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五运六气

合集下载

五运六气简介

五运六气简介

“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乙天符为贵 人.……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岁会者其病徐而持; 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六、运气推演
1.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 (1)五运的正常与失常 平气:运太过而被当年司天之气所抑或运不及而得当年 司天之气的资助. 如戊辰年(1988)火运太过而得司天太阳寒水之气的抑制 [乙酉年 (1975) 金运不及但得司天阳明燥金之气的资助(该 年为太乙天符岁会)]又如辛亥年 (1971) 水运不及但得北方 亥水资助;癸巳年(1953)火运不及,但得南方巳火资助. 另外:若岁运不及之年,其交运的日干或时干与运同属,亦 为平气之年.如丁丑年(1997)木运不及,但交运时刻(大寒日 1997年1 月20日壬戌,丁、壬同运,故亦为平气.甲申年(2004) 交运为2004年1月20日己亥. 平气之年气候比较正常,亦较少疾病流行.
3.岁会
岁运与岁支的五行属性相同. 共8年
木运临卯:丁卯 火运临午:戊午 土运临四季:甲辰、 甲戌、己丑、己未 金运临酉:乙酉 水运临子:丙子 4.同岁会 岁运不及之气与客气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相 同 .共 6年 . 癸巳、癸亥 癸卯、癸酉 癸为少徵,巳亥少阳相火在泉, 卯酉少阴君火在泉. 辛丑、辛未 辛为岁水不及,丑未太阳寒水在泉. 5.太乙天符 既是天符,又是岁会.乙酉、戊午、己丑、己未
5.十二支纪气 巳亥 子午 本 风木 君火 标 厥阴 少阴 中气 少阳 太阳
寅申 相火 少阳 厥阴
丑未 湿土 太阴 阳明
卯酉 燥金 阳明 太阴
辰戌 寒水 太阳 少阴
三、五运
1.十干化运和五音建运 甲 己 乙 庚 丙 辛 丁 壬 戊 癸 土 金 水 木 火 宫 商 羽 角 徵 2.岁运(中运、大运)由该年的年干决定. 如:甲子和己酉年都为土运. 岁运有太过、不及之分 太过 不及

《内经》与五运六气

《内经》与五运六气

《内经》与五运六气五运指:金、木、水、火、土,即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

六气指:三阴三阳,风、寒、暑、湿、燥、火,也可以说是一阴二阴三阴一阳二阳三阳,简称三阴三阳。

一阴又叫厥阴,属风;二阴又叫少阴,属火;三阴又叫太阴,属湿;一阳叫少阳,属火;二阳叫阳明,属燥;三阳叫太阳,属寒水。

古人用天干地支描述五运六气,甲己代表土运,乙庚代表金运,丙辛代表水运,丁壬代表木运,戊癸代表火运,十个天干中,奇数为阳,甲、丙、戊、庚、壬,代表的运气过旺,偶数为阴,乙、丁、己、辛、癸,代表运气不足。

2017年丁酉年,是木运不足的年份,《黄帝内经》记载“岁木不及,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刚木辟著,悉萎苍干,上应太白星。

民病中清,月去肋通,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

木气不足,金来克,金代表燥金,金主寒凉,干燥。

木主肝胆,木受克制,人的肝气不足,两肋腋下容易疼痛,木克土,土主人的脾胃,土气过旺,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就容易出问题。

丁酉年,酉代表阳明燥金,金代表金气,燥气,寒凉之气,木气不足,金气克木,《黄帝内经》中描述“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

复则炎暑流火”。

就是说在这样的年份,容易长痱子生热疮,秋天干燥,寒气来得早,容易出现虫灾,从人体来说,脾胃受邪,引起咳嗽,鼻子容易出血等。

2017年天气干燥,草木晚荣,肃杀之气来得早,春夏干旱,夏天炎热,脾胃容易受寒凉侵袭,夏秋易出现热疮,肝血不足,眼睛干涩,女子容易导致经血不足,乳腺增生等。

用五运六气分析全年基本情况,是说这一年容易生这些疾病,并非所有人都会生这些病,中医研究病因,有两个因素,一个叫气机,一个叫神机,合起来叫病机,思机就是三阴三阳的变化,气机作用于人体时,需要人的神机跟外在的气机发生作用,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这由内在的神机决定,气机在作用于人体时,因每个人的神机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神机也反应出每个人出生这年所禀受的五运六气的情况,禀受的五运六气的情况不一样,神机就不同。

