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羟酸的性质和应用
第二课时羧酸的性质和应用1.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什么?试写出乙酸的结构简式。
提示:羧基(-COOH),CH3COOH。
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往Na2CO3溶液中加入醋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3.CH3CH2CH2COOH和CH3COOC2H5从官能团角度分类分别属于哪类物质?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提示:CH3CH2CH2COOH属于羧酸;CH3COOC2H5属于酯类物质;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新知探究]探究1什么是羧酸?羧酸分子中的官能团是什么?提示:由羧基和烃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叫羧酸,其官能团是羧基(-COOH)。
探究2如何判断一种羧酸是几元羧酸?提示:依据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可判断该羧酸是几元羧酸,如草酸(HOOC—COOH)为二元羧酸。
探究3硬脂酸、软脂酸、油酸都是乙酸的同系物吗?提示: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与乙酸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它们属于同系物;油酸(C17H33COOH)的分子结构中含有—COOH和,与乙酸的结构不相似,不属于乙酸的同系物。
探究4甲酸、乙酸的分子结构有什么差别?如何鉴别二者?提示:甲酸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而乙酸中没有醛基,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作试剂鉴别二者。
[必记结论]1.羧酸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由烃基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R—COOH(或C n H2n O2),官能团为—COOH。
(3)分类:①按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②按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成功体验]1.下列物质中,属于饱和一元脂肪酸的是()A.乙二酸B.苯甲酸C.硬脂酸D.油酸解析:选C乙二酸属于二元酸,苯甲酸属于芳香酸;油酸不属于饱和羧酸,硬脂酸为C17H35COOH,为饱和一元脂肪酸。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与物理性质的实验观察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官能团。
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特定的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一定的化学性质。
然而,官能团也会对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本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
实验一:醇的溶解性实验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我们选取了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苯酚这四种醇进行实验观察。
首先,取小量待测醇溶于水中,并观察其溶解程度。
结果显示,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可以与水充分溶解,在水中呈透明溶液;而苯酚溶解性较差,形成悬浮液。
这说明含有羟基官能团的醇化合物,其溶解性与羟基数目、碳链长度和分子结构有关。
实验二:醚的沸点实验醚是一类含有含氧的官能团(—O—)的有机化合物。
我们选取了甲醚、乙醚和异丙醚这三种醚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中,我们以沸水中的温度为参考,记录了不同醚的沸点。
结果显示,甲醚的沸点为64.7°C,乙醚的沸点为34.6°C,而异丙醚的沸点为34.6°C。
可以观察到,随着醚分子中碳链长度的增加,沸点也有所提升。
这是因为沸点取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受分子结构的影响。
实验三:酮的溶解度实验酮是一类含有羰基(C=O)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
我们选取了丙酮、戊酮和己酮这三种酮进行实验观察。
我们将少量待测酮溶解于乙醇和苯中,并观察其溶解情况。
结果显示,丙酮和戊酮均可以与乙醇和苯充分溶解,形成透明溶液;而己酮溶解性较差,在乙醇中形成悬浮液,在苯中呈不溶性。
这表明,含有羰基官能团的酮化合物,其溶解性受到分子结构的影响。
实验四:酸碱指示剂与酸的反应实验我们选取了溴酚蓝作为酸碱指示剂,通过其颜色变化来观察酸与溴酚蓝的反应。
首先,在溴酚蓝中加入少量醋酸和少量盐酸,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变红,说明醋酸和盐酸是酸性物质;而在溴酚蓝中加入苯酚和酮,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无变化,说明苯酚和酮不具有酸性。
高中化学 作业5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时1)5高二5化学试题
现吨市安达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五)A组—基础巩固一、有机物分离、提纯仪器、药品的使用1.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主要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解析依次为蒸馏烧瓶、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
答案B2.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醇和水B.溴乙烷和水C.乙醇和乙酸D.苯和四氯化碳解析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液体互不相溶,A、C、D三项中的两种物体可以互溶,B项中的两种物质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
答案B二、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的混合物B.汽油和植物油的混合物C.木炭粉和水的混合物D.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解析酒精和水混溶,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A项错误;汽油和植物油均为难溶于水的液体,不能采用重结晶法分离,B项错误;木炭难溶于水,分离木炭粉与水的混合物,采用过滤的方法即可,C项错误;食盐和硝酸钾均溶于水,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将它们分离,D项正确。
