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教学方案(程序设计基础Access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程序设计基础Access教学方案)

程序设计基础Access教学实施方案一、总体描述(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Access课程编号:tb07002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文、体、艺术本专科预备知识:学生应修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信息的存储与表达方式,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总学时: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课内讲授24学时,实验30学时。

建议要求学生至少在课外增加36学时自主实验时间。

(二)课程简介程序设计基础Access一门系统地介绍计算机数据库知识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课程以Access为程序设计平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技术和方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知识和技术,最终形成软件开发的能力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库系统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2)掌握常用的SQL语句(3)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方法(4)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掌握程序设计、分析和调试的基本技能(6)掌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过程和基本技术(7)能够开发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2. 教学要求:⑴基本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数据库系统和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规范化。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一部步骤,了解概念模型和E-R图,熟练掌握数据库及表的新建和修改操作。

熟练掌握对话式使用SQL语句,了解程序式使用SQL语句。

掌握程序、程序设计语言、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及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程序设计环境。

熟练掌握常量、变量、运算符、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达式、数据类型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初步掌握程序调试的一般技术;了解常用的算法。

⑵能力培养要求应具有基本的实现问题求解过程的能力,即基本的问题分析,抽象成模型的能力,数据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算法的设计、描述与实现的能力;具有模块化程序设计与程序调试的基本能力;具有验证和评价算法的初步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2. 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流程,学会编写、调试和运行简单的程序。

3. 引导学生了解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编程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调试工具找出程序错误并修正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学会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习编程的热情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提高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程序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增强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程序设计基础展开,包括以下部分:1.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数据类型和数据表示- 运算符和表达式2. 控制结构- 顺序结构- 选择结构(if-else语句)- 循环结构(for、while语句)3. 算法基础- 算法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常见算法策略(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冒泡排序等)4. 编程实践- 编写简单程序,解决问题实例- 调试程序,找出并修正错误- 代码优化,提高程序性能5. 课程项目- 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程序设计项目- 项目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和测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1-2课时:程序设计基本概念- 第3-4课时:控制结构- 第5-6课时:算法基础- 第7-8课时:编程实践- 第9-10课时:课程项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旨在使学生扎实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培养实际编程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3课时《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3课时《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第3课时教学设计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1. 本课时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掌握选择结构的基本知识,使用选择结构实现简单算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选择恰当的分支语句实现程序设计。

2. 本课时对应的学业要求A4: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A6 :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

(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A10: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计算思维)A11: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思维)3. 本课时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时将带领学生学习“选择结构”的教学内容,本课时是在学习了顺序结构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选择结构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之后学习循环结构打下基础。

本课时继续围绕项目学习完成教学,以小组自主开展项目活动、协作完成项目方案、最终实现项目实施为根本。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二)本课时对应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在解决项目问题时,选择恰当的数字化学习工具;能够将数据和信息的特征,灵活的运用到项目设计中;关注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节点;有意识的使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计算思维:借助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完成项目活动;运用选择结构设计项目方案,运用单分支if 语句、双分支if...else...语句、 if...elif...else 语句完成项目实施。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针对“设计购买学习用品的最佳方案”,运用数字化学习的相关知识,完成项目活动;关注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使用更多元化更创新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信息社会责任:在进行项目活动时,保护好自己的项目成果,也不抄袭和泄露他人的项目方案。

