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是人生的四种状态
人生的四重境界——读《西游记》心得札记
![人生的四重境界——读《西游记》心得札记](https://img.taocdn.com/s3/m/7a94834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d.png)
人生的四重境界——读《西游记》心得札记人生的四重境界——读《西游记》心得札记《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只要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许多的人生哲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的保护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往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里的这师徒四人,每人都象征着一个道理,而这四个道理,也可转换为四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戒骄戒躁,方能成大器。
孙悟空虽是石猴化身,但却也只是只野猴。
后来得菩提祖师教导,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功夫,其后又得定海神针,渐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竟大闹天宫,要玉帝让位于他。
结果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又有金箍束缚,取经途中才算忠诚。
而孙悟空的人生也慢慢步入正轨,也懂得了宽容礼让、谦虚坦荡。
第二重境界:克制欲望,方能改掉恶习。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困醉酒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
他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取经路上没少给师兄师弟们添麻烦。
不过最后,在师徒们的监督和教诲下,猪八戒的贪婪之心才逐渐收敛,开始实事求是。
第三重境界:控制情绪,方能掌握人生。
沙悟净本是灵霄殿下侍奉玉帝的卷帘大将,只困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凡。
他心生怨气,长年在流沙河吃人度日。
被唐僧收为徒后,他放下屠刀,不再杀戮,变得忠厚老实、沉稳淡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他知道,唯有遵从命令,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才能弥补过错。
第四重境界:坚持不解,方能修成正果。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受菩萨委托,去往西天取经。
一路上,他持之以恒、矢志不移、一心向佛、诚心诚意,最终取得真经,功德圆满,成就佛身。
这师徒四人,最终都封了个名号: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和尚为金身罗汉,唐僧为旃檀功德佛。
《西游记》向我们展现了人生的多重境界,剩下的道理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慢慢领悟、渗透。
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是四种大性格的典型代表
![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是四种大性格的典型代表](https://img.taocdn.com/s3/m/78068bf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7.png)
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是四种大性格的典型代表第一篇: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是四种大性格的典型代表孙我空它具有不畏艰难险阻,有迎难而上,善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特点,并且这种性格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领导力,他们喜欢抓方向,很容易成“王”,像这样的孩子也很多猪八戒他比较开朗话,性格乐观,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浪漫。
这样的人物现实生活也很多,如果那孩子打比方,这样的孩子感觉很聪明,很讨人喜欢,很可爱。
他们在大人面前能做到不拘束,能唱歌跳舞等。
比如猪八戒的一个例子,师徒四人走到通天河前,大家都在想怎样过河,耗费脑汁的时候,只有猪八戒在一旁摘花玩,这是他乐观的一方面;还有当唐僧被抓时,猪八戒总能想到分行李回高老庄过美好生活去,这是他浪漫的一方面。
黄色性格的人恰恰喜欢过程,再比如去超市,他们就不像红色性格了,他们买不买东西并不重要,注意的是“逛”(说到这点我猜想,女孩黄色性格肯定很多,不过千万别误会,我不是拿猪八戒来比喻的,我说的只是性格特点),喜欢买东西的过程。
另外,这类性格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丢三落四,他们经常找东西,总是忘记把东西放在哪里,猪八戒就经常丢唐僧。
这就是黄色性格的负面影响。
蓝色的典型人物——唐僧,这里的唐僧可别想成《大话西游》的唐僧,那位唐僧只表现出“婆婆嘴”而已。
我们说的《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一种不喜欢求助别人的人,他爱好和平、和睦,不喜欢给别人带来麻烦,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善良的人。
这是蓝色性格的典型代表。
例如,在通天河前,唐僧先问三位徒弟谁想背我过河,三位徒弟正在争论时,唐僧看见了,便试图自己汤水过河了,不想求助三位徒弟,这是他不喜欢求助别人,有事自己做的表现;并且这种性格不喜欢争强斗狠,唐僧在这里可没的说,包括大话西游的“唐僧”也不愿意让“孙悟空”的金箍棒砸到“花花草草”啊!不喜欢让别人去做事情的人很善良,但是领导力比较“红色”要差一些。
绿色的典型人物——沙和尚,沙和尚的性格怎样呢?他遇事最平和、冷静,有耐心,而且心细,一般不喜与人争执。
唐僧师徒代表了中国人的四种精神品质
![唐僧师徒代表了中国人的四种精神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fc464e7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1.png)
唐僧师徒代表了中国⼈的四种精神品质唐僧师徒代表了中国⼈的四种精神品质(2019-3-11)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就是因为能从⽆数的⾓度被阐释和解读。
⼀部《西游记》,有⼈看到明⼼见性,有⼈看到团队建设,甚⾄有⼈看到炼丹术……如果从儒家修⾝的⾓度看,师徒四⼈则代表了四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或性格,⽽这些都是先贤们所赞许和推崇的。
唐僧——诚唐三藏在书中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反⽽屡屡听信猪⼋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
总是在落⼊陷阱之后,才⼤喊“悟空,救我!”。
完全是⼀个⽆⽤的书呆⼦。
