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说”之分。
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
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鼓励、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各种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的政策趋向。
所谓的“积极的”,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在经济萎缩时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型财政政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态度是“积极的”。
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财政政策均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这一点是必须首先加以说明的。
严格地说,从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渊源来看,积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历史应当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但现代财税经济理论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一般被认为是来自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参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正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极力主张,才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财政理论宝库的宝物的。
后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对凯恩斯的理论有所发展,但其宗旨大致仍然不能摆脱凯恩斯理论的窠臼。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总需求,发挥其调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财政学说为基础,按照既定的财政目标——赤字或盈余,通过税收、财政支出、公债等财政范畴和财政活动方面的相关手段表现出来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世纪常见的中性财政政策已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随着国家干预主义占据主要地位而退居次要地位,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政府刺激和抑制经济发展常用的财政经济手段。
增发国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可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为什么增发国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低迷,物价持续走低,有效需求不足时,国家就得扩大财政支出,用于国内投资,以刺激国内需求。
但要扩大财政支出就得增加收入,但财政收入主要是靠税收,要经济低迷的时候,税收增长一般都比较慢,这时,就必须通过增发国债,来弥补财政的不足。
所以说,增发国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应该减发国债还是增发国债?老师说是减发因为国家持有大量钱可以进行大型项目投资建设还是不利于控制脱货膨胀的某同学说是增发因为这样子国家把人民的钱集中在中央那到底是增发还是减发?政府发行国债的最大目的就是通过政府举债来扩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增发国债的必然结果就是大量的货币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也就会带来通货膨胀。
某同学的说法错在国家发行了债券,不会把收上来的钱存着不动的,因为调节市场上货币供给的不是政府而是央行做的事情,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各种手段来减少货币供给缓解通货膨胀。
另外,国债的发行对象不仅限于国内居民,也包括国外居民,也就是说发行了国债还会带来外部的货币流入,同样会加剧通货膨胀。
为什么增发国债不能缓解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增发国债不是化解,而是加剧投资过热。
不能化解通货膨胀的!要是已经通货膨胀了,再要发国债,那么通常国家会用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过程中这些钱又回到了经济系统中,增加了收入,但是在通货膨胀的前提下,这根本不能化解它,反而引发了投资过热,就不能化解通货膨胀,反而加剧。
财政政策有哪些分类
财政政策有哪些分类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财政政策的分类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分类(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的手段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
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
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中国财政政策的手段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
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
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
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
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
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知识详解:财政政策的类型
财政政策1.含义: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入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2.基本类型:①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
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对此,政府就要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②扩张性财政(积极)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在通货紧缩时期,物价低迷,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增加,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零用,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就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增长。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既不是通货膨胀,又不是通货紧缩,而是有些行业是发展低迷,同时又有一些行业发展过热时,这时国家就不能采用紧缩性或扩张性财政政策,只能对有些行业进行“保”,对有些行业进行“压”,这就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松紧适度。
具体说就是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是不是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就有利,而财政赤字就不利呢?(1)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
其中收支平衡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2)财政盈余意味着财政支出有充足的保障,对经济发展有利,但如果盈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政府没有很好的履行国家职能,对经济发展不利;财政赤字意味着支出过多负债过大,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但适当赤字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3)因此,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表现形式与区别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表现形式与区别满意答案一、区别(一)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二)分类不同: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货币政策分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1、大幅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2、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可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3、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
治理通货紧缩,通常要下调利率,调整利率结构,但同时更应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4、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货币投放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
稳健货币政策主要是: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2、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3、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4、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三)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卷、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涵义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
