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1.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合金的流动性2.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越高合金的粘度下降且因过热度高,合金在铸型中保持流动的时光越长故充型能力强,反之充型能力差。

鉴于合金的充型能力随浇注温度的提高呈直线升高,因此对薄壁铸件或流动性较差的合金可适当提高其浇注温度,以防止浇不到或冷隔缺陷,但浇注温度过高,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沙,析出性气孔,粗晶等缺陷,故浇注温度不宜过高。

3.充型能力:砂型铸造时,提高直浇道高度,使液态合金压力加大,充型能力可改善。

压力铸造,低压铸造和离心铸造时,因充型压力提高甚多,故充型能力强。

4..合金的收缩经历: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到凝结开始温度之间的收缩;凝结收缩——从开始凝结到凝结结束之间的收缩;固态收缩——从凝结结束冷却到室温之间的收缩。

5.缩孔位置:扩散在铸件的上部,或最后凝结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6.判断缩孔产生位置的主意:1.画等温线发 2.画最大内接圆发3.计算机凝结模拟法7.消除缩孔的工艺措施:安放冒口和冷铁实现顺序凝结。

8.任何铸件厚壁或心部受拉应力,薄壁或表层受压应力。

9.对于不允许发生变形的重要件,必须举行时效处理。

天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使其缓慢的发生变形,从而使内应力消除。

人工时效是将铸铁加热到550-650举行去应力退火。

时效处理宜在粗加工之后举行,以便将粗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一并消除。

10.高温出炉,低温浇注11.下列铸件宜选用哪类铸造合金,请阐述理由:(1)车床床身:宜选用灰铸铁HT300-350 因为车床需要承受高负载(2)摩托车气缸体:铸造铝合金ZL 因为气缸要求气密性好质量要轻(3)火车轮:铸钢车轮要求耐磨性好(4)压气机曲轴:可锻铸铁或球墨铸铁因为曲轴负荷大,受力复杂(5)气缸套:球墨铸铁或孕育铸铁因为要求高负荷高速工作耐磨(6)自来水管道弯头:黑心可锻铸铁承受冲压震动扭转负荷(7)减速器涡轮:铸造锡青铜用于高负荷和高滑速工作的耐磨件12.造型材料必备性能:1 一定的强度 2 一定得透气性 3较高的耐火性 4 一定的退让性13.提高耐火性和防黏沙:铸铁涂石墨水铅粉等铸钢涂石灰粉铬铁矿粉有色金属涂滑石粉14.解决透气性和退让性措施:给砂型加锯木屑,草木粉,煤粉。

金属工艺复习资料

金属工艺复习资料

⾦属⼯艺复习资料锻造1、⾦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属塑性变形的实质是晶体内部产⽣滑移的结果。

单晶体内的滑移变形。

在切向应⼒作⽤下,晶体的⼀部分与另⼀部分沿着⼀定的晶⾯产⽣相对滑移,从⽽造成晶体的塑性变形。

当外⼒继续作⽤或增⼤时,晶体还将在另外的滑移⾯上发⽣滑移,使变形继续进⾏,因⽽得到⼀定的变形量。

2、内部组织的变化①晶粒沿最⼤变形的⽅向伸长:(形成纤维组织)②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加⼯硬化③产⽣内应⼒3、加⼯硬化的概念及其原因在塑性变形过程中,随着⾦属内部组织的变化,⾦属的⼒学性能也将产⽣明显的变化,即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属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这⼀现象即为加⼯硬化或形变强化。

关于加⼯硬化的原因,⽬前普遍认为与位错的交互作⽤有关。

随着塑性变形的进⾏,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产⽣固定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增⼤,引起变形抗⼒的增加,因此就提⾼了⾦属的强度。

4、可锻性好差的判断⾦属的可锻性是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加⼯时获得优质制品难易程度的⼯艺性能。

可锻性常⽤⾦属的塑性和变形抗⼒来综合衡量。

塑性越好,变形抗⼒越⼩,则⾦属的可锻性好。

反之则差。

⾦属的塑性⽤⾦属的断⾯收缩率ψ、伸长率δ等来表⽰。

变形抗⼒系指在压⼒加⼯过程中变形⾦属作⽤于施压⼯具表⾯单位⾯积上的压⼒。

变形抗⼒越⼩,则变形中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少。

⾦属的可锻性取决于⾦属的本质和加⼯条件。

5、锻造温度提⾼⾦属变形时的温度,是改善⾦属可锻性的有效措施。

⾦属在加热中,随温度的升⾼、⾦属原⼦的运动能⼒增强,很容易进⾏滑移,因⽽塑性提⾼,变形抗⼒降低,可锻性明显改善,更加适宜进⾏压⼒加⼯。

但温度过⾼,对钢⽽⾔,必将产⽣过热、过烧、脱碳和严重氧化等缺陷,甚⾄使锻件报废,所以应该严格控制锻造温度。

锻造温度范围系指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间的温度区间。

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以合⾦状态图为依据。

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其始锻温度⽐AE线低200℃左右,终锻温度为800℃左右。