信息活动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正视网络、不可过度依赖和沉溺。

程序设计基础教案

程序设计基础教案
1、教师演示任务操作流程,编码流程如下:
1)打开VC6.0集成开发环境
2)现场编写代码实现工作任务目标
【教学手段及注意事项】
1、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分析每一个操作步骤的作用。
2、教师注重强调编码的关键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九、【本课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
1、内容回顾
回顾本课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
猜数游戏使用的是人机对战模式,采用控制台程序,能够手动设定猜数的范围,玩家输入所猜数字,由电脑给出正确的提示信息,玩家根据提示信息继续游戏。
一、【教学回顾】5分钟
1)简单描述本工作任务的上一个工作任务,在已经实现了玩家玩游戏的菜单项。教师演示玩游戏,在上一个工作任务中我们主要使用的知识点,以及如何用代码实现的;
2、教师巡视,提供技术支持。
3、学生讨论、试操作时,教师解除对学生键盘和鼠标的锁定并巡视,初步了解学生的进展,鼓励完成较好的组,点拨完全没有头绪的组。
4、教师注意收集各小组完成的情况,记录典型案例。
四、【课堂互动】5分钟
【教学组织】
1、谈心得体会,找几组进行汇报
教师从之前巡视各小组完成任务的记录情况,抽取一个小组谈谈操作心得。注重强调是否完成该工作任务,主要把握如下要求:
【教学组织】
在老师分配好任务,未进行演示教学之前,各小组先自行尝试完成任务,各小组组长对任
务进行合理分工,争取按时完成!
1、各小组分组进行尝试实现进度条;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完成目标任务。
【教学手段及注意事项】
1、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寻找解决办法,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提示学生组织好要口头表达的语句,准备回答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实施计划表及实验说明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实验实施计划表及实验说明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实施计划注:该表由课程负责人或任课教师填写,并于每学期初随教学进度表一起交教务科。

填写人:2010 年8 月31 日《C程序设计》实验说明实验一:C语言编程环境、简单C程序实验实验目的:了解C语言的编程环境,初步掌握在Eclipse CDT + gcc + gdb环境下对C程序进行编辑、编译和运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用printf函数实现一个简单的文本输出程序。

实验环境(硬/软件要求):Windows 2000 (XP) + Eclipse CDT + gcc + gdb实验内容:1. 启动Eclipse CDT;2. 初步了解Eclipse CDT + gcc + gdb集成环境的界面和主要功能;3. 创建一个新的空工程,并向工程添加源代码文件;4. 关闭工程、重新打开工程;5. 编写简单C程序(只有printf语句),编译、运行该程序。

6. 在gdb中单步执行程序;实验主要步骤:1.启动Eclipse CDT开发平台;2.新建一个空工程;3. 向工程添加文件;4. 关闭和删除工程;5. 通过“import”导入工程;6. 编写并运行最简单的C语言程序(main函数中没有任何语句);7. 用printf函数实现图形/文字输出,输出内容可以是以下字符图形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其他自己设计的图形。

(1)……………………………………………………………………………………╭⌒╮下雨啦━┅~ ¤╭⌒╮╭⌒╮╭⌒╭⌒╮╭⌒╮~╭⌒╮︶︶,︶︶,︶︶︶︶,''︶~~ ,''~︶︶,''╱◥█◣╱◥█◣︱田︱田︱︱田︱田︱╬╬╬╬╬╬╬╬╬╬╬╬╬╬ ……………………………………………………………………………………(2)……………………………………………………………………………………\\\|///\\.-.-//.(.@.@)+-------oOOo-----(_)-----oOOo---------+|||祝你快乐!!!|||+-------+(3)……………………………………………………………………………………*☆∵▁▂▄▂▁.★∵∴☆.★∵∴∴★◢█████◣* ☆.∴★∵★ * ☆☆◢████☆██◣.∴天氣冷了,☆◢■◤█████◥█◣.送你一件毛衣,* ★◥◤∴█████.◥◤∵小心別著涼了!(4)……………………………………………………………………………………★★★★★★★★★★★★★★★★★★★★★★★★★★★祝你快乐!★★★★★★★★★★★★★★★★★★★★★★★★★评分标准:1. 实验报告是否规范、完整(10 %);2. 源代码排版是否规范(10 %);3. 程序能否正确运行(30 %);4. 输出结果及程序的难易程度(50 %);实验报告形式(纸质/电子):电子填写人签名:填写日期:2010年 6 月10 日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实验实验目的:理解数据类型概念,掌握整数、实数、字符三种基本数据类型概念及其实用,理解常量和变量的含义,理解赋值、算术运算等基本运算的含义。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C 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3.熟悉C语言的流程控制语句。

4.了解C语言的函数和数组。

5.能够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6.能够阅读和理解C语言的程序代码。

7.能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3.C语言的流程控制语句。

4.C语言的函数和数组。

第一周: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第二周: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第三周:C语言的流程控制语句。

第四周:C语言的函数和数组。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和函数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程序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编程方法。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写程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

2.参考书:《C Primer Plus》、《C程序设计语言》。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

