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新增篇目《论语》十二章2018年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和必读名著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和必读名著

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背篇目(72篇)(一)文言文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文言文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文言文选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歧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以千之)——《礼记》5.《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①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②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③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④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白居易⑤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⑥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四)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田园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高中语文新课标必读名著(精华篇)1.文化瑰宝:《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2.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3.短篇小说:《呐喊》《莫泊桑短篇小说》《契科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4.中篇小说:《边城》《老人与海》5.长篇小说:《子夜》《家》《四世同堂》《红岩》《平凡的世界》《活着》《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6.散文:《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文化苦旅》7.诗歌:《毛泽东诗集》《女神》《普希金诗》《泰戈尔诗》8.戏剧:《雷雨》《日出》《屈原》《茶馆》《哈姆雷特》路遥《平凡的世界》;雨果《悲惨世界》。

(优选)新课标高中语文新增篇目论语十二章年

(优选)新课标高中语文新增篇目论语十二章年
(优选)新课标高中语文新增 篇目论语十二章年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
【注解】
弘毅:弘,大。毅,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 因为他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 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点评】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弘大的志 向、坚毅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 句话说得悲壮,总让我想起屈原的长叹:“路曼曼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让我想起诸葛亮、岳 飞、文天祥、史可法……
• 【注释】①如礼何:“如…何他词语,意思是 “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 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 【评析】仁,仁德。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 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 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 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 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 礼、乐的问题。 [1]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解】“其”,是副词,“大概,也许”的意思。 【译文】
•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 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 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 人.”

论语十二章高中

论语十二章高中

论语十二章高中《论语》十二章共计27篇,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对于修身、治国、教育、仁义等诸多思想的探讨。

在高中阶段,学习和理解《论语》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和指导意义,下面将逐一分析。

一、学而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本篇开篇便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时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重复、巩固,体现了“行胜于言”的思想,对于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会有极大的启示。

此外,篇中还提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要善于交友,互相学习、鼓励。

二、为政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为政篇》本篇讨论了怎样才能做好一位政治家,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民为本”。

政治家应该将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民众谋福利。

同时,还强调了事事求全的不可行性,提出了在处理问题时需要权衡和适度的意见,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三、八佾篇“礼之用,和为贵。

”——《八佾篇》本篇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在礼仪中,最重要的是和谐和稳定,要保持和而不同的态度。

这也是我们现在社会对于和谐、共存共荣的思想所提倡的。

四、学而第一篇“不学诗,无以言。

”——《学而篇》第一篇这是《论语》第一篇的开头。

孔子强调说:“不学诗,无以言。

”他认为诗歌对于修养、学习和人生境界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因此应该通过学习诗歌来提高个人修养。

五、为政第二篇“朝闻道,夕死可矣。

”——《为政篇》第二篇在这篇中,孔子提出了一种极其珍视“道”的态度。

他认为,只要能够“朝闻道,夕死可矣”,即使不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值得自己的一生。

这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自己的内心精神,去贡献于社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六、里仁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里仁篇》这篇关于仁义的篇目,其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被称为是“天下第一理”,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要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转化成为对他人的尊重和善行。

教育部语文课程初高中标准背诵篇目

教育部语文课程初高中标准背诵篇目

2018最新教育部语文课程初高中标准背诵推荐篇目附录1 高中一、古诗词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李清照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文言文32篇一、其中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择性必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跤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天下为本)《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5.《孟之》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又有蓬之心也)《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1)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3)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_1论语十二章作业含解析上册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_1论语十二章作业含解析上册

《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湖、太湖、洞庭湖、洱海……这些名湖,都是人们所熟悉的。

它们有的妩媚,__①__,有的浓妆,有的淡抹。

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坐在镜泊湖旁那种有着尖顶、回廊的木头房子里,推窗也可以看到一角的山色湖光。

这个遥望不见一座塔、一道拱桥、一个亭台楼阁的巨大湖泊,自有一番“妙趣天然未夺真"的景象,它所具有的是一种粗犷的美、朴素的美.打个比方吧,她是在水乡浣纱时代的西子,而不是宫禁里“云鬓花颜金步摇"的杨妃.镜泊潮的湖水很清,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船在上面航行,上端是山色云彩,下面也是山色云彩,船头冲破了画图,涟漪潋滟,波光摇曳。

