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历史资料

中国航天历史资料

中国航天历史资料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启动,而载人航天历程最早却可追溯至1970年。

至今,中国已将6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实现了航天员舱外活动,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714工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度暂停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起跑线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

“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198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在批准“863计划”的同时,决定拨出专款100亿元实施这一计划。

“长二捆”: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顺利升空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长征二号E火箭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先进的捆绑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满足了当时发射重型低轨道卫星的要求。

“921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中国火箭的知识简介

中国火箭的知识简介

中国火箭的知识简介
以下是中国火箭的知识简介:
1. 运载火箭:中国的运载火箭主要包括长征系列和快舟系列。

长征系列是中国最主要的运载火箭系列,目前已经发展到了长征五号B型(CZ-5B)等新一代火箭。

长征系列火箭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广泛,可用于发射卫星、载人航天任务以及探测器等。

快舟系列火箭则主要用于小型卫星的发射,具有灵活性和成本效益高的特点。

2. 火箭技术发展:中国的火箭技术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自主研制火箭技术,并于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随后,中国逐步发展了不同型号的火箭,并实现了载人航天任务,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自主发射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3. 火箭应用领域:中国的火箭技术在卫星发射、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军事防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中国的卫星发射能力不断提升,已经成功发射了各类通信、气象、导航、科学研究等多种用途的卫星。

此外,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开展更多的深空探测任务,包括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

在军事领域,中国的战术火箭被用于战术打击、火力支援等任务。

- 1 -
4. 创新和发展:中国在火箭技术领域持续进行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推进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以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

同时,中国还积极探索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并计划开展可回收运载火箭的试验和应用研究。

总体而言,中国火箭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成熟,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实力和雄心。

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火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2 -。

中 国航天简介

中 国航天简介

中国航天简介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的无尽遐想和好奇。

而在中国,有一群勇敢的探索者,他们怀揣着梦想和使命,不断迈向星辰大海,这就是中国航天人。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部充满挑战与突破、创新与成就的壮丽篇章。

中国航天事业起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看到了航天技术对于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毅然决定开启航天探索之旅。

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的举世瞩目,中国航天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中国航天人克服了技术封锁、资源匮乏等重重困难,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航天体系。

1970 年 4 月 24 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那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来,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后,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1999 年 11 月 20 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航天不断推进。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足迹越来越远,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一次次刷新着中国载人航天的纪录,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除了载人航天,中国在卫星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遥感卫星等各类卫星的发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该系统所属 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 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秒,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1日0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无人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由长征2F遥九火箭送入太空,飞船搭载两名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一名女航天员刘洋,将与天宫一 号进行两次对接,其中一次为手动对接。
中国航天的含义 中国航天的意义 中国航天的历史 中国国家航天局 中国航天的成果 中国航天的未来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
制作组
1956年10月8日,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 术难关。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简介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简介

我的中国梦
柳州市白云小学 廖羽娜
我有一个梦, 一个伟大、一个遥远的航天梦, 一个中国梦! 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我的梦将再次点燃我心中那熊熊 烈火! 我相信, 我的梦一定能实现。 我热爱我的祖国, 也热爱祖国的人民。 我也渴望能像杨利伟叔叔一样, 当个令人骄傲的航天员。 飞入浩瀚的太空, 刻下中国人的名字, 再度辉煌祖国。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 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 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 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 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人造卫星
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并设想在高山上水平 抛出 物体,当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成为一 颗人造卫星,300多年过去后,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证实,在 地球上方发射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
研制和发射“嫦娥一号”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步。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空间探测器—中国火星探测器
•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是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中国 国家航天局会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共同探索火星 。2011年发射的萤火一号(11月9日,俄方宣布搭载有 萤火一号的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是该计划的首颗火星探测器。
应用卫星之地球资源卫星
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资源的卫星,它能看 透 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 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能预 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能考察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
应用卫星之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 的人 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 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的定期或连续地监视 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 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简介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简介

