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

合集下载

《药理学》知识

《药理学》知识

《药理学》知识药理学知识什么是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效应和副作用的科学。

它旨在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并为药物的发现、开发和使用提供基础知识。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治疗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化学分类:如酮酸类、抗生素类、抗酸剂类等。

- 作用机制分类:如麻醉药、抗生素、抗癌药等。

- 治疗用途分类:如抗高血压药、降糖药、止痛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药物目标在生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

常见的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拮抗:药物与受体结合,抑制受体活性。

- 激动:药物与受体结合,促进受体活性。

- 抑制:药物通过抑制某个酶或受体,阻断特定生物过程。

- 模仿:药物模仿某个生物体内的物质,产生类似的效应。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吸和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可能是由药物作用机制导致的,也可能是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或过量使用导致的。

药物开发和研究药物的开发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包括发现、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和监管审批等阶段。

药物研究旨在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副作用,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药理学的应用药理学广泛应用于医学和药学领域,为药物治疗和药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优化临床治疗方案、解决药物不良反应和制定合理用药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药理学的一些知识概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论述药理学的概念

论述药理学的概念

论述药理学的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旨在为药物研发、临床用药和药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药理学主要涉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一、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它涉及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药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指导临床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药理学的学科特点1.综合性:药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药理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以全面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实验性: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它的研究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药理学的实验通常需要使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等实验材料,以模拟人体内的药物作用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3.指导性: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药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4.发展性: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理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新的药物作用机制被不断发现,新的治疗策略和技术也不断涌现,这都为药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药理学的应用1.临床用药:药理学在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作用机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需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等情况,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2.新药研发:药理学在新药研发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新药的研发需要基于对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和实验研究,而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3.药品管理:药理学在药品管理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

药理学

药理学1.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和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的科学,分为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和药动学2.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使功能兴奋(亢进)或抑制(麻痹)药物作用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治疗作用: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防治疾病,有利于病人康复的药物作用3.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药物反应称为不良反应4.半数有效量是指能引起50%的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5.半数致死量:是指能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是药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6.治疗指数: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一般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7.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8.常用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的速度依次为:气雾吸入>腹腔>舌下含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皮肤给药9.第一关卡效应(首过效应):口服给药时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黏膜的某些酶灭活代谢。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物量减少。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局部血流量,组织亲和力,体液PH 值,体内屏障。

排泄的影响因素:滤过,尿液。

10.PH 值与药物酸碱度之间的关系?11.肝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2. 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13.阝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分解脂肪,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冠状动脉14.毛果芸香碱:可选择性激动M 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眼:缩瞳,降低眼压,调节痉挛(可用于治疗青光眼)15.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第1章绪论药物(drug)是指用以预防。

诊断及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

护用药理学(pharmacologyinnuring)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作用(action)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效应(effect)是指药物的初始作用所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是机体对药物反应的表现。

治疗作用(therapeuticaction)符合用药目的,能够防治疾病,有利患者康复的药理作用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疾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的治疗对症治疗(ymptomatic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不良反应(adverereaction)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副作用(idereaction)药物所固有的,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

后遗效应(reidual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降到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或症状加剧。

量效关系(doeeffectrelationhip)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阈剂量(threholddoe)刚刚能引起药效的剂量。

又称最小有效剂量。

治疗量(therapeuticdoe)大于阈剂量能产生治疗效果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又称有效量或常用量。

极量(ma某imaldoe)介于治疗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至于中毒,又称最大治疗量。

药理学ppt课件

药理学ppt课件
统计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软件,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药物作用效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
06 药理学前沿研究与展望
神经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结词
神经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在分子机制、药物作用靶点以及治疗策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神经性疾 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01
不良反应的处理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时停药,采取 对症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痛苦。
04
03
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
包括药效学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 化学相互作用。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
如抗生素与益生菌、降 糖药与利尿剂等。
合理用药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 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 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 药物使用。
水平。
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β受体拮抗剂
01
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减
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酯类药物
02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
症状。
阿司匹林
03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心肌梗死
和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哮喘的药物治疗
01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间接作用
指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而发挥药理作用。例 如,利尿药通过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 而发挥利尿作用。
药物的分类与作用特点
抗生素
1.A 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如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抗炎药
1.B 主要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如非甾体抗炎

