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教育》的读后感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生命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生命教育心得体会1《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
它让人们重新深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
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
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
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
于是,我们祈求回归。
”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
面对被越来越多的规训约束的孩子,被越来越重的课业折磨的孩子,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今天的儿童越来越多地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中……这样的生活,儿童是快乐不起来的”。
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
生命是自由的,也是具有创造性的。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正因为它的唯一性,我们才要更加珍惜。
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童年,我们的教育要关注生命,就要提供生命发展的良好土壤。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考验甚至是灾难性的。
作为学生成长的守护者,我们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自身知识及精神发展的规律,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面对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老师,是一处处细得连眼角眉毛都记录的思考细节,或许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或许这是大师生命成长的见证给我们的引领。
教师素质的提高莫过于和高尚者、与专家、与有经验的人攀谈,这其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阅读,只有提升,拓广自己的阅读质量和阅读领域,教师才能担起"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成为知识的代言人"在本书的阅读中,我越来越感到一个教师要变得高尚起来,那就要多读书,多读大师的书,一个教师要变得有智慧,那就要同大师对话,同书本中的,同生活中的智者攀谈。
教育中的所见要善于记录剖析,感悟教育生命的真谛。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生命的探索和对教育的思量,引起了我对人生和教育的许多思量和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生命的珍贵和独特性。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和价值。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我们应该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量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让每一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其次,书中对教育的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育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情感和创造力。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思量能力和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启示式的过程。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评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量和解决问题。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预能力的公民。
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阅读《生命与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观。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示式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评性思维。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思量能力和有创新精神的人。
最重要的是,教育应该关注生命的价值和尊重每一个生命。
惟独这样,我们才干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命与教育的心得体会优质6篇
生命与教育的心得体会优质6篇当我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感悟后,就可以认真写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是一个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好方法,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生命与教育的心得体会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生命与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世界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爱〞这种东西很空泛,它可以是看得见的,也可是看不见的,但它确定是可以感受的到的,由于人是一种情感型的动物,它热血而不冷血!老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健壮成长的同学。
很多状况下,爱是一种特殊的动力,可以制造新的生命,制造新的奇迹,制造教育的辉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老师是对同学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定是会赢得同学爱的回报。
每位同学都是布满单纯、和气、天真的品性,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会牢记于心,会用同样的爱心和气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日祝愿,是感动、是欣慰,更是一种奇特!这就够了,爱的教育,就是使同学在感受到老师的爱后,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四周的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育是一种良心式〞的工作,我们确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同学最需要关怀疼惜的时候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心和气举,来归还同学对我们的无止境爱。
或许这需要用上我们的一辈子!同时,教育还需要博爱,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当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当面对全体同学,宠爱一个同学就等于塑造一个同学,而厌弃一个同学无异于毁坏一个同学。
白天鹅〞要爱,丑小鸭〞更需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芳香。
面对后进生〞一次次旧病复发〞,老师应当是宽容地就势引导,把关怀和宽容作为与同学沟通的法宝,坚信教育是一个过程,必需循序渐进,切不行一步到位。
坚持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信念鼓舞同学一次次战胜自己,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人心总是肉长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被感化。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引言概述:生命与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主题,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我对生命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分别是生命的意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法。
一、生命的意义:1.1 生命的独特性:生命是宇宙中最珍贵的礼物,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1.2 生命的多样性:生命在形态、智慧和情感上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干和潜力,这使得生命变得丰富多彩。
1.3 生命的有限性: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的现实。
正因为生命有限,我们才更应该珍惜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二、教育的目标:2.1 个体发展: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和社交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量和创造力的人。
2.2 社会责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义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关心他人,如何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2.3 自我实现: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匡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和资源,让他们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教育的内容:3.1 学科知识: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授。
