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
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的问题与对策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学科教育质量的评估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寻找适当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评估方式单一目前,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主要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
这种评估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容易导致教育过度应试化,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其次,单一的评估方式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忽略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力和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除了考试成绩外,可以引入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实践能力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等多种评估方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二、评估内容过于单调当前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核心学科上,忽视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这种评估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非核心学科的忽视,影响学科平衡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评估中增加其他学科的内容。
比如,加强对音乐、美术、体育等非核心学科的评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可以将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纳入评估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评估结果应用不足目前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结果主要用于学校排名、教师评优等方面,应用范围有限。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学校和教师过于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评估结果更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教育。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需求,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业发展的参考,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四、评估过程缺乏参与当前小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估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进行,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较低。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评估结果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
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精选作文
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评价的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评价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当前,小学教育评价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评价标准单一。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想教育,社会衡量一所学校的尺度是升学率,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标准是教学成绩,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是考试分数。
正因如此,学校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只重视升学考试学科,加班加点,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多数孩子被迫放弃自己的喜好,影响了其多元能力的发展。
片面追求分数,不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机。
从教育心理学出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
只重视学业成绩,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的发展。
仅仅用分数来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孩子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上述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不够彻底,不够坚决。
一些学校依旧我行我素,只关注分数。
2.注重他人评价,弱化学生主体评价。
受考试制度和评价目的所控,目前教育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自主评价或对学生自主评价重视度不高。
在这种评价中,往往是以成绩高低排序,只罗列出学生的最后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至于诊断、改正学生在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更是无能为力。
教学评价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学评价问题及整改措施教学评价问题及整改措施: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或者教学内容的进度过快或过慢,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或无法充分发展。
整改措施: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进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2.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采用一种或有限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整改措施: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参与度低,不愿意提问和回答问题。
整改措施:设置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课堂演讲、问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学生理解错误或理解不深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或不全面,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整改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理解问题,并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准确和深入。
5.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只采用笔试或口试等传统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整改措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能够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依赖教师进行传授和辅导。
整改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设置个性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教学资源,无法支持教学的有效进行。
整改措施:教师要积极收集和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器材等,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结起来,教学评价问题及整改措施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学生理解错误或理解不深入、评价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教学资源不足等。
对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对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的反思与改进建议对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的反思与改进建议教育评估作为教学质量保障和提升的有力工具,越来越受到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作为教育评估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规范小学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小学教学评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当前小学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1.评估目的单一。
当前小学教学评估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
评估方法主要侧重于考试成绩的反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态度、能力发展等并没有充分考虑。
2.评估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教学评估的形式多为一次性的定量评估,评估内容主要以试卷分数为主导,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3.评估结果简单化。
当前小学教学评估的评估结果往往仅停留在考试成绩上,没有分析深层次的评估信息和原因,评估结果形式化且简单,不能对教学质量提出有益、有效的建议。
二、改进建议1.目标多元化。
改变只关注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估目标,应加强对学生发展的评估力度。
制定全面、多元、综合的评估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能力、品德素养、支持服务得到充分考虑的教育评估模式。
2.形式多样化。
除了定期的定量评估,也可以选择多元的评估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情况。
比如记录式评估、观察式评估、交互式评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更多考虑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多样发展需求,从量化向定性评估模式转型。
3.结果深入解析。
针对评估结果单一化的问题,应从多个角度分析评估结果。
除了均值和标准差等简单计算外,也应考虑质化数据的反馈,如访谈、调查问卷等,提炼出对教学改进的实际建议,对评估结果进行深度解读。
三、结语小学教学评估工作计划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在重视多元化、个性化评估目标的同时,选择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和深入解析评估结果,才能真正发挥评估作用,从而推动整个小学教学工作的稳步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
