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抛锚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设计的这些难 度适 当 、 能使学生产生认 识 冲突的问题 , 定会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一 帮助
学 牛 形 成 学 习 动机 。
二 、 定 问题 确
美 国数 学家 哈尔莫斯 说过 :问题是 数学 的心
脏。 问题不仅 表现为理 性 的逻辑 矛盾等 , 还表 现为
者 的意 图 ; 二是 要从 情节 、 人物 、 境 这 三个 方 面 环
用揭示性的语言 为学生提供难 解之处的信 息。 如 ,看杀头是 一种心理 嗜好 , “ 看过杀 头也是看客 文
化的一种资本 。 里显然是暗示 阿 O自我 的最 后悲 这
不 同时 代 的评价 也 不 同 ” ,为什 么 又非 得 把握 主 剧命 运 。 ”
同时却 让 学生 早早 地拥 有 了理解 “ 主题 ” 情 节 ” “ ●揭 示深刻含义 的语句形 式
“ 物” 人 等方 面 的“ 工具 ” 学 生 阅读 的 自由被强 行 , 剥夺 了 , 不用说 这则 “ 更 提示 ” 中出现的逻 辑错误 : 既然 “ 多作 品 的 主题 , 者 和作 者 的认 识 不 同 , 很 读 题 ? 非得 “ 是要 理解作 品蕴含 的感情 , 还 一 了解 作
“ 最近发展 区” 即新知识的生长点 。 , 如我在讲《 可化
为一元一 次方 程 的分式方程 的解法》 , 给出一 时 先
突”如在讲《 。 用代入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时 我首
先出示 问题 : 现有 9 个馒头 , 和尚每人 吃两个 , 大 小 和尚两人吃一个 , 已知小和 尚比大和 尚多 3 , 人 问大
江 苏版教 科书 助学 系统 的 另一个创 新 是在一 怯 的迎 着低 声叫。 ”这是 文本 中的加 了着 重号 的句
抛锚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设计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设计中的应用(一)创设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由此可见,教学中引入部分的重要性。
为了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氛围,我根据自身的条件,努力创设好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以下简称《9》)这一课时,我是这么引入的:出示孙悟空的图片,师:同学们,看这是谁?(孙悟空)动画展示孙悟空的话:话外音:大家好,我是有八九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想当年我在炼丹炉里待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遇到妖魔鬼怪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他们降服,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帮助师傅取得了真经..师:从刚才的话中,你有没有收集到一些数学信息呢?(乘法口诀)师:哪些口诀是我们的老朋友,哪些又是新朋友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已经学过的口诀: 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7的乘法口诀) 新口诀: 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9的乘法口诀)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在这里,我打破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学习口诀的已有基础,直接深入,再加上这种形象而生动的故事引入,在上课伊始就牢牢地吸引了学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问题:良好的学习情境,对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进行了很好的热身,下一步就是选择带有纲举目张作用的关键性问题,对学习的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定点爆破。
教者选准了事件或问题“锚”,就等于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抛锚”动作,为下一轮的学习进行了成功的铺垫。
《9》的教学中,我是这么抛“锚”的:1、猜口诀。
师:猜猜看,9 的乘法口诀有几句?(9句)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反馈(师贴写有9的乘法口诀的卡片。
)师:能不能给这些口诀排排队?怎么排?生反馈师:原来它们是按1个9、2个9…..9个9排列的2、验证口诀,探索意义。
师:3个9是不是27呢?它们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证明?那其他口诀呢?……在我抛出这个“锚”后,引起了学生极其“积极”的反应:有的学生用加法9+9+9=27来验证;有的学生用汉字来验证:“品”有9笔,3个“品”就是27笔;还有的学生用画圆形这种直观的方式来验证,课堂上真可谓是“百家争鸣”,学生们富有想象的见解,将气氛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抛锚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抛锚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用布鲁纳的话说,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生成地学习,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如何实施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创设情境等五个环节谈点浅见。
一、创设情境学习效果总是与有无情境或情境创设的好坏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如果建立在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之上,那么,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习的使用价值更明显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些难度适当、能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如何创设问题的情境呢?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其次,要支持和激发学生的思维。
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知识的生长点,编制问题(应是学生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又无法解决的),形成“认识冲突”。
如在讲《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首先出示问题:现有9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两个,小和尚两人吃一个,已知小和尚比大和尚多3人,问大和尚与小和尚各有多少人?设大和尚有x人,小和尚有y人,学生列出方程组:然后,根据已学方程组解的概念,先把方程(1)(2)的部分解写出来,再找出两个方程的公共解x=3y=6接着,我把9个馒头,改成99个馒头,得到问题2。
因为99这个数较大,学生用刚才的方法找不出公共解,此时,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寻求新方法,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方程组中的两个y都表示同一个数(小和尚的人数),所以可以用一次式x+3代替(1)中的y,代入后,学生发现原来的二元一次方程2x+ y=99变成了一元一次方程2x+ (x+3)=99,从而解决了问题2。
精心设计,抛砖引玉——数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探索
开发 出有效 的课堂 问题与课 堂活 动方法 , 会 创造有效的教学方法 , 为教学 内容创设一个传递 的手段 , 才能使高 教师通过 精心设计 , 从而 能够 自主解 决数 学阻 碍与 问题 , 实 中数学课堂更加饱满。 对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 对于抛锚式教学质量 使 学生 的思维得 到解放 ,
如在学 习空 间点 、 直线与平面之间关 系的 在教师所抛之锚的引导下 , 学生会深入发现几组数字之 间的关 系 , 学 方法应用价值 的实现 。
教师就可 以在课堂练习阶段利用这两种方法 , 抛 出问题 让 总结 出规律 , 并用~定 的形式表示每一组数字 , 逐渐开拓 出集合 的 知识 时 ,
进行主动思考, 提高课 堂交流 的有效性 , 同时, 使 教师的教 学手段得 到更新。 关键 词 : 数 学教 学; 高 中; 抛锚式 ; 课 堂活动 抛 锚式 教学 法是在建 构 主义 教学 思想基 础上应 运而生 的一 此为锚 , 深入开展高 中数学教学。 种教学方法 , 也 是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 的方法之一 , 对于课堂教学效 其次, 教师可以利用求 助法进行教学 。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有意
的提高十分重要 。 在教学 中, 教师可 以利用悬念法 以及求助法进行 现快速进步 。 参 考 文 献 : 抛锚 , 在吸引高中学生注意力 的同时 , 让学 生产生解决数学问题 的
