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心得
《孟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孟子》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6f8be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3.png)
《孟子》读后感(精选10篇)《孟子》读后感1我感觉读完了《孟子》自己改变了个人,孟子这本书每一句都提醒我改变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说,以前我在家里喜欢说脏话,妈妈对我说,出去玩要早点回家,而我,却很少遵守妈妈的话,常常很晚才回家,回到家我给妈妈说,我下次再不玩这么晚了等等……但有每次都犯,这些坏习惯我都在渐渐地改正。
我以前觉得自己记忆力很差,至从读了《孟子》这本圣书,我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其实超级好,我感觉圣书跟普通的书比起来要智慧与奥秘很多,意思虽然现在不能完全领悟,但感觉这些圣书对我将来会有很大用处。
书院里对我最亲的人就是程老师,她教我读《学庸论语》、《孟子》,我还记得有一次,身体有点不舒服,程老师每天都摸着我的头关心我,看看发烧没有,谢谢程老师!我到张老师那个班也上过课,所以也谢谢张老师!书院里还有很多经常陪我玩的同学:胡鏸文、姚月、阮俊杰、姚星、游疏霖、徐慈佑……谢谢你们!进入弘毅厚谦书院是为了读圣书,受圣贤教育教诲。
我现在已经背了五万多字了!而进文礼书院需要二十万中文和十万英文才能进文礼书院,我要很你努力的向进入文礼书院的目标去努力。
爸爸告诉我圣贤教育可以帮助我一生。
爸爸还要求我把佛经一起背,爸爸还想最终把我送去当和尚成佛,但我也不介意。
我其实也很喜欢读这些圣书,爸爸告诉我,我先要打好基础,以后要去文礼书院或去孔子学堂深造。
《孟子》读后感2今日我读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我顿感心门大开。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
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我这段时间有时候为这个事情烦恼,因为我前段时间被一个朋友说我不信守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事半途而废。
我先不管他说的有理无理。
但是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确实不够好,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孟子读书心得15篇
![孟子读书心得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9cba4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3.png)
孟子读书心得15篇孟子读书心得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
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原文的意思是:“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要。
娶妻本应先告诉父母,舜帝没告诉父母而娶尧帝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
“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
说:“舜,人也;我,亦人也。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
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后来汉代人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
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这里他把无后解释为了“不娶无子”,从此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
这就很值得我们回味了。
很多同志说,为了父母去结婚。
如果为了父母去欺骗一位异性而结婚,当然也就是“陷亲不义”了,无后问题没解决,反而犯了第一不孝。
孟子读书心得2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健康发展,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教师,首先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力量。
只要我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
读《孟子》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
![读《孟子》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4237e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0.png)
读《孟子》读后感与心得体会5篇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读《孟子》读后感与心得体会,盼望能协助到大家!读《孟子》读后感与心得体会1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假设《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假设《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拟强。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渐渐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成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坚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明显不符合常理。
宣王说:不会。
孟子说:明显,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愿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相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简单承受。
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
真是啊,广阔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无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那么载舟,水那么覆舟。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君主把百姓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
这个思想始终持续到此时此刻。
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表达。
《孟子》中有很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01f4a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b.png)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1初次接触《孟子》是在初中之时,当时并没有多大感觉,只是把节选文段当作课文去学习。
但是,当我在接到集团下发的《孟子》并读了几遍后,发觉这本书蕴含着很深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从此对之爱不释手。
尤其是读完《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我感触良多。
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更是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当今社会,我有所感悟。
不知是否有人也跟我一样曾经怀疑过“付出跟收获成正比”这句话,因为也有一句“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这样的经典句子,但现在的我更倾向于前一句。
很简单的例子,就拿赚钱来说,一部分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比另一部分人赚的多,甚至是多很多,赚的少的那部分人也许会抱怨,也许会嫉妒,也许会羡慕。
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是比我们赚的多的那部分人肯定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也许是身体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往往处在相近或一个级别上的人就会因为某些利益上或是某种心态不自然的产生了扭曲了的心理,这也许是社会复杂一面的部分原因吧。
人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重视,但只是有时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而当别人没有达到你所希望的期望值时,也就会很自然的产生了所谓的失落感。
