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
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

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study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s,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就能够写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总结报告,一份全面的总结报告,是可以让自己很好的记录下工作中的点滴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煤矿采后总结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工作面采后总结

***煤矿有限公司*****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工作面采后总结*****综采工作面自2021年7月开始回采,于2021年11月回采结束。
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工作面概括1、*****工作面位于*****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巷以南,工作面呈南-北方向布置,其北部为*****盘区西翼辅助运输、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南部为*****铁路保安煤柱(留设117m),北部为后塔煤矿井田边界保护煤柱,(留设20m),东部为*****工作面(已回采结束),西部为*****备采工作面和后塔煤矿井田边界。
工作面对应地表山峦起伏、植被发育,无自然保护区、水体,在工作面靠近切眼有阳崖煤矿筛分楼。
*****工作面走向长约*****m,Ⅰ段长:588.4m,宽:261m;Ⅱ段长:343.9m,宽:105m;Ⅲ段长:328.9m,宽:213m,回采面积*****m²。
2、煤层赋存情况:根据*****带式输送机巷、回风巷地质揭露,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陷落柱、岩浆岩入侵等构造发育。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在1.7m--2.5m之间,平均2.1m,煤层内发育1—2层夹矸,厚度在0.1m—0.2m之间,平均厚度为0.15m。
3、煤层顶底板情况:伪顶为薄层状的泥岩或炭质泥岩,零星分布。
厚0.10m~0.30m。
直接顶:以灰~灰黑色粉砂岩为主,灰黑色泥岩次之,厚0.46~6.34m,基本顶:以厚层状灰白色细~中粗粒砂岩为主,其厚度分别为0.88~29.07m,0~10.36m不等,底板:以粉砂岩为主,细砂岩次之,厚度分别为0.62~7.32m、0.33~5.42m不等。
4、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较低,根据实测:*****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出量约为0.25m³/min。
在推进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监测监控管理到位。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其充水水源主要为顶板砂岩裂隙水,主要表现为顶板滴、淋水。
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二〇***年***月****工作面一切眼采后总结****工作面回采二叠系山西组2号煤层,其上分层现已回采,下分层2#煤层平均厚度2.2米,其稳定可采煤层。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南为****工作面采空区,东为****工作面,北为****,西为****。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工作面由一条运输巷、一条材料巷和切眼构成采煤系统;****材运两巷均直接与六采皮带联通,并分别经联络巷与七采轨道相通。
3、巷道支护情况:工作面所有巷道全部采用金属工字钢单棚支护,棚距800㎜,采用矿11#工字钢梁*腿=3300*2600㎜,柱窝深度193㎜,净高2.35米,“四·八”盘帮构顶。
二、劳动组织:工作制度: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每班作业8h,一个圆班由2个班生产(8点班、20点班)和一班检修(14点班)组成。
每天检修6h。
三、停采情况分析:1、****工作面上分层已采,共确定两方案(1)、第一种方案:考虑到上分层停采的特殊性,确定2#煤停采位置为上分层停采线后5米。
(2)、第二种方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通过上分层停采线,进入实体,对顶板管理以及回收工作有很大的优势。
2、停采末回工作主要分二个部分的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我队积极成立了末采工序领导小组,针对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得力举措,坚持跟班指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克服一切困难,狠抓末采工序,为综采支架回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月底,我队开始着手末采回收准备,由于工作面顶板破碎严重、煤壁片帮严重及两巷压力大。
我队积极调整组织方案:稳步推进,同时加大奖罚力度,重点抓好职工保勤和安全工作,制定了工作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实行队领导跟班制度,及时解决影响生产的各类问题,广大干部职工出满勤、干满点,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克服地质不利因素,排除种种困难,我们认真总结经验,顺利移交****工作面。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

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模板一、工作背景及目标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工作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二、工作过程及方法详细阐述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资料整理与归纳:将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包括现场勘察记录、煤样分析结果、地质构造图等,并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分类和存档。
2. 数据分析与解读: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工作面采后的煤层赋存规律、煤质特征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依据。
3. 问题发现与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工作面采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
4. 合理规划与安排:根据采集到的工作面数据,合理规划和安排后续工作的任务和时间,以确保工作的高效完成。
