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病防治管理体制与标准体系
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
《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一项法规,主要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该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病防治目标:制定和实施职业病防治策略,降低职业病发生率,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 职业病防治责任:明确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和协同合作机制,包括企业、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等。
3. 职业病危害评价:规定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等。
4. 职业病监测和报告:规定了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的要求,包括职业病报告制度、职业病危害检测、职业病监测等。
5. 职业病防护措施:规定了职业病防护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等。
6.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规定了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病医学鉴定等。
7. 职业病救助和赔偿:规定了职业病救助和赔偿的方式和程序,包括职业病救助基金、职业病工伤认定等。
《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助于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劳动者健康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第 1 页共 1 页。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管理体系。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颁布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卫生法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和监测管理:组织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包括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确保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符合规定。
4. 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报告管理:对职业病进行诊断鉴定,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
6.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提供职业卫生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估、职业病防治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7. 职业病监督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利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和执行,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权益保障和救济措施。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体系。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制定职业病防治法、法规和标准,明确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病防治目标与指标: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朝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
3. 职业病危害评估与控制措施:对各类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改善、工艺工程控制、个体防护用品及设备的使用等。
4. 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定期对各类职业病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职业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制度:建立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体系,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
6.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职业病防治的管理体系,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估等。
7. 职业病宣传与教育制度:开展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员工的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
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职业病防治制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与权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一、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其中也有一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规定。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供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条件。
同时,劳动者也有权拒绝进行对其生命健康有重大威胁的劳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我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义务、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权益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生产条件,开展职业病预防工作,告知劳动者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劳动者也有权利参加职业病防治活动,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等。
二、职业病防治规定的其他制度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是职业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为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设备的要求为了确保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设备,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 职业病防治培训与宣传为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技能,我国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组织或委托专业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防治的相关培训。
此外,还要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工作,向劳动者普及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护知识。
4. 职业禁忌症目录和职业病防治标准我国制定了职业禁忌症目录和职业病防治标准,用于指导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我国职业病防治现状及法律法规
③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 任制,加
劳动者
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 治水平,对
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②获得职业卫生防护的权利
各方相③关获得责职任业健义康务检查与、职权业益病诊疗、
康复等服务
④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 件与措施
⑤要求提供合格防护设施和用品、改 善工作条件的权利
⑥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无职业病防护 措施作业的权利
劳动者
⑦批评、检举、控告违反职业病防治 法行为的权利
⑧参与职业卫生工作民主管理提出意
2、用人① ② 、治作用单理业品1配0职场;位备项业所防义的危职护务害业责设:,病施任配危、备害与治防评理义护价职设与业务施管危、理害设; 备 ③危害作告业知场(所合危同害、评作价用与场管所理、培训教 育)和劳警动示者标健识康监; 护(上岗前、在岗中 ④事故、预离防岗、时应)急救援控制(设置报警装 置,配危置害现告场知急(救合用同品、、作冲用洗场设所备、、培应训 急撤离教通育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法律
立法宗旨和目的 1、(第1条)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
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 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控制危害源头, 推进全过程管理。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2、防治职业病有法可依(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提高劳动生产 率促进劳动力可持续发展。落实合法权益) 4、保护劳动力资源 5、市场经济的要求 6、细化宪法“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规定 7、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参与国际
有关应 急健康 体检和 观察的
规定
• 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 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 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 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 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属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细分的内容,形式和要素遵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也就是说,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职业病防治目标而采取的所有措施的集合,包括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危害因素识别、检测与评价、防护设施、个体防护、应急救援、职业病救治等一系列的防治职业病措施。
按照上面的定义,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等法律、法规要求,职业病防治管理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建立管理机构和责任体系1.1 设立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1.2 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1.3 建立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度包括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等各类人员的职业病防治职责和义务,以及职业卫生领导机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以及用人单位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
建立规章制度2.1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2.2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文件含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和职业卫生标准等。
2.3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4 制定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5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6 密闭空间管理程序2.7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⑴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⑵职业卫生管理档案⑶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⑸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⑹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前期预防3.1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向所在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并取得申报回执。
3.2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并同时编制“三同时”工作过程报告。
工作场所管理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建立工作场所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台帐。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为防控职业病,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这些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法律法规:国家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职业病的定义、防治责任和义务,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框架。