率提升有积极作用。 在抛锚式教学活动 中, 教 师要认识到学生 的主 义的问题 , 表示 自己无 法解决 , 让 学生帮助 自己解决数学 问题 , 抛 体地位 , 开展好 教学 活动 。 教师要明确 自己的角色 , 帮助学生 、 引导 出一个 隐形 的锚 , 让学生明确解决数学 问题 的动力 。 如在学 习有关
一
会 的问题 时, 他们解决 问题 的积极性就会 明显提高 , 不断提高 自己 的信心 , 得到更多 的数 学结论 , 以此来证 明他们 的数学能力 , 找 到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袁晶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4期摘要:抛锚式教学策略以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等为理论基础,也可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教学分为五个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应注意:情境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当;教学的进度和秩序;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应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总目标之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将其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能起到有效地促进作用。
一、抛锚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通俗的内涵、明晰的教学步骤,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阐释抛锚式教学策略。
(一)理论基础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产生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是“讲授者”,而是“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知识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样获得的知识对学生才有意义、有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应用初探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应用初探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或挑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文将从问题的设计、学习环境的搭建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首先,问题的设计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核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应该体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
例如,教学中可以设计类似于以下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该问题涉及到数量的加法运算,同时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考虑到难易程度和差异化,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至关重要。
学习环境应该充满活力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来促进思维的碰撞和发展。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数学游戏、实物模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教师在抛锚式教学模式中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传统的教师是“灌输者”,主要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既要避免问题过于简单导致学生缺乏挑战性,又要避免问题过于复杂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解决。
其次,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同时要保证教学进度的推进。
最后,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路径和方法,避免出现死胡同和误区,确保学生能够良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抛锚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08年第10期福建中学数学17“抛锚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魏有莲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365001)1.抛锚式教学的定义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技术学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定义为: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成目标的全部过程.真实事例或问题被称为“锚”,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这类事件或问题一旦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教学中使用的真实环境――“锚”具体还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技术支持.“锚”特别强调各类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依靠技术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交互式计算机、互动网站等技术支持,不断地重访情境中的某个特定部分,从多种视角对问题加以揭示,使学生的思维能拓展到与之相关的领域.二是宏观环境.抛锚式教学强调创设有情节的真实的宏观背景.它通常包含需解决问题或学习主题的一个故事,一段冒险或一个情景.并能从这一情境中引出“锚定”的问题,发展出与“锚”相关的类似问题和拓展问题.抛锚式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技术整合的学习环境中,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他们进行“真实的”学习.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学习模式.2.抛锚式教学的原则2.1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抛锚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所以,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用真实的情境――“锚”来激发学习的兴趣.这里,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方面的真实性.2.2学习过程的探索性用“锚”创设了学习中“真实的”宏观背景之后,学生借助于“真实”环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无形中导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小组互动以支持生成性学习.所以,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是探索性的.3.抛锚式教学的方法3.1支架式教学抛描式教学不是将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援助,为学生搭建“支架”,是一种很好的援助方式.支架式教学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介入空间,通过范例、建议、工具、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利用情境、协作、探索、会话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比如,以2xy=和(1/2)xy=的图象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这两个图象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为什么xy a=的图象要分为和两种情况来研究.这就是典型的“范例式支架”教学.1a>01a<<3.2镶嵌式教学随着学习探索过程的展开,为了解决问题有时还必须获得一些辅助的信息,不熟悉这些信息就无法进一步探索.这时可以“镶嵌”入对这些信息的学习,以排除解决问题的障碍.同时,要注意保证学生对“镶嵌”内容学习结束后,能立即回到原来的学习时段.比如,在《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中,可设计多个构造椭圆的实验.