三、工作结果及成果在此部分,对工作面采后的结果进行描述,并以数据和实际案例为依据来论述工作的成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工作面采后的煤质分析结果:对采集到的煤样进行分析,得出煤质指标,并与前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说明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作面采后的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根据采集到的地质构造图和勘探记录,进行地质赋存规律分析,揭示不同煤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3. 问题解决成果:在工作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说明问题的解决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体现出工作的实际应用价值。
4. 后续工作建议:根据对工作面采后状况的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后续类似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四、工作心得与体会在此部分,对整个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团队配合与沟通:强调团队配合和良好的沟通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的重要性,并分享团队之间的合作经验。
2. 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提升:通过此次工作,加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分享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
3. 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提升: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升了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并总结其中的经验。
采煤工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采煤工,我深知煤炭开采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始终秉持着敬业、负责的态度,为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将我在采煤工作中的经验、收获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二、工作内容与职责1. 工作内容(1)负责采煤工作面的日常生产、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2)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煤炭的采掘、运输和储存;(3)参与采煤工作面的设计、施工和验收;(4)协助解决采煤过程中的技术问题;(5)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同事们的安全意识。
2. 职责(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煤炭开采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认真执行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确保生产安全;(3)关心同事,团结协作,共同提高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效率;(4)积极参与企业组织的各项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5)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协助整改。
三、工作总结1. 采煤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对采煤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采煤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采煤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采煤效率。
同时,我还积极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安全生产意识的增强在采煤工作中,我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我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同事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共同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3.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采煤工作中,我充分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我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团队中,我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团队的整体进步贡献力量。
4. 责任感的增强作为一名采煤工,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为我国煤炭事业贡献力量的重任。
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我深知自己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采煤工作中。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掘,我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下面是我的总结:一、工作面设计合理。
在采煤工作面的设计上,我们严格按照矿井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矿井地质条件、工作面开采能力、瓦斯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工作面参数。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煤过程的安全性,还能提高开采效率。
二、操作技能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同事们的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能够熟练地驾驶采煤机、装车机等大型设备,能够准确地进行工作面掘进、支护、瓦斯抽放等工作。
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团队合作力增强。
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增强。
大家相互协调,互相帮助,迅速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采煤工作的正常进行。
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四、安全意识加强。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对安全的高度警惕。
大家严格遵守煤矿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加强对瓦斯、顶板和支护等方面的检查和监控。
