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浙江初中科学_初一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浙教版初中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本文将对浙教版初中科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二、核心知识点总结1、生命科学(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功能。
(2)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能量。
(3) 人体八大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4)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2、物质科学(1) 物质的三种形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 物质的三态之间转化的条件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3)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4)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5) 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
3、地球与宇宙科学(1) 天文知识包括星座(星座)、star(星星)、planet(行星)等概念,以及solar system(太阳系)、galaxy(银河系)、universe(宇宙)等结构。
(2)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对地球产生潮汐作用。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对地球的气候、昼夜交替等现象有重要影响。
(4)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
(5)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中,水循环将水资源不断循环利用。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非可再生能源包括化石燃料、核能等。
(3)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类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模式。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初一初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初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摘要:一、前言二、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1.物理2.化学3.生物三、初二科学知识点总结1.物理2.化学3.生物四、学习建议正文:【前言】科学课程是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对初一初二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初一科学知识点总结】1.物理物理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和性质的学科。
初一物理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力的作用及表示方法- 简单机械的原理及应用- 浮力及阿基米德原理- 光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用途的科学。
初一化学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原子和分子-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反应类型-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3.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初一生物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细胞的基本结构- 生物体的组织- 生物的生殖方式-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进化【初二科学知识点总结】1.物理初二物理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运动的描述和计算- 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和应用- 简单机械的组合和计算- 功和功率- 电荷、电场和电流2.化学初二化学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 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3.生物初二生物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适应和进化【学习建议】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2.勤于动手,多做实验,增强感性认识。
3.学会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4.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浙教版中考科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全复习知识点精编
浙教版中考科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全复习知识点精编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新、全)课件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纪(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浙江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部分
浙江初中科学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化学部分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电离是指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需要考虑电荷守恒。
3.溶解度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
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标准(在100克溶剂里)、状态(达到饱和状态)和单位(溶解的质量,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以及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基本公式计算。
常见的计算类型有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浓溶液质量和稀溶液质量等。
浓溶液和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通过混合来得到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当相同溶质但质量分数不同的两种溶液混合时,可以使用下列公式来计算混合后的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分数×浓溶液体积 + 稀溶液质量分数×稀溶液体积)/(浓溶液体积 + 稀溶液体积) = 混合后的质量分数。
另外,溶液的质量可以通过溶液体积和溶液密度的乘积来计算。
为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使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等实验仪器。
具体实验步骤包括计算所需质量、称重和溶解等步骤。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和物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比较。
物质的构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又由夸克组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知识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知识整理浙教版的科学,对于七八年级的同学来说,那可是知识的宝库啊!但想要把这个宝库里的宝贝都整理清楚,可得下一番功夫。
先来说说七年级的科学知识。
就像我们盖房子,得先有牢固的地基,七年级的知识就是这地基。
从生命科学开始,了解细胞,那小小的细胞就像是一个个微型工厂,不停地运转着,维持着生命的活动。
你想想,咱们人这么复杂,不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工厂一起努力工作才得以正常运转的吗?再看物质科学,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就藏在里面。
力、热、光、电,就像是四个调皮的小精灵,到处蹦跶,一会儿让物体运动,一会儿让温度变化,一会儿让灯光闪烁,一会儿又让电流乱跑。
化学里的元素,像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小伙伴,有的活泼,有的安静,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到了八年级,科学知识就像升级打怪一样,难度提高啦。
生命科学里的生物进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生物们在时间的赛道上不断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那些适应不了的,就被淘汰了,这多残酷啊!而在物理方面,浮力、压强,它们就像两个爱捣乱的小鬼,一会儿把东西往上推,一会儿又往下压,让我们得好好琢磨它们的心思。
化学里的酸碱反应,不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吗?酸和碱碰到一起,噼里啪啦,产生各种变化。
那怎么整理这些知识呢?咱可以做个知识卡片,把每个知识点都写上去,就像给每个知识点都安个家。
或者画个思维导图,让知识像树枝一样,有主干,有分支,清晰明了。
还可以多做些练习题,就像练武一样,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把功夫练到家。
同学们,科学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用心去整理,用心去探索,还怕搞不定这七八年级的科学知识吗?总之,浙教版科学七八年级的知识虽然多,但只要我们有方法,有耐心,就一定能把它们都装进我们的知识口袋里!。
