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合集下载

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第一章: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软件之一,它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交互界面和完善的资源管理机制。

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了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操作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操作系统的高要求,因此开发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出发,探讨其设计与实现的技术方法和挑战。

第二章: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1. 安全性与传统的操作系统相比,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更加注重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操作系统在运行应用程序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同时,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和操作,避免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

2. 可扩展性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具备可扩展性,能够很好地适应日益增长的计算量和用户需求,支持多核处理器、大内存、高速网络等现代硬件设备。

3. 高效性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具备高效性,能够更加快速地响应用户请求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

4. 可调度性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具备可调度性,能够根据系统负载和用户需求合理地分配系统资源,以提高操作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5. 易用性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需要具备易用性,能够提供简单直观的用户交互界面和友好的操作流程,以便用户更加便捷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

第三章: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系统安全保障在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应该通过硬件加密、安全策略、访问权限控制等方式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2. 模块化设计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应该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操作系统的不同组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维护难度。

3. 分布式架构新一代计算机操作系统应该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系统的不同组件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

系统安全操作维护指南手册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 (4)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4)1.1.1 国家信息安全 (4)1.1.2 企业利益 (4)1.1.3 用户隐私 (4)1.2 常见的安全威胁与风险 (4)1.2.1 恶意软件 (4)1.2.2 网络攻击 (4)1.2.3 数据泄露 (5)1.2.4 内部威胁 (5)1.3 系统安全策略与措施 (5)1.3.1 安全管理 (5)1.3.2 防护措施 (5)1.3.3 安全审计 (5)1.3.4 数据加密 (5)1.3.5 安全培训 (5)1.3.6 安全备份 (5)第2章账户与权限管理 (5)2.1 账户安全策略 (5)2.1.1 账户创建与维护 (5)2.1.2 账户认证与授权 (6)2.2 用户权限分配 (6)2.2.1 权限分配原则 (6)2.2.2 权限管理流程 (6)2.3 账户审计与监控 (6)2.3.1 账户审计 (6)2.3.2 账户监控 (7)第3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7)3.1 备份策略与计划 (7)3.1.1 备份策略制定 (7)3.1.2 备份计划实施 (7)3.2 数据备份操作流程 (8)3.2.1 全量备份操作流程 (8)3.2.2 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操作流程 (8)3.3 数据恢复操作流程 (8)3.3.1 数据恢复准备工作 (8)3.3.2 数据恢复操作 (8)第4章网络安全防护 (9)4.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9)4.1.1 防火墙概述 (9)4.1.2 防火墙类型 (9)4.1.4 防火墙管理 (9)4.2 入侵检测与防护 (9)4.2.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9)4.2.2 入侵检测技术 (9)4.2.3 入侵防护系统(IPS) (9)4.2.4 入侵检测与防护配置 (9)4.3 VPN应用与安全 (9)4.3.1 VPN概述 (9)4.3.2 VPN技术 (10)4.3.3 VPN配置与应用 (10)4.3.4 VPN安全 (10)第5章恶意代码防范 (10)5.1 恶意代码的类型与特点 (10)5.1.1 类型概述 (10)5.1.2 特点分析 (10)5.2 防病毒软件的部署与更新 (10)5.2.1 防病毒软件的选择 (10)5.2.2 部署与配置 (11)5.2.3 病毒库更新 (11)5.3 恶意代码查杀与清理 (11)5.3.1 查杀策略 (11)5.3.2 清理方法 (11)5.3.3 预防措施 (11)第6章系统安全加固 (11)6.1 系统补丁管理 (11)6.1.1 补丁更新策略 (11)6.1.2 补丁来源与验证 (11)6.1.3 补丁安装与测试 (12)6.1.4 补丁管理与记录 (12)6.2 系统安全配置检查 (12)6.2.1 安全配置基线 (12)6.2.2 安全配置检查方法 (12)6.2.3 安全配置不符合项整改 (12)6.2.4 安全配置变更管理 (12)6.3 安全审计与日志分析 (12)6.3.1 安全审计策略 (12)6.3.2 日志配置与管理 (12)6.3.3 日志分析方法 (12)6.3.4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12)第7章应用安全 (13)7.1 应用程序安全策略 (13)7.1.1 策略概述 (13)7.1.2 安全编码规范 (13)7.2 应用层防火墙设置 (13)7.2.1 防火墙概述 (13)7.2.2 防火墙配置策略 (13)7.2.3 防火墙功能优化 (13)7.3 Web安全防护 (14)7.3.1 Web安全概述 (14)7.3.2 Web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4)7.3.3 加密通信 (14)第8章移动设备安全 (14)8.1 移动设备管理策略 (14)8.1.1 设备注册与认证 (14)8.1.2 设备使用规范 (14)8.1.3 设备监控与追踪 (14)8.1.4 设备更新与维护 (14)8.2 移动设备安全配置 (15)8.2.1 设备锁屏与密码策略 (15)8.2.2 数据加密 (15)8.2.3 网络安全配置 (15)8.2.4 应用权限管理 (15)8.3 移动应用安全审查 (15)8.3.1 应用来源审查 (15)8.3.2 应用安全测试 (15)8.3.3 应用更新审查 (15)8.3.4 应用权限监控 (15)第9章信息安全意识培训 (15)9.1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5)9.1.1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16)9.1.2 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16)9.1.3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6)9.2 培训内容与方式 (16)9.2.1 培训内容 (16)9.2.2 培训方式 (16)9.3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6)9.3.1 培训计划 (16)9.3.2 培训对象 (16)9.3.3 培训评估 (17)9.3.4 持续改进 (17)第10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17)10.1 应急响应计划的制定 (17)10.1.1 目的与原则 (17)10.1.2 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17)10.1.3 应急预案与流程 (17)10.1.4 应急预案的审批与发布 (17)10.2.1 安全识别 (18)10.2.2 安全报告 (18)10.3 安全的处理与恢复 (18)10.3.1 处理流程 (18)10.3.2 恢复 (18)10.3.3 后评估 (19)第1章系统安全概述1.1 系统安全的重要性系统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企业利益、保护用户隐私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信息安全概述习题参考答案1.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自然威胁和人为威胁两种。