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
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
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
四大工程 西气东输
总投资约 1400亿元
青藏铁路
总投资约 330.9亿元
南水北调
总投资约 5000亿元
西电东送
总投资5300亿 元以上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基础设施行业建设的主要支持力量。 行业特点: 个体不愿投资 资金投入大 建设周期长 投资风险大 利润不高 基础设施 投入严重不足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 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在航天事业的财政投入约390亿人民
币。
2.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 9653.6亿元,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的作用
3. 2018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将主要
增加赤字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力度
和减税清费。
促进国民经济平 稳运行的作用
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如发行国债、税收变动)属
手段 于财政政策,如果通过利率和存贷款准备金率调节 ,则属于货币政策
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量
积极的货币政策;如果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属于从
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作用
1 促进公平 改善生活 促进资源 合理配置 促进经济 平稳运行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实现 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 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增加财政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内容包括: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
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货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却显得不足的状况,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一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三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论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引言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是国家在经济衰退或者需要刺激经济增长时采取的两种主要政策手段。
虽然它们的目标相似,即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在实施方式和效果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对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异同之处。
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
它通常在经济衰退期间实施,以帮助稳定经济和改善就业市场。
下面将讨论积极财政政策的几个重要特点:1.财政支出的增加: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会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的投资。
这些新增支出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2.减税政策:通过减税措施,政府鼓励个人和企业增加消费和投资。
减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激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并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对消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3.政府借贷:为了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能需要增加借贷,以满足资金需求。
这种增加借贷的行为有助于提供额外的资金,使政府能够投资更多、刺激经济增长。
4.效果评估: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时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测,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效果。
政府通过对经济数据的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形势。
扩张型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经济繁荣时期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以避免通货膨胀、金融危机或其他经济问题的发生。
下面将讨论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几个重要特点:1.增加公共支出:在扩张型财政政策下,政府会增加对公共项目、社会福利和其他领域的支出。
增加公共支出有助于提高民生和社会福利水平,并刺激经济的发展。
2.税收收入管理:为了支持公共支出的增加,政府可能需要调整税收政策。
通常情况下,政府会增加税收收入以满足资金需求,例如提高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率。
3.管理债务:扩张型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间实施,因此政府可以利用经济增长和财政盈余来减少债务。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以及财政补贴等。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fiscalpolicy)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政策的松紧交替是指一个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一个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继承者,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动态分析,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问题不是谋求收支平衡,而是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出现差额时,如何通过财政收支安排来弥补这个差额,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平衡状态。
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始终处于危机状态,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财政政策不能永远以扩张为基调,应根据经济的周期波动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
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实行赤字政策;繁荣时期政府应增加税收,压缩支出,实行盈余政策,而且盈余应加以冻结,以备萧条时期使用。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研究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研究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查目标:研究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查时间:2011年07月25日至08月05日调查对象:中国财政调查方式:资料收集法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
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上来;二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风险一、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和损害了亚洲各国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对内启动内需、对外扩大出口的宏观政策组合,消除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积极财政政策是其中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之一。
但是,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出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由供给短缺转化为生产的全面过剩;由通胀转变为通缩。
其次。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由实现传统的工业化转换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由追求以人均GDP增长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由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转变为同样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