面的外星生命迹象。(以下是展览的这一款火星探测器的模型)
中国火星探测器模型
环绕器模型
巡视器模型
2 、人类用空间探测器进行地外探测的第一
个天体目标是
A √、月球 C、金星 B、火星 D、水星
载人航天工程—神州号飞船
•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 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 船载人航天工程。 • 1999年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 后于2001年1月、2002年3月、2002年12月又 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 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 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 的千年梦想。
中国航天事业简介
中国航天
简称CASC,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 院的一家公司,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我国的航 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
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 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 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 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应用卫星之地球资源卫星
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 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 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能预 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能考察和预报各种自然灾害。
应用卫星之侦察卫星
侦察卫星是用于搜集和截获军事情报的人 造地球卫星,卫星侦察的优点是侦察范围广, 速度快,可不受国界限制的定期或连续地监视 某个地区,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 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中国梦
柳州市白云小学
我有一个梦, 一个伟大、一个遥远的航天梦, 一个中国梦! 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我的梦将再次点燃我心中那熊熊 烈火! 我相信, 我的梦一定能实现。 我热爱我的祖国, 也热爱祖国的人民。 我也渴望能像杨利伟叔叔一样, 当个令人骄傲的航天员。 飞入浩瀚的太空, 刻下中国人的名字, 再度辉煌祖国。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

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

8月16日
4月6日
实践十号返回 式科学实验卫 星 发射成功
6月25日
长征七号 成功发射
9月15日 天空二号 成功发射
航天技术与百姓生活 ——衣食住行
衣:现在让幼儿父母大感方便的“尿不湿”,以及
成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所用的成人纸尿布,就有航天 技术的贡献。在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上天的时候, 曾经发生过执行任务时还要想办法应对尿急的“囧 事”。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受到这种困扰,科 研人员发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纸尿布,帮航天员解决了 这个难言之隐。这项技术转为民用之后,就带来了人 们非常熟悉的“尿不湿”。
食:方便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配料包中的
脱水蔬菜也来自航天技术。大家都知道蔬菜的保存和运 输不易,从农场运到菜市场都要损坏许多,那航天员要 吃蔬菜怎么办?美国航天局为了让航天员能在太空中吃 到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开发了脱水蔬菜技 术。该技术几乎能去除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得到大家都 见过的方便面蔬菜包那样的产品,其效果也就不用多说。
各科,无论是治病、防病、保健和康复,
还是挖掘人体的潜能都与它有关。
航天食品投入民生领域
航天梦,开启百姓健康梦
住:如今不少建筑的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
所发的电不仅供自己用,多出来的还可送回电网赚钱。 而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航天技术也作出了重大贡 献。太空中的卫星、飞船和空间站要能持续获得能源, 显然太阳能技术是一个良好选择,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就伸出了长度超过7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些设备使 用了稳定、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也推动了地面上 对太阳能的应用。
3.航天器发射场(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海南四个发射场) 4.航天测控(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简介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

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

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即于1971年4月提出),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然而,中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开始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等多颗通信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5年,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

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

“921工程”正式上马时中央就提出了“争8保9”的奋斗目标,即1998年要在技术上有一个大的突破,1999年要争取飞船上天。

中国唐家岭航天城,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做了物质条件的保证。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一直到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之后我国还继续发射载人飞船,截止至2013年,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历史简介

中国载人航天历史简介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发射 升空,飞行乘组由两名男性航天员景海鹏和陈 冬组成。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 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神舟十一号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 2016 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 回着陆。
走出太空
➢英雄凯旋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全长10.4米,最 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于2011年9月29日 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先后与神八、神九、 神十飞船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 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 有建设自行的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空间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顺利完 成第一次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继美俄之后,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能力的航天大国。
天宫一号
空间实验室系统的首发航天器,作为目标飞行器,与飞船完成 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并进行空间试验。
为两舱结构:实验舱 + 资源舱。总长约10米,起飞重量8.5吨。
➢我们将面临怎样的环境和挑战 空间环境:
失重 高低温循环
真空 辐射
➢我们需要什么完成任务
载人航天方法:
• 威力十足的火箭; • 能够保证人能够生活的飞行器; • 勇敢、睿智的航天员。
➢我们需要什么完成任务
载人航天器基本能力——房车:
提供密封的空间——房间; 提供能源——电; 提供动力——汽油; 提供热控制——空调; 提供生命保障——吃喝拉撒; 提供通信——手机; 导航与控制——导航仪、指南针。

