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上)——凝固缺陷及控制(2012)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必会重点题分析与预测

Ⅳ历年考题风格与解法剖析一、历年考题风格分析从考题风格上来看,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科目注重对基础概念的考查,同时也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选择题比较容易,简答题尤其关注对书上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参考书最好为红皮书,薛峰、陶杰老师编写的。
对于简答题,重复率很高,尤其对于相图部分,从往年真题来看,对于简答题部分一般都会有2到3题与往年完全一样。
简答题考试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的晶体结构,考查画图题;第五章的相图,会考3到4题;第九章的金属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也会考查3题左右,一般都是书本上的机理,比如强化理论。
对于材料科学基础科目的考试,关键就是把书本吃透,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知识点很杂。
考生切不可只抓住往年真题对应的重点知识点,书本上的有些知识点虽然好几年没有考,但还是很有可能会考到的,比如2013年考到了投影图的题目,这些都是好多年没考了,还有就是比较间隙相和间隙固溶体的区别。
考试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铁碳合金相图是肯定会考到的,让考生计算冷对到一定温度相的成分和组织的成分以及形貌这些都是每年的必考点。
给出几个一定温度的平衡反应让考生画出合金相图,也是连续考到。
合金的几种强化机理,也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每年都会考其中的某一个强化机理,考生对于强化机理的记忆一定要有条理,最好是分点来记,因为改卷也是分点给分,切勿围绕一个点而展开长篇大论。
二、题型特点与解法剖析东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科目的考试题型比较固定,即选择题和简单题。
其中,简答题的第一题一般是画图,关于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1.选择题选择题考查的重点比较固定,考生把往年真题吃透,摸清重点即可。
题目比较简单,做起来应该比较顺手。
比如2006年考到一道选择题,位错的割阶是在什么过程中形成的,给出的几个选项都很相似,这就需要考生对定义要有很好的把握。
再例如2004年的真题的第一题就是考空间点阵和晶体结构的关系,这也需要考生对基本定义的一个很好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凝固组织控制ppt

凝固组织通常由固体和液体组成,因此具有不同的密度和孔隙率。这些特性 对凝固组织的物理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凝固组织的热学性质
凝固组织的热学性质包括热导率、比热容和热扩散率等。这些性质与凝固组 织的结构和组成密切相关。
凝固组织的化学性质
凝固组织的化学组成
凝固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影响其耐腐蚀性和耐候性等化学性质。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凝固组 织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 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竞 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THANKS
化学工业中的凝固组织控制
在化学工业中,凝固组织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过 程的控制和优化。
通过控制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凝固和结晶过程,可以实现 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的精确调控。
生物医学中的凝固组织控制
生物医学领域中,凝固组织控制技术被用于制备高质量的 生物材料和药物载体。
通过控制生物材料的凝固过程,可以实现生物材料的定向 生长和组织的再造。同时,通过控制药物的凝固状态,可 以制备出具有特定溶解度和释放行为的药品。
凝固组织控制技术的瓶颈
凝固组织控制技术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凝固时间难以精确控制:凝固时间对凝固组织的 质量有很大影响,但目前的技术还难以实现精确 控制,容易导致凝固不充分或过度凝固。
温度场控制精度不高:凝固组织控制需要对温度 场进行精确控制,但目前的控制技术还难以实现 高精度的温度场控制,影响了凝固组织的均匀性 和质量。
生物学凝固组织控制
01
生物学凝固组织控制是一种通过生物技术改变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形态分布 的技术。
02
生物学凝固组织控制常用的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 。
第十一章答案

第十一章答案第 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1. 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 (2)2. 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 (2)3. 焊缝的偏析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熔合区是焊接的薄弱部位? (3)4. 分析偏析对金属质量的影响? . (3)5简述析出性气体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4)6、焊缝中的气孔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征? . (4)7、试述夹杂物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主要防止措施。
(5)8、何谓体收缩、线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和收缩率? (6)9、分析缩孔的形成过程,说明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 6 10、分析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及影响因素。
....................................... 7 11、简述顺序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 8 12、焊件和铸件的热应力是如何形成的 ? 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控制 ? ....................................... 9 13、简述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 ............................................................................ 10 14、何谓液化裂纹?出现在焊接接头的哪个区域?为什么? ................................................. 11 15. 试叙冷裂纹的种类及特征 . .................................................................................................... 11 16、分析氢在形成冷裂纹中的作用,简述氢致裂纹的特征和机理。
