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生理特性(详细版,以第八版生理学为本)

合集下载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s)
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s)
前体细胞(precursors)
各类终未血细胞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三)造血过程和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点 1.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2. 多向分化能力 3. 增殖潜能大 4. 表面标志
女 性:37~48% 新生儿:55% 细胞比容反映了全血中血细胞数量的相对值
(-)颜色
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为红色,故血液为红色 动脉血液红细胞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 静脉血液红细胞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 空腹血浆清澈透明,进餐之后,(摄入脂类食物)血浆中悬浮
很多脂蛋白微滴而变得混浊
膜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 细胞组成 2.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细胞需要的两类物质:
可溶性造血生长因子 与膜结合的粘附分子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二)造血微环境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由骨髓基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充填在细胞之间
物质组成:
①胶原,主要是Ⅰ、Ⅱ、Ⅲ、Ⅳ型胶原 ②糖蛋白,以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2.红细胞的作用: 运输O2和CO2 缓冲功能 免疫功能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三)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原料: 蛋白质由食物提供
铁每日需20~30mg ,有两方面来源: 一是食物提供; 二是内源铁 铁缺乏可造成小细胞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表面水化膜、布朗运动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白细胞的分类及分类的功能

白细胞的分类及分类的功能

白细胞的分类及分类的功能白细胞(Leukocytes)是血液中的一类无色的细小细胞,它们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侵袭的关键作用。

根据其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每一类白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下面将对它们的分类及相关功能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60-70%。

它们具有多形核,核内有粗状细胞颗粒。

中性粒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们能通过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清除机体内的病原体。

此外,中性粒细胞还能释放化学物质来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参与到感染的清除过程中。

二、淋巴细胞(Lymphocytes)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另一类重要细胞,它们占据总白细胞数量的20-30%。

淋巴细胞主要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可以分为辅助T细胞、细胞毒T细胞和调节T细胞等多个亚类,它们在维持免疫平衡、调节免疫应答和杀伤异常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淋巴细胞则是主要负责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外来抗原,从而介导病原体的排除。

三、单核细胞(Monocytes)单核细胞是一类大型、具有单个蓝色核的白细胞。

它们约占总白细胞数量的3-8%。

一旦进入组织,单核细胞就会分化为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发挥吞噬、清除病原体和呈递抗原的重要功能。

此外,巨噬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四、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具有双叶核和呈现酸性颗粒的白细胞,其数量通常占总白细胞数量的1-4%。

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抗寄生虫作用。

当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时,嗜酸性粒细胞会释放大量的肥大细胞介质,导致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还能吞噬和消化寄生虫,保护机体不受寄生虫感染的侵害。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白细胞,也被称为白血球,是我们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担负着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的重要任务。

白细胞按照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嗜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每种白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其独特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白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一、嗜中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其形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核:嗜中性细胞的核呈多形核,通常有2-5个分叶,形状不规则,细胞核内有颗粒状染色质。

2. 细胞质:嗜中性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特殊颗粒,这些颗粒在染色中呈现暗紫红色,并且容易吞噬、消化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3. 大小和形状:嗜中性细胞的大小约为10-14微米,形状通常为多角形或卵圆形。

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细胞,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淋巴细胞的核一般为圆形,核内的染色质较为均匀,核的大小相对较大。

2. 细胞质:淋巴细胞的细胞质较少,呈现出较窄的胞质环。

3. 大小和形状:淋巴细胞的大小约为6-9微米,形状通常为圆形或略呈椭圆形。

三、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常见的白细胞,常驻于组织和血液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单核细胞的核形态为卵圆形或肾形,核内的染色质分布较为均匀。

2. 细胞质: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富含胞质器,呈现出丰富的浆液质。

3. 大小和形状:单核细胞的大小约为12-20微米,形状通常为圆形或豆状。

四、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类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相关较多的白细胞,其形态结构特点如下:1. 细胞核:嗜酸性粒细胞的核形态通常为双叶核,核内有细长的细纤维。

2. 细胞质: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嗜酸性颗粒,这些颗粒可被染色剂特异性染色,呈现出红色或橙色。