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面采煤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和设备应用。
比如,我们引进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支护效果和稳定性。
我们还加强了煤矿的信息化建设,使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面的管理水平。
六、问题和不足。
在工作面采煤的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学习。
其次,部分设备设施比较老旧,需要更新和改造。
最后,我们在工作面采煤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方面的考虑还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面采煤,我和整个团队在技术、工艺和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矿井的安全高效运营做出更大的贡献。
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总结

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总结
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
生产和高效运营。
在尾采工作中,矿工们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工作环境,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进行总结,探讨其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
首先,尾采作业中最重要的是安全。
在煤矿工作面尾采作业中,由于煤层的特
殊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矿工们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矿工们的人身安全。
其次,尾采作业需要矿工们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
尾采作业中,需要使用各种
机械设备和工具,矿工们必须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技巧,确保作业的高效进行。
同时,矿工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和判断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异常,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另外,尾采作业中,矿工们需要密切配合,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煤矿
工作面尾采作业中,矿工们需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尾采作业的高效完成。
总的来说,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工作,需要矿工
们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
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技巧,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异常,形成团队合作精神,才能保证尾采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希望矿工们能够时刻关注安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营做出贡献。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分析问题和反思,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引言工作面采后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对于工作面采后的总结和改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工作面采后问题分析在工作面采后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采后效果和矿井的生产效率。
•粉尘控制不到位:工作面采后往往伴随着煤尘扬尘问题,而我们在采后过程中的粉尘控制措施并不充分,导致粉尘无法有效控制,影响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矿井的环境。
•设备故障频繁:我们在工作面采后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故障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生产的中断和效率的下降。
设备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
•矿井压力异常: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发现工作面采后后,矿井的压力异常增大,超过了我们的设计范围。
这导致了矿井的安全隐患和采后效果的下降。
工作面采后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加强粉尘控制•优化通风系统: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合理布局通风系统,确保足够的风量和负压区域的设立,有效控制工作面采后的粉尘扩散。
•提高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防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保养检修:建立设备保养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问题。
强化矿井压力控制•加强压力监测:采用高精度压力监测设备,对矿井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整采后工作过程:根据矿井压力情况,调整采后的支护工序,降低矿井压力,确保矿井的安全。
结论通过对工作面采后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工作面采后的效率和质量。
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总结

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总结
煤矿工作面尾采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在进行尾采工作时,需要高度重视安全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矿工们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首先,尾采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尾采前,需要做好尾巷的支护和通风工作,确保尾采区域的安全和通风畅通。
此外,还需要对尾采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保证矿工们的安全作业。
其次,尾采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在进行尾采作业时,需要根据煤层的情况和采煤机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作业位置,确保尾采作业的高效进行。
