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公务员公基行测申论知识点大汇总(个人整理典藏版)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常识重点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常识重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及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及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及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个是思维及存在、精神及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独立于人类及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三、物质和意识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四、质量互变规律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

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

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

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及质变的根本标志。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五、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事业单位概括与公民道德建设篇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事业单位概括与公民道德建设篇

事业单位概括与公民道德建设事业单位概况1、事业单位应当具备四个条件:①依法设立②从事公益服务③不以营利为目的④是社会组织2、事业单位一般丕县直对外公共管理职能。

3、事业单位之间不存在领导或指导关系。

4、事业单位实际上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这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

5、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6、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

7、事业单位改革: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

8、承担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等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支配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9、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和特设岗位四种类别。

10、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

11、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12、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职责的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该回避:1 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②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13、事业单位与聘用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 年。

1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 年且距法定匝休年龄不足套生的,提出订立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15、事业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1 事业单位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 个工作日,或者1 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 个工作日的。

2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

3 严重渎职、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16、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 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17、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①在试用期内③被录用或者选调到国家机关工作②考入普通高等院校④依法服兵役的18、事业单位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023-2024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超全)

2023-2024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超全)

2023-2024公务员(国考)之公共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超全)1、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答案】 D2、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C.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合——矛盾是对立统一的D.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答案】 D3、下列诗句的作者,不是建安文学代表人物的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答案】 D4、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西汉时期所设立的相应保护机构是:A.秘府B.乐府C. 鸿胪寺D.大理寺【答案】 B5、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答案】 D6、按照合同方式取得财产,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财产所有权从()时起转移。

A.财产交付B.财产被实际占有C.合同成立D.合同生效【答案】 A7、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方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A.产品经济的存在B.物质利益的差别C.劳动就业的差别D.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答案】 D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答案】 C9、对于缓刑,根据《刑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无需继续执行B.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年C.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D.对于累犯和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不适用缓刑【答案】 C1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有关组织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权限划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和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基本法律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D.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答案】 A11、2013年11月9日到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大总结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大总结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大总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日之内对公务员的物质奖励不包括奖章,包括奖金、奖品、工资晋级按国家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行政领导者可分为10个职务等次名称和相对应的13个级别。

现代行政领导个体素质要求全面具备德、才、学、识、体。

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构成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集体决策已成为科学决策理论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问题的决策是程序性决策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情报信息系统是行政决策组织中的“神经系统”。

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经营权是经营者对其经营的财产的一种占有、利用和收益的权利下列人员中不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配偶、父母、子女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无因管理公文中的词语应含义确切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级行文若需向外国有关部门和人士对我国领导人任职、重大政治活动的祝贺表示答谢亦须选用公告。

规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社会运动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哲学依据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行测+申论主要知识点笔记(详细版)

