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内容
个税管理制度
![个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e13b1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6.png)
个税管理制度一、个税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国的个税管理制度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国家实行的是工资税。
1980年代初期,中国实行了双轨制、减轻工资缴税负担等政策,随后又陆续出台了《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暂行办法》等法律文件,对个人所得税征收和管理进行了规范。
2008年《个人所得税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正式施行,对个税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2018年,中国政府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在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对个税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二、个税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税收政策的制定税收政策是个税管理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
税收政策制定主要包括征税对象、征税责任、纳税方式、纳税期限等方面内容。
同时,税收政策还包括税率制定、征收免征范围、减免政策等内容。
可以说,税收政策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个税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2、征收途径的设计个税的征收途径主要包括个人纳税和代征两种方式。
个人纳税是指个人自行报税和缴纳税款,这是个人所得税最基本的征收方式。
代征是指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等所得的同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这两种征收途径在个税管理制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征收途径会对税收征管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
3、信息公开和纳税申报信息公开和纳税申报是个税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不仅是对个人所得情况进行了公开和透明,也是对纳税申报人的一种约束和责任。
除此之外,信息公开也有利于税务部门对纳税申报人的信息进行核实和监督,保证了税收的合法性和效率性。
4、税收管理的规范和监督税收管理的规范和监督是整个个税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既包括税收征管部门对纳税情况和纳税人情况的监督,也包括对税务部门的监督。
税收管理的规范与否关系到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国家税收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5、税收执法和服务税收执法是税收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税收执法部门要依法对纳税人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于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
个人所得税 笔记
![个人所得税 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5e7357501f69e31433294e0.png)
个人所得税法(一)在学习之前,照例先啰嗦讲一下个人所得税法,该章节是根据2007年6月29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和2008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该法自2008年3月1日起执行)的内容进行了编写,学习之前照样得将这二个法律、法规看一下。
注会考试教材上并没有说明第十五章是根据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编写的,章节后的主要法律依据也没有将以上二个法律、法规列举出来(见教材P293、P355),还是列举了旧的法律、法规,所以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看已修改后法律、法规,以免对教材中的内容不清楚。
(这里也谴责一下编写教材的人,中注协呀,太不负责了)我还得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在注会《税法》考试时,请大家一定要敏感一个日期,那就是2008年3月1日,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08年3月1日起执行,对执行前的,还是按以前的规定执行,而千万不要因此而丢分了,不然就太可惜了(痛心呀!!)。
另外,还得说一下有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区别,企业所得税是一种综合制的税,对于纳税人而言,只有一个税率,就其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征税;而个人所得税不同,它是一种分类分项的税,对于纳税人而言,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来计算的。
好啦,言归正传,看我的学习笔记。
一、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单位(如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同胞及侨胞)和无国籍人(是不是外星人,哈哈)。
依据纳税人住所和居住时间的不同,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作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区分这二种纳税人,主要是对其哪些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一)居民纳税人,包括二种类型的人:第一种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人;第二种是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住满一年的人。
居民纳税人,负无限纳税义务,应就其全部收入(境内、境外)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因此,对于居民纳税人应境外已纳税的所得,有一个境外所得税额扣除的处理。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指南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fa66d0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d.png)
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指南第1章个人所得税概述 (3)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与特点 (3)1.2 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4)1.2.1 纳税义务人 (4)1.2.2 税率 (4)1.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4)第2章纳税人身份认定 (4)2.1 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 (4)2.2 不同类型纳税人的计税方法 (5)2.3 纳税人身份变更的处理 (5)第3章税前扣除与免税项目 (6)3.1 标准扣除与专项扣除 (6)3.1.1 标准扣除 (6)3.1.2 专项扣除 (6)3.2 专项附加扣除 (6)3.2.1 子女教育 (6)3.2.2 继续教育 (6)3.2.3 大病医疗 (6)3.2.4 住房贷款利息 (6)3.2.5 住房租金 (7)3.2.6 赡养老人 (7)3.3 免税与税收优惠项目 (7)3.3.1 免税项目 (7)3.3.2 税收优惠项目 (7)第4章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8)4.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 (8)4.1.1 计算方法 (8)4.1.2 具体操作 (8)4.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 (8)4.2.1 计算方法 (8)4.2.2 具体操作 (8)4.