由网络提供的操作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几何画板”探究构造椭圆的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几何画板”,在实际教学中,就要“镶嵌”一段如何使用“几何画板”的教学,为学生扫清探索的障碍.3.3探索多种方案在抛锚式教学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着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往往产生于学生深18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第10期入探索和热烈的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将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找到最佳方案.比如,有这样一道高考题:设3b 是1和的等比中项,则a 1a +3a b +的最大值为().()A 1()B 234.()C ()D 依题意得,在学生进行探索后,共提出了6种方法:①用三角函数求最值.令223a b +=1cos ,a α=3sin /3b α=,代入3a b +再化同名函数即可解;②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求最值.设,解得,代入后,再用即可解;③用平面向量求最值.设3a b t +=3a t b =223a b +=10Δ≥(13)m =,,(3)n a b =,利用m n m n ≤,即可解;④用导数求最值;⑤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⑥用简单的线性规划求最值.经过比较,大多数学生认为方法①最适合.3.4自己生成项目抛锚式教学以教师专门设计的“锚”作为支撑物来启动教学,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让这成为教学的羁绊,而应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能生成项目(研究课题或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生成的真实项目来推进教学.比如,在介绍了等差数列之后,有位学生申请发言:“既然有等差数列,是不是也存在等和数列.”这是学生自己生成的探究项目,于是顺水推舟,共同探究.学生终于举出了多个“等和数列”的例子,如:1、3、1、3、1、3、┄┄,并找到了等和数列的特征:一般地,等和数列为:、b 、a 、b 、a 、b 、┄┄,并且,还发现了等和数列的许多有趣性质.如,①等和数列一定是周期数列;②等和数列也一定是等积数列.a 3.5发展体验表征建构主义指出,“个人体验”可以有语言表征,情节表征、动作表征.这些表征能使主体获得学习对象丰富、复杂、多元的特征,并在心理上达到对知识完整的意义建构.抛锚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对自己体验的表征,以便为正迁移和知识建构创造条件.比如,下文“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研究易拉罐高与半径的关系,当探索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对“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如何将实际课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体验将十分深刻,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也将提高.4.抛锚式教学的环节4.1创设情境一般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生成性的情境,使学习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习情境包括自然情境、社会情境、语言情境、教学情境、虚拟情境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模仿这些情景.用真实的事物刺激和引导学生学习,让课堂充满趣味.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是这课节的成功基础.比如,学习“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在上一节课结束时,用多媒体创设这样一个真实的课题情境:画面上显示超市里形形色色的易拉罐.教师提出这样一个研究性课题:请同学们收集并调查市场上的易拉罐,研究它的形状,用数学知识说明其合理性.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贴近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二是课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提出.4.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中,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对这个现实问题,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愿望.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上述例子中,第二天正式上课,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易拉罐,在充分观察和测量后得出:①易拉罐都是圆柱状的.②易拉罐的高与直径之比大约是2:1.学习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可以确定问题:圆柱体形的易拉罐当体积一定时,什么时候用料最少?为什么工厂要将易拉罐的高与直径之比设计成2:1?4.3自主学习抛锚式教学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存在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这特别需要每个学生能独创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努力探索.具体可以从这三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①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2008年第10期福建中学数学19单);②获取有关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③利用和评价有关资料的能力.续上例,由于问题是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自主探索学习,学生可以将第一个问题转化为“易拉罐体积一定,直径与高度之比为多少时,表面积最小?”设圆柱体底面半径为,高为,体积为,表面积为r h v s ,则:222s r rh ππ=+,.可求得,当2v r h π=/2r h =时,表面积s 最小.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获取有关资料,在对资料详细分析、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求得结果.4.4合作学习对于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充分地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其间,师生活动的互动性表现为“教练”和“学习伙伴”的关系.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既要从学习者的立场出发亲身体验问题的生成过程,又要把握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更自主地探索、民主地协作.续上例,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充分分析有关资料,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后,提出了这三种观点:①为了包装美观;②为了手握方便;③可能是易拉罐的底部造价较侧面更高,所以底面要做小一点.观点③提出后,不少学生质问为什么底面的造价要更高呢?提出观点③的小组猜测:可能是易拉罐竖放时,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作用,所以要厚一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上让学生把易拉罐剪开.经测量,果然易拉罐侧壁与底面的厚度比大约为1:2,果真底面造价更高.如果两者材料相同,单位面积的底面造价就是侧面的2倍.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清楚了――为了使造价最低.设侧面每平方单位面积的造价为元,则圆柱体面的造价m 22(2)2y r m r hm ππ=+,.可求得,当2v r π=h /4r h =时,造价最小.全班学生在得到这个结论时,都雀跃欢呼.因为学生是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4.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过程就可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亲自参与了对知识的构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的反馈信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对知识建构情况,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其实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续上例,评价重点是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弄清了探索这个问题的意义;探索这个问题的方向与途径;是否充分地收集和利用了各种资料;是否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合作学习过程中,参与交流和讨论的热情是否高涨;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自己是如何吸收他人有价值的观点的;学生自己的体验表征如何变化.