨 把福利经济改为经济净福利,结果表明经济福利 缪尔森 的增长慢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不同国家不同污染物的峰值及达到峰值的GDP是不一样的 环保与治理的平衡,有些环境破坏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

环境经济学课件

环境经济学课件

2、环境问题 、
产生原因: 环境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超过了“环境阈值” 产生原因: 环境失去了自我调节能力,超过了“环境阈值”。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的分类: (1)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 ) 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灾害所致的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引起的灾害所致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 所引起的环境质量退化, 所引起的环境质量退化,以及这种退化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 产和生活。 (2)微观环境问题与宏观环境问题 ) 微观环境问题:是指单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环境侵害或冲突。 微观环境问题:是指单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环境侵害或冲突。 宏观环境问题: 宏观环境问题:是指由于微观主体之间的环境侵害而引起的 环境整体质量的退化。 环境整体质量的退化。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一、环境经济学的兴起
20世纪 -60年代,世界发生了“八大污染 世纪30- 年代 世界发生了“ 年代, 世纪 事件” 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环境问题。 事件”,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环境问题。
二、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一)环境保护主义者的环境经济学思想 1、1960年代,肯尼思 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 年代, 鲍尔丁的“ 、 年代 肯尼思•鲍尔丁的 济”理论 2、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 年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3、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理论 、 年 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 4、1981年,里夫金和霍夫曼的“熵世界观”理 、 年 里夫金和霍夫曼的“熵世界观” 论 5、 1981年,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理论 、 年 西蒙的“没有极限的增长”
S=fs(z1, …,zm)
钢铁厂生产的烟尘: 钢铁厂生产的烟尘:

环境管理经济学原理的相关知识(ppt 32页)

环境管理经济学原理的相关知识(ppt 32页)

(3)环境保护费用和效益计算方法
①效益的计算
效益包括环境改善带来的经济效益(有价格容易计 算)和环境社会效益(有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市场价值法:把环境看成生产要素,环境受 损导致生产率降低(通过统计对比、实验等计算)。例 如污染物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如渔业、林业、农业和水资 源;对人工系统的影响如对建筑物、材料腐蚀等。
2.按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的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 建设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实现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实现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以及资源的有偿使 用和转让; 环境经济政策与国家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 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
发展可持续的资源产业等。
第二,机会成本法:一种自然资源使用都存在许多 互相排斥的备选方案,一般把其它使用方案中获得的最 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第三,恢复和防护费用法:恢复或防护被破坏的资 源所需要的费用。
第四,影子工程法:影子工程法是在环境破坏以 后,用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旅 游海湾被污染了→建造一个海湾公园;水源被污染了
通过自由竞争、资源自由流动,使边际私人纯产值 (生产者增加单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纯产值)与边际社 会纯产值(社会增加单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纯产值)趋 于一致,资源就达到了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增加了一国 的福利。
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大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或产 业征税;对边际私人纯产值小于边际社会纯产值的部门 则给予补贴。以课税办法来解决“政策失灵” 。
去除污染物量越多,环境质量越好,经济损失 越小;当污染物去除到一定程度以后,即使用较多 的治理投资,环境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损失的减少就 不是很明显了。
治理投资是支出,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支 出,两者之和最小为好。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聂国卿、李志青)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诞生 (2)一、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 (2)二、环境经济学的产生 (5)第二节环境经济学的发展 (8)一、微观环境经济学分析 (8)二、宏观环境经济分析 (11)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前景 (13)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与前景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广泛吸收了环境科学、物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营养,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特别是环境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拓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了经济学分析视角;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其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

这对于人类摆脱环境危机、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章将对环境经济学的源流及发展进行概要分析。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诞生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环境问题被纳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却可一直可以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出率进行研究。

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基者威廉-配第(W.Petty)就已认识到自然条件对财富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的论断。

因此,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马尔萨斯、李嘉图、穆勒是最早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思考的先驱者。

一、早期的环境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仍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刚刚开始,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的影响尚不明显,因此环境问题并未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自然也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关注的重点。