《金属工艺学》课程笔记 (2)

《金属工艺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金属工艺学概述1. 定义与重要性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性能、组织与应用的科学。
它对于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金属材料在建筑、机械、交通、电子、航空航天等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 研究内容(1)金属材料的制备:包括金属的提取、精炼、合金化等过程,以及铸造、粉末冶金等成型技术。
(2)金属材料的加工:涉及金属的冷加工(如轧制、拉伸、切削)、热加工(如锻造、热处理)、特种加工(如激光加工、电化学加工)等。
(3)金属材料的性能:研究金属的物理性能(如导电性、热导性)、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
(4)金属材料的组织与结构: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相变、微观缺陷、界面行为等。
(5)金属材料的应用:研究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可靠性及寿命评估。
3. 学科交叉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力学、热力学、电化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金属工艺学发展简史1. 古代金属工艺(1)铜器时代: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掌握了简单的铸造技术。
(2)青铜器时代:铜与锡的合金,青铜,使得工具和武器的性能得到提升。
(3)铁器时代:铁的发现和使用,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中世纪至工业革命(1)炼铁技术的发展:如鼓风炉、熔铁炉的发明,提高了铁的产量。
(2)炼钢技术的进步:如贝塞麦转炉、西门子-马丁炉的出现,实现了钢铁的大规模生产。
3. 近现代金属工艺(1)20世纪初:金属物理和金属学的建立,为金属工艺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属材料的快速发展,如钛合金、高温合金的出现。
4. 当代金属工艺(1)新材料的开发:如形状记忆合金、超导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2)新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模拟、3D打印、纳米技术等。
三、金属工艺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 古代金属工艺的辉煌(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技术水平高超,工艺精美。
机械制造基础(第3版)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基础(第3版)习题解答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习题解答1-1什么是金属的力学性能?根据载荷形式的不同,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哪些指标?答:金属在各种不同载荷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就叫力学性能。
根据载荷形式的不同,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韧度等。
1-2什么是强度?什么是塑性?衡量这两种性能的指标有哪些?各用什么符号表示?答: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就是强度;衡量强度的主要指标有弹性极限σe、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σ0.2)等。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但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塑性;衡量塑性的主要指标有断面收缩率ψ和伸长率δ。
1-3低碳钢做成的d0=10mm的圆形短试样经拉伸试验,得到如下数据:Fs=21100N,Fb=34500N,l1=65mm,d1=6mm。
试求低碳钢的σs、σb、δ5、ψ。
答:原始试样截面积为,试验后截面积为;原始试样长度为,故1-4什么是硬度?HBW、HRA、HRB、HRC各代表什么方法测出的硬度?答: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是指金属抵抗局部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
HBW代表用布氏硬度测定方法测出的硬度,HRA、HRB、HRC各代表用洛氏硬度的A、B、C三种不同的标尺测定出的硬度。
1-5下列硬度要求和写法是否正确?HBW150HRC40NHR00HRB10478HVHRA79474HBW答:HBW150不正确;HRC40N 不正确;HR00不正确;HRB10不正确;478HV正确;HRA79不正确;474HBW正确。
1-6什么是冲击韧度?AK和αKV各代表什么?答: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度。
AK代表冲击吸收功;αKV代表使用V形缺口试件测出的冲击韧度值。
1-7什么是疲劳现象?什么是疲劳强度?答:1、疲劳现象是指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交变应力通常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经长时间工作发生破坏的现象。
材料在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值称为疲劳强度。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复试科目及参考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和推免生均需参加复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Ⅰ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考试在面试中进行。
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Ⅱ复试笔试科目(一)报考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的考生以下共有六套考题供考生选择。
参加复试的考生须从六套题中任选两套考题回答。
每套题100分,共200分。