抛锚式教学主张在真实情境的刺激下,学生感受问题解决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体验相一致性,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有用性”,这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求知欲,是一种值得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好教学方法.问!追问!再追问!汪正旺浙江省台州第一中学(318000)课堂提问很平常.但要问得高效,问得有针对性,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来实现.为什么要追问?何时适合追问?如何追问?这些问题就不平常了.1.为什么要追问1.1去伪存真要追问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有的是认真思考过的,有的仅凭主观臆断,有的甚至是心不在焉的附和.教师为了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有必要在简单的一问一答之后,进行追问.比如教师问“对不对?”,“行不行?”等,学生简单地回答对与不对,行与不行,并不说明他们真的思考过,也不能说明他们真的把问题弄明白了.只有接着追问,才能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
抛锚式教学经典案例
抛锚式教学经典案例在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经典案例来介绍抛锚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小明的数学困惑。
小明是一个数学课上的学霸,但是最近他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困难。
他在解决一道数学题时,总是在某一个步骤卡住,无法继续下去。
老师发现了他的困惑,并决定采用抛锚式教学的方法来帮助他。
首先,老师让小明描述他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小明说,他在进行一些复杂的运算时,经常会忘记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则,导致无法继续下去。
老师听完小明的描述后,决定采用抛锚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小明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小明思考,你在解题时通常会忘记哪些数学规则?你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些规则?你有没有尝试过其他的解题方法?通过这些问题,小明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并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老师和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复习数学基础知识,每次做题时仔细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尝试多种解题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逐渐克服了自己的困难,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抛锚式教学的优势。
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小明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指导和支持。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抛锚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抛锚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抛锚式教学策略举例
抛锚式教学策略举例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一种受到认知心理学启发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在各个学科和学段中应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数学课堂:在一个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道关于三角函数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概念和定理,推导出一个特定的三角函数恒等式。
学生在尝试推导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历史课堂:在一个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一些历史事件的争议性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调查,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辩论和对话。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科学实验:在一个初中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温度、压力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实验装置,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总之,抛锚式教学策略可以在不同学科和学段中应用,通过给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问
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抛锚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思考的方法: 在大屏幕上出现了源源和泱 泱分别在两地 ( 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
强 调两 地 ) 接着 显示 两人 同时从 两地 对 , 面 走来 ( 调同时相向而行 ) 最后通过 行 强 , 程 的演 示 , 一直 走到 两人 碰 到一 起 ( 强调
际数 学课 程设 计的一个 重要 动向。 小学
以呈现 , 供 了宏观 的问题 背景 。 三年 提 在
如在 《 三角形的认识 》 课中, 一 上 课伊始, 学生们走入了三角形的世界: 桥
的世 界 、自行 车王 国 、 重机 城 堡 、 格 起 风 各异 的建 筑 ……一 个 个 三 角形 在幻 灯 片 中跳 跃 着 , 生 们边 欣 赏 着 , 交 头 接 学 边 耳 : “ 美 呀 ! “ 活 中竟 然 有 这 么多 真 ” 生
蝶、 蜻蜓和树叶是一家子呢! ”情境创设 到这里, 教师及时提出了探索的问题: 为 什么蝴蝶、 树叶与蜻蜓是一家子呢? 从什 么地 方可以看 出来 ?它们有什么共 同的 特征吗? 以美丽的大 自然为背景 , 以找对 称物体的共同特征为 “ ” 锚 的出发点, 设
计 了一 个 学 生 感 兴 趣 的 动 画 片 , 发 了 激
尝试 解 决 。
传播更多的信息 , 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 的需求。 如学生在生活 中或多或少 接触 过年、月、日的知识 , 在教学这一课时 , 我们首先提供了相应的网站, 让学生 自由 地浏览 , 根据年历卡的内容 自 主探究年 、 月、 日的关系。 通过观察、 分析 、 讨论 , 学 生将 “ 每年都有十二个月, 每个月有3天 1 的, 也有3天的, 年出现一个闰年” 0 每4 等 知识完整地总结出来, 自主地完成了将生
难解决的问题 , 并产生怀疑 、 困惑 、 探究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简单但有创意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并发现问题,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2. 提供指导:当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相关知识点,并告诉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3. 加强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些练习作业分成不同的难度级别,并加强练习,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4. 调整学习步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学习步骤,例如更改教学方法或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5. 给予鼓励和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反馈。