2. 职业病防治机构:国家设立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协调、监督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设立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
3. 职业病监测与评估:建立职业病监测与评估系统,监测劳动者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生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作业环境监测与评估:对劳动者的作业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的作业环境安全。
5.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装备: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装备的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能够使用到符合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装备。
6. 健康监护与诊断: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与诊断制度,定期监测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7. 职业病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病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8. 赔偿与救济:建立职业病赔偿与救济制度,对因工作引起的职业病患者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救济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
9. 监督与检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与权益。
职业病防治各项制度
职业病防治各项制度职业病防治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工作内容。
为了有效防治职业病,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涵盖了职业病防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健康监测、职业卫生服务、技术标准、职业卫生培训和职工健康档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其次,我国职业病防治建立了全面的管理体系。
国家层面设立了职业病防治机构,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司。
地方各级政府也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职业病防治的具体实施工作。
此外,各行各业都要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本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包括职业卫生监督、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五,职业卫生技术标准是职业病防治的依据。
我国建立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技术标准,包括职业病标准、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技术导则等。
这些标准规范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措施,为实施职业病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六,职业卫生培训是职业病防治的关键环节。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要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包括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职业病防治技术的培训和学习等。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的开展,可以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病防治各项制度包括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健康监测、职业卫生服务、技术标准、职业卫生培训和职工健康档案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助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权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是对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职工的工作环境。
在中国,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是由相关部门制定和执行的,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劳动就业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等。
下面将对该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法规中国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法》和《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规对于职业健康的保护、职业病防治的工作任务、职业病防治的组织与管理、职业健康监察与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中国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法律,其宗旨是加强职业病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劳动者个人责任、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内容。
《职业卫生法》则规定了职业卫生的基本要求。
根据该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
《职业卫生管理条例》主要涉及职业卫生的组织与管理。
该条例规定了职业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职业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内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二、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的主要任务根据相关法规,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预防职业病预防是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的核心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减少职业病危害对劳动者的伤害。
这包括控制职业病危害源、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等。
2.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用人单位应当为可能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提供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机会。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诊断与鉴定工作。
3. 职业病危害管控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还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管控。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
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保障职工健康的法定权益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与劳动力市场的蓬勃增长,职业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旨在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根本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首先,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
职业病防治体系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评估与预测、职业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职业病监测与报告以及职业病防治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建设等。
通过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可以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职工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其次,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加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估。
监测与评估是职业病防治的基础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各类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危害特点,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监测与评估还可以帮助企业和有关部门发现潜在的职业危害源,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患病的风险。
第三,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通风设备、防护用品、职业卫生设施等。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合理配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企业还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等,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此外,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还要求加强职业病诊断治疗与康复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疑似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定,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职业病患者的康复工作,帮助其恢复到适宜的工作状态,减少职工因职业病而造成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最后,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还要求加强职业病职工的健康监护和宣传教育工作。
企业应当定期对从事特殊岗位的职工进行健康监护,及时发现潜在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应当加强对职工的职业病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卫生行为习惯。
2-1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法
《职业病防治法》
律
本法共分7章79条,从总则、职业病危害的前期预防、 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控制、劳动者的健康监护及职业病 病人权益保护、监督检查五个方面,规定了政府监管部门 的职责,用人单位的义务,劳动者的权力及义务,职业卫 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就上述四方面制定了管理者及管理相 对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技术服务机构
职业危害评价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放射卫生方面: 《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 令第18号)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卫生部、公安部令第16号)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25号)。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46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规定》 (卫生部令第 55号)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 规体系简介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包括 —法律 —条例 —部令规章 —规范及标准
法 律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专业法——《职业病防治法》 相关法——《劳动法》、《工会法》、《矿山安 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乡镇企业法》 《刑法》、《民法通则》、《建筑法》、《执业 医师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 《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
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已制、修订各类职业卫生 标准,例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 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 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等636项,职业病诊断标准95项,放射卫生防 护标准82项,放射性职业病诊断标准35项。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
(卫法监发 [2003]135号)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