《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

《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

【按】吴澄曰:太极无动静,动静者气机也,是以大极专主乎理言也. 朱子曰; 太极之有动静, 是天命之流行也,是以太极兼主乎气言也. 又曰: 太虚者, 本然之妙也, 动静者, 所乘之机也. 本然之妙即太极, 指其本然主宰, 是动是静之妙之理也. 所乘之机即动静, 指其天命流行, 乘动乘静之机之气也. 当依朱子为是.
主运歌
五运五行御五位, 五气相生顺令行. 此是常令年不易, 然有相得或逆从. 运有太过不及理, 人有虚实寒热情. 天时不和万物病, 民病合人脏腑生。
【注】主运者, 主运行四时之常令也. 五行者, 木, 火, 土, 金, 水也. 五位者, 东, 南, 中, 西, 北也. 五气者, 风, 暑, 湿, 燥, 寒也. 木御东方风气, 顺布春令, 是初之运也. 火御南方暑气, 顺布夏令, 是二之运也. 土御中央四维湿气, 顺布长夏之令, 是三之运也.金御西方燥气, 顺布秋令, 是四之运也. 水御北方寒气, 顺布冬令,是五之运也. 此是天以五为制, 分五方主之, 五运五气相生, 四时常令, 年年相仍而不易也. 然其中之气化, 有相得或不相得, 或从天气, 或逆天气, 或从天气而逆地气, 或逆天气而从地气. 故运有太过不及、四时不和之理, 人有脏腑经络、虚实寒热不同之情, 始招外邪令化而生病也. 天时不和, 万物皆病, 而为民病者, 亦必因其人脏腑不和而生也 ( 图七 )。
客运歌
五天苍丹 玄素, 天气天干合化临, 甲己化土丙辛水, 丁壬化木乙庚金, 戊癸化火五客运, 起以中运相生轮. 阴少乙丁己辛癸, 阳太甲两戊庚壬。
【注】五天者, 苍天, 天之色青者也; 丹天, 天之色赤者也;天,天之色黄也; 玄天, 天之色黑者也; 素天, 天之色白者也. 天气者,苍天之气, 木也; 丹天之气, 火也; 天之气, 土也;玄天之气, 水也; 素天之气, 金也. 天干者,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也. 古圣仰观五天五气, 苍天木气下临丁壬之方, 故识丁壬合化而生木运也; 丹天火气下临戊癸之方, 故识戊癸合化而生火运也; 天土气下临甲己之方, 故识因己合化而生土运也; 玄天水气下临丙辛之方, 故识丙辛合化而生水运也; 素天金气下临乙庚之方, 故识乙庚合化而生金运也, 此天气天干合化, 加临主运五位之客运也. 起以所化, 统主本年中运为初运, 五行相生, 以次轮取. 如甲己之年, 土运统之, 起初运. 土生金为二运, 金生水为三运, 水生木为四运, 木生火为五运. 余四运皆仿土运起之. 乙, 丁, 己, 辛, 癸属阴干, 为五阴年, 主五少不及之运. 甲, 丙, 戊, 庚, 壬属阳干, 为五阳年, 主五太太过之运也 ( 图九 )。

五运六气详解

五运六气详解

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六气:主气的初之气为厥阴风木,相当于每年的初春,气候变化多风,疾病流行以肝病居多。