有些人喜欢隐藏自己,有些人喜欢锋芒毕露,永远隐藏的也好,锋芒毕露的也罢,只是还有一种伪装善良的“智人”,你又奈何的了呢?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改变不了就适应它,正如《孟子》所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所以我们不要去做那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2当初见到这本书时,我只是随意地翻看了几页,就认定是一本枯燥无味的书,就再也没有动过它。
《孟子》读后感(精选10篇)
![《孟子》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24c3cfee06eff9aff807df.png)
《孟子》读后感(精选10篇)《孟子》读后感1今日我读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我顿感心门大开。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
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我这段时间有时候为这个事情烦恼,因为我前段时间被一个朋友说我不信守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事半途而废。
我先不管他说的有理无理。
但是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确实不够好,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孟子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应该从我做事的目的开始,如果我做的事情是符合大义的,一定会信守自己的承诺,把事情进行到底。
而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我以后要是想做一个信守诺言,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定当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在正途上,行在大义上。
有时候碰见别人不能信守自己的诺言或者半途而废的时候,那得看看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大义。
有时候我们经常像圣经里的法利赛人一样,用小义来标榜自己,“看见了没有,我都没有违反自己的诺言。
我做事都会坚持到底的。
”我们也要他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要遵守承诺,坚持到底。
试问我们所要求他人的承诺和事情都符合圣经上的教导吗?圣经上说,没有一个人是义人。
耶稣来是给人带来拯救和自由。
我今后要自由的活着,那些要我在小事上同样遵守他们规矩的人都见鬼去吧。
合乎圣经上的教导,我都会听从。
我活着是为了荣耀神的名,但是我要是没有这么做,求神的怜悯我,为我赦罪,使我得自由。
小小心得,如若理解出错,请大家留言纠正!《孟子》读后感2"自反"是儒家提倡的一项重要的行为规范。
人非圣贤,都会犯错。
此时,自我反省便是最好的补救措施。
只有深刻反省,认识到自己错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也只有深刻反省,才会让自己铭记在心,下不为例。
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f1c7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c.png)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将心得体会写好之后,我们要对其中的语言表达做好检查,只有站在不同的层面,我们才会有不同的感悟产生,这时候就要将心得体会写好,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孟子》读书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3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2628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3.png)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3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1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孟子》这本书讲了孟子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
我喜欢读这本书。
孟子的学习历程是这样的:孟子3岁丧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
孟母很重视儿子的学习,一心想把孟子培养成有学问的人。
孟子很贪玩,孟家旁边有一块墓地孟子和伙伴们经常模仿出殡。
孟子的父亲也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让儿子像他父亲一样有出息。
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但孟子和伙伴也经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
于是孟母有把家迁到学宫附近。
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人在那里学习。
孟子初送到学宫,还很用功,不久,孟子又开始玩耍。
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课,他突然想起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再也坐不下了。
于是趁老师不注意,溜了出去。
母亲知道后把辛苦织的布剪断。
孟子见了母亲割断的布,恍然大悟。
于是孟子开始好好学习,最后成了一位大学者。
孟子虽然很贪玩但是他能洗心革面、大彻大悟这种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2读了《孟子》之后,我明白人生的一些哲理,收获了为人处事的方法,感到自己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孟子在学习与传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时说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挚的语言与行动。
书中一个个小故事不但给人们带来道理,同时还反映了当年诸侯之间相互争斗的黑暗官场,体现了当时人民对光明,对公正的的向往。
这本书一共有一百一十个小故事,读完后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拿“反省”来说吧,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我爱人,人却不亲近我,我治理人却不能把人治理好,我就应该反省一下我的仁爱与智慧,我敬礼人,人却不回敬我,我就应该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没有问题。
大凡做事不能得到对方应有的反应,就应该在自己的身上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顺应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归服你了”。
结合生活实际,我对这个小故事理解是这样的:《诗经》上曾经说过:“常常思念行为是否合于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圆满的幸福。
《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
![《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2a011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1.png)
《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孟子》读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读后感1今日我读到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我顿感心门大开。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
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我这段时间有时候为这个事情烦恼,因为我前段时间被一个朋友说我不信守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事半途而废。
我先不管他说的有理无理。
但是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确实不够好,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失望的事情。
孟子的话,让我明白了很多,事情应该从我做事的目的开始,如果我做的事情是符合大义的,一定会信守自己的承诺,把事情进行到底。
而有时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我以后要是想做一个信守诺言,做事有始有终的人,定当将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在正途上,行在大义上。
有时候碰见别人不能信守自己的诺言或者半途而废的时候,那得看看我们要求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大义。
有时候我们经常像圣经里的法利赛人一样,用小义来标榜自己,“看见了没有,我都没有违反自己的诺言。
我做事都会坚持到底的。
”我们也要他人在所有事情上都要遵守承诺,坚持到底。
试问我们所要求他人的承诺和事情都符合圣经上的教导吗?圣经上说,没有一个人是义人。
耶稣来是给人带来拯救和自由。
