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笔记本文将介绍八年级化学中常见的知识点和重要概念,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符号。

其中,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化学符号是该元素的缩写。

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相对原子质量为16。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条件下,发生原子、离子、分子或者电子的转移和重组,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中的原物质叫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叫生成物。

常见的化学反应有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一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分子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的原子数量和种类,例如:H2O表示一分子水分子,其中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比例式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相对原子或离子数的简单比例,例如:氯化钠的比例式为NaCl。

4. 酸碱理论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离子(OH-)的物质。

酸和碱在化学反应中相互中和,生成盐和水。

5. 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系,它按照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每一行对应一个电子壳层,从左至右即从金属到非金属。

其中,第一行对应H、He元素,第二行对应Li到Ne元素,第三行对应Na到Ar元素,第四行对应K到Kr元素,第五行对应Rb到Xe元素,第六行对应Cs到Rn元素,第七行对应Fr 到Og元素。

6. 电子结构电子结构是指原子中电子的分布。

电子分布可以用能级和轨道来描述。

能级是指电子的能量。

轨道是指一个能够容纳电子,并固定在原子核附近运动的三维空间区域。

7.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规定的电价,是元素在分子中的电荷状态。

化合价通过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例如HCl的化合价为1,因为氢原子和氯原子共用一个电子从而实现化学结合。

8. 热化学热化学是研究热现象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八年级 -空(1)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八年级 -空(1)

中考化学知识点大全(八年级)第一单元1.物理变化的概念:。

2.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4.物理性质的概念:。

5.常见物理性质:。

6.化学性质的概念:。

7.常见化学性质:。

8.蜡烛火焰分为:;由外到里分别为:。

9.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会观察到:。

原因是:。

10.用收集呼出气体。

11.试管的用途:。

12.烧杯的用途:。

13.铁架台的用途:。

14.集气瓶的用途:。

15.酒精灯的用途:。

16.胶头滴管使用注意事项:。

17.集气瓶使用注意事项:。

18.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中;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中。

19.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

20.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21.连接仪器的三大要点:。

第二单元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

2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所得出的结论:。

24.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

25.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

打开弹簧夹后。

26.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7.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28.上述实验的注意事项:①集气瓶内加水的原因:②红磷要足量的原因:29.空气成分(体积分数):。

30.氧气用途(均体现氧气的化学性质,都发生化学变化):。

31.体现氮气化学性质的用途:。

32.体现物理性质的用途:。

33.稀有气体:等的总称。

34.由于稀有气体,可以制。

35.空气污染来源: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和。

(三大有害气体:)。

36.空气污染的危害:。

37.防治措施:。

38.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等(注意:CO2既不是有害气体,也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39.氧气的物理性质:。

40.氧气检验的方法:。

41.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4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43.硫燃烧的方程式:。

44.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少量水的作用:。

45.硫燃烧实验集气瓶口放玻璃片目的是:。

4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47.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48.炭燃烧的方程式:。

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学科,对于初二的同学来说,刚刚接触化学,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初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蒸发、蜡烛的熔化等,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了改变。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的生锈、蜡烛的燃烧等,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倾倒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

量取一定量液体时,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的使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

(3)仪器的连接和洗涤仪器连接时,玻璃管要先用水润湿,然后轻轻转动插入。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二、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

2、氧气(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由相同原子组成,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具有新的化学性质的物质。

2. 原子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无电荷)组成。

- 原子的核外层存在着电子,电子带负电。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或电子排布)顺序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分布。

-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部分有周期表格、周期表中的元素和副族。

4.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典型性质包括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 非金属:不具备典型金属性质,某些非金属具有高的电负性。

5. 金属元素的常见性质
- 金属元素常见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电导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质地硬度等。

6. 电化学基础
-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电量。

- 电导率:物质导电能力的大小。

-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

7. 金属元素的电离反应
- 金属元素在溶液中能够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8. 非金属元素的电离反应
- 非金属元素在溶液中能够获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9. 元素的化学式
- 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 包括分子式、离子式、实验式等。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溶解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酒精灯用量1/4~2/3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需要垫石棉网)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初中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一、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78%、氧气(O₂)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₂)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水倒吸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二、氧气。

