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散文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 记叙类文本阅读(散文)(共42张PPT)

的对话描写中,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可以看出母亲勤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的口气触动,俭持家,严格约
束子女不乱花钱。
终于看了我一眼。
为下文的冲突做
“我要去买金啖。”金啖是三十年前乡下孩子 铺垫。
唯一能吃到的糖,浑圆的、坚硬的糖球上粘了一些
糖粒。一角钱两颗糖。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方法总结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答案】(3分)运用细节描写,抓住母亲额上汗珠在门口灯光的反 射下异常明亮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辛劳,突出其吃苦耐劳的特 点。(评分标准:写法判断正确,得1分;能概述出描写内容,得 1分;表达效果分析准确,得1分。共3分。)
那情景就立即回到我的脑海,重新显影。
遥响,这一幕, 画面感极强。
另一幕是,有时候家里没有了青菜,母亲会牵 “相拥的深情”母
着我的手,穿过屋前的一片芒花地,到番薯田里去 亲伤口的疼和心里 采番薯叶,有时候到溪畔野地去摘鸟莘菜或芋头的 的悔一起涌上来,
为自己把生活的劳
嫩茎。有一次母亲和我穿过芒花地的时候,我发现 累和心酸发泄在孩
[批注5] 芒花美,母亲更美。 照应标题。
映衬了母亲年轻时 的美丽。
比拟,把芒花比作 母亲头上的白发。
[批注6] 由芒花联想到母亲。 芒花与母亲,过去 与现在,自然交融。
记叙类文本阅读 散文
文章讲解 试题讲解
童年时候陪伴母亲看萤火虫飞入芒花的情 景,在时空无常的流变里已不再清晰,只有当 我望见母亲的白发时才想起这些,想起萤火虫 如何从芒花中霍然飞起,想起母亲脸上突然绽
她站起来,看到她腿上的伤势实在不轻,我跪下去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
4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 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 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 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精选PPT
5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和人称
(1)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
精选PPT
18
7、发展性考题
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评价 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
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 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 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细腻 生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 作用。 ②从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 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 新颖、有力。 ③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 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
精选PPT
19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 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 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 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 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 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 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 比、夸张、通感等)。
精选PPT
7
考题形式2: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 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 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精选PPT
8
答题思路:
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 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要推敲材料和段 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 都要谈为什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例2:概述故事情节?(4分) 答: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初中语文届第一轮复习第讲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课件南充专版

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
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
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
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 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 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
伴,催她跳广场舞……却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
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 日, 《 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 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
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
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 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 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 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 ”。作者看到父亲慢慢 “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 个性一滴滴漏掉……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 《阿长与 〈山海经〉 》 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借阿长为“我” 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了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 助人的品质,表达了“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7)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 影”做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情深。
2.标题的作用: (1)散文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或 突出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2)小说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设置悬念; ③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
解题技巧 1.标题的含义: (1)看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 点明的对象。 (2)分析修辞义。 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 含义。
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
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