船腹下的图景又愈合起来.两岸山峦绵亘,比较靠近山崖的时候,似乎有点三峡气派。

更奇特的,是这个湖曲折蜿蜒,实际上是由七面大湖连串而成。

__②__,所以人们常常能发现惊喜。

小船航行着,航行着,看来前头是岸了,谁知转一个弯,又是一面大湖。

湖中有一个地方,又是放流木排的场地,巨木成筏,在湖面上载浮载沉.这样的景象,在其他人工修饰很多的名湖,也是难得一见的。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A.比拟比喻夸张B.对偶借代排比C.比拟比喻排比D.对偶借代夸张解析:“唯独镜泊湖却另具一番情调,它妩媚、雄奇都谈不上,而是充满了古朴的野趣”是比拟,“湖面煞像大自然创造的一面巨镜”是比喻,“有的妩媚,有的浓妆,有的淡抹"是排比.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船在湖面上航行,上下都是山色云彩,船头前方是涟漪潋滟、波光摇曳的水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原文两次强调“山色云彩”并单独成句,突出了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照应前面的“巨镜”.将“涟漪澈滟”“波光摇曳”等词语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原句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更好地展现了镜泊湖平静、美丽的特点。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篇目(一)《论语》十二章教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篇目(一)《论语》十二章教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

《论语》十二则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孔子,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联系旧知,温故而知新。

联系之前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文学价值。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付诸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

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

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三、作者介绍《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

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四、题目解说《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

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十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行的追求上。

统编版部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72篇)

统编版部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72篇)

统编版部编本高中语文新教材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臾……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3、过秦论(上) 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 《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潜7、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礼记》5、《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偶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锺嵘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 白居易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战) 郑燮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邶风》2、无衣《诗经·秦风》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 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昆琶行(并序) 自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31、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义生王磐。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背诵篇目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背诵篇目一、《论语》十二章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而言语谨慎,只要符合道义就是好学的表现。

”(《学而》)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节还有什么用?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音乐还有什么用?”(《八佾》)孔子说:“早上听到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了。

”(《里仁》)孔子说:“君子注重义理,小人注重个人利益。

”(《里仁》)孔子说:“看到有才德的人要以他为榜样,看到没有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

”(《里仁》)孔子说:“实际胜过虚文就像山没有造成一篮筐的土壤就停止了一样,虚文胜过实际就像史书上的记载。

只有实际和虚文相互彰显,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雍也》)曾子说:“士人必须要有弘毅的品质,因为任务重大而道路漫长。

把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要吗?死后再考虑已经太晚了,不是吗?”(《泰伯》)孔子说:“比喻为山,未完成一篮筐的土壤,就停止了,我也停止了。

比喻为平地,虽然只覆盖了一篮筐的土壤,但是我仍然继续前进。

”(《子罕》)孔子说:“有知识的人不会迷茫,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子罕》)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己并重礼仪才是仁。

只要一天克己并重礼仪,天下就会有仁爱了。

仁爱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别人的责任?”颜渊说:“请问怎么做到呢?”孔子说:“不合礼仪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情不要做。

”颜渊说:“虽然我不聪明,但我会按照您的话去做。

”(《颜渊》)子贡问孔子:“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践行吗?”孔子说:“是‘恕’。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对别人做。

”(《卫灵公》)孔子说:“小子啊,为什么不研究《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励人们,可以观察人们,可以聚集人们,可以唤起人们的怨恨之情。

在父亲面前要表现得亲近,在君主面前要表现得尊敬。

要多认识鸟兽草木。

”(《阳货》)二、《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亲近百姓,追求至善。

只有知道什么时候停止,才能有定力,有定力才能保持冷静,保持冷静才能安定,安定才能考虑问题,考虑问题才能得到答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新增篇目《论语》十二章2018年

新课标高中语文新增篇目《论语》十二章2018年

•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 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 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 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 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初中 所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此意。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 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 秩序的统治。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 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 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 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坏 乐崩,礼乐制度受到严重冲击,进而造成 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致力恢复西周时期的 礼乐制度作为了自身的毕生追求。
【点评】“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 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 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 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 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 ,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 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 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 终。
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解】兴:抒发情志。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群:结交朋友。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迩:近。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抒发 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 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 的名字。”

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概括主题

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概括主题

《论语十二章》高中语文概括主题《论语十二章》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篇目,涵盖了多个方面的主题。

本文将从学习之道、修身养性、人际交往、道德伦理、理想与现实、情感表达、为人处世、传统与现代等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概括主题。

一、学习之道《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巩固,同时要注重思考和创新。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修身养性《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修养。

修身养性是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关键。

三、人际交往《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诚相待、和谐相处。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道德伦理《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道德伦理的重要性,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追求正义和真理,远离邪恶和利益。

道德伦理是一个人品质和价值的体现。

五、理想与现实《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追求,同时要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与现实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六、情感表达《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怒则思贤友之谏,疾则思世人之言。