1. 物理性质。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₂{点燃}{===}CO₂,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硫在氧气中燃烧:S+O₂{点燃}{===}SO₂,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₂{点燃}{===}Fe₃O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 实验室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

- 过氧化氢分解:2H₂O₂{MnO_2}{===}2H₂O+O₂↑。

- 氯酸钾分解:2KClO₃{MnO_2}{{===}{}}2KCl + 3O₂↑。

- 高锰酸钾分解:2KMnO₄{}{===}K₂MnO₄+MnO₂+O₂↑。

- 实验装置。

-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双孔塞、导管等。

- 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 收集方法。

-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物理变化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化学变化3)纸张燃烧。

—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

—物理变化5)铁生锈。

—化学变化6)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化学性质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化学性质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物理性质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性质7)酒精能燃烧。

—化学性质8)酒精能挥发。

—物理性质二)化学是一门以尝试为基础的科学1.你家里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料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答:目前,我国家庭使用的燃料品种很多,主要有化石燃料(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和生物质燃料(薪草、沼气、粪便等。

)尽管这些燃料燃烧的现象不一定相同,但肯定都属于化学变化。

燃料燃烧是当前人类利用化学变化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

2.在家中帮助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你怎样检查碗或玻璃杯是否洗干净了?答:洗过的碗或玻璃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透露表现已洗干净。

第二单位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利用家庭中的经常使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尝试,简述步调和方法。

答: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空杯子口向下压入水面以下,水不能进入,说明杯子中有空气,它阻止了水的进入。

2.你去过城镇繁杂的街道或乡村广阔的田野吗?在这两处的感受是不是一样?这两处的主要不同是什么?答: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车尾气、灰尘、细菌等,噪声也较大;乡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平静。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
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有一定组成和性质的永久或暂时存在的实体。

2、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形状、质量、占体积、密度、可塑性、导
电性等性质。

3、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分子等组成。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二.原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最小的具有独立化学性质的物质组成单位。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电子组成。

3、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中
子的电荷为零。

4、原子的电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电子云又分
为原子能级和化学电子层:原子能级由多个能量级组成,能量级由多个电
子构成;化学电子层由多个化学电子组成,化学电子云的形状决定了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

三.物质的混合
1、物质的混合:物质的混合是指将不同物质混合起来形成的混合物。

2、物质混合的形式:物质混合可分为混合液、混合气体、混合固体
三种形式。

3、物质混合的分类:物质混合可分为集中混合和分散混合两类。

四.溶液
1、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物。

2、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清澈、透明、无色或有色等性质。

初中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中化学知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物质的①组成和结构;②性质和变化规律;2、物质的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酿醋、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烧引起的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粉碎、变形、压强增大引起的爆炸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2)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凝固点、着火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在语言描述上,性质通常用“能、可以、会、容易、是、具有”等词描述。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观察的内容:➢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

➢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是否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布成列,称为同一族或同一元素群。

3.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是指元素外层电子能级的数量,每一个新的周期都比前一个周期多一个电子能级。

4. 周期表中元素的主族数是指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列,同时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

5.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也分别排在周期表中的两条附加线上,它们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因此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特殊的性质。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是指标识化合物中每个元素原子种类和数量的代号组成,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2. 分子式是包含化合物中每个元素的简称和原子数量的表示法,例如H2O表示水。

3. 离子式是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结构的符号,常见的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如NaCl表示氯化钠。

4.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由箭头隔开,反应物在左侧,生成物在右侧。

5. 化学方程式还要满足物质的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即反应物的量等于生成物的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性质相等。

三、化学反应1.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化学价值不变,原子数和质量守恒。

2. 化学反应还可以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3. 燃烧反应是指有机物或无机物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4.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还可以用pH值来表征其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产生氧化或还原的反应,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

四、物质的分子结构1.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化学结合而成的,是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2.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共享一定数量的电子,共价键的共享方式和位置决定了分子的形状。

3. 物质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决定分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质。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磷(暗红色)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无色酚酞试液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13、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含有铁离子)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溶液的酸碱性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3、显中性的溶液:蒸馏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三、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一)质量增加的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物质的检验(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鲁教5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考点总结