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采煤机的工作状态,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尾采作业的连续进行。
最后,尾采工作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
在尾采作业中,矿工们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违规操作,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此外,矿工们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总之,煤矿工作面尾采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矿工们高度重视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确保尾采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行。
100117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山西灵石国泰宝华煤业有限公司100117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审核:科长:总工程师:2018年9月3日100117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该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部偏西1240m-1518m,枣洼疙瘩东部100m-157m,地面无其它构筑物、河流等分布。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北部,开口位置位于西运输巷,南邻西回风巷,西邻枣洼疙瘩保护煤柱,北邻100113运输顺槽,东邻100115运输顺槽。
100117回采工作面长度为250m,工作面51-72米。
该工作面主要为单斜构造,煤(岩)倾角平均5°左右,煤层厚度平均0m—1.6m,平均1.28m,以亮煤、镜煤为主,其次为暗煤。
煤容重1.47t/m3。
地质储量为31684t,可采储量29466t。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煤层情况100117工作面所采煤层为10#煤层。
为黑色,条痕色为棕黑色玻璃光泽,硬度一般为2-3,有一定的韧性,贝壳状、参差状断口中内生裂隙发育。
宏观煤岩组以亮煤、暗煤为主,镜煤次之,丝炭少量,宏观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局部为半暗型、暗淡型,光亮型较少。
煤层总厚1.3m左右,部分地段含厚度0.05左右的夹矸。
厚度较稳定,属结构简单的较稳煤层。
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煤层倾角2°~8°,平均为5°;工作面内陷落柱及断层发育。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老顶:岩石名称为K2灰岩,厚4.74m, 岩性为灰色厚层致密石灰岩,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含燧石条带及结核。
直接顶:岩石为砂质泥岩,厚2.35m,岩性为为黑色泥岩和砂质泥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泥岩中含有植物化石。
直接底: 岩石为泥岩、砂质泥岩,厚3.27m,岩性为灰黑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成分为泥岩。
老底:岩石为细砂岩,厚3.34m,岩性为灰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常分为长石、石英、粘土质胶结。
煤资源现场开采工作总结

煤资源现场开采工作总结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高效、安全地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我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开采工作。
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首先,我们注重了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们加强了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维护和改进,确保了矿工的安全工作环境。
在每天的工作前,我们都进行了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了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地避免了许多潜在的安全事故。
其次,我们大力推进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
为了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我们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包括控制爆破技术、自动化采煤机等。
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矿井内部的勘探和测量工作,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了解,使得开采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
此外,我们注重了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煤炭不仅可以用于发电和供暖,还可以用于化工、冶金等领域。
我们积极开展了煤炭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将煤炭转化为高值化工产品和燃料,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和利用效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煤炭矸石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我们注重了企业与当地社区的良好关系。
煤炭开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当地居民和政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现场开采工作,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我们注重安全管理,实施高效开采,推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与当地社区保持良好关系。
这些成果不仅对于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了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我国的能源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采煤工作总结(5篇)

采煤工作总结(5篇)采煤工作总结(通用5篇)采煤工作总结篇1一、工作面简介:4207工作面为4205工作面生产接续面,工作面地面位于工业广场西南部,地表均为农耕田,除四条田间生产路外,无其他重要建筑物及水体存在。
二、井下位置位于:该工作面上部为3层煤3103、3105、3202、西翼煤柱工作面采空区,已分别于1990年11月、1991年7月、1996年8月、20__年11月回采完毕。