第一套题:材料X射线与电子显微分析一、X射线物理基础1. 连续X射线2. 特征X射线3.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包含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光电子、X射线荧光及俄歇电子)二、X射线衍射方向1. 布拉格方程的推导2. 布拉格方程的讨论(包含反射级数、干涉指数、消光等)三、X射线衍射强度1.原子散射因子2.结构因子(包括含义、推导及如何用结构因子推导晶体消光规律)3.多晶体X射线衍射强度影响因素四、电子光学基础与透射电子显微镜:1. 电磁透镜的像差种类、消除或减少像差的方法;2.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成像原理五、电子衍射:1. 爱瓦尔德球图解法2. 晶带定理与零层倒易面3. 电子衍射基本公式参考书目:周玉、武高辉编著,《材料X射线与电子显微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二套题热力学一、热力学基本规律1.物态方程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容量和焓4.热力学第二定律5.熵和热力学基本方程6.熵增加原理的简单应用7.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二、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1.麦克斯韦关系及其简单应用2.特性函数3.平衡辐射热力学4.磁介质热力学三、单元系的相变1.热动平衡判据2. 单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3.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性质四、多元系的复相平衡和化学性质1.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和热力学方程2.多元系的复相平衡条件3.吉布斯相律参考书目: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1章 发展新企业教学内容

第11章发展新企业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重点概念1. 新进入缺陷:新企业的运营需要从无到有的展开过程,包括开始建立相应的内部流程并获得外界认可,该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带来难以估计的麻烦,因而比既有企业会遭遇更高的失败率。
2. 合法性(Legitimacy):是指在特定社会系统内对一个实体的行动是否合乎期望及恰当性、合适性的一般认识和假定,它反映的是外部环境对于组织特征或行为是否符合外界价值观、规范、要求和期望的一种判断和感知。
在许多创业研究学者看来,合法性对新企业是否能够成功至关重要。
3. 象征性行动:是指并不实际改变企业的做事方式,而只是将自己描绘或表现的似乎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相一致。
4. 现金流: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5. J曲线:显示了新企业在不同的时期现金流的一般变化情况。
新企业通常在最初的几年亏损,其中在第二年和第三年亏损的程度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在随后几年里,现金流会逐渐改善,呈正向增长。
6. 应收账款: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
7. 应付账款:是企业(金融)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手续费和佣金。
8.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9.创业期:是指创业者从创建企业初期到稳步发展的一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生存能力还比较弱,市场占有率低,管理工作不规范,市场地位不稳定,很容易受到既有企业的威胁,风险较大。
10. 成长期:指由小企业发展壮大为中型或大型企业的规模扩张状态。
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机上的应用及其对铸坯质量的影响

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机上的应用及其对铸坯质量的影响摘要:连铸电磁搅拌装置能有效地改善铸坯的内部组织结构,提升表面的质量,减少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基本消除中心缩孔和裂纹,大大增加等轴晶率,是生产高碳钢的必要设备,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坯连铸机上。
电磁搅拌能够实现无接触能量的转换,即不予钢水接触就可以将电磁能转换为钢水的动能和部门热能,并且可人为调节电磁流的方向及钢水搅拌方向,从而生产出符合不同钢种需求的板坯,对改善板坯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对电磁搅拌技术在连铸机上的应用及其对铸坯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磁搅拌技术;连铸机;二冷配水;铸坯质量1.电磁搅拌技术原理和分类电磁搅拌器相较于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三相电源提供电力支持,在磁极中形成旋转磁场。
通过搅拌装置的钢液,磁场会产生电磁力矩作用在钢液上,围绕着注流断面轴心旋转运动。
电磁力方向是由磁场磁极变化方向所决定,任意两相电源界限交换,即可改变电磁力方向,结合搅拌工艺要求,灵活调整电磁搅拌方向。
通过控制钢液对流、传热和传质过程,促使钢液过热度均匀,打破树枝晶,促进钢液中的气泡和杂质上浮,加剧等轴晶形成。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改善中心疏松、缩孔和中心偏析问题,切实提升铸坯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
就电磁搅拌器类型来看,依据不同安装位置划分为三种:①二冷区电磁搅拌器,在连铸机的二冷段位置安装,有足辊下搅拌器。
②结晶器电磁搅拌器,在连铸机结晶器的位置上安装,跨于足辊和结晶器的搅拌器也属于此类范畴。
③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器,在接近连铸机凝固末端区域安装。
④中间包加热用电磁搅拌器,此类电磁搅拌器在连铸机中应用,促使钢液温度始终保持在中间包液相温度的10~25℃范围内,在应用范围较广,无论是投资还是成本都远远小于等离子加热方式,二次冶金效果较为可观。
1.电磁搅拌工艺对于连铸工艺的影响电磁搅拌装置的应用,铸坯可以获得中心较宽的等轴晶带,对于改善中心偏析和中心疏松等问题效果显著。
液态成形件的主要缺陷及质量控制

铸件热节处的缩孔与缩松
缩松的特点
• 缩松多出现于凝固温度范围较宽的合金中; • 显微缩松一般出现在枝晶间和分枝之间; • 常分布在缩孔附近或铸件厚壁的中心部位;
缩孔和缩松的危害: 铸件中存在的任何形态的缩孔和缩松,
都会减小铸件的受力面积,在缩孔和缩松的 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使铸件的力学性能显 著降低。此外,缩孔和缩松还会降低铸件的 气密性和物理化学性能。
——金属熔炼时,脱氧、脱硫、孕育和变质等处理过程, 产生大量的 MnO、SiO2、Al2O3等夹杂物。
——液态金属与炉衬、浇包的耐火材料及溶渣接触时,会 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 MnO、Al2O3等夹杂物。
——在精炼后转包及浇注过程中,金属表面与空气接触形 成的表面氧化膜,被卷入金属后形成氧化夹杂物。
——按夹杂物形成时间,可分为初生夹杂物、次生夹杂物 和二次氧化夹杂物。