答案D4.现有一瓶物质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A.萃取法B.升华法C.蒸馏法D.分液法解析甲和乙都是有机物,两者为液体,互溶且都溶于水,所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答案C5.欲从碳酸钙和硝酸钾的混合物中除去碳酸钙,正确的操作是( )A.过滤—溶解—结晶B.溶解—结晶—过滤C.溶解—过滤—结晶D.过滤—结晶—溶解解析将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热水搅拌,趁热过滤掉碳酸钙,冷却结晶析出硝酸钾。
答案C6.“分子筛”,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将分子分开的“筛子”。
它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化学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用。
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同上述漫画所揭示的分离原理相同的是( )A.萃取B.分液C.蒸馏D.过滤解析由漫画可以看出,“分子筛”实际上是利用分子颗粒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离提纯的,小分子能够通过“分子筛”,而大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醛和酮的检验方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实验原理,醛和酮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化学反应。
其中,醛和酮的检验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银镜反应和尿素反应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
实验步骤:
1. 银镜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银镜试剂,观察是否生成银镜沉淀。
2. 尿素反应,取一小部分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等量的尿素试剂,观察是否生成结晶沉淀。
实验结果:
1. 银镜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银镜试剂后,出现银镜沉淀,表明该化合物为醛。
2. 尿素反应,待检验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尿素试剂后,未观察到结晶沉淀,说明该化合物不是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待检验的化合物为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醛和酮的检验方法,并且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化学试剂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2.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延伸:
1.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来检验醛和酮的存在,比如费林试剂法。
2. 可以进一步研究醛和酮的性质和反应,拓展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完成了实验报告的撰写,还深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检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化学知识水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第二节芳香烃第三节卤代烃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节醛第三节羧酸酯第四节有机合成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第二节糖类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归纳与整理复习题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实验5-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5-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共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5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杨雷1932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主要性质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术关键,初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用品仪器和装置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直角夹、铁圈)、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二氧化碳发生器试剂和材料无水酒精、普通酒精、钠、铜丝(长10~15cm)、苯酚、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5%)、稀盐酸、饱和溴水、三氯化铁溶液、乙醛、硝酸银溶液(2%)、氨水(2%)、硫酸铜溶液(2%)、乙酸、酚酞溶液、镁条或锌粒、浑浊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乙醇、浓硫酸(98%)、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硫酸(1:5)、浓氢氧化钠溶液(30%)、稀硝酸三、实验过程1.乙醇的性质(1)乙醇和钠的反应把2mL无水乙醇注入一干燥试管中,投入一小块擦干煤油的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检验生成的气体。
(2)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灯的燃烧属于这种情况。
在试管里加5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有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生成,立即把它插入无水乙醇中,如此反复操作数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小心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