本4207工作面,东部与4200集中运输巷相邻,西部为_F2断层,东北部与4200集中轨道巷相通,北部为4205工作面,南部为未采动区域。
三、设计储量1、工业储量=容重_倾斜面积_煤厚=1.4吨/m3_22023m2_0.7m=21582吨。
2、可采储量=工业储量_煤炭回收率=21582吨_98%=21150吨3、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21150吨÷20__吨/月=10.6(月)三、开采实际情况:该工作面自20__年4月20日开始回采,20__年3月27日造班回撤完毕,共计回采335天。
采出量22057吨。
时间20__—420__—520__—620__—720__—8面积采高0.70.70.70.70.7浮煤31015108采出量20__—920__—1020__—1120__—1220__—120__—220__—3合计..50.70.70.70.70.70.70.合计推采面积22379.5m2,采出量22057吨。
二、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4207工作面平均煤厚0.7m;无加矸,煤层走向71~75°,倾向161~165°,倾角2~6°,平均倾角4°,煤层硬度性系数f=2~3。
三、工作面地质概况:根据4207工作面实际揭露断层资料可知,4207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面及外围共揭露8条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倾向o倾角o落差(m)_F101_F102_F103_F104_F105_F106_F107_F108正正正正正正正正.51.10.66441.70。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11108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编制:审核:鸡场河煤矿生产技术科20xx年x月x日11108工作面采后总结1、井上、下位置: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瓦斯房的缓坡地带,地形东北高,西南低。
工作面回采后经过及时的采取措施,对瓦斯房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井下:该工作面位于1400东翼运输上山以东,该工作面有F22断层,南部是11108下采面回风巷。
2、煤层情况:10#煤层,黑色,煤岩成分以褐煤为主,煤层结构一般,该煤层无夹矸,煤层厚度 1.8~ 2.2 m,平均厚度 2.0 m,煤层有益厚度 2.0m,煤层倾角14°~22°。
3、顶底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砂质泥岩,厚约1.5m,底部含碳质泥岩较多,上部含砂质较多。
老顶为浅灰色细-中粒细砂岩,厚约9.6m。
直接底板为灰色泥岩,厚度为2.3m,松软、遇水易膨胀。
其下为砂质泥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约8米。
4、构造:该工作面地质条件一般,煤层整体呈南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受古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底板赋存稳定,靠近煤层底板处煤层无夹矸。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F22一正断层(倾向99°,倾角65°,落差12.4米),工作面的回采带受到影响。
5、水文: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北部为未采区,南部为11108下采面回风巷,在回采过程中已做探放水。
6、储量:工作面回采煤量:60230吨工作面动用煤量:63400吨工作面损失煤量:3170吨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60230÷63400=95%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3170÷63400=5%工作面回采率指标符合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必然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3206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

3206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3206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概述在本次工作中,我们负责掌控3206综放工作面的采煤过程。
通过认真履行职责,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二、成果回顾1. 保持生产平稳在采煤过程中,我们注意保持生产的平稳进行。
通过合理的生产安排和人员管理,我们保证了生产指标的完成,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事故和故障。
2. 加强安全管理为确保工作面的安全,我们加强了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措施,对煤与瓦斯、顶板管理、通风系统等进行了严格检查和控制,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运行。
3. 提高效益我们在本次工作中注重提高效益,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和提高效率。
通过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我们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停工时间,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我们还采取了优化采煤工艺、改进作业技术等措施,有效提高了产量和效率。
4. 合理利用资源我们充分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通过合理利用矿井资源,降低了能耗,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保护了环境。
三、经验教训在3206综放工作面的采后总结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要说说经验教训。
正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1. 加强技术培训我们发现,有些工人的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完全胜任自己的岗位。
因此,我们认识到加强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要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2. 定期维护设备我们也意识到,设备维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一些关键设备要定期维护。
之前我们出现了一些设备故障,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这次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沟通不畅的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因此,我们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畅通。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基于以上的总结和经验教训,我们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1. 进一步加强培训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进行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针对新入职的工人进行培训,确保工人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胜任自己的岗位。