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如Visual Studio、Code::Blocks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程序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程序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程序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程序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编程的基本语法和结构;2. 使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流程,学会运用顺序、选择和循环等基本控制结构;3.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如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转换和运算符使用;4. 让学生了解程序调试与测试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编写代码的技能;3. 提高学生运用调试工具和技巧,找出并修正程序中错误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2.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 培养学生遵守编程规范,注重代码质量,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4.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挑战,追求技术卓越。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程序与设计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编程兴趣和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级阶段,对编程有一定兴趣,但基础薄弱,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践操作来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编程基本概念:数据、变量、常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教材章节:第一章2. 程序设计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教材章节:第二章3. 编程技巧:变量定义与赋值、数据类型转换、运算符优先级;教材章节:第三章4. 算法设计: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等;教材章节:第四章5. 程序调试与测试:常见错误类型、调试方法、测试方法;教材章节:第五章6. 综合实践:编写简单的程序,如计算器、九九乘法表等;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编程基本概念、顺序结构第二周: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第三周:编程技巧、算法设计第四周:程序调试与测试、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以实践操作为主线,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编程基本知识和技能。

程序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程序基础设计课程设计

程序基础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流程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熟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能够运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

3. 帮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程序。

2. 培养学生运用程序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实现程序。

3. 提高学生调试程序、查找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使其注重代码规范和程序质量。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培养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年级,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激发兴趣和引导学习。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进一步学习高级编程语言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程序、编程语言、算法等基本概念介绍。

2. 编程环境与工具:介绍编程环境及基本操作,如代码编辑器、编译器和调试器。

3. 基本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等基础语法知识。

4. 控制结构:- 条件语句:if、if-else、switch等条件判断语句。

- 循环语句:for、while、do-while等循环语句。

5. 函数:函数定义、调用、参数传递等概念。

6. 数组与字符串:数组定义、使用,字符串操作方法。

7. 编程规范与习惯:代码缩进、注释、命名规范等。

8. 简单算法与应用:排序、查找等基础算法介绍及应用。

_程序设计基础_课程教学实施方案_何钦铭

_程序设计基础_课程教学实施方案_何钦铭

中国大学教学 2010年第5期62何钦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颜 晖,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苏小红,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何钦铭 颜 晖 苏小红 叶乃文摘 要:“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下,作者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本文介绍了该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并围绕教学内容组织、重点与难点问题、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课程实施的要点,对在不同类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课程实施的不同侧重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教学实施“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

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本课程是学生深入接触计算机学科领域知识的第一门课程,因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而掌握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则更加困难;在课程教学实施中还存在着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深度;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即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而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编程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许多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的任课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特别是,一些学校在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很好地整理和总结这些经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钦铭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苏小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叶乃文副教授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颜晖教授等高校的相关教师组成课题组,结合各校在本课程长期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共同研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供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广大教师参考。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

3. 学会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3. C语言程序的基本框架4. 简单的C语言程序示例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例法、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C语言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结构,包括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表达式等。

3. 讲解C语言程序的基本框架,包括主函数、变量定义、函数体等。

4. 通过示例程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

2. 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基本的输入输出操作。

3. 了解C语言的控制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二、教学内容1. 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2. C语言的输入输出操作3. C语言的控制语句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例法、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复习C语言的基本语法,引入运算符和表达式的概念。

2. 讲解各种运算符的用法和优先级,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3. 讲解C语言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printf函数和scanf函数的使用。

4. 讲解C语言的控制语句,包括if语句、switch语句、for循环、while循环等。

5. 通过示例程序,让学生掌握控制语句的使用方法。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函数概念和作用。

2. 学会自定义函数,并了解函数的调用方式。

C#程序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C#程序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方案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NET 平台的主要思想、概念和特点,掌握C#编程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掌握C#的基本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强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熟练使用.NET的开发平台进行程序设计,并具有一定的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分析、描述、解决问题能力。

1.基本描述课程名称C#程序设计。

课程性质《C#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C#是从C和C++派生来的一种简单、现代、面向对象和类型安全的编程语言。

本课程采用知识点和代码示例相结合方式介绍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和技巧。

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程序设计语言基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等。