药理学完整详细版

药理学完整详细版

第一篇绪言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organism)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2、药物(drug):是影响机体生理机能及生化过程的化学物质,用以防治、诊断疾病。

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

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桥梁学科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研究目的: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防治不良反应;帮助医药工作者合理用药;为寻找新药提供线索;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6、药理学的学科任务:阐明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研究开发新药;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先进的研究方法。

7、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基础药理学方法:①、实验药理学方法:以健康正常动物为实验对象,分整体/离体器官、细胞、微生物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②、实验治疗学方法:将正常动物造成类似于人体疾病的病理模型(如四氧嘧啶、SHR)进行药效学或药动学研究。

(2)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人体整体或离体器官、组织、体液等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9、新药研究过程:三个阶段:(1)药物临床前研究包括:药物的合成工艺、提取方法、理化性质、纯度、处方筛选、剂型选择、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药理、毒理、动物药动学等研究。

(2)临床研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Ⅰ期志愿者20-30例,找出安全剂量;Ⅱ期随机双盲法对照临床试验(100例);Ⅲ期选择特异体征病人300例。

(3)上市后药物监测。

社会性考查分析。

第二章药动学1、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

药理学

药理学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2.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的学科3.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4.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计划生育等的化学物质和重要工具5.毒物:指能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6.药物、食物及毒物之间的关系药物、食物与毒物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有的药物本身就是毒物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具有特异性。

2.药理效应:是指药物作用而引起机体功能形态变化的结果,是结果。

3.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调节①兴奋:凡是能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的功能增强的,称为兴奋②抑制:凡是能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的功能减弱的,称为抑制●化疗:指用化学治疗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癌细胞),达到治疗感染性疾病、寄生虫和恶性肿瘤的目的。

例如:扁桃体发炎使用青霉素则属于化疗。

●补充:例如:临床上用维生素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症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选择性高低与药物剂量、对组织细胞的亲和力、机体各器官与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也密切相关。

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数药理活性高,使用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5.治疗作用:指药物所产生的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是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消除原发治病因子的治疗(所谓“治本”)●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症状的治疗,可缓解或解脱这些症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甚至生命的危害(所谓“治标”)临床用药应按照“急者治其标(对症),缓者治其本(对因),标本兼治”的原则。

6.不良反应:指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痛苦的有害反应。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可避免。

药理学完整版

药理学完整版

药理学完整版第一单元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1、酸性药物过量中毒,为加速排泄,可以(碱化尿液,减少重吸收)。

2、药物进入经胸最常见的方式(脂深性跨膜扩散)。

第二单元拟胆碱药一、毛果芸香碱(M胆碱受体激动药)作用:直接作用于受体。

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用途:治疗青光眼。

二、新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作用:影响递质的代谢。

兴奋骨骼肌、胃肠、膀胱平滑肌;减慢心室率;对抗筒箭毒碱和阿托品的作用。

用途:重症肌无力。

尿潴留。

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三单元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与解救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阿托品+AchE复活剂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胆碱能神经递质破坏减少)。

第四单元抗胆碱药一、阿托品作用:1、对眼睛:散瞳、升高眼内压和调节麻痹2、解除平滑肌痉挛3、抑制腺体分泌4、解除迷走神对心脏的抑制。

5、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6、提起抗诉乙酰胆碱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用途:1、虹膜捷状体炎2、内脏绞痛3、全身麻醉前给药;胃、十二指肠溃疡4、缓慢型心律失常5、感染性休克6、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忌: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

二、山莨菪碱三、东莨菪碱――中枢性抗胆碱药第五单元拟肾上腺素药一、a和b受体激动药(一)肾上腺素用途:心跳骤停;抗休克;支气管哮喘及其他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局麻、制止鼻粘膜出血和牙龈出血。