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它们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3.2 价值观教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环境、追求真理和正义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3.3 技能培养:教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如何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四、教育的方法:4.1 个性化教学:教育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关于《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关于《生命与教育》读后感有人说:读一本书后忘了所有的东西之后还记得的就是书的精华。
寒假期间根据学校安排阅读了有关“生命化教育”类书籍和文章,我捧起《生命与教育》品读起来,没有完全逐字逐句的进行阅读,翻了个大概,对于心悦的章节进行认真琢磨品悟。
最终感觉这本书给予我最深的就是: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激发心灵,回归教育本位。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教育的呼声现在国内很高。
我们现在的教育仅仅停留于书中知识的传授,忽略掉书带给我们的深层次的思考和意义。
如:为了迎合社会当下家长、升学的目的,教学中老师在布置学生作业很少思考学生做作业的感受。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的中国真的能接受生命化教育的洗礼吗作为教师,怎样落实生命教育,打造生命化课堂是工作的关键。
怎样的课堂算得上是生命课堂理论上讲,生命课堂可以这样理解:A、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开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
B、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
C、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更是教师生命活动与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效交往。
具体来说,“生命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1)“生命课堂”应该是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明晰的课堂。
(2)“生命课堂”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3)“生命课堂”应该是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开展的课堂。
(4)“生命课堂”应该是教学预设巧妙、课堂生成精彩的课堂。
(5)“生命课堂”应该是高效或有效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是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就要让他们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
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老师们,我们反思在您的课堂上孩子有欢乐吗你的课堂上孩子冲动吗你的课堂上孩子的心灵震撼了吗孩子的眼睛灵动吗我们自己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了吗我们的课堂是否流淌生命的灵性、激荡生命的潜能、飞扬生命的人性“‘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人的开展而教学。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1 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读《生命与教育》,我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现在谈谈我的感受。
伴随着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我知道,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
虽然那些受我们教育的孩子比我们小,但是一样需要我们的尊重,因为再小的孩子也有人格也有自尊。
读了《生命与教育》,使我知道,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盛气凌人成为上帝。
我们要用爱来打动他们,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冯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怎样珍惜自己生命,以及关爱其他人!研读一书,我懂得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2 郭思乐教授着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郭思乐教授在书里说到“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引言概述:生命与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而教育则是生命的塑造者。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包括生命的意义、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教育的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正文内容:1. 生命的意义1.1 生命的独特性: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珍贵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才干和潜力。
1.2 生命的有限性: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追求自己的梦想。
2. 教育的目标2.1 个体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体魄等各个方面。
2.2 社会适应: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公民。
2.3 价值观培养: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教育的方法3.1 个性化教育: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3.2 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3.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教育的价值4.1 个人发展:教育能够匡助个人发展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4.2 社会进步: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培养出优秀的人材,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3 人类文明:教育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
5.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5.1 教育与经济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出优秀的人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2 教育与社会和谐: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培养出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材,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5.3 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人们能够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结:生命与教育密不可分,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而教育则是生命的塑造者。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三篇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三篇生命与教育读后感三篇生命与教育读后感(一)认真读了刘校长推荐的《生命与教育》,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慨万分,选择一二,谈谈我的感受。
一、认知与情感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大脑的机能定位是皮层下结构,认知的定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新皮质。
认知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所比喻的,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
这两个梯子的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每一级的中间。
通过交替的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
读到这儿,咀嚼一番,觉得说得太好了。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从学生的认知方面着手,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完全是大量的知识,还有情感的教育。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在这样践行着,但是没看这本书之前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指导。
比如,我们的班队课每周不落地进行文明礼貌和情感上的教育,每个可以用来激发孩子情感的节日都不会被我们错过,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也会见缝插针地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才会达到真善美、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二、自主与自由生命不仅是全面的、和谐的,而且是自主的、自由的。
自主和创造是人的天性。
所谓自主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
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发展的需要一起,使人生命的主动发展、自我创造成为可能,这是人生命的独特之处。
生命是自由的,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
灵动生命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
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是一本由杨绛所著的散文集,通过作者对生命和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引发了我对生命和教育的新的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生命是一种宝贵的礼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感恩。