二之气为少阴君火,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逐渐转热,疾病流行以肝心病居多。

三之气为少阳相火,相当于每年的夏季,气候炎热,疾病流行以心病、暑病居多。

四之气为太阴湿土,相当于每年的暮夏初秋,气候变化以湿气为重,疾病流行以脾病居多。

五之气为阳明燥金,相当于每年秋冬之间,气候变化以燥气较重,疾病发生以肺病居多。

终之气为太阳寒水,相当于每年的严冬,气候严寒,疾病发生以关节病和感冒居多。

一(天干配五行):二(地支配五行):甲、乙--------木寅、卯-------木丙、丁--------火巳、午-------火戊、己-------土申、酉-------金庚、辛--------金亥、子-------水壬、癸--------水辰、戌、丑、未---土三(天干化五运)(中运):(黄帝内经内容)甲、己------土运丁、壬------木运乙、庚------金运戊、癸------火运丙、辛------水运其中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四(地支化六气)(司天之气):(黄帝内经内容)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干支纪年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运气”(中运与司天之气)的意义。

每年干支的不同组合,就有不同的中运与司天之气的组合,不同的气候,易引发不同的病症。

每年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春风、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

这种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是:春季肝病较多,夏季心病较多,长夏脾病较多,秋季肺病较多,冬季肾病较多。

《子华子》①:阴阳交,则生湿。

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备课讲稿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备课讲稿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

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

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

中医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七篇大论构建了运气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工具,通过独特的运算方法总结一定周期内气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相关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常见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运六气学说基本内容运气学说主要由“五运”和“六气”组成,是运用阴阳、五运、六气等理论,并以天干、地支作为演绎工具符号,来推测气候变化、生物生化及其与疾病流行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干支甲子、五运、六气和运气同化等方面。

《内经》主要见于《素问》的《六节藏象论》和《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之中。

干支甲子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

古人用甲子来纪日纪月纪时纪年,并推算四时节气,而运气学说则是以甲子作为演绎工具,来推算运气盛衰和测知气候变化,所以中医运气学研究气运规律和发病规律,都离不开天干地支。

一、天干概念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或十干,最早是用来纪日的。

阴阳属性干支各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

一般而言,天干属阳,地支属阴。

然而在天干、地支中又可再分阴阳,其划分是以奇偶数为依据的,即: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又称阳干。

乙、丁、己、辛、癸属阴,又称阴干;五行属性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天干与五行的配属,是以五行之气的性质,结合五方五时生物生长收藏的规律为依据而确立的。

如甲乙属东方,东方为木位,应于春季,春气主生,万物萌发;甲乙为万物初生,破甲乙屈之象,故属木。

余可类推。

二、地支概念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称十二地支或十二支,最早是用来纪月的。

五运六气最透彻的书籍

五运六气最透彻的书籍

五运六气最透彻的书籍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其体系包括五运(甲、乙、丙、丁、戊)和六气(金、木、水、火、土、风),用于解释天地自然界
与人体生命运动的规律。

在中医临床中,五运六气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而要深入理解五运六气,需要借助专业的书籍。

以下是五运六气最透彻的书籍推荐:
1.《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之一,其中的《素问·五运行大论》是关于五运六气理论的专题篇章。

本书包含了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五运六气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五行相生相克等内容,是深入学习五运六气理论的必读之书。

2.《五运六气医学》
该书由中医学专家陈凤林编写,系统地阐述了五运六气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和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

本书内容全面、案例详实,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五运六气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

3.《五运六气学习手册》
本书是由五运六气理论专家陈德明所著,系统地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书中特别注重临床应用,对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和预防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讲解,是初学者的理论入门书籍。

4.《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应用》
该书由中医学专家孙云飞所写,内容涵盖了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
运行规律、五行相生相克等理论,并重点解析了五运六气在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书中还包括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可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总之,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对于理解中医临床和健康保健都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推荐的书籍均是权威专家所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是学习和研究五运六气的不错选择。

五运六气推算

五运六气推算

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五运六气包括五个方面:司天, 客气,中运,主气, 在泉。

一、干支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过与不及。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代表是三阴三阳。

二、中运(五运)中运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运用天干及五行相联系所表示的一种年运变化。