【鲁教5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考点总结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材料:1.天然材料: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沙子、蚕丝、竹子、亚麻、羊毛、真皮等。

2.人工合成材料(人造材料):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

如:塑料、玻璃、钢铁、陶瓷、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二、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主要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5.注意:(1)有上述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如:电灯发光)。

(2)化学变化可能没有任何现象。

只要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6.常见的例子:(1)化学变化:生锈、燃烧、腐烂、变质、酿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毒、煮熟、消毒、生长、衰老等。

(2)物理变化:外形的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电器的工作过程(电熨斗,电饭煲等)。

(3)注意: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其中蜡烛熔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7.知识提升:(1)从宏观角度看:定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和结构与原先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液氧是同种物质,氧气和氢气是不同物质。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区别:有无新的分子生成。

共同点:原子都不变。

特别注意:核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三、物质的构成微粒1.世界万物都是由对应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有的由分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O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2(2)有的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Fe;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C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2023-初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2023-初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2023-初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物质的性质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易燃、易爆、易腐蚀等。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概念。

化学式的种类和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金属:铁、铜、铝等,主要性质及应用领域。

非金属:碳、硫、氧等,主要化合物及应用领域。

常见化合物:水、盐、氨等,主要性质及用途。

四、分子和离子分子和分子式的概念及其特点。

离子和离子式的概念及其特点。

常见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等。

五、常见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反应类型的判定和实例分析。

六、物质的变化和运动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固体的结晶和液体的溶解。

物质的扩散和扩散速率。

七、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热化学能及其种类。

化学反应热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区别。

八、溶液和浓度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溶解度和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饱和溶解度和不饱和溶解度的区别。

九、酸、碱和盐酸、碱和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常见酸、碱、盐及其化学式。

酸碱指示剂及其分类。

十、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实验守则。

常用实验器材及其用途和特点。

化学实验安全事项及预防措施。

以上是初二化学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仔细理解,取得优秀的成绩!。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那么是化学变化,无那么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那么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知识点2 分子和原子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根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一样,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初二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二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二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初二化学上册的必背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实验技能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随能星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状态等发生改变,如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等。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

各物质保持原来的性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元索原子与分子●元索: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常见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金刚石、醒:C●水银、汞:Hg●生石灰、氧化钙: CaO●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 CO2●盐酸、氢氯酸: HCI●熟石灰、消石灰: Ca(OH)2●苛性钠、火碱烧碱: NaOH●纯碱: Na2CO3 (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 NaHCO3 (也叫小苏打)●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 CuSO45H2O●甲醇: CH3OH (有毒)●酒精.乙醇: C2H5OH●醋酸、乙酸: CH3COOH●氨气: NH3 (碱性气体)●氨水、一水合氨: NH3.H2O●亚硝酸钠: NaNO2 (工业用盐、有毒)2.常见物质的颜色与状态●白色固体:如Mg0、P205. CaO、NaOH等●黑色固体:如石墨、炭粉、铁粉、Cu0等●红色固体:如Cu、Fe2O3、Hg0等●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三、化学反应与实验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氣酸钾●反应原理: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适合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的气体)和排空气法(向上或向下,依据气体密度与空气比较)2.气体的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氢气: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再倒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氨气:用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3.离子的检验●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加入锌粒●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氣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或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四、其他重要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八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八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质:由同一种物质构成,不含其他物质。

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海水、土壤等。

3. 物质的分类方法:(1)按性质分类: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按构成分类: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

4. 物质的变化:物质经历着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改变它的性质。

5. 实验室常用的纯净物质分离方法:(1)过滤: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

(2)挥发:用于分离溶质与溶剂。

(3)结晶:用于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单质。

(4)沉淀法:利用沉淀物的特性分离物质。

(5)蒸馏:利用液体的气化性质分离物质。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

3. 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不同:(1)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2)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分解成元素。

(3)元素可以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单质反应,而化合物无法发生单质反应。

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仅仅是其外在性质发生了改变。

2.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成分发生了改变,新的物质形成。

3.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2)物理变化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恢复原状,化学变化不能通过物理手段恢复原状。