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计算 (8)4.3.1 计算方法 (8)4.3.2 具体操作 (9)第5章税收抵免与退税 (9)5.1 境内税收抵免 (9)5.1.1 抵免范围及条件 (9)5.1.2 抵免限额 (9)5.1.3 抵免程序 (9)5.2 境外税收抵免 (9)5.2.1 抵免范围及条件 (9)5.2.2 抵免限额 (10)5.2.3 抵免程序 (10)5.3 税收退还申请流程 (10)5.3.1 退还条件 (10)5.3.2 退还程序 (10)5.3.3 退还方式 (10)第6章纳税申报与缴税 (10)6.1 纳税申报的方式与时间 (10)6.1.1 申报方式 (10)6.1.2 申报时间 (11)6.2 纳税申报表的填写与提交 (11)6.2.1 填写申报表 (11)6.2.2 提交申报表 (11)6.3 税款缴纳方式与期限 (11)6.3.1 缴税方式 (11)6.3.2 缴税期限 (11)第7章纳税凭证与档案管理 (12)7.1 纳税凭证的种类与用途 (12)7.1.1 纳税申报表 (12)7.1.2 税款缴纳凭证 (12)7.1.3 税务机关出具的证明 (12)7.1.4 纳税人自行保存的凭证 (12)7.2 纳税档案的保管要求 (12)7.2.1 保管期限 (12)7.2.2 保管方式 (12)7.2.3 档案内容 (12)7.2.4 档案查阅 (13)7.3 纳税凭证的遗失与补办 (13)7.3.1 遗失申报 (13)7.3.2 补办手续 (13)7.3.3 补办时限 (13)7.3.4 损失承担 (13)第8章税收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13)8.1 税收违法行为的表现与处理 (13)8.1.1 税收违法行为的表现 (13)8.1.2 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理 (13)8.2 税收违法的法律责任 (14)8.2.1 行政责任 (14)8.2.2 刑事责任 (14)8.3 税收争议的处理 (14)8.3.1 行政复议 (14)8.3.2 行政诉讼 (14)8.3.3 税收调解 (15)8.3.4 税收仲裁 (15)第9章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 (15)9.1 税收筹划的原则与合法性 (15)9.1.1 税收筹划的定义 (15)9.1.2 税收筹划的原则 (15)9.1.3 税收筹划的合法性 (15)9.2 常见税收筹划方法 (15)9.2.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5)9.2.2 转移税负 (15)9.2.3 合理选择计税方法和纳税期限 (15)9.2.4 资产重组与股权转让 (16)9.2.5 保险与税收筹划 (16)9.3 合理避税与非法逃税的区别 (16)9.3.1 合理避税 (16)9.3.2 非法逃税 (16)9.3.3 两者区别 (16)第10章税收政策变化与动态 (16)10.1 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与完善 (16)10.1.1 修订背景与目的 (16)10.1.2 修订主要内容 (16)10.2 近年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 (17)10.2.1 税收法定原则的落实 (17)10.2.2 税收优惠政策的优化调整 (17)10.2.3 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推进 (17)10.3 纳税人权益保护与纳税服务改进 (17)10.3.1 纳税人权益保护 (17)10.3.2 纳税服务改进 (17)第1章个人所得税概述1.1 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与特点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经济来源取得的所得,按照法定税率缴纳的一种直接税。
个税计算2024年后
![个税计算2024年后](https://img.taocdn.com/s3/m/e769bb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b.png)
个人所得税,又称个税,是国家对居民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
在2024年起,中国对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主要针对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的调整和税率的调整。
以下是2024年后个税计算的一些重要内容:
1.起征点调整:从2024年起,中国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调整为
每月5000元。
这意味着只有当个人月收入超过5000元时,才需要缴纳个
人所得税。
2.税率调整:从2024年起,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个级别,
分别为3%、10%、20%、25%、30%、35%和45%。
根据个人收入的不同,逐
级递增缴纳相应的税率。
3.个税扣除:个人所得税计算时,可以根据一定的扣除标准来减少应
纳税额。
例如,每月基本减除费用为5000元,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
等一系列费用可以进行额外的扣除。
4.年终奖个税计算:年终奖金额超过12个月工资标准的情况下,根
据年终奖金额适用不同的收入税率。
若年终奖金不超过3万元,适用10%
的税率;若超过3万元,适用奖金超出部分的税率。
5.税前工资与税后工资计算:个税计算是基于税前工资进行的。
以税
前工资5000元为例,根据起征点调整,不需要缴纳个税;若税前工资为8000元,则需要减去起征点5000元,剩下3000元需要纳税。
根据税率表,可计算出纳税金额。
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解读
![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e906d43af45b307e971975f.png)
2019/10/11
7
二、什么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
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 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 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 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 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有关费用扣除问题,将有较大调整。
2019/10/11
31
六、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3)核定征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以及个人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 动,未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 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 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2019/10/11
15
三、对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的规定
(3)非居民纳税人(两种情形):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 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
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
2019/10/11
16
三、对纳税人及其纳税义务的规定
(二)无住所个人判定为居民纳税人后,有 关税收政策体系:
2019/10/11
10
二、什么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
(二)对综合所得、分类所得的划分:
1、划分的主要原则;
2、划分的主要情况;
3、第二条(续)
(1)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 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 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一项优惠。 上述优惠规定,与计算无住所个人税收问题的
关系。 (2)第五条的规定。(有协定与无协定的关系)
2019/10/11
2022年最新出台或延续税费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部分
![2022年最新出台或延续税费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bd6fe7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2.png)