初生夹杂物:是在金属熔炼及炉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 次生夹杂物:是在金属凝固过程中产生的。 二次氧化夹杂物:而在浇注过程中因氧化而产生的夹杂 物称为二次氧化夹杂物。
——按夹杂物形状,可分为球形、多面体、不规则多角形、 条状及薄板形、板形等。
3.反应性气孔 液态金属内部或与铸型之间发 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气孔,称为反应性气孔。
反应性气孔特征: 金属-铸型间反应性气孔常分 布在铸件表面皮下 1~3mm 处,通称为皮下气孔, 其形状有球状和梨状,孔径约 1~3mm。有些皮下 气孔呈细长状,垂直于铸件表面,深度可达 10mm 左右。气孔内主要是 H2、CO 和 N2等。
液态金属内部合金元素之间或与非金属夹杂物
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蜂窝状气孔,呈梨形或团球形 均匀分布。碳钢焊缝内因冶金反应生成的 CO 气孔, 则沿焊缝结晶方向呈条虫状分布。皮下气孔常出现 在熔点较高的合金(铸钢、铸铁及铜合金)铸件中。
《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一、课程介绍《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模块)的主要学科基础课,是研究金属凝固过程相关现象及其物理本质的专业性课程。
本课程按照理论分析-研究手段-工程控制这一主线,以金属凝固过程的物理本质及影响凝固组织的主要因素作为核心内容,开展相关教学。
本课程旨在加深学生对金属材料凝固相关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习后续的课程做必要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开展金属材料凝固相关前沿科学研究、推进凝固相关新技术应用的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凝固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单相合金,多相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凝固、凝固组织的控制、凝固缺陷、凝固新技术等内容,共10章,共32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以期末闭卷考试形式结课。
Introduction‘The principles of solidification and microstructure control’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concerning phenomenon and physical essence of solidification and is as well a required cours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hose major i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course is focusing on the physical essence of solidification and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and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s organized as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engineering control.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hreefold: Firstl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e students about fundamentals of solidific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 making them ready for the subsequent other courses. Secondly, to make student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metallic materials and thirdly, to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s in frontier 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techniques in solidification of metallic materials.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liquid metals,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solidification, heat and mass transformation during solidification, solidifications of single-phase alloys, multi-phase alloys and metallic composites, control of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s, solidification defects and new technologies of solidification. It will take 32 theoretical lessons. The examination adopts close-book mode.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大纲1、教学目的《凝固和组织控制原理》是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模块)本科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合工大版材料成型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重要习题加整理)

第二章 凝固温度场P498. 对于低碳钢薄板,采用钨极氩弧焊较容易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背面均匀焊透)。
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或铝板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解: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可能会出现烧穿,这是因为不锈钢材料的导热性能比低碳钢差,电弧热无法及时散开的缘故;相反,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铝板可能会出现焊不透,这是因为铝材的导热能力优于低碳钢的缘故。
9. 对于板状对接单面焊焊缝,当焊接规范一定时,经常在起弧部位附近存在一定长度的未焊透,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工艺解决方案。
解:(1)产生原因:在焊接起始端,准稳态的温度场尚未形成,周围焊件的温度较低,电弧热不足以将焊件熔透,因此会出现一定长度的未焊透。
(2)解决办法:焊接起始段时焊接速度慢一些,对焊件进行充分预热,或焊接电流加大一些,待焊件熔透后再恢复到正常焊接规范。
生产中还常在焊件起始端固定一个引弧板,在引弧板上引燃电弧并进行过渡段焊接,之后再转移到焊件上正常焊接。