自然威胁包括:自然灾害、恶劣的场地环境、物理损坏、设备故障、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等。

人为威胁包括:无意威胁、有意威胁。

自然威胁的共同特点是突发性、自然性、非针对性。

这类不安全因素不仅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严重威胁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因为物理上的破坏很容易毁灭整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系统。

人为恶意攻击有明显的企图,其危害性相当大,给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人为恶意攻击能得逞的原因是计算机系统本身有安全缺陷,如通信链路的缺陷、电磁辐射的缺陷、引进技术的缺陷、软件漏洞、网络服务的漏洞等。

2.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特性有哪些?答:信息安全的特性有:⑴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即对抗主动攻击,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修改和破坏。

⑵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被授权者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

对可用性的攻击就是阻断信息的合理使用。

⑶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露给未经授权者的特性,即对抗被动攻击,以保证机密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法用户或供其使用。

⑷可控性可控性是指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能够对信息实施安全监控。

⑸不可否认性不可否认性也称为不可抵赖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发送方不能否认已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能否认已收到的信息。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对策有哪些?答:要全面地应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建立一个立体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一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做工作,那就是技术、管理、人员。

(1)技术保障指运用一系列技术层面的措施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营,检测、预防、应对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主编:张雪锋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一章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解。

答:该题为论述题,需要结合实际的信息系统,根据其采取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展开论述。

2、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哪些答: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安全威胁可以是针对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方面。

通过对已有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访问(非法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网络钓鱼、社会工程攻击、旁路控制、特洛伊木马、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业务欺骗等。

3、如何认识信息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介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1、古典密码技术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有哪些借鉴答:一种好的加密法应具有混淆性和扩散性。

混淆性意味着加密法应隐藏所有的局部模式,将可能导致破解密钥的提示性信息特征进行隐藏;扩散性要求加密法将密文的不同部分进行混合,使得任何字符都不在原来的位置。

古典密码中包含有实现混淆性和扩散性的基本操作:替换和置乱,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方式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哪些答: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以下几种:(1)计算安全的:如果破译加密算法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是现实条件所不具备的,那么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计算安全性的。

这意味着强力破解证明是安全的。

(2)可证明安全的:如果对一个密码体制的破译依赖于对某一个经过深入研究的数学难题的解决,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可证明安全性的。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安全课程编码131530019 课程类型(学院内)跨专业课程适用范围信息安全学分数 3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其中实践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制定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执笔者审核者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领域重要的核心技术, 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操作系统安全》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安全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为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安全设计、操作系统评测和安全应用提供一些入门方法, 使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具有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知识, 具备对操作系统安全进行分析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有关概念及相关问题, 包括Windows、UNIX等流行操作系统的存在的安全问题, 了解高安全级别操作系统的有关安全机制,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评测、安全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国外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的新进展。

理解: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安全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安全形式化规范与验证以及安全操作系统设计一般过程。

掌握: 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设计主要的安全模型和安全体系结构、Unix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机制、隐蔽通道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老师讲授、结合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口授结合电脑演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到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知识, 因而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开设预备课程: 数据结构、密码学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 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教学参考书:1.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操作系统安全_第5章_Windows_系统资源安全保护

操作系统安全_第5章_Windows_系统资源安全保护

Windows 98开始 , FAT32开始流行 。它是 容量增大 ;
FAT16的增强版本 , 采用32位长的文件分
• (3) FAT32文件系统可以重新定位根目录
配表来管理文件的存储 。 同FAT16相比 , FAT32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以提高15% 。
5.1.1 Windows中的常用文件系统
5.2.2共享网络打印机
• 单击“开始 →设置 →打印机和传真 ”, 启动“ 添加打印机向导 ”, 选择“ 网络打印机 ”选 项。 • 在“指定打印机 ”页面中提供了几种添加 络打印机的方式 。如果你不知道网络打印机
• (3) 支持EFS(Encrypting File System
5.1.2 EFS加密原理
• 1. EFS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 (1) 文件被复制到临时文件 。若复制过程 中发生错误 , 则利用此文件进行恢复。 • (2) 文件被一个随机产生的Key加 密 , 这 个Key 叫作文件加密密钥(FEK) , 文件使 用DESX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 (3) 数据加密区域(DDF) 产生 , 这个区 域包含了使用用户的公钥加密的FEK , FEK 使用RSA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
5.1 文件系统和共享资源的安全设置
• 文件系统 • 新的硬盘上并没有文件系统 , 必须使用分区 工具对其进行分区并格式化后才会有管 理文 件的系统。 • 一块硬盘就像一个块空地 , 文件就像不同的 物资 , 我们首先得在空地上建起仓库(分区) , 并且指定好(格式化)仓库对材料的 管理规 范(文件系统) , 这样才能将物资运进仓库保 管。
5.1.3资源共享
• 简单文件共享 • 共享磁盘驱动器。 • 在驱动器盘符上单击
鼠标右键 , 选中“共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5章 死 锁

