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整理(更新至第12章)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①未经加工的自然物3.劳动对象②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原材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的构成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生产起决定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2.生产关系分配桥梁和纽带,重要影响(交换)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私有制(奴隶、封建、资本主义)3.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变化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5.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其“经济基础”;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即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最基本的经济基础。
2.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起着决定性作用3.在社会形态进化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二)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制度2.奴隶社会制度3.封建社会制度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最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①社会分工(一般基础)1.前提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2.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商品市场(二)市场体系要素市场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经济联系功能(三)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 3.经济利益关系调整4.信息产生和传递5.社会评价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 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
B.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E.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总结:以下各对概念具有矛盾统一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使用价值与价值;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3.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和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相联系。
【例题1·单选题】(2008年)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答案】A
【解析】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例题2·多选题】下列关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三)商品的价值量
1.概念: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
【例题·单选题】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3)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例题1·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C.社会最低劳动时间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讲义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
D.相对于产品经济而言的
E.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行为
答案:BCE
解析:A、C、D三项中;应选C..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是商品经济..
一、 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
一、 市场与市场体系
要求:了解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熟悉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
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与简单商品生产阶段相适应的是单一的商品市场;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场已经从单一商品市场、局部市场发展到复杂多样、国际国内统一的市场体系..
例题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 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资料所有制 D.劳动过程
答案:C
解析:从生产关系定义里就可以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例题4:构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
A.生产 B.占有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答案:D
解析: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等..机器社会就是属于生产工具..A项原料、B项辅助材料、C项燃料都是属于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物质资料..
例题2: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A.货币 B.人的劳动 C.劳动管理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汇总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汇总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3.社会经济制度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4.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系功能;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5,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6.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7.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交换媒介)、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延期支付,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世界货币。
8.垄断组织的建立,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组织主要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
9.党的十八大对于形成和落实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出的新部署: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10.财产所有权是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在经济师的考试中,经济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初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经济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某些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稳定等目标。
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两种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二、市场需求和供给市场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而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提供某种产品的数量和价格。
市场均衡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价格也达到均衡水平。
三、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
根据市场结构,可以将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四种类型。
不同类型市场的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机制都有所不同。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整体的进步,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科技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改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但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五、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是两个最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不同国家在生产同一种产品时,会存在效率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要素禀赋理论则认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这种要素禀赋的差异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六、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经济基础知识中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的一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货币的兑换和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国际金融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汇率变动、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
总之,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点精选考点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意】实行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3.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考点二: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
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17.将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是按财政支出 所作的分类;
A.最终结果B.功能C.发生时间D.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
18.目前,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
A.国有资产收益B.税收C.基金收入D.政府债务
19.用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政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指标是 ;
6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督促程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督促程序是一种非讼的特别程序B.督促程序适用于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交付房产的案件
C.支付令的送达可以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D.支付令异议的提出,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6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公示催告程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C.社会政治变革的必然结果D.社会基本矛盾尖锐的必然结果