2022年最新出台或延续税费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部分)一、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内容:1.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2.执行期限为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政策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 2021年第12号)。
补充说明:1.为贯彻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2号),税务总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8号),公告规定个体工商户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减免税额: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的应纳税额-其他政策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X(1-50%)2.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2021年04月09日发布《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解读》,给出对应个体工商户减免税额计算案例,供参考。
【例3】纳税人李某经营个体工商户C,年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同时可以享受残疾人政策减免税额2000元,那么李某该项政策的减免税额=[(80000X10%-1500) -2000]X(1-50%) =2250 元。
【例4】纳税人吴某经营个体工商户D,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000元(适用税率35%,速算扣除数65500),同时可以享受残疾人政策减免税额6000元,那么吴某该项政策的减免税额=[( 1000000X35%-65500) -6000X 1000000 + 1200000]X(1-50%) =139750 元。
二、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税收优惠主要内容: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可以选择两种方式计税,可以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
简述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简述两税法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c7c84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9.png)
简述两税法的主要内容一、个人所得税法的主要内容个人所得税法是指规范个人所得税征收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按照个人取得的所得征收税款的税种,属于直接税。
个人所得税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纳税人范围: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个人以及在境外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
2. 所得范围: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个人所得的范围,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3. 计税方法: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主要包括综合计税方法和分类计税方法。
综合计税方法是指将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各项所得合并计算纳税,然后按照相应的税率和税额进行缴纳。
分类计税方法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所得分别计算纳税,然后按照相应的税率和税额进行缴纳。
4. 税率和税额: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税额。
根据个人的所得额不同,分为多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税率和税额。
5. 税务登记和申报: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纳税人需要进行税务登记和申报的规定。
纳税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税务登记,向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填写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缴纳相应的税款。
6. 税收优惠和减免: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和减免政策,如对特定的个人所得给予一定的减免或免税。
二、增值税法的主要内容增值税法是指规范增值税征收与管理的法律法规。
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和服务的增值额征收税款的税种,属于间接税。
增值税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纳税人范围:增值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超过一定限额的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应税销售额不超过一定限额的纳税人。
2. 征税范围:增值税法规定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包括商品的销售和进口、服务的提供、不动产的转让等。
论述我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论述我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8c5993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3.png)
我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1. 税制的分类我国的税制主要分为两类,即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而间接税则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2. 税收范围我国税制的税收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个人收入、企业利润、商品交易等各个方面。
其中,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征税,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盈利征税,增值税对商品生产、流通环节征税,消费税则对特定商品消费征税。
3. 征税方式我国的税制征税方式灵活多样,包括按比例征税、按固定金额征税、按行业差异征税、按地域差异征税等不同方式。
4. 税收政策我国税制的税收政策较为复杂,包括税率的确定、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监管等各个方面。
5. 税收管理我国税务部门对税收的管理较为严格,包括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收法规宣传等等。
二、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1. 税收体系繁杂目前我国税制的税种繁多,税率较高,税收政策较为复杂,税收管理过于繁琐,给纳税人和税务部门增加了不少负担。
2. 税收优惠政策不够虽然我国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对于一些特定行业和领域来说,税收优惠力度不够,导致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 税收征管存在漏洞在税收征管方面,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纳税人存在偷税漏税等行为,给国家的税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4. 税收监督不力税收监督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在税收监管方面的作用有限,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和制止。
5. 税收制度不够完善总体来看,我国现行的税制存在不少问题,税制的完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更多的改革和调整。