在书中,杨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生活的观察,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她通过描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的离世,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宝贵。
生命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用心去体验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他人的生命给予尊重和关怀,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教育是塑造和发展生命的重要途径。
在书中,杨绛对教育的思考和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培养人的品质和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杨绛通过书中的故事和思考,呼吁我们要重视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此外,杨绛还谈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责任。
她认为教育是一种伟大的事业,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责任感。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教育是一种影响和改变生命的力量,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成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
通过阅读《生命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是一种宝贵的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
教育是塑造和发展生命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
教育是一种伟大的事业,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和责任感。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影响和改变生命,让每个人都成为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
在读完《生命与教育》后,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生命和教育的认识。
我意识到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用心去体验和感受。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读《生命与教育》有感篇1教育是什么?我们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做了什么?当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身为人师的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会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领悟,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后的又一力作,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
读完全书,"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我不禁为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感到汗颜。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我走进课堂无数次,无数次面对我的学生,我又有多少次带着"生本"的理念进入课堂的?看看身边的同事们和同仁们,我们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这些,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扬生命》让我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提出:"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应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小学语文教师》上面乔能俊老师听的一堂课。
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教学从听写生字开始,然后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讲解重点词语,读后感《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乔老师问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奇怪的地方。
男生问:"当海鸟啄幼龟的时候,它们为什么不把脖子缩进壳里去?"女生说:"这个向导很奇怪,他是生物学家,非常懂海龟的生活习性,但他为什么还是把幼龟扔到海里呢?"乔老师最后发表感叹:这是篇可以给学生思维情感带来极大冲击的课文,却被老师上的僵化教条、寡淡无味,从两名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看,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读后感1学校组织的漂书活动,本教研组漂来一本《生命与教育》。
我怀着对生命的无比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在陶行知看来,生命生生不息,即生活,而生活是生命存在状态的一种体验,教育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所以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总之:生命与教育的邂逅,生命因此而灿烂,教育因此而生辉。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2俗话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因此,每读完一本书,就会多一份感想,多一份收获。
这学期,我拜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一书,本书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的课堂学习,以及终端成绩的优异,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有句话:“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这段表述生本教育的话,给予了我深深的启迪: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
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
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学生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学生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所谓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
我们只要给了学生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生本课堂的讨论中,教师会遇到学生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可能会经常面临难以回答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别开生面的问题,乃是我们教学的成功。
郭教授曾说:“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5000字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5000字篇一:读《生命与教育》有感教育该如何“拯救”生命——读《生命与教育》有感收藏本文分享本书是在本体论层面对“生命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学理性探讨。
回答了“生命是什么,生命缘何成为教育的原点,教育为何是有生命的品性,生命在教育中如何自由成长,教育又如何呵护和培育生命?”等问题;同时,对教育无视生命、践踏生命、遮蔽生命意义的状况,进行了批判与反思。
这是一本基于生命体特征构建的生命教育学,它描绘了一幅走出异化的本真教育的蓝图。
有些书看了想哭,有些书看了想笑,有些书看了想骂,有些书看了想去做些什么。
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就属于最后这种类型。
捧着这本洋洋洒洒30万字的书,你会感觉到一种沉重,这种沉重不仅是它本身分量的沉重,更是它思想的深刻和厚实。
一、尊重天性,归还童年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将尊重人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前提。
这和以往国内要求教育要塑造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说法截然不同。
在书的封面上,你会看到这么几行字,字号很小,读来让人回味悠长:“当今社会,进步与浮躁并存,文明与喧嚣共生。
缤纷的世界固然精彩,却掩饰不住慌张中透出的无奈。
?我?逐渐淡化在人群中,人性的光芒日益暗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失。
教育与生命的隔离,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误区,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
于是,我们乞求回归。
”一种对教育现状的忧患跃然纸上,而这种忧患也无时不贯穿着整本书。
尤其是在“生命与教育中的失落”这个章节,作者从人文教育的失落、教育与生活的割裂、绝对主义的客观知识、极端的道德理想主义等六个方面罗列了教育的不合理性以及对生命的亵渎和摧残。
尤其对我国以往学校.....教育该如何“拯救”生命——读《生命与教育》有感有些书看了哭,有些书看了想笑,有些书看了想骂,有些书看了想去做些什么,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就属于最后这种类型。
捧着这本洋洋洒洒30万字的书,你会感觉到一种沉重,这种沉重不仅是它本身分量的沉重,更是它思想的深厚和夯实。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以及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命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本书强调了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生命是一种奇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书中通过讲述各种真实的生命故事,让我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和珍惜。