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 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 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
伴,催她跳广场舞……却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
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 日, 《 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 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
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
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 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 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 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 ”。作者看到父亲慢慢 “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 个性一滴滴漏掉……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 《阿长与 〈山海经〉 》 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借阿长为“我” 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了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 助人的品质,表达了“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7)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 影”做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情深。
2.标题的作用: (1)散文标题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内容;②点明或 突出文章主旨;③交代行文线索;④具有象征意义; 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2)小说标题的作用: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设置悬念; ③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
解题技巧 1.标题的含义: (1)看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 点明的对象。 (2)分析修辞义。 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 含义。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项阅读讲解PPT课件

概括段落大意,要看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思考段 落中层与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其法与概括文章要点是一 致的。
-
30
★经典考题(概括要点)
江西省2001年27题,2002年26题,2003年23题、27题,2004 年22题、27题,2005年17题,2006年第17题,2007年23题
★归类分析(题型)
自我解读,不断地改革创新,开放探究型试题越来越多,
诸如对文章的内容、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说
出自己的感受,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已知内容推测、想像
未知内容等。
-
32
★经典考题(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江西省2001年21题、30题,2002年22题,2003年22题、 24题、29题,2004年23题、28题、29题,2005年19题、20 题、25题、26题,2006年20题、26题,2007年20题、26题。
词语是构句、成段和联章的基本单位。《课标》在 “评价建议”中提出考查学生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 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
24
★经典考题(词语理解)
江西省2001年中考试卷18题、25题,2002年21题、23题,2003年20 题,
2004年19题、25题,2005年21题, 2006年14题,2007年17题、22题。
答题思路: 1.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2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词语的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
-
30
★经典考题(概括要点)
江西省2001年27题,2002年26题,2003年23题、27题,2004 年22题、27题,2005年17题,2006年第17题,2007年23题
★归类分析(题型)
自我解读,不断地改革创新,开放探究型试题越来越多,
诸如对文章的内容、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说
出自己的感受,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已知内容推测、想像
未知内容等。
-
32
★经典考题(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江西省2001年21题、30题,2002年22题,2003年22题、 24题、29题,2004年23题、28题、29题,2005年19题、20 题、25题、26题,2006年20题、26题,2007年20题、26题。
词语是构句、成段和联章的基本单位。《课标》在 “评价建议”中提出考查学生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 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
24
★经典考题(词语理解)
江西省2001年中考试卷18题、25题,2002年21题、23题,2003年20 题,
2004年19题、25题,2005年21题, 2006年14题,2007年17题、22题。
答题思路: 1.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2 .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词语的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的表达作用。
3.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
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
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
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 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 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 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 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 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 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 几块,逐层体会。
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 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考点聚焦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 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 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 品味小说语言
第二节 题型分析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作用题 3、修辞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写法作用题 7、景物描写的作用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复习课件