2.苯酚的性质(1)苯酚的酸性①在试管中取少量苯酚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②取少量苯酚与与水的混合液,逐滴滴加5%的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直到溶液恰好澄清(注意NaOH千万不能过量)。
③将第②步所得澄清溶液一分为二,一份滴加稀盐酸,另一份通入CO2气体,观察现象。
(2)苯酚跟溴水的反应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观察实验现象。
(3)显色反应把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注入苯酚的稀溶液里,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主题五 学生实验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20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方法,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3.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样品和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滴瓶、移液管等。
2. 准备相关的化学试剂和溶剂,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3. 预先设计好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和讨论,确保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步骤有充分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中的有机化合物,并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石油、煤、塑料、橡胶等。
2. 引出中职化学课程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 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及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1.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2. 介绍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塑料等常见有机高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3. 重点讲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的性质。
(1)展示一些常见的蛋白质样品,如蛋白质奶粉、鸡蛋白、鱼油等。
(2)讲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氨基酸,并介绍蛋白质中常见的侧链基团,如—COOH(羧基)、—SH(巯基)等。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蛋白质在酸、碱、重金属盐等外界条件改变时所发生的性质变化,如凝固、变性等。
(4)讲解蛋白质变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疫苗注射、食品加工等。
4. 讲解蛋白质的性质与其结构特点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方法改善蛋白质的结构,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稳定性。
(三)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应用?如何提高其稳定性?2.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蛋白质变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5-1烃的结构与性质
烃的结构与性质一、有机物概述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物。
但是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碳化硅等不属于有机物。
1、有机物种类繁多目前人类已知的有机物达几千万种,远超无机物几十万种。
主要原因是碳元素原子的成键特点——碳碳间连接方式的多变性(碳链、碳环)及其衍生物等。
部分有机物可以人工合成,如尿素CO(NH2)2、结晶牛胰岛素。
还可以人造汽油等。
2、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酒精)由于上述原因,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离常常会用到“分液”的方法。
但是,也有少数有机物,如乙醇、乙酸、乙醛、丙酮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分层)。
3、有机物一般易燃常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化学式有机物中少数物质,如四氯化碳等不但不能燃烧,反而可以用来灭火。
4、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利用上述原理,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有机物与无机物,或是分离沸点差别大的不同有机物5、有机物一般是非电解质但是有机酸是弱电解质。
如:乙酸及其金属盐能在水溶液中电离。
6、有机化学概念:(1)脂肪族:开链有机化合物。
(2)芳香族:含苯环的有机化合物。
(3)烃:只含C、H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含有其他元素者,称为“烃的衍生物”)。
(4)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支链不同、链环不同或官能团不同)的有机物。
(5)同系物:组成相似,结构上相差若干个CH2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的物质一定不是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有通式,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同系物官能团种类和数目均要相同、饱和度也相同;同系物一般是同类物质,如甲烷和异丁烷,乙醇和2-丙醇;醇和酚则不是同系物。
二、烷烃1、结构: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1)甲烷周围四个氢完全等效→甲基中的三个氢完全等效→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相同结构等效。
(2)若碳原子周围全是单键,则该碳原子及周围四个原子组成一个四面体。
其中任意三个原子不在同一直线上,任意四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中学化学实验技能课题名称选题