不良反应:心律失常,室颤(二)麻黄碱用于腰麻术中所致的血压下降二、a受体激动药(一)去甲肾上腺素用途:休克和低血压,用于药物中毒致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延长局麻药的局麻作用。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用酚妥拉明)急性肾衰。

(二)间羟胺三、b受体激动药(一)异丙肾上腺素用途:心室自律缓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II、III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休克(二)多巴酚丁胺用途: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四、a、b、DA受体激动药多巴胺用途:用于血容量已补足但有心收缩力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

充血性心衰:用强心甙、利尿药无效的难治性心衰急性肾衰常合用利尿药。

药理学

药理学

(如皮肤)细胞膜。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滤过
载体转运: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药物代谢动力学
简单扩散: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非极性、解离度小或脂溶性强的药物容易通过。
药物代谢动力学
滤过:药物分子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随体液通过细胞膜的水
性通道,由细胞膜的一侧到达另一侧
药物代谢动力学
被动转运的特点:
pharmakon(药物、毒物)和 logos(道理)缩 合演变而成。
药理学的发展史
1.传统本草学
《神农本草经》(Sheng Nong’s Herbal Classic): 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起源于神农氏,汉代正式 编撰,载药365种。 《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载药884种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 明朝李时珍撰,五十二卷,收药1892种,药方 11000余条,插图1160幅 。被译成英、日、德、俄、 法、拉丁7种文字。至今仍是某些领域医药工作者的重 要参考书。
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上市后药物监测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新药研究的步骤:
临床前研究 药学研究(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等)
药理学研究(药动学和药效学) 毒理学研究(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等)
临床研究 Ⅰ期: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20~30例)
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B.拮抗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
药物代谢动力学
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体循环
吸收
游离型药
分布
组织器官
Free

药理学

药理学

第一章绪言药物dru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集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的拮抗作用包括药理性拮抗。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表现为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的表现为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名词解释:离子障ion trapping:是指分子状态(非解离型)药物疏水而亲酯,易于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解离性)药物极性高,水溶性大,不易通过细胞膜脂质层的这一现象。

首关消除或首过代谢first pass elimination or first pass metabolism:是指从胃肠道吸收进入肝门脉系统的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先被肠壁细胞或肝脏代谢,或被肝脏分泌进入胆汁,由此导致进入全身血循环内有效药量明显减少的这一作用。

肠肝循环hepatoenteral:是指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肝脏分泌随胆汁再次进入消化道被吸收,周而复始的这一现象。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药物按照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的模式进行药物消除。

零级动力学消除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药物按照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的模式进行药物消除,消除速度与血浆药物浓度无关。

血浆半衰期half life or 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任一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副反应或副作用side reaction:是指在治疗剂量范围内,由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当该药的某一药理作用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药物本身固有的其他效应就成为该药的副反应。