我今后要自由的活着,那些要我在小事上同样遵守他们规矩的人都见鬼去吧。
合乎圣经上的教导,我都会听从。
我活着是为了荣耀神的名,但是我要是没有这么做,求神的怜悯我,为我赦罪,使我得自由。
小小心得,如若理解出错,请大家留言纠正!《孟子》读后感2最近几天有些浮躁,感觉心神不宁。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ccc45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1c.png)
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读孟子的心得体会篇1一、我读经的动机与目的作为社会化的人,我常感自身的不足,如为人处事还不够深明大义,待人接物还不够礼数周到,知识学问还不足以活灵活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人父母,我又深感“子之教,父之过”,教育子女责无旁贷,出于上述二大动机,我开始上下求索,而经书成了我的首选。
二、心得体会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小则修身养性,大则治国平天下,都能从中找到答案,是个人成长、自我完善的法宝,更是事业的发展、齐家治国的宝典。
心得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得自于《孟子》人与人的交往当中,往往由于个人性情不同、个人追求不同,易产生矛盾、分岐、仇视,给工作、生活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工作事业上出现的不顺心?最常见的是抱怨别人、甚至怨天怨地怨命运,这种做法对人对己都无济于事。
孟子的思想让我豁然开朗,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礼人不答,反其礼。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意思是当我们关心他人,他人却不领情时,可能是我们的内心还有不仁夹杂其间;努力治理人民,政治却不上轨道,可能是我们思虑不够周全;以礼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可能是我们的恭敬还不够。
孟子带给我们是不怨天、不尤人,凡事通过反省、求助于自已,才能自求多福的积极的做法。
凡事反求诸己,带给我们的是心态的变化,由被动消极变得积极主动,且能及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化解矛盾;同时,会让人拥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清醒;会让人努力改进自己的言行、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得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自于《大学》许多人追求着事业发展、家庭兴旺,但却不知从何做起,苦于求道无门。
《大学》一书讲得是修己治人、明体达用的学问,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书上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告诉我们必须先由人内在的德性修养做起,而后才能达到外在事业的完成,指出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要从修身开始。
孟子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孟子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c13d1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c.png)
第1篇一、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他思想体系的核心。
在《孟子·告子下》中,他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本善的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良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本恶。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表现出恶的一面,是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失去了本善的初心。
感悟心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坚信人性本善,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同时,要注重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才能使人性本善的特质得以发挥。
二、仁政爱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以民为本。
他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实现社会和谐。
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表明了孟子对民本思想的重视。
感悟心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修养道德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性的体现。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几几希。
”这句话表明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道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感悟心得: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做到诚实守信、友善待人。
同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知行合一孟子提倡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必须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明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感悟心得:我们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五、忠诚担当孟子强调忠诚和担当,认为忠诚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担当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子说:“人之立志,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志。
《孟子》的阅读心得(通用8篇)
![《孟子》的阅读心得(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10f2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24.png)
《孟子》的阅读心得(通用8篇)《孟子》的阅读心得篇1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
宣王说:“不会。
”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
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
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
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
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
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
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孟子》读书心得15篇
![《孟子》读书心得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f496f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4.png)
《孟子》读书心得15篇《孟子》读书心得1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留下“孟母三迁”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他被后人尊为亚圣.没错,他就是大学者孟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之间战争以兼并为主,社会的战乱程度比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孟子》这样闪耀伟大光辉的不朽之作。
在《孟子》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孟子的仁的思想.孟子思想中包含着仁义的思想。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向我们开启了一个人性善良的世界,对于仁义礼智,孟子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自大而是自卑、自弃,当被别人否定时也自我否定了,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无数优点,都有仁义礼智这样美好的品格,只是这座宝藏还尚未被人发现而已,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坚强地顶住压力,坚持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就是“求则得之”,若是破罐子破摔,恐怕就是“舍则失之”了。