3. 大小和形状:嗜酸性粒细胞的大小约为8-12微米,形状多样,常呈现出类似椭圆形或肾形。

医学基础知识: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功能
【单选题】一位寄生虫感染的患者,体内明显增多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答案】B。

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白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功能:
一、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变形、游走、趋化(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吞噬和分泌。

二、白细胞的功能:
(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它的变形游走能力和吞噬活性都很强,其吞噬对象主要是细菌,也吞噬异物。

当细菌入侵时,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区域产生的趋化因子作用下,自毛细血管渗出而被吸引到病变部位吞噬细菌。

故中性粒细胞一般参与的是早期炎症。

(2)嗜酸性粒细胞:基本上无杀菌作用。

①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Ⅰ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②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释放肝素、组胺、白三烯、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等,可引起荨麻疹、哮喘等Ⅰ型超敏反应。

(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属于同源细胞,它们的分泌物相同,作用也基本相同)
(4)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为单核细胞,进入组织中继续发育成巨噬细胞,游走速度慢但具有比中性粒细胞更强的吞噬能力。其发育形成的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细胞。

(5)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①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②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自然杀伤细胞能杀伤肿瘤细胞和被病毒及胞内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人体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精编版

人体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精编版

人体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人体内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它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

正常5000—10000/mm3。

一、种类及特点根据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特点,可把白细胞分为两大类:有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正常时各种白细胞数目保持一定比例,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情况下数目如下:疾病状况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都可发生改变。

二、白细胞的功能①中性粒细胞白细胞: 吞噬和消化侵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各种坏死细胞,包括衰老和受损红细胞.是机体防御功能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内溶酶体丰富,并做变形运动。

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变形运动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在组织液内游走(趋化性)。

如果白细胞的的溶酶体释放的酶量过多,不仅能杀死和溶解细菌,本身也将致死,死亡的白细胞连同细菌分解物一起成为浓液组成部分。

②嗜酸性粒细胞: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中的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当机体患某些过敏性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有人认为她和机体的过敏性反应有关。

③嗜碱性粒细胞: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与肥大细胞相似,细胞颗粒中能合成组织胺和过敏性慢作用物质。

组织胺: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并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与人过敏反应有关。

过敏性慢作用物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使平滑肌收缩,特别是使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哮喘。

总括起来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活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寻麻疹,食物过敏等各种反应,同时又引起嗜碱性粒细胞聚集这一局部。

④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T细胞:骨髓中生成的淋巴系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

血液中80-90% 淋巴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

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成B细胞,多集中在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中。

参与体液免疫—抗体免疫。

⑤单核细胞:从血管进入组织后,便分化成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和病毒等三、白细胞测定临床意义(一)白细胞增加: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超过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症。

白细胞形态

白细胞形态

嗜酸性 颗粒
嗜碱性 颗粒
中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杆状核
分叶核
分叶核
2021/3/11
6
正常白细胞形态
2021/3/11
7
原始粒细胞
1.细胞核圆居中或稍偏 2.染色质细致 淡紫红
色细颗粒网状,均匀, 平坦,无浓聚 3.核仁明显 淡兰色小 核仁3-5个,外凸 4.胞浆中无颗粒 淡蓝 色,量少 5.胞体圆形或椭圆行 直径12—20μm
上少量嗜 碱颗粒, 胞核轮廓 不清
2021/3/11
62
嗜碱性晚幼粒
2021/3/11
63
嗜碱性晚幼粒
2021/3/11
64
嗜碱性杆状核
嗜碱性杆 状核粒细 胞胞核形 态模糊, 轮廓不清, 胞质内及 核上有少 许嗜碱性 颗粒
2021/3/11
65
嗜碱性杆状核
2021/3/11
66
嗜碱性杆状核
2021/3/11
44
嗜酸性晚幼粒
2021/3/11
45
嗜酸性晚幼粒
2021/3/11
46
嗜酸性晚幼粒
2021/3/11
47
嗜酸性杆状 核粒细胞形 态杆状核粒 细胞,胞质 中充满黄色 嗜酸性颗粒
嗜酸性杆状核
2021/3/11
48
嗜酸性杆状核
2021/3/11
49
嗜酸性杆状核
2021/3/11
2021/3/11
13
早幼粒
2021/3/11
14
早幼粒
2021/3/11
15
早幼粒
2021/3/11
16
原粒I型