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目录引言概述: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不良而导致的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以规范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目录,以及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一、职业病防治法律1.1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是国家层面上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
该法律明确了职业病的定义、预防原则、责任主体、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促进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1.2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其中包括了对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要求。
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1.3 刑法刑法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的法律文件,其中也包括了对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规定。
根据刑法,用人单位如果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导致劳动者得职业病,将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二、职业病防治行政法规2.1 职业病防治条例职业病防治条例是国家层面上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
该条例详细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组织体系、监督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它的主要作用是具体指导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2.2 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病防治规划是用于指导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行政法规。
根据职业病防治规划,各级政府需要制定职业病防治的具体目标、措施和时间表,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和监督。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规定是用于监测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行政法规。
根据该规定,用人单位需要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三、职业病防治规章3.1 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职业病防治管理办法是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具体管理的规章。
我国职业病体系标准包括
我国职业病体系标准包括我国的职业病体系标准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这些标准涵盖了职业病的预防、诊断、鉴定、处置、救治等方面,旨在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确保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不受职业病的侵害。
首先,我国的职业病体系标准规定了对劳动者的职业病预防措施。
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制定了相关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设计、安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的设置等方面。
其次,我国的职业病体系标准规定了职业病的诊断和鉴定程序。
根据职业病的不同症状和表现,制定了相应的诊断和鉴定标准,以确保职业病的准确诊断和鉴定结果。
此外,还规定了职业病的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以及职业病监测数据的报告和统计要求。
再次,我国的职业病体系标准规定了职业病的处置和救治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制定了相应的处置和救治措施,包括疾病治疗、康复护理、职业病职业康复技术服务等方面。
同时,还规定了职业病救治的相关费用的支付和报销规定,以减轻患病劳动者和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此外,我国的职业病体系标准还规定了职业病预防、诊断、鉴定、处置和救治的管理要求。
包括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和职责划分,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的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督查和评估机制等方面。
以此确保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管理。
总的来说,我国的职业病体系标准是一套重要的法规制度,旨在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及早发现和诊断,以及对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进行及时处置和救治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对劳动者健康的侵害,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2023年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及职责
2023年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及职责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职业病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各国纷纷建立了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
以下是2023年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的详细介绍。
一、国家职业病防治管理局国家职业病防治管理局是负责统筹和协调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机构。
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完善职业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2. 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的科研和技术攻关,推广先进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和设备,促进职业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3.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4.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督检查,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责任,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5.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职业病防治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病防治经验和做法。
二、地方职业病防治机构地方职业病防治机构是负责本地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机构,主要职责包括:1. 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地区职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计划。
2.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分析职业病防控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开展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本地区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推广职业病防治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4. 监督检查本地区职业病防治的实施情况,推动企事业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病防治中的问题。
5. 开展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提供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企事业单位职业病防治机构企事业单位职业病防治机构是负责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机构,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措施,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控制职业病防治的风险。
2. 加强本单位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推广职业病防治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职业病防治管理系统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系统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防止接触职业危害岗位的员工患职业病,保障公司员工的身心健康,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确保公司生产平稳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存在噪声、焊接、废水处理、油漆等职业危害的岗位。
2.参考文件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2.2《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8号)2.3《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2.4《劳动部、卫生部、商业部、粮食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批转国家经委关于在国务院实行保健食品制度的报告的联合通知》([63]中劳虎子[126号])2.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2002]3.责任3.1行政人事部负责建立职业病档案,动态监测员工健康状况,每年安排一次职业病健康检查,并根据生产情况组织职业病档案中的员工休息。
3.2部门安排员工从事有职业危害的工作前,必须提前告知员工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并做好记录。
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职业病体检,体检合格并在生产管理中心备案后方可上岗;在职业病体检中,部门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对不适合本岗位的员工进行调换工作。
3.3行政人事部应按规定每年组织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和生产区域的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元素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测定。
3.4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行政人事部应悬挂或张贴相关职业病防治警示标志,并制定预防职业病的岗位操作规程。
3.5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改善工作环境,逐步减少或消除职业危害。
3.6公司根据人事调动信息,每月调整发放员工卫生岗位津贴;各部门内部操作人员的变更,由基层队提出书面申请,经部门审核,生产管理中心确认后调整发放。
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由于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有害物质或特殊工作条件下,导致工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防治职业病。
我国《职业卫生法》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规定了防治职业病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根据该法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不受有害物质和条件的侵害。
首先,我国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明确了各类有害物质的限值。
不同行业和工种中存在着各种有害物质,如粉尘、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
这些有害物质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通过设定各类有害物质的限值,规定了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这些物质的安全范围,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其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企业是劳动者工作的场所,也是劳动者接触有害物质和条件的主要场所。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包括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等。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物质和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此外,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还要求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从事特定工种或接触特定有害物质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
通过对劳动者身体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防治职业病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任务。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只有通过全面贯彻执行这些标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享有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防治与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与管理制度