它涉及到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评估,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等,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监控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评价标准不明确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三个方面,但对于每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这导致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评价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对策:1.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级特点,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等方面设定具体目标。
2.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
二、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和作文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对策:1.丰富评价方式:除了笔试和作文外,还可以引入口语评价、阅读评价、听力评价和写作评价等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2.注重实际应用:评价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应用,突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和培养。
三、评价结果过于依赖量化指标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依靠数量化指标,如得分、等级等,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容易忽略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差异。
对策:1.多角度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
2.注重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与教学割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与教学割裂,评价结果对教师的教学帮助有限,很难通过评价得到改进教学的反馈信息。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语文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以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对策,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这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对策:1.丰富评价内容,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
2.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评价,关注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3.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使评价更加全面综合。
二、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形式进行答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策:1.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语评价、作品评价、项目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潜力。
2.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统一的评价框架和参照标准,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高。
对策:1.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明确各项评价内容和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建立评价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
四、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无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改进帮助不大。
对策:1.采用实时评价方式,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2.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学生成绩和学习情况的在线平台,方便学生、家长和老师查看和交流评价结果。
3.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学生的评价结果和教学改进对策,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小学教学考评是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可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列举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问题:1. 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策:完善评价指标,将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因素纳入考评体系,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
2. 考评结果过于注重功利性:只追求高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
对策:加强科学教育观念的宣传,引导教师和家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考评结果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评标准不统一:不同学校和地区的考评标准差异较大,难以进行有效比较和评价。
对策:制定统一的考评标准,保证教育质量的公平公正,引导学校和教师按照标准进行教学和考评。
4. 考评压力过大:过于重视考评结果,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过大的压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策:进行科学合理的考评,减轻考评压力,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改进,注重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兴趣培养,使考评成为促进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的工具。
5. 考评结果使用不合理:考评结果未能充分利用,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对策:建立完善的考评结果利用机制,将评价结果与教学改进和学生发展相结合,并及时给予反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进步。
二、应对策略:1. 加强教育观念宣传:教育部门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功利性的追求。
2. 完善评价体系:制定全面的考评指标和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提高考评效果:建立学校与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机制,形成共同关注学生发展的共识,注重学习动力和兴趣的培养。
4. 促进教学改进:建立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方法,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减轻考评压力:通过减少考试频次、降低分数比重、多样化评价方式等方式,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考评压力,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考评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
然而,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应对策略,以保证考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问题一:考评内容不够全面当前中小学教学考评重点侧重于学生的智育层面,而对其他方面(如体育、艺术等)的考核较少。
这样的考评标准使得教师们倾向于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
这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利于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考核和评估。
可以增加学生个人品德、健康状况、参与社会活动等综合素质的考核,而且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相结合,使得考评更加全面。
问题二:考评标准的一致性不足教师在进行教学考评时,往往会因个人经验和教学风格的差异而导致出现考评标准的不一致。
同时,在考评标准的制定上也容易出现模糊、不确定的情况,从而不利于公正的评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制定一套统一的考评标准和流程,只有符合标准的方案和策略才能被认可,而且这些考评标准所涉及的所有内容和方法必须专业、科学、规范和一致。
同时,为保证评估的公正性,还需建立一个严格的考评体系,确保评估者的专业、公正、客观。
问题三:评估工具的不精确性评估工具的不精确性也会影响到考评的结果。
通常,考评中使用的评估工具可能过于单调或不够精确,不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为了消除这些困难,受评估者应当直接地参与到指标的真实核查中,开设有不同的考试和实测环节,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严格。
此外,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使用数字化教学参考工具和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快速有效地评估和处理相关数据,从而更好地确保考评的精确和科学。
问题四:考评与实际教学脱节有时候教育考评的标准与实际教学的需要不符,这些教学不一定是最佳的也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考评标准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的措施行不通,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也成为了重要的内容之一。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问题一:评价方式不科学一些学校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时,可能只重视笔试成绩,忽视了口试、实践操作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考察,导致评价方式不够全面和科学。
这种情况可能会让学生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忽视了语文应用和文化素养的发展。
对策: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使之更加全面多元化。
例如,可以在考试中加入口试、听说读写等多种考察项目,并将考试、平时表现、作品创作、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发展情况。
问题二:评价结果不合理一些学校在实施评价时,仅仅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步幅度。
例如,有时学生可能在语文总成绩上不高,但在其他领域有优异的表现,反而被过分的评价为差生。