学时安排本课程的讲授共80学时,讲授学时是50,课内实验学时是30。

可以根据条件加入一些实训课时。

教学定位本课程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C#的基本语法知识,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及算法,充分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掌握C#的可视化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本课程理论教学让学生系统了解系统开发、编码、调试的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能力培养通过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和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通过实践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综合的实训环节,使学生系统了解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在.NET平台下进行软件开发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技巧。

主要培养学生如下几方面的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开发系统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利用C#语言结合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

5.能利用C#语言结合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

6.正确熟练地对所设计的实践内容进行设计、编码、编译、调试,熟练掌握调试的步骤和基本方法。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2. 学生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变量定义、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3. 学生能了解程序设计中常用的算法和逻辑结构,如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4.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编程软件进行代码编写、调试和运行;2. 学生能通过编写程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程序设计项目,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程序设计产生兴趣,激发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2. 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3. 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级阶段,对编程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通过实践和案例教学来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编程兴趣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成课程目标。

通过课后作业和项目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程序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编程环境搭建、编程语法基本要素等,让学生对编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程序设计与C语言概述2. 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讲解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定义与赋值、常量的概念和使用。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C语言的数据类型3. 运算符与表达式:介绍各类运算符的使用,包括算术、关系、逻辑运算符等,以及表达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运算符与表达式4. 控制结构:分别讲解顺序结构、选择结构(if-else语句、switch语句)和循环结构(for、while、do-while循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案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一、总体描述(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必修实践课)课程适用专业(或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预备知识:学生应修过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C/C++)、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的内容,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程序的调试等。

总学时:2周。

学分:2(二)课程简介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在程序设计基础(C/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设计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

本课程通过项目驱动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C/C++语言工具,解决简单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软件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

本课程以计算思维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实际应用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数据的抽象与构造方法、程序流程控制的构造方法(算法)、求解复杂问题的模块化分解方法,训练和提升学生运用C/C++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程序的能力,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测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项目驱动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已学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C/C++语言工具,解决简单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软件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具有开发1000行左右的小型应用软件的能力。

2. 教学要求:⑴基本知识要求在已掌握的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方法和C/C++语言工具的基础上,初步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初步掌握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的基本思维过程及方法,初步具有软件测试的概念,初步能够设计测试用例,进一步掌握C/C++语言开发平台的有关开发支持工具。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0501ZB适用专业:计算机、电子、电气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60 课程学分:4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计算机、嵌入式、电子以及电气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它相关专业研究计算机控制以及嵌入式、物联网技术等的一门基础和工具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块化、结构化编程的基本思想,学会使用C语言编制简单的应用程序,解决一般性应用问题,并有一定的上机操作及调试程序能力。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计算机信息基础,后续课程为android、软件工程、单片机、嵌入式开发技术。

通过掌握C语言的各种语法、数组、函数、位运算等知识,为后续课程奠定语言基础。

二、课程目标1. 能力目标(1)能用C语言进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2)能用C语言解决一维数据的存储;(3)能用C语言解决库函数及自定义函数的调用;(4)能用C语言解决二进制数据的位运算。

2. 知识目标(1)理解模块化、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2)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语句格式、程序设计结构等基本内容;(3)掌握C语言的数组、函数、位运算等基本内容;(4)熟悉C语言的环境和常规调试方法。

3.素质目标(1)初步具备复用性设计、模块化思维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具有规范化的代码编写和文档书写习惯;(4)加强职业道德意识;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四、教学设计1.整体教学设计以结构化程序设计为框架,首先,以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为核心,突出程序设计的基本理念及技能,其次,采用项目牵引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组、函数和位运算等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应用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知识问答、单元测试等教学活动,课外,通过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并且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包括PPT、动画、在线课程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知识讲授法、引导启发法、案例教学等方法,每章配有实验课,让学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编程水平。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单元优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章节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具体策略如下:
1.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引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设计有趣的编程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程序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实际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程序设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提出一个问题:“如何运用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设计一个计算阶乘的程序?”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编写程序。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总结出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应用方法。同时,我也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补充讲解。
1.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挑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程序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同感。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单元Βιβλιοθήκη 秀教学案例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单元为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流程图的绘制、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针对高中生的知识深度和认知水平,本案例将结合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原则,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语言,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本案例的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基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基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基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2)掌握基本的程序结构,如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3)熟悉常用的编程语言及其基本语法;(4)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规范。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2)具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的能力;(3)掌握调试程序的方法,能够查找并修复程序中的错误;(4)具备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参与软件开发项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细节和规范;(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程语言基础:介绍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Java、Python等,让学生掌握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