行测+申论笔记目录行测——方法精讲 (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 (8)第一章片段阅读 (8)一、中心理解题 (8)二、细节判断题 (12)第二章语句表达 (14)一、语句排序题 (15)二、语句填空题 (18)三、接语选择题(省考题量不大) (18)第三章逻辑填空 (18)一、词的辨析 (18)二、语境分析 (20)第二部分判断与推理 (21)第一章图形推理 (21)一、图形推理命题形式 (21)二、快速定位某一图形考点 (22)三、位置规律 (23)四、样式规律 (25)五、属性规律 (29)六、数量规律 (31)七、特殊规律 (41)八、空间重构(广东省考近年来只在2016年考查1道空间重构图,可以选择性复习).. 43第二章类比推理 (46)一、语义关系 (46)二、逻辑关系 (48)三、语法关系 (51)第三章定义判断(广东省考不考) (51)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 (51)第四章逻辑判断 (55)一、翻译推理 (55)二、组合排列 (60)三、逻辑论证 (63)四、日常结论 (66)第三部分资料分析 (66)第一章统计术语 (66)一、增长类相关 (67)二、比重类相关 (68)第二章速算技巧 (68)一、计算类 (68)二、比较类 (70)第三章简单计算 (71)第四章高频考点——增长类 (73)一、增长率 (73)二、基期与现期 (76)第五章比例类 (78)一、现期比例 (78)二、基期比例 (78)三、两期比重(得分难点,拉分重点) (80)第六章综合分析 (84)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84)一、语义分析法 (84)二、矛盾分析法 (85)三、法律判断 (85)四、联想法 (85)五、绝对选项排除法 (85)第五部分数量关系 (86)第一章数量关系 (86)一、代入排除法 (86)二、数字特性 (88)三、方程式 (94)第二章工程问题 (95)一、工程问题 (95)第三章行程问题 (99)一、行程问题 (99)二、平均速度 (99)三、火车过桥 (100)四、直线相遇与环形相遇 (101)五、流水行船 (104)第四章经济利润问题 (105)一、经济利润 (105)二、经济利润涉及的方法 (106)三、分段计价 (108)四、合并费用 (108)第五章排列组合与概率 (109)一、分类与分步 (110)二、排列与组合 (110)三、概率 (111)第六章容斥问题 (112)一、容斥原理 (112)申论——方法精讲 (117)第一章申论基础 (118)一、申论能力考查 (118)二、答题要素与基本题型 (118)三、申论答题步骤 (119)第二章单一题 (121)一、问题原因 (121)二、影响 (121)三、对策 (122)第三章综合题 (123)一、概括主要内容 (123)二、词句解释题 (123)三、观点、现象分析题 (124)第四章公文题 (124)一、典型例题 (125)二、阅卷要求 (125)三、格式 (125)四、公文类别 (126)第五章作文题(大作文) (130)一、作文的评分规则 (130)二、作文的主题与观点 (131)三、文章结构 (132)行测+申论——广东省考专项 (137)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38)第一章实词强化 (138)一、实词辨析 (138)二、固定搭配 (142)第二章词语理解 (142)一、代词指代题 (143)第二部分判断推理 (143)第一章位置规律 (143)一、平移特殊考法 (143)二、位置复合趋势 (147)三、局部位置变化 (148)第二章翻译推理(“所有”和“有的”、“必然”和“可能”) (149)二、“必然”和“可能” (150)三、同意替换 (151)第三章论证(因果关系实验) (153)一、实验论证 (153)二、因果论证 (156)第四章特殊规律(图形间关系、功能元素) (157)一、图形间关系 (157)二、功能元素 (162)第五章真假推理 (164)一、矛盾关系 (164)二、反对关系 (165)三、两真两假 (166)第三部分科学推理 (167)第一章电学 (167)一、基础知识 (167)二、考点 (169)第二章光学 (175)一、基础知识 (175)第三章力学(每年都考) (182)一、基础知识 (182)二、受力分析 (189)三、平衡力与作用力 (191)第四章运动相关问题 (200)一、基础知识 (200)二、牛顿运动定律(主要考第一、第二定律) (201)三、直线运动 (203)四、曲线运动 (204)五、功与机械能 (205)第四部分资料分析与数学问题 (206)第一章计数问题 (206)一、植树问题 (206)二、方阵问题 (212)三、爬楼问题 (213)第二章数字推理 (213)一、基础数列 (214)二、特征数列 (214)三、非特征数列 (223)第五部分申论——广东大作文 (226)一、基本知识 (226)行测——方法精讲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运用第一章片段阅读解题顺序:提问→文段→选项一、中心理解题【题量】10【提问方式】这段文字主要/旨在/重在/意在/想要说明(论述、强调)的是……这段文字的主旨/主题/观点是……这段文字概况最恰当的一项是…………【解题思路】1、重点词语(微观)关联词、主题词、表强调、突出的程度词。

公务员事业单位常识知识点

公务员事业单位常识知识点

人文知识第一章数字人文常识■人文常识之“第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词典:《尔雅》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第一部国别史:《国语》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第一次记录火药配方的人:唐朝医圣孙思邈第一次出现的纸币:北宋的交子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元朝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人文常识之“二”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二拍:(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儒家、墨家儒家两大代表人物: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