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P909.何为成分过冷判据?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成分过冷”判据为:R G L <NLD RLL L e K K D C m δ-+-0011当“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时,δN =∞,0C C L =,代入上式后得R G L<000)1(K K D C m L L -( 其中: G L — 液相中温度梯度 R — 晶体生长速度 m L — 液相线斜率 C 0 — 原始成分浓度 D L — 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 K 0 — 平衡分配系数K )成分过冷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液相中温度梯度G L , G L 越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2)晶体生长速度R , R 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3)液相线斜率m L ,m L 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4)原始成分浓度C 0, C 0越高,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5)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D L, D L 越底,越有利于成分过冷6)平衡分配系数K 0 ,K 0<1时,K 0 越 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K 0>1时,K 0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材料成型原理各章重点

第一章重点总结第一节了解即可,没有出过题。
第二节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11页第三段)2.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11页第四段第五行,从“因此,实际液态金属-----”到段末)3.名词解释温度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11页三、四段中)4.13页第一段“X射线衍射-----”第三节5.影响液态金属粘度的因素(14页)(1)化学成分,难熔化合物的液体粘度较高,熔点低的共晶成分合金粘度低(2)温度,液体金属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非金属夹杂物,非金属夹杂物使液态金属粘度增加6.粘度在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意义1)对液态金属净化的影响(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的影响(3)对凝固过程中对流的影响7.名词解释,表面张力(15页最下面一句“总之,一小部分---”)8.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16页第一段)9.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见2005年A卷二大题1小题)第四节10.流变铸造及特点(21页第一段“即使固相体积分数达到---”至最后,及21页最后一段,22页第一段)11.半固态金属表观粘度的影响因素(21页2 3 4段)第二章重点总结1铸造概念(22页第一段第一句)第一节2.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和流动性有何本质区别(见2006年A卷第2题)3.两种金属停止流动机理(1)纯金属和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的停止流动机理(22页最后一段)(2)款结晶温度范围合金停止流动机理(23页第二三段)4.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促进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的因素1.合金成分2.结晶潜热3.金属比热容4液态金属粘度5表面张力(2)铸型性质方面的因素1铸型蓄热系数,蓄热系数越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越强2.铸造温度(3)浇注条件方面因素1.浇注温度2充型压头3浇注系统结构(4)铸件结构方面因素1折算厚度2铸件复杂程度(每点后最好总结一句话)第二节5.金属凝固过程中的流动(第二节1、2段)第三节6.了解存在三种传热;对流传热,传导传热,辐射传热即可第四节7.了解存在三种计算凝固时间的方法1理论计算法2平方根定律3折算厚度法即可第三章重点第一节1为什么过冷是液态合金结晶的驱动力(见2006年A卷第1题)2. 何为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凝固过程中是如何克服这两个能障的?(见2005年D卷第3题)第二节 3.形核条件(40页第一段)4.名词解释,匀质形核,非匀质形核(41页最上部)5,2007年B卷第1题6.记住公式3-17 7.2006年A卷第3题第三节8.晶体宏观长大方式晶体宏观长大方式取决于界面前方液体中的温度分布,即温度梯度(1)平面方式长大固-液界面前方液体中的温宿梯度大于0,液相温度高于界面温度,称为正温度梯度分布。
新一代电渣冶金技术的开发

图 3 电渣连铸生产方坯和圆坯 Fig. 3 Square billet of 300mm × 340mm and round billet of Φ600 mm produced by ESCC
16
材料与冶金学报
第 10 卷
图 4 电渣连铸方坯低倍组织( 300 mm × 340 mm) Fig. 4 Macrostructure of ESCC square billet( 300 × 340 mm)
电渣冶金是目前生产高品质金属材料的重要 方法. 经电渣重熔的钢,纯度高、含硫量低、非金属 夹杂物少、钢锭表面光滑、结晶均匀致密、金相组 织和化学成分均匀,钢种达到 400 多个,广泛用于 航天航空、军工、能源、船舶、电子、石化、重型机械 和交通等许多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 中国于 1958 年在电渣焊的基础上掌握电渣重熔技术,于 1960 年在重庆特殊钢厂及大冶钢厂建立电渣重熔车 间[1],从此,电渣冶金在中国得到不断的发展[2]. 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电渣炉总量近 500 台,生产 能力超过 80 万 t / a.
电渣冶金技术虽然经过了 50 多年的发展,但 传统的电渣重熔存在生产效率低、电耗高、氟化物 污染环境、电渣过程吸气、大型钢锭偏析严重等问 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3]. 东北大学从电 渣冶金技术诞生的早期就开始进行电渣冶金工艺 理论及设备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多年研究,不断 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东北
增刊
姜周华等: 新一代电渣冶金技术的开发
15
年开始东北大学钢铁冶金研究所进行了电渣连铸 技术的开发研究[4]. 电渣连铸技术既有电渣冶金 的特点,也继承了连铸的优点,其技术主要特征是 采用双极 串 联、交 换 电 极、Cs137 液 面 检 测 与 控 制、连续拉坯及在线切 割 等 技 术,其 原 理 如 图 1 所示.