再次,我国已经进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重视法治和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是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收支结构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看作是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更是一项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措施,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长的短期扩张性措施: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项短期扩张性措施,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仅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
从五个角度理解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48从五个角度理解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荫马光荣一尧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今年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指出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野适度加力尧提质增效冶遥自2008年以来袁我国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一直是野积极的冶袁但每年的野积极冶程度存在差异袁这从叶政府工作报告曳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修饰词上可以一窥端倪遥近七年来财政政策修饰词一直都有野增效冶一词袁这体现了近些年来财政一直在优化支出结构袁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袁全面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遥在野增效冶一词不变之外袁2019年尧2020年尧2023年和2024年都提到要野加力冶袁而2021年和2022年的表述则未提加力袁但是要野更可持续冶遥从修饰词比较上可以看到袁今年再次明确提到野加力冶袁显示财政政策是更为积极的遥但是野加力冶前面还额外有一修饰词野适度冶袁说明积极的幅度也是有节制的遥从今年预算的数字上袁可以更加精确地看出今年财政政策的加力幅度遥具体而言袁分为两个维度院一是赤字与举债规模遥一般预算赤字和地方专项债额度分别比去年年初预算提高了1800亿元和1000亿元遥更重要的是袁今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遥合计来看袁政府举债规模比去年年初预算提高了1.28万亿元遥如果计算赤字率袁公布的狭义的赤字率仍然在3%以内袁但如果把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加入进去的话袁广义的赤字率实际上已经超过8%袁相比过去两年都有明显的提升遥二是财政支出强度遥从财政政策发力渠道来看袁财政支出是构成国内需求的重要部分袁全口径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在30%左右袁提升财政支出强度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遥今年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强度均有所提升遥一般预算支出比去年增长4%袁一方面来自赤字规模的扩大袁另一方面来自于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万亿国债袁大部分资金结转2024年使用遥由于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计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相比去年大幅增长达18.6%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合计支出增长7.9%袁支出强度明显提升遥财政支出规模来自于财政收入与政府举债遥2015年以来袁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尽管很多年份赤字和举债规模上升袁但因为减税降费使得财政收入增速较低袁所以财政支出强度在过去很多年提升幅度有限遥但今年不同的是袁没有再明确出台新增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更多强调的820248是落实好已有的结构性减税举措袁稳定宏观税负遥在这种情况下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上举债规模的提升袁使得财政支出的强度明显上升遥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袁今年财政政策是野稳税尧增债尧扩支出冶的组合遥二尧如何理解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组合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理解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院渊一冤理解财政政策野加力冶在增债和扩支出带动下袁今年财政政策有所加力袁这对当前稳定预期尧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遥去年我国实际GDP 增速是5.2%袁但名义GDP 增速只有4.6%袁GDP 价格指数为负袁CPI 仅上涨0.2%袁PPI 负增长3%遥价格指数是反映宏观供需关系的最主要指标袁因此从价格指数上看袁当前宏观经济仍然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遥通过扩张政府支出袁尤其是基建投资支出拉动总需求是我国逆周期政策的一个最重要工具遥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野三驾马车冶来看袁去年统计数据显示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相对较低袁去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2.8%遥从分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来看袁基建投资增速是5.9%袁社会领域渊主要是教育卫生文化冤投资增长0.5%袁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9.6%遥相比之下袁2015要2018年逆周期政策调控中基建增速都接近20%袁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处于低位遥今年通过增加举债袁尤其是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袁可以很好地拉动基建投资遥基建投资不仅是财政政策的重要载体袁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载体遥基建投资一部分资金来自财政资金袁另一部分则来自银行贷款尧企业债券和民间投资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袁可以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袁撬动社会资本增加投资袁进一步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遥渊二冤理解财政政策加力要野适度冶今年财政政策加力是野适度冶的袁赤字规模尧支出强度同比去年有所提升袁但并非大幅提升袁没搞大水漫灌袁这与适中的经济增长目标相匹配袁适应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遥今年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提出袁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是5%左右袁这一增长目标是适中的袁接近去年5.2%的实际增长率遥一些学者估计中国当前潜在GDP 增速仍然在5%要6%之间袁且疫情前GDP 增速2018年是6.7%尧2019年是6%袁与之相比袁今年目标增速不算很高遥这体现了当前中国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袁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有机统一袁不过分追求粗放式尧数量型的增长袁要同时注重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遥相应地袁在财政政策加力上掌握好了野适度冶袁在适度加力的同时强调野提质增效冶袁在支出结构尧效益尧效能上下文章袁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来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遥财政政策加力野适度冶袁不搞大规模举债刺激袁也是统筹发展与安全袁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的要求遥当前袁我国纳入预算的政府显性债务负债率渊负债与GDP 之比冤还不高袁在50%左右曰但是袁如果把地方政府仍然广为存在的隐性债务计算在内袁广义公共债务率超过了90%遥通过将政府新增举债规模控制在适中的水平袁既有助于为今后几年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留政策空间袁也有助于在更长时期内防范债务风险遥渊三冤理解财政政策野稳税尧增债尧扩支出冶的组合2015年以来袁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已经从22.1%降到17.2%袁税收占GDP 比重从18.1%降到目前14.4%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比口径计算袁广义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从29.1%下降至当前的24.9%袁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袁也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遥宏专题院2024年两会财经热点解读920248观税负的下降确实体现了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到实处袁但如果一直下降袁则会进一步加剧收支矛盾袁不利于财政可持续性遥从长期来看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袁以及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袁财政支出仍将刚性增长遥根据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袁整个社会对公共物品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需求也会上升袁现有的财政收入规模难以支撑这一需求遥因此袁今年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扩张债务和支出端发力曰在收入端是以稳定宏观税负为主袁未出台新增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主要是落实前期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袁以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为主遥渊四冤理解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