2.程序设计基本概念:讲解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等。

3.程序结构:深入学习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基本的程序结构。

4.算法与数据结构:介绍算法的基本概念,学习常用的排序、查找算法,以及基本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等。

5.软件开发过程: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6.编程实践:通过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编程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编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上机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编程能力。

4.讨论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答问题。

程序设计基础教案(整合版)

程序设计基础教案(整合版)

教案2011—2012 学年第2学期学院、系室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专业、年级、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1级主讲教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教师姓名:李丽珊职称: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教师姓名:李丽珊职称: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教师姓名:李丽珊职称: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教师姓名:刘秀玲职称:讲师年月日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选择结构是按照给定的条件判断来选择相应的语句序列,其结构化流程图如图在以上三种基本结构中,每一个模块S都可以是三种基本结构之一,因此以上述的本框,可以组成复杂的N-S流程图来表示算法。

语言的语句,则三角形的面积运行结果:Please input a,b,c:3 4 5↙area=6.000000程序说明:该程序运行正确的前提是输入的a、b和c必须满足任意二个数相加要大于第三个数的条件,如果该条件不满足,将得到错误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摘要:“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下,作者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本文介绍了该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并围绕教学内容组织、重点与难点问题、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课程实施的要点,对在不同类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课程实施的不同侧重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教学实施“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

作为程序设计入门课程,本课程是学生深入接触计算机学科领域知识的第一门课程,因而,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而掌握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则更加困难;在课程教学实施中还存在着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深度;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即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而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编程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许多从事这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的任课教师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实践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特别是,一些学校在程序设计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了很好地整理和总结这些经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由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钦铭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苏小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叶乃文副教授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颜晖教授等高校的相关教师组成课题组,结合各校在本课程长期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实践经验,共同研究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供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广大教师参考。

目前,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施方案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实施方案以过程型程序设计语言为基准,分析程序设计入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

其特点主要是:(1)针对性——重点针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疑惑;(2)全面性——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要点、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3)分类性——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培养人才的差异性。

本文介绍了该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并围绕教学内容组织、重点和难点问题、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分析课程实施的要点,最后说明在不同类型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课程实施的不同侧重点。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实施方案总体框架1.课程的定位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学科方法论中的设计形态的内容,设计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加强实践是培养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基本内容上,本课程包含了过程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内容,以及程序设计方法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等方面的初步内容。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计算机学科问题求解的基本特点、过程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构成和特点,以及数据表达、流程控制、算法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巧。

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上,从提出问题、设计算法、选定数据表示方式,到编写代码、测试和调试程序,以及分析结果的整个程序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问题、设计与选择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方案并进行测试和评价的能力。

2.教学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根据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自身的定位,课题组在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时,重点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传授。

如何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之较好地反映课程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对程序设计方法的认知规律;如何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相应知识点。

(2)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如何建立良好的编程能力实践训练体系,使大多数学生能得到基本的编程能力训练,同时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得到更加深入的训练机会。

目前,已经完成的教学实施方案具体包括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预备知识要求和基本学时(含授课、实验和选学的课程设计)。

(2)教学定位与要求。

基础知识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实践教学要求、作业要求和授课要求。

(3)内容矩阵。

两级知识点和相应的讲授、实验学时,其中必修部分10个一级知识点,40个二级知识点;选学部分1个一级知识点,8个二级知识点。

(4)内容大纲。

针对内容矩阵中的11个一级知识点,分别给出基本学时、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难点和重点。

(5)讲授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思路,以及教师应具备的背景知识。

(6)教材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知识体系及内容组织方式,示例、习题与上机实验题的要求等。

(7)课程实验。

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的内容、要求和实施建议,并针对科学型、工程型与应用型专业给出了2个综合实验的实例。

(8)课程设计。

实施建议和具体的应用示例。

(9)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笔试和机考的考核重点和题型,以及总评成绩的组成建议。

其中,(1)、(2)是对课程的基本描述和整体定位;(3)、(4)、(5)、(6)涉及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传授方法;(7)、(8)、(9)涉及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两种:以语言知识为主线、以程序设计为主线。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前者,经过一些高校多年的探索实践,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组织方式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以语言知识为主线的方式主要根据语言的表达功能,同时考虑程序设计的学习进程,以完整的语言表达模块为基础来组织教学内容。