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致脆风险的防范措施

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致脆风险的防范措施王红霞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050061)陈奇峰 (河北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测所, 石家庄050051)摘 要:本世纪初,国产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逐渐取代进口,占领国内市场,并进军国际市场。
钢瓶盛装和运输的气体当中,一部分是氢气、天然气等具有致脆风险的气体。
国产钢瓶如何在质量上、安全上占领优势,让国内外客户放心,如何防范钢瓶的氢脆,在钢瓶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有哪些措施,本文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大容积 钢质无缝气瓶 致脆风险 防范措施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气体工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工业气体,特别是氢气、天然气等气体得到了广泛应用,氢气和天然气的运输成为气体利用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异地运输氢气、天然气最主要的方式是:高压气体管瓶运输车。
为提高运输效率,大容积管瓶运输车(高压气体长管拖车)成为当前首选的高压气体运输设备。
虽然这种高压天然气和氢气管瓶运输车用途非常广泛,但截止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尚不能生产这种大容积管瓶车。
近十年中,我国使用的管瓶车一般来自两个渠道:一是进口,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从韩国、俄罗斯进口小口径多管束的管瓶车,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美国FIBA、CPI、韩国NK公司进口φ377~φ559口径的管瓶车;二是使用我国现有的30CrMo材料的小钢瓶(50~80L)200支以上装在集装箱内的管瓶车。
由于每支钢瓶都没有单独的安全装置和排污口,瓶子多、容积小、接点多、泄漏点多,因而使用的安全性较差,没有发展前景。
随着近几年民族企业的快速崛起,以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的国内制造企业快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信誉大幅度提高。
优良的质量、良好的信誉,使国内生产的大容积管瓶运输车逐步、进而全部替代进口,使国内的大容积管瓶车市场实现了国产化。
同时,正在进军国外市场,实现出口。
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在盛装氢气、天然气等有致脆风险的介质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钢瓶的氢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上)凝固缺陷与控制刘洪喜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内容第一节合金中的成分偏析第二节气孔与夹杂第三节缩孔与缩松第四节应力形成及控制措施第五节热、冷裂纹影响及控制措施液态金属第一节合金中的成分偏析基本概念宏观偏析及其控制微观偏析及其控制一、偏析及其特点偏析及分类: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偏析。
根据偏析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宏观偏析和微观偏析两大类。
宏观偏析是指凝固断面上各部位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微观偏析是指在微小范围(约一个晶粒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偏析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和扩散不充分引起的偏析的利弊:偏析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抗裂性及耐腐蚀性能均有程度不同的损害。
偏析也有有益的一面,如利用偏析现象可以净化或提纯金属等二、微观偏析及其控制按位置不同可分为: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一)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偏析部位: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具有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枝晶偏析:对溶质分配系数小于1的固溶体合金,晶粒内先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少,后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多,这种不均匀性就是晶内偏析。