浙江初中科学_初一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四讲 知识回顾——化学第三册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溶液的电离 1.书写 电离方程式:2.电荷守恒 3、溶解度(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② 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③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 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② 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 3;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 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20℃,S大于10克 10~1克1~0.01克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表(会查看).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③ 面: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 )溶质的质量分数m m m m m ==+溶质溶质溶液溶质溶剂(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解度溶解度(2)常见计算类型(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m A m m A ⨯=+⨯浓浓浓水稀 m 浓——浓溶液质量m 稀——稀溶液质量 %A 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 稀——稀溶液质量分数(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b)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重 ③溶解第四册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2、物质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④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 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第四册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2、 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氢气、一氧化碳和(碳)性质的比较H 2 CO C物理性质① 无色无味气体② 难溶于水① 无色无味气体② 难溶于水黑色固体夸克③密度比空气小③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有无毒性无毒性有剧毒无毒性3、化学用语1.表示某一种元素(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分子式的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d)表示每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3)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定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a)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浙教版初中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全六册知识点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第2节实验和观察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第4节温度的测量第5节质量的测量第6节时间的测量第7节科学探究第2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第2节常见的动物第3节常见的植物第4节细胞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第3节太阳和月球第4节观测太空第5节月相第6节日食和月食第7节探索宇宙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第7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与制作第1章科学入门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二温度计的使用实验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第2章观察生物实验一观察蚯蚓实验二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实验四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第3章地球与宇宙制作一制作小型地球仪制作二活动星图的制作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七年级(下册)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节感觉世界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6节眼和视觉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2章运动和力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第2节机械运动第3节力的存在第4节力的图示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6节摩托擦的利和弊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节新生命的诞生第3节走向成熟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第5节植物一生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1节地球的自转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6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7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实验与制作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第2章运动和力制作制作水火箭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实验嫁接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实验观察当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制作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八年级(上册)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第2节水的组成第3节水的密度第4节水的压强第5节水的浮力第6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8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1节大气层第2节天气和气温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4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第5节风第6节为什么会降水第7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第8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9节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2节神奇的激素第3节神经调节第4节运动的行为第5节体温的控制第4章电路探秘第1节电路图第2节电流的测量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第4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第5节变阻器的使用第6节电压的测量第7节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8节电路的连接实验与制作第1章生活中的水实验一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第2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制作制作飞机机翼模型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实验植物的向性第4章电路探秘实验一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二用龟压表测电压实验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八年级(下册)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第1节模型与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第2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第2节氧化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4节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5节光合作用第6节自然界的氧和碳的循环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第3章植物土壤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第3节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5节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第6节保护土壤第4章电和磁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第2节电生磁第3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6节家庭用电第7节电的安全使用实验与制作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②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性质研究③验证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④观察木质茎的结构⑤装备直流电动机模型⑤安装和研究楼梯灯线路九年级(上册)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探索酸的本质第3节探索碱的本质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第5节金属的性能第6节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第3节常见的材料第4节材料的发展第3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变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5节内能和热量第6节电能的利用第7节电热器第8节核能的利用第9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4章代谢与平衡第1节食物与摄食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3节体内物质的运输第4节能量的获得第5节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6节代谢的多样性实验与制作土壤酸碱性测定碱和盐的性质杠杆的工作原理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解剖猪的心脏九年级(下册)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地球的诞生第2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第3节生物的进化第4节进化与遗传第5节恒星的一生第6节宇宙的起源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第2节生态系统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3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第1节健康第2节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第5节照顾好你的身体第4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第2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节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验与制作①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②观察酵母种群③制作血管栓塞模型④制作生态球⑤设计制作有关利用能源的模型与方案知识点汇总七年级(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浙教
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浙教学版解析八年级的科学知识点浙教学版解析在八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并理解一系列的科学知识点。
以下将介绍八年级科学知识点的浙教学版解析。
一、物理:热学1. 温度的定义与表示:温度是物体热量的表示,常用的温度表达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2. 热量的热量计量方法: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可以用热量计测量。