一、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及教学研究实验1 一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实验2 氧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3 氢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4 氯气的制备及性质实验5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6 “电解”与“电泳”二、中学化学经典实验及演讲练习实验1 氧气的氯酸钾制法和性质实验实验2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实验3 氯化氢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4 氨的反复变色实验新设计实验5 氨气的催化氧化实验6 铝的性质实验7 硫酸铜大晶体的制备——设计实验实验8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9 苯的溴代反应实验10 乙醇与钠反应的探究实验实验11 乙醇氧化制备乙醛实验12 纤维素的水解与酯化实验13 维生素C的提取和含量的测定实验14 真假白酒的鉴别实验实验15 物质结构模型的制作三、初中化学典型实验研究实验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2 水的组成测定实验3 实验室制氧及催化剂性能比较研究实验4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度的测定实验5实验室制氢最佳条件探究实验6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索实验7金属腐蚀条件的实验室探索实验8铁、铜、银活动顺序探索四、高中化学典型实验研究实验1镁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2中和反应与中和热的测定实验3原电池与燃料电池实验4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5层析法分离铜离子与铁离子实验6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7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8电镀实验9纳米铁粉的制备实验10污水净化——电浮选凝聚法实验11废弃泡沫塑料制取燃料油气的研究实验12草木灰中钾盐的提取与分离实验13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五、课堂实验研究实验1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实验2过氧化钠与铝粉的氧化作用实验3过氧化钠与水的作用实验4氯酸钾受热分解实验5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实验6结晶热实验7浓硫酸与蔗糖的作用实验8硝酸钾的氧化性实验9白磷的自燃实验10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1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12硫化氢与金属盐类的反应实验13碘酸钾的氧化性实验14溴水在酸碱条件下的平衡移动实验15氨与浓盐酸的作用实验16氯化汞与碘化钾的作用实验17硝酸铵溶解的热效应实验18碘和锌的作用实验19高锰酸酐的氧化性实验20氯化钴的吸水性实验2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22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点比较实验23香烟灰的催化作厨实验24酶的催化作用实验25固体酒精的燃烧实验26乙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27苯酚的性质实验28蛋白质的性质实验29硝化棉(纤维素硝酸酯)的燃烧六、教学实验研究实验1电解水课堂实验的教学实验2电解水最佳条件的选择实验3氢气性质的两个课堂实验的教学研究实验4Mn2O7的强氧化性实验新方法实验5彩色振荡实验研究实验6摩尔数的课堂实验教学实验7茶汁、果汁酸碱指示剂的研制实验8水果原电池实验研究实验9蔬菜原电池实验研究实验10离子迁移的投影实验研究实验十一有趣的颜色变幻实验实验十二多彩的萃取实验实验十三有颜色的自动催化实验实验十四离子的结合与分步结晶实验十五蓝色发光的喷泉实验七、演示实验教学研究实验1 氧气的性质实验2 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3 氯气与氢气的光爆反应实验4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5 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和红砖中Fe2O3成分的检验实验6 甲熔解的制取和氯化反应实验7 乙醛的氧化反应实验8 纤维素水解实验9 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实验10 电解饱和食盐水八、学生实验教学研究实验1 中和滴定实验2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3 乙醇结构式的测定实验4 三氯化铁溶液与硫化钠溶液反应实验5 加碘石盐中碘的检验和明矾万分的检验实验6 比较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九、中学化学基础与演示实验研究实验一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二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三氯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四氯化氢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五硫酸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六氨氧化法制硝酸实验七铝的性质实验八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九电解质溶液实验十金属的电镀——铝片上涂镀铜实验十一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十二石油的催化裂化实验十三乙醇氧化制乙醛实验十四乙酸乙酯的制取、乙酸丁酯的水解、纤维素的水解与酯化实验十五色谱法提取和分离天然物质十、中学化学定量与测定实验研究实验1 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测定实验2 物质式量的测定实验3 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实验4 食醋中乙酸含量的测定实验5 海带中碘的测定实验6 植物中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7 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实验8 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氨基酮戊酸甲酯_吸收光谱__理论说明