天干代表五运是: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

如今年(2006年)是丙戌年,天干为丙,丙辛化水丙属阳干。

故今年的年运(中运)是水运太过。

三、司天、在泉地支代表六气主要是表示六气司天、在泉的因素。

司天与在泉是运气学中两个特有的概念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司天确定了在泉也就确定了,三阳司天必定三阴在泉,三阴司天必定三阳在泉。

其中三阴三阳的次序,《黄帝内经》作了明确的序号规定即: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

而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

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

依此类推。

司天的确是根据干支纪年中的地支来确定的即: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司天确定后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来了,根据阴阳相对的原理。

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

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

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

依此类推。

如今年(2006年)为丙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四、主气主气是指每年分六个间区(从大寒节始至小寒节中)中的不变的气。

五运六气六经主月

五运六气六经主月

五运六气六经主月六经主月之纪,是根据时令的阴阳变化规律,结合三阴三阳经脉之气所主之时,以表述阴阳经气盛衰所致经脉病变的症状及机理。

本讲中的六经配合月份,与《内经》中其他篇章不同,是以太阳为三阳之首,合正月;阳明为阳之极,配五月;少阳为阳之终,配合九月;太阴为阴中之至阴,配十一月;少阴为阴之初,配七月;厥阴为阴尽阳生,配三月。

从此三阴三阳六经与四时阴阳的相互关系可看出,《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的物候节律。

《素问》中以“脉解篇”立题。

一、正月太阳寅《素问·脉解》云:“太阳所谓肿腰脽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脽痛也。

病偏虚为跛也,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

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

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所谓甚则狂癫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癫疾也。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

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

”“脽”,臀部。

“肿腰脽痛”,即腰部肿胀、臀部疼痛之症。

“正月太阳寅”,为汉代太初历,即正月建寅。

王冰注云:“正月三阳生,主建寅。

三阳谓之太阳,故曰:寅,太阳也。

”太阳为三阳主气,故三阳以太阳为首,故正月属太阳,正月月建为寅,又称“寅月”。

将十二地支分配到十二月称为“月建”。

古天文家以观测黄昏时北斗斗柄所指的方位以定时令,即正月斗柄指向东北寅位,二月指向东方卯位,三月指向东南辰位……十一月指向北方子位,十二月指向东北丑位。

本段经文表述了太阳经有腰臀肿胀疼痛的病证,因为正月属于太阳,而月建在寅,所以说正月太阳寅。

从十二壁卦所揭示的阴阳消长规律看,正月寅,为三阳开泰之泰卦。

正月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但此时阴寒之气尚盛,使阳气暂且不能依顺自己应有的位次而逐渐旺盛,即经文中所讲的“阳未得自次”,所以发生了腰臀肿胀疼痛。

病有阳气偏虚而发为跛足的,因为正月里阳气促使冰冻解散,地气随之而出,由于冬寒之气的影响,体内阳气颇感不足,所以阳气偏虚一侧,发生了跛足的症状。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如何指导养生保健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如何指导养生保健

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如何指导养生保健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

其中,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它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天文、气象、物候等自然现象,结合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

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变化;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五运六气理论认为,天地之间的气候变化和五行的生克制化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调整生活方式和养生方法,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首先,了解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是运用其指导养生保健的基础。

每年的运气都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年份木运太过,有的年份火运不及等。

这些运气的变化会导致气候、物候的差异,进而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

比如,木运太过的年份,风气偏盛,容易导致人体肝气过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易怒等症状。

此时,在养生方面就需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同时,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青皮粥等。

其次,根据五运六气的特点来调整饮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运气年份,人体对食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在湿气较重的年份,如太阴湿土司天的年份,应少吃生冷、油腻、甘甜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湿气内生。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芡实、冬瓜等。

而在燥气盛行的年份,如阳明燥金司天的年份,则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以预防燥邪伤津。

再者,顺应五运六气的变化来安排起居作息也非常关键。

例如,在夏季,暑气旺盛,人体阳气外浮,毛孔张开,此时应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阳气。

而在冬季,寒气当令,人体阳气内敛,应注意保暖,早睡晚起,以保护阳气。

此外,不同的运气年份,昼夜长短也会有所变化,我们应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作息时间,以适应自然的节律。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