三、改进我国税制的建议1. 简化税制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和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可以考虑简化税制,减少税种数量,合理确定税率,简化税收政策和征收程序。
2. 完善税收政策应当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加大对一些特定行业和领域的税收优惠力度,促进这些行业和领域的健康发展。
3. 强化税收征管应当加大对税收征管的力度,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督和管理,打击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
3%简易征收科目
![3%简易征收科目](https://img.taocdn.com/s3/m/d646cd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9.png)
3%简易征收科目简易征收是一种简化的税收征收方式,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或者特定行业。
在简易征收科目中,涉及到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将选择其中一些常见的科目进行详细介绍。
1. 增值税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增值环节逐级征收的消费税。
在简易征收中,主要涉及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和征收。
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按照一般计税方法或者简易计税方法进行纳税申报。
增值税的征收主体是销售商品的纳税人,不同的行业和商品可能有不同的税率和征收规定。
2.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从各种来源获取收入征税的税种。
在简易征收中,个人所得税主要涉及到企业职工工资薪金所得税的简化征收。
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个人所得税综合计算方法或者以月度预扣预缴方式进行纳税。
3. 资源税资源税是国家对自然资源开采和利用行为征收的一种税收。
在简易征收中,资源税主要涉及到矿产品资源税的简化征收。
纳税人可以按照矿产品产量或者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计算支付资源税。
4. 印花税印花税是对法律规定的各种票据、合同和相关交易行为征收的一种税种。
在简易征收中,印花税主要涉及到合同、票据等相关交易的简化征收。
纳税人可以根据税法规定,按照一定比例或者固定金额计算支付印花税。
5.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是对城市房地产交易征收的一种税费。
在简易征收中,纳税人可以选择按照一定比例计算支付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要科目,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简易征收科目,如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等。
这些简易征收科目在征收方式、纳税申报方式、税率等方面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
简易征收科目的实施,为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征收方式,降低了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税收征收的效率。
对于纳税人来说,了解各种简易征收科目的规定,合理选择适用的征收方式,并遵守相关纳税申报规定,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
总之,简易征收科目涉及到了不同的税种和行业,纳税人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征收方式,并按照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和缴税。
简易计征的范围
![简易计征的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2e73b8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8.png)
简易计征的范围简易计征是一种简化的征税方式,适用于符合一定条件的纳税人。
简易计征的范围包括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各类税种。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税种的简易计征范围及相关内容。
一、个人所得税的简易计征范围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的一种税款,适用于个人的各项收入。
个人所得税的简易计征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从事劳务活动所取得的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的简易计征方式是按照所得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2. 经营所得:指个人从事经营活动所得到的收入,包括个体工商户的利润、合伙企业的分配收入等。
个人从事经营活动的简易计征方式是按照销售额或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3. 稿酬所得:指个人从创作、发表作品等著作权所取得的报酬收入。
稿酬所得的简易计征方式是按照所得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4. 财产租赁所得:指个人从出租财产所取得的租金收入。
财产租赁所得的简易计征方式是按照所得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二、增值税的简易计征范围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来征收的一种税款。
增值税的简易计征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不超过一定限额的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征方式,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2. 农产品销售额:指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销售额。
农产品销售额的简易计征方式是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3. 餐饮业销售额:指餐饮业纳税人从餐饮服务中获得的销售额。
餐饮业销售额的简易计征方式是按照销售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三、营业税的简易计征范围营业税是一种按照企业的营业额或销售额来征收的一种税款。
营业税的简易计征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规模纳税人:指年营业额不超过一定限额的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征方式,按照营业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征。
2. 农产品销售额:指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销售额。
2020年新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
![2020年新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e8a1747ba0d4a7303763a10.png)
申报期限:该文件要求个人应在发生上述应税行为的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分期缴纳:该文件特别规定纳税人一次性缴税有困难的,可合理确定分期缴纳计划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后,自发生上述应税行为之日起不超过5个公历年度内(含)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
违章处罚:该公告明确纳税人和被投资企业未按规定备案、缴税和报送资料的,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规定处理,也就是说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执行时间:该公告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
3、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修订
一、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生产经营所得及减免税事项有关个人所得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28号)。