5-氨基酮戊酸甲酯吸收光谱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5-氨基酮戊酸甲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在过去几十年中,关于其吸收光谱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这不仅对于深入了解其结构特征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在药物、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5-氨基酮戊酸甲酯的定义和背景,包括其化学结构、命名规则以及相关研究历史。
接着,我们将详细探讨其物化性质,包括溶解性、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特点。
然后,我们将介绍该化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中的优势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说明吸收光谱理论以及对5-氨基酮戊酸甲酯吸收光谱特点的解释。
最后,我们将给出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并探讨结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5-氨基酮戊酸甲酯的吸收光谱进行理论解释和实验分析,并探讨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深入研究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为其在药物合成、光电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相关化合物提供参考。
同时,本研究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吸收光谱基本原理的理解,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
2. 5-氨基酮戊酸甲酯:2.1 定义和背景:5-氨基酮戊酸甲酯,化学式为C6H11NO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它是氨基酸的甲酯衍生物,具有一个季铵离子和羧酸基团。
该化合物通常以无色结晶的形式存在,并且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背景:5-氨基酮戊酸甲酯具有多种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食品工业和农业等。
其特殊的化学构造和性质使其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
2.2 物化性质:5-氨基酮戊酸甲酯具有以下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量:129.16 g/mol- 熔点:约142°C- 沸点:约305°C- 溶解度:可溶于水、乙醇、乙脂等极性溶剂- 稳定性:稳定于常温下,但在高温和强碱条件下可能发生分解或改变2.3 应用领域:5-氨基酮戊酸甲酯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课时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的一类 链烃 叫烯烃。含有 2~4 个碳原子的烯烃
常温下是气态,烯烃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其沸点和密度都 增大 。 (2)组成和结构 烯烃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CnH2n(n≥2) 。其结构特点是 含一个碳碳双键 , 为链烃。
(3)化学性质
烯烃的化学性质与 乙烯 类似,可以发生 加成 、 氧化 和 加聚 等。 烯烃 能 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4)等效氢法:即有机物中有几种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几种,这是判断该
有机物一元取代物种数的方法之一。等效氢一般判断原则:①同一碳原子上的H
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上所连甲基上的H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 氢原子是等效的。
C.收集方法: 排水法 。
D.注意的问题 a.实验时,要用 饱和食盐水代替 水 ,目的是减小反应速率,以便得到平稳 的乙炔气流 。
b.取用电石要用 镊子 夹取,切忌用手拿电石,且取用电石后,盛电石的
试剂瓶要及时密封,否则
电石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而失效 。
c.如果在大试管中制取,大试管管口最好 放团棉花 ,以防止 生成的泡沫从 导气管中喷出 。 d.实验室中不用 启普发生器(填仪器名称)制取乙炔,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 CaC2与水反应太剧烈,无法使反应自行停止 。 e.由电石制得的乙炔中往往含有 H2S、PH3 CuSO4溶液的洗气瓶可使杂质除去。 等杂质,使混合气体通过盛有
(3)碳原子之间可以是单键(
或叁键( )。
),也可以是双键(
)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 分子式 ,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 不同,因而产生了结构 上 的差异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实验五 醇、酚、醚的性质
实验五醇、酚、醚的性质一、实验目的1.熟悉醇、酚、醚的性质;2.掌握简单的分离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1.醇的性质醇是碳原子上连接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R-OH。
醇分为一、二、三元醇,主要自由基取代反应与缩合反应。
(1)醇的缩合反应随着醇分子数的增加,其缩合反应活性增强,生成副产物的可能性也加大。
(2)醇的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是有羟基化合物常见的反应,可分为醇的部分氧化和完全氧化两种情况。
2.酚的性质酚是分子上有一个或多个苯环上连接有一个羟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Ar-OH。
由于苯环上有吸电子基团而形成了强的σ键和弱的π键,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苯环上带负电荷的特征。
(1)酚的酸碱性酚在碱性条件下可形成负离子(酚盐)。
(2)酚的取代反应苯环带负电荷,对亲电性强的试剂具有亲和力,通常会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如取代反应中的溴化或碘化反应,即将溴或碘加到酚上。