此题是训练一中第三题的变式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主旨、探究分析能力。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 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生命 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文章与其说是写荷花,还不 如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借荷抒情,借荷明理。本题既考查了审题能力, 注意第一问的句式,又要求结合原文内容。只答强者、智者得一分,弘扬生命或彻悟生 命一分;结合原文分析一分;理由充分两分;两点任答一点得全分;其他答案只要有道 理都可参照给分。 【答案】①是张扬生命的强者(2分)。分析: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让我们 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2分),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破壳而出,“极其惊人 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正是生命强者的真实写照。 ②是彻悟生命的智者(2分)。分析:一般来说,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凄凉、萧条之感, 作者笔下荷花的凋落却是一幅生动细腻、柔和宁静的美丽画面:月下荷塘,流水脉脉, 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 也曾深感了生命的快乐。离去时如此宁静安详,如此飘逸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 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记叙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 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世 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散文,首先是美的心灵,写出的 美的文字。美,是散文的灵魂。情,是散文的精神。
《荷塘清韵》 《石缝间的生命》 《牡丹的拒绝》
《清塘荷韵》训练一答案
(意思对即可。学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如“季荷”的顽强、坚韧,给作者带
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季荷”的精神就是作者精神的写照等,也可视具体情 况酌情给分)
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把握主旨、探究分析能力。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 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生命 的沉重思索,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文章与其说是写荷花,还不 如说是写季先生的人生感悟,以荷喻人,借荷抒情,借荷明理。本题既考查了审题能力, 注意第一问的句式,又要求结合原文内容。只答强者、智者得一分,弘扬生命或彻悟生 命一分;结合原文分析一分;理由充分两分;两点任答一点得全分;其他答案只要有道 理都可参照给分。 【答案】①是张扬生命的强者(2分)。分析:荷花的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让我们 感悟到了生命的美丽和顽强(2分),莲子暗暗地积蓄着力量,破壳而出,“极其惊人 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正是生命强者的真实写照。 ②是彻悟生命的智者(2分)。分析:一般来说,生命的凋零总是给人凄凉、萧条之感, 作者笔下荷花的凋落却是一幅生动细腻、柔和宁静的美丽画面:月下荷塘,流水脉脉, 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 也曾深感了生命的快乐。离去时如此宁静安详,如此飘逸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 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记叙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 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世 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散文,首先是美的心灵,写出的 美的文字。美,是散文的灵魂。情,是散文的精神。
《荷塘清韵》 《石缝间的生命》 《牡丹的拒绝》
《清塘荷韵》训练一答案
(意思对即可。学生若从其它角度回答,如“季荷”的顽强、坚韧,给作者带
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季荷”的精神就是作者精神的写照等,也可视具体情 况酌情给分)
2023浙江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素养综合训练3 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 课件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我为周庄卖画 冯骥才
①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其间二位好友吴芝麟和肖 关鸿约我去远郊的周庄一游。那时周庄尚无很大名气,以致我听了反问 道:“值得一去吗?”二位好友眯着眼笑而不答。
②车子在一片寂寞又灰暗的村落前停住。穿入一些窄巷,就是入村 了。这天雾大,站在石板桥上,如在云端,四外白白的全是流烟,只听 得水鸟的翅膀用力扇动浓重的雾气时扑喇喇的声音就在头上边。更奇妙 的是,看不见河,却听得到船儿“吱呀呀”的摇橹声穿过脚下的石桥。 一股南方的柔情使我心动。
⑪他问我,你有纸笔吗? ⑫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 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 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⑬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个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 子,等你回家。
(选自《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卖汽水的人 周作人
①我的间壁有一个卖汽水的人。在般若堂院子里左边的一角,有两 间房屋,一间作为我的厨房,里边的一间便是那卖汽水的人住着。
②一到夏天,来游西山的人很多,汽水也生意很好。从汽水厂用一 块钱一打去贩来,很贵地卖给客人。倘若有点认识,或是善于还价的 人,一瓶两角钱也就够了,否则要卖三四角不等。礼拜日游客多的时 候,可以卖到十五六元,一天里差不多有十元的利益。
⑥有一天,正在碑亭外走着,秦也从底下上来了。一只长圆形的柳 条篮套在左腕上,右手拿着一串连着枝叶的樱桃似的果实。见了丰一, 他突然伸出那只手,大声说道:“这个送你。”丰一跳着走去,也大声 问道:
⑦“这是什么?” ⑧“郁李。” ⑨“哪里拿来的?”
⑩“你不用管。你拿去好了。”他说着,在狡狯似的脸上现出亲和 的微笑,将果实交给丰一了。他嘴里动着,好像正吃着这果实。我们拣 了一颗红的吃了,有李子的气味,却是很酸。丰一还想问他什么话,秦 已经跳到台阶底下,说着“一二三”,便两三级当作一步,走了上去, 不久就进了塔院第一个的石的穹门,随即不见了。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30张PPT)

中考重点题型
板块四 题目的含义和作用
题型特点:难度不大,得分点多 出题方式:题目中的关键词赏析、对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 例如: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中考重点题型:题目的含义题
二(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2分)
谢谢大家!
【解析】首先要准确领会文章的主旨——小说卒章显志,通过叙述 困难时期全家因为吃一条鱼的欢快情景,以及对瞎老爷爷的关爱,体现 了“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表达了在困难时 期人们应互相关爱、共度难关的美好期盼。由这一主旨生发开去,结合 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只要情感真挚,言之成理就可以了。其解答格式是: 观点+理由。即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板块三 语句的赏析 题型特点:关键句是宠儿(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中心句、 主旨句、修辞句) 出题方式:分析散文中词句的意思、赏析句子 例如:一(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 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先确定本体、喻体[运用……修辞 + 把……比作 + 写出 了……(形象、状态、特点)+ 表达了……感情]
散文阅读如何“读”?
三、找到文眼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 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 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练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的文眼是什么?
散文阅读如何“读”?