前者雄浑豪放,后者恬淡质朴宋词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和李清照为代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人文常识之“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三教:儒、释、道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岁寒三友:松、竹、梅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三言:(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牙婆、虔婆、药婆、稳婆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班:班彪、班固、班昭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朓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刘白羽、杨朔、秦牧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世界文学三大吝啬鬼形象: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人文常识之“四”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中国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太白楼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四库全书的“四库”:经、史、子、集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四大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南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古代四京:东京——汴梁(今开封)、西京——长安(今西安)、南京——金陵(今南京)、北京——顺天(今北京)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

2024公共基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政治部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例如,中国制定政策都是基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需求。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所以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如积极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例如,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过度开发违背规律就会遭到惩罚。

- 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如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就是在认识能源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 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意识,如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现代社会的平等、民主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先进社会意识,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各项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公务员中的常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公务员中的常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公务员中的常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选择,因此对于公务员考试的常见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国家机构和行政管理知识点1.1 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 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执行机构,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各部门组成。

- 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等。

1.2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

- 政府机构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

1.3 地方自治机关- 地方自治机关是指地方政权机关,如省级、县级人民政府等。

二、党的基本知识点2.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

2.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式为民主集中制,即民主决策、集中执行。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组织有党中央、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等。

三、宪法和法律知识点3.1 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 宪法的作用是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2 法律的构成和适用- 法律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构成。

- 法律的适用要依法行政,保证公正、公平、公开。

四、经济管理知识点4.1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调控经济运行,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2 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 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

五、人事管理知识点5.1 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对公务员的招录、调动、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 人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和公正性。

事业单位申论知识点总结

事业单位申论知识点总结

事业单位申论知识点总结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立,从事公益性事业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独立法人资格等特点。

1. 具有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宗旨是为了社会公益,其经营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以牟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要。

因此,事业单位在开展活动时应以促进社会发展、推动公益事业为宗旨。

2. 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经济活动谋求的是保证日常经营、开展公益事业的基本需要,而不是谋求经济利润。

事业单位不得以提供服务项目的收入超过成本为目的,不得向投资者分配经营收入。

3. 独立法人资格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自主管理、自主财务权力和自主使用经营收入的权利。

事业单位依法享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权利。

二、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1. 独立自主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依法享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权利。

其管理机构一般由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成,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和独立经营管理权。

2. 审计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接受审计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经济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并且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

3. 资金使用与结算机制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与结算应当符合国家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

三、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与社会责任1. 开展公益事业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为了社会公益,其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要。

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并发挥其在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2. 遵守法律法规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

3. 完善社会责任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社会责任制度,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并且不断提高社会责任管理水平。

四、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管理1. 经营性事业的特点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可能面临盈利能力不足、竞争环境复杂等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公益性质,在经济活动中坚持公益性导向,确保经济活动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

申论行测知识点总结

申论行测知识点总结

申论行测知识点总结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申论行测,本文将对申论行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文章写作、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多个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文章写作申论行测文章写作主要包括命题作文和日常写作两部分,命题作文是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题目和要求,自主选择论述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展开逻辑推理,论证充分,写出清晰、通顺、连贯的文章。

日常写作是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自主表达观点,符合题意,文笔流畅,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地写出所需的文章。

申论行测中的文章写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选择合适的论题和观点在文章写作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论题,确立自己的观点,并且要充分论证,展现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合理组织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合理性是文章通顺连贯的重要保障。

文章一般由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要有明显的逻辑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述过程。

3.把握好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是文章写作的两个重要方面,要使语言精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使逻辑严密、推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4.合理控制篇幅和时间在文章写作中,要合理控制篇幅和时间,避免过度冗长或过于简略,同时也要充分掌握写作的时间,确保在所限时间内完成所需的内容。

二、常识判断申论行测中的常识判断主要包括判断和推理、综合判断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加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常识掌握,应该是初试中的主要部分之一,逻辑推理是常识判断的核心,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进行详细解析说明。

1.判断与推理常识判断中的判断与推理是重中之重。

判断能力是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把握,而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排除、综合等方法,得出符合逻辑思维的结论。

2.综合判断综合判断是指在各个方面的判断中,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在不同层面的问题上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判断,更能展现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点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点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就是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中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多个方面,就像一个大杂烩知识包,啥有用的知识都往里装,为的就是考查咱是否具备综合知识素养。