对策:应该采用成长评价的思路,注重评价学生的进步和潜力,而不是仅仅看重他们的考试成绩。
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问题三:评价体系不完善有些学校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时,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导致评价不够科学和规范化。
例如,有些学校可能只依赖老师的主观判断,而没有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
对策: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科技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
通过以上对策的制定和实践,我们相信,在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价值的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果和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过程,它既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检测。
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评价内容单一。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掌握,并忽视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这样会造成评价内容的单一和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水平。
对策一:开展多元评价。
应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拓展至多个方面,包括知识与思维、技能与能力、情感与价值等各个层面。
除了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表达等任务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情境化的题目和综合性评估方式对学生的语文情感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对策二:多样化评价方法。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合作、作业记录等形式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作业记录学生在阅读、写作等实际任务中的表现,评价其语文应用能力。
还可以引入项目评价、展示评价等形式,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
问题三:评价结果过分强调分数。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往往被限制在分数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发展和实际能力提升的评价。
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过分重视,追求分数而忽略对语文学习的实际思考和探索。
对策三: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时,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肯定。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笔记等方式,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其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积极的反馈和成长。
问题四: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结果往往在期末才进行反馈,而忽略了对学生及时指导和帮助的机会。
浅谈当前小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浅谈当前小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当前小学生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目前小学生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当前小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问题分析1.重视成绩,忽视其他素质。
当前的小学生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这种以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模式,使得学生只关注分数,忽视了学习的乐趣和对知识的兴趣。
2.评价主体单一化。
目前,小学生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评价过程中缺乏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这导致评价结果容易脱离实际,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表现。
3.评价内容单一化。
目前的小学生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这种方式无法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让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展现。
二、改进方法1.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观念。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简单衡量,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可以通过改变考试形式和内容,引入其他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展示、实验等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多元化评价主体。
在小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评价会上进行总结和讨论,形成多角度对学生的评价。
3.综合评价。
除了学习成绩,小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学校评价体系中纳入“品德、思想品质、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4.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小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过程、定期反思和自评等方式,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进程的认识和对未来学习目标的制定能力。
当前中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
浅谈对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李平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世纪之初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各种非素质教育的行为仍然存在,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之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推广。
关键词:教学评价;问题分析;改革策略世纪之初,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使基础教育实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都积极投入这一改革之中。
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研究逐步深入,新的评价手段得以研究和使用。
评价内容逐步拓宽,形成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水平、个性发展等构成的多方面评价对象。
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采用自评、他评、相互评价和操行评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能力发展方面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此,笔者仅对当前教学评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
一、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1.教学评价观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鉴别性、诊断性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与地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突出表现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对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上,主要是强化鉴定性评价,忽视和弱化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不自觉地走向应试教育的老路。
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三种类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其功能注重程度不同则导致现实教学状况的不同。
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鉴别性评价被严重异化,被空前强化为唯一手段,发挥其分等、分层和选拔作用,其极端是分数被空前强化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现实表现为对升学率的追求,这样,分数、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小学教学考评是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
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及时做出应对,从而保证考评工作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问题一:考评指标不够科学严谨传统的考评指标往往只是以教师授课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课堂教学以外的一系列因素,如师生互动、课堂管理、教师教育理念等。
因此,需要重新考虑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更加全面地反映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情况。
应对策略:制定科学有效的考评指标体系需要多方参与和广泛讨论,在反映教学表现及学业水平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多维度的因素,如课堂环境、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学校、区域或全国性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制定,更加精细地反映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学细节和难点,从而有效指导教师教学改进和学生成长。
问题二:考评结果过分依赖测试分数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参考,但也不能只把测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如果评价结果过分依赖于学生的测试得分,将会导致教学活动简单化和重功利,也忽略了学习和发展的多元性。
应对策略:多元化评价方法,注重过程和体验除了常规考试外,还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观察、论文写作、个人表现评估、作品展示等。
这些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也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知识掌握。