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

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稿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未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六节藏象论篇第九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五运六气文言文翻译

五运六气文言文翻译

古之圣贤,观察天地,感悟自然,创立五运六气之学说。

五运者,木火土金水也;六气者,风火土金水火土也。

五运六气,相生相克,循环往复,乃天地之大道,养生之要诀。

五运,首木也。

木者,生长之象,春之始也。

木旺则生发,木衰则凋零。

木生火,火为木之子,木旺火亦旺,火盛则木愈旺。

火生土,土为火之子,火旺土亦旺,土盛则火愈旺。

土生金,金为土之子,土旺金亦旺,金盛则土愈旺。

金生水,水为金之子,金旺水亦旺,水盛则金愈旺。

水生木,木为水之子,水旺木亦旺,木盛则水愈旺。

此乃五运相生之理。

然而,五运之间,亦有相克之理。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循环不已,此乃天地自然之规律。

六气,风火土金水火土也。

风者,木之性,春之始也。

火者,心之象,夏之始也。

土者,脾胃之象,长夏之始也。

金者,肺之象,秋之始也。

水者,肾之象,冬之始也。

火复生土,土复生金,金复生水,水复生木,木复生火。

此乃六气相生之理。

六气之中,亦有三阳三阴之分。

风属阳,火属阳,金属阳;火属阴,土属阴,水属阴。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阴阳相合,万物生长;阴阳相争,万物凋零。

五运六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如春木旺,则风大,木旺火亦旺,火盛则心火亢,心火亢则心神不宁,易患心疾。

夏火旺,则热病多,火旺土亦旺,土盛则脾胃热,脾胃热则饮食不化,易患脾胃疾。

秋金旺,则燥病多,金旺水亦旺,水盛则肾水寒,肾水寒则腰膝冷痛,易患肾疾。

冬水旺,则寒病多,水旺木亦旺,木盛则肝木郁,肝木郁则情绪抑郁,易患肝疾。

养生之道,在于顺应五运六气之变化。

春宜养肝,夏宜养心,长夏宜养脾胃,秋宜养肺,冬宜养肾。

调养身心,使之与天地之气相合,则身体健康,疾病自除。

五运六气,奥妙无穷。

古之医家,善用五运六气之理,治疗疾病,救人无数。

今人若能领悟五运六气之真谛,亦能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夫五运六气,天地之大道也。

吾辈当虚心学习,深入研究,以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医学之瑰宝,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译文】古代的圣贤们,观察天地,感悟自然,创立了五运六气之学说。

理论资料整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

理论资料整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

理论资料整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这个内容有点枯燥,不过仔细体会里面讲的内容很有意思。

1.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对于天文地理人事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寻找其总根源,是以地球生物圈为基准宏观规律的总结,其中有其理,有其象,有其数。

数是指万事万物普遍联系普遍发展规律的数学模式,数是五运六气的核心,数学是科学之母。

以阴阳转换,五行印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的运转和地球本身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

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

古人认为天地是个大人体,人体是个大天地。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反应了古人朴素唯物自然简易的整体观,全息观,系统观。

在易学、天文学、气候学、农业生产方面均有运用。

不同的系统当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在中医学当中,其最完美的运用和描述保持在中医元典黄帝内经运气七篇里面。

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当中的运用,系统而成熟的内容记载在《黄帝内经》当中,理论详实。

后世医家攀附内容太多,理论繁杂而不知其对错,同名之词而意义完全不同,为溯本归源,本课题以《黄帝内经》文中所述为准。

2.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五运六气理论在中医当中的运用,主要功用为推算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分析对人体的影响,预测疾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为预防疾病流行以及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是在运气学说的基础之上,经消化吸收之后用于医学。

2.1五运《素问·天元纪大论篇》内有详细论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记者,五岁为一周”。

“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五运是以年为观察单位的,统管一年,名称为“土运、金运、水运、木运、火运”。