二、主要内容
该公告的主要内容隐含于附件中。
附件1与此前相比,此次申报表修改将按当期数填报的方式调整为按当年累计数填报的方式,使得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与生产经营状况更加匹配,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纳税人年终另行办理多退少补事宜的不便。
附件3主要对填报的报表名称进行了规范和调整。
附件4主要用于存在减免税情形时,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报送减免税的具体情况。
适用人群:健康保险产品适用“对公费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有报销意愿的人群;对公费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负担的特定大额医疗费用有报销意愿的人群;未参加公费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对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有报销意愿的人群。”三类人群。
征管问题:该通知明确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单位统一组织为员工购买或者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单位负担部分应当实名计入个人工资薪金明细清单,视同个人购买,并自购买产品次月起,在不超过200元/月的标准内按月扣除;个体工商户业主、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投资者自行购买符合条件的健康保险产品的,在不超过2400元/年的标准内据实扣除。
2024年新个税计算公式
![2024年新个税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37219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9.png)
2024年新个税计算公式,1200字以上2024年新个税计算公式于202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2024年新个税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
一、综合所得计税方法1.计税依据:综合所得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人的年终综合所得。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1)减除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可以扣除纳税人在综合所得中支出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费用、返还给纳税人的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等。
(2)应纳税所得额:减除费用后的综合所得减去基本减除费用和专项附加扣除费用后的结果。
3.计税方法:根据应纳税所得额适用递进税率表计算。
4.税率表:(1)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6,000元以下的,税率为3%。
(2)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3)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4)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
(5)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
(6)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7)综合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45%。
5.应纳税额计算方法:根据税率表来计算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二、分类所得计税方法分类所得计税方法主要适用于工资、劳务报酬、稿酬、经营所得、财产所得等各类收入。
1.计税依据:分类所得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是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人的分类所得。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1)扣除费用:纳税人在不同收入类别中可以扣除相应的费用,费用标准由国家规定。
(2)应纳税所得额:纳税人在各个分类中扣除费用后的收入。
3.计税方法:根据不同的收入分类,适用相应的税率。
4.税率表:不同分类所得适用的税率表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如下:(1)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税率为3%。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哪些?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9bb0b427e21af45b207a823.png)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哪些?一、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哪些?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超过纳税标准的主体。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基于个人所得税制。
了解个人所得税制,需要知道税制的组成要素。
为此,我们结合税制要素术语的解释,阐述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情况。
任何一个税制的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都要规定对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如何征税等。
这些就构成了税法的基本内容,成为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简称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
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
其税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所得。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额不一定等于应纳税所得额。
在许多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是在对所得额进行适当调整的基础之上获得的。
税收术语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征税客体。
它是指对什么事物和什么活动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
通过规定课税对象,税法才能确定根据什么事物或活动征税。
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征税对象,它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并且不同的税种名称由来以及各个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也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征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就是因为它是对个人所得额课征的一种税。
在具体操作中,还会遇到三个名词:税目、计税依据和税源。
二、课税对象、计税依据和税源,三者的关系是什么?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品种和项目。
规定税目首先是为了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
列入税目的就是应税产品,没有列入税目的就不是应税产品,这样征税的界限就十分明确。
另外,通过规定各种税目,可以对不同的项目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体现国家的政策。
财税实务知识点总结
![财税实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f863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2.png)