计算机操作系统 第5章 死 锁

5.2
死 锁 预 防(Deadlock Prevention) -2
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必须严格按资源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 这样在所形成的资源分配图中不可能再出现环路,因而摒弃 了“环路等待”条件,在采用这种策略时总有一个进程占据 了较高序号的资源,它继续请求的资源必然是空闲的,因而 进程可以一直向前推进。这种预防死锁的策略可以提高资源 利用率,但在进程使用各类资源的顺序与系统规定的顺序不 同时会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 资源按级分配法 该方法是把资源递增排序成若干等级(如L1、L2…….Lm), 其中每级可包含几类资源,要求每个进程在获得了Lj级中资 源之后 ,它才能申请更高级的LK(LK>Lj)级中的资源;如 果它还需申请比LK级低的LI级(LI<LK)资源,则必须先释放 所有大于LI级的资源。该方法是Haveder 1968年在设计IBM/ 360 OS时提出的,资源共分三级,第一级数据集或文件,第 二级主存,第三级I/O设备。
5.2
死 锁 预 防(Deadlock Prevention) -1
3。破坏请求和保持条件 破坏请求和保持条件 系统可采用资源静态予分配方式 资源静态予分配方式来破坏请求保持条件。系 资源静态予分配方式 统要求所有进程一次性地申请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全部资源, 若系统有足够资源满足给进程,则在运行前,一次性将其所 需要的所有资源分配给该进程。这样该进程在整个运行期间, 便不再提出资源要求,从而摒弃了请求条件。这种预防死锁 的方法,优点是简单、易予实现且很安全,但其资源利用率 很低,进程也延迟运行。 4。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破坏循环等待条件 • 有序资源使用法 该方法将所有的资源按类型进行线性排队,并赋予不同的 序号。例如令输入机的序号为1,打印机序号为2,磁盘机序 号为3等。

安全扫描第5章

安全扫描第5章

使用netcat获取远程服务器回应 图5-4 使用 获取远程服务器回应
2. 栈指纹识别技术 (1) TCP/IP栈指纹识别 ) 栈指纹识别 TCP/IP栈指纹识别主要是依赖不同操作系统对特 栈指纹识别主要是依赖不同操作系统对特 定分段的不同反应来区分的。 定分段的不同反应来区分的。基于各版本操作系统 TCP/IP协议体系实现上的不同,通过提交不同的 协议体系实现上的不同, 协议体系实现上的不同 IP数据包并分析目标主机所返回的响应数据包,比 数据包并分析目标主机所返回的响应数据包, 数据包并分析目标主机所返回的响应数据包 较其中各标记参数的不同就可以将不同的操作系统 区分开, 节中将详细讨论其实现原理。 区分开,在5.2节中将详细讨论其实现原理。基于 节中将详细讨论其实现原理 此技术的一些流行工具包括Savage的Queso和 此技术的一些流行工具包括 的 和 Fyodor的Nmap等。 的 等
5.1 概述
使用系统服务旗标识别方法很早就有。栈指纹识别 使用系统服务旗标识别方法很早就有。 技术则是最近十年新出现的指纹识别技术, 技术则是最近十年新出现的指纹识别技术,其识别 的准确性、速度、效率等都非常高, 的准确性、速度、效率等都非常高,不会因一些简 单的系统标识的修改而出现判断错误。 单的系统标识的修改而出现判断错误。通常将操作 系统指纹扫描技术按照上面的描述分为两类: 系统指纹扫描技术按照上面的描述分为两类: 早 期的简单探测方法和栈指纹识别技术。 期的简单探测方法和栈指纹识别技术。
第5章 操作系统指纹扫描 章
5.1 5.2 5.3 5.4 5.5
概述 TCP/IP栈指纹扫描技术 栈指纹扫描技术 ICMP栈指纹扫描技术 栈指纹扫描技术 操作系统被动指纹扫描技术 小结
不同的操作系统有着不同的漏洞和薄弱点, 不同的操作系统有着不同的漏洞和薄弱点,操作系 统指纹扫描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别出目标主机所使用 的操作系统类型,从而确定后续的攻击或防御方法, 的操作系统类型,从而确定后续的攻击或防御方法, 缩小尝试的范围。 缩小尝试的范围。 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有多种方法, 操作系统指纹扫描有多种方法,下面将按照它们的 提出时间顺序来逐一介绍。 提出时间顺序来逐一介绍。

操作系统安全复习重点

操作系统安全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1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程序模块,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其功能简单描述就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部各种资源,有效组织各种程序高效运行,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可扩展的系统操作环境,达到使用方便、资源分配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2 操作系统地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3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开放互联)系统中进行自动通信、处理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