2.2六气《春秋·医和论疾》:“天有阴、阳、风、雨、晦、明六气”。

而在《黄帝内经》则没有明确提出六气是什么。

内经五运六气学习心得 Microsoft Word 文档

内经五运六气学习心得 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习五运六气心得看中医书的时候,经常会惊讶天气对病症产生的影响,中医治病的实质是利用药物的不同属性来模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称为“处方”,从而达到内外一统,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这里并没有攻击西医的意思,但这种利用天地人和治病的方法,西医大概是望尘莫及的。

古人一直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实际就是要与天地同德,四时同序,所以了解天地的变化对于生老病死是有积极意义的。

天地周而复始,以年为单位,比如今年是壬辰年,明年是癸巳年,壬辰年的五运为木气太过,为阳木之年,是六十甲子的第二十九位年或土三组的第五位年,灾异特征属“风蝗”,为前明后暗且较为典型。

六气特征为“以风带湿”,表现为“前旱后涝中间乱,南交北替上下看”。

纵观今年时局,前半年南方旱,后半年北方涝,今天的六气运行是对去年水利建设的一个考验,遗憾的是过关的不多。

之于人体,应以防风为主,《内经》上说:“风气藏之,内不得通,外不得泄,百病之长也”,也就是说很多病都是因为风袭足太阳而引起的。

如果一个人懂得五运六气此消彼长的道理,基本可以趋吉避凶,颐享天年了。

中国古人是有大智慧的,尤其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更是出神入化,我有心去学习天地大同的道理,无奈才疏学浅,始终不得其法。

天干地支大都比较熟悉,老黄历上都有记载,但五运六气却是隐晦难懂,知道的人并不多,我第一次听说还是在中医基础课上,老师讲一位国医大师,曾根据五运六气预测自己活不过甲子年的秋季,后来果不其然,那节课我听得云里雾里,一大堆关于金运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的理论让我如芒在刺,不得要领,后来机缘巧合,得遇高人传道授业解惑,方有茅塞顿开之感。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相得益彰,是一种以立春作为一年开始的阴历纪年方法,早在公元前三千年,黄帝建国之时,就命大挠氏探查天地之气机,以辨五行。

五行最初来源于五方,代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配合二十八星宿,始作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也就是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按固定顺序互相搭配,组成干支纪年法,它是阴阳五行的另一种形式,阐明了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的道理。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什么是“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黄帝内经》不仅包含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基础理论部分,如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学说,“运气学说”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素问》81篇里,关于“运气学说”的就占了6篇之多。

但因为其内容实在过于深奥,尤其是对古文水平逐渐降低的现代人来说,更是晦涩难懂。

所以,当代中医、尤其是院校毕业的年轻一代中医,即使读经,也基本将“运气学说六篇”选择性忽视。

精读《黄帝内经》,理解四时养生,阴阳五行,脏腑虚实,卫气营血虽然,客观点说,我自己对运气学说也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希望本文能做出什么有深度的论述。

但希望能借此机会,让“运气学说”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首先,运气学说里的“运气”二字,就很容易被现代人误解为“走运”。

其实,所谓的“运气学说”,比较客观地描述,应该以“五运六气”更为合适。

其内容大致为:五运:也就是根据“天干”来区分:甲己之年土运;乙庚之年金运;丙辛之年水运;丁壬之年木运;戊癸之年火运;这个五运,也就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了。

而且,五运是亘古不变的,永远按照这个规律来区分。

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定律公式”。

六气:根据地支来分区分的:所谓六气,名字和经络学说里的术语一致,也就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如果想便于记忆,也可以简化成“厥、少、少、太、阳、太”的次序。

这个顺序也是千古不易的。

和一年四季的交替一样,每“一气”各主管大概60多天。

为了便于和五行生克对应,初学者可以将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视同为“火”。

于是,六气也和五行一样,具有了生克的逻辑关系。

如果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五运六气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有何奥妙可言?难懂的还在后面呢。

在运气学说里,一年的“六气”,又有“主气”和“客气”之分。

关于天干和地支的配合,有一点点传统文化功底的人都知道,甲子乙丑这样的配合,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可以有60个不重复的组合。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