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

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

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白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可以分为五种类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它们在形态上各有独特的特征,通过观察它们的形态可以对身体的免疫功能进行初步判断。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一类白细胞,形态特征如下:(1)细胞核:中性粒细胞的核呈多形核,通常有2~5个没有相对应的核瓣,核瓣之间有染色质相连。

(2)细胞质: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呈粉红或浅蓝色,内含大量嗜酸性颗粒和嗜碱性颗粒。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态特征如下:(1)细胞核:淋巴细胞的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较少且呈均匀染色。

(2)细胞质:淋巴细胞的细胞质较小,呈淡蓝色或透明,内含有少量散布的颗粒。

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异物清除细胞,形态特征如下:(1)细胞核:单核细胞的核呈半圆形或马蹄形,核内具有浓缩的核仁和染色质。

(2)细胞质:单核细胞的细胞质较大,常呈淡蓝色或深蓝色,细胞内常见豆状小体。

4. 嗜酸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是抗寄生虫和变态反应的关键细胞,形态特征如下:(1)细胞核:嗜酸粒细胞的核呈偏圆形或多形核,核染色质紧密。

(2)细胞质:嗜酸粒细胞的细胞质呈橙黄色,内含嗜酸性颗粒。

5. 嗜碱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和抗感染,形态特征如下:(1)细胞核:嗜碱粒细胞的核呈多形核,核染色质紧密。

(2)细胞质: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质呈蓝紫色,内含嗜碱性颗粒。

结论通过观察五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身体的免疫状态。

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多可能是细菌感染的表现,淋巴细胞的增加可能与病毒感染相关,单核细胞的增多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系统性疾病的表现,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增加可能与过敏反应相关。

通过对白细胞形态的观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精品】白细胞简介

【精品】白细胞简介

白细胞简介及数量白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或某一类型的白细胞绝对数超过正常值。

白细胞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

主要功能是对外来的感染起防御作用。

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的粒细胞与外周血中的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

当人体发生急慢性感染、创伤、中毒或肿瘤等情况时,骨髓中的粒细胞释放增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加。

另外,免疫及过敏反应、髓外造血等都可引起白细胞增多。

引起白细胞增多的原因有:1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剧烈运动、寒冷刺激等。

2病理性增多:急性感染、严重创伤、急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

日间变化: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晟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

运动、疼痛和情绪变化,一般的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多。

如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缘籽的粒细胞重新分配所致。

3)妊娠与分娩:妊娠其白细胞常见增多,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常波协于(12~17)×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

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

由于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在外周血液中可以看到的白细胞,一般可分: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五种;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最多,其次为淋巴细胞,其他的白细胞很少。

所谓白细胞分类计数就是计算各种白细胞在它的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数。

正常值为: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5%,嗜碱性粒细胞:0~1%,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1~8%。

白细胞(血液细胞)详细资料大全

白细胞(血液细胞)详细资料大全

白细胞(血液细胞)详细资料大全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

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

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基本介绍•中文名:白细胞、白血球•外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分布:血液、淋巴,及各组织中•大小:7-20微米•正常成人数量:(4.0~10.0)×10^9/L•所属人体系统:免疫系统简介,生理特性,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种类划分,颗粒白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原理,正常值,升高,降低,减少症,定义,诊断要点,辅助检查,处理原则,用药方案,建议,分类计数,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简介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

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10.0)x 10 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生理特性多数白细胞仅在血液中稍作停留.随后进入组织中发挥作用。

,因此,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间隙挤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内,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diapedesis)。

【生理学】白细胞生理

【生理学】白细胞生理

【生理学】白细胞生理展开全文一、白细胞的分类与数量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状。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正常人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可因你阿娘和机体处于不同功能状态而变化:①新生儿白细胞数较高,一般在15×10^9/L左右。