4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可分为保密性威胁、完整性威胁和可用性威胁。

5 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的隐藏,目的是对非授权的用户不可见。

保密性也指保护数据的存在性,存在性有时比数据本身更能暴露信息。

6 操作系统受到的保密性威胁:嗅探,木马和后门。

7 嗅探就是对信息的非法拦截,它是某一种形式的信息泄露.网卡构造了硬件的“过滤器“通过识别MAC地址过滤掉和自己无关的信息,嗅探程序只需关闭这个过滤器,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就可以进行嗅探。

8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网络接口应该只响应这样的两种数据帧:1.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帧。

2.发向所有机器的广播数据帧。

9 网卡一般有四种接收模式:广播方式,组播方式,直接方式,混杂模式。

10 嗅探器可能造成的危害:•嗅探器能够捕获口令;•能够捕获专用的或者机密的信息;•可以用来危害网络邻居的安全,或者用来获取更高级别的访问权限;•分析网络结构,进行网络渗透。

11 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

不管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和客户程序如何建立联系,有一点是不变的,攻击者总是利用客户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送命令,达到操控用户机器的目的。

12 木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监视别人和盗窃别人密码,数据等,达到偷窥别人隐私和得到经济利益的目的.13 后门: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别协议的支持,保护本地数据的EFS和使用IPSec
来支持公共网络上的安全通讯等。
-11-
第9章 操作系统安全
9.2.2 活动目录服务 活动目录是一种包含服务功能的目录,它可 以做到“由此及彼”的联想、映射。如找到了一 个用户名,可以联想到该用户的账号等,提高了 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 活动目录包括目录和与目录相关的服务两个 部分。 目录是存储各种对象的一个物理容器,与 Windows9X中的“目录”和“文件夹”没有本质 区别,仅仅是一个对象。
-8-
第9章 操作系统安全
3.监控和审计日志能力 从技术管理的角度考虑,可以从监控和审计 日志两个方面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1)监控(monitoring) 监控可以检测和发现可能违反系统安全的活 动。例如,在分时系统中,记录一个用户登录时 输入的不正确口令的次数,当超过一定的数量时, 就表示有人在猜测口令,可能就是非法的用户。
-27-
第9章 操作系统安全
13.禁用Guest账号 Guest帐户,即所谓的来宾帐户,它可以访问 计算机,虽然受到限制,但也为为黑客入侵打开 了方便之门,如果不需要用到Guest帐户,最好禁 用它。 14.清除转储文件和交换文件 转储文件(Dump File)是在系统崩溃和蓝屏 时,会把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转储文件,以帮助 人们分析系统遇到的问题,但对一般用户来说是 没有用的。另一方面,转储文件可能泄漏许多敏 感数据。交换文件(即页面文件)也存在同样问 题。
-1-
第9章 操作系统安全
9.1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9.1.1操作系统安全功能 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的功能: 1.有选择的访问控制 对计算机的访问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及 物理限制来控制;对目录或文件级的访问则可以由 用户和组策略来控制。 2.内存管理与对象重用 系统中的内存管理器必须能够隔离每个不同进 程所使用的内存。在进程终止且内存将被重用之前, 必须在再次访问它之前,将其中的内容清空。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rincip1esofOperatingSystems)学时数:7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2学时课外学时:0学时学分数:4.5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必修课。

目的:通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学习,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及种类,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中的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构造中涉及的资源共享、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等各方面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在发展过程及将来引入的新技术与方法。

任务:阐述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等,其中资源管理还包括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与安全等方面内容,并将操作系统的一般原理与实际操作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有机地结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及主要功能(-)掌握进程概念、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思索的预防与检测(H)掌握处理机的调度层次划分与调度、调度方法评价以及调度基本策略(四)掌握存储管理目标与几种存储管理策略(五)掌握设备与处理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缓冲技术以及设备管理基本手段(六)掌握文件系统的物理及逻辑设备的空间组织与管理、多级目录结构、文件东共享实现以及文件系统的安全与防护(七)了解并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与防护基本知识,了解一些病毒与黑客的常用手段以及一些基本应对措施(八)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必须实现的一些基本技术(九)通过实验环节具备一定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技能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4学时)一、基本内容(一)操作系统概观(二)操作系统的形成与发展(H)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与用户接口(四)流行操作系统简介二、基本要求(一)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5章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第5章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5.4 常见服务的安全机制 常见服务的安全机制主要有:加密机制、访
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交换 鉴别机制、公证机制、流量填充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5.4.1 加密机制
加密是提供信息保密的核心方法。按照密钥 的类型不同,加密算法可分为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 密钥算法两种。按照密码体制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序 列密码算法和分组密码算法两种。加密算法除了提供 信息的保密性之外,它和其他技术结合(例如 hash 函 数)还能提供信息的完整性。
要手段,并在出现违反安全的事件时提供证据。 5.2.4 IP 安全策略机制 Internet协议安全性fIPSec)是一种开放标准的框 架结构,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服务以确保在lP网络上进 行保 密而安全的 通讯。作为 网络操作系 统的 Windows 2003,在分析它的安全机制时,也应该考虑到IP安全策 略机制.一个IPSee安全策略由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两 部分构成。其中IP筛选器决定哪砦报文应当引起IPSee安 全策略的关注,筛选器操作是指“允许”还是“拒绝” 报文的通过。要新建一个IPSec安全策略,一般需要新建 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二在WindowsServer 2003系统 中.其服务器产品和客户端产品都提供了对IPSee的支 持。从而增强了.安全性、町伸缩性以及可用性,同时 使得配置部署和管理更加方便。 5.2.5 防火墙机制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它在内 部网和外部网之间、机器与网络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安全 屏障:是Internet建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安全配置,包括 12 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的物理安全 2.保护 Guest 账户 3.限制用户数量 4.多个管理员账户 5.管理员账户改名 6.陷阱账户 7.更改共享文件或文件夹默认权限 8.设置安全密码 9.屏幕保护密码 10.使用 NTFS 格式 11.安装防毒软件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管理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管理