重要工具是发行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遥其亮点之一在于野特别冶的用途袁专项用于野两重冶领域建设袁按照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的介绍袁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尧城乡融合发展尧区域协调发展尧粮食能源安全尧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遥重点投入这些领域有助于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袁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袁是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体现遥其亮点之二在于超长期袁有助于合理利用财政政策空间袁提升财政可持续性遥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院第一袁我国当前中央财政负债率较低尧回旋余地大袁相比地方财政有更大的举债空间遥今年新发行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由中央承担还本付息袁一般预算赤字的82%也都是中央财政赤字遥而且袁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指出袁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发行特别国债遥通过中央适度加杠杆袁可以降低地方举债的压力袁有助于当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遥第二袁此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袁预计很大一部分期限在30年以上袁相比于地方专项债平均15年左右的期限袁时间上大幅拉长遥这意味着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袁中央财政仅需为此支付利息袁还本时间点延后袁以时间换空间袁可以缓释债务偿付压力袁有助于财政可持续性遥同时依靠中央财政的信用袁国债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地方政府债券袁有助于降低政府综合举债成本遥渊五冤理解地方专项债的野提质增效冶今年地方专项债新增限额比去年提高了1000亿元的规模袁不仅规模有所提升袁发行和使用也有两个明显的亮点袁有助于提质增效袁增强其在财政政策中提振经济的效能遥第一个亮点是扩大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遥把供热供气等领域纳入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袁通过更多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袁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地方财力不足导致的很多项目缺资本金问题遥同时袁有了资本金作为撬动袁可以更好地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袁更好发挥财政投资的扩大带动作用遥第二个亮点是明确提到专项债要向项目准备充分尧投资效率比较高的地区倾斜遥优先支持准备充分的项目袁可以更好地推进资金落实到项目袁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袁从而在提振内需上缩短传导链条袁减少时滞遥从过去几年专项债额度的实际分配情况来看袁中西部地区拿到了更多的专项债限额袁部分违背了专项债额度分配管理办法中向财政实力强尧债务风险低的地区倾斜的原则遥实际分配和文件规定存在一定出入袁主要出发点是解决财力薄弱地区的燃眉之急袁但也增加了长期偿债风险遥这些地区多面临人口净流出问题袁基建投资项目使用率偏低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偏弱遥今年专项债额度的分配袁明确提出向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袁一方面有利于债务风险的防范袁另一方面也是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体现遥姻渊作者单位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冤10。
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练习题库包含答案
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练习题库包含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我国"十二五"时期推进城镇化任务艰巨,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要有超过( )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过程,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A.1300B.500C.800D.1000【答案】 A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等于一般的紧缩性财政政策B.积极的财政政策等于扩张性财政政策C.稳健的财政政策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义称紧的财政政策【答案】 B3. 对境外竞标或收购项目,应在投资或对外正式开展商务活动前,向( )报送书面信息报告。
A.国务院B.商务部C.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D.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答案】 C4. 各级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备案主要审查投资项目的( )。
A.完整性B.合规性C.公允性D.清晰性【答案】 B5. 中央银行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控制的货币政策目标是( )。
A.最终目标B.中介目标C.首要目标D.操作目标【答案】 D6. 反映外需的主要指标是( ),是"三驾马车"其中之一。
A.消费B.投资C.出口D.进口【答案】 C7. 以要素密集度为基准来选择重点产业,产业发展的中期一般以( )为重点。
A.技术(或智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服务密集型产业D.资金密集型产业【答案】 D8. ( )的全部资本归外国投资者所有,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A.合营企业B.合资企业C.独资企业D.合作企业【答案】 C9. “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运用的是( )手段。
A.行政B.经济C.科技D.法律【答案】 C10. 下列关于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包括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B.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是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是第二产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是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D.第一产业是指农业,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他产业构成第三产业【答案】 B11. 封闭式基金的发行一般由( )作为发行协调人,基金获准上市交易后,也由此代理基金的买卖、交割和收益分配。
西方经济学(本)考试复习资料判断题
西方经济学(本)网考练习题—判断题第二章错1.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含义是相同的。
错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错4.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就会减少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5.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错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错7.均衡价格就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
8.均衡价格一定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时的价格。
错9.限制价格应高于市场价格,支持价格应低于市场价格。
10.如果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该价格一定会下跌并向均衡价格靠拢。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12.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13.如果价格和总收益呈同方向变化,则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错14.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增加。
15.如果商品缺乏弹性,如果要扩大销售收入,则要提高价格。
错16.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低档商品。
错17.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这种商品是奢侈品。
错18.已知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零,则这种商品是一般的正常商品。
错19.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小于零,则这两种商品是独立品。
20.已知某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大于0,则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
错21.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商品的需求将上升。
错22.一般来说,农产品的蛛网形状为封闭型。
错2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收敛型的。
24.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绝对值,则蛛网的形状是发散型的。
第三章1. 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错2.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房地产税,投资抵免所得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