(3)酚的氧化反应酚的氧化反应较易发生,通常需氧化剂才能促进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可用作染料、药物等材料。
3.醚的性质醚是由两个有机基团各连接一个氧原子形成的化合物,通式为R-O-R',又称作亚氧化物。
(1)醚的稳定性由于醚C-O-C两侧的碳原子仅连接有一些电性相等的基团,因此醚不会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但在高温和高氧气浓度下发生容易引起爆炸的自由基反应。
(2)醚的酸碱性醚中含有的氧原子并不带负电荷,故醚不具有酸性或碱性。
三、实验步骤1.将0.15g苯酚、0.15g间苯二酚和0.15g环己醇混合,加入30mL的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混合溶解。
2.分别加入氢氧化钠至中性,用滤纸上滤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3.取1mL的溶液,加入1-2滴法氏试剂,观察产生现象。
4.将滤液倒回到1号容器中,将容器用冰盐混合物冷却,并滴加4mL浓HCl酸,将分离出的白色沉淀(四氧化三铁)过滤出来,洗净,直至不含氯离子,用10mL40%NaOH溶液将沉淀重溶,加入20滴K3[Fe(CN)6]溶液,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有机物的性质实验汇总
有机物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高中 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本文将汇总 总结高中化学有机物性质实验的相关内容,包括有机物的燃烧性 质、稳定性质、酸碱性质、氧化性质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正文内容: 一、有机物的燃烧性质实验 1.1 煤炭和糖的燃烧实验 1.2 烃类燃烧实验 1.3 醇类燃烧实验 1.4 醛类燃烧实验 1.5 羧酸类燃烧实验 二、有机物的稳定性质实验 2.1 蒸馏实验 2.2 结晶实验 2.3 氧化实验 2.4 还原实验 2.5 测试有机物的长期稳定性
三、有机物的酸碱性质实验 3.1 有机物的酸碱指示剂实验 3.2 酸碱中和实验 3.3 酸碱滴定实验 3.4 酶解实验 3.5 酸碱滴定曲线实验 四、有机物的氧化性质实验 4.1 醇的氧化实验 4.2 醛的氧化实验 4.3 羧酸的氧化实验 4.4 醚的氧化实验 4.5 酮的氧化实验 五、有机物的还原性质实验 5.1 还原反应实验 5.2 物质还原能力实验 5.3 铜离子还原实验 5.4 氧化还原指示剂实验 5.5 还原反应速率实验 总结: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构上,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学键,如单键、双键、三键等。
这些不同的化学键使得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多样且复杂,从而决定了其独特的性质。
另外,有机化合物可以存在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即同一分子式但空间构型不同的化合物,这使得有机化合物具有更加多样化的性质。
1.醇类:醇是含有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特点是一个或多个羟基连接到碳原子上。
醇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醇的物理性质受糖环的影响,较低的一元醇具有较低的沸点和溶解度。
2.醛与酮:醛和酮是含有羰基(C=O)的有机化合物。
醛的羰基直接连接到一个碳原子,而酮的羰基连接在碳链的中间位置。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大小、极性和氢键形成能力有关。
而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羰基亲核反应和缩合反应。
3.酸和酐:酸是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酐是酸的酯化产物。
酸分子中的羧基能够从酸性质和碱性质两个角度来考虑。
它们的酸性质表现为能够给出质子(H+),而碱性质表现为能够接受质子。
酸与酮和醇反应时,可以形成酯化产物。
4.烃类:烃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根据分子内部的碳碳键情况,可以分为脂肪烃和环烃两类。
脂肪烃为直链或支链状结构,环烃由碳原子组成环状结构。
烃类物质通常无色、无味,可燃,且不溶于水。
5.酚类:酚是含有苯环上一个或多个羟基(-OH)的有机化合物。
酚由于芳香性质和羟基的存在,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
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进行各种化学反应。
除了以上所述的有机化合物,还有酮、酯、醚、胺、醚酮、醚醇等多种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化合物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功能性而成为化学研究和工业应用的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五 有机化学总复习
类别
结构特点
炔烃
碳碳三键(C C)
苯
苯环(
)
苯的同系物
只有一个苯环及侧链为烷基
主要性质
1.加成反应(加H2、X2、 HX、H2O)
2.氧化反应(燃烧; 被KMnO4[H+]氧化)
1.易取代(卤代、硝化) 2.较难加成(加H2 ) 3.燃烧 侧链易被氧化、 邻对位上氢原子活泼
类别
卤代烃 (-X)
结构特点
制乙炔
化学药品 反应方程式
3、溴苯 苯、液溴(纯溴)、还原铁粉
C6H6+Br2(液) Fe C6H5Br+HBr↑ 注意点及杂质净化
加药品次序:苯、液溴、铁粉; 催化剂:实为FeBr3; 长导管作用:冷凝、回流 除杂:制得的溴苯常溶有溴而呈褐色,可用稀NaOH洗涤,然后分液得纯溴苯。
制溴苯
1 2
3、需要温度计反应 水银球插放位置 (1)液面下: 测反应液的温度,如制乙烯 (2)水浴中: 测反应条件温度,如制硝基苯 (3)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低处: 测产物沸点,如石油分馏
4、使用回流装置 (1)简易冷凝管(空气): 长弯导管:制溴苯 长直玻璃管:制硝基苯 、酚醛树脂 (2)冷凝管(水):石油分馏
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官能团或反应类型
酯基的酯化反应、醇的消去反应、醇分子间脱水、苯环的硝化反应、纤维素水解
• 浓硫酸: • 稀酸催化或作反应物的:
• NaOH/水
• NaOH/醇
淀粉水解、(羧酸盐、苯酚钠)的酸化
• H2/Ni催化剂
• O2/Cu或Ag/△ 醇 → 醛或酮
• Br2/FeBr3 含苯基的物质发生取代反应
+ H2
CH2=CH2
+ H2
高中有机物性质总结
高中有机物性质总结
首先,我们来讨论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有机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因此它们在
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但是,一些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极性官能团,使得它们能够与水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