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

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念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其中,五运六气是其核心理论之一,而天人合一观念则是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五运六气的概念、天人合一观念的内涵以及其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五运六气的概念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其中,“五运”指的是五行运行的规律,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过程;“六气”则是指自然界中的六种气候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

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疾病变化受五运六气的影响。

二、天人合一观念的内涵天人合一观念是五运六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根据黄帝内经的观点,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宇宙大运转规律相一致。

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系统与自然界的五运六气相对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密切相关,只有与自然界保持一致,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三、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医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环境和季节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师会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调整患者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以达到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其次,中医药物的运用也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指导。

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的疗效与五运六气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人体的精神状态,通过调整情绪、修养心境等方式,使人体与自然界保持一致,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医实践中的应用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医实践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环境和季节等因素,以及五运六气的变化,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生活习惯,使患者与自然界保持一致,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运气的概念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

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禾、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

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

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

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

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

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

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

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

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

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

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

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

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

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

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

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1.天干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之中的“主运”和“客运”是如何推理的?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之中的“主运”和“客运”是如何推理的?

《黄帝内经》:五运六⽓之中的“主运”和“客运”是如何推理的?中国传统⽤天⼲地⽀所组成的六⼗甲⼦来代表年⽉⽇,天⼲有甲⼄丙丁戊⼰庚⾟壬癸⼗个。

地⽀有⼦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个。

它们所组成的六⼗组⼲⽀反映了太阳、地球、⽉亮和太阳系五⼤⾏星运动的周期规律。

中国古⼈认为五⼤⾏星⽊、⽕、⼟、⾦、⽔影响了地球所有的⾃然现象,⽇⽉和⾏星五种元素也同时在⼈⾝上。

这就是常说的中医阴阳五⾏的由来。

五运是《黄帝内经》运⽤天⼲及五⾏相联系所表⽰的⼀种年运变化。

五运⼜称中运,由⼟开始,依次相⽣,每年⼀运,轮流统发。

天⼲代表五运是:甲⼰化⼟,⼄庚化⾦,丙⾟化⽔,丁壬化⽊,戊癸化⽕。

其中阳⼲即甲、丙、戊、庚、壬表⽰太过;阴⼲即⼄、丁、⼰、⾟、癸表⽰不及。

如今年是⼰亥年,天⼲为⼰,甲⼰化⼟,⼰为阴⼲,故为⼟运不及,配九宫则中宫有灾,⽊为害,⽊主风,则必有风害。

对于⼈体来说,就是脾胃衰弱,⽽肝⽊旺盛。

容易患⽪肤病。

为了表⽰五运的太过和不及,古⼈⼜引⽤了五⾳,也就是⾓,徵,宫,商,⽻,来配⽊,⽕,⼟,⾦,⽔。

五运有阴阳之分,五⾳虽然不称阴阳,但也有太和少的区别。

太表⽰太过,少表⽰不及。

如太⾓表⽰太过,太过之年,本⽓过盛;少⾓则表⽰不及,不及之年,克⼰之⽓反盛。

今年为⼰亥年,从上⾯我们可以得知,为⼟运,⼰为阴⼲,为不及,对于五⾳来说少宫,⾓克宫,也就是⾓⽓过盛,⾓为⽊,⽊主风。

⾄于针对于⽓候或⼈体的影响,与上⾯相同。

五运⼜分为主运和客运。

主运是统季节的,在年上是不变的,但是⼀年分为⽆节,称为初运,⼆运,三运,四运,和终运,每步运各主⼀节的⽓候。

它们是变化的,当然也有不变化的,变化之中有反盛,还有复⽓。

⼤家都知道,⼤寒节⽓是冬去春要来的节⽓,也就是阴尽阳⽣的⽇⼦。

所以初运是由⼤寒⽇起⽊运,太过则主⽓候为风,不及则⽓候为燥。

⼆运是由春分后13⽇起⽕运,⽕运主夏,若为太过,⽓候为热,不及⽓候为寒。

三运是由芒种后10⽇起⼟运,⼟运为长夏,太过则⽓候为湿,不及则⽓候为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氣:主時之氣,固定不變。二十四節氣,由大寒日起, 分屬六步之中。
六步 初