中国航天 英文介绍

中国航天 英文介绍

中国航天英文介绍Title:China Aerospace.China Aerospace, also known as the 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CNSA), is the national space agency of China responsible for the country's spa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Founded in 1993, China Aerospace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milestones in space technology and exploration, making not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space community.China Aerospace's missions include launching satellites for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conducting manned spaceflights and lunar exploration missions. The agency h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a series of manned space missions, establishing itself as a major play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spaceflight.In recent years, China Aerospace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space exploration, including the successful landing of the Chang'e lunar probes on the Moon and the deployment of the Tiangong space station. These achievements have demonstrated China's growing capabilities in space technology and exploration.With ambitious plans for the future, China Aerospacecontinues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space exploration and technology, aiming to further expand its presence in space and contribute to the peaceful exploration of outer space.标题: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简介50字

中国航天简介50字

《中国航天真厉害》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超厉害的中国航天!
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梦想着能飞到天上去看看。

现在呀,咱们中国的航天可做到啦!
咱们有大大的火箭,能把卫星、飞船还有宇航员叔叔阿姨们送到太空里。

比如说杨利伟叔叔,他可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哟,是不是特别勇敢?
还有好多好多的宇航员,他们在太空里工作、做实验,可了不起啦!
咱们还有自己的空间站,就像在太空里的大房子,宇航员们能在里面生活和工作好长好长时间呢。

而且呀,咱们的卫星能帮我们预报天气,让我们提前知道会不会下雨、会不会刮大风。

小朋友们,中国航天是不是很棒呀?
《讲讲中国航天》
小朋友们,咱们来讲讲好玩的中国航天。

你们抬头看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怎么才能到天上去呢?
咱们中国就有办法!
有厉害的火箭,“嗖”的一下就能飞上去。

像神舟飞船,能带着人去太空。

还记得王亚平阿姨吗?她在太空给我们讲课呢。

还有北斗卫星,能给我们指路,可有用啦。

中国航天做了好多好多厉害的事情。

以后还会更棒,说不定小朋友们长大了也能去太空呢!
《中国航天的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中国航天的故事。

以前呀,人们觉得去太空是个很难很难的梦。

但是咱们中国人可不怕困难。

慢慢的,有了火箭,可以把东西送上天。

然后呢,有叔叔阿姨坐着飞船去了太空。

在太空里,他们做各种有趣的事。

比如说在太空里吃饭、睡觉,和在地球上可不一样哟。

咱们还有自己的空间站,就像太空里的家。

小朋友们,中国航天是不是很神奇?。

中国航天 说明文

中国航天 说明文

中国航天说明文中国航天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航天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中国航天的历史发展、重要成就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发展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

在当时,中国面临着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双重挑战,急需研发航天技术来满足国家的需求。

于是,中国政府决定成立中国航天局,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中国航天在技术研发、航天器制造和发射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二、重要成就中国航天的重要成就不胜枚举。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

此后,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多艘载人飞船,并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

这些成就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独立发射载人航天器能力的国家。

中国航天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探测成果。

例如,嫦娥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测任务,并带回了宝贵的月球样本。

嫦娥四号则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

这些成果不仅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三、未来展望中国航天的未来展望令人充满期待。

中国航天局已经提出了“中国梦·航天梦”的战略目标,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一系列重大航天任务。