有⼀本杂志上说,有⼈曾在⼥青年中作过⼀个社会调查:“你喜欢《西游记》唐僧师徒中的哪⼀个?”结果是猪⼋戒最受欢迎,得票率83%还强,唐僧最惨,得票率是0!理由是:猪⼋戒懂得⽣活,富有⼈情味;沙僧太⽼实;孙悟空么太忠⼼,为朋友两肋插⼑在所不惜;唐僧被说得⼀⽆是处。
这⾥,我想说说被说得“⼀⽆是处”的唐僧。
唐僧⾝上有许多可取之处,就说说他的虔诚吧。
唐僧是虔诚的,⼀⼼向佛,即使为“佛”粉⾝碎⾻也⼼⽢情愿!唐僧在去西天取经之前发弘愿:“见庙扫庙,见塔扫塔。
”每到⼀处,他必履⾏⾃⼰的誓愿,这是他对佛虔诚的具体体现。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个镜头,唐僧来到⼀塔下,⼗分虔诚地扫了起来。
此时,轻曼悠扬的佛教⾳乐响了起来,⼀位男歌唱家唱了⼀⾸插曲。
听了,⼼情会随之平和起来。
“刷、刷……”唐僧在扫塔吗?他是在扫塔吗?他在扫⼀座⽆形的塔——⼼灵之塔!他是在扫去⾃⼰信仰之塔上的尘埃。
唐僧的诚,在宗教层⾯叫虔诚,在儒家⽂化中则是真诚、精诚。
《中庸》⽈:唯天下⾄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只有天下最为诚⼼的⼈,才能够完全发挥⾃⼰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挥⾃⼰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扬别⼈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
”唐僧“的人生哲学是什么?
![”唐僧“的人生哲学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b0616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0.png)
”唐僧“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一、努力奋斗,不放弃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一直充满了困难和艰险。
无论是妖魔鬼怪的阻挠,还是路途的艰辛和波折,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奋斗前行。
他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障碍,展现了一种不怕艰辛、不怕失败的奋斗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放弃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博学多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唐僧作为一位佛教高僧,不仅精通佛法,还有着广博的知识和才华。
他不仅能念经诵佛,还能驱魔降妖,懂得战略谋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他不仅关注个人修养,还关心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康。
这种以治家治国、奉献社会的理念,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启示。
三、不贪心,知足常乐在西游记中,唐僧对于自己所遇到的财宝和美食从不贪婪,始终保持着知足常乐的心态。
他明白贪心是导致人性堕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心存感恩和满足,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这种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和对物质欲望的控制,对我们在物质社会中追求幸福的思考具有积极意义。
总结起来,唐僧的人生哲学可以概括为“努力奋斗,不放弃;博学多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贪心,知足常乐”。
他的人生态度和智慧思考对于我们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克服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要注重个人修养,同时关爱他人,奉献社会;要正确对待物质财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像唐僧一样,在人生之旅中踏实前行,收获更多的智慧和成长。
师徒四人的形象分析
![师徒四人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fcba39eff9aef8951e060f.png)
师徒四人的形象分析唐僧:似乎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在整个取经的路上言语不多,常常处于一种超然于物的状态。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他的固执和对西行取经的决然。
唐僧处在师徒四人中的最高位置,担负着去西天取经的重大使命,他信心坚定,不怕困难,不受诱-惑,但他迂腐不堪,不知变通,唐僧代表了人类的伟大和愚蠢。
他手无缚鸡之力,胸无个人之志,却要领导三个顽劣不堪的妖徒去爬千山涉万水求取真经。
孙悟空:则刚好相反,一个典型的行动主义者,总是用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能量,行事刚毅果敢,是西行的路上解决困难的中流砥柱,不过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
孙悟空是神、人、猴的化身,但主要体现的是猴性,作为保护师-父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大徒弟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他是勇敢、智慧、反抗的象征,但作为石头中迸出的猴子,他不乏猴性的狡诈和喜欢恶作剧,而且他还敢于戏佛侮道,孙悟空的心理特征的主导方面是自傲、自负。
猪八戒:这个在网络上为大多数女生所青睐的人物热情奔放,总也闲不住,到处找乐子。
是那种情感外露而善于交际的角色。
西天取经的路上要不是有他,那将是一段多么乏味而苍白的远行。
猪八戒是神、人、猪的化身,作为被罚下凡的天蓬元帅,他除了勇敢善战之外,更多地表现为憨厚、朴实、能吃苦,不过他同时也表现得猪性十足:好吃贪色、还爱占小便宜。
由因他是被罚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因而他的心理特征主导方面是自卑,这种自卑与以前的辉煌经历结合便滋生了猪八戒自我陶醉、自我吹嘘的性格,甚至还他自我麻木,自以为是。
沙僧:敦厚老实,沉默寡言,随和低调,低调得差点就忘记了他的存在,但是也就是他任劳任怨,这个团队里所有的琐碎而乏味的工作基本上都落在了他的肩头,而且当其他三人发生冲突时,也是他,从中斡旋。
师徒四个人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西行团队。
沙僧是个和事佬,没有多少个性,在四人中是一种调节力量,主要起平衡作用,使这个四人群体的性格体系完备。
唐僧师徒是人生的四种状态
![唐僧师徒是人生的四种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9e70392bbcd126fff6050b0d.png)
作 为 取 经 路 上 的 主 心 骨 , 僧 的 心 唐
是 执著 而 坚定 的 : 为 实 现 目标 中最 不 作 能缺 少 的 心理 元 素 , 空 的 勇敢 始 终 伴 悟 随 左右 。 有 这两 点 , 确 保 了取 经 目标 才 的 实现 。 间 或 有 点 私 欲 苗 头 的滋 生 或 而 平 庸 思 想 的 闪现 , 是 很 正 常 的 。 悟 空 都