婴幼儿维持在10×10^9/L左右。

新生儿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之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可占70%,3到4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少,至青春期时与成年人基本相同;②有昼夜波动,下午白细胞数量稍高于早晨;③进食、疼痛、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等可使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多;④女性在妊娠末期白细胞数波动于(12-17)×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所具有的变形、游走、趋化、吞噬和分泌等特性,时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

白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抵御外源性病原生物入侵:通过吞噬作用清除入侵的细菌和病毒;通过形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来破坏或灭活入侵的病原体。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远东,凭借这种运动,白细胞得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

渗出到血管外的白细胞也可借助变形运动的在组织内游走,在某些化学物质吸引下,可迁移到炎症区域发挥其生理作用。

白细胞朝向某些化学物质运动的特性称为趋化性。

能吸引白细胞发生定向化学物质,称为趋化因子。

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活化产物,细菌毒素和细菌等都具有趋化活性。

白细胞按照这些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炎症部位,将细菌等异物吞噬,进而将其消化、杀灭。

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胞核呈叶状,故又称多形核癌细胞。

血管中的中性粒细胞约有一般随血液循环,称为循环池,通常白细胞计数反映部分中性粒的数量;另一半则滚动在小血管的内皮细胞上,称为边缘池。

这两部分细胞可以相互交换,保持动态平衡。

白细胞形态与分类

白细胞形态与分类

白细胞形态与分类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扮演着抵抗病原体和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袭的关键角色。

白细胞的形态及其分类对于了解和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类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白细胞形态特征白细胞是一类无色质体的细胞,通常比红细胞大,并存在多种形态特征。

根据各种白细胞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中性粒细胞是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其核形状为多叶核,细胞质内含有嗜酸性颗粒。

中性粒细胞的核染色质呈细网状,细胞质嗜碱性,含有多个颗粒,其中主要成分为中性颗粒。

中性粒细胞是身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同时也参与调节炎症反应。

2. 淋巴细胞(Lymphocyte)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之一,其特征是圆形或椭圆形的单一核。

淋巴细胞在体内起到抗体生成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在免疫应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单核细胞(Monocyte)单核细胞的核形状为圆形或马蹄形,其细胞质内没有颗粒。

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单核细胞还可以吞噬病原体和死细胞。

4.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嗜酸性粒细胞呈现双叶核,并具有嗜酸性颗粒。

它在参与调节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蛋白可以引起组织损伤,其过度增加可能与过敏反应、哮喘等疾病相关。

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嗜碱性粒细胞的核形状多为两个或三个叶状,其细胞质内富含嗜碱性颗粒。

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颗粒蛋白参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

二、白细胞的分类根据白细胞的特性和功能,其可分为两大类: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

1. 颗粒细胞(Granulocyte)颗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类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质内含有可染色的颗粒,这些颗粒扮演了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重要角色。

白细胞工作原理

白细胞工作原理

白细胞工作原理白细胞是机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击退病原体感染机体并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物质的损害。

白细胞不仅可以为人体防御病毒和细菌,而且还可以检测自身受损,并把信息传输到身体其他部位。

因此,白细胞以其特殊的作用成为机体自然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多种作用。

它们可以在入侵后,迅速地识别病原体,然后刺激产生细胞间的免疫反应,以把病原体清除出机体。

白细胞还可以发现自身受损的细胞,并通过转录因子的激活激活免疫反应,清除受损的细胞,以保持机体稳定。

白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其多种特性来发挥的。

白细胞具有丰富的核蛋白质和多种活性酶,可以识别病原体,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白细胞还具有具有记忆功能,可以长时间记住病原体信息,以便第二次入侵时迅速识别并进行免疫应答。