药理学全部课件

药理学全部课件

妥曲珠利Toltrazuri
化学名:1-甲基-3-﹝4-(4-三氟甲基硫代苯氧)间甲苯基﹞-1,3,5-三嗪三酮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臭。 适应症: 妥曲珠利对堆型、波氏、巨型、和缓、 毒害、柔嫩艾美尔球虫以及火鸡腺状艾美尔球虫、 火鸡艾美尔球虫、火鸡小艾美尔球虫均有杀灭作 用。
妥曲珠利Toltrazuri
为一种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抑制剂, 阻碍病毒核酸合成。 适应证:广谱抗病毒 副作用:有致畸和引起溶血,可致心肌损害和引
起呼吸困难。
阿糖腺苷(Vidarabine)
适应证:抗疱疹病毒 副作用: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肝损害及骨髓
抑制等毒性反应。
阿昔洛韦(Aciclovir,无环鸟苷,Zivirax)
氨基比林 氨替比林
双氯芬酸钠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 于甲醇、乙醇,稍难溶于水。本品为强 效消炎、镇痛、解热药,其作用比阿斯 匹林强50倍;常做成水剂。
秋水仙碱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抗 痛风药
抗虫药
王兆山
磺胺氯吡嗪钠
本品为N-(5-氯-3-吡嗪基)-4-氨基苯磺酰 胺钠盐一水化合物。按一水化合物计算, 含C10H8ClN4NaO2S·H2O不得少于99.0%。 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味。
这类药物临应床用广泛,其临床地位 较重要。
1.解热作用 特点:降低发热个体体温,对正常者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 机理:抑制PG合成有关。(PG是致热物质)
2.镇痛作用 中等度镇痛作用,临床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
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
3.抗炎作用 PG既是致痛物质,又是致炎物质,这类药物通过抑制PG
(抗聚集) 大剂量 抑制血管内皮PG合成酶,PGI2↓(促聚集)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
分类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 致畸反应、致突变反应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是指对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收集 、评估和报告的过程,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是发现和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药物安全性问题。
影响因素
药物的消除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的性质、体 内分布、代谢和排泄途径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Kabs)
半衰期(t1/2) 生物利用度(F)
表观分布容积(Vdss) 清除率(Cl)
05
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而非治疗作用相关的反应,包括 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停药反应等。
第一阶段反应
生物转化主要发生在肝脏,分为第一阶段 反应和第二阶段反应。
第二阶段反应
涉及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主要生成 极性代谢物以便于排泄。
涉及结合反应,将极性代谢物转化为可溶 性物质以便于排泄。
药物的消除
概念
药物的消除是指将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 代谢和排泄。
途径
药物可经尿液、胆汁、汗液、眼泪等途径排出。
感谢观看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跨膜转运
01
02
03
被动转运
药物通过脂溶性扩散、经 载体易化扩散等方式通过 生物膜。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载体或通道转运 ,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 继发性主动转运。
膜通道型转运
药物通过通道蛋白转运, 如离子通道、水通道等。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药理学ppt课件全部

抗肿瘤药物
要点一
总结词
抗肿瘤药物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抗肿瘤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化疗药物、生物反应调节 剂和分子靶向药物等。化疗药物主要通过干扰DNA合成、 阻止细胞分裂等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生物反应调节剂 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分子靶向药 物则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酶发挥抑制作用。常 见的抗肿瘤药物有顺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等。
06
药理学研究进展与新药 开发
药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进展
药理学研究方法
药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法,以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效果。
技术进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理学研究在技术手段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如高通量药物筛选 技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药理学研究的效率
药理学的重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 重要学科,对于疾病的预防、诊 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 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研究内容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机 制、药效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 不良反应等方面,旨在揭示药物的作 用原理和使用规律。
研究目的
药理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药物的研发和应 用,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和人类健康 水平。
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由于相 互影响而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涉及药效学和药代动 力学方面的变化,如竞争代谢、影响排 泄等。
VS
配伍禁忌
指在药物配制或混合时,由于物理或化学 性质的不相容性而产生沉淀、变色、气体 产生等现象,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安全 性。配伍禁忌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不 良反应增加或治疗失败。

药物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物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物名词解释药理学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

4.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5.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

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6. 代谢: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从体内消除,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7.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泄,其次经粪排泄。

挥发性药物主要经肺随呼出气体排泄。

药物的汗液和乳汁排泄也是药物的排泄途径。

8. 离子障:不论弱酸性或强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各药有其固定的pKa值。

当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

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书上暂时未找到,来自百度)9. 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百度)10. 药酶诱导剂:凡能诱导药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11. 药酶抑制剂:一种能抑制某种酶活性的化学物质。

它通过控制某种酶的活性,来调节或阻抑某些代谢过程,还可抑制耐药性细菌的钝化酶,故可用于某些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12. 干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干肠循环。

药理学课件(全)

药理学课件(全)