金属工艺学 期末复习

金属工艺学 期末复习

第一章1. ※强度: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破坏的能力。

2. ※测量硬度的方法常见的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3. ※布氏硬度测量原理:在规定的载荷F (单位:N )作用下,把一定直径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压入试样的表面,保持一定时间t 后卸载,试样上随即出现一个压痕。

以压痕表面积S 上单位面积所承受载荷的大小,作为所测金属的布氏硬度值。

用符号HBS (或HBW )表示。

4. ※布氏硬度一般是先测得压痕直径,根据直径查表确定材料的布氏硬度值,值越大材料越硬。

5. ※布氏硬度的表示方法:数值1(硬度值)+HBS (HBW )+数值2(球体直径mm )+/+数值3(试验载荷kgf )+/+数值4(载荷保持时间)。

若仅为10~15s 时,可不标注; 150HBS10/1000/30, 用直径为10mm 的钢球,在1000kgf (9807N )的载荷作用下,保持30s 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50; 6. ※特点与应用:测量准确,重复性强;但因压痕较大,有损表面,且工件过硬时,压头易变形,故不宜测量成品零件、薄片材料及高硬度的材料。

通常用于测定退火、正火、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后的钢件,以及铸铁和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硬度。

7. ※洛氏硬度试验是用一定的载荷将顶角为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 的淬火钢球压入被测试样表面,根据压痕的深度确定它的硬度值。

洛氏硬度值可以从洛氏硬度计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

8. ※洛氏硬度表示方法:数值(硬度值)+HR+标尺符号(不同标尺的洛氏硬度)。

常用的有A ,B ,C 三种标尺,HRC 应用最广泛。

50HRC------用C 标尺(用120°金刚石圆锥体作压头,载荷为1500N )测定的洛氏硬度值为50。

9. ※洛氏硬度测量压痕的深度。

压痕越深,材料越软。

10. ※洛氏硬度的特点与应用:操作简便、迅速,压痕较小,且测试硬度范围广,可测成品件或较薄的工件,以及从很软到很硬的材料;但因压痕较小,当材料内部组织不均匀时,则测量值波动较大,不够精确,故在实际操作中,应在不同部位测量数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金属工艺学 考试重点

金属工艺学 考试重点

第一章一.切削运动 1.定义:要想加工出不同的表面,工件和刀具之间必须具有定的相对运动,才能保证完整的加工出各种表面,这种运动叫做切削运动。

2.主运动:是切下切屑最基本的运动进给运动:使金属层不断投入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的运动。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1.切削速度:单位时间内工件与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 2.进给量:工件或刀具在单位时间内,刀具与工件之间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移 3.切削深度: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三.切削层几何参数 1.切削厚度:两相邻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2.切削宽度:沿主刀刃度量的切削层的尺寸3.切削面积:切削层在垂直于切削速度的截面内的面积。

四.刀具材料及刀具角度对材料的基本要求:1.较高的硬度2.较高的强度及韧性3.较好的耐磨性4.良好的耐热性5.良好的工艺性6经济性。

常用刀具材料:1.碳素工具钢2.合金工具钢3.高速钢4.硬质合金五.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三面两刃一尖):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六.标注角度 1.前角:主剖面中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 2.后角:主剖面中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3.主偏角:主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与进给反方向所夹的角度4.副偏角:副切削刃在基面上投影与进给方向所夹的角度 5.刃倾角:切削平面中测量的,主切削刃鱼基面之间的夹角。

各角度的作用:1.前角:可减小前刀面挤压切削层时的塑性变形,减小切屑流经前刀面的摩擦阻力,从而减小了切削力.切削热和功率。

选择原则:锐字当先,锐中求固 2.后角:减小刀具后刀面与加工表面之前的摩擦,并且配合前角调整切削刃的锋利与强固。

选择原则: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取小值。

3.主偏角:影响切削层截面形状的几何参数,影响切削分力的变化副偏角:减小副切削刃和副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摩擦的作用主偏角还和副偏角一起影响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选择原则:在不产生振动的条件下,取小值。

金属工艺复习知识点

金属工艺复习知识点

《金属工艺》复习知识点一、重要名词1.过冷现象2.合金3.金属的液态成型4.焊接裂缝5.淬火6.合金的充型能力7.加工硬化8.焊接9.精整加工10.自由锻造11.引偏12.焊接融合比1.过冷现象:金属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或金属熔点)。