同样,评价结果要注重学生的全面表现,包括其优点和缺点,更不能过于关注汇总结果的简洁性。
问题三:考评结果的使用问题一旦获得了评价结果,学校和教师要合理使用这些结果。
如果只是将这些数据作为排名和比较的一种工具,将会推动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狭隘和功利性,因此,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细化管理、改进教学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应对策略: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改进方案根据考评结果,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改进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1.评价设计不够科学、系统。
有些学校和教师只是简单地填写评价表格,缺乏科学性
和系统性,评价内容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全面发展。
2.评价内容重复、简单。
评价内容重复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缺乏创新,
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结果限制学生发展,降低教学质量。
由于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升学
选择,一些教师会针对评价结果和考试要求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僵化和降低质量。
二、对策分析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案。
学校和教师应合理设计评价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以便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发展状态。
2.促进多元化评价。
优秀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
培养。
在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多元
化综合评价。
3.践行教学内涵。
教师在教学中要切实践行教学内涵,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发
展和成长,不以考试为唯一标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为最终目的。
4.加强评价与实践结合。
评价不应该是静止的,而应该是动态的。
评价结果作为反馈,应有针对性地作为教学改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5.促进家校合作。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积极的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倾听家长的意见
和建议, 并将意见和建议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实现教育共享的目标, 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
习和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对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情况的全面评估,对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问题一: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在评价内容设计上,可能存在过于宏观的抽象评价指标,无法准确地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对策:1.明确评价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
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指标。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置相应的评价内容,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问题二:评价方式单一目前,语文教学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不仅存在评价结果的单一性问题,还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增加教学压力。
对策:1.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可以引入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笔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2.注重过程评价。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因素,引导学生从过程中获取成长和乐趣。
问题三: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语文教学评价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评价结果的反馈可能存在延迟或不准确的情况。
对策:1.建立及时反馈机制。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2.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评价结果不仅要告诉学生他们的问题所在,还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调整。
问题四: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评价结果的应用不仅仅是对学生发展的监控,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充分,教师可能只停留在评价结果的记录和报告上,缺乏对教学改进的具体思考。
对策:1.教师应主动参与评价过程。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在实际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到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就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考评过程中的问题1. 考评标准不够明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评价标准大纲是对教学质量的总体要求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但由于标准过于宽泛、抽象,导致在实际考评过程中,很难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量化、具体的评价,容易造成评价得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考评内容不够全面教学考评应该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实际考评中,经常会出现对某些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情况,造成评价的片面性和不公正性。
3. 考评方式不够科学教学考评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过程,但在实际考评中往往存在着单一的、机械的考评方式,如只注重学科知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评价,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偏差。
4. 考评测评手段不够多样在考评实施过程中,常常只倚重考试成绩等定量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能力的评价,也忽视了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定性评价,这使得评价结果不够全面、客观。
二、应对策略1. 明确考评标准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在制定教学评价标准时,尽量具体、明确和客观,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考评要求,能够按照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工作,从而提高考评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全面考查在考评实施中,应该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多角度、多样化的考评,包括定量指标的考评和定性指标的考评,全面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为评价提供更充分的信息依据。
3. 科学考评方式在实施考评时,应该采用科学的、系统的考评方式,包括教学观察、教案评审、课堂教学实录录像等方式,全面了解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也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考评,包括考试、作品展示、参与活动情况等。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施的问题和对策分析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评价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评价也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评价实施存在的问题1. 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大多是单一的、片面的,只注重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内容单一,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2. 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和作业,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语文实际运用的能力,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评价结果单一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往往只有一个定量的分数评价,不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具体优势和劣势,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引导。
4. 评价过程不透明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对于评价标准和评分规则了解不清晰,评价的过程缺乏公正和透明,这样容易产生学生和家长的不信任感,影响教学效果。
2. 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可以增加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鼓励,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实际能力。
3. 差异化评价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能够具体反映学生不同能力水平的评价结果,例如“不仅完成得好、也完成得及格、尚未完成”等多层次评价结果,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实施对策的方式1. 完善教师评价能力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能力,完善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2. 设立评价专家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评价专家组,负责评价体系的设计和评价方式的调整,进行定期的评价成果分析,及时跟进评价方式的优化。
3. 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环节,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认知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教学成绩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五篇)