固溶体合金按树枝晶方式生长时,先结晶的枝干与后结晶的分枝也存在着成分差异,这种在树枝晶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又称为枝晶偏析影响偏析程度的因素:晶内偏析程度取决于合金相图形状、偏析元素的扩散能力和冷却条件1)合金相图上液固相线间隔越大,则先、后结晶部分的成分差别越大,晶内偏析越严重2)偏析元素在固溶体中扩散能力越小,晶内偏析倾向越大3)其它条件相同时,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原子扩散能力越小,晶内偏析越严重。
但另一方面,冷却速度增加,固溶体晶粒细化,晶内偏析程度又减轻偏析程度:晶内偏析程度一般用偏析系数|1-k0|来衡量。
|1-k0|值越大,固液相的浓度差越大,晶内偏析越严重对性能的影响:晶内偏析使晶粒内部成分不均匀,导致合金力学性能降低,特别是塑性和韧性降低。
此外,还会引起合金化学性能不均匀,使合金抗蚀性能下降控制措施:生产上常采用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来消除晶内偏析,即将合金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充分扩散,以达到均匀化的目的(二)晶界偏析晶界偏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常富集于晶界,使晶界与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这种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晶界偏析晶界偏析两种情形:两个晶粒并排生长和相对生长1)晶粒并排生长:晶界平行于晶体生长方向,晶界与液相的接触处存在凹槽,溶质原子在此处富集,凝固后就形成了晶界偏析(如下图)2)晶粒相对生长:两晶粒相对生长,彼此相遇而形成晶界。
晶粒结晶时排出的溶质(k0<1)和其他杂质元素在固-液界面前沿富集,凝固后的晶界将含有较多溶质和低熔点物质,造成晶界偏析生长方向3)饱状偏析:固溶体合金凝固时,若成分过冷不大,会出现一种胞状结构。
该结构由一系列平行的棒状晶体组成,沿凝固方向长大,呈六方断面。
当k0<1 时,该断面晶界处将富集溶质元素。
这种偏析又称为胞状偏析。
实质上,胞状偏析属于亚晶界偏析三、宏观偏析及控制(一)正常偏析正常偏析:当合金溶质分配系数k0<1时,凝固界面液相中将有一部分溶质被排出,温度降低时溶质浓度将逐渐增大,越后结晶固相溶质浓度越高;当k0>1时与此相反,这些都称正常偏析正常偏析的特点:正常偏析随着溶质偏析系数|1-k0|的增大而增大。
但对偏析系数较大的合金,当溶质含量较高时,合金倾向于体积凝固,偏析反而减轻。
正常偏析使铸件性能不均匀,难以通过随后的加工和热处理消除,但可以利用溶质的正常偏析现象对金属进行提纯精炼(“区熔法”)()()100*01−−=K s S f C K C ()⎟⎟⎠⎞⎜⎜⎝⎛−+=−'00011'x D R L L e K K C x C ()N LD R S e K K C K C δ−−+=0000*1(二)逆偏析逆偏析:铸件凝固后常出现与正常偏析相反的情况。
即k0<1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位或上部含溶质较少,此种现象称为逆偏析(如下图)逆偏析的危害:降低铸件力学性能、气密性和切削加工性能Al-4.7Cu合金铸件的逆偏析逆偏析的控制:向合金中添加细化晶粒的元素,减少合金的含气量,有助于减少或防止逆偏析形成逆偏析特点:①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固溶体合金和粗大的树枝晶易产生逆偏析,缓慢冷却时偏析程度增加。
②若液态合金中溶解有较多的气体,则在凝固过程中会促进逆偏析的形成逆偏析成因:在于结晶温度范围宽的固溶体型合金,在缓慢凝固时易形成粗大树枝晶,枝晶相互交错,枝晶间富集着低熔点相,当铸件产生体收缩时,低熔点相将沿树枝晶间向外移动(三)V形偏析和逆V型偏析存在部位:常出现在大型铸件中,一般呈锥形,偏析带中含有较高的C、S、P等杂质影响逆偏析因素:降低铸锭的冷却速度,枝晶粗大,液体沿枝晶间的流动阻力减小,促进富集液的流动,均会增加形成V型偏析和逆V型偏析的倾向影响及控制措施:溶质偏析系数越大,越易形成带状偏析。
减少溶质的含量,采取孕育处理细化晶粒,加强固-液界面前的对流和搅拌,均有利于防止和减小带状偏析的形成带状偏析特点及产生部位:指铸锭中某些局部区域的化学成分与其周围区域存在差异的现象。
常出现在铸锭或厚壁铸件中,有时是连续的,有时是间断的。
总是和凝固的液-固界面相平行带状偏析成因:是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存在溶质富集层且晶体生长速度发生变化的缘故。
如单向凝固合金的晶体生长速度突然增大时,会出现溶质富集带(正偏析);当生长速度突然减小时,会出现溶质的贫乏(负偏析)(四)带状偏析(五)重力偏析重力偏析特点:是由于重力作用而出现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
主要是由于共存的液固之间或互不相容的液相之间存在密度差引起的减轻和防治措施:①加快铸件的冷却速度,缩短合金处于液相的时间,使初生相来不及上浮或下沉;②加入能阻碍初晶沉浮的合金元素(形成枝晶骨架);③浇注前对液态合金充分的搅拌,并尽量降低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此外,还有区域偏析、层状偏析以及焊接熔合区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等等宏观偏析的预防与消除措施宏观偏析是由于铸件在凝固期间固相和液相的沉浮以及未凝固的液体在枝晶之间的流动等造成的各部位间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是一种较长距离的偏析。
通过均匀化退火很难消除防治措施:对于因密度差引起的重力偏析,可通过在熔炼时或浇注前充分搅匀合金溶液;尽量缩短合金溶液停放时间;加入某种合金元素来减小;铸件凝固时,强化冷却,加速凝固。
对于区域偏析(正常偏析和逆偏析),不能用均匀化扩散退火加以消除,应以预防为主。