3. 热传递的方式: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传热和辐射。
传导是在物体内部传递热量,传热是通过热传导媒介传递热量,辐射是通过空间传播热能。
4. 物体的热平衡:当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各自的温度值相等。
二、化学: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后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反应物质量比等。
3.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和加合反应等。
4. 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变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会释放出能量,吸热反应会吸收外界的能量。
三、生物:细胞和基因1. 细胞的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负责物质的进入和排出,细胞质包含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负责各种细胞功能的发挥,而细胞核则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部分,包含遗传信息。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拥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分裂、运动和信号传递等。
3. 遗传物质:DNA是构成生命的遗传物质,能够在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
基因则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的最基本的单位,由多个碱基对组成。
4. 基因的表达: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转录是指DNA序列被转录为RNA,翻译则是mRNA被翻译为蛋白质序列。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知识点的浙教学版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科学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浙江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浙江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浙江省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纯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形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4.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5.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3. 置换反应: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与碱:酸是氢离子(H+)的供应者,碱是氢离子的接受者。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4. 气体的生成与收集:如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或酸碱反应来制取气体。
四、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2. 实验操作技巧:取用药品、加热、搅拌、过滤、蒸发等。
3. 实验室安全:了解化学品的性质,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处理废弃物。
五、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元素:氧、氢、碳、氮、铁、铜等。
2. 常见化合物: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硫酸铜(CuSO4)等。
3. 酸碱盐:了解酸、碱、盐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六、溶液与浓度1. 溶液的概念: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2. 浓度的表示: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等。
3. 溶液的性质: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
七、常见实验现象与物质检验1. 实验现象的观察:颜色变化、气泡产生、沉淀形成等。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江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浙江八年级的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方便广大学生和家长了解科学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特总结出以下科学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 生物学在生物学方面,八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生命的组成、细胞与遗传、生物分类、人体健康等内容。
其中,对于细胞结构和生命起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壁体、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对于每个部分,学生需要弄清楚其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
此外,对于细胞的分裂、生活和代谢等方面也需要深入了解。
生命起源是生物学中的基础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生命起源的两种学说:泛生说和生命起源于化学物质的学说,并能举出相应的实例。
2. 化学在八年级的化学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分子与离子、金属及非金属的特性、酸碱性等知识点。
其中,对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元素周期表是现代化学中的基础,对于各种元素的周期规律和性质有深入的研究。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律,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反应规律。
3. 物理学在物理学方面,八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炫酷的科学原理,包括机械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力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包括牛顿三定律、等加速度运动和功等内容。
学生需要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公式,理解各种机械常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4. 地理学在地理学方面,八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地球的构造、水文环境、气候与天气和地球上的资源。
其中,地球的构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形状、分层结构和板块运动等内容。
学生需要熟悉地球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板块运动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总之,八年级的科学课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能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浙教版七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初中化学简单整理
浙教版七八年级科学复习提纲+初中化学简单整理七年级(上)科学提纲第一章:科学导论I.长度测量1、测量:一个将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① 与待测零件齐平②? 刻度线靠近要测量的对象③视线与尺面垂直④? 读数,估计读数,单位2、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3.长度单位: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II。
体积测量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① 在一张水平的桌子上2、体积测量工具:量筒,使用:②视线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俯视:测量值比实际值大;仰视:测量值小于实际值)3、体积单位:1m3=1000dm3=106cm3=109mm3;1l=1000ml,1ml=1cm3,1l=1dm3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
单位:摄氏度,℃3。
测量工具:温度计(1)原理:液态的热胀冷缩(2)类型:酒精(沸点78℃、冰点-117℃)、煤油、汞(冰点-39℃)(3)使用:不能测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度数。
4、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1)特点:玻璃气泡体积大,汞柱直径很细,玻璃气泡与汞柱之间有一个小弯曲,可以离开人体。
(2)温度范围:37℃-42℃;最小刻度:0.1℃5、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0℃;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100℃四、质量的测量1.概念:物体本身所含的物质量与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单位:1t=1000kg,1kg=1000g,1g=1000m3。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1)调平:水平桌面,游码归零(若左端下沉,平衡螺母向右调节;若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称量:①左物右码② 使用镊子增减重量(先大后小),然后调整移动重量③ * 称重期间不得调整平衡螺母④ 读数:重量的总重量+移动重量指示的刻度值(3)排序:移动重量归零第二章:观察生物一、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们是否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
八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在八年级科学浙教版中,学生将继续学习自然界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下面将简要介绍该教材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探究的方法该章主要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学生将学会如何制定科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数据等。
第二章化学基础知识该章主要介绍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质量、密度、物质的变化等。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操作。
第三章物质结构与性质该章主要介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相关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的规律。
第四章空气与氧气该章主要介绍空气和氧气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空气的成分、氧气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水的结构与性质该章主要介绍水的结构和性质相关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水的分子结构、水的性质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第六章化学反应该章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等知识。