12.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经济采取的是 形式;
A.国家所有制B.股份合作制C.混合所有制D.集体所有制
13.将产业分为资本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依据是产业 ;
A.规模B.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
C.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内部组织结构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 ;
A.种植结构B.经营方式C.分配方式D.管理模式
15.经济增长方式是指 ;
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B.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
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
16.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 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B.合同纠纷案件不可以实行协议管辖
C.重大涉外案件的一审法院是基层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汇总
1.供求关系: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
2.货币价值: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通货供应量过多,而需求不足,导致货币贬值,价格上涨。
4.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经济波动,包括经济增长、繁荣、衰退和萎缩等阶段,通常周期为5-10年。
5.税收原理:税收是一种政府收取的财政收入,主要目的是用于国家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税收原则包括公正性、简便性、效率性和可行性。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包括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等概念。
8.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9.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宽松性货币政策。
10.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考生须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1. 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无限欲望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基本概念:- 供给与需求: 描述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关系。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市场上的价格会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来确定。
- 机会成本: 指放弃某种选择而选择另一种选择所付出的成本。
当资源有限时,选择一种方案必然会放弃其他方案。
- 边际效益: 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边际效益的理论可以用来决定最优决策。
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些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国内生产总值(GDP):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物价上升的现象,而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物价下降的现象。
- 失业率: 衡量就业人口中没有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重要指标。
3.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等经济行为的细节。
以下是一些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边际效用理论: 个体在消费决策中,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来选择最优消费组合。
- 市场结构: 描述市场中不同卖方和买方的数量和性质,包括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等不同的市场结构。
- 弹性: 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是衡量市场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
以上就是初级经济师考试中的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一)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考试内容和目的:本章的内容较多,教材共分为七小节来介绍。
依次介绍了经济诉讼概述、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执行程序。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应用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2004年考试试卷本章考查了4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2005年考查了1道单选和2道多选。
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题中分值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对法条的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难点主要在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管辖,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的整体把握和其中重点法条的准确记忆。
需要掌握的内容:1.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以及专属管辖等内容2.上诉和两审终审制的含义3.对上诉案件的处理方式4.对支付令提出异议的条件和程序5.公示催告程序适用的范围6.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7.权利申报的条件和内容8.申请执行的条件9.执行中止和终结的适用条件需要熟悉的内容:1.经济诉讼的概念2.起诉和受理的条件和程序3.开庭的程序4.第二审的程序5.提起审批监督程序的条件和途径6.督促程序的概念7.申请支付令的条件8.支付令生效的条件和效力需要了解的内容:1.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2.审判庭的组成方式3.简易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4.第二审程序的概念5.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6.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公示催告公告的内容7.解除判决的概念和意义8.执行程序的概念、执行措施的种类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分析:(一)经济诉讼概述1.熟悉经济诉讼的概念经济诉讼是指审判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了解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均设立了审理经济纠纷的审判庭,受理经济纠纷案件;还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也受理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纠纷案件。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 动总是从生产力开
始变化
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社会经济 制度变革的最基本、
最深刻的动力
16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三) 社会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 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 商人
32
知识点三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2.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
商品 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以生产资料的个 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商品生产者生 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不同的消 费需要
经济联系功能 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 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39
【知识点五】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建议关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 济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五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 区 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 别
决定 作用
生产
反 作 用
决 定
分配
桥梁
目的 动力
消费 (最终目的和动Βιβλιοθήκη )交换纽带12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 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解。
以下是1200字以上的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
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方式的社会科学。
2.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机会成本:指做项决策所需要放弃的最高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4.市场均衡: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和数量。
二、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全社会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4.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给方和劳动力需求方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买卖的市场。
5.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普遍下降导致货币购买力增加。
三、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2.供给的弹性: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3.需求的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4.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价格的变动百分比)。
5.粘性需求和弹性需求:粘性需求是指需求弹性小于1的情况,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弹性需求是指需求弹性大于1的情况,需求对价格变动敏感。
6.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7.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以上是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的一部分,涉及了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高频考点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仅指商品和服务的跨国界流动。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交往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性减弱。
C.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正确
答案)
D.经济全球化只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关。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哪种方式为主?
A.直接形式
B.间接方式(正确答案)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3.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共物品的特征?