2.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通过熔炼后所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新的物质。

3.金属的液态成型:4.焊接裂缝:在热循环过程中,焊件各部分的温度不同,随后的冷却速度与各不相同。

因而焊件各部位在热胀冷缩和塑性变形的影响下,必将产生内应力、变形、裂纹。

当焊件应力过大的严重后果使产生焊件裂缝。

5.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 线以上30-50 ℃,保温后在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γ-Fe体)。

6.合金的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充型能力。

7.加工硬化: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弹性极限、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强度极限)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成为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

8.焊接: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借助金属原子间的结合与扩散,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牢固连接在一起。

9.精整加工:在精加工之后从工件上切除很薄的材料层,以提高工件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为目的的加工方法。

10.自由锻造: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上、下砧间直接是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锻件的方法。

由于坯料在两砧间变形时,沿变形方向可自由流动,故而称为自由锻。

11.引偏:在切削力作用下,由于钻头刚度很差,导向性不好,很容易弯曲,引起孔径扩大、孔轴偏斜、孔径不圆等的现象12.焊接融合比:二、应掌握的知识点(一)、σs、σ0.2、σb、δ5、δ、ψ、σ-1、HRC、HBS、E所代表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

金属材料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是什么,实际晶体结构缺陷主要包括哪些?掌握铁碳相图中的典型点含碳量、温度、含义。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充型能力-------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2.缩孔------------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容积较大而且集中的孔洞3.缩松----------在铸件凝固的区域没有得到液态金属或合金的补缩形成分散和细小的缩孔4.顺序(定向)凝固-----------采用各种工艺措施,是铸件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向冒口的方向顺序地凝固5.同时凝固---------采取一些工艺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6.冒口---------铸型内供储存铸件补缩用熔融金属,并有排气、集渣作用的空腔。

7.起模斜度--------为使模样容易地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中脱出,所设计的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8.纤维组织--------钢锭在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形状,金属再结晶后也不会改变,仍然保持下来,使金属组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9.可锻性------衡量材料通过塑性加工获得优质零件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10.冲孔-------是指利用冲头在工件上冲出通孔或盲孔的工序11.拉深--------将一定形状的平板毛坯通过拉深模冲压成各种形状的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12.落料------是将分离的部分作为成品,周边是废料13.超塑性------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底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14.复合冲模--------在一个模具上只有一个工位,在一次冲压行程上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冲模15.连续冲模-------在一个模具上有多个工位,在一次冲压行程上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冲模16.模锻斜度---------为了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模锻件上平行于锤击方向的表面必须具有斜度17.内斜度-------锻件内壁的斜度,用β表示18.外斜度-------锻件外壁的斜度,用α表示19.等离子弧------对自由电弧的弧柱进行强迫“压缩”,从而使能量更加集中,弧柱中气体充分电离,这样的电弧称为等离子弧。

金属工艺学复习

金属工艺学复习

金属工艺学复习第一篇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强度与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固溶体:铁碳合金都是间隙固溶体铁素体:α铁基,低温,含碳量低,特征是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奥氏体:γ铁基,较高温,含碳较高,强度及硬度不高,塑性优良,锻造常用●化合物:渗碳体Fe3C : 硬而脆●机械混合物:珠光体P:F+Fe3C,0.77C,力学性能好,塑性韧性一般;莱氏体L:含碳4.3%,渗碳体含量多,硬脆高温莱氏体奥氏体+渗碳体Ld(A+Fe3C),727C以上低温莱氏体珠光体+渗碳体Ld’(P +Fe3C),727C以下。

●热处理: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等)●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随后以足够缓慢的速度冷却,使钢得到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2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形。

3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完全退火:加热到AC3以上,得到均一奥氏体组织后再缓冷转变为珠光体组织的过程。

不完全退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缓冷进行组织转变的过程。

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目的: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钢2)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得到细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对于低、中碳钢(≤0.6C%),目的与退火的相同调整硬度利于切削、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

1要改善切削性能,调整硬度利于切削、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

低碳钢用正火,中碳钢用退火或正火,高碳钢用球化退火。

2对于过共析钢,用于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精简版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精简版

铸造工艺方案确定(浇注位置,分型面,工艺参数等的选择)。

1.浇注位置: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原则: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位于侧面,以保证获得较好质量。