小学教学成绩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教学成绩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小学教学成绩质量分析及整改措施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已经结束,我校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
本次检测由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实行异地监考、异地阅卷,异地登统,统一核算成绩的形式,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区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县的教育质量作出了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取得明显成效之处及经验:1、语文语文学科大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任课老师都相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一一过关,使学生牢固掌握。
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分率较高。
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习题的解答较以前有较大进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有不少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正确解答。
在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一年比一年会说话会写作,由此可见,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们对基础知识教得扎扎实实,训练反反复复,能注重教学的生活化,注重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因而多数学生学得比较主动、灵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大部分教师能把握住数学的特点,加强计算的教学,学生因计算丢失分不多,大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较以前有所进步。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教育教学考评作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考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考评内容不够全面、考评方式不够科学、考评结果不够具体等,导致考评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中小学教学考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1. 考评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的教学考评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却忽视了教学资源的配置、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这样就容易造成评价结果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校教学的全貌。
2. 考评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的考评方式主要以笔试和问卷调查为主,很难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水平。
考评方式还存在着过于注重定量考核,而忽视定性评价的问题。
3. 考评结果不够具体
现有的考评结果往往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总体评价,而没有详细的分析和建议。
这就使得考评结果无法给学校和教师提供具体的改进方向和措施。
二、应对策略
为了使考评方式更科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考评,如除了传统的笔试和问卷调查外,还可以采用实地观察、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考评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 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在考评结果上,要求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不仅要给出一个总体评价,还需要对学校的教学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向和措施。
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改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小学教案评价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小学教案评价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教育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小学教案评价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教案评价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
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往往只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组织,缺乏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深入思考。
这导致教案评价过于主观,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教案评价标准。
这个评价标准应该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资源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通过这样的评价标准,我们才能够客观地评价教案的优劣,并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其次,教案评价的问题之二是缺乏教师的反馈和参与。
在很多学校,教案评价往往由教务处或教研组负责,而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
这导致教案评价缺乏教师的主观意见,无法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实际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教师参与的教案评价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包括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等环节。
通过这样的机制,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反思和改进,并从同行和专家的评价中获得更多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案编写能力和评价水平。
最后,教案评价的问题之三是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很多教师在编写教案后,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导致教案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无法进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有效的教案反馈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包括教案的评审和评估环节,以及教师的反馈和改进环节。
通过这样的机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教案的优缺点,并从中获得改进的动力和方向。
同时,学校也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教师改进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教案评价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加强教师的参与和反馈机制,以提高教案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作者:————————————————————————————————日期: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课程代码:0456课程名称:《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学习中心校本部*****姓名 ********学号 15*31**030*专业小学教育年级业余高起专联系电话 1********** 浅谈对小学教学评价的问题分析与改革策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世纪之初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各种非素质教育的行为仍然存在,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之进行分析和思考有利于素质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推广。
关键词:教学评价;问题分析;改革策略世纪之初,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使基础教育实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都积极投入这一改革之中。
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研究逐步深入,新的评价手段得以研究和使用。
评价内容逐步拓宽,形成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水平、个性发展等构成的多方面评价对象。
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采用自评、他评、相互评价和操行评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能力发展方面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此,笔者仅对当前教学评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
一、当前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剖析1.教学评价观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鉴别性、诊断性与形成性评价的关系与地位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评价观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突出表现在某些地区和学校对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上,主要是强化鉴定性评价,忽视和弱化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应有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不自觉地走向应试教育的老路。
鉴别性、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三种类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对其功能注重程度不同则导致现实教学状况的不同。
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鉴别性评价被严重异化,被空前强化为唯一手段,发挥其分等、分层和选拔作用,其极端是分数被空前强化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现实表现为对升学率的追求,这样,分数、升学率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