是 保 护 唐 僧。这 是 因为 , 僧 尽 管 执著 , 唐 却缺 少 一 颗 勇敢 无 畏 的 心 。 从 本 质 上 讲 , 僧 去 西 天 取 经 , 带 悟 空 一 个 徒 弟 就 够 了 。 为 唐 只 什 么 后来 还 非要 收 降 八 戒 、 僧 昵? 因 为一 张 弓不 可 能 永 远都 是 绷 沙 紧 待 发 的 状 态 。 对 一 个 正 常 的人 来 说 , 望 是 本 能 , 望 是 人 性 的 欲 欲
闲话・ 杂谈 f IN U ・A A XA H A Z T N
I
唐 僧 师徒
TN A 嘲 SI HT U
一
部《 游记 》 在唐僧师徒 四人 西 ,
是人生的复 四种状 态
聚 齐 之前 的故 事 都 不 是 特 别 好 看 。收 服 了沙 悟 净 之 后 , 个 人 一 起 奔 赴 西 四 天 , 胜 一 个 个 妖 魔 鬼 怪 , 过 一 道 战 度 道 艰 难 险 阻 , 精 彩 的 故 事 才 一 一 展
现 。其 实 真 正 的 取 经 , 乃是 玄 奘 一 人
的 辛 苦 , 位 徒 弟 都 是 作 者 的 杜 撰 和 三 想 象 。 作 者 为 什 么 安 排 了 三 位 徒 弟 呢? 一 方面 是 因 为故 事 的 需 要 , 竟 毕 是 魔 幻 小 说 , 九 八 十 一 难 哪 , 个 九 一
西游记的人生智慧 (2)
![西游记的人生智慧 (2)](https://img.taocdn.com/s3/m/04a3c8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1.png)
西游记的人生智慧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部小说以取经之旅为主线,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的奇幻冒险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融合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以下是西游记中的一些人生智慧:1. 勇往直前: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他敢于面对难点和挑战,勇往直前。
不管是与妖魔鬼怪的战斗,还是面对难点险阻的取经之旅,他都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气。
这启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要勇敢面对难点和挑战,不退缩,不气馁。
2. 诚实守信: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取经,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和诱惑。
但他们始终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中,诚实守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能够匡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任。
3. 忍耐和坚持:在取经之路上,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许多难点和艰险。
但他们没有抛却,而是忍耐和坚持,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
这提醒我们在人生中,面对难点和挫折时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轻易抛却。
4. 团结合作: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之旅中互相合作,相互匡助。
他们的团结合作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中,团结合作能够带来更大的力量和成功。
5. 悟道求真:西游记中的取经之旅实际上是唐僧师徒四人的修行之旅。
他们通过与妖魔鬼怪的斗争和各种难点险阻的磨砺,逐渐悟道求真。
这提醒我们在人生中,要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通过经历和体验来提升自己的修行。
6. 仁爱之心: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对待众生都怀有仁爱之心。
他们不杀生,不伤害他人,以慈悲心对待世界。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中,要保持仁爱之心,善待他人,传播爱和和平。
7. 谦逊和谦虚:孙悟空虽然拥有强大的能力,但他始终保持谦逊和谦虚的态度。
他虽然是齐天大圣,但在师父面前,他总是恭敬有礼。
这提醒我们在人生中,要保持谦逊和谦虚的态度,不骄不躁,虚怀若谷。
西游记是一部富有智慧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可以吸收许多珍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
唐僧取经:正道、积极、集思、忍耐、成长
![唐僧取经:正道、积极、集思、忍耐、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da8632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1.png)
唐僧取经:正道、积极、集思、忍耐、成长
唐僧在取经过程中,面临了众多的困难和挑战。
面对这些,唐僧通常采用如下几种策略和心态:
1.保持正道心态:唐僧始终秉持正道,坚信自己的使命是传播佛教教义,普
度众生。
这种心态让他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能保持镇定,不为诱惑和困难所动摇。
2.积极面对挑战:唐僧深知取经之路充满了各种困难,但他从不退缩,而是
积极寻找解决之道,勇于面对并克服各种挑战。
3.集思广益:面对困难,唐僧并不独断专行,而是善于听取弟子们的意见和
建议,集思广益。
这种开放的心态让他能够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持之以恒:在取经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困境和磨难,但唐僧从不言弃,
始终坚持不懈。
他认为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5.忍耐与宽容:面对妖魔鬼怪的阻挠和刁难,唐僧始终保持冷静和宽容。
他
相信这些磨难都是为了让他们的修行更加精进,因此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6.不断学习和成长:在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和弟子们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和
困难。
但他们从不气馁,而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和成长,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以上策略和心态的结合运用,让唐僧能够在取经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这充分展示了在面对困境时,保持正道、积极应对、持之以恒、宽容忍耐以及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
唐僧师徒是人生的四种状态
![唐僧师徒是人生的四种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f2d2b93b3968011ca30091e8.png)
面 是 因 为故事 的需 要
,
作
方
头禅只 能是
“
:
悟 空 你 在 哪里
,
.