2)铸件宽大平面应朝下,否则易造成夹砂结疤缺陷。

3)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应置于铸型下部或垂直、倾斜位置。

4)形成缩孔的铸件,应将截面较厚的部分置于上部或侧面,便于安置浇冒口补缩。

5)应尽量减少型芯的数量,且便于安放、固定和排气。

2.分型面:指分开铸型便于取模的结合面。

它决定了铸件在造型时的位置。

通常造型位置和浇注位置一致。

首先应保证铸件质量要求,其次应使操作尽量简化,再考虑具体生产条件。

原则:1)便于起模,工艺简化。

2)分型面应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3)应尽量减少型芯和活块的数量4)分型面应尽量平直。

5)尽量减少分型面(6)尽量使铸件重要加工面或大部分加工面、加工基准面放在一个砂型内(7)使型腔和主要型芯位于下箱铸件结构工艺性。

指铸件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要求,满足铸造性能和铸造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铸件壁厚的设计1)铸件的最小壁厚:在各种工艺条件下,铸造合金能充满型腔的最小厚度。

2)铸件的临界壁厚:存在一个最大壁厚。

一般取最小壁厚的三倍。

3)铸件壁厚应均匀,避免厚大截面,并防止壁厚的突变塑性加工特点(优缺点)。

塑性成形:指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及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具有较好塑性的材料如钢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均可在冷态或热态下进行塑性成形加工。

优点:1)改善金属的组织,提高金属的力学性能;2)节约金属材料和切削加工工时,提高金属材料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3)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4)适应性广。

缺点:1)锻件的结构工艺性要求较高,内腔复杂零件难以锻造;2)锻造毛坯的尺寸精度不高,一般需切削加工;3)需重型机器设备和较复杂模具,设备费用与周期长;4)生产现场劳动条件较差。

金属锻造性能影响因素。

锻造流线的形成:在金属铸锭中含有的夹杂物多分布在晶界上,在金属塑性变形时,晶粒沿变形方向伸长,塑性夹杂物也随着变形一起被拉长,呈带状分布;脆性夹杂物被打碎呈碎粒状或链状分布;通过再结晶过程,晶粒细化,而夹杂物却依然呈条状和链状被保留下来,形成锻造流线。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

金属工艺学知识点第一章:工程材料级热处理1:碳素钢碳含量低于2.11%,铸铁碳含量2.11%-6.69%2:金属材料的性能使用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工艺性能。

3:拉伸过程----弹性,塑性,强化,缩颈。

4: 钢的热处理;它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其表面的或内部的组织结构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5:钢的对货、正火、淬火和回火。

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第二章:铸造1:砂型铸造、特种铸造2:型砂与芯砂的基本性能:可塑性、强度、透气性、耐火性、退让性。

3:合金铸造性能:流动性、收缩性。

第三章:锻压1:锻压加工工艺的特点:1)改善金属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2)材料的利用率高。

3)较高的生产率。

4)毛坯或零件的精度较高。

5)具有良好的塑性。

6)不适合合成形状较复杂的零件。

2:影响金属的锻造性能的因素:1.合金的充型能力,充型能力的决定因数合金的流动性、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

2.液态金属的凝固与收缩,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

影响凝固的主要因素: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铸件的温度梯度。

影响收缩的因素:化学成分(c含量)、铸型条件、铸件结构、浇注温度。

3.液态成形内应力、变形与裂纹,防止变形的方法与防止应力的方法基本相同。

带有残余应力的铸件,变形使残余应力减小而趋于稳定。

3:提高金属锻造性能的途径:金属内在因素,变形温度和速度。

第四章:焊接1:焊条的组成和作用:焊芯、药皮。

1)焊芯是焊接用专用的金属丝,是组成焊缝金属的主要材料。

焊接时焊芯的主要作用:一是作为一个电极起传导电流和引燃电弧的作用。

二是熔化后作为填充金属与熔化后的母材一起形成焊缝。

焊条药皮的作用(1)提高焊接电弧的稳定性,保证焊接过程顺利进行;(2)具有造气、造渣能力,防止空气侵入熔滴及熔池;(3)使焊缝金属顺利进行脱氧、脱硫及脱磷;(4)具有向焊缝渗合金的作用。

金属工艺学重点

金属工艺学重点

金属工艺学重点液态合金的充型: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之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1、合金的流淌性2、浇注条件3、铸型填充条件化学成分对流淌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中共晶成分的合金由因此在恒定的温度完成结晶,凝固的温区窄,液态的流淌性最好合金的收缩收缩阶段:1、液态收缩:从浇注温度到凝固开始温度(即液相线温度)间的收缩。