财税实务知识点总结一、税收法规1. 个人所得税相关知识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额达到一定标准时,才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标准一直在调整,目前的起征点标准是每月3500元。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超过起征点的个人所得额,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缴纳税款。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级,税率从3%到45%不等。
(3)个税专项扣除。
为了降低纳税人的税负,我国对个人所得税政策实行了一定的专项扣除标准,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
2. 增值税相关知识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按照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计征。
在增值税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在我国,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不同纳税人应当按照不同的办法计算和申报缴纳增值税。
(2)增值税发票。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都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但两者的发票种类和管理办法有所不同。
(3)增值税特殊行业政策。
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政府会实施一些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如对农产品、服务业等的增值税减免政策。
(4)跨境服务、无形资产等跨境业务的增值税政策。
在跨境服务和无形资产交易等业务中,我国的增值税政策也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
3.企业所得税相关知识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点:(1)企业所得税的税基和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企业所得额,一般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企业发展,政府对一些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如减免税、税收抵免等。
(3)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纳税。
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纳税,否则将会面临处罚。
4.税收稽查相关知识税收稽查是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的一种监督检查。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PPT精品课件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22f6d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c.png)
• 特殊支付方式的计算方法:
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奖):P270 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
一次性奖金÷12,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额=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额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不纳税 [一次性奖金-(费用扣除额-当月工资薪金所得)]÷12,确
个人的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的,应合并其因连载而 取得的所得为一次。连载后又出书取得的稿酬,或先 出书后连载取得稿酬的,应视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税。 例题:P268例8-8
返回
6.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每次收入>4000元: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在中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 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
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受雇而取得工资、
薪金所得的个人; 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
上述人员包括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返回
二.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返回
10. 特殊计税方法
• 公益救济性捐赠 • 一人兼有多项应税所得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纳税人共同取得同一项所得 • 纳税人从境外取得收入应纳税额的计算
返回
• 公益救济性捐赠
– 捐赠扣除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 允许扣除的捐赠额=实际捐赠额(实际捐赠额≦捐赠扣除
例题
• 某专家向某企业提供一项专利技术使用权,
个人外派工作所得如何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外派工作所得如何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https://img.taocdn.com/s3/m/b3aded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b.png)
个人外派工作所得如何计算和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外派工作指的是个人根据公司或组织的安排,暂时离开本地工作地点,前往他处工作一段时间。
这种工作模式在现代经济全球化时代越来越普遍。
然而,对于个人外派工作所得的计算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很多人还存在疑虑和不清楚。
个人外派工作所得的计算方法与一般工资所得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即,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对所得项目和计税依据的规定,确定个人外派工作所得的税前计算金额。
个人外派工作所得主要包括工资、薪金以及其他各项补贴、津贴等。
具体来说,以下是个人外派工作所得的计算要点:1.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外派工作所得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工资薪金所得。
个人外派工作的雇主会根据合同或协议支付固定的工资薪金给员工。
税务机关会对这部分所得进行个税的计算和缴纳。
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工资:根据合同或协议约定的固定工资金额。
- 绩效奖金:根据工作表现、完成任务或业绩等因素给予的额外报酬。
- 补贴津贴: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费补助等。
- 加班费:个人外派工作可能涉及更长的工作时间,因此根据加班情况给予额外报酬。
- 福利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2.其他所得个人外派工作可能会有其他形式的所得,如劳务报酬、稿酬等。
这些所得也需要纳税,计算方法与工资薪金所得类似。
个人外派工作所得的计算方法如上所述,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个人所得税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依法征收并实行逐级累进税率的一种税收制度。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是个人应当按期履行的义务。
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体是个人外派工作的雇主,他们负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责任。
具体的缴纳方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税前计算个人外派工作所得需要先进行税前计算。
上述提到的各项所得都需要纳税,税前计算是确定每项所得的税前金额的过程。
2.个人所得税预扣个人外派工作的雇主在支付个人工资薪金等所得时,需要进行个人所得税预扣。