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反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抛锚”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实施的研究
!锚点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 数学课堂上教师以实际情境为背景#科学合理地 设计和抛出问题#通过现实情境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提 供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点#开放性问题能及时地引 发学生思考和创新!同时#借助于数学图像表达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在 学 习 必 修 $ 第 二 章 !等 差 数 列 "第 一 课 时#起点放低一点#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以下 四组数列#紧 接 着 抛 出 问 题!请 问 这 四 组 数 列 有 什 么
一科学合理地选取锚点
学生是学习的 主 体#抛 锚 式 的 课 堂 教 学 要 以 !锚 点"为导向#要注重所抛问题的有效性!学生要根据老 师所抛出 的 问 题#形 成 对 客 观 事 物 的 认 识#并 制 订 解 决问题的方案#从而逐步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创新性!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所有的新知识 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 中!如 果 课 堂 上 老 师 乱 !抛 锚 "#就 会 导 致 学 生 抓 不 住 重点知识#降 低 了 数 学 的 学 习 效 率#影 响 整 个 教 学 的 安排!因 此#老 师 首 先 对 所 要 教 授 的 内 容 进 行 科 学 合 理的设计#将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 性的!锚点"#避免 教 学 中 的 乱 !抛 锚 "现 象!这 样 学 生 才会有明 确 的 学 习 内 容&目 标 和 方 向#才 可 能 有 效 地 将新知识内化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锚点的设计要难易适中 !锚点"设计的难度要恰当#关键是要围绕课堂教 学的重难点#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而定#找准 问题的切入点#目的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 的理解!在教学中如果老师抛出的问题太难#不符合学 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就会造成数学课堂的 !冷场"现象!因此#老师在抛出问题时#务必要做到有 的放矢&精挑细选#严格控制!锚"的数量和质量! 例如#在 讲 解 !二 分 法 "时#让 学 生 观 察 二 次 函 数 <)$*#$! /!$/'的图像#发现在区间2/!#*3上有 零点#接着抛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 )"*计算<)/!*与<)**的乘积#你能发现这个乘 积有什么特点( )!*<)$*在区 间 2!##3上 是 否 也 具 有 这 种 特 点 呢(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二次函数了#我们就从 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的两个零点 /"和'!通过计算函数在所给的区间2/!#*3和2!##3 两端 点 处 乘 积#发 现 了 乘 积 值 均 为 负 数 )其 实 通 过 函 数图像也可以观察出来*!这个规律的发掘#能够促使 学生去大胆的猜想#当函数在区间2(#*3有零点时#是 否都会有类似的结论呢(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 出#!锚点"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才能逐 步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零点存在定理! !锚点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所谓教学中!锚点"的!层次性"指的是!锚点"中
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篇: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抛描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案例,引导学生逐渐探索出这个情境背后的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现用高中数学教学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教学说用这种教学的应用方法.一、应用真实的情境抛出数学问题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很多学生接触到高中数学知识时,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背后代表什么意义,不能寻找到学习的要点,从而不愿意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抛描教学法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数学教师要给出一个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迅速理解这一节课他们要探索什么知识.例如,在讲“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图1中描述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请计算出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说明这个面积代表的数学问题;如果现在这辆汽车的读数为2010km,请按照图1说明在这之前,汽车的里程数与读数之间的关系,应用函数表达式说明两者的关系.如果教师用过于抽象的问题令学生思考函数模型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一概念知识,从而不愿意思考数学问题.现在教师给出直观的图形,学生参看图形便能了解到“矩形面积=长×宽=速率×时间=路程”,即领悟到数学模型的意思就是要给出解决数学模型的规律.这张图片,就是教师抛出的“锚”,而第二个问题,就是教师抛出的第二个锚,即在学生领悟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路程=速率×时间”这一模型应如何建立.二、应用综合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教师要求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有时会比较复杂,学生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有时会有学习挫折感,从而不愿意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用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克服学习障碍.同上例,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需要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图1的阴影部分面积为50×1+80×1+90×1+75×1+65×1=360.“路程=速率×时间”是建立数学模型的依据.如何将这一公式转化为需要的数学模型是教学难点,也是教学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原理.教师提出问题:汽车里程表的读数与汽车里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了解到两者的关系为“汽车里程表读数s=2010+汽车行驶路程”,突破了这一学习难点.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可用二段函数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即第一段函数有第一段函数的计算规律,第二段函数有第二段函数的计算规律.如果以二段函数的方法思考这一数学问题,便可以图1为基础,设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行车时间为t、v为t的分段函数,那么可将“路程=速率×时间”的函数表达式描述如下:得到函数表达式后,有个学生认为可将该函数表达式应用图象的方法描述出来,找出两幅图象之间的规律.这个提议,让学生找到新的数学知识探索点.三、抛出经典的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这些数学知识有什么用?