亚当·斯密(Smith)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古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而这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却忽视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思考题:
1、环境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环境物品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利用环境取得利 润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资源环境是稀缺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人类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大于供给 C 资源环境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1、MC=△TC/△Q TC=FC+VC (FC:固定成本——利 息、设备折旧、维护、保险、税金; VC:可变成本— — 工资、电费、营业税 ) 2、MR= Ri (i=1,2,3,…,n)
3、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适度: MR=MC
4、实例:
假定有10人住在一条街上,每人愿意 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2美元,安装X盏路 灯的成本函数为C(X)= X2,求最优的 路灯安装只数。
节小气候)
5、OV的实例:森林(未来使用)的OV= DUV+ IUV
6、NUV:存在价值(遗赠、礼物、同情、文化、继承、生物多
样性)
7、舒适型资源的特性(克鲁梯拉,1967,美国未来资源研究 所)——3S (1)唯一性 (2)真实性 (3)认识的不确定性 (4)破坏的不可逆性
三、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学科的贡献
1、扩展了环境科学的内容: 使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添
了经济分析的视角
2、使经济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增强
了经济学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
四、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会(1978,北京,厉以宁) 2、中国环境管理、法学与经济学会成立(1980,太原) 3、环境经济学学术讨论会(1981,镇江) 4、《环境经济学》(1986,美,塞尼卡、陶西格,熊必俊等译,广 西人民出版社) 5、《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政策》(1994, 王金南,清华 大学出版社) 6、《环境经济学》(厉以宁,章铮,1995,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 7、《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张帆,1998,上海人民出版社)。 8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可持续的环保准则(OCE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96) 1 评估环境费用与效益的经济价值 2 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 3 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 4 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5 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五、越境污染 六、ISO 14000(企业环境国际标准,ISO/国际标准
组织,1997):环境认证 1、企业管理层初审 2、以地方环境法规和潜在成本为基础确定优先行动计划 3、制定一个经执行总裁签署的环境政策宣言 4、根据政策宣言制定环境行动目标 5、实施环境管理系统以达到行动目标 6、评估实施效果,并适当调整企业行为以确保实现环境 目标
二、可更新资源
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速度保持或不断增加流量的自然资 源,如太阳能、土壤、大气、森林、鱼类、农作物、野生动植物。
(一)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1、完全明确的财产权 2、专有性 3、可转让性 4、可实施性
(二)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1、消费不可分性(无竞争性) 2、消费无排它性
三、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占世界% 对2010年国民经济的保证程度%
69 (1) 43· (1) 6 38· 2(1) 21· 2(1) 10· 5 9· 9 9· (3) 6 4· 3 3· 4 2· 5 2· 1 100 100 100 100 98 95 70(进口) 63 (进口) 60 85 40
(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第四讲 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
一、CBA的产生与发展
1、思想之父——杜波伊特(法,1844) 2、《洪水控制法案》(1936) 3、《关于流域项目经济分析实践的建议》(1950,联邦流域委员会) 4、学术著作:《水资源开发:项目评价的经济学》(USA,1958,埃克
五、帕累托最适度理论(1906)
1、其人其书:1848-1923,意大利学者,《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
2、理论:
生产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大效率,耗用一定总量的生产资源于 各种不同途径所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GDP)已达于极大值。
六、外部性理论
1、马歇尔,英,1890,《经济学原理》 2、庇古,1920,《福利经济学》 3、外部不经济性: 企业(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修 正办法:征收环境税(庇古税) 4、外部经济性: 企业(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修 正办法: 环境补贴
二、环境价值评估(CBA)
1、环境的总经济价值(TEV)= 使用价值(UV)+ 非使用
价值(NUV)
2、环境的使用价值(UV)= 直接使用价值(DUV)+ 间接使
用价值(IUV)+ 选择价值(OV)
3、DUV的实例:森林( 木材、、药品、休憩、基因、教育、人
类住区)
4、IUV的实例:森林(储量): 期末存量=期内资源增减量+期初存量 2、流量:期内资源增减量
(二)资源蕴藏量
1、已探明储量=可开采储量+待开采储量 2、未探明储量=推测存在的储量 + 应当存在的储量 3、资源蕴藏量=1+2
四、可耗竭资源的配置
(一)假设条件之一 1、Q总=30吨 2、MC=2元/t 3、p = 8 - 0.4q 4、q1 = 15t , q2= 15t (二)假设条件之二 1、Q总=20吨 2、q1=15t, q2=5t 3 Cs1=45元, Cs2=25÷(1+0.1)=22.73元 4、Cs1+Cs2= (三)假设条件之三 1、Q总=20吨 2、Cs1=l1=6-0.4q1, l2=5.45-5.45÷15×(20-q1) 3、Cs1=Cs2, 4、l1=l2, 6-0.4q1=5.45-5.45/15×(20-q1) 5、 q1=10.238t, q2=9.762t
Pe: 所购商品和其它商品预期的价格 实例: D = 30-P
2、供给 S = Ψ(P) 3、影响供给的因素:
(1)考察的时间长短 (2)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 利润极大化/ 销售额最大 (3)商品的价格 (4)其它商品的价格 (5)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 (6)政府的租税政策 实例: S = 3P—10
2、实例:
D总= ∑ Di (i =1,2,3,…,n)
假定某市场由“个人1”与“个人2”组成,其个别需求 和收入分别是: D1=40-2P+0. 1Y1, Y1=100; D2=63-3P+0. 2Y2 ,Y2=60。 (1)求D总 (2)P=20时,D总=?
六、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1、Private Goods: (1)专有性; (2)排它性 2、Public Goods: (1) 消费的非排它性(Free Ride) (2)消费的非对抗性 (3)D总=D1+D2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有关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的思维
1、鲍尔丁的观点 (1)热力学第一定律(物质守恒) (2)熵增定律:在不可逆循环系统中,有用的能量总 是在不断地变化为无用的能量(熵也被称为能趋疲)。 2、物质平衡理论(克里斯等,美) 3、《增长的极限》(意大利,1972,米都斯):人口、 经济零增长