白细胞有收集能力,可以把机体内的毒素、细菌病毒等携带到免疫组织,以识别细菌病毒和干预免疫反应。

白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多种免疫反应来完成的。

免疫反应是指当机体遭受抗原入侵是,细胞间发生的生物反应,以抵抗和清除抗原病原体。

这些反应有吞噬反应、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复合体反应和活性氧代谢反应等。

吞噬反应是白细胞的重要特点,它是一种特殊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由于白细胞有足够的酶活性,能够有效地吞噬病原体,从而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抗体反应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是细胞不同型分子结合产生的一种特殊反应。

通过抗原抗体复合体的形成,能够确定外来物质,同时聚集白细胞并诱导细胞之间发生吞噬反应,以实现清除外来物质的目的。

活性氧代谢反应是病原体或受损细胞使白细胞产生氧化反应,以杀死病原体或受损细胞,及时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或受损细胞的伤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免疫应答,如抗原抗体复合物诱导凝集反应、抗原特异性活化细胞反应等,这些反应也是白细胞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白细胞工作原理的简介,它们发挥着重要的自然免疫作用,白细胞具有多种特性,这些特性在抵御病原体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述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简述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简述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 免疫防御:白细胞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2. 炎症反应:当组织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白细胞会迅速聚集到受损区域,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

这一过程有助于杀灭病原体、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修复和组织恢复。

3. 发挥抗肿瘤作用:某些类型的白细胞,特别是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对抗肿
瘤的发展和扩散。

4. 清除废物和死亡细胞:白细胞可以主动吞噬和分解废物、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促进细胞的更新和代谢产物的排泄。

5. 产生抗体:特定类型的白细胞(B淋巴细胞)能够分泌抗体,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中和病原体,提供长期免疫保护。

总之,白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协助识别和消灭病原体、清除废物、细胞修复和产生抗体,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四)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胶体渗透压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和保持血容量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五)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缓冲对
膜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 细胞组成 2. 基质细胞提供造血细胞需要的两类物质:
可溶性造血生长因子 与膜结合的粘附分子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二)造血微环境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 由骨髓基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充填在细胞之间
物质组成:
①胶原,主要是Ⅰ、Ⅱ、Ⅲ、Ⅳ型胶原 ②糖蛋白,以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
病人,血浆水分渗出,血液粘滞性增大
(四)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渗透压——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具有的吸引和 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血浆晶体渗透压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医学上通常以溶质浓度为 1mmol/KgH2O作为渗透压
A/G比值1.5~2.5, 低于1.25为异常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化学成分和血量 2.功能(白蛋白功能)
(1)形成渗透压 (2)作为载体起运输作用 (3)参与凝血—纤溶生理止血功能 (4)抵抗病原菌起防御功能 (5)营养功能 (6)缓冲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二)比重
正常全血比重为1.050-1.060 血浆比重为1.025-1.030 红细胞比重为1.090-1.092

医学专题最新白细胞分析参数PPT文档

医学专题最新白细胞分析参数PPT文档

28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一页。
4.结构(jiégòu)异常
成人周围血中RBC凡有结构者,均属异常红细胞。
(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2)卡-波环(Cabot ring) (3)碱性点彩红细胞(basophilic stippling cell)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百分数(%) 绝对值(×109/L)
0~5 50~70 0.5~5
0~1 20~40
3~8
0.04~0.5 2~7
0.05~0.5 0~0.1 0.8~4
0.12~0.8
2024/7/21
2
第二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 WBC、DC的临床意义】
2024/7/21
3
第三页,共六十一页。
②相对增多:再障、粒缺
2024/7/2211
9
第九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2)L减少(lymphocytopenia)
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quēxiàn);
N↑可导致L↓(相对)。
2024/7/21
10
第十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3.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p77
机理:缺氧、细菌内毒素、肿瘤坏死(huài sǐ)产物等 边缘池
骨髓产生、释放增加
2024/7/21
7
第七页,共六十一页。
白细胞分析(fēnxī) 参数
(3)N减少(neutropenia)
①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liú ɡǎn) ②某些血液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WBC<1×109/L

【精品】白细胞的概述

【精品】白细胞的概述

白细胞的概述白细胞(英语:whitebloodcell),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