(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不变。

第二章:原子结构一、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子、质子、中子。

2. 亚原子粒子:电子、质子、中子。

3.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占据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4. 原子的电子层次分布规律:K层最多2个、L层最多8个、M层最多18个。

5. 质子与电子的数目相等,原子是电中性。

八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化学知识点十分丰富,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八年级全册化学的重点知识点。

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八年级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它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发明的,用于分类和组织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化学元素排列成行和列。

元素周期表的核心是周期和族,周期是由元素的原子序数决定的,族则指元素所处的垂直列。

通过周期表,学生可以了解到化学元素的一些基本属性,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等。

2. 化学式化学式是描述化学分子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的表达式。

它由元素符号和下角标组成,下角标表示原子在分子中的个数。

例如,H2O即为水分子,其中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2表示氢元素在分子中的个数。

在学习化学式时,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价态、离子化能、电子亲和能等基本概念。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结构被改变,或者成分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酸碱反应等多种类型。

在学习化学反应时,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原理、反应的类型和条件等内容。

4.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后,酸度和碱度相等的状态。

此时反应后余下的物质称为盐。

酸碱中和的本质是质子的转移过程。

在学习酸碱中和时,学生需要了解酸碱的定义、常见的酸碱反应、酸度和pH值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5.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氧气、氮气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硫酸等。

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时,学生需要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以及元素化合的方式和规律。

6.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能和热量传递的学科。

在化学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燃烧反应中的热值等都属于热学的范畴。

在学习热学时,学生需要了解热能的传递方式、焓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等。

初二化学上册核心知识点概括

初二化学上册核心知识点概括

初二化学上册核心知识点概括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根据组成元素的类别分为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二、原子和分子1. 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2.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三、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离子形成的方式有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或原子获得电子成为阴离子。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生成新的物质。

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五、有机化合物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化合物是指主要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通常还包含氧、氮、硫等元素。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分为烃、醇、醚、酮、羧酸、酯、胺等类别。

六、碳和碳的化合物1. 碳的单质碳的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和 C60 等。

2. 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等。

七、金属和金属的化合物1. 金属的性质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特性。

2. 金属的化合物金属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

八、溶液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液的类型溶液分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九、酸碱盐1. 酸碱盐的概念酸碱盐是常见的化学物质类型,酸是能够释放氢离子的物质,碱是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2. 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酸碱盐具有特定的溶解性、电离性和反应性。

它们之间的反应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十、实验技能1. 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八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期中知识点一、化学元素与化合物1.化学元素是由相同原子数的原子所组成,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纯物质。

元素的化学符号是由元素的化学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表示,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命名有两种方式,离子式命名和分子式命名。

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并转化成不同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当中的元素离子和离子键能够经过化学反应后与其他反应物中的离子结合形成新的离子键。

三、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是指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而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点可以用平衡常数来描述。

2.化学平衡的移动可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及压力等实现。

根据利用化学平衡的原理可以制备出各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物质。

四、化学能量1.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之间的电荷和原子间的化学键的能量的变化都反映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中。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用热量方程式来计算。

若化学反应吸热,反应物的总能量就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方程式当中的反应热值就为正数。

五、酸碱与溶液1.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根据布朗-布劳威理论,酸是指接受电子对,而碱则是指捐赠电子对。

2.一个水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其pH值计算。

pH值的大小和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成反比。

六、物质转化1.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影响物质变化的物理性质之一。

最常见的两种状态为气态和固态。

2.鉴于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等量的,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有用的化学法则:摩尔定律,该定律描述了物质在反应当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七、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种类和性质的分类工具。

目前,元素周期表包含了118个元素。

2.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的,并且有很多的相似性质。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对每个元素的一些物化性质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物理变化(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化学变化(3)纸张燃烧。

—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

—物理变化(5)铁生锈。

—化学变化(6)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化学性质(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化学性质(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物理性质(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性质(7)酒精能燃烧。

—化学性质(8)酒精能挥发。

—物理性质(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你家里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料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答:目前,我国家庭使用的燃料品种很多,主要有化石燃料(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和生物质燃料(薪草、沼气、粪便等。