在《孟子》首章中,粱惠王问“何以利吾国”,孟子却说利尚且可以不谈,但仁义却是根本之策,这种仁政的思想是很可贵的,但与梁惠王当时的心情无疑是不相同的。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又有几人呢?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唐朝也只有高宗、太宗时期尚可称得上仁政,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者与其祖宗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更不用说他任用奸佞、酷吏的事迹了,而整个宋朝几乎就找不出能施行仁政的皇帝,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严防死守,倍加歧视,也许只有世宗还算有点仁政的思想罢了,明朝从朱元璋起便是杀人如麻,当其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时,更是说出“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的话来,清朝虽有康乾盛世,这背后却也隐藏着许多文字狱这样的冤案。
由此可见,仁政在整个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得不到统治者广泛认同的于是孟子的主张不为采纳也变成了注定的悲剧。
孟子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孟子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73bea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1.png)
第1篇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和人生哲理深受世人推崇。
通过学习《孟子》一书,我深刻领悟到了孟子思想中的智慧,以下是我对孟子感悟的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孟子认为,仁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在《孟子·离娄上》中,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爱之心,既是关爱他人,也是关爱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关心他人的疾苦,尊重他人的意愿,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仁爱之心也是关爱自己的表现,只有关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关爱他人。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仁爱之心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同时,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为他人付出。
二、义利之辨孟子提出了“义利之辨”的观点,认为义重于利。
在《孟子·告子下》中,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与坚守道德原则之间,应该选择后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通过学习《孟子》中的义利之辨,我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道德原则,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赢得他人的尊重。
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告诉我们,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民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应该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关心民众的疾苦,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
在学习《孟子》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疾苦,为民众谋福祉。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10篇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7648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9.png)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10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1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
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
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
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
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
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
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
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
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2上个学期读了《大学》和《中庸》,与这两者相比,《孟子》不似《大学》,全篇一贯而下,行文流畅严谨,不似《中庸》,晦涩难懂,它是先从众人熟知的一般事物说起,慢慢引入大道理,令人没有辩驳的余地,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读《孟子》,自己的思维也仿佛进入其中,坐在孟子的对面,接受那一句句深入灵魂的诘问,灵魂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梳洗、剔除、凝练、升华......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反省自身行为的同时,总不自觉得联想到我和班里孩子的相处,在心底对自己进行审判。
比如《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就是说“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
《孟子》心得体会6篇
![《孟子》心得体会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dad9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c.png)
《孟子》心得体会6篇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积累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经历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吸收经验,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孟子》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孟子》心得体会篇1《孟子》的文章在中学课本上屡见不鲜,他那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妇孺皆知。
那时读起就被他的浅显易懂的文字所吸引,并折服于他那极富雄辩的口才。
于是,找来全著来看,顷刻间,一个伟大先贤矗立在我眼前。
司马迁曾给孟子很高的评价,称其道既通,并将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以流传后世。
东汉的赵歧注解《孟子》时说:孟子一书无所不包,天地万物、仁义道德、人命祸福,承传并弘扬了儒家思想,所以他称孟子为亚圣。
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他生于战国,看到天下这么乱,百姓们受苦受难,时代问题太严重,就决定要尽力传播自己的思想,哪怕不能成功,于是他退而著述,和他的学生完成了充满光彩的《孟子》一书。
《孟子》一书共有七篇:《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他的语言风格干净有力、滔滔不绝、极富雄辩。
他所讲的内容多为严肃的内容,不过他生动的行文,让人读起忍俊不禁。
想起个例子:孟子在《梁惠王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他从庄暴哪里知道齐宣王喜欢音乐,他见到齐宣王后就问:我听庄暴说大王爱好音乐,有没有呢?齐宣王知道孟子又要讲大道理,便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又有一次孟子对他讲了一通仁义的话,齐宣王不耐烦的说:大哉盐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孟子只是用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清晰的勾勒出了齐宣王这一栩栩如生的形象。