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管理第一章概述1.1 背景和目的计算机系统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正常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制定适当的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

本文旨在阐述计算机系统管理操作规程与管理,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1.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包括硬件设备的维护、软件系统的安装与更新、网络管理等方面。

第二章硬件设备管理2.1 设备维护2.1.1 定期巡检定期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巡检,包括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连接线是否松动、散热情况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2.1.2 清洁维护定期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清洁,包括清除灰尘、擦拭屏幕等,并保持设备通风良好,防止过热。

2.2 设备存储管理2.2.1 设备备份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备份的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介质中,并定期进行验证。

2.2.2 数据恢复如发生数据丢失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数据恢复操作,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三章软件系统管理3.1 安装与配置3.1.1 软件安装严格按照软件的安装指南进行安装,确保安装过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1.2 配置管理对已安装的软件进行必要的配置,设置合适的权限、参数等,以满足系统的需求和安全要求。

3.2 更新与升级3.2.1 定期更新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包括安全补丁、漏洞修复等,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3.2.2 升级管理当软件版本有较大改进或修复时,应及时进行升级操作,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四章网络管理4.1 网络拓扑规划4.1.1 设备布局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规模,合理规划网络设备的布局,确保网络通信的稳定和高效。

4.1.2 网络安全在网络拓扑规划中考虑网络安全的要求,设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护网络免受攻击和非法访问。

4.2 网络监控与维护4.2.1 监控系统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流量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自考02326操作系统(2018版)课后习题答案

自考02326操作系统(2018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什么是操作系统?请说明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控制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

2.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哪些资源?硬件和软件资源。

3.请从资源管理角度说明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进程管理(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设备管理4.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并发性: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正在运行着的程序;共享性:操作系统程序和多个用户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随机性:操作系统的运行是在一种随机的环境下进行的5.比较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有什么异同?Windows体系结构是分成的模块系统,主要层次有硬件抽象层HAL、内核、执行体和大量的子系统集合;UNIX操作系统的系统架构图,其最里层是硬件,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其次是操作系统内核,包括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四个资源管理功能;往外一层是系统调用接口,及操作系统与用户的接口shell以及编译程序等;最外层是应用程序Linux系统有四个主要部分,及内核、shell、文件系统和用户程序。

6.Android操作系统有什么特点?Android操作系统分为四层,从高层到低层分别是应用程序层、应用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内核层。

以Linux为核心的手机操作平台,是一款开放式操作系统7.手机操作系统通常提供哪些功能?8.请叙述各种类型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及特点。

一般把操作系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1)批处理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分为简单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两种类型。

用户将作业交给系统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在收到作业后并不立即将作业输入计算机,而是在收到一定数量的作业后,组成一批作业,再把这批作业输入到计算机中。

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实施

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实施

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实施第1章引言 (4)1.1 背景与意义 (4)1.2 设计原则与目标 (5)第2章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5)2.1 安全威胁分析 (5)2.1.1 网络攻击 (6)2.1.2 系统漏洞 (6)2.1.3 内部威胁 (6)2.1.4 硬件设备安全 (6)2.2 安全需求识别 (6)2.2.1 访问控制 (6)2.2.2 数据加密 (6)2.2.3 安全审计 (7)2.2.4 安全防护 (7)2.2.5 安全更新 (7)2.2.6 安全培训 (7)2.3 安全需求分析 (7)2.3.1 访问控制需求分析 (7)2.3.2 数据加密需求分析 (7)2.3.3 安全审计需求分析 (7)2.3.4 安全防护需求分析 (7)2.3.5 安全更新需求分析 (8)2.3.6 安全培训需求分析 (8)第3章安全防护策略制定 (8)3.1 总体安全策略 (8)3.1.1 遵循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结合机关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需求,制定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8)3.1.2 保证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及物理安全,构建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8)3.1.3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策略进行定期审查和更新,保证安全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8)3.1.4 强化安全意识培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8)3.2 网络安全策略 (8)3.2.1 网络边界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技术手段,对进出机关网络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防护。