②重要程度:这在事业编制考试中是非常关键的。

就如同高楼大厦的地基,要是这部分知识不扎实,想在事业编考试中脱颖而出可就难了。

因为很多岗位都需要综合性人才,没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可不行。

③前置知识:说实话得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至少能读懂题目吧。

还有要有基本的社会常识,像一些看似非常普通常见的现象背后的逻辑要能明白点儿。

④应用价值:实际在工作中,比如在管理岗位得懂管理知识吧,在涉及法律法规相关工作的时候得懂法律知识等。

而且它能让咱对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等有更全面广泛的了解,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是事业单位考试知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就像大树的根基似的贯穿整体。

②关联知识: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相关知识相互配合考查考生。

两者一静(公共基础知识偏知识记忆)一动(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偏能力运用),有点像太极里的阴阳两面。

③重难点分析:难点在于知识点太杂太难背,尤其是法律部分那些繁多的法条。

重点可以说遍布各方面,哪儿都有可能出题。

掌握的关键在于理解记忆,不能死记硬背。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中题型多样,有选择题、判断题等,而且每个部分所占比重每年可能会有一定调整。

可以说是全方面覆盖,考查的就是咱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以政治部分为例,“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说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就是告诉咱这个世界到底是个啥样,人跟世界咋互动的。

②特征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科学性就好比它像个精准的仪器,对世界的看法不是瞎猜的;实践性就是它不只是理论,还能用到实际生活中指导咱干活呢。

③分类说明:它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4.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5.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6.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经济常识1.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经济体制的;3.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4.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5.人民币的基本知识;6.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7.设计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和手段;8.发展规划和政策。

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任务和作用;2.宪法的主要内容;3.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4.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5.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6.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常识;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特点。

四、科学文化常识1.科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科学发展观;3.自然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基本规律;4.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神;6.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合作;7.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科技文化创新。

五、社会常识1.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原则;5.公民权益保护;6.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地理常识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3.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4.世界的主要大陆、洋和海峡;5.世界著名的山脉、河流和湖泊;6.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七、历史常识1.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2.中国古代的主要王朝和历史;3.近代以来中国的近代史;4.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主要历史事件;5.世界近代史的发展;6.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八、环境保护与安全常识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2.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和治理;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4.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5.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公考复习重点整理汇总

公考复习重点整理汇总

公考复习重点整理汇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公职考试已经成为很多人提升自身能力、获取更好职业发展机会的途径。

为了顺利通过公考,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公考复习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公考中的重点考点之一。

行政管理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在复习行政管理时,需要重点掌握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以及行政程序等内容。

此外,还需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如行政效率、行政公平等。

二、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公考必备的基础知识。

复习法律法规时,需要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名称、内容及适用范围。

重点关注宪法、行政法、刑法、劳动法等内容,了解其基本原理和适用情况。

三、经济学经济学是公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复习经济学时,需要重点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供需关系、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关注国内外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此外,还需熟悉经济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和应用。

四、政治学政治学是公考中的必备知识。

复习政治学时,需要熟悉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政治体制、政党制度、民族宗教问题等。

重点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关注国际政治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五、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公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复习文化教育时,需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特点、内涵和价值观念。

重点关注中国古代文化、文化事业发展等内容。

此外,还需了解教育理论和教育制度,关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问题。

六、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公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复习科学技术时,需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关注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最新动态,了解国内外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

七、社会学社会学是公考中的必备知识之一。

复习社会学时,需要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等内容。

申论常识知识点总结

申论常识知识点总结

申论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申论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基本制度、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组织制度、党的光辉历程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考生需要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在申论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考生需要对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考生需要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党的基本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此外,还需要了解党的组织制度、党的光辉历程等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常识方面,考生还需要了解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外交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在申论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国际问题、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考生需要对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总之,在政治常识方面,考生需要对国家基本制度、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组织制度、党的光辉历程等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申论考试中有所斩获。

二、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申论考试中的重要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财政金融、外经贸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考生需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经济指标、经济结构等内容。

在申论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考生需要对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内容。

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等内容。

经济政策包括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企业改革政策等内容。

在申论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政策调整、经济政策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考生需要对这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在经济常识方面,考生还需要了解财政金融、外经贸等内容。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资料).doc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要点识记一、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9、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12、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5、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8、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的矛盾。