此外,有机物的沸点和熔点通常较低,这也是由于它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所致。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性,主要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能够形成多种共价键和官能团。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燃烧、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等。
其中,燃烧是有机物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有机物还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化学变化。
而加成反应和消去反应则是有机化合物中双键和三键的典型反应,它们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加成或消去的化学反应。
除了上述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外,有机物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例如,有
机物的异构体现象十分普遍,同一种分子式的有机物可能存在多种结构异构体,这是由于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的不同所致。
此外,有机物还具有手性,即存在左右手对映体的现象,这对于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有机物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性质不仅在化学
实验和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也为我们理解生命和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大家能够对高中有机物的性质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
《主题五 学生实验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并能够理解这些化合物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甲烷、乙烯、乙炔、苯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及其实践应用。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准备好相关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器械,如试管、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2. 试剂药品:准备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化合物及相关的试剂药品。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如通风设备、防火设备等。
4. 课前预习:学生需提前预习相关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初中化学中学习到的有机化合物,并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如:酒精、醋、葡萄糖等。
2. 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出有机物的定义。
3.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和重要性,强调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有机物的分类和定名:介绍烷烃、烯烃、炔烃等常见有机物的基本观点和定名规则。
2. 重点介绍烃的衍生物,尤其是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的性质和反应。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有机物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实验现象。
例如,展示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等实验。
4. 学生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有机物的性质,培养实验技能。
例如,让学生动手做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5. 教室讨论:针对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室小结1. 总结有机物的分类和定名方法。
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第五章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酸碱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从广义的角度讲,多数的有机化学反应都可以被看作是酸碱反应。
因此,酸碱的概念在有机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学习有机化学的时候,学习与了解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是十分必要的。
5.1 Brönsted 酸碱理论1923年,为了克服S. A. Arrehenius 依据电离学说,所提出的水溶液中酸碱理论的不足,丹麦的J. N. Brönsted 和英国的J. M. Lowry 分别独立地提出了新的酸碱理论。
该理论给出的酸碱定义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任何物质(分子或离子),叫做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任何物质,叫做碱。
简言之,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
因此,Brönsted 酸碱理论又称为质子酸碱理论。
依据Brönsted 酸碱理论,酸给出质子后产生的碱,称之为酸的共轭碱;碱接受质子生成的物质就是它的共轭酸。
即:酸碱 +质子CH3CO 2H CH 3CO 2- + H +C2H 5OHC 2H 5O - + H +可以看出,CH 3CO 2H 给出质子是酸,生成的CH 3CO 2―则是碱。
这样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C 2H 5OH 和C 2H 5O ―也是如此。
酸、碱的电离可以看作是两对酸碱的反应过程。
例如:CH3CO 2H + H 2OCH 3CO 2- + H 3O +酸1 + 碱2碱1 + 酸2H2O + CH 3NH 2OH - + CH 3NH 3+醋酸在水中的电离,CH 3CO 2H 给出一个质子是酸,H 2O 接受一个质子为碱。