孟子有渊博的知识和很高的道德修养,他的精神境界的崇高之处在我国学术史上影响至深,并亲他的思想对我国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民族道德观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而孟子也继承了孔子的这个思想,他劝告那些统治阶级要对老百姓们实行仁政,而这一学说成为了他政治思想的核心。
读孟子心得精选5篇
![读孟子心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12c1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1.png)
读孟子心得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讲话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performance material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孟子心得精选5篇实践出真知,我们的收获都是从实际的工作中获得的,相关的心得体会不要忘记写哦,写下真实的心得体会,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深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孟子心得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孟子思想教育心得体会(3篇)
![读孟子思想教育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4408e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3.png)
第1篇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习孟子的思想后,我深感其深刻的教育意义,以下是我对孟子思想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孟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
他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一个人应该关爱他人,关心社会,把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在学习孟子的思想后,我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关爱家人、朋友、同事,关心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孝道为本,传承美德孟子认为,孝道是仁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
他强调“百善孝为先”,认为一个人应该尊敬父母,孝顺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学习孟子的思想后,我认识到,孝道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
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关心长辈,传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让美德代代相传。
三、诚信为本,诚信待人孟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立身处世的基石。
他强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认为一个人应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在学习孟子的思想后,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
我们应该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知行合一,践行道德孟子认为,道德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践行。
他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认为一个人应该把道德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在学习孟子的思想后,我认识到,践行道德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
我们应该把道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五、独立思考,勇于担当孟子认为,独立思考是做人的重要品质,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他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
在学习孟子的思想后,我明白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和谐共生,共建美好家园孟子认为,和谐共生是社会的理想状态,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
读孟子心得6篇
![读孟子心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90f6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f.png)
读孟子心得6篇读孟子心得篇1认识孟子是从认识孟子的文章开始的,当我第一次读到那样气势磅礴的文章时,心已被这位“亚圣”折服了。
在那一句句连珠妙语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家穿梭于各诸侯国间的身影。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孟子的宽广胸襟注定了他要心忧天下,情系百姓。
孟子其实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学者,普通的孟子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他哀民生疾苦,他乐国泰民安。
孟子是寂寞的。
曲高和寡,孟子的寂寞在与他站得比别人高,看得比别人远,忧得比别人多。
于是孟子便站在高岗上独自品味着孤独的寂寞。
寂寞的孟子不甘于寂寞,他不断的在各国游说,他只是为了实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无饥色”的理想,然而在那个战乱纷纷的时代,孟子的理想是那样遥不可及。
他不断地寄希望于各国君主,而那些醉心于战争的君主们却一次次将他的希望摔得粉碎。
也许孟子在想:总有一天我会成功。
那一刻,我突然佩服起他那坚定的信仰来了。
人,是不可以没有信仰的,没有信仰便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孟子的信仰源于那颗博大的仁爱之心。
孟子终究没有成功,他还是孤独的站在高岗上,品味着的孤独,坚持他的坚持,努力着他的努力。
这使我想起了庄子,那个消极避世,那个整天念叨着“逍遥游”“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的老庄,与其说他自在,不如说他自私。
为了替自己的自私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
虽然他曾经努力过,但最后他选择了放弃,他没有孟子的韧性和坚强,于是他冷眼旁观,观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
无可否认,庄子在放纵,在自暴自弃。
庄子的文章极美,美得飘然,美得轻逸,我喜欢庄子犹如孟子,却无法苟同庄子的人生观。
庄子追求自由事实上追求的是一种享受,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时代,庄子却享受着内心的悠闲自得,仿佛这个世界与他无关。
他完全可以继续努力,他也曾有过那样的机会,但他怯于踏出看似渺茫的第一步,因此,我要说庄子是懦弱的!庄子也是寂寞的,他的寂寞不是站在高岗上的寂寞,而是想要自由实则自由不了的寂寞,在那个大家都不自由的时代,庄子怎能独自超然与物外呢?正因为庄子不是站在高岗上,所以他没有孟子的视野开阔,所以他也写不出如孟子般大气磅礴的文章,他更说不出“生与忧患死于安乐”“德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婶富哲理的至理名言。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4篇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2d98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75.png)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4篇《孟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思想,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孟子读书心得体会4篇,希望大家喜欢!孟子读书心得体会一一、正义感跟正义是两回事儿,孟子的正义感很强,但是仍然去做一些不正义的事儿。
这一点跟我们很相近。
二、鲁邹交战,邹国失地,邹国百姓冷眼旁观,孟子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他们在邹君统治之下毫无民权可言,鲁君打进来,再差也未必会比邹君更差。
这就像后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百姓趁机拣洋落。
民权都没有,争什么主权?外人进来也好,不进来也好,主权都不是你的,而是一小撮专制集团的。
有人说先有主权才有民权,嗯,恭喜你洗脑成功。