26、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27、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总结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总结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总结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

这个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如水、气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5.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物质运动最高级的形式是社会运动。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6.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了人脑,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形成。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大总结.docx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大总结.docx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点大总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力文明扶植的计谋目标社会主义要覆灭贫困,这是由社会主义的素质决议的。

我国当局本能机能的实行主体是各级人平易近当局。

国度公事员享有的权力提出申述和控诉公事员若对晋升处置不平 ,请求复议或申述必需在接到晋升决议之日起30 日以内对公事员的物资嘉奖不包罗奖章,包罗奖金、奖品、人为升级按国度公事员带领职务序列,行政带领者可分为10 个职务等次称号和绝对应的13 个级别。

?古代行政带领个别本质要责备面具有德、才、学、识、体。

普通监视和专门监视组成行政零碎的外部监视?个人决议计划已成为迷信决议计划实际中的一项根基准绳。

平常任务中常常需求处理的普通性成绩的决议计划是法式性决议计划立法监视的最根基情势是听取和审议当局任务陈述谍报信息零碎是行政决议计划组织中的“神经零碎”。

现行行政决议计划体系体例凡是由行政决议计划中枢零碎、行政决议计划征询零碎、行政决议计划审批节制零碎和行政决议计划带领零碎四部门组成。

在特别环境下,国度可以成为法令关系的主体。

“公平易近”这一观点是法令观点人平易近查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首要监视体例是抗诉行政诉讼的被告和原告是恒定的行政监视的工具是行政绝对方刑法学是研讨刑法及其所划定的犯法和科罚的迷信。

运营权是运营者对其运营的财富的一种据有、操纵和收益的权力以下职员中不属于第一挨次担当人的兄弟姐妹,属于第一挨次担当人的有配头、怙恃、后代行动人没有商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防止别人好处受损掉而停止办理或办事所实行的行动是无因办理公函中的词语应寄义切当公函要选择适合的行文体例,普通不得越级行文若需向本国有关部分和人士对我国带领人任职、严重政治勾当的庆祝暗示报答亦须选用通知布告。

划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函和法令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的天然迷信根本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退化论物资从普通反应特征到人类认识发生所履历的三个决议性环节是高等生物的安慰感应性、植物的感受和心思、人类的认识“客不雅其实性”是物资的底子特征物资活动第一流的情势是社会活动物资不过是各类物的总和,是从这一总和中笼统出来的,这类不雅点属于辩证唯心主义物资不雅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任务重心转移到以经济扶植为中间的社会主义古代化扶植下去的哲学根据是首要矛盾和主要矛盾辩证关系道理。

公考必看公共知识基础高分笔记(348页重点)

公考必看公共知识基础高分笔记(348页重点)

公基高分笔记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试概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分析 (6)考点精讲 (6)难点分析 (16)真题回顾 (17)模拟练习 (19)毛泽东思想概论考试分析 (35)考点精讲 (35)真题回顾 (40)模拟练习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分析 (48)考点精讲 (48)真题回顾 (57)模拟练习 (58)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公共行政 (65)公共服务 (84)公共政策 (8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道德概述 (9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9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内涵 (9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9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 (108)宪法部分 (111)刑法部分 (134)民法部分 (151)商法部分 (190)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部分 (206)经济法部分 (257)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部分语文基础知识 (288)公文写作部分 (289)公文处理 (290)经济知识与科技知识微观经济 (315)宏观经济 (316)国际经济 (318)金融经济 (320)产业经济 (321)科技知识 (329)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复习指南(代序)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庞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看一遍是很不现实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学的。

从近几年的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命题的特点来看,公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查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快速掌握指定考点、有效提高应试成绩是每个考生颇为关注的问题,这里涉及到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问题。

精于阅读,把厚书变为薄书。

?读薄?的目标是将百万计的文字读成十万计的文字,把零散的知识点读成网状知识图,对每个部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胸,准确定位。

?读薄?的方法是?一纲五点?——?一纲?即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梳理;?五点?是指紧抓常见考点、高频考点、新增考点、易错考点和热门考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