药理学与新药研发
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
申请证书 上市
II期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
临床前安 全有效性 I期临床试验 候选化 合物
药物制剂
设计
合成
筛选 初步安全有 效性研究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 律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②机体因素: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 3.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①胃肠道给药 A 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
药物的体内过程
C 首关效应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进 入全身 血液循环,有些药物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 无活性或 活性药物 活性降低 谢,进 入体循环的药减少,药物效应下降。
无活性药物 极少数 活性药物 产生活性 大多数
一.剂量和剂型
1.剂量
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在不同剂量或浓度下 ①作用强度不同 2.剂型 ①同一药物,剂型不同,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液体吸收快,肠溶片、缓释和靶向制剂各有特点 ②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②用途不同
③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副作用和毒性不同
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给药途径和时间、次数
药理学
三.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
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 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医学与药学的桥梁。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一.几个基本概念 1.药物,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 代谢过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 、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 2.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 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资料最终版

药理学资料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1.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和产生作用的机制, 包括药物作用、作用原理、临床用途、不良反应、适应症、禁忌症等。

3.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 包括机体对药物的处置、体内过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1.药物的作用(因):药物进入体内后与机体细胞上的靶位结合时引起的初始反应。

2.药理效应(果):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是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或形态变化的表现。

3.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 具有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4.治疗作用可分为:(1)对因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 彻底治愈疾病。

(2)对症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5.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 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或痛苦的反应。

6.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7、毒性反应: 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伤害性反应, 一般比较严重8、变态反应:是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患者9、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原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而残存的药理效应。

10、继发反应:是指药物治疗作用发挥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1.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12.停药反应: 某药物治疗达到了很好的疗效, 突然停药, 导致原有的病症加剧。

13.最小有效量: 又称阈剂量, 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14.最大有效量:极量,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 是临床上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

15、治疗量:常用量, 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 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出现中毒反应。

16.最小中毒量: 刚引起中毒反应的剂量17、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差距18、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可用连续性数量值表示的反应。

名词解释 药理学

名词解释 药理学

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的学科。

它探索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治疗、预防或其他影响。

药理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的起源与发展:研究药物的历史、来源和发展,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制品等。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途径、分布到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从体内排出的方式。

3. 药物的作用机制:探索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受体或分子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治疗效应或其他生物学效应。

4.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药物的治疗效果、毒性和副作用等。

5. 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剂量、途径、联合应用等,以优化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药理学在医学、药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理学为新药开发、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

药理学

药理学

1.药物: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3.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4.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5.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最主要简单扩散6.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7.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舌下给药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首关消除,设下给药是由血流丰富的颊粘膜吸收,直接进入全身循环)8.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9.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器官血流量;组织细胞结合;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酸遇酸,碱遇碱,难解离,脂溶性高,易转移酸遇碱,碱遇酸,易解离,脂溶性低,难转移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促进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转运;同时简化尿液,可减少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促进药物从尿中排出,这是临床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措施之一10.代谢: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时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代谢11.代谢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12.肝脏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肝药酶是主要的药物代谢酶13.药酶:药物的生物转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这些催化药物代谢的酶统称为药物代谢酶14.药物代谢酶的诱导:能提高药酶生成或活性的物质称肝药酶诱导剂15.药物代谢酶的抑制:能降低药酶生成或活性的物质称肝药酶抑制剂16.排泄:是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17.肝肠循环:部分药物经肝脏转化形成极性较强的水溶性代谢产物,被分泌到但之内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18.一级消除动力学: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大多数药物)19.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20.药物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21.按一级消除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消除约97%,也就是说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可从体内基本消除。

药理学( )

药理学( )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一门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毒性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药物和生物体两个方面。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包括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物药物等。

生物体则包括人体和动物体,以及微生物、植物等。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毒性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其中,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涉及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等层次。

药物代谢动力学则研究药物在生物体中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代谢产物的性质和作用。

药物效应动力学则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的影响,以及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药物毒性则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以及药物毒性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治疗则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疗程等方面。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种学科方法。