”等。

这些语句告诉我们,情感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同时要尊重他人的情感表达。

高中新课标背诵篇目72篇

高中新课标背诵篇目72篇

高中新课标背诵篇目72篇(2018-07-19 11:13:13)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10篇)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3、过秦论(上)贾谊4、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5、陈情表李密6、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7、种树郭橐陀传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石钟山记苏轼 10、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篇)1、《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大学(古之救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4、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礼记》5、《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6、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7、谏逐客书李斯 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 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白居易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哉)郑燮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 10、蜀道难李白 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适 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1、书愤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 37、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38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解:为何“见不贤”不助“不贤”思齐呢? 孔子在《子罕》给出了答案,那是因为做任何一件 事“止,吾止也;进,吾往也。” 一切均取决于自己,唯有自己可以改变自己,这是 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六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解:质为内,文为外,质为本真状态,文为礼乐规 范。质超过文就不符合大众认知,文超过质就失去真我, 显得虚假。
第三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解:这里的“夕死可矣”其实是指死而无憾,说白 了感觉这辈子都值了。这里可以看到孔夫子追求道的执 着精神,以及把追求道作为了自己毕生的追求。
的确,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自己的追求, 明确了追求,一生为此努力,当然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
第四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品微言大义,发智慧之花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词性、意义和用法,理解文本内容; 2. 探索章节关系,领会《论语》中洞察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 其现实意义。
一、走进至圣先师
②30-50岁,欲仕不能。 ③50-55岁,在鲁从政。 ④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⑤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四、解重构,探新意
《论语》二十篇,各篇之间、各章之间联系不明显,就是前后两章也 不一定有什么关联。但这种弱规律性的组合却丰富了言语的潜在意蕴,给 每一个读者以重构的可能。
请试着把文中相邻或不相邻的篇章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合,结合篇目名称, 谈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名家看《论语》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 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 底变样子。

新增高中背诵古文论语

新增高中背诵古文论语

2018年新增高中背诵古文之《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奏乐有什么用?”①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评析】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

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

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

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

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原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牛怡凡《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

牛怡凡《论语》十二章:新课标高考背诵篇目
6
• 7.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 语· 子罕》) • 【译文】(做事)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 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半途 而废停下的;(做事)好比用土平地,即 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能继续做下去,那是 我坚持不懈做成的。 • 【点评】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 成败的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 握在自己手中。
•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论语· 学而》) 【译文】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 生活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勉而语言 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 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了。【点评】 此句不敢评,读后只想哭。
11
• 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颜渊》)【译 文】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 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 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 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 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 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 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 您的话去做。”【点评】“克”有两种意思:一为 “克制”,二为“战胜”。这里两种解法都有意 味。克制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 乎礼仪,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7
•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 子罕》) • 【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 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 面不会有所畏惧。 • 【点评】我做不到“不惑”,常常犯 迷糊;但我能做到不忧不惧。只要能 做到宽容大度,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 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有 何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 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 秩序的统治。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 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即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 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礼乐制 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论语》十二章
.
.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
.
.
•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
• 【注释】①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 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 “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 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 【评析】仁,仁德。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 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 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 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 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 礼、乐的问题。 [1]
【点评】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弘大的志 向、坚毅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这 句话说得悲壮,总让我想起屈原的长叹:“路曼曼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让我想起诸葛亮、岳 飞、文天祥、史可法……
.
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 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说法, 这为后人普遍接受,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可指文 化,小可指修身,还可指. 文学、艺术等等。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注解】
弘毅:弘,大。毅,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 因为他责任重大,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 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注解】知,通“智”,智慧。 • 【译文】 • 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
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有所畏惧。 【点评】知者不惑:真正智慧的人,真正
的智者,什么都看透了, 所以不惑。 仁者无忧:仁爱的人拥有仁爱的心,看什 么都是美好的,所以无忧。 勇者不惧:勇敢的人,不会轻易恐惧。
.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解】“其”,是副词,“大概,也许”的意思。 【译文】 •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
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 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 人.” • 【点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我们 所说的“换位思考”。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的体现。
通晓(看重)。 • 【评析】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
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 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 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 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 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注解】
• 质,朴,质朴。
• 文,文采,文饰。野,鄙野、粗野。
•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 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 彬彬:这里指文和质相杂适中的样子。
•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 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 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 【注释】 •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齐:与......看齐。 • 焉:于之。 •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 思:思考,心里想。 • 【译文】 • 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
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 样的错误。
.
•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 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 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 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 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初中 所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此意。
• 【注解】(1)为山:堆积土山。(2)篑:kuì,土筐。 • (3)平地:填平洼地。(4)覆:倾倒。 • (5)进:前进。指继续堆土。 • 【译文】 •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 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 【点评】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 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 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 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 塑造。
• 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弱,诸侯争霸,礼坏 乐崩,礼乐制度受到严重冲击,进而造成 儒家创始人孔子,将致力恢复西周时期的 礼乐制度作为了自身的. 毕生追求。
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 以。
• “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 • “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 • 【评析】 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
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 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正是“朝 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的最佳注脚。
.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 【注释】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 • 【译文】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