采煤工作面总结

21091工作面采后总结编制单位编制审核部长总工程师二00八年九月十八21091工作面采后总结昌泰矿21091工作面垂直对应地表上覆、小魏楼村庄稼和杨树林,地面没有其它地面设施,地面标高+283.00~+286.00m,该工作面北部为后高村断层;东部为东21轨道巷和皮带巷,南部为21采区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西部为未开采的21071工作面。
该工作面的走向长320~340m,倾斜长90m,工作面标高+7.0m~-1.7m。
21091工作面自2007年10月24日开始回采工作,2008年9月18日工作面回采工作已全部结束。
现将整个回采过程中地质、水文地质及储量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作以全面的分析、总结如下,并以此为参考与借鉴,为今后21采区及21扩大采区及21扩大采区各工作面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依据,更好地为矿井生产工作提供服务。
一、煤层赋存情况21091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呈黑色、粉末状、光亮型,版金属光泽,工业牌号为三号无烟煤;该工作面煤层局部有夹矸,总体上看煤层赋存较稳定,但局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其最大厚度为6.0m,最小厚度为1.8m,平均厚度为3.9m,煤底板产状大致为110°~180°∠4°~12°。
工作面回采期间,我们对各回采推进位置的地质、水文地质变化进行现场观测,并探测准确煤厚资料,分析煤底板变化规律,作出预报、临时预报,为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提供可靠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正确的指导生产,保证了工作面回采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煤层顶底板情况21091工作面煤层老顶为中粒砂岩(大占砂岩),灰色、中粗粒,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片。
其最小厚度为1.35m,最大厚度为3.13m,一般厚度为2.23m;煤层的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含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及云母片,一般厚度为12.64;煤层的伪顶为炭质泥岩,厚度0.2~1.2m,灰黑色,炭质成份高。
xxx采煤工作面回采工作总结5篇

xxx采煤工作面回采工作总结5篇第一篇:xxx采煤工作面回采工作总结Xxx采煤工作面位于xxx井田东南部,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为365米,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10米,工业储量16.14万吨,可采储量13.14万吨,为本矿第三个采用悬移支架支护的机采工作面。
本工作面从2006年7月份开始安装,于9月23日正式开始投产。
本工作面采用MWG-375/160采煤机组落煤、装煤,开切口方式为在机头机机尾人工爆破法开切口,进刀方式为斜切进刀。
采煤机截深为0.55米,采煤机滚筒采用反向对旋;工作面采用SGD-220/630刮板输送机运输,顺槽采用SGD-730/75A转载机及SSJ-800/40╳2伸缩皮带机运输,工作面基本支架为移支架,端头支架为在工作面推采过程中,充分应用 xxx和xxx采煤工作面成功经验、针对工作面出现的特殊情况,我们采取相应措施:一、在xxx和xxx采煤工作面成功进行矿压观测的基础上,继续对本工作面进行全程跟踪观测,通过观测本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仅为17米。
我们分析后认为原因为:1.由于本作面距xxx采空区较近,加之在切眼内有两条落差在2米以上的断层。
2.在工作面直接顶初次垮落期间,由于采区高压电缆两次击穿,导致工作面停产30小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加大,使工作面老顶初次垮落和直接顶初次垮落合二为一。
二、在初采时期,严格执行矿长、大队长跟班制度,现场指挥,狠抓工程质量。
三、在推进过程中,为防止工作面漏顶及采空区矸石窜入工作空间,在支架上方铺金属菱形网,沿工作面倾斜方向搭接长度为500mm,沿推进方向为200mm,网间采用双丝双扣,网扣间距为100mm。
形成从工作面顶板到采空区的整体支护。
四、遇工作面端面距范围内顶板易冒落时,在煤壁上方以45度角打1.8米长树脂锚杆,做到超前支护。
五、为保障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升柱时,在顶梁与顶板接实后,继续加载3秒钟,并加强二次注液。
六、为防止支柱钻底,支架前柱穿Φ300mm底鞋,后柱穿360*180mm底鞋带挡矸板。
煤矿采掘人员个人工作总结6篇

煤矿采掘人员个人工作总结6篇篇1尊敬的领导: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名煤矿采掘人员,在矿山的深处挥洒着汗水,也收获着成长的喜悦。
以下是我个人工作的总结,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所在的煤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作为采掘人员,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煤炭的高效、安全开采。
在这一过程中,我设定了以下工作目标:一是提高煤炭采掘效率,二是确保安全生产,三是提升个人技能水平。
二、主要工作内容与成果1. 煤炭采掘效率提升:通过优化采掘方案和引入先进采掘设备,我所在的班组煤炭采掘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实施新的采掘方案后,每月煤炭产量较之前增加了XX%,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
2. 安全生产保障:在采掘过程中,我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通过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了班组在采掘过程中的安全。
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目标。
3. 个人技能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个人技能水平。
通过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和学习新的采掘技术,我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操作技能,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面对复杂的采掘环境,有时会出现设备故障和地质变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及时维修和更换设备,以及调整采掘方案,我们成功应对了各种挑战。
2. 在安全生产方面,虽然我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但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小事故。