这里,CH 3CO 2H/CH 3CO 2―与H 2O/H 3O +分别是两个共轭酸碱对。
但是,甲胺在水中电离时,H 2O 给出一个质子是酸,CH 3NH 2接受一个质子为碱。
H 2O/OH ―与CH 3NH 2/CH 3NH 3+分别是两个共轭酸碱对。
由此可见, Brönsted 理论中的酸碱概念是相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杨雷
201111151932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主要性质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术关键,初步掌握典型的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用品
仪器和装置
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直角夹、铁圈)、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二氧化碳发生器
试剂和材料
无水酒精、普通酒精、钠、铜丝(长10~15cm)、苯酚、蒸馏水、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5%)、稀盐酸、饱和溴水、三氯化铁溶液、乙醛、硝酸银溶液(2%)、氨水(2%)、硫酸铜溶液(2%)、乙酸、酚酞溶液、镁条或锌粒、浑浊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乙醇、浓硫酸(98%)、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硫酸(1:5)、浓氢氧化钠溶液(30%)、稀硝酸
三、实验过程
1.乙醇的性质
(1)乙醇和钠的反应
把2mL无水乙醇注入一干燥试管中,投入一小块擦干煤油的金属钠,观察发生的现象,检验生成的气体。
(2)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灯的燃烧属于这种情况。
在试管里加5mL无水乙醇,取一根光洁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使铜丝表面有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生成,立即把它插入无水乙醇中,如此反复操作数次,观察铜丝的变化,小心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
2.苯酚的性质
(1)苯酚的酸性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苯酚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②取少量苯酚与与水的混合液,逐滴滴加5%的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直到溶液恰好澄清(注意NaOH千万不能过量)。
③将第②步所得澄清溶液一分为二,一份滴加稀盐酸,另一份通入
CO2气体,观察现象。
(2)苯酚跟溴水的反应
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观察实验现象。
(3)显色反应
把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注入苯酚的稀溶液里,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乙醛的性质
(1)银镜反应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再向试管中加入3~5滴乙醛溶液,振荡后,把试管放在60~70℃的热水浴中,静置不动。
观察试管内壁有什么变化。
实验完毕,试管内的银氨溶液要及时处理,先加入少量盐酸,倒去混合液后,再用少量稀硝酸洗去银镜,并用水洗净。
(2)乙醛还原氢氧化铜
在试管里加入2mL5%氢氧化钠溶液,滴入6~8滴2%的硫酸铜溶液,振荡试管,观察现象。
再向试管中加入5~8滴乙醛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4.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在盛有乙酸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数滴,观察现象。
用镁条或几颗锌粒,分别投入装有乙酸的试管中,则有气体产生,检验生成的气体。
在极稀的浑浊石灰水里加几滴酚酞溶液,慢慢地滴入乙酸,观察溶液的变化。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在试管里先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
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
2mL乙酸,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3~5min。
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饱和
Na2CO3溶液的液面上,观察发生的现
象。
5.乙酸乙酯的水解
在三支试管里,各滴入5滴乙酸乙酯。
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mL,向第二支试管加稀硫酸(1:5)0.5mL、蒸馏水5mL。
向第三支试管里加30%的氢氧化钠溶液0.5mL、蒸馏水5mL。
充分振荡后,把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70左右)的烧杯中水浴加热几分钟,并不时振荡试管。
观察三支试管里的现象有何不同。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分析
五、实验讨论——有关乙醛还原氢氧化铜的实验
Cu(OH)2微显两性,溶于过量的浓碱溶液,生成绛蓝色含[Cu(0H)4]2-离子的溶液。
Cu(0H)2+20H-→[Cu(OH)4]2-
[Cu(0H)4]2-与乙醛加热迅速反应产生Cu2O红色沉淀。
2[Cu(OH)4]2-+CH3CHO-Δ→Cu2O↓+CH3C00H+2H20+40H-
也就是说,这个反应的方程可以写成:
CH3CHO+2Cu(0H)2+Na0H-Δ→CH3C00Na+Cu2O↓+3H20
教科书上提醒,制取氢氧化铜时,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且质量分数要大一些,这样制得的氢氧化铜能加快乙醛的氧化,使现象明显。
实际上,该实验条件中所谓的“新制氢氧化铜”是指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
在氢氧化钠过量的状态下,混合液中铜大部分以[Cu(OH)4]2-的形式存在。
实验证明,浓氢氧化钠过量状态下,pH大约14时,Cu(0H)2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呈绛蓝色,加热能够迅速产生Cu2O红色沉淀。
课上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的量不足,Cu(0H)2受热分解为黑色的CuO沉淀。
还有可能是直接加热会让产生CuO沉淀的反应加剧,水浴加热可能会改善实验结果,也能防止暴沸。
近年来学者们认为该实验勿需强调氢氧化铜浊液的“新制”,而更应强调控制反应的“碱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