一
师 徒 四 人 里 只 有 唐 僧 是 有 目标 的 他 的 目标 还 具 有 惟
.
一
毕竟是魔幻
性 那就是
, ,
小说
一
,
个 唐僧 怎 么 应 付得 了各路
一
去西天取经
。
孙 悟 空 是 没 有 Et 标 的
“ ” 。
,
当你 知 道
我 们 放 弃 自己 的 立 场
。
学会 冷静观
察
兄
,
然 后 在对 别人 的言论 和举措进
一
行对 比 时能像 沙 僧
,
样发现
“
“
:
二
师
圈
大师兄 说 的对
”
;
大师兄 师傅
,
,
“
:
赶路要 紧 !
度过
一
道 道 困难 险阻 战胜
,
.
个
在 唐 僧 的精 神 里 只 有 向前 的 动 力 他 的视 野 里 没 有 路旁 的风 景
。
,
个 妖 魔鬼怪 故事才渐入 佳境
上 的取 经
。
。
历史
.
但只
”
乃是玄奘
一
人 的辛苦 三
。
有 唐僧 是 取 不 到 真经 的
口
.
所 以他的
?
位 徒弟都是 作 者 的杜 撰 和 想 像
起 才是 完
,
僧 的任务 就 是保 护 唐僧 唐僧尽 管执着 畏 的心
西游记的人生智慧
![西游记的人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58adb6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4.png)
西游记的人生智慧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融合了丰富的人生智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导和启示。
以下是一些西游记中的人生智慧,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和危险,坚持不懈地向前行。
他们面对妖魔鬼怪、恶势力的阻挠和诱惑,始终保持着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这告诉我们,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 团结合作,共同战胜困难: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各种困难。
他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战胜了妖魔鬼怪的阻挠,最终成功取得了真经。
这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 修身养性,修行求真: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和目标。
他们通过修身养性,修行求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和智慧。
这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更在于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4. 忍耐和宽容: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常常需要忍耐和宽容。
他们忍受着饥饿、疲劳和各种艰辛,对待妖魔鬼怪也常常表现出宽容和慈悲的态度。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中,我们需要学会忍耐和宽容,对待困难和他人的过失,保持一颗宽容和慈悲的心。
5. 学会反思和自省: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常进行反思和自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为。
这告诉我们,人生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反思和自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6. 保持谦逊和谨慎: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都保持着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他们虚怀若谷,不自负,对待妖魔鬼怪也常常保持警惕。
这告诉我们,在人生中,我们需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不自满,不骄傲,时刻保持警惕,以免陷入困境。
《西游记》感悟四种人生心态
![《西游记》感悟四种人生心态](https://img.taocdn.com/s3/m/a341f46703d8ce2f01662328.png)
七嘴八舌评人物
• 一、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简析。
• 评价标准:
• 1、从四人中选一人,使用句式“我最喜欢 (人物)因为他 可以看出”说话。
(性格特点)从
(简述情节名称)
• 2、结合至少三个情节,对所选之人作出较全面的辩证的评价
• 二、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评价西游团队的人员及其在团队中的地位作用,试探究团队成 功经验。
对待。 心在平处,生命的质量才在高处。 只有不苛求生活,生活才不会为难我们自己。
《西游记》四种心态解读
沙悟净:以柔软心除挂碍。
师徒四人中,沙僧的存在感是最弱的。 并非因为他出场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在绝大多数 情况下,他的“软弱”。十足的好好先生,不是沉 默,就是充当和事老的角色。 但是作为前天庭最高领导人玉皇大帝的贴身侍卫, 沙僧真得是一个愚笨不堪的人吗? 孙悟空第二次被驱逐之后,沙僧去花果山寻人,有 一大段独白: “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 师兄咒了几遍,避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 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
唐僧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 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 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 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 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 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 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 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取经后被封为“旃[zhān]檀功德佛”。
西游记师徒四人引发的读书四境界
![西游记师徒四人引发的读书四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b98474f5aef8941ea76e058b.png)