六气 厥陰風 少陰君 少陽相 太陰濕 陽明燥 太陽寒






节序
大立雨驚 春清穀立 小芒夏小 大立處白 秋寒霜立 小大冬小 寒春水蟄 分明雨夏 滿種至暑 暑秋暑露 分露降冬 雪雪至寒
• 客氣: 以陰陽氣之多少為先後次序,每年一氣司令。 厥陰(一陰)→少陰(二陰)→太陰(三陰)→少陽 (一陽)→陽明(二陽)→太陽(三陽)。 歲半之前,天氣主之,稱為「司天」,歲半之後, 地氣主之,稱為 「在泉」.
• 司天在泉有陰陽屬性,陽司天則陰在泉,陰司天 則陽在泉。少陰與陽明、厥陰與少陽,太陰與太 陽是相合而輪轉的。
年支 子午 丑未 寅申 卯酉 辰戍 巳亥
司天 少陰 君火 太陰 濕土 少陽 相火 陽明 燥金 太陽 寒水 厥陰 風木
在泉 陽明 燥金 太陽 寒水 厥陰 風木 少陰 君火 太陰 濕土 少陽 相火
客主加臨 氣化的順逆,以客氣為主─客氣的力量勝過主氣為 順,客剋主、客生主、君位臣三者屬順。主剋客、 主生客、臣位君三者屬逆。
• 順化─氣生運。
• 天刑─氣剋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小逆─運生氣。
• 不和─運剋氣。

天符─運氣相同。
• │
• │
• │
• │
• │
五運
• 土運、金運、水運、木運、火運的統稱。用來說明全年氣候變 化的正常和異常。又分大運、主運、客運三種。
1. 大運:又稱〝中運〞,統主每年的歲運。推算方法如表1。 大運值年有太過與不及之別。陽干為太過、陰干為不足。陽 年為本氣流行,陰年為克己之氣流行。
2. 主運:用以說明一年中五個運季。從大寒日開始,73日零5 刻為一運(運季)。以五行相生的次序。木為初運主風,火為 二運主暑熱,土為三運主濕,金為四運主燥,水為終運主寒。
3.客運:說明五個運季的異常氣候變化 4. 客運的太過與不及,和大運規律相一致。
客运的变化规律
運序 初




年干
甲己 土




乙庚 金




丙辛 水




丁壬 木




戊癸 火




• 六氣
• 風、熱、火、濕、燥、寒的通稱。以三陰三陽來 代表,結合地支,用以說明一年中的正常氣候變 化,和各年氣候的異常變化。
五运气六气的基本常识
• 解釋自然界天時氣候變化,對人體影響的一種學說。 • 五運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上各配以天干,來推
算每年的歲運。 • 六氣是指風、熱、火、濕、燥、寒六種氣,各配以地支,
來推算每年的歲氣。 • 天干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 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戍、亥。
• 干支的陰陽屬性:
• 天干為陽,地支為陰。 天干地支中亦有陰陽。按順序 排列推數,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即:甲、丙、戊、庚、 壬屬於陽干,乙、丁、己、辛、癸屬於陰干; 子、寅、 辰、午、申、戍屬於陽支,丑、卯、巳、未、酉、亥屬 於陰支。
表1:天干配五運
火 癸戊 木 壬丁 水 辛丙 金 庚乙 土 己甲
• │
• │
• │
• │
• │
• 寅、卯 └─┘ 木
• 巳、午 └─┘ 火
• 申、酉 └─┘ 金
• 亥、子 └─┘ 水
• 辰戍、丑未 └───┘ 土
表2:地支配五行
表3:地支配三陰三陽六氣
木風厥 巳 水寒太 辰 金燥陽 卯 火相少 寅 土濕太 丑 火君少 子 陰亥 陽戍 明酉 陽申 陰未 陰午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