除白细胞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

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

白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的白细胞总数或细胞分类百分比可有变化。

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

由于白细胞的异常增生失去控制而引起的一种恶性疾病称为白血病。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白细胞外文名称whitebloodcell直径7~20μm个数4000~10000个/mm3目录展开1基本简介【白细胞】leucocyte简称WBC(whitebloodcell)补充介绍:(本资料为非专业资料,适合非专业人员阅读)1单位:个/升(个/L)2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个/L)⑴成人为(4.0-10.0)×10^9个/L⑵新生儿为(15-20)×10^9个/L⑶6个月到2岁为(11-12)×10^9个/L⑷4到14岁为8×10^9个/L3临床意义:⑴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⑵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2主要特点白细胞是一个很大众化的话题,因为到医院看病经常会做化验检查,而最常做的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中最多用途的就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因此公众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是人体血液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血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中担负许多重任,它具有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的作用,机体伤病的损伤治愈能力,抗御病原体入侵的能力,对疾病的免疫抵抗力等。

人身体有不适时,经常会通过白细胞数量的显著变化而表现出来。

因此到医院看病很多情况下需要化验血常规,现在医院血常规化验多采用仪器,常有20多项指标,在很多时候医师往往首先关注的是白细胞(WBC)是否改变。

医学基础知识白细胞生理

医学基础知识白细胞生理

第二类白细胞称为单核细胞,胞体较大,直径约为15-30酶μm,胞质内没有颗粒,它们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数的4%-8%。

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

当它们从骨髓进入血流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胞。

与其他血细胞比较,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2-3天后迁移到周围组织中,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直径可达50-80μm,细胞内所含的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目也增多,成为成熟的细胞。

固定在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组织巨噬细胞,它们经常大量存在于淋巴结、肺泡壁、骨髓、肝和脾等器官。

激活了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能生成并释放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参与机体防卫机制,还产生一些能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因子。

在炎症周围单核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并包围异物。

例题:单核细胞占白细胞家族中的A. 0.5%-1%B. 1%-2%C. 2%-4%D. 4%-8%E. 6%-12%正确答案:D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它们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根据细胞成长发育的过程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细胞分成T细胞和B细胞两类。

在功能上T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则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

例题: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的血细胞是A.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血小板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1.T细胞在血液的淋巴细胞中,约占70%-80%,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之间反复循环,还可以停留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结中。

淋巴细胞的寿命较长,一般为数月,有的长达一年以上。

T细胞被特异性的抗原物质激活后,进行增殖和分化,形成在功能上各异的两类细胞,即T免疫效应细胞T记忆细胞。

根据T效应细胞的细胞表面特征的不同可区分为T4和T8两个亚群,而这些亚群还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再分为不同类型。

属于T4亚群的有:淋巴因子T细胞、诱导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淋巴因子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造血干细胞;T诱导性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促进其他T细胞的成熟分化,而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一种B细胞生长因子,促使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影响抗体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生理特性
(一)白细胞的形态数量与分类
1.形态:无色,有核,一般于血液中呈球形
2.分类:1)中性粒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粒细胞(有嗜色颗粒)
3)嗜碱性粒细胞
4)单核细胞
5)淋巴细胞
3.数量:(
4.0-10.0)*10^9/L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循环池
1.中性粒细胞(胞核呈分叶状边缘池
故称多形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2.单核细胞1)进入组织中发育成巨噬细胞
2)发育成有抗原呈递能力的树突状细胞
3.嗜酸性细胞1)与过敏反应有关
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噬碱性细胞1)释放的肝素有抗凝血作用
2)在机体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5.淋巴细胞1)T细胞细胞免疫
2)B细胞体液免疫
3)NK细胞
(三)白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白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四)白细胞的破坏
白细胞的寿命较难准确判断,白细胞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

一般来说,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6-8小时后进入组织,4-5天后死亡,或经消化道排出;若有细菌入侵,中性粒细胞在吞噬过量细菌后,因释放溶酶体酶而发生自我溶解,与破坏的细菌和组织碎片共同形成脓液。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两到三天,然后进入组织,并发育成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生存三个月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