(8)3.2.2 网络隔离:根据业务需求和信息安全等级,对内部网络进行合理划分和隔离,保证关键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8)3.2.3 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传输加密和存储加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8)3.2.4 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保证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信息和关键业务系统。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操作系统的未来发展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操作系统的概述和分类案例:Windows、Linux、Mac OS等操作系统的介绍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掌握进程的概念和属性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掌握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原理及实现方法2.2 教学内容进程的概念和属性:进程的定义、进程的标识符、进程的属性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的状态及其转换条件进程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算法、短作业优先算法、轮转算法和高响应比优先算法进程同步和互斥:同步的概念、互斥的概念、信号量机制和管程机制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和属性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应用场景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进程的概念和属性、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进程同步和互斥实验软件:模拟进程调度和同步互斥的实验环境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进程概念和属性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进程状态转换和调度算法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进程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存储管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掌握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3.2 教学内容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存储管理的任务、存储管理的层次结构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和最坏适应法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的概念、虚拟内存的实现机制分页和分段机制:分页机制、分段机制、分页和分段的比较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的应用场景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虚拟存储器和分页、分段机制实验软件:模拟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实验环境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存储管理基本概念和任务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策略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存储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掌握文件和目录的概念理解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掌握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4.2 教学内容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的概念、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顺序存储结构、存储结构、索引存储结构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文件系统的创建和删除、文件的打开和关闭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文件和目录的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第四章:文件管理(续)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文件系统的实现和操作实验软件:模拟文件存储和访问的实验环境4.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文件和目录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文件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文件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作业管理5.1 教学目标掌握作业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掌握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5.2 教学内容作业的概念和分类:批作业、交互式作业、批处理作业作业调度:作业调度的任务和算法进程调度:进程调度的任务和算法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作业队列的管理、进程队列的管理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作业的概念和分类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作业的概念和分类、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关系、作业管理和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实验软件:模拟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实验环境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作业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作业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六章:用户接口6.1 教学目标掌握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理解命令接口的设计和实现理解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和实现6.2 教学内容命令接口的概念:命令接口的定义、命令接口的设计原则命令接口的实现:命令的解析、命令的执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图形用户接口的定义、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原则图形用户接口的实现:图形界面的设计、图形界面的交互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命令接口的设计和实现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图形用户接口的设计和实现6.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概念、设计和实现实验软件:模拟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的实验环境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命令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命令接口设计和实现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用户接口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操作系统安全7.1 教学目标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7.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威胁、安全属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审计和监控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概念》或《现代操作系统》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机制和安全策略案例:操作系统安全威胁的实例分析7.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概念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的掌握程度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八章:操作系统性能评价8.1 教学目标掌握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和准则掌握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实验方法和工具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性能评价的目的、性能评价的方法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指标和准则:响应时间、吞吐量、CPU利用率操作系统性能评价的实验重点和难点解析1. 进程的概念和属性:理解进程的定义和各种属性是理解操作系统其他概念的基础。

第5章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第5章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1.本机用户账户 2.域用户账户 3.默认用户账户
5.4.2 用户账户安全设置
1.密码策略 密码策略主要包括以下设置。 (1)强制密码历史 (2)密码最长存留期 (3)密码最短存留期 (4)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要求 (5)使用可还原的加密存储密码
2.账户锁定策略
账户锁定策略包括以下设置。 (1)复位账户锁定计数器 (2)账户锁定时间 (3)账户锁定阀值
1.适合需要的文件系统 2.保护系统免受病毒侵害 3.在连接Internet期间保证系统安全 4.使用智能卡增强安全性
5.1.3 Windows 2000的安全特性
1.安全利益 2.数据安全性 3.企业间通信的安全性 4.企业和Internet的单点安全登录 5.易用的管理性和高扩展性 6.其他的安全特性
第5章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5.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概述 Active Directory的结构与功能
5.2
5.3
Active Directory组策略
5.4
用户和工作组的安全管理
审核机制
5.5
5.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概述
5.1.1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5.1.2 Windows XP的安全特性
5.1.4 Windows 2000的安全结构 5.1.5 Windows 2000的网络模式
1.工作组模式 2.域模式 3.安全限制
5.1.6 Windows 2000安全管理工具
1.Microsoft管理控制台 2.安全配置工具集
5.2 Active Directory的结构与功能
5.2.1 Active Directory的功能和特点
1.高度的集成性 2.集成的安全性 3.自定义的用户环境 4.Active Directory与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DNS)高度集成 5 . Active Directory 可 直 接 支 持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LDAP) 及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6.Active Directory支持许多常用的标准名称格式 7.服务配置 8.支持目录的应用程序和软件安装

网络安全(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胡道元闵京华编著 (2)

网络安全(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胡道元闵京华编著 (2)

第一章1-1 计算机网络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联的系统。

A. 计算机B. 主从计算机C. 自主计算机D. 数字设备1-2 网络安全是在分布网络环境中对()提供安全保护。

A. 信息载体B. 信息的处理、传输C. 信息的存储、访问D. 上面3项都是1-3 网络安全的基本属性是()。

A. 机密性B. 可用性C. 完整性D. 上面3项都是1-4 密码学的目的是()。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C. 研究数据保密D. 研究信息安全1-5 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 b加密成g。

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

A. 对称密码技术B. 分组密码技术C. 公钥密码技术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1-6 访问控制是指确定()以及实施访问权限的过程。

A. 用户权限B. 可给予那些主体访问权利C. 可被用户访问的资源D. 系统是否遭受入侵1-7 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

内部子网之间传送信息的中枢B. 每个子网的内部C.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D. 部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接合处1-8 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 TCSEC)共分为()大类()级。