预扣税金额根据税前计算结果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计算。
个税改革内容
![个税改革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97f273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6.png)
个税改革内容引言个税改革一直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大改革之一,旨在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制度,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税改革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个税改革的内容,包括调整税率、提高免征额和推进税制改革等方面。
一、调整税率个税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调整税率。
根据税制改革的要求,我国自2018年开始实施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主要是通过调整税率结构,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
新税法将原有的七个等级的税率减少为七个档次的税率,并将税率下调了3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从2018年10月1日起,万元以下的收入适用3%的税率,万元至3万元的收入适用10%的税率,3万元至4.5万元的收入适用20%的税率,4.5万元至9万元的收入适用25%的税率,9万元至35万元的收入适用30%的税率,35万元至55万元的收入适用35%的税率,55万元以上的收入适用45%的税率。
这一调整使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得到了一定的减轻。
二、提高免征额个税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免征额。
免征额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免税额度,即个人的收入在一定范围内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为了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个税改革不断提高免征额。
2018年的个税改革将免征额提高到5000元,比之前的免征额提高了一倍以上。
这一举措使得许多低收入者可以免除缴纳个人所得税,直接减少了他们的纳税负担。
三、推进税制改革个税改革不仅仅是调整税率和提高免征额,还包括推进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简化、公平、透明的税收制度,使纳税人更容易理解并遵守税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在个税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全国联网的个税征管系统,实现了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其次,建立了全面征税的机制,将更多的收入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再次,推行了个税自行申报和纳税人自助查询的制度,使纳税人可以更自主地进行申报和查询个人所得税信息。
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差异
![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c808a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8.png)
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差异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财政政策中两个重要的税种,它们在税法的适用范围、纳税主体、税率和征收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就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定义与适用范围差异所得税是指依法规定,纳税人按照其取得的所得,就该所得缴纳的税款。
它既包括个人所得税,也包括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自然人依法纳税的一种税种,是对个人所得收入征收的一种直接税。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经济利益进行纳税,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及偶然所得等。
二、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差异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包括个人和企业。
企业利润作为纳税的对象,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缴纳企业所得税。
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则是自然人,也就是个人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进行征税,根据个人所得的不同来源和金额,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
三、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差异所得税的税率分为综合税率和分类税率两种形式。
综合税率适用于企业所得税,其中包括正常税率和优惠税率。
正常税率适用于企业正常经营所得,优惠税率则适用于一些政府鼓励和支持的行业或地区。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则是根据个人所得的不同档次进行阶梯递进式的计算。
在中国,根据最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个人所得税分为七个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着不同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四、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差异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即核算征收和综合征收。
核算征收主要适用于企业所得税,企业需要根据相关税法规定报告自己的所得情况,并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则是综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需要在每年的汇算清缴时向税务机关报告个人的所得情况,并根据综合计税方式进行计算。
五、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差异所得税纳税人包括企业和个人,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所得税是一种法定的纳税义务,不以是否获利作为征收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基本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仅涉及中国公民,也涉及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中国的港、澳、台同胞,还涉及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投资者。
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
具体划分见下表:纳税人类别承担的纳税义务判定标准居民纳税人负有无限纳税义务。
其所取得的应纳税所得,无论是来源于中国境内还是中国境外任何地方,都要在中国境内缴纳个人所得税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只要具备一个就成为居民纳税人:①住所标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②居住时间标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
在计算居住天数时,对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
“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只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的判定条件是以下两条必须同时具备:①在我国无住所;②在我国不居住或居住不满1年征税范围一、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奖金是指所有具有工资性质的奖金,免税奖金的范围在税法中另有规定。