唐僧师徒四人面对人参果的四种态度中的四种读书的境界:唐僧:他认为人参果不能吃,所以他拒绝了;犹如读书,我们应该作出判断,哪些书能读哪些不能读,不能读的书千万不要读。
孙悟空:他认为人参果能吃,自己就去弄来吃,而且细嚼慢咽;犹如读书,好书我们要主动拿来读,而且要精读。
猪八戒:想吃贪吃,但却囫囵吞枣,吃完了不知什么滋味;犹如读书,一目十行读完了什么也没记住。
沙僧: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吃,但听大师兄的,大师兄怎么样他就怎么样;犹如读书,自己不能做出判断就听老师和家长的,不至于读了坏书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未来。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81512c2af90242a895e594.png)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关于性格分析,目前专家们的思络已慢慢清淅,并趋同于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这是性格分析学上一个里程碑。
其实中国伟大的名著《西游记》中已对人的四种性格刻化得出神入化;唐僧师徒四人正是代表了这四种性格:唐僧---完美型细致,敏感,悲观悟空---力量型坚定,果断,自负八戒---活泼型活泼,热情,多变沙僧---和平型平稳,随和,寡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栋住房起火了;完美型的人会思考:是什么原因起火了,是电短路还是厨房着火?力量型的人会行动:关掉电闸,找到灭火器,马上去灭火!活泼型的人会大叫:楼上楼下大叫,不得了啦,起火了!和平型的人会旁观:反正有人会报警,消防队马上会到,不用那么急吧~~ 但是人为什么会有这四种性格?没有人给出答案,有的只是对这四种性格的遇事时状态的描述。
人的性格不同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是因为人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不同,佛家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世界就是因果关系“要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活泼型的人认为一因多果;做一件事,会有不同结果,有可能这样,也有可能那样;所以他们是经常变,变的是结果;明明答应你的事,过两天就忘了;力量型的人认为一果多因一个结果,可用多种方法,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所以他们也经常变,变的是方法;明明教你这样做,过两天要你那样做完美型的人认为一因一果;做一件事,只有这一个方法,而且必须按照这个方法去完成,喜欢做计划,做表格,制定规范,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平型的人认为无因无果;任何事情,这样也好,那样也好,这样做也行,那样做也行;口头上应和,心里觉得不一定;如果大家都这样,我就这样,大家都那样,我就那样。
所以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途中,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唐僧给人的感觉很固执;悟空给人的感觉方法多;八戒给人的感觉很好玩;沙僧给人的感觉不想事同时这四个人在情绪反应方面各不相同:唐僧生气时一个人伤心八戒生气时几天就好了悟空生气时会毁灭一切沙僧生气时你还不知道但是这四个人却组成了一个西天取经的精英团队,最后取经成功,全部修得正果:唐僧让这个团队变得正规,悟空让这个团队变得灵活,八戒让这个团队变得快乐,沙僧让这个团队变得冷静;活泼型的人喜欢说;完美型的人喜欢想;力量型的人喜欢做;和平型的人喜欢看。
取经团队与人生
![取经团队与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6d01ad99cc22bcd127ff0c04.png)
取经团队与人生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当年玄奘法师是一个人去印度取经的,为何在《西游记》中幻化为了四个人呢?吴承恩老先生这样的精心构思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他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经过多年的修炼,我最终明白这一切原来是老先生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吧!他在用这样的构思隐含地告诉我们一些重要的人生哲理。
在我看来,在取经的团队中,唐僧是坚定信念的化身;孙悟空是智慧的化身;猪八戒是惰性的化身;沙僧是踏实的化身。
他们四个实际是一个人在人生或事业的奋斗中身上具的四大特性。
取经的过程从某些方面讲实质就是人的这四种特性不断地和外界以及相互之间斗争的过程。
唐僧代表着坚定的信念。
他应该是取经团队中灵魂级的人物,撇开了他,如果让三个徒弟中的任何一个去统领都不会成功,因为,孙悟空会毁灭取经团队;猪八戒会抵挡不住诱惑;沙僧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取经都会半途而废。
只有在唐僧的统领下,取经才会成功。
他的存在告诉我们: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的行动也是这样——只有被坚贞的信念统领,才会在纷繁杂乱的现实中永葆活力,即使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也会志向不改,并最终取得成功。
孙悟空应该是取经团队中除了唐僧外最重要的人物了。
像人的智慧一样,孙悟空天生就是解决问题的,一路上的艰难凶险基本都是他解决的,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取经的顺利成功。
可是,如果脱离了唐僧的领导任由他去蛮干,剩下的恐怕只有闯祸了,因而,孙悟空的存在实质是在告诉我们:智慧一定要带上信念的紧箍咒才不至于胡作非为,才会是有用的智慧。
猪八戒在取经团队中看似一个不该有的角色,一路上,他的作用仿佛只有添乱,可是细细想一下,哪一个人的身上没有猪八戒的惰性,那一个集体中没有猪八戒那样的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这本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大概吴承恩老先生用他的存在委婉地告诉我们:人的惰性来源于人的贪欲,在纷繁的生活中,每个人必然受到各种现实的诱惑,要克服人生的惰性实在不易,却又不得不克服,克服的唯一法宝只有“八戒”了,所以才祝(猪)我们能够“八戒”吧。
唐僧师徒性格分类
![唐僧师徒性格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9a05358767f5acfa1c7cdc8.png)
唐僧师徒性格的分类一、唐僧——完美型:1、角色分析:1)小团队的领导,类似于部门经理;2)非常有原则性、坚韧得甚至有些固执,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3)可能他真的没有什么能力,但确实是一个以德服人的人。
2、现实生活中的唐僧:1)情感方面:深思熟虑、善于分析、严肃、有目标、有天分、富有创造能力、富音乐艺术细胞、冷静富有诗意、追求完美、对他人反应敏感、自我牺牲、有责任心、理想主义。