A. 47B. 37C. 45D. 46第一章1、自主计算机。

2、信息的载体,信息的处理,传输,信息的存储访问,以上三项2、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以上三项。

4、研究数据保密。

5,、对称密码技术。

6、可给于那些主题访问权利。

7、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交叉点8、4大类7级9、运行非UNIX的Macintosh机。

10、存储介质。

第二章2-1 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

A. 客观性B. 主观性C. 盲目性D. 上面3项都不是2-2 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衷,除增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操作手册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操作手册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操作手册第一章:概述 (2)1.1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简介 (2)1.2 系统功能与特点 (3)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3)2.1 系统安装流程 (3)2.2 系统配置要求 (4)2.3 系统初始化 (4)第三章:用户管理 (4)3.1 用户注册与登录 (4)3.2 用户权限设置 (5)3.3 用户信息维护 (5)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4.1 数据采集方式 (6)4.2 数据处理流程 (6)4.3 数据存储与管理 (6)第五章:调度策略与算法 (7)5.1 调度策略概述 (7)5.2 算法实现与应用 (7)5.3 算法优化与调整 (8)第六章:实时监控与预警 (8)6.1 实时监控界面 (8)6.1.1 监控界面设计 (8)6.1.2 监控界面功能 (8)6.2 预警系统设置 (9)6.2.1 预警阈值设置 (9)6.2.2 预警方式设置 (9)6.3 异常处理与报告 (9)6.3.1 异常处理流程 (9)6.3.2 报告与发送 (9)第七章:调度操作与执行 (10)7.1 调度指令下达 (10)7.1.1 指令 (10)7.1.2 指令传递 (10)7.1.3 指令确认 (10)7.2 调度执行与反馈 (10)7.2.1 执行准备 (10)7.2.2 执行过程 (10)7.2.3 执行反馈 (10)7.3 调度日志管理 (10)7.3.1 日志记录 (11)7.3.2 日志归档 (11)7.3.3 日志分析 (11)7.3.4 日志反馈 (11)第八章:设备管理 (11)8.1 设备信息录入 (11)8.2 设备状态监控 (12)8.3 设备维护与维修 (12)第九章:统计分析与报告 (12)9.1 数据统计分析 (12)9.2 报表与导出 (13)9.3 报告审核与发布 (13)第十章:系统安全与防护 (14)10.1 系统安全策略 (14)10.2 数据加密与防护 (14)10.3 安全事件处理 (15)第十一章:故障处理与恢复 (15)11.1 故障诊断与定位 (15)11.2 故障处理流程 (16)11.3 系统恢复与备份 (16)第十二章:系统维护与升级 (17)12.1 系统维护流程 (17)12.2 系统升级策略 (17)12.3 系统版本更新与兼容性 (18)第一章:概述1.1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简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电网规模逐渐扩大,对电网调度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及保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及保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及保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公司信息资产的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第二章电子邮件管理制度第3条行政人力部必须在员工入职三天内,向员工分配企业邮箱的个人用户名和密码。

第4条公司邮箱账户限本人使用,禁止将本人账户转借或借用他人账户。

员工必须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并且在使用中定期(最多3个月)修改邮箱的密码,以防他人利用。

因邮箱密码泄露造成的损失,由用户自行承担责任。

第5条员工的对外往来的公务邮件,原则上必须使用公司统一后缀的邮箱;对外往来的私人邮件则不允许使用公司统一后缀的邮箱。

禁止非工作用途将邮箱账户公布在外部INTERNET网上。

公务用邮件时,必须使用含有以下字样的个人签名:声明:您有义务对本邮件内容进行保密,未经书面允许不可私自复制、转发、散布。

第6条收到危害社会安定的邮件,应及时删除,严禁转发或点击相应链接,若因此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由用户个人承担责任,管理员发现类似现象的有权封锁相关邮件账户。

发现邮件感染病毒,立刻将计算机断开公司网络,并使用相应软件进行杀毒。

第7条发送带有公司涉密信息的邮件,发件人必须先经部门领导同意,(若是绝密级别,需经公司领导同意),并将涉密信息加密处理后方可发送;否则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处理。

第8条员工离职时,根据需要交由部门专人监管一个月,后由行政人力部注销。

第9条违反以上电子邮件管理规定,视情节轻重,最低经济处罚50元,并交行政人力部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将移交国家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章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第10条为保证存储商业机密的计算机、文件、光盘等不会轻易泄露,公司对涉及技术及商业机密的文件、光盘等实行专人管理、借阅登记的制度;同时储存涉及技术及商业机密的计算机均应进行CMOS加密及屏幕保护加密。