(T浇→T液)2、凝固收缩:从凝固开始到凝固终止温度(即固相线温度)间的收缩。

(T液→T固)使液面下降,是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因。

3、固态收缩:从凝固终止到室温间的收缩。

(T固→T室),使铸件外部尺寸的减小,是铸件产生内应力、变形与裂纹的基本原因。

顺序凝固法:在铸件的厚壁处设置冒口使缩孔集中在冒口中,从而获得致密的铸件,但铸件各部的温差大,会引起较大的热应力,金属的消耗大。

同时凝固法:铸件的热应力小但易产生缩松。

铸造内应力、变形与裂纹的形成与防止:)防止,a.尽量使壁厚均匀,结构对称,避免尖角结构。

b.使用同时凝固(冷铁)c.提高型(芯)砂的退让性d.进行时效处理:人工时效(钢、铸铁的去应力退火)自然时效.E.使用反变形法f.严格操纵s.p含量(根据石墨的形状)铸铁:白口铸铁Fe3c灰口铸铁石墨.麻口铸铁(白口+灰)普通灰口铸铁片状.可锻铸铁团絮状.球墨铸铁球状.蠕墨铸铁蠕虫状影响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因素(石墨化):①化学成分②冷却速度、球墨铸铁:1、组织.金属基体+球状石墨.应力集中基本消除,同样体积的石墨圆球形的表面积最小,石墨孤立存在于基体中,基体不再被割裂成不连续状,σb能够发挥80~90%性能①机械性能比其他铸铁高②仍具有灰口铸铁的许多优点如:减振、耐磨、缺口敏感性小、切削加工性好。

③铸造性能有优于铸钢④热处理性能好。

制取方法①熔化普通灰口铸铁②球化处理与孕育处理a.球化剂──稀土镁合金b.孕育剂──75%si的硅铁c.冲入法4、铸型工艺①易产生缩孔、缩松a.使用浇口、冒口、冷铁系统对铸件实现顺序疑固b.增加铸型刚度②易产生皮下气孔a.严格操纵型砂水分与铁水的含硫量b.提高型砂的透气性牌号Q T ×××-××6、热处理①退火──获得铁素体球铁②正火──获得珠光体球铁③调质──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型砂应具备的性能:强度、透气性、耐久性、退让性、韧性1、手工造型①整模造型:适于形状简单且横截面依次减少的铸件②分模造型:适于最大截面在中间的铸件③挖砂造型:分型面不是平面铸件的单件小批生产。

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切削加工1. 零件的种类(1)轴类(2)盘套类(3)支架箱体(4)六面体(5)机身基座(6)特殊类2. 切削运动(1)主运动(2)进给运动3. 切削用量三要素、公式4. 零件表面的成型方法(1)轨迹法(2)成形法(3)展成法5. 刀具的组成6. 刀具的参考系7. 刀具的几何角度?如何标注?8. 常见的刀具材料及用途9.第二章特种加工1.特种加工有那些?举出3个加工实例第三章特性表面的加工1.螺纹的种类、用途和标注2.螺纹的基本要素3.螺纹的加工方法4.常见的齿轮种类?5.齿轮的主要参数6.齿轮的加工方法有那些?7.插齿和滚齿有那些运动?8.成形面的种类有那些?(1)回转(2)直线(3)立体第四章常见表面加工方案需选择1.外圆加工方案2.内孔加工方案3.平面加工方案4.表面加工方案的依据(1)根据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度(2)零件结构形状和尺寸选择(3)根据零件热处理状态选择(4)根据零件材料的性能选择(5)根据零件的批量选择5.轴加工方案、盘套类加工方案、V形铁加工方案实例第五章数控加工技术第六章第七章其他新技术新工艺一、爆炸成形二、液压成形三、旋压成形四、喷丸成形五、滚挤压加工六、滚扎成形加工七、胶接第八章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结构工艺性1. 尽量采用标准化参数2. 便于装夹3. 便于进刀和退刀4. 避免给加工带来困难5. 零件结构要有足够的刚度6. 减少装夹次数7. 减少机床调整8. 减少刀具种类9. 减少加工面积10. 便于测量11. 热处理12. 便于装配13. 分解独立装配14. 避免在箱体内装配15. 便于拆卸16. 要有正确的装配基准17. 增加调节环第九章零件的制造工艺过程第一节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一、工艺过程的概念1.生产纲领(N):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产品、产量和年度计划。

生产纲领用年产量表示。

产品中某零件的生产纲领就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年产量。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

金属工艺学复习要点第八章 铸造1. 铸造特点(优缺点)。

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铸造是生产机器零件毛坯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液态金属逐步冷却凝固成形。

铸造的优点:1)可以铸出内腔、外形很复杂的毛坯;2)工艺灵活性大。

几乎各种合金,各种尺寸、形状、重量和数量的铸件都能生产;3)成本较低。

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铸造的缺点:1)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内部易产生缩孔、缩松、气孔等缺陷。