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未来工作计划与展望1. 继续提升煤炭采掘效率:我将继续学习和应用新的采掘技术,优化采掘方案,以提高煤炭采掘效率。
同时,我将积极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共同推动班组整体效率的提升。
2. 确保安全生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工作面采后总结

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工作面采后总结一.工作面概况:**工作面受*断层影响分成*综采工作面和*(短)炮采工作面两部分回采.*综采工作面是我矿首次南北翼通采方式进行回采,工作面全长1160米,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横跨24区第三亚阶段南北翼,于202*年9月1日开采,历时六个月至202*年3月6日停采。
该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采高平均2.04米、平均煤厚1.79米。
*(短)炮采工作面在*综采工作面切眼以北200米处送短切眼,切眼长45米;回顺与*综采工作面回顺同方向;运顺位置受*断层影响沿断层面送斜运顺183米,斜运顺距*断层最近处为15米。
该工作面于202*年2月3日开采至202*年5月8日停采,用时3个月,工作面设计采高2米,实际平均采高1.78米。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七层煤为中厚煤层,共含稳定夹矸三层,其中K3夹矸厚度大于其下煤分层厚度、岩性为炭质页岩;K1、K2夹矸岩性为高岭石泥岩。
*(*)工作面内煤层厚度较为稳定,三层夹矸厚度及间距变化不大。
七层煤顶板伪顶由页岩加煤线和炭质页岩组成,平均厚度0.55米、层节理发育、破碎易脱层,工作面底板直接底岩性为中砂岩,中厚层状、有节理,是矿编Ⅳ砂岩含水层,平均厚度3.99米。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工作面范围内煤岩层为单斜构造,走向41°、倾向北西、倾角平均20°17′,煤岩层沿走向及倾向均有次一级的波状起伏。
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揭露两条断层分别是f1断层和F2407断层。
f1正断层走向158°、倾向北东倾角36°在本工作面初见于*(*)综采工作面运顺4#运机石门处,在综采切眼内揭露时,落差最大为1.55米,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不大。
F2407正断层走向93°、倾向南、倾角43°,在#5工作面有揭露,落差为2.45米,延伸至本工作面,在*(*)综采工作面回运顺均有揭露,回顺见于24区南翼1#回风石门以南46米处,落差为1.19米;运顺见于790水平5#运机石门以北237米,落差为2.22米,该断层对*(*)综采工作面影响较大,斜跨工作面12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编制单位:技术部、机电部、通防部、生产部编制时间: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第二节煤层情况 (1)第三节煤质情况 (1)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2)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 (2)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 (3)第七节其它地质情况 (3)第二章工作面设计优缺点 (5)第一节 3101工作面巷道设计优缺点 (5)第二节通风系统优缺点 (7)第三节管路安装优缺点 (8)第四节监测监控系统 (9)第三章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及整改部分 (10)第四章采煤方法的优缺点及处理方法 (13)第五章矿压显现规律与顶板管理经验 (16)第一节 3101工作面初期矿压规律总结 (16)第二节 3101工作面中期矿压规律总结 (20)第三节 3101工作面末采矿压规律总结 (23)第四节地表移动阶段规律 (24)第六章储量利用情况及提高方法 (27)第七章劳动组织及劳动力配备的合理性 (29)第八章正规循环作业及存在的问题 (31)第九章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32)第十章回采中遇到的其它问题及处理方法 (38)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地面位置3101工作面位于副井工业广场南,K4-1钻孔北东294.3m,X4-1钻孔南西407.4m。
阿滚沟两支流从切眼附近经过;距切眼81.2~100.9m、268.2~294.1m及2247.4~2310.9m范围,有三处居民房屋;地面标高+1305.2-1380.7m。
二、井下位置3101工作面西南为31采区与32采区分界线,东北为3103工作面回风顺槽,西北为井底车场,东南68m为3103设备列车顺槽运输措施联巷;煤层底板标高+931.569-944.027m。
工作面设计推进长度2503.7375m,宽300.58m,工作面回采面积75.2573万m2;实际推进长度2491.04m。
第二节煤层情况3-1煤层位于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上部,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是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走向165°,倾向255°,倾角为1~3°。
煤岩组份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丝炭及黄铁矿结核,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参差状断口。
煤层厚度及夹矸分布情况见表1-1。
第三节煤质情况3-1煤属不粘煤(BN31),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煤,容重1.3t/m3。
煤岩组份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丝炭及黄铁矿结核,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参差状断口。
详细参数见表1-2。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结论,除煤层底板的的个别点为半坚硬岩类外,其余煤层顶底板岩石均为软弱岩类。
根据全区钻孔工程地质编录成果,自然状态下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完整一般,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多数为40-60%,岩石质量等级为Ⅲ-Ⅳ级:岩石质量中等-劣的,岩体完整性中等;与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因此该工作面岩石的总体质量为中等,煤层顶底板大部分为软弱岩层。
本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强度较低,以软弱-半坚硬岩石为主,岩石质量指标(RQD)均较低,岩石与岩体的质量均较差,因此,区内煤层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较差,岩石抗压强度自然状态平均为30 MPa左右。
煤层顶底板对比情况详见表1-3。
表1-2 3101工作面媒质参数表1-3 3101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对比情况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掘进期间,3101设备列车顺槽430.2~529m顶部有一层厚0.1~0.3m的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