)尽管这些燃料燃烧的现象不一定相同,但肯定都属于化学变化。

燃料燃烧是当前人类利用化学变化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

2.在家中帮助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你怎样检查碗或玻璃杯是否洗干净了?答:洗过的碗或玻璃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已洗干净。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利用家庭中的常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实验,简述步骤和方法。

答: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空杯子口向下压入水面以下,水不能进入,说明杯子中有空气,它阻止了水的进入。

2.你去过城镇繁杂的街道或农村广阔的田野吗?在这两处的感受是不是一样?这两处的主要不同是什么?答: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安静。

(二)氧气(三)制取氧气1.结合“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在导管移出水面之前松开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答:如果装置的气密性很好,用手紧握时,水下的导管口会出现气泡,松开手后,少量水会进入导管或试管。

(2)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答:防止冷凝的水蒸气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加热试管时应注意什么?答: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位(4)停止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答: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2.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1)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间不够。

(2)用排水法收集,开始时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3)用排水法收集,没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和原子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答: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答:花香分子不断运动、扩散(3)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答:有阳光的地方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快,通风的地方分子运动较快,水分子能够较快地运动到空气中去。

(4)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闭保存?答:香水分子和汽油分子不断运动,如果不密封保存,分子会运动到容器外,造成浪费(5)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答:水蒸发后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6)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答:石油气分子间隔较大,加压体积可大大压缩。

(二)原子的构成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答:构成氧原子的粒子有三种,8个质子和8个中子、8个电子。

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核外有8个电子。

因为8个质子带8个正电荷,8个电子带8个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它们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不显电性。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答:水的蒸发:水分子没有变化,是物理变化。

水的分解: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是化学变化。

(二)水的净化1.自然界中的水为什么都不是纯水?答:自然界中的水受环境影响会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2.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化水的方法?答:静止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三)爱护水资源1.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几种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

答:用洗菜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使用节水龙头第五单元物质组成的表示(无,化学式计算)第六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到空气中去了。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答: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大。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答:由于纸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逸走,故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锰酸钾和氧气。

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应当等于生成物锰酸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剩余固体的质量必然比原高锰酸钾的质量要小。

3.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信息,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认真观察分析,你将获得的信息写出来。

答:化学方程式:信息: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每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化合生成两个水分子3)每4分质量氢气和32份质量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水;4)化学变化这种原子的种类、数目及物质质量总和不变第七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金刚石、石墨和C60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2.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金刚石用来裁玻璃、作刀具(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石墨可以作电极、电刷等(3)活性炭的吸附性强——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及制糖工业中(4)单质碳具有还原性——焦炭可以从铁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铁(5)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墨书写或绘画(6)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煤(主要成分是碳)燃烧放出的热来取暖、发电等3.在现代战争中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

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

试解释这是为什么?答:石墨具有导电性4.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

这是为什么?答:木头烤焦以后就变成了木炭,木炭与空气、水分接触不容易发生反应,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5.如右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为什么红棕色会消失?答:木炭疏松多孔,有效面积大,具有吸附性,能吸附二氧化氮,因此集气瓶中的红棕色消失。

(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2)能用于灭火的是二氧化碳(3)能使人中毒的是一氧化碳(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释放的是氧气(5)能在空中燃烧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能使紫的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它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9)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2.吸烟对人体有害。

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一氧化碳3.影视舞台上经常见到云雾缭绕、使人如入仙境的景象。

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是干冰(或是固态二氧化碳)4.设计实验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答:打开汽水瓶盖,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证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5.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仅能溶解约0.02体积的一氧化碳。

6.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潮湿?答: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开始放炭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猜一猜诗中说的是什么化合物?——碳酸钙第八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与灭火有什么联系?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答:燃烧需要有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可燃物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灭火是通过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用扇子扇没炉火时,为什么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为什么一扇就灭?答: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加大反应速率,燃烧更旺。

而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增加空气的流通的同时,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3.为什么生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火柴?答:煤的着火点比较高,而纸和木柴的着火点比较低,容易点燃。

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么?答:打开门窗,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大氧气的浓度,加大反应速率,燃烧更旺。

5.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答:用湿抹布覆盖,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2)由于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答:可以用相应的灭火器进行灭火,隔绝空气;同时报警(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答:切断电源;同时报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