2)铸件的机械性能较低3)铸造工序多,难以精确控制,使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4)劳动条件较差,劳动强度较大。

铸件充型能力影响因素:铸造性能是表示合金铸造成形获得优质铸件的能力;用充型能力、收缩性等来衡量。

充型能力:熔融金属或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金属或合金液的流动性,1)合金的种类,合金的种类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螺旋线长度,即具有不同的流动性,2)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特征,3)杂质和含气量有关固态杂质物使黏度增加流动性下降,含气量越少,流动性越好。

浇注条件,1)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越高,保持液体的时间越长,流动性越好2)铸型温度,提高铸型温度温度,可以降低铸型和金属液之间的温差,进而减缓了冷却速度,可以提高合金液的充型能力3)充型压力,充型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强铸型填充条件,铸型的蓄热能力越强,则金属温度瞬间下降梯度越大,充型能力越越差,反之越强。

铸件结构,当铸件壁厚过小,厚薄部分过渡平面多,直浇口底,浇口小,结构复杂,存有大的水平面等结构都使充型能力降低。

金属的收缩及影响因素和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收缩。

合金从液态冷却至常温的过程中,体积或尺寸缩小的现象。

通常用体收缩率或线收缩率来表示:三个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影响收缩的因素。

1)化学成分;2)浇注温度越高,过热度越大,收缩越大;3)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铸件结构造成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产生内部应力阻碍收缩;铸型和型芯产生机械阻力。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

1、什么是铸造合金的收缩性?有哪些因素影响铸件的收缩性?答:合金在从液态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其体积或尺寸缩小的现象称为收缩。

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阶段。

铸件收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合金成分、浇注温度、铸件结构和铸型。

2、铸件中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产工艺上有哪些预防措施?答:铸件中产生缩孔和缩松的主要原因是固态收缩。

为了减小铸件内应力,在铸件工艺上坷采取同时凝固原则。

所谓同时凝固原则,就是采取工艺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之间没有温差或温差尽量小,使各部分同时凝固。

此外,还可以采取去应力退火或自然时效等方法,将残余应力消除。

3、什么是铸件的冷裂纹和热裂纹?防止裂纹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如果铸件内应力超过合金的强渡极限时,铸件便会产生裂纹。

裂纹分为热裂和冷裂两种。

(1)热裂:热裂实在凝固后期高温下形成的,主要是由于收缩收到机械阻碍作用而产生的。

它具有裂纹短、形状曲折、缝隙宽、断面有严重氧化、无金属光泽、裂纹沿晶界产生和发展等特性,在铸钢和铝合金铸件中常见。

防止热裂的主要措施是:除了使铸件结构合理外,还应合理选用型砂或芯砂的防结剂,以改善其退让性;大的型芯可采用中空结构或内部填以焦炭;严格限制铸钢和铸铁中硫的含量;选用收缩率小的合金。

(2)冷裂:冷裂是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常出现在铸件受拉伸部位,特别是有应力集中的地方。

其裂缝细小,成连续直线状,缝内干净,有时呈轻微氧化色。

壁厚差别大,形状复杂或大而暴的铸件易产生冷裂。

因此,凡是能减少铸件内应力或降低合金脆性的因素,都能防止冷裂的形成。

同时在铸铜和铸铁中严格控制合金中的磷含量。

4、什么是砂型铸造的手工造型和及其造型?各有什么特点?答:(1)手工造型:指全部用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

手工造型按起模特点分为整模、挖沙、分模、活块、嵌箱、三箱等造型方法.手工造型方法比较灵活,适用性较强,生产准备时间较短,但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铸件质量较差。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重要知识点详解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重要知识点详解

⾦属⼯艺学复习资料重要知识点详解⾦属⼯艺学复习资料⼀、 1.外圆⾯、孔:直线为母线,圆为轨迹平⾯:直线为母线,直线为轨迹成形⾯:曲线为母线,圆或是直线为轨迹2.包括主远动:⼑具与⼯件产⽣相对运动,是前⼑⾯接近⼯件,速度最⼤,功率最⼤进给运动:切除切屑3.合成切削速度⾓,主运动与合成运动夹⾓4.切削⽤量:切削速度v=3.14*dn/1000或2*Ln/1000进给量f背吃⼑量ap5.⼑具:切削部分、夹持部分6.⼑具材料:碳素⼯具钢、合⾦⼯具钢—切削速度不⾼的⼿⼯⼯具---锉⼑、锯条、铰⼑⾼速钢、硬质合⾦:应⽤最⼴----⾼速钢-强度、韧度好-⿇花钻、铣⼑、拉⼑、齿轮⼑----硬质合⾦硬度好、耐磨、耐热-车⼑、刨⼑、端铣⼑7.⼑具⾓度:主、副偏⾓Kr,Kr’⼩时,表⾯粗糙度也⼩,⼑尖强度和散热条件好,利于提⾼⼑具耐⽤度,但是背向⼒⼤,易引起⼯件变形,可能产⽣振动。