由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都成为升学率或考试分数指导下庞大教育体系的一个组件。
此时,“应试”成为教育活动的目标,而作为教育目标中人的发展反而成了“应试”手段。
而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则处于从属地位。
诊断性评价是为鉴别性评价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学生,区分学生的优劣,其相伴随的措施为抛弃劣等学生,而不是因材施教。
形成性评价同样难以摆脱这种处境。
由于鉴别性评价的主宰地位,评价者只注重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而不大注重过程评价,即使有一定的形成性评价也是为最终做出鉴定而服务的,没有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人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得到改进工作的信息,评价无法起到随时反馈及时矫正的功能。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和全面性,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为教育价值观,因此,素质教育中的教学评价应该围绕以上目标开展。
新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个性特长等的全面进步。
二者的要求是一致的。
反映在教学评价上应实现鉴别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必须打破长期对升学率追求而强化鉴别性评价的评价导向,构建以上三种评价相互协调的评价理论和体系。
如何更好地发挥三种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如何发挥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改革的诊断和改进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学中进行鉴别性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当前教师们运用得非常普遍和熟练的一种评价形式,其主要思想就是采用目标实现程度的方式来考察教师和学生,主要手段是书面考试,因为通过考试获得的分数更容易测查、比较,因而更容易操作。
对于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教师素质水平的差异导致有些教师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和要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简单地给学生下结论,从而以鉴别性评价代替形成性评价。
2.教学评价手段仍然显得单一:书面考试与其它评价手段的配合协调尚需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长期以来,主要是通过评价学生来反映教师的工作,其中主要运用书面考试手段,即对于所有学生采用根据统一评价指标体系而制定的书面考试工具来进行评价。
书面考试有其它评价手段难以代替的优点,如高效率,客观性等等。
但是,书面考试的定量评价手段存在某些弊端,“近些年,在教育评价中却又出现了把量化技术绝对化的倾向”。
“甚至像德育这样具有非序列性、非数量性特征的领域也在朝着量化方向发展。
片面追求量化,迷信数字,实际上是否认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本质的不可测性,在实践中,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作用,把评价引入歧途”。
“评价结果的数量化,虽然有助于鉴定、比较和选择,但却丢失了许多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削弱了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
在使用定量评价手段时,许多评价者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手工统计资料,对于现代统计理论和方法以及计算机手段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没有达到自觉和熟练的程度,这也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因此,对教学活动完全用定量的方式加以考察是很难做到全面的。
现实对书面考试的争论不在于是不是应该取消它,而是如何使其更客观、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教学状况。
针对其弊病,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了采用多种评价手段作为书面考试的补充,如档案袋评定法、专题作业法、成果展示法、学生成长手册法等等,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不过,这些方法主要是定性的,保证定性方法的客观性和可比性又是当前教学评价手段研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
如何使书面考试与其它评价手段配合协调,特别是在中考、高考等选拔人才活动中充分考虑运用其它评价手段所获得的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种评价手段配合协调的方式及各自在评价中发挥作用的大小权值等问题是难以回避的,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所以,虽有论者建议在高考中实行结合考生在中学时期的诸种表现和评语,并相应赋予它们不同的权值来全面评价学生,结果难以实施。
有些中小学校受师资力量的限制,仍然单纯采用过去常用的量化方法,使现实的评价手段仍然显得单一。
在评价实践中仍然维系过去的模式,这是当前教学评价实践中还广泛存在的现象。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中小学教育就难以改变走向应试教育的覆辙。
3.教学评价方向呈现明显单极化:由上至下的评价模式尚需进一步改变新课改革倡导建立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力量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评价形式多元化,提高自评在评价中的地位,实现教学评价中的多极互动,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评价框架。
这种评价模式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真正实现全面评价。
从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实践来看,多数评价仍然是指令性的、行政命令性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评价、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这种评价中的评价对象是被动服从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单一的。
从课堂教学来说,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虽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有学生自评和学生评价教师这些项目,但其权值和在做出决定中的作用是非常小的。
从评价的内涵来说,就是要评判价值。
那么,谁来评,谁规定评价的标准,最终决定权仍然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中小学校和教师只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进行常规教学评价,评价结果的解释是依据教育行政部门早已定好的标准。
可以说,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评价的导向直接影响着现实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自上而下评价模式弊病是显然的,难以反映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貌,要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结论是困难的,评价也难以发挥较大的诊断与改进功能。
4.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规范化学评价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应该是学校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并贯穿学年始终,同时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加以运用。
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仍然较强,还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尤其是对一些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学校,缺乏一整套稳定规范的制度和程序,未能形成必要的制约机制,使教学评价基本上处于“人治”的混乱状态,从制度上影响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师资力量的局限,学校教学管理本身没有较强的评价能力,难以运用定量和定性手段进行制度化的教学评价,而教育管理部门将教学评价仅仅作为一种行政管理职能履行,对其规范化建设重视和指导不够。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评价思想必须与这些学校的实际相结合,这也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
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等的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如果用同样的、绝对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进行教学评价显然是行不通的。
因此,必须加强中小学规范化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和监督检查,避免流于形式;还必须完善适宜各地区、各类型学校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使之可行。
前者是教学评价实施的保证,而后者是关键环节,是教学评价制度化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构建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向全面推广的过渡,基础教育教学评价必须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完善评价理论,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立体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理论的成熟和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现实教学评价的开展,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评价思想代表着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但其中几种矛盾关系的处理、协调将决定其能否很好地走向实践,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鉴别性评价的作用发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协调配合,定性评价手段的开发研究,知识、情意、能力等评价内容的比例关系等等,这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评价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教学评价具有更强的组织性,明确有关教学评价的法规条例,对评价人员的岗位规范和任职资格做出明确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应把教学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程序等应有一套科学的规定,并形成制度稳定下来,保证使教学评价工作能定期经常地进行,同时又可以随机开展。
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行政性、指令性评价的改革上,既要发挥自上而下教学评价机制的作用,又要真正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作用,扩大评价主体和范围,实现自评、他评和相互评价的有机协调,克服单一评价的偏向,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