程序设计语言的核心是两大表达功能:数据表达和控制表达。

为了实现用有限的语法表达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数据类型,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在提供标准数据类型的同时,提供了构造数据类型的手段,比如数组、结构、指针等;在控制表达方面,则提供了语句级控制(如分支、循环)和模块级控制(如函数)。

所以,以语言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往往以上述语言表达模块为单位,同时考虑程序设计的学习进程来组织教学内容。

典型的教学内容组织路线是:概论一数据类型和表达式(标准类型)—分支—循环—数组—函数—指针—结构—文件。

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方式则重点围绕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以程序设计的学习进程为主,打破语言模块的完整性,循序渐进地组织相关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以语言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重视语法知识的完整性,侧重以语法的理解带动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方式则更加强调编程实践,侧重以编程带动对语法知识的深入理解。

因此,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教学组织方式往往按照程序设计的渐进学习进程,结合实际案例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将程序开发过程的相关内容贯穿和渗透到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中去。

一种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组织路线是:概论—初识程序设计—语句级控制(分支与循环)—数组应用—模块级控制(函数)—指针、结构应用—程序设计进阶(递归、链表结构)—文件应用。

其中,“初识程序设计”通过若干简单、完整的程序使学生认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貌、了解程序设计的核心概念,并使学生能尽快进入编程实践环节。

而有关数据类型和表达式方面的有关内容则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散到有关章节中。

此外,为了使学生尽快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将部分难点内容放到课程的后期教学中,避免内容难点干扰学生对程序设计基本思维方法的理解。

在采用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实施方式时,可以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渐进式的程序设计学习阶段。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引出知识点,必要时再使用多种方法(如多媒体动画)进行深入的讲解与分析,并通过布置思考题和实验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和大量的上机练习培养编程能力,掌握知识。

由于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所以我们建议可以采用以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三、重点和难点的解决思路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体会“学”之困惑,反思“教”之缺陷,因学思教,才能由教助学,明了如何通过“教”帮助学生学习,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对许多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编程,因此,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程序设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尤其对于其中的难点问题。

所以,教师不但要研究教学内容,更要研究教学对象——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传授中重点和难点的解决办法。

实施方案总结了循环、函数、递归、指针和文件等五大方面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思路。

循环:首先使学生理解循环,掌握循环的三种常见的控制方式(计数控制的循环、条件控制的循环、标记控制的循环);学会使用循环不变式(表示一种在循环过程进行时不变的性质,不依赖于前面所执行过程的重复次数的断言)来设计循环,以及正确理解和设计嵌套循环。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将这些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同时穿插程序调试和排错方法的介绍,说明如何通过单步运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中间运行结果等方法来对程序进行排错。

函数:首先使学生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概念,了解在函数的功能、规模和接口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通过案例讲解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函数的设计方法。

递归:首先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递归的概念,介绍如何用递归函数解决用递归方法描述的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和程序运行观察,使学生理解递归函数的执行过程和变量的变化过程,以及递归和迭代的区别。

指针:结合应用实例,首先使学生了解指针的作用和重要性,理解指针变量与基本类型变量相比的特殊性。

在讲解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参数的相关内容时,如数组名作为函数参数、结构指针作为函数参数、函数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等,可以将这些内容分到不同的章节中去介绍,以分散指针的难点,做到逐步深入。

结合实际应用背景和实际案例,介绍如何用动态内存分配机制实现动态数组(数组元素个数为变量而非常量的数组)、链表等较为复杂的动态数据结构,以及使用数组和链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区别。

文件:首先使学生理解计算机中的流(一般称为数据流,也有叫做字节流、比特流的)的概念,结合实际应用中数据长久存储的需要,讲解文件的概念,并使学生明白文件中不同的数据格式由应用程序来负责解释,进而讲解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区别;结合案例介绍文件操作函数,以及文件读写的基本程序框架,让学生在掌握文本文件操作的基础上,对比了解二进制文件的操作方式。

在教学安排时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上机练习文件的操作。

四、实践教学环节与考核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而实践教学环节则是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最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