前⾓:前⾯与基⾯夹⾓ro 有正、负、零度前⾓-⼤时,切削⼒Fc⼩,但过⼤,强度低,耐⽤度低,磨损加快---硬质合⾦为10-20度—灰铸铁为5-15度后⾓:道具后⾯与切削⾯的夹⾓,可减⼩摩擦,粗加⼯为6-8度刃倾⾓lanmudas8.车⼑结构形式: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机夹可转位式(1.避免因焊接引起的缺陷,相同条件下⼑具切削性能⼤为提⾼;2.卷屑、断屑稳定可靠;3.⼑体转位后,保证切削刃与⼯件相对位置,减少了调⼑停机时间,提⾼⽣产效率;4.⼑⽚⼀般不需要重磨,利于涂层⼑⽚推⼴使⽤;5.道题使⽤寿命⼤,可节约材料及制造费⽤)9.切屑:带状-⼤前⾓⼑具,⾼切削速度、⼩进给量,塑性材料,表⾯光洁节状-低速、⼤进给量、加⼯中等硬度钢材、表⾯粗糙崩碎-铸铁、黄铜等脆性材料,⼑尖易磨损,产⽣振动10.积屑瘤:⾦属材料因塑性变形⽽被强化,⽐⼯件材料硬度⾼,能代替切削刃进⾏切削,可保护切削刃,并增⼤了⼑具实际⼯作前脚,切削轻快,所以,粗加⼯希望产⽣。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3篇)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3篇)

第1篇一、金属工艺学概述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变形、处理和回收利用的科学。

它涵盖了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变形、处理、回收和再利用等各个环节。

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能1. 金属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纯金属:如铜、铝、铁等。

(2)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3)复合材料:由金属与其他材料(如陶瓷、塑料等)组成的材料。

2. 金属材料的性能(1)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

(2)物理性能:包括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密度等。

(3)化学性能: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耐高温性等。

三、金属工艺学基本原理1. 金属变形原理金属变形是指在力的作用下,金属体积、形状和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金属变形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滑移:金属在力的作用下,晶粒发生相对滑移,导致变形。

(2)孪晶: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晶粒发生孪晶变形。

(3)位错:位错是金属晶体中的一种缺陷,它对金属的变形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2. 金属加热与冷却原理金属加热与冷却是金属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为金属加热与冷却原理:(1)加热:金属加热时,其温度逐渐升高,原子振动加剧,导致金属软化。

(2)冷却:金属冷却时,原子振动减弱,晶体结构逐渐稳定,金属硬化。

3. 金属热处理原理金属热处理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对金属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过程。

金属热处理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退火:通过加热使金属组织发生变化,提高其塑性和韧性。

(2)正火:通过加热和冷却使金属组织发生变化,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3)淬火:通过快速冷却使金属组织发生变化,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4)回火:通过加热和冷却使金属组织发生变化,提高其韧性和稳定性。

四、金属工艺学主要加工方法1. 冲压加工冲压加工是指利用冲模对金属板材、带材、管材等进行压力加工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工艺学》(第一篇)复习要点
学习《金属工艺学》(第一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对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结构、组织和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有基本了解,能够初步做到合理选用金属材料和安排机械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

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讲究方法
《金属工艺学》(第一篇)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中涉及的基础理论多,知识面宽。

它要求学生具备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加工工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电中的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书上的名词术语多,抽象复杂难学,学习时无兴趣,面对考试感到心中无底。

因此,讲究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⒈明确课程特点,掌握内在规律
每门课程均有自身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对课程的特点和内在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就能提高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宏观性能和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组织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机械制造工业中,要求我们所选的金属材料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所选材料必须满足在服役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要求(如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二是所选材料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可加工工艺性能,经过必要的工艺加工,获得所需的尺寸和形状,达到设计的要求。

所谓宏观性能,就是指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

本课程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和探讨金属材料的宏观性能同金属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讨论了改变内部结构组织的两个影响因素问题,即材料的成分(内部因素)和加工工艺条件(外界因素)问题。

归纳起来,就是“一个观点,两条线”。

一个观点阐明了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它的微观组织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条线是指材料的内在因素成分——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研究各种系列合金的配制问题。