透过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和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1.7个百分点。
到2000年底,财政共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连同配套资金的投入,约完成1.5万亿元的投资量。
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2001年GDP增长7.3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增长7.8个百分点。
从物价指数来看,到2000年4月,连续32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已经全面止跌,并首次出现正增长,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比1999年上升0.4%,2001年同比增长0.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年同比增长9.8%,2001年6月同比增长10.3%,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6%。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来看,1998年下半年,投资需求增幅明显上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1%。
可见,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效果。
(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较小,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革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没有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企业下岗职工问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
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1、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防范实体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和乏力,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棘手的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随着近来通胀压力明显增加,及国外经济环境明显变化,近一步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逐步发生了变化,各方普遍认为,政策转向已势在必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失为眼下的“最优”政策组合。
目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投放、货币发行,特别是热钱流入,适当地进行控制。
或许也意味着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正式开始逐步退出。
货币政策改为稳健表明,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已逐步采取退出政策。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的前景并不明确。
尤其是海外因素,美国经济复苏是否反复,欧洲债务危机是否蔓延恶化,重重疑问都尚未完全解决。
2011年中国很可能面临“增量滞涨”的局面,即经济增长趋势放缓,伴随着通胀加速攀升,实属“两难”局面。
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可以为此“留一手”。
譬如针对经济中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振兴消费;此外,还可以通过财政支出的办法来进行部分项目的投资。
其实,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期间开工的大量项目,尚在建设中,需要后续建设资金。
从这个层面看,财政政策在2011年将被动扩张。
此外,政府为加大在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也有进一步扩张的动力。
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总量扩张的同时,支出结构应该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
2、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财政政策特征(1)
财政政策特征自1998年起,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同时辅之以适当的货币政策。
当前,已有很多关于这个政策的收效和存有问题的分析。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也应该对与积极财政策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实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中国1998年以来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需求的相对萎缩使得经济增长的势头放缓。
应该说,自建国以来,我们在应对通货膨胀问题方面是有一些成功做法的,不过在治理通货紧缩问题方面却缺少经验。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问题,需要有新的理论加以指导。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历经数百年的时间发展起来的,其观宏经济理论和政策也较为成型。
即使我国的具体国情与之有所不同,但国外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成功做法,却值得我们实行研究和借鉴。
西方国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起点。
正是这场空前的危机,给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否定了以萨伊定律为代表的对经济放任自由的传统经济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所谓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也应运而生。
凯恩斯学派使用总需求模型对经济大萧条与大规模失业现象的内在成因实行了分析和解释,认为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主要导源于投资机会减少和投资需求下降。
受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等诸多心理因素的作用,总需求价格通常是小于总供给价格的,而市场机制却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价格达到足以与总供给价格相等的地步,于是便出现了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亦即出现了萧条和大规模的非自愿失业现象。
凯恩斯学派得出的结论是,大萧条已证明了私人经济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如果放任不管,它便会自我陷入萧条,其出路只有制定和实施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反周期的财政政策来减少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凯恩斯经济学关于经济政策的基本主张是维持经济稳定,通过调节有效需求(即所谓“需求管理”),萧条时反萧条,通胀时反通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016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特别强调,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解决结
构性供需失衡。
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主要体现在继续减税降费、保持3%的赤字率和突出保证重点、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竞争度等三个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等同起来,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减税增支,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则是要收支平衡,保持中性。
事实上,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由于政府从社会公众那里集
中来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购买性支出,而社会公众个人则倾向于将很大一部
分收入用于储蓄而非直接消费,这样一来,即使预算保持平衡,财政收支对
于国民经济仍然会保持一倍的扩张效应,因此说,即使是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其对经济的作用仍然是扩张性的。
至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税增支的财
政政策,则是加量不加价,扩张性效应更加显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政策单纯的减税增支,不仅会加剧财政自
身的收支矛盾、为中长期的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同时国家
财政过度干预经济,也可能会扭曲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决定性手段的决定性作用。
2016 年,我国通常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的比重已经从22.49%下降为21.44%,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国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才强调,保证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的关键是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
处。
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门已会同有关方面对部分骗补
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
截至目前,已经追回骗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