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充满感激,并且尊重他人的生命。
其次,本书探讨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基石。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品格。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它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
书中提到了教育的多个方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
这些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价值观。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合作共赢的能力。
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智慧的公民。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教育的方法和问题。
教育方法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教育也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压力过大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通过阅读《生命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们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它。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关键,我们应该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说,阅读《生命与教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它让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教育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于生命和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所悟、所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所悟、所感《生命与教育》是一本富有哲理和启发性的书籍,读后让我对生命和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书中作者以自己精彩丰富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在动荡年代所经历的各种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慰。
这使我意识到生命并非只是简单地活着,而是要通过思考和行动去追寻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其次,书中对教育的思考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能力。
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热情。
这使我深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最后,书中还讨论了人生的困境和挫折,以及如何应对和克服它们。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态度和自主的行动来战胜它们。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勇气,让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通过阅读《生命与教育》,我对生命和教育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的智慧和启示将一直指导着我,让我在生活和教育中更有追求和意义。
我会将这些思考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
为一个有思考能力、有责任感和有创造力的人。
同时,我也会将这些思考和心得分享给身边的人,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8篇)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8篇)生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18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的教育读后感篇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的课文,题目叫《生命、生命》。
这篇文章写得是本文的作者杏林子在飞蛾、小瓜苗、自己的心跳中体会到了: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
学习中,我感受到文章写得最好的一句话是: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对人生积极地态度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也该对生命负责。
我在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生命的跳动。
春天,小草从泥土里倔强的探出头,在阳光下展示出它的勇敢,它向人们诉说它拥有生命并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方式。
蚯蚓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为农民伯伯们翻土,没有人体会到蚯蚓对生命的渴望,它的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就是最好的答案,这就是蚯蚓诠释生命的方式。
蚕破茧而出,需要的也是对生命的渴望和足够的勇气,而它做到的不仅仅是破茧而出获得新生那么简单,更需要时吐丝的贡献。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蚕们不惜扭曲身体,还要吐出丝呢?蚕靠的就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勇气。
连小小的动物都有对生命的喜爱和渴望,那么人类要怎样诠释和珍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好好珍爱有限的生命,让它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生日聚会星期五,是我好朋友陈思璇生日。
她邀请了一大帮同学放学后为她庆祝生日,其中,就包括我。
聚会的地点是位于人民路的百盛蜂。
听说,在百盛蜂吃披萨还可以自己动手做披萨,这让我非常兴奋、也非常期待。
同学们怀着高兴地心情来到了百盛蜂披萨店。
到了披萨店,同学们都抢着点自己喜欢的披萨,“来这里就是吃披萨的嘛!”我想。
最后大家商定,点了一份鲍贝披萨,还有一份水果披萨。
在兴高采烈的吃披萨的过程里,同学们都喜欢相互抢饮料喝,还玩起了“围攻郑琰”游戏,大家唱呀,跳呀,顿时,整家披萨店都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读后感《生命与教育》
读后感《生命与教育》《生命与教育》是一本由戴维·伯恩斯和劳伦斯·朱特曼合作撰写的教育学著作。
这本书试图探讨生命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书中结合了心理学、教育学和人生哲学的理论和观点, 以及作者的实际经验和案例研究, 让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在《生命与教育》这本书中, 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内在素养和能力, 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
作者认为, 教育应该关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并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他们认为, 只有通过全面培养人的内在素质, 才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书中, 作者还探讨了教育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关系。
他们认为, 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而不是仅仅在学校中进行的活动。
教育应该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从婴幼儿期开始, 到成年和老年阶段。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并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和成长。
此外, 在书中, 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化作用。
他们认为, 教育应该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人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发展, 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应该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并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现状。
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 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读完《生命与教育》后, 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更是培养人的内在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个生命过程, 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并逐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
同时, 教育也应该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 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常常把教育简化为知识的传递和考试的竞争。
而《生命与教育》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思考方式。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讲述生命的奇妙之处以及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量。
首先,书中强调了生命的珍贵和独特性。
生命是一种奇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点提醒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的存在,并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
其次,教育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塑造。