其中,实验药理学是药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手段,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效应。

临床药理学则通过临床试验等手段,研究药物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理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药理学的研究也对于揭示生物体的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以及探索药物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2.肝肠循环:自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的过程。

3.恒量消除:在单位时间内药物以恒量消除,又叫零级动力学消除。

4.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5.主动转运:药物逆浓度差从膜浓度低一侧向浓度高一侧转运。

6.首过效应首过效应(首过作用)是药物被吸收后未到达全身循环之前被代谢(不是化学降解)的现象。

7.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8.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

通过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能不变。

其内在活性为0.不产生生理效应9.分布: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10.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11.生物利用度: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及速度,反映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药量比例。

F=进入血液循环药物量/服药剂量*100%12.零级动力学消除: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即每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恒定数量1.(4分)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4分)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或由于药无选择性低,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成为副作用。

3.(4分)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肝脏及肠粘膜时,经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随之减弱的现象。

4.(4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5.(4分)抗菌谱: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1.(2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2.(2分)首关消除:某些药物在通过肝脏及肠粘膜时,经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随之减弱的现象。

3.(2分)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4.(2分)量效关系:是指药物的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

5.(2分)毒性反应:是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2分)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

7.(2分)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加大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有的效应。

简答题1. 简述阿托品的临床应用。

(8分)2. 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包括哪几类?(6分)3.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6分)4. 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8分)临床应用于各种内脏绞痛、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流涎症、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眼镜、缓慢性心律失常、休克、解救有机磷中毒(回答8个为全对,少一个扣1分)2.(6分)利尿药、钙拮抗药、β受体阻断药、ACEI、A T1-受体阻断药(回答4个为全对,少一个扣1.5分)3.(6分)精神病、癫痫、溃疡病、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手术后、骨折、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回答6个为全对,少一个扣1分)4.(6分)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叶酸及核酸的代谢(1.简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2.简述地西泮的临床应用。

3.简述普萘洛尔的禁忌症。

4.简述青霉素的抗菌谱。

1.(5分)抑制腺体分泌、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解除平滑肌痉挛、加快心率、减慢传导、扩张血管、兴奋中枢(回答5个为全对,少一个扣1分)2.(5分)焦虑症、失眠症、麻醉前给药、癫痫、惊厥的辅助治疗、中枢性肌肉强直(回答5个为全对,少一个扣1分)3.(5分)严重左室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严重低血压(回答5 个为全对,少一个扣1分)4.(5分)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定义?药动学: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量效关系及临床适应症等。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举例说明药物的相互作用。

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改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而影响药物作用。

例如:泰松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地药物如双香豆素合用,会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从而使血浆中非结合型浓度增高,以致引起出血。

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区别?以口服给药为例,绝对生物利用度F=(口服等量药物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AUC)×100%;由于药物剂型不同,口服吸收率不同,可以某一制剂为标准与试药比较,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F=(试药AUC/标准药AUC)×100%。

, 反复用药会对药效产生哪些影响?试简要分析其原因。

反复用药(1)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快速耐受性、交叉耐受性。

(2)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药性或耐药性。

(3)药物依赖性:①躯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或成瘾性。

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征。

②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曾称习惯性。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有哪些?1)直接作用于受体2)影响递质:释放、转运和贮存、转化何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试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特点。

被动转运特点是:(1)顺浓度差(梯度)进行,达膜两侧平衡为止;(2)不耗能;(3)不需载体,无竞争性抑制;(4)分子小,高脂溶性,极性小,非解离型易被转运。

主动运输特点:①可逆浓度梯度转运,故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②转运过程需要载体参加。

③载体既然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所以有一定的容量;载体可以饱和,转运即达到极限;④主动转运有一定的选择性。