2)作为父母:订立高标准、希望一切都做对、保持家里井井有条、帮孩子收拾、为他人牺牲是自己的意愿、鼓励奖学金及才华3)对待工作:预先作计划、完善主义、高标准、注重细节、善始善终、有条理、有组织、整洁、讲求经济效益、善于发现问题、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勤俭节约、善用图表、数据、目录、分析问题4)作为朋友:交友谨慎、甘愿留在幕后、避免引起注意、忠诚可靠、会聆听抱怨、解决别人的问题、很关心他人、情感丰富,易受感动、寻求理想伴侣二、孙悟空——力量型:1、角色分析:1)取经团队里主力,神通广大,变化多端;2)自我为中心,犯上作乱;3)放荡成性,侍才自傲,不愿接受管理。
4)力量型的入永远充满动力,勇于攀登高峰。
5)他们总是对准目标进取。
6)在活泼型的人说话、完美型的人思考时;力量型的人却在进取。
7)在他们的语言中,灵活、控制、权力、意志、主宰、更快、完备等词经常出现。
8)他们的行为是自发的,能够为自己的信念挺身而出,当危机发生时,他们能够控制大局,所有的组织、商业机构以及家庭,都需要力量型的人来帮助决策,因为他们具有意志力和工作能力。
9)他们不仅喜欢达到目标,还能在阻力下勇往直前。
2、现实生活中的孙悟空:1)情感方面:天生领导者、活力充沛主动、急迫需要改变、不容有错、意志坚决、果断、非情绪化、不易气馁、自立自足、充满自信、能运作一切2)作为父母:行使领导权、设定目标、促成家人行动、知道正确答案、管理家务3)对待工作:目标主导、纵观全局、善于管理、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法、行动迅速、委派工作、坚持生产、设定目标、促成行动、越挫越奋4)作为朋友:不大需要朋友、为团体而工作、会领导及组织、总是正确、善于应变三、沙僧——和平型:1、角色分析:1)少言寡语却心中有数,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承担了挑担子这种劳苦而无聊的工作;2)从个人能力上讲,是战斗力最弱,变化最少,但沙悟净的优点是任劳任怨,承担了没人愿意承担的工作,使悟空能腾出手脚,专心除魔;3)在关键时刻,是整个团队的稳定器,在唐僧受难,悟空被逐,八戒嚷嚷散伙的时候,是沙悟净的平和的心态,理智的劝解,使团队不至于一哄而散。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81512c2af90242a895e594.png)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代表的四种人的性格剖析关于性格分析,目前专家们的思络已慢慢清淅,并趋同于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这是性格分析学上一个里程碑。
其实中国伟大的名著《西游记》中已对人的四种性格刻化得出神入化;唐僧师徒四人正是代表了这四种性格:唐僧---完美型细致,敏感,悲观悟空---力量型坚定,果断,自负八戒---活泼型活泼,热情,多变沙僧---和平型平稳,随和,寡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栋住房起火了;完美型的人会思考:是什么原因起火了,是电短路还是厨房着火?力量型的人会行动:关掉电闸,找到灭火器,马上去灭火!活泼型的人会大叫:楼上楼下大叫,不得了啦,起火了!和平型的人会旁观:反正有人会报警,消防队马上会到,不用那么急吧~~ 但是人为什么会有这四种性格?没有人给出答案,有的只是对这四种性格的遇事时状态的描述。
人的性格不同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是因为人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不同,佛家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世界就是因果关系“要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活泼型的人认为一因多果;做一件事,会有不同结果,有可能这样,也有可能那样;所以他们是经常变,变的是结果;明明答应你的事,过两天就忘了;力量型的人认为一果多因一个结果,可用多种方法,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所以他们也经常变,变的是方法;明明教你这样做,过两天要你那样做完美型的人认为一因一果;做一件事,只有这一个方法,而且必须按照这个方法去完成,喜欢做计划,做表格,制定规范,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平型的人认为无因无果;任何事情,这样也好,那样也好,这样做也行,那样做也行;口头上应和,心里觉得不一定;如果大家都这样,我就这样,大家都那样,我就那样。
所以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途中,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唐僧给人的感觉很固执;悟空给人的感觉方法多;八戒给人的感觉很好玩;沙僧给人的感觉不想事同时这四个人在情绪反应方面各不相同:唐僧生气时一个人伤心八戒生气时几天就好了悟空生气时会毁灭一切沙僧生气时你还不知道但是这四个人却组成了一个西天取经的精英团队,最后取经成功,全部修得正果:唐僧让这个团队变得正规,悟空让这个团队变得灵活,八戒让这个团队变得快乐,沙僧让这个团队变得冷静;活泼型的人喜欢说;完美型的人喜欢想;力量型的人喜欢做;和平型的人喜欢看。
唐僧师徒为人处世之比较
![唐僧师徒为人处世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ed206b2f121dd36a22d8201.png)
唐僧师徒为人处世之比较摘要:《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不仅在形象塑造上鲜活生动,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各有特色。
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讲究立身须高,立志当远,当机立断,毫不迟疑,遇事圆滑,左右逢源,持之以恒,永不言弃。
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师徒四人的完美搭配,才造就了他们西天取经的成功。
虽然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不见得完美,但是依然值得我们探讨,因为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对现代人的人生也不无启迪。