预计该层夹矸范围由3101工作面设备列车顺槽到3101工作面运输顺槽逐渐变小,对回采煤质影响较大。
地质构造:在3101工作面设备列车顺槽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条落差0.2m的小断层,顶板破碎,影响范围8m,局部发育伴生小断层。
在3101辅助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条落差0.4-1m的小断层,由3101辅助运输顺槽向3201工作面延伸,该断层对3101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地质构造对照情况见表1-4。
表1-4 3101工作面地质构造对照情况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3101工作面切眼附近分布有阿滚沟支流,为季节性河流。
3-1煤上覆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隔水层,隔水性能良好,所以该支流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较小。
该区直接充水含水岩组以孔隙、裂隙含水层为主,直接充水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迳流条件不良,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
涌水对比情况见表1-5。
表1-5 3101工作面涌水对比情况第七节其它地质情况一、瓦斯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5m3/min,与预测相符。
二、煤尘火焰长度>270mm,煤尘有爆炸性,抑止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65-78%,更正为80%。
三、煤的自燃煤样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Ⅰ类,容易自燃,自然发火期为2-3个月,最短39天。
煤的吸氧量为0.79cm3/g,更正为0.99cm3/g干煤。
四、地温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地温梯度<3℃/100m,本工作面为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
第二章工作面设计优缺点第一节 3101工作面巷道设计优缺点一、巷道设计说明依据3-1煤层特点,3101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如下:1.31采区南翼煤层基本是东北向南西倾向,一水平东翼大巷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则3101工作面顺槽沿煤层走向布置,与一水平东翼大巷夹角为89°。
2.考虑到工作面煤层底部普遍赋存1~2层,厚0.15~0.25m,由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夹矸,且夹矸及煤层底板遇水易泥化,造成底臌,掘进时预留底煤,留底煤厚度不超过0.5 m。
3.3101工作面顺槽主要采用双巷掘进,每隔50米设置一个联络巷,煤柱宽度18.42米,主回撤与辅回撤之间煤柱宽度24.8米。
二、巷道设计优点1.3101工作面顺槽布置比较合理:煤层倾角为1~3°,顺槽沿煤层走向布置,顺槽倾角相对较小,便于车辆运输,工作面倾角也不大。
2.进风、回风、切眼、回撤通道均采用双巷布置,且顺槽联络巷间隔为50米:辅助运输简单、便利,通风阻力小。
3.掘进时巷道底板预留底煤: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巷道底鼓量。
4.回采之前,设计施工了回撤通道:大大缩短了撤面造条件的时间。
5.主回撤与辅回撤之间的煤柱两帮,采用锚索配钢带加强支护,支护效果显著。
三、巷道设计缺点1.设备列车布置在回风巷内,供电设备的监测监控难度大,设备卫生、维修保养工作量大。
双巷掘进,下一个工作面回风巷受到过采动影响,维护工作量大,不便于设备列车的移设和巷道的维护。
建议采用机轨合一布置方式。
2.主回撤通道⑴位置选择:主回撤通道两端头位置,处于斜巷段(相对于平巷来讲),给工作面与主回撤通道的贯通带来了难度,贯通底板标高难以控制。
建议主回撤通道选在平巷段(门口里外至少30米段为平巷)。
⑵主回撤顶板支护选择与回撤工作的需要不配套。
建议主回撤通道顶板采用双层网支护,最上一层为菱形网,网格为50×50mm,另一层为钢筋网,网格为100×100mm。
⑶主回撤掘进质量要求不高。
肩窝处理粗糙,凸出者多,正帮掘进,凸凹多,平整度差,这些给工字钢顶梁的布置带来了极大困难;巷道底板探煤选点间距大且探煤厚度误差大,给回采贯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导向钻孔施工质量差,在回采贯通中失去了作用。
建议肩窝施工必须90º角,凸出部分用风镐凿掉,肩窝的网片用大锤砸至紧贴煤壁;正帮施工,与中线误差不得超过50mm;钻孔施工沿水平角度钻进,钻孔内套上相应规格的pvc管,管内再注入白石灰。
⑷无效硐室多,浪费大,与回撤工艺失去衔接。
为了满足大泰回撤的要求,原施工的正对联巷的绞车窝都被作废,又重新在正对主回撤通道中心的两侧煤柱内各施工一个绞车窝。
⑸主、副回撤通道之间的联巷,顶底板支护强度不够,底板变形尤为严重。
建议抹角的4米范围,顶板采用组合梁加强支护,组合梁间距1.6米,不少于4组,每组不少于3棵固定锚索,组合梁应采用整体矿用11号工字钢,不得拼接。
⑹主回撤通道补强支护,垛式支架不成排不成行,且立柱压力表不便于观察,仅仅使用一根10个的液压胶管进行供液,不能给每个垛式支架随时加压,垛式支架没有编号,工字钢梁布置端头不一条线,间距不均,主回撤两端头支护凌乱。
建议垛式支架排列成排成行,顶梁间距300左右;形成整套液压系统,便于随时补充压力,并编号;两端头应加密组合梁支护,并配合单体液压支柱。
3.后期变数多,零星工程多。
4.运输顺槽超前支护达不到支护强度需要,致使该段超前支护范围多次顶板开裂、顶板剧烈下沉。
原因是巷道跨度大,再加上转载机宽度大,致使超前支护支设困难,更替频繁。
建议,煤壁以外10米范围内采用超前支护液压支架进行支护。
5.顺槽留顶煤掘进:掘进期间有利于顶板管理,便于快速掘进;缺点工作面上下端头的顶煤难以采出,顶煤厚度约1m,在支架前移过程中,顶煤将随顶板岩石埋入采空区,松散煤体在采空区内形成吸氧空隙及储热条件,易导致自燃。
四、优化项目1.根据现场观测情况看,顶板锚索配钢带后,原托盘宽过宽,破坏了钢带两侧的凸槽设计,锚索托盘尺寸改成300×160×16~20mm比较合适,且能够满足支护的需要。
2.主回撤通道顶板,原支护与补强支护(垛式支架支护)设计上缺少衔接。
主回撤顶板每排设5路锚索支护,没有使用钢带,而是单独配的锚索托盘;采用补强支护(垛式支架支护)后,两路垛式支架上方的锚索支护,锁具被破坏,基本失去作用。
现场观测发现,主回撤顶板属于整体下沉(受地质条件影响),2路垛式支架之间的空档以及垛式支架和煤壁之间的空档,顶板锚杆托盘没有变形,比较完好,锚索托盘无纹理变化(即受力较小)。
建议,顶板采用3路锚索配钢带支护,锚索打设位置选择在2路垛式支架之间的空档以及垛式支架和煤壁之间的空档。
3.辅回撤及联巷,没有垛式支架支撑的地方,底板底鼓变形,失去了运输作用。
建议,辅回撤和联巷抹角以外,不再硬化;末采贯通之前,处理底鼓底板,铺设石子、沙和水泥,再碾压结实即可,满足回撤的需要。
4.煤柱宽度留设较小,仅仅24.8米。
现场观测发现,辅回撤通道硬化底板均遭到破坏,尤其是主回撤和辅回撤之间的联络巷底板;由于底鼓,巷道高度已经不能满足回撤设备的需要,只能重新起底。
经矿压验算,建议煤柱宽度留设尺寸不小于40米。
5.掘进沿底板还是顶板问题以及巷道高度。
主回撤掘进是沿巷道顶板施工的,巷道净高4.3米。
施工中,打底前,巷道底板即底鼓0.5米以上,整体起底至打底后净高4.5米;工作面沿顶板割煤及贯通施工期间,顶板破碎,直接顶容易漏顶,顶板管理难度大。
建议主回撤通道沿顶板留0.5米顶煤掘进,巷道净高控制在4.5米左右。
底板硬化厚度在0.3米以上。
6.主回撤通道两门口位置,巷道高度低,又是压力集中部位,顶板下沉量又大,回撤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