此两项密码除使用者本人拥有外,应向本部门经理备份,不得泄密给其它部门或个人。

离开原工作岗位的员工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将其所有工作资料收回并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Winoows 2003的安全机制 5.2.1 身份验证机制 Windows 2003的身份验证一般包括交 互式登陆和网络身份验证两方面内容。在对用户进行身 份验证时.根据要求的不同,可使用多种行业标准类型 的身份验证方法,这些身份验证方法包括以下协议类型: 1)Kerberos V5与密码或智能卡一起使 用的用于交互式登陆的协议。 2)用户尝试访问Web服务器时使用的SSL/T LS协议。 3)客户端或服务器使用早期版本的Window s时使用的NTLM协议。 4)摘要式身份验证.这将使凭据作为MD5哈希 或消息摘要在网络上传递。 5)Passport身份验证,用来提供单点登” 服务的用户身份验证服务。 单点登陆是Windows 2003身份验证机 制提供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在安全性方面提供了两个主 要的优点: 1)对用户而言严用单个密码或智能卡可以减少混 乱,提高工作效率。 2)对管理员而言。由于管理员只需要为每个用白 管理一个帐户,因此可以减少域用户所要求的管理。 5.2.2 访问控制机制 访问控制机趔是实现用户、组和计算机访问网络上
的对象时所使用的安全机制。权限是访问控制的重要概 念,权限定义了授予用户或组对某个对象或对象属性的 访问类型。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共享权限、注册 表权限、服务权限、指派打印机权限、管理连接权限、 WMI权限、活动目录权限等。在默认的情况下。
5.2.3 审核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制 建立审核策略是跟踪潜在安全性问题的重
要手段,并在出现违反安全的事件时提供证据。 5.2.4 IP 安全策略机制 Internet协议安全性fIPSec)是一种开放标准的框 架结构,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服务以确保在lP网络上进 行保 密而安全的 通讯。作为 网络操作系 统的 Windows 2003,在分析它的安全机制时,也应该考虑到IP安全策 略机制.一个IPSee安全策略由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两 部分构成。其中IP筛选器决定哪砦报文应当引起IPSee安 全策略的关注,筛选器操作是指“允许”还是“拒绝” 报文的通过。要新建一个IPSec安全策略,一般需要新建 IP筛选器和筛选器操作二在WindowsServer 2003系统 中.其服务器产品和客户端产品都提供了对IPSee的支 持。从而增强了.安全性、町伸缩性以及可用性,同时 使得配置部署和管理更加方便。 5.2.5 防火墙机制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机制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它在内 部网和外部网之间、机器与网络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安全 屏障:是Internet建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模型、 “格”模型、 Bell-La Padula 模型、Bibe 模型。 5.1.4 安全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
安全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为: (1)最小权限原则。赋予主体完成工作所必 需的最小权限,减少不必要的损害。 (2)完整性原则。对所有保护对象的每次访 问都必须接受检查。 (3)经济性原则。采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手 段,对系统进行全面、充分的检查和验证: 另外,安全措施的代价应该小于被保护对象的价 值。 (4)公开性原则。系统的安全性不能建立在 对系统某些技术保密的基础上,而应让这些 技术经受充分的检验。 (5)权限分离原则。理想的访问权应取决于 两个以上条件的同时满足。 (6)最小共同性原则。用物理或逻辑上的隔 离来减少共享可能造成的危害。 (7)易用性原则。系统人机接口的安全措施 必须简单易用。 (8)默认安全原则。未经说明或权限不明的 访问作为不允许访问处理。
制在一定的空间,使得相互之间不感到其他进程或程 序的存在。
2.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最核心的问题是访问 控制。访问控制是确定谁能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 何种资源,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使用这些资源。访问控 制就是对系统各种资源的存取控制,它既包括对设备 (如内存、虚拟存储器或磁盘等外存储器)的存取控 制,也包括对文件、数据的存取控制。 5.1.2 存储器的保护 要对存储器进行保护,即对存储单元的内容 进行保护,首先要对存储单元的地址进行保护,使非 法用户不能访问那些受到保护的存储单元:其次要对 被保护的存储单元提供各种类型的保护。最基本的保 护类型是“读/写”和“只读”。所谓“只读”,就是 规定用户只能对那些被保护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进 行读取,而不能进行其他操作。复杂一些的保护类型 还包括“只执行”、 “不能存取”等操作。不能存 取的存储单元,若被用户存取时,系统要及时发出警 报或中断程序执行。 操作系统对内存的保护主要采用逻辑隔离方 法。具体方法有:界地址存储器保护法、内存标志法、 锁保护法、特征位保护法等。 5.1.3 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型 操作系统常用的安全模型有 4 种:访问监控
第 5 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本章要点 (1)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2)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型 (3)各种服务的安全机制 (4)WINDOWS 2003 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软 件。同一计算机可以安装几种不同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对计算机系统及信息系统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种操作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安全漏洞,这给用户带来了安全威胁,所以操作系 统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5.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5.1.1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
5.4 常见服务的安全机制 常见服务的安全机制主要有:加密机制、访
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签名机制、交换 鉴别机制、公证机制、流量填充机制和路由控制机制。 5.4.1 加密机制
加密是提供信息保密的核心方法。按照密钥 的类型不同,加密算法可分为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 密钥算法两种。按照密码体制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序 列密码算法和分组密码算法两种。加密算法除了提供 信息的保密性之外,它和其他技术结合(例如 hash 函 数)还能提供信息的完整性。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法主要有隔离控制 和访问控制。
1.隔离控制 隔离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隔离。例如,把不同的打印机分配 给不同安全级别的用户。 (2)时间隔离。例如,以不同安全级别的程 序在不同的时间使用计算机。 (3)加密隔离。例如,把文件、数据加密, 使无关人员无法阅读。 (4)逻辑隔离。例如,把各个进程的运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