这是学生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教师可以一道经典习题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到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愿意积极拓展相关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这是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问题、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转化过程,教师要提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经典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总之,抛锚教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为:抛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怎样让学生拓展问题?教师做好这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就能优化抛锚教学法的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第二篇:浅析抛锚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抛锚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永城市高级中学韩宝灵【内容提要】: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关键,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浅谈“抛锚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材和媒体等要 素与传统 教学相 比 ,各 自的作 用和关
抛 锚 式 教 学 要 求 建 立 在 有 感 染 力 的 真 实 问题 的 基 础 上 。确 定 这 类 真 实 事 件 或 问 题 被 形 象 地 比 喻 为 “ 锚 ” 因 而 一 旦 这 类 事 件 或 问题 被 确 定 , 个教 学 抛 , 整 内容和教学进 程也就 随之被确定 ( 像 轮船被锚 固 就 定 一 样 ) 建 构 主 义 认 为 , 习 者 要 想 完 成 对 所 学 知 。 学 识 的意 义 建 构 , 即达 到对 该 知 识 所 反 映 事 物 的性 质 、 规 律 以及 该 事 物 之 间 联 系 的深 刻理 解 ,最 好 的 办 法
维普资讯
教 海 探 航
浅 谈 “ 锚 式 " 学 法 抛 教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 华志英
抛 锚式教 学法 是在 建构 主义 的教学 模式 下 , 目 前 已开 发得 比较 成 熟 的 教 学 方 法 之 一 。所 谓 建 构 主
前学 习主题密切相关 的真实性事件 或问题作 为学 习
的 中心 内 容 ( 学 生 面 临 一 个 需 要 立 即 去 解 决 的 现 让 实 问题 ) 。选 出 的事 件 或 问 题 就 是 “ ” 这 一 环 节 的 锚 , 作 用 就 是 “ 锚 ” 抛 。 ( ) 自主 学 习— — 不 是 由教 师 直 接 告 诉 学 生 应 3
“抛锚式”教学方法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即 在 相 应 的 情境 下
选 择 出 与 相 关 学 习内 容 有 紧 密 关系 的真 实 性 观 察
(
:
钟 面 上 有 你认识 的 嘛 协 作学 习
:
钟面 上 有 什么 在 转动
?
事 件 或 问 题 作 为 学 习 的 中心 内容
让 学生 面 对
“
一
个 需要 立 即解 决的 现 操 作 环节 的 作用 就 是
。
;
能 区 分 时针 和 分针
,
并 了解它
我开 始 尝 试
“
腦式
”
教学 《^ 用
。
:
抛锚 式
、
”
教 学 是 由 下 面几 个 环 节 构 成 的
=
(
-
认识 整 点 _? =
)
、
—
创 设 情境
致或 者雛 似
。
,
一
创设情 境
才 不 会 迟到
?
即 让学 生 的 学 习 職 麵现 实 生活 情 况 基 本
,
中 重 度 智 力 落后 儿 童 的数 量开 始 增 多
,
在 脱 麵 实生 活 的_ 况 下无 法 掌 握 知 识
他 们的 教 尤 其 无 法掌
子的
巧
5 2 5: J 过
二
"
a iS i+ 7
3
-
^
。
S用知 识
一
。
为此
,
我们 将
,
抛锚式
-
一
教 子 法 E 用 于数 子 教 子 中
” “
、
的 情境
,
请 XX 在早 上
抛锚式教学法的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的方法抛锚式教学法可有趣啦!一、创设情境抛“锚”这就像是给学生们打造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场景或者真实的生活片段。
比如说要教数学里的购物算账,那就模拟一个小商店的场景。
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小商店,放上各种小物品,标上价格。
这时候这个小商店的场景就是那只“锚”啦,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趣给勾起来了。
他们就像真的走进了购物的世界,而不是干巴巴地对着数学算式。
二、确定问题。
在这个有趣的情境里,就会出现好多问题。
就拿小商店来说,可能会有“我有50元,买了一个20元的东西,该找回多少钱呀?”“如果我想买三个5元的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些问题就是从情境里自然而然冒出来的。
学生们得自己去发现问题,这可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问题有意思多啦。
三、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后,就轮到学生们自己开动小脑筋啦。
他们可以在这个情境里,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
也许有的学生会拿着小物品,一个一个地数价格标签,有的会在心里默默计算。
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犯错,但是没关系呀,这都是成长的小脚印。
老师呢,就在旁边看着,偶尔给点小提示,就像给小花朵浇点水一样。
四、协作学习。
这一步可热闹啦!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
在小商店的情境里,小组里的成员会互相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加起来算的”,有的说“我用乘法算更快呢”。
大家互相交流,就像一群小蜜蜂在分享花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学到更多的方法,而且还能学会怎么和小伙伴合作,可棒了。
五、效果评价。
最后呢,就是看看学生们学得怎么样啦。
可不能是那种严肃的考试哦。
还是在小商店的情境里,让学生们再进行一些购物的小任务,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也可以让学生们互相评价,说说小伙伴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这样的评价轻松又有趣,还能让学生们更有学习的动力呢。
抛锚式教学法就是这么好玩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呀!。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活动情境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案例研究新寺学校杨莲花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知识和学习的性质以及教育活动诸要素,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
我在感悟“知识是具有情境的,知识是活动”的同时,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情境教学,特别是“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真实性、复杂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或解决问题中自主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获得了很好的实效。
“抛锚式”教学是基于逼真情境的问题解决模式,它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
通过确定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比喻为“抛锚”),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下面以“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实践为例,结合案例的实施详细阐述“抛锚式”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取得的实效:一、教学情境的真实性——体验与激趣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就是通过将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特性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充分体现学习与认知情境真实性的特点。
我以王小明接受妈妈分派的任务从家里出发到商场买小棒,然后回家用小棒搭图的活动情境为线索,以故事的叙述方式,把学生“抛锚”在三个具体的真实情境中。
情境一:FLASH展示王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商场的“轻松与快”、从商场到家的“艰难与慢”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识别展示的情节,谈生活中顺风与逆风的真实感受,然后引出学生需研究的问题一:王小明同学骑自行车去商场买东西,家距商场6千米,去的时候顺风用了0.6小时,他估计按这样的速度原路返回将需要0.8小时,你能求出他在行程中所涉及的那些量?情境二:创设王小明骑自行车到了商场,来到了柜台前买小棒的情境,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购物经验,需要获得那些信息?学生交流获得总价、单价和数量的信息及相互间的关系后,引出问题二:商场里有5厘米和7厘米长的两种规格的小棒,5厘米长的小棒每根0.8元,7厘米长的小棒每根1元。