书中提到,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评思维和社会责任感,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这使我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教育体制,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全面而故意义的教育。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生命和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而教育则是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生命的奇迹和多样性为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教育的力量则能够引导生命朝着更加夸姣的方向发展。
这种相互关系让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成长,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人类对生命的探索和尊重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敬畏之心,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
惟独通过不断学习和思量,我们才干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人类的未来做出贡献。
总之,读完《生命与教育》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尊重他人,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教育,同时保持对生命的探索和尊重的态度。
惟独这样,我们才干真正实现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与生命意义的哲学著作,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本书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指出,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人格的塑造。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培养。
这使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知识的堆砌。
其次,书中提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而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
他强调了生命的尊严和平等,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这让我深思,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尊重,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方法和环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积极的、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和机械的训练。
他主张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这本书还提到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呼吁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将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参与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总之,阅读《生命与教育》让我对教育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基础,也启发了我对教育的实践思考。
我相信,只有将教育与生命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才,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命与教育》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1读了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虽没有高山仰止之感,但内心的佩服与赞叹却是久久不能散去。
虽然冯建军教授所追求的、所探索的生命教育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残酷的教育现实前是无能为力的,但冯建军先生的深邃的思想会唤醒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去思考教育,去探索教育的真谛,去为还原生命教育的本质而跋涉。
冯先生在书中从六个方面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生命,教育的原点;生命在教育中失落与反思;教育对生命的祈求与追寻;教育的生命品行;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生命的品质及其教育意蕴。
其中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构”着力于生命完整性、自由、独特品质的描述,致力于探索如何让教育走出“异化的洞穴”,构建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的教育的根本使命,这是与新课改的共振,是每个在新教育之路上跋涉的有志之士所寻觅和期盼的。
“生命化教育的建构”与当前的功利性的教育不同,所倡导的是全人的教育,关注的是教育学视野中的完整生命。
冯先生认为,从静态上看本体生命的存在,人实际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上的肉体生命。
作为肉体的生命。
人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但人又是人的特殊的自然存在物。
认识自在之有,但更是自为之有。
二是精神生命。
意识性使人的生命扬弃了动物自在的本能,成为自为的精神存在。
人正因为有精神的存在,是人超越了动物的本能,而获得了自由。
与海德格尔、蒂里希的观点不同,冯建军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复杂体,强调人的精神性,并不能如同宗教的传统和中世纪的神学一般,否认人的自然生命的存在,相反,人的精神生命是基于自然的生命而发生的。
三是社会生命。
冯教授认为,人总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既关联与人的内在意识,又有超越人的意识的感性对象性、客观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为什么教书育人,我们怎么教书育人,我们已经教书育人了吗?书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所以,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冯教授在书中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列举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也是一线教师走进生命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
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冯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所以冯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寒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冯建军老师的《生命与教育》,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感动和震撼!在本书的前言——“回归生命的教育”一章中,能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对过去教育的批判与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冯建军教授在书中写道: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诚然,我们之前的教育和现今普遍存在的现象莫过于此,这就需要我们现在的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生涯中画上一个问号。
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寻找教育改革与教育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内在尺度”的自觉努力,就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关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张文质先生曾提出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他说:“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师生命的幸福”。他由此而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质疑:“不要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比喻是很可怕的”。这里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出”、“给予”,是教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与“回报”。而中小学教师,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的生命与儿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与互动,而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为纯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一个阶段。生命教育是面对生命,遵循生命特征,全面提升生命质量和品味的教育。我们必须的本体构成和生命特性为依据作出相对应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命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细心与耐心,热心与激情,关心与爱护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生命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教育是爱的艺术”。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爱是师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情感基础,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基本保障,保持长久的爱可以协调和减少个人,师生之间的敌对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