其中包括在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实现载人航天长期驻留的目标;计划在2022年左右发射火星探测器,进一步探索火星的奥秘;还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月球登陆并建立月球基地,开展深空探索等任务。

中国航天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世界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与俄罗斯、法国、欧洲空间局等国际航天机构有着广泛的合作项目,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中国航天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我国的航天知识

关于我国的航天知识

关于我国的航天知识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1956年成立中国航天局以来,我国航天事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最初的试验阶段到如今的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展现出了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航天事业在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长征系列火箭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骄傲,经过多次升级和改进,已经成为可靠的运载工具。

长征五号火箭是我国最新研发的一款重型运载火箭,具备将更大质量的有效载荷送入太空的能力,为我国未来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航天事业在卫星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已经建成,为我国的交通运输、地质勘探等领域提供了精准导航服务。

同时,我国还成功发射了一系列的通信卫星和地球观测卫星,为我国的通信网络和环境监测提供了强大支持。

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已经成功进行过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和空间行走。

未来,我国计划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为太空科学研究和载人探索提供长期的基地。

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也在稳步发展。

嫦娥探月工程已经成功实现了月球着陆和返回任务,并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实施月背软着
陆任务。

未来,我国还计划实施火星探测任务和其他深空探测任务,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

总结而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中的强大实力。

未来,我国将继续致力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将迈向新的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1.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

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

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

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

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

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测控。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

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 载人航天。

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1. 卫星遥感。

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

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

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

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

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

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

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

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

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

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

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

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

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

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

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

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中国有了航天1956年4月,国家成立了航空工业委员会。

同年5月又组建国防部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国防部五院,钱学森任院长),正式宣布成立,代号0038部队。

这一历史性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航天事业。

中国第一枚导弹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2年3月初,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

3月21日,导弹发射失败,后经认真总结,找到了问题症结。

1964年6月29日,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第一枚探空火箭1960年28千米,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第一枚国产中程导弹20世纪60年代中期,技术设计、试制生产、地面综合试验等阶段,到1966“两弹”第一次携手1964年10月161966年10月中旬,又接连进行了“两弹结合”的冷试验并取得成功。

1966年10月27日,头部装着核弹头的导弹像一条怒吼的巨龙直冲云霄。

几分钟后,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高度实现核爆炸,“两弹结合”试验圆满成功。

第一颗卫星上天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到达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

4月24日,卫星按预定时间发射进入轨道,晚9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宏亮。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73年初,返回式卫星进入正样研制阶段。

1975年11月26日该星按时发射,火箭按预定程序飞行,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轨道近地点高度173千米,远地点高度483千米,轨道倾角63度,入轨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获取了丰富的遥感资料。

自行研制的第一枚飞航导弹1960年初,中国开始仿制飞航式导弹,1966年底仿制的第一个海防战术导弹型号——上游一号舰舰导弹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了海军部队,结束了中国海军有舰无弹的历史。

1971年开始自行研制全新的导弹——鹰击八号。

鹰击八号为高亚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小型多用途导弹。

1979第一次水下发射火箭1967年,中国大型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研制取得了初步成果。

之后,越过了单级火箭阶段,直接研制两级发动机;越过陆基火箭阶段,直接研制潜艇水下发射火箭。

1980年下半年,固体燃料火箭进入总装测试阶段。

1982年1月和4月,在地面成功年11月,鹰击八号导弹首发飞行成功。

的进行了两发固体燃料火箭由发射筒发射的飞行试验。

1982年10月12日,装载着固体燃料火箭的试验潜艇,徐徐驶出海港,驶向大海,潜入发射深度,随着一声“发射”口令,火箭瞬时被强大的燃气压力推出发射筒,跃出碧海,直刺蓝天。

发射获得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1970年,中国开展了运载火箭及通信卫星新技术的研究。

1975年,确定选用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方案。

1984年3月下旬,完成了卫星、火箭在技术阵地的测试工作。

3月28日,试验通信卫星和运载火箭向发射阵地转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