D 资源环境最终将由于用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 耗完
第二讲
微观经济学基础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
1、人数很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 2、产品是同质的(Homogenous) 3、自由进入和退出该行业 4、完全的信息或知识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
1、Demand D = f ( T, Y, P , Px, Pe) T:消费者嗜好 Y:消费者收入 P:所购商品的价格 Px:其它商品价格
4、市场出清 :(1)均衡价格
(销)量 (3) D=S
(2)均衡产
三、支付意愿 WTP=
∫0QD(Q)dQ ( 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 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四、消费者剩余
1、P 〉0 ,Cs = ∫0QD(Q) dQ — P × Q 2、P=0, Cs = ∫0QD(Q) dQ
3、实例:
王女士为购买第1件饰品愿付10元,第2件愿付9元,……,直到 第10件愿付1元,第11件就不愿付钱。假如每件饰品售价为3元,她 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答案:28元)
4、讨论: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的( ) D 消费剩余部分 A 实际所得 B 主观感受 C没有购买的部分
五、个别需求与总体需求
1、总体需求
4、我国10余种主要矿产储量(1997,朱训)
矿种
钨矿 稀土矿 菱镁矿 锡矿 锌矿 铅矿 铁矿 铜矿 镍矿 铝土矿 金矿
单位
104t 104t 108t 108t 104t 104t 108t 104t 104t 108t t
储量
228 4800 13 212 3465 1· 85 222 2671 376 7 1275
7、政策失效的后果:
(1)扭曲市场机制 (2)对环境产生污染 (3)比市场失灵更糟 (4)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
九、产权理论(美,科斯,1960)
1、科斯其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1960年发 表”社会成本“一文。
2、产权(PROPERTY RIGHTS):拥有某种资 源的产权的所有者享有三种权利. (1)使用权; (2)享有来自这种资源的收入的权利; (3)自由的把产权转让给他人的权利。
1、命令控制型: 排放标准、污染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2, 大气SO2 40-60 微克/米3) 2、市场激励型:(1)庇古税(1920,英):欧洲、日本、中国( 2004年6月1日起南充居民生活用水环保处置费按0.2元/吨收取) (2) 排污权( 1960,科斯;1968,戴尔斯,美): 可交易的许可 证(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