例如,共晶白口铁与45号碳钢同是铁碳合金,为什么共晶白口铁的冲击韧性和塑性明显差。

究其原因,是因为两者的含碳量不同,共晶白口铁的含碳量为4.3%C左右,45号碳钢的含碳量为0.45%C左右,因而两者的组织不同,性能各异。

共晶白口铁的组织是莱氏体,所以冲击韧性和塑性极差。

可见,如果配制一系列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就能获得一系列不同组织和性能的铁碳合金材料。

第二条线是指材料的外界加工工艺处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建立起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各种加工工艺。

例如,Tl2钢加工成锉刀,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处理后,可作为刀具加工经球化退火后的同种钢材。

其原因,Tl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M,硬度高达HRC64左右,而同样材料的TI2钢经球化退火处理后的组织是粒状珠光体,硬度仅为HB200左右。

由此可见。

同种金属材料经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

会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

2.弄懂概念,掌握基本内容
从课程学时分配和期末考试要求看,课程中基础理论与工艺原理占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书中的2一7章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章节,必须掌握它们所提及的内容,包括名词、术
语及基本原理等。

尤其是第4、5两章,它们承前启后,是贯穿全课程的核心内容,如果真正掌握了,那么基本要求也就达到了。

弄懂主要章节中的名词术语的概念,是掌握基本内容的关键。

弄懂概念,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样就能完整、准确地弄懂名词术语的定义概念,并把它们掌握记住。

名词术语中有的属于比较抽象的名词概念,如相、组织、临界冷却速度和淬透性等。

对这类名词的掌握,要从深入理解着手,只要对概念的定义理解深透正确,就能记住掌握。

3.善于分析总结,及时理解记忆
课程属工程类型,它除了有较系统的理论特征外,且有很强的工艺性特征。

因此学生必须对所建立起的具体模型或图像有较清晰的分析认识,使理论概念与工艺方法联系起来,如对晶体结构模型、铁碳合金状态图、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的认识理解。

学生如果能掌握和描绘这些模型与曲线,就不难理解和记住各种概念、术语,并能帮助选择正确工艺方法。

二、抓住要点
书中各章节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繁多,同学们若能全部地掌握,固然很好,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为帮助同学们通过学习,掌握一些最主要的基本知识,现列出在复习时须抓住的要点。

第一章钢铁材料生产简介
了解炼铁、炼钢的基本过程,掌握生铁中主要有哪些常存元素,其中有害元素主要有哪些。

第二章金属的力学性能
掌握σb、σs、δ、ψ、HBS、HRC、Akv、σ-1,等性能指标的含义、测试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重要术语:晶体、晶格、晶胞、结晶、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合金、组元、固溶体、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固溶强化、金属化合物、相。

掌握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实际晶体中的缺陷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二元合金状态图的建立方法和Pb一Sn二元合金状态图的结晶过程分析。

第四章铁碳合金
重要术语: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铸造碳钢。

掌握简化的Fe ——Fe3C状态图,能填出铁碳状态图各区域的组织,标出特性点和特性线的符号,能对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结晶过程进行分析。

掌握20、 45、 60、15Mn、 65Mn、T8、Tl0、Tl2等各钢号的分类,使用组织状态及用途。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重要术语:临界线、奥氏体晶粒度、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孕育期、临界冷却速度、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掌握共析钢c曲线中各线的意义、各转变区域的组织;掌握经退火、正火、淬火十回火等各常规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它们的目的和应用范围;掌握热处理工艺性对零件结构的要求。

第六章合金钢
重要术语:合金钢、合金元素、回火稳定性、二次硬化、回火脆性、二次淬火。


掌握20Cr、20CrMnTi、 4 0Cr、40CrNiMo、60Si2Mn、GCrl 5、9SiCr、W18Cr4V等钢号的分类、成分特点、热处理工艺特点、使用状态的组织和主要用途。

第七章铸铁
重要术语:石墨化过程、促进石墨化元素、阻碍石墨化元素、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变质处理。

掌握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特征和主要用途。

第八章非铁金属
掌握铝及合金、铜及合金、铸造轴承合金和粉末冶金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第九章非金属材料
了解高聚大分子聚集态结构、力学状态、基本性能和常用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了解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

三、考试题型
期末考试是为了检查同学对《金属工艺学》(第一篇)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试题应不超出教学大纲的规定要求和教材的范围。

试题的基本类型有:①判定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主要测验同学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术语掌握的程度;②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主要测验同学对课程中的常用名词、术语、概念、常用金属材料牌号掌握的程度;③绘图填空题共20分,主要测验同学对重点章节(如4、5章)学习程度;④问答题共20分,主要测验同学对2一7章中重要原理、概念和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掌握的程度;⑤选择填空题共20分,主要测验同学对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热处理工艺方法、组织特征和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