是指为保障职工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与传播,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监管,建立和完善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管理机制。
职业病防治与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规定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雇主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以及政府的监管职责。
2. 政策措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职业病监测和评估、职业病诊断和治疗等,以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 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和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防治及职业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监测和监测等活动。
4. 遴选工作:对于岗位中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要进行评估,遴选工作,在职位设计、操作流程、工艺技术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职业健康监护:强化职业病防治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体检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时发现和干预职业病危害。
6. 职业病报告和统计:要求企业对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报告和统计,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展趋势和情况。
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与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
同时,监管部门也可以依法约束企业,确保其履行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减少职业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是指对企事业单位进行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法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等,明确了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责任和管理要求。
2.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国家设立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如国家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和执行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 企事业单位的责任: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的工作。
4. 职业病危害评价与控制:企事业单位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确定职业病防治的措施和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
5. 健康检查和监测:企事业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测系统,及时了解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
6. 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企事业单位必须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防护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7. 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设施和设备,如通风设备、防护用具等,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8. 职业病事故处理: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职业病事故处理制度,及时处理职业病事故,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卫生及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降低职业病发生率,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 病统计报告的管理工作。
卫生计生行政部职业病防治执法职责
1. 对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职业病、疑似职 业病进行处罚。
2. 对医疗卫生机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病诊断进行处罚。
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
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生产过程作业场所职业 病预防的监督管理
卫生计生部门:主要负责职业病诊断治疗的监督 管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职业病人社会 保障的监督管理
安全监管部门职业病防治职责
1. 对用人单位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职业病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 行为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制度
‐ 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 ‐ 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制度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 ‐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 ‐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制度
‐ 作业管理制度 ‐ 化学品管理制度 ‐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制度 ‐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 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制度 ‐ 供应商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 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第4-6条
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体制,国家对职业病防治工 作实施监督管理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
安监、卫生、劳动保障部门依照职责,负责职业 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 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统称职业卫 生监督管理部门。
作业管理制度
原材料和设备使用管理
‐ 优先采用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备、新材料。
‐ 禁止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 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风险评估,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 4. 负责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机构审查及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5. 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和发布。
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病防治职责 1. 劳动用工管理:负责劳动合同实施情况监管工作,
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2. 职业病人保障:对工伤保险进行监督管理;依据
职业病诊断结果,做好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
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行政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立项竣 工验收管理。
科学研究行政部门:负责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关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科研和成 果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制订产业发展和产业政 策等。
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1.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批准承担职业健康检 查和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省级职业 病鉴定、专家库管理。
安全监管部门颁布的配套规章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 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 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 督管理暂行办法 ··· ···
职业病防治管理基本制度: 1.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制度 2. 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制度 3. 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 4. 职业病工伤保障制度
3. 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 构超范围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出 具虚假证明文件的进行处罚。
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与基本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
环境保护法
工伤保险条 尘肺病防治
例
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 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卫生计生部门颁布的配套规章 职业病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 ··· ···
中国职业病防治管理体制与标 准体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李涛
一、职业卫生管理体制 二、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与基本制度 三、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职业卫生管理体制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防治主体责 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危害因素的,应向 所在地安监部门申报,并接受监督管理。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分级管理。央企、省 属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安监部门申报。
其他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向所在地县级安 监部门申报。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预评价报 告书未经安监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
2. 负责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 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3. 负责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 监督管理工作。
4. 组织拟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 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 相关标准。
卫生行政部门职业病防治职责 1. 组织制定并公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职业病分类目录。 3. 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防护 设施设计经安监部门审查,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 求的方可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 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 经安监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 用。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由通过相应资 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社会监督 职业病防治管理原则: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病防治法第九条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 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 得职业卫生保护。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 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