A.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B.消费上的非排他性
C.可由市场有效供给(正确答案)
D.生产上的政府主导性
4.税收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灵活性(正确答案)
5.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
B.各种生产要素不参与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分配(正确答案)
6.下列关于价值规律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B.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C.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没有局限性(正确答案)
D.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初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知识 完整版笔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性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地位: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物质资料生产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
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包括未经加工的和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人与自然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①人的要素: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②物的要素:生产资料。
生产工具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因素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奴隶制生产关系(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生产力:人们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 反作用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和 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形态 决定↓↑适应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 (1)客观性:①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经济规律(2)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为三种类型: ①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 ②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③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社会经济制度概述:(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例题1·单选题(2004、20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作用.A.统治性B.决定性C.辅助性D.基础性[答案]D(2007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起( )作用.A.基础性B.辅助性C.主导性D.统治性[答案]A(2008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 )作用.A.辅助性B.先导性C.基础性D.平衡性[答案]C例题2·多选题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主要有( )原因.A.独立经济实体的存在B.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分工D.社会化大生产E.按劳分配[答案]AC例题3·单选题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市场竞争规律[答案]B来源:考试大-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考试内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同时,二者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又有区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①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调控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例题·单选题(2006~2008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 )为主.A.间接方式B.直接方式C.统一管理D.风险控制[答案]A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掌握)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1)统一性(2)开放性(3)竞争性(4)规范性2.培养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意义(了解)(1)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2)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不可少的条件.(3)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也是国家搞好宏观管理的必要前提.(4)是把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同样是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考试内容:掌握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涵义和类型.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商品市场主要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来看,消费品市场是最终市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的统称)、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例题1·单选题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 )构成的.A.各种消费品市场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C.各种生产要素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答案]D例题2·多选题( )属于要素市场.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金融市场D.劳动力市场E.房地产市场[答案]CDE(三)社会主义市场规则与秩序考试内容:掌握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的涵义和内容.1.市场规则(1)含义:市场规则是国家制定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证市场正常运行的制度、法规和准则的总称,包括进入市场各主体的行为规范以及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2)内容:①市场进入规则:关于市场主体及其经营商品进入市场的规范和准则;②市场交易规则;③市场竞争规则.2.市场秩序市场秩序包括市场进入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其内容是市场规则的实现.3.市场管理(1)市场管理的手段: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2)市场管理的主要内容:①对市场主体的管理②对市场客体的管理③对市场经营活动和竞争方式的管理④对价格的管理和监督(四)市场中介组织1.市场中介组织含义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非行政性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2.市场中介组织分类(1)主要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如经纪人、信息咨询等.(2)主要对市场运行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级机构等.3.市场中介组织作用①协助政府对市场实行非行政监督.②为市场主体及其交易提供服务,节约交易成本,保证交易秩序.4.对市场中介组织管理一般包括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例题1·单选题市场中介组织是指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 )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A.非行政性B.行政性C.非盈利性D.盈利性[答案]A。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前言 (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0)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16)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7)》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30)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7)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45)第九章财政职能 (49)第十章财政支出 (53)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7)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2)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77)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6)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0)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107)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112)?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17)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22)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27)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34)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36)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4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49)/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59)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 (160)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164)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167)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76)第三十二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3)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和类型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点: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和类型
六、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和类型
(一)社会主义企业和企业制度
概念:社会主义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大机器工业发展阶段以后,企业才大量出现。
企业具有两重性,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类型
1. 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分
分为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个体工商户以其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分
按企业的组织形式分,可以分为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1)公司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
(2)个人独资企业是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3)合伙企业,由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4)个体工商户以其个人或家庭的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例题·多选题】(2007年)下列市场经济组织中,应对自身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是()。
A.个体工商户
B.股份有限公司
C.个人独资企业
D.国有独资公司
E.合伙制企业
【答案】ACE
【解析】下列市场经济组织中,应对自身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是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课程的相关重点,本文特别整理初级经济师考试教材的重点考点,希望提前掌握,以备迎的变革和演化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1.概念: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①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7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4.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阶段:五个
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原始社会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制度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
出现了铁器。
(3)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A.内燃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信息技术的应用
D.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
【答案】B
【解析】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
5.社会主义制度
【例题·多选题】(2011年)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B.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
A.生产力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例题2·单选题】( )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变化
D.经济基础的变化
【答案】A
【解析】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3.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例题1·单选题】(2009年)(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C.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各阶级的政治斗争
D.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E.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答案】ABDE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②经济危机
根源: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双重作用: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极大破坏、社会财富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
经济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过渡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来代替它。
【例题·单选题】第一次科技革命以( )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