主要是铸件结构合理,避免有过度肥厚断面,强化冷却,使铸件快速凝固,添加合金元素遏制偏析改善方法:根本措施:细化晶粒,增加细等轴晶数量。
工艺方法:低过热浇注,提高外部冷却强度;生核处理;悬浮浇注等第二节气孔与夹渣气体在金属中的含量超过其溶解度,或侵入的气体不被金属溶解时,会以分子状态的气泡存在于液态金属中。
若凝固前气泡来不及排除,就会在金属内形成孔洞。
这种因气体分子聚集而产生的孔洞称为气孔一、气孔气孔是铸件或焊件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气孔的存在不仅减小金属的有效承载面积,而且使局部造成应力集中,成为零件断裂的裂纹源。
一些形状不规则的气孔,则会增加缺口的敏感性,使金属的强度下降和抗疲劳能力降低(一)气孔的分类及特征气孔分类:按气体来源不同可分为析出性气孔、侵入性气孔和反应性气孔。
按气体种类不同可分为H2、N2和CO气孔等1、析出性气孔产生原因:液态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由于气体的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产生的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
这类气孔主要是氢气孔和氮气孔铸件中气孔分布区域及形状:析出性气孔通常分布在铸件的整个断面或者冒口、热节等温度较高的区域。
当金属中的含气量较少时,呈裂纹多角形状;而含气量较多时,气孔较大,呈团球形焊件中气孔分布区域及特征:气孔多数出现在焊缝表面。
焊接镁、铝合金时,析出性气孔有时也会出现在焊缝内部。
氢气孔的断面形状如同螺钉状,从焊缝表面上看呈喇叭口形,气孔四周有光滑的内壁。
氮气孔一般成堆出现,形似蜂窝2、侵入性气孔产生原因:将液态金属浇入砂型时,砂型或砂芯在金属液的高温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体量增加,金属-铸型界面处气体压力不断增大。
当界面上局部气体压力高于外界阻力时,气体就会侵入液态金属,在型壁上形成气泡。
气泡形成后将脱离型壁,浮入型腔液态金属中。
当气泡来不及上浮逸出时,就会在金属中形成侵入性气孔3、反应性气孔产生原因:液态金属内部或与铸型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反应性气孔。
焊缝中存在的反应性气孔通常是CO气孔,是由液态金属中的[O] 与[C] 直接反应生成与侵入型气孔的区别在于反应性气孔来源于液态金属与铸型间的化学冶金作用,而侵入型气孔主要是高温液态金属对铸型的物理作用气孔类型:金属与铸型间的反应性气孔、液态金属与熔渣间的反应性气孔和液态金属内部合金元素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孔等三种1、金属与铸型间的反应性气孔:常分布在铸件表面皮下1~3 mm 处,通称为皮下气孔,其形状有球状和梨状,孔径约1~3 mm 。
有些皮下气孔呈细长状,垂直于铸件表面,深度可达10 mm 左右。
气孔内主要是H2、N2和CO等2、金属与熔渣间的反应性气孔:当液态金属中含有混入的熔渣(FeO)时,会和液态金属(或铸型)中的C 反应;当采用石灰石砂型时,若有砂粒进入钢液也会发生反应而生成CO熔渣作为气孔形核的基底,CO依附在(FeO)熔渣上,最终形成的气孔内含有白色CaO与FeO残渣,所以又称为渣气孔3、液态金属内部合金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孔¾碳-氧反应性气孔:溶解在液态金属中的氧与碳反应,生成CO气泡,凝固时来不及浮出形成CO气孔。
铸件中的CO气孔多呈蜂窝状(其周围出现脱碳层),而焊缝中的CO气孔为沿结晶方向的条虫状¾氢-氧反应性气孔:溶解在液态金属中的[O]和[H] 反应生成H2O 气泡,产生水气孔。
这类气孔主要出现在铜合金铸件中¾碳-氢反应性气孔:铸件最后凝固的液相中,含有较高浓度的[ H ] 和[ C ] 时,将生成甲烷(CH4)气孔(二)气孔的析出气泡脱离现成表面示意图b)气泡气泡a)(三)防止气孔的措施1、防止析出性气孔的措施¾消除气体来源:保持炉料清洁、干燥,焊件和焊丝表面无氧化物、水分和油污;控制砂型、芯砂、焊材中水分;限制铸型中粘接剂用量和树脂的含氮量;加强保护,防止空气侵入¾采用合理的工艺:短弧焊可防氮气孔、活性气体保护可防氢气孔、氧化铁型焊条可提高抗锈能力等¾对液态金属进行除气处理和阻止液态金属内气体的析出2、防止侵入性气孔的措施¾控制侵入气体的来源:严格控制型砂和芯砂中发气物质含量和湿型的水分;干燥浇口圈和冒口圈¾控制型砂的透气性和紧实度:砂型的透气性越差、紧实度越高,侵入性气孔产生的倾向就越大¾提高型砂和砂芯的排气能力¾适当提高浇注温度¾控制提高液态金属的熔炼质量3、防止反应性气孔的措施¾采取烘干、除湿等措施,防止和减少气体进入液态金属¾严格控制合金中强氧化性元素的含量¾适当提高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尽量保证液态金属平稳进入铸型,减少液态金属的氧化¾合理组合保护气体(或焊剂)与焊丝,以形成充分的脱氧条件,控制反应性气孔的形成¾焊接时增大热输入和适当预热,可增大熔池的存在时间,降低反应性气孔倾向二、夹杂物的形成及控制(自学)夹杂是指金属内部或表面存在的和基本金属不同的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原材料本身的杂质及金属在熔炼、浇注和凝固过程中与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产物夹杂物的来源及分类铸件中的夹杂物焊缝中的夹杂物第三节缩孔与缩松金属的收缩缩孔与缩松的分类及特征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影响缩孔与缩松的因素及防止措施一、金属的收缩二元合金收缩过程示意图(一)液态收缩液态收缩:液态金属从浇注温度冷却到液相线温度产生的体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