事实是:只要主权背后藏着君权,那么永远都是主权越多,民权越少。
帝国大一统,万马喑无声,主权争到手,处处万人坑。
三、朱元璋读《孟子》,读到“如果领袖作恶,就规劝他;如果规劝不听,就杀了他”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勃然大怒,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众所周知,在1957年,毛泽东也说过鲁迅类似的话。
四、朱元璋不喜欢孟子,后来仍然供了孟子,因为孟子早已死掉,供他已无风险,不但没风险,还能博取政治上的好处。
今日供鲁迅亦如此。
假如鲁迅还活着,在新浪开博客继续写杂文的话,不出俩月,你再去点击他的博客,就会发现四个血淋淋的大字:封杀用户。
五、小平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这话其实有个前提:允许一部分人先觉悟起来,先悟带动后悟,最后实现共同觉悟。
没有共同觉悟,就没有共同富裕。
参见《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二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孟子》感悟读过《孟子》后,你可以为理想、事业而重新开始奋斗。
孟子的思想智慧澎湃如滔滔大河,一朵浪花,一粒沙子可以隐藏一个世界,这些思想的浪花隐藏着儒家对天地万物,人情世故,人格修养通透的解读,这些理论不仅鈡对于某一个时代,而且适用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孟子》一书的世界中,用心灵去感受字里行间的真意,你才能感受到孟子的思想,就是你能够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孟子》一书,不仅广泛阐述了孟子在当时动乱朝代的政治见解、主张、礼乐的治道、音乐的今昔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政见,让我们更主面的了解孟子以及孟子思想的精髓,剖析时代的性质,培养我们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启发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挖掘我们内在的能力,决心为国家做贡献,辉煌自己的一生。
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
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
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
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最基础的就是要从“修身”开始。
做人重要的在于修身,修身的内容包含许多方面,而修身的主要方式是学习,学习不仅仅在学校里而是在工作中、生活中每时每刻吸纳新知识、整理新知识、归纳自身思想的过程。
这种学习过程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做一个学习型的人才,就是终身学习。
可是学习通过实践,将所学习的知识、理论加以验证,才能使学到的东西与自身相融合,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
随着我们“学习”内容的深入、复杂,对实践所学习内容的环境、舞台的要求就越高,而得到这种实践的机会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孟子提到修身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关系。
因此,当时机到来的时候,有所准备的人会抓住它,完成“学而时习之”这个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会给人带来无比的快乐。
孟子説;“养心莫善于寡欲。
”何为心?即灵魂。
在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的今天,一切向“钱”看的浪潮,已经把每一人卷了进来,凡事均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甚至以此衡量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欲望如野草般疯长,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我们似乎成了只知道追求金钱,享受物欲的行尸走肉。
面对这种可怕的情况,现在是该寻找灵魂的时候了。
“养心莫善于寡欲”只要欲望少一些,快乐也就会多一些,健康就会长一些,正所谓知足常乐。
如何“寡欲”?当保持赤子之心,保持人的本色,“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不仅仅如此,还要养成一身浩然正气,做精神的强者,做真正的大男子汉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每个人行走于天地间,忍受不了的是孤独寂寞。
但是现代人,尽管网络可以将全世界相连,可是人类心灵的距离,却隔着整个宇宙,似乎越来越远,有多少人感叹世间人情冷漠,依然故我地沉迷于虚幻世界。
怎样将人心缩短,孟子早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答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想让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人间真情永存,关键是人人要先付出一点爱。
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
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
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
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
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
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理想,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
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
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说到底,仁政也是两个字:“保民”。
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
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
孟轲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
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认为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提倡人格和道德教育。
他说: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而且, 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 但又认为人善性, 是无法从外在培养(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 最终都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致。
修身方法上, 主张自由发展, 因势利导。
此外, 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 置学子於优良环境中, 施以自发的教育, 方能成功.孟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启发未明理学孟子提出“内圣之学”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 只要每人扩充善性, 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
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 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
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 都是继承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的名言。
说的是穷困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显达的时候让天下人一起变得完美,这就是读书人的理想。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我,修身养性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要提升我自己的志向。
不要把教书只当成一种职业,而是要把它变成一种自己喜欢的,乐此不疲的,使自己更完美的,让学生喜欢你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所以人跟人不要比较表面的荣华富贵,也不要比较出身背景,而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看到别人有正面的成就要见贤思齐。
“烦恼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读好圣贤书,一心向善,让我们一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重、自爱,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