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抛锚式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成为推动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建构知识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实施步骤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视角和方法。
抛锚式教学策略以真实情境或问题为基础,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学生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文将详细阐述抛锚式教学策略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及实施要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如何设计有效的“锚”、如何平衡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引导性、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抛锚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二、抛锚式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抛锚式教学策略,作为一种深受建构主义理论影响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存在,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更是学习者主动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和意义的过程。
抛锚式教学策略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观,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即“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抛锚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抛锚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邵惠芳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第10期随着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高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中小学课堂。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方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抛锚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建立在有感染力事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以技术学为基础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和认知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的一些不相容、不完满或难解决的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再从中产生思维动力,驱使人们去积极思考,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锚”是教学的支撑物,并非教学的终点。
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使之成为新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小组尝试解决。
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上课伊始,学生们走入了三角形的世界:桥的世界、自行车王国、起重机城堡、风格各异的建筑……一个个三角形在幻灯片中跳跃着,学生们边欣赏着,边交头接耳:“真美呀!”“生活中竟然有这么多三角形!”“为什么这些物体要设计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作用是不是特别大呢?”实践证明,这些由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就好像是他们自己发现了这一结论,因而容易长久地保持。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脚手架”,提高学生信息加工的水平与自我监控的能力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启航人和学生的合作者。
当某个人和某个小组需要帮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脚手架”。
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5 )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 教学 的学 习过程就是 解决 问题 的过程 ,由该 过程可 以直接 反映 出学生 的学 习效果 。
使学生体 验到探索 的过程 ,培养学生 分析 问题 、解决 问题 的能力 。但 不是所有 的教 学内容和学 段的学生 都适合应 用
抛锚式 教学策略 ,在 步骤实施上也不 是一成 不变 、按 部就
向学生提供解决 问题的有关线 索 ,由学生 自己根据线 索去
寻找解决 问题 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 。 ( 4 )协作学习 。学 生通过 自主学习找 到多种解决 方法
条边 的关 系 ,最后教 师进行 了评价和 反馈 。在这 次教学设 计 中,学生 主动 地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生 的主体作用
因此 .对这种 教学效果 的评 价不 需要进行 独立于教 学过程 的专 门测 验 ,只需在学 习过 程中随时观察 并记录学 生 的表
现 即 可
班 ,教 师要 视具体 的情况 而定 。抛锚 式教学 策略并非 一枝
二、抛锚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的应用
独 秀 ,完美无缺 , 要视 具体情况单独 使用 或与其他 的教学
一
样) 。而所谓 的 “ 锚”就是实际情境中的一个真实事例或 3 . 教学步 骤。抛锚式教学策略有以下五个 步骤 : ( 1 )创设情境 。创设真 实的情境 ,引入锚 ,情境必须
个三角形呢? ( 在学 生 自己动手做 、画和折三角形之后 ,
真实问题。
确定 了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
极 互动 的过 程 ;④ 强调认知工具 或资源 的运用 和知识 的社 会性 建构 ;⑤要 求学 习者在学 习的过程 中清 晰地表 达理 解 和反思 :⑥ 教师的主要角色是 帮促 者 ;⑦ 强调真实 性的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抛锚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用布鲁纳的话说,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生成地学习,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如何实施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创设情境等五个环节谈点浅见。
一、创设情境
学习效果总是与有无情境或情境创设的好坏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如果建立在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之上,那么,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习的使用价值更明显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些难度适当、能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如何创设问题的情境呢?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其次,要支持和激发学生的思维。
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知识的生长点,编制问题(应是学生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又无法解决的),形成“认识冲突”。
如在讲《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我首先出示问题:现有9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两个,小和尚两人吃一个,已知小和尚比大和尚多3人,问大和尚与小和尚各有多少人?设大和尚有x人,小和尚有y人,学生列出方程组:
然后,根据已学方程组解的概念,先把方程(1)(2)的部分解写出来,再找出两个方程的公共解x=3y=6
接着,我把9个馒头,改成99个馒头,得到问题2。
因为99这个数较大,学生用刚才的方法找不出公共解,此时,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寻求新方法,学生在讨论中发现方程组中的两个y都表示同一个数(小和尚的人数),所以可以用一次式x+3代替(1)中的y,代入后,学生发现原来的二元一次方程2x+ y=99变成了一元一次方程2x+ (x+3)=99,从而解决了问题2。
由于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兴致高涨,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流,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出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在多媒体信息符号(有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的作用下,创设出的情境更有利于抛锚式教学。
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演示CAI 课件,伴随着巴金《日出》的朗诵,一轮旭日冉冉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学生探求直线
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如图1)的心情将是何等的迫切。
二、确定问题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不仅表现为理性的逻辑矛盾等,还表现为非理性的不安和焦灼等情绪。
正是这些矛盾与不安激发着学生去解决问题。
在抛锚式教学中,“问题”本来就已潜伏在“锚”中,在确定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导”是很重要的,教师一直要“导”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新知识的生长点。
如我在讲《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时,先给出一组练习:(1) 2(x+2)=3x;(2) x+2- x=1;(3) - = 。
学生很快就解出了第(1)、(2)两道一元一次方程题,但是在解第(3)题时遇到障碍,课堂出现了不安和骚动。
教师导:第(3)题与前面两题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分母中有未知数。
教师导:对,这就是我们的绊脚石,让我们一起来把它搬掉。
学生问:如何去掉方程分母中的未知数呢?教师导: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把问题揭示出来,能产生很好的心理冲突效果,引起学生的关注。
当牛顿把众所周知的“成熟的苹果总是要落地的”由陈述句变为疑问句时,“万有引力定律”就产生了。
由“是什么”(存在)到“为什么”(问题)的转化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
随着抛锚式教学“确定问题”这一环节的结束,问题的疑惑,求知的冲动,柳暗花明的向往,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抛锚式教学中的一个明显特征,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以往那种被动、单纯听讲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一般可以进行这样几项活动: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对数式和图形的细致观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与旧知识进行类比或联想,并逐步探求和建构新知识。
如《分式》学习时,考虑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加减乘除与分数类似,因此我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思想,在分数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分式。
再如《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中的用相似三角形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某些测量问题,我把例题进行“改造”,将问题移植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测量旗杆高),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测量器材,并根据相似三角形知识,独立思考测量方案,构建数学模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通过真实的自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利用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去接纳新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一般情况下,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较简单,复杂问题协作学习比较适宜。
四、协作学习
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当学生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凭单个学生的力量不能完全解决时,协作学习就必不可少了。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开展协作学习对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它有助于此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赢得同学的尊重。
协作学习不仅要求小组成员努力实现个人目标,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协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呢?为了使知识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对协作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协作学习的方式有: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班级议论、争论辨析等。
如学习《因式分解》时,我先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然后给出下列等式:(1)x2-4=(x+2)(x-2);(2)x2+5x-10=x(x+5)-10;(3)15a2b=5a2×3b;(4)(x-2)(x+3)=x2+ x-6;(5)x2+2+ =(x+ )2;(6)xy2-x2y=x2y2( - )。
提问哪些是因式分解?出题后,学生积极回答,并出现了争论。
甲同学:(1)(3)(5)(6)是因式分解,因为它们的结果都是积的形式。
乙同学:(1)和(6)是因式分解,(3)和(5)分解对象不是多项式,因此不是因式分解。
丙同学:(6)的结果不是整式的积,(6)不是因式分解。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学会从因式分解的对象(多项式)和结果(几个整式的积)去辨认是不是因式分解。
当然,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归纳讨论,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效果评价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评价,一方面应当去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是否积极主动(以确保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效果评价的另一个方面应该检测学生知识建构的完成情况。
如评价《圆柱》的教学效果时,我既让学生做一些课内练习题,也让学生动手实践,做一个与作为教具的杯子一样大小的圆柱体,我向学生提供了教具的直径和高度,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以彰显这些同学的动手能力,对于不太理想的作品,让同学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
这样的效果评价,既对学生
知识建构情况进行了反馈及完善,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施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时,我们不要把五个步骤当作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照搬套用,而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出发,有侧重地灵活运用。
五个步骤中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建构知识创设条件,效果评价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得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