第七章热与热学该章主要介绍热和热学相关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热量和温度的概念、热传递和热容量等知识。
第八章电学基础知识该章主要介绍电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学生将学习电量、电流、电势差等电学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等基本规律。
第九章电路基本知识该章主要介绍电路基本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电路、如何维护电路以及电路中的电量计算等知识。
第十章光学基础知识该章主要介绍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学生将学习光的传播规律、光的折射、反射以及光的色散等相关知识。
第十一章生命的基础知识该章主要介绍生命的基础知识。
学生将学习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细胞分裂、基因、遗传等相关知识。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浙教版中的主要知识点简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科学---浙江,知识点概括
写出简明答案
四、生物的呼吸
1
、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
1
)
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鼻腔
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咽:通道
呼吸道
喉:
气管、支气管
部分支气管
肺
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和比例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根据大小分
砂粒
、
粉砂粒
和
黏粒
三种。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例不同,将土壤分为
砂土类土
壤
、
黏土类土壤
和
壤土类土壤
三种。其中土壤通气性最强的是
砂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
黏土类土壤
;透水性最强的是
砂土类土壤
,最弱的是
黏土类土壤
;保水性最强
的是
黏土类土壤
,
最弱的是
砂土类土壤
。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淀粉)
+
氧气
(
3
)
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
4
)
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
提供能量
③
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
、
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浙江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浙江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5. 酸碱与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元素- 包括氢、氧、氮、碳、铁、铜、硫等。
-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它们如何与其他元素反应。
2. 常见化合物- 包括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等。
- 化合物的性质由其组成元素和结构决定。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元素周期表有助于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 包括试管、烧杯、滴管、酒精灯等。
-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
2. 实验操作- 包括称量、溶解、加热、过滤、结晶等。
- 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部分。
3.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 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处理化学废物。
四、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用于表示物质中所含基本单位的数量。
- 通过摩尔可以进行质量与数量之间的转换。
2.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 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量。
-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浙江初中科学知识点
浙江初中科学知识点浙江省初中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科学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科学知识点分类1. 生物科学-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与进化的基础知识-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动物的分类、习性与生态环境- 人体健康与疾病预防2. 物质科学-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常见物质的分类与用途-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3.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的结构与物质循环- 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 大气、水文与海洋科学- 天文基础知识与宇宙探索4. 科学探究- 科学方法论-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思维与逻辑推理三、具体知识点详解1. 生物科学-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负责生命活动的各种功能。
- 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通过复制和表达过程实现遗传与变异。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其生长周期包括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 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习性和生存环境各不相同。
- 人体健康依赖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疾病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和健康饮食等措施。
2. 物质科学-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具有质量、体积、形状等性质。
- 化学反应涉及到原子的重新排列,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如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 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如热能、电能、机械能等,且总能量守恒。
3. 地球与宇宙科学-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爆发等现象。
- 风化、侵蚀、沉积和固结等地质作用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地貌。
- 大气层的变化影响气候和天气,水循环和海洋流动对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知识回顾——化学
第三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
(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
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溶液的电离 1.书写
电离方程式:
2.电荷守恒
3、溶解度
(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
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
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
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
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
;有些物质的
3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①点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
况.
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
③ 面:
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 )溶质的质量分数m m m m m =
=
+溶质溶质溶液
溶质溶剂
(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解度
溶解度
(2)常见计算类型
(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m A m m A ⨯=+⨯浓浓浓水稀 m 浓——浓溶液质量
m 稀——稀溶液质量 %A 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 稀——稀溶液质量分数
(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 A m A m m A ⨯+⨯=+⨯混浓浓稀稀浓稀
(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b)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重 ③溶解
第四册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2、物质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④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第四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夸克
2、氢气、一氧化碳和碳
H
2
CO C
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难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难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略小
黑色固体
化学性质可燃
性
还原
性
有无
毒性
无毒性有剧毒无毒性
3、化学用语
1.表示某一种元素
(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
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分子式的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c)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
(d)表示每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3)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判定化合价
(4)质量守恒定律
(a)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b)微观解释: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5)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