关键词:《西游记》;唐僧师徒;为人处世;比较Abstract: In Journey to the west master Tang and his disciples not only had the vivid image, but also had the unique communicating skills.Those skills included that sticking to empty tall, aiming to be far, horning and never hesitating, having good lucks, insisting, and never giving up.They mannered aspects in the perfect collocation in communicating, which made them the success of Buddhist scriptures. Although they were not perfect in communicating, but still were worth exploring for us. It not only helped us to understand the works ,but also enlighten the life of modern people.Key Words:Journey to the west; master Tang and his disciples;communicating; comparing绪论百年以来,《西游记》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是相当丰硕的,研究领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研究方面,有文献研究、文本研究和文化研究。
西游记唐僧师徒的坚持与勇气
![西游记唐僧师徒的坚持与勇气](https://img.taocdn.com/s3/m/a59ba4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c.png)
西游记唐僧师徒的坚持与勇气《西游记唐僧师徒的坚持与勇气》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
故事中的唐僧师徒不仅仅是一支取经队伍,更是坚持与勇气的象征。
他们在面对重重困难和诱惑时,始终保持着信心和勇气,努力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本文将从几个层面来描述唐僧师徒的坚持与勇气,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前行路上的坚持与勇气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师徒克服了无数困难和危险。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妖魔鬼怪的抵抗。
无论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定身法术,还是猪八戒的野蛮力气和众多神通妖力,都展现了师徒们的勇气与智慧。
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妖魔鬼怪们虽然看似强大,但最终都被唐僧师徒所化解。
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无疑是对人们现实生活中困难面前的一种精神支持和鼓励。
二、困难中的信念与坚持唐僧师徒的困难不仅仅来源于外部威胁,更来自内心的挣扎与煎熬。
在西游记中,我们经常看到唐僧师徒面临着人性的考验和诱惑。
比如,他们经历了牛魔王的诱惑、女儿村的引诱等等。
然而,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没有被这些诱惑所动摇。
这种对信念的坚持,让我们学到了面对困难时的坚守和勇气,也为我们应对现实生活中的诱惑提供了积极的策略。
三、保持对真理的追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路上所寻找的不仅是佛经,更是人生的真理和境界。
他们始终相信通过取经可以让人们远离痛苦,得到救赎。
无论是在困境中还是在充满诱惑的地方,他们对真理的追求从未停止。
这种对真理的追求不仅体现了唐僧师徒的智慧和勇气,也给了我们对生活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努力探索生命的意义和目标。
四、和解与宽容的勇气除了勇敢面对外界的困难和诱惑,唐僧师徒在自身的修炼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和解与宽容的勇气。
在团队中,唐僧师徒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和冲突,但他们总能够以宽容和理解来化解矛盾,最终团结一致、携手前行。
这种勇气不仅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质,也给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启示。
当面对争端和冲突时,我们也需要以宽容和理解来化解问题,达到和解的目的。
标题 各用一句话概括从师徒四人身上所悟的人生哲理
![标题 各用一句话概括从师徒四人身上所悟的人生哲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bb6f3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7.png)
1、要团结(师徒四人齐心合力,才最终走完取经路)
2、邪不压正(所有的妖怪最终都被唐僧一行打败了)
3、磨难是成功的基石(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一行才取得真经)
4、困难总比方法多,保持乐观(遇到过千难万险,但最终都被唐僧一行解决了)
5、不同的困难有不同的方法(遇到不同的妖怪和难事,被唐僧一行解决了)
6、要有虔诚的信念(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
7、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漫漫西行路,真是凭借这唐僧一行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走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僧师徒是人生的四种状态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
收服了沙僧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
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唐僧一人的辛苦,三们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
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是魔幻小说。
九九八十一难哪,一个唐僧怎么能应付得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恰恰说明,唐僧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四种精神状态。
他们加在一块,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四种状态,分别是:唐僧代表的执着,悟空代表的勇敢,八戒代表的欲望,沙僧代表的平庸。
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离不开这种状态。
只不过在某个阶段会是某种状态
占据着上风和主流。
最终能从西天取得真经,始终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唐僧的这颗执着之心。
所以唐僧经常告诫徒弟们:赶路要紧。
在唐僧的精神里,只有向前的动力,他的视野里没有路旁的风景。
但只有唐僧是取不到真经的,所以他的口头禅只
能是:“悟空,你在哪里?”