⑤如果两种化合物基本结构相似,在生物转运过程中又需要同一转运系统,两种化合物之间可出现竞争,并产生竞争抑制。

何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α受体阻断药选择性阻断了与血管收缩有关的α受体,而保留了与血管舒张有关的β受体,血管舒张作用充分表现出来,使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翻转为降压,称“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巴比妥类药物可分几类?各类列举一代表药物长效类:如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等,中效类:如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等,短效类:如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等,超短效类:如硫喷妥(thiopental)等。

左旋多巴比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左旋多巴的主要外周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药;2.心血管反应,常见体位性低血压。

应嘱患者服药后在卧床起立时,动作应缓慢,本品还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3.不自主运动和“开-关现象”,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受伤;4.精神障碍,需密切观察,即时提醒主治医师减量。

合用卡比多巴可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作用,减少不良反应11. 高血压药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几类?a交感神经抑制药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2神经节阻断药咪噻吩3外周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哌唑嗪2.普萘洛尔b钙拮抗药尼群地平c直接扩张血管药肼苯哒嗪硝普钠12简述吗啡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什么?药理作用主要包括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a镇痛b镇静和欣快感c抑制呼吸d镇咳e其他中枢作用缩瞳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血管扩张,血压降低3平滑肌的作用a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作用强持久b增强胆道平滑肌张力4.其他:免疫抑制13简述述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简述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⑴心跳骤停。

用于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药物中毒、传染病、心脏传导阻滞等所致心跳骤停,以及心室纤颤。

常用1mg静脉或心内注射,也有主张用大剂量(一次3~5mg)静注。

⑵治疗过敏性休克。

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回升,减少渗出,迅速减轻声门水肿,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⑶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喷雾吸入均有效。

⑷与局麻药伍用。

可使注射部位的小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减少局麻药的吸收中毒及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

一般浓度为1:200000,一次用量不超过0.3mg。

⑸局部止血。

局部应用可控制皮肤、粘膜的浅表出血,对静脉渗血及大血管出血无效。

多用于鼻、咽、喉手术,改善手术野的清晰度。

14简述硫酸镁的作用和应用?一、硫酸镁的药理作用:给药途径不同,硫酸镁可产生完全不同的药理作用。

口服硫酸镁有泻下及利胆作用,但很少吸收。

硫酸镁注射给药则产生吸收作用,可引起血管扩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导致血压下降;中枢抑制作用和骨骼肌松弛作用。

二、硫酸镁的临床应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缓解子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破伤风等惊厥,也常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救治。

常以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15简述解热镇痛药的分类,每类各举一例?解热镇痛药的分类,每类各举一例?答:分四类: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2)苯胺类:扑热息痛;3)吡唑酮类:保泰松;4)其他有机酸类:吲哚好辛16简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试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①抗焦虑:为焦虑症的首选药;②镇静催眠:用作麻醉前给药和复合麻醉的组成部分,用于失眠己取代了巴比妥类;③抗惊厥、抗癫痫:用于防治破伤风、子痫、高热、药物等引起的惊厥,静脉注射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④中枢性肌肉松弛:用于中枢或局部病变引起的肌肉僵直和痉挛。

17请论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

2.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等。

3.抑制蛋白质合成,如氨基苷类、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等。

4.抑制核酸代谢,如利福平、喹诺酮类。

5.影响叶酸代谢,如磺胺类、甲氧苄啶等。

18试论述药效学的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2所谓的个体差异就是机体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有1年龄2性别3遗传因素4特异质反应5疾病状态.6心理因素还有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抗高血压药按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八类:①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可乐定等;②神经节阻断药,如阿方那特等;③神经末梢抑制药,如利血平等;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普萘洛尔等;⑤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等;⑥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如卡托普利等;⑦直接扩张血管药,如肼屈嗪等;⑧利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等19论述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毒性反应的关系;举例说明应如何根据药物的受体选择性作用选择最佳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

(1)①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

②剂量加大至药物效应开始出现,这一剂量为最小有效量。

③随剂量继续加大,产生明显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这种剂量为治疗量。

④随剂量再加大,可引起毒性反应,这种剂量为中毒量,引进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为最小中毒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