四、品味语言
散文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优美 凝练。优美是指语言清新明快,生动活 泼并富于音乐感;凝练是指语言简洁准 确,质朴自然。
初中学科公开课之——
散文阅读
目录
一 认识考场散文 二 散文阅读如何“读”? 三 细数中考重点题型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2文学性阅读专题4散文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2.读题,明确题干要点和要求 细读题干,准确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 得清楚,明晰,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这里需要注意有 一个“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 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会从文章主旨的角 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
4.懂得散文由实至虚的特点 散文交汇着叙述、描写与议论、抒情,“形”的铺展往往是“神” 凸显的前提,看似松散,其实多有联系或链接的痕迹。阅读的关键点不 在于记叙、描写的客体(实),而在于记叙、描述中灌注的主体的思想、 感情(虚)。 5.探究散文句段的丰富意蕴 意蕴是散文的灵魂,一般指散文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 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取向等。探究意蕴可以讲 “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 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简答题型 × 8.鉴赏词语效果(6分) 8.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文本构思(6分) 9.分析细节描写(6分)
从新高考卷来看,散文类文本阅读呈现如下特点: 1.考查采用主、客观题混合的形式,以主观题型为主,选文类型 和题型有所创新。2021年新高考Ⅱ卷分别节选了废名的散文《放猖》和 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选择题型分别对两个文本进行 考查。 2.散文阅读的考查点主要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 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 的表达艺术;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尤以语言的内涵及语言的表达艺 术为考查重点,这与散文的体裁特点有关。
2.理解“形”“神”之间的关系 散文的“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如用了什么标题,选用了怎 样的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是怎样组织的,又采用了什么线索,还用了 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得怎样等。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 在“形”中的情感、思想,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一篇 散文的“神”是集中的、凝聚的。要重视散文散的“形”和不散的 “神”的和谐统一,它们都从属于“思想”,是经过“思想”的选择并 能积极能动地反映“思想”的;许多材料看似很散,但它们都按照“思 想”的“线”组织在一起,它们的排列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品课件(ppt)

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
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 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 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 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 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 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 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 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 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4.表达方式的作用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
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 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五、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 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
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 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 有之。 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 人深思。 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 作用。
解题思路: (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 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 关系: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 作用,相得益彰。 《春》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 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老王》 9、渲染烘托,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着重 描写;衬托却是通过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 物起到映衬作用。 10、联想想象,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 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 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二者可以使文 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 章的艺术表现力。《地下森林断想》
散文的整体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2.意境深远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 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 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层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 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 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营 造出深远的意境。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然是这 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司机们缩 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店,开业都快 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食客满堂,喝汤 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干酒的干酒,嚼筋的 嚼筋,吆五喝六,拈三挑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 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 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 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 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条梁山泊好汉。
兰草、绵纸窗、凉粉、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 信女、市井之徒、酒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 瘦、虎背熊腰、花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 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祖 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绕过曲 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特有的水生 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豆腐、毛豆、 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此的邻居熟人搭 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大门前(两只找错了 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 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 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 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目充 瞌睡呢。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共29张PPT)

赏析句子、语段的作用
赏析重要句子的作用
语句在不同位置上的作用:
①开篇句(段) A开门见山,点明中心;B设置线索,引出下文; C曲笔入题,设置悬念;D埋下伏笔,铺垫照应; E设置疑问,引人深思;F比喻开头,由虚入实; G对比入题,强调主体;H类比引入,发人遐思; I乍显异常,扣动心弦;J侧面入笔,含蓄自然
理解重要句子、语段的意义
理解重要句子
思考:重要句子应如何理解? E.修辞手法句 ——确定修辞手法,把握修辞特点, 还原本意,解读意图
还原句子,即还原回没有使用修辞时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语段的意义
理解重要句子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 界的联系。”
首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解读。
理解重要句子、语段的意义
常见题型链接
考点:标题的作用 解答角度: 还有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 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 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 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03 赏析句子、语段的作用
赏析句子、语段的作用
赏析重要句子的作用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内容方面(寓意、主题、情 感,对人物刻画的作用),结构方面(与前后文的关系, 与标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方面(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对读者的作用)
文学文本阅读复习——散文
品味 语言
01理解重要词语、句子、语段 02赏析句子、语段的作用 03鉴赏语言特色、语言风格
01 理解重要词语的语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语义
词语解读
词语:基本义,语境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 基本义:词语的原始义、字典义。 语境义:词语的生态义,注意以文解义,词不离句,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作
文体
《家有香椿树》
散文
《灯》
小说
《一针一线总关情》
散文
《新年出行》
散文
《活着》
散文
《独腿人生》
小说
《槐花约》
散文
《是青山,是故人,是美 散文 丽异木棉》
《行走在岸上的鱼》
散文
《蚊烟中的往事》
散文
《小区的喜鹊》
散文
《老杨树下》
小说
《一些春天》
散文
《美丽墓园》
散文
《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 小说
《薄荷》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散文专题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情。 二、明确中考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 三、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
【考情透视】
地区 日照 济南 青岛 烟台 枣庄 潍坊 泰安 临沂
东营 聊城 淄博 滨州 德州 济宁 菏泽 威海
2019 山东各地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情
近义词 替换
本义 + 文义 + 原词优势 + 表现了(描绘了等) xx 情形(画面等) + 表 达了 xx 感情 + 后词劣势
:
句子
形容词:生动形 象刻画人、物特 点。
叠词、拟声词 :形象、生动 、音乐美。
语气词:舒缓语 气,增强感情的 色彩。
副词:加深程 度,感情表达 更深刻。
动词:表现人、 物动作,使刻画 更形象。
词性
字词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史铁生《秋天 的怀念》)
“ 绝”有“绝对”之意,“竟”是“竟 然”的意思,这两个副词表现出对于母亲 去世一事作者无法置信也难以接受,更加 体现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词性
本义 + 文义 + 词性特点 + 表现了(描绘了等) xx 情形(画面等) + 表
【方法指导】
2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6 分) ( 1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3 分)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 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 2 )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3 分)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 气。
达了 xx 感情 :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字词
褒贬互用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 《藤野先生》)
“ 标致”的本义是“漂亮”,这里用作反语,含 贬义,将“清国留学生”的发型与小姑娘的发髻做 了对比,表现出清国留学生的做作丑态,表达出作 者对他们的讽刺与厌恶之情。
字词 字词坡 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上卧着点雪。(老舍《济南的冬天》)
“ 卧”本义是指“躺着”,这里指村庄依山而建的 状态,这个句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村庄 的安详,描绘出雪后村落的和谐安宁之感,表现了 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修辞 手法
本义 + 文义 + 修辞 + 表现了(描绘了等) xx 情形(画面等) + 表达了 xx 感情
散文
日照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考情
2015 《石崖上的枣树》 2016 《槐花开了》 2018 《云端上的村庄》 2019 《家有香樟树》
【考点分类】
内容的提炼 与归纳
语言的品味 段落的分析
与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与把握情感的体验 与启发
【典题回放】
1.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9 日照)
2. 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19 益阳) 3. 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二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2019 兰 州) 4.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四段画线的句子。( 2019 沈阳)
达了 xx 感情 :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句子
修辞手法 + 描 写内容 + 感情
(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 光里滚来滚去。(郑振铎《猫》)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猫”比作 了“白雪球”,突出小猫雪白的特点,生动形象地 展现了小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表现出作者对猫 的喜爱之情。
这个句子运用了触觉、嗅觉、听觉多种 2. 感官角度,如视 感官,表现出春风拂人轻柔、春花香气 觉、听觉、嗅觉等。 怡人、鸟儿叫声清脆的特点,表现出春 描写
日来临带给大地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 角度 春天的喜爱之情。
句子
环境描写 + 描写 内容 + 感情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 风中正开得烂漫。(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字词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 咙。(朱自清《春》)
“ 卖弄”本义是指“有意显示、夸耀自 己”,这里“贬词褒用”用拟人手法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鸟儿歌声的清脆、悦耳动 听 , 表达了作者对鸟儿、春天的喜爱之 情。
贬词褒用
本义 + 文义 + 贬词褒用 + 表现了(描绘了等) xx 情形(画面等) + 表
修辞 手法
句子
人物描写角度 + 描写内容 + 感情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 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
这个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攀”“缩”“倾” 都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过月台买橘子 的艰难情态,更能凸显出父亲对我的深深父爱。
1. 人物描写角度,常指语言、 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细节 描写等。
描写 角度
感官 + 描
句子
写内容
触觉
+ 感情
“ 吹面不寒杨柳风”, 嗅觉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
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
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
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觉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
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朱自清《春》)
这个句子是一个环境描写,写各种花在风中开得烂 漫,实则暗示此时的“我”已从颓废悲观的生活中走 出,懂得了生命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表现了“我” 对母亲的愧疚与追念之情。
反语
本义 + 文义 + 反语 + 表现了(描绘了等) xx 情形(画面等) + 表达了 xx 感情
字词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 《春》)把“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
“ 闹”和“叫”虽然都是写声音,但各有不同。 “闹”字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其顽皮的情 态,富有拟人化,给人春意盎然之感,表达出作者对春 日来临的欢喜。而“叫”字只写声音,缺乏美感。因此 不能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