不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项目包括:(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3)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3.辨析区分内部退养与法定退休的不同。
4.辨析区分法定退休的工资与退休再任职收入的不同。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报酬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
1.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的所得;2.对于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属于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所得,故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七、利息、股息、红息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相关链接】个人取得国债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教育储蓄存款利息,均免征个人所得税。
储蓄存款在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孳生的利息,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八、财产租赁所得包括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1.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十、偶然所得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
个人因参加企业的有奖销售活动而取得的赠品所得,应按“偶然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十一、其他所得具体体现: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等。
税率税率适用情况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经营成果拥有所有权);个人独资企业所得、合伙企业所得20%的比例税率一般规定:适用于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它所得1.【税额减征】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
2.【税额加征】劳务报酬所得畸高的加征——对一次取得的劳务报酬应纳税所得2万元至5万元,税率30%;5万元以上,税率40%。
应纳税所得额一、费用扣除工资薪金,每月3500元,外籍人员(含港澳台、境内有住所在境外任职)附加减除费用4800元;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所得,每月20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务租赁所得,每次不足4000元,扣800元,4000元以上的,扣20%;财务租赁所得还可扣每月不超800元的修缮费;二、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一)捐赠的扣除:1.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2.自2001年7月1日起,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能力等级2)(一)工资薪金所得的一般计税规则见下表:要点规则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3500元;外籍、港澳台在华人员及其他特殊人员附加减除费用1300元: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3500+1300)元适用税率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3%~45%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按月计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他规定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征税问题1.基本计税规则: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计算办法: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补偿收入的规定。
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按规定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领取一次性收入时,按政府规定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予以扣除。
二、劳务报酬所得的征税问题(比例税率20%,收入畸高可加成征收)(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3、关于“次”的规定:①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②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二)适用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是,对个人一次取得劳务报酬,其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的,为畸高收入,可实行加成征收。
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三)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按次计税):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②每次收入额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③每次收入的应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三、稿酬所得的征税问题(比例税率20%,减征30%,故其实际适用税率为14%)(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2.关于“次”的规定,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具体可分为:①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②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者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③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④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⑤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按次计税)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20%×(1-30%)②每次收入额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征税问题(比例税率20%)(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2.关于“次”的规定: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如果该次转让取得的收入是分笔支付的,则应将各笔收入相加为一次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应纳税额计算公式(按次计税)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20%②每次收入额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五、财产租赁所得的征税问题(比例税率20%)注意:个人出租土地使用权属于财产租赁所得,不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财产租赁收入扣除费用范围和顺序包括:税费+租金+修缮费+法定扣除标准,允许扣除的修缮费每月以800元为限,一次扣除不完的,未扣完的余额可无限期向以后月份结转抵扣;(4)法定扣除标准为800元(月收入不超过4000元)或20%(月收入4000元以上)。
2.关于“次”的规定: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六、财产转让所得的征税问题(比例税率20%)(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