师徒四人里,只有唐僧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还具有唯一性,那就是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是没有目标的。
他跟着唐僧之前有,但得到了“齐天大圣”的称号之后就没有目标了。
他跟着唐僧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
这是因为,唐僧尽管执着,却缺少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从本质上讲,唐僧去西天取经,只带悟空一个徒弟就够了。
为什么后来还非要收降八戒、沙僧呢?因为一张弓不可能永远都是绷紧待发的状态。
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欲望是本能,欲望是人生的很需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安于现状就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的惰性会
不时地接纳平庸。
八戒也没有目标,但是他有欲望。
在师徒四人里,他是唯一娶过亲的。
所以,在取经的路上,他会时常想起他的高老庄和他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女人。
八戒的欲望还表现为贪欲。
八戒毫不掩饰他对美女及所有他奢望的东西的占有欲。
这其实也是人正常的状态。
唐僧是禁欲的,但禁欲和纵欲一样不是正常的状态。
所以唐僧身边,需要有八戒来中和。
在悟空被逼走的那段时间里,八戒总是第一个提出散伙,因为人一旦不再勇敢,那颗脆弱的心灵里,最先进发的将是个人的私欲。
而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终是一帆风顺的。
在面对艰难困苦之时,有时会感到倦怠,进取之心不是那么强烈,我们开始用“坐看云起”来安慰自己,试着接受平庸。
这就是沙僧同样不可或缺的原因。
人会在一些特殊时期,总感觉自己是错误的,总感觉自己处处碰壁,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放弃原来的立场,学会冷静观察,然后在对别人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对比后,会像沙僧一样发现:二师兄,大师兄说的对”或“大师兄,师傅说的对”。
作为取经路上的主心骨,唐僧的心是执着而坚定的。
作为实现目标中最不缺少的心理元素,悟空代表的勇敢始终伴随左右。
有这两点,才确保了取经目标的实现。
而间或有点私欲苗头的滋生或平庸思想的闪现,都是很正常的。
悟空几次被赶走,但又几次被请回来。
因为仅靠后两位,是完不成取经大业的。
只要最关键的东西,始终是你具备的,不管多么艰险和遥远,你都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对那些属于本能的售价或平庸,既然它的存在是必然,就不妨试着学会克制。
打盹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当你知道
了“赶路要紧”。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唐僧师徒喻人生
①近日读《西游记》,猛然悟出一个道理: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那就是历史上那个真正的僧人——唐玄奘,那个不怕艰险、万里取经,最后终于满载而归的大唐僧人。
②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
唐僧代表一个有坚定信念而且不畏千难万险的人。
孙悟空则象征唐僧战胜困难的能力,灵活应变和善于明辨是非的超人的能力。
但孙悟空又有缺点,他顽劣又有些暴躁的脾性是实现伟大事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要由“紧箍咒”来约束,等到成了“斗战胜佛”后,额头上金箍自然消失了。
③猪八戒代表了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不可避免的懒惰和畏难心理。
他贪图享受,喜欢吃喝。
所以他经常受到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孙悟空的斥责,他们两人就像一个人内心的两种对立心理,经常要产生激烈的斗争,但最后都是孙悟空取得胜利。
这说明了唐僧具有超人的心志,善于压制克服自己的消极心理。
④沙僧则代表了唐僧的任劳任怨。
他忠厚老实,从不计较身上的重担是不是应该由猪八戒换着挑一段儿路,而是自己把行李担子一直挑到了最后。
沙僧还非常注意维护内部的团结,每当孙悟空和猪八戒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居中调和,使大家为了取经的大业互相谦让,共同对付拦路的妖魔鬼怪。
沙僧虽然是老三,但他却是唐僧三个徒弟的黏合剂,他的角色虽然不大突出,但细细想来,他的个性又是非常独特的,那就是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而且信念坚定。
⑤不知道吴承恩写这部神话小说的时候是否就有上述意思,将一个人分成了四个来写,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四个人组成一个整体,一起经历并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到达西天,取来真经。
⑥一部《西游记》象征了一个人为理想、为事业艰苦奋斗最终成功的一生。
虽然每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有不同,但人身上都有通性,如吃、喝、玩、乐这些不费神不费力的事情谁都从内心里喜欢,但关键是人的一生还有更重要的理想和事业要去做,一味地不分昼夜地吃喝玩乐便会成了行尸走肉、社会的寄生虫。
不但不被人尊重,这种“吃喝”的人生也难以长久维持下去。
生活中只知吃喝的人也只有一个结果:一生永远做不成一件大事。
⑦做成一项事业要有孙悟空那种超强的本领,我觉得他代表了一个人身上顽强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
孙悟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一、他从不知疲倦,好像有用不完的力量,这来自于他和唐僧一样的坚定信念;二、他从不发牢骚,从不喊累,坚持到了如来(象征成功)面前,成了佛;三、他勇敢顽强,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也从不丧失信心,不战
胜妖魔决不罢休。
⑧最后再来分析好像非常文弱的唐僧。
他其实是师徒四人的灵魂,在整个取经的过程中,他从没有对此发过牢骚,更不用说丧失信心了;一旦猪八戒有一句牢骚话出口,他立刻便会跟上一句温和但很严厉的话训斥。
这使我想起了那个历史上的玄奘,在劳累的时候,如果他的脑海里出现畏难心理,心底肯定马上会有一个声音反驳。
坚定的信念使他将劳累当成了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在“苦”中跋涉,走一条“苦”的成功之路。
⑨让我们学习唐僧吧,学习他们师徒进取而又不退缩的精神,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1)第②段“说唐僧师徒是四位一体的一个人,含义其实也很简单”一句统领文中哪几段文字?
(2)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代表了一个人哪方面的特点。
①孙悟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猪八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沙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揣摩文中第④段加粗词“黏合剂”的含义。
(4)结合全文